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案-选修3-3 第八章 气体 知识点全面

学案-选修3-3 第八章 气体 知识点全面

学案-选修3-3 第八章 气体 知识点全面
学案-选修3-3 第八章 气体 知识点全面

第八章气体

第一节气体的等温变化

一、等温变化: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发生的状态变化过程,叫做气体的等温变化。

实验: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

做一做:用注射器密闭一定质量的空气,缓慢地推动和拔出活塞,观察活塞中空气体积和压强的变化?

主要步骤:1、密封一定质量的气体。2、改变气体的体积,记录气体长度和该状态下压强的大小。3、数据处理。注意事项:1、尽量避免漏气。2、不要用手握住玻璃管。3、移动活塞要缓慢。

探究结论:在误差范围内,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p和体积V成反比。

误差分析:1、读数误差。2、漏气。

二、玻意耳定律

1、文字表述:一定质量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2、公式表述:pV=C(常数)或p1V1=p2V2

3、条件:气体质量一定且温度不变

4、适用范围: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

5、利用玻意耳定律的解题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气体);

(2)分析过程特点,判断为等温过程;

(3)列出初、末状态的p、V值;

(4)根据p1V1=p2V2列式求解;

三、P-V图像(等温线)

物理意义:等温线上的某点表示气体的一个确定状态。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相同,即p与V乘积相同。

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离原点越远,温度越高。

第二节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一、 气体的等容变化

1.等容变化: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的变化叫做等容变化.

2.查理定律

⑴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

⑵表达式:① ②

⑶适用条件: 气体质量一定,体积不变

⑷适用范围: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3.等容线: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图线,叫气体的等容线.

特点:等容线是延长线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图线上每一个点表示气体一个确定的状态,同一根等容线上各状态的 体积相同, 斜率反映体积大小 ,斜率越大,体积越小(同一温度下,压强大的体积小)如图所示,V 2

4.查理定律的分比形式

即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压强的变化量与热力学温度的变化量(等于摄氏温度变化量)成正比。 注意:p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不与摄氏温度成正比,但压强的变化?p 与摄氏温度?t 的变化成正比

二、气体的等压变化

1.等压变化: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时,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叫做等压变化.

2. 盖·吕萨克定律

⑴内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V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

⑵表达式:① ② ⑶适用条件: 气体质量一定,压强不变

⑷适用范围: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3.等压线: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时,体积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图线,叫气体的等压线.

特点:等压线是延长线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图线上每一个点表示气体一个确定的状态,同一根等压线上各状态的压强相同, 斜率反映压强大小 ,斜率越大,压强越小(同一温度下,体积大的压强小)如图所示,p 2

4. 盖·吕萨克定律的分比形式

即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体积的变化量与热力学温度的变化量(等于摄氏温度变化量)成正比。 注意:v 与热力学温度T 成正比,不与摄氏温度成正比,但体积的变化?V 与摄氏温度?t 的变化成正比

T

p T p T p ??==221

1C CT V T V == 或T

T V V T V T V 21212211 ==

或T V T V T V ??==2211

第三节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一.理想气体:

1、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实际气体的一种理想模型.微观上就是不考虑分子本身的体积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气体。宏观上就是始终能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许多实际气体,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强下,它们的性质都近似于理想气体 特点:

1)理想气体是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模型。

2)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时实际气体都可看成是理想气体。

3)从微观上说:分子间以及分子和器壁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 可以被压缩的空间。

4)从能量上说:理想气体的微观本质是忽略了分子力,没有分子势能,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有分子动能。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 ,与气体的体积无关.

推导过程

从A →B 为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p A V A =p B V B

从B →C 为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 又T A =T B V B =V C 解得

推论:1.当状态变化过程中保持:某一个参量不变时,就可从气态方程分别得到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

律.

此方程反应了几部分气体从几个分状态合为一个状态(或相反)时各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时,尽管p 、V 、T 都可能改变,但是压强跟体积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保持不变。

2、公式: 注:恒量C 由理想气体的质量和种类决定,即由理想气体的物质的量决定

3、使用条件: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

4、气体密度式:

以1mol 的某种理想气体为研究对象,它在标准状态 或

设 为1mol 理想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常量,叫做摩尔气体常量.

P(atm),V (L): R=0.082 atm·L/mol·K P(Pa),V (m 3): R=8.31 J/mol·K

一摩尔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 C

B B

C p p T T =C C C A A A T V p T V p

=112212p V p V T T =pV C T

=?????===22112211222111.T T p p T p T p ρρρρρρ等压等温推论一 ++=222111.T V p T V p T pV 推论二12

1122P P T T ρρ=K

273 L/m ol 4.22atm 1000===T V p ,,K L/mol atm 082.0273K 22.4L/mol atm 1000??=?=T V p K /mol 31.8273K /mol m 1022.4Pa 10013.133-5000?=???=J T V p 000

T V p R =pV

克拉珀龙方程是任意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它联系着某一确定状态下,各物理量的关系。

对实际气体只要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就可应用克拉珀龙方程解题.

任意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nRT

(1)n 为物质的量,R =8.31J/mol.k ——摩尔气体恒量

(2)该式是任意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又叫克拉帕龙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要点 :

1)选对象——根据题意,选出所研究的某一部分气体.这部分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其质量必须保持一定.

2)找参量——找出作为研究对象的这部分气体发生状态变化前后的一组T 、p 、V 数值或表达式.其中压强的确定往往是个关键,需注意它的一些常见情况(参见第一节),并结合力学知识(如力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才能写出表达式.

3)认过程——过程表示两个状态之间的一种变化方式,除题中条件已直接指明外,在许多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对研究对象跟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分析中才能确定.认清变化过程这是正确选用物理规律的前提.

4)列方程——根据研究对象状态变化的具体方式,选用气态方程或某一实验定律.代入具体数值时,T 必须用热力学温度,p 、V 两个量只需方程两边对应一致.

第四节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一、随机性与统计规律

1、在一定条件下,若某事件必然出现,这个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2、若某件事不可能出现,这个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3、若在一定条件下某事件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这个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二、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 气体分子距离比较大, 分子间作用力很弱,分子除了相互碰撞或跟器壁碰撞外不受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因而会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气体分子数量巨大,之间频繁地碰撞,分子速度大小和方向频繁改变 ,运动杂乱无章,任何一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目基本相等

三、气体温度的微观意义

★ 如图,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 与分子的平均动能成正比

为比例常数 ★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四、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1、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

“大米模拟实验”

在某高度, 将大米连续倒在秤盘上,观察示数;

在更高的位置,将大米连续倒在秤盘上,观察示数

实验现象:位置越高,台秤的示数越大

实验结论:气体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气体压强越大

在相同高度, 将大米更密集倒在秤盘上,观察示数

实验现象:倒在秤盘上的大米越密集,示数越大

实验结论:气体分子越密集,气体压强越大

结 论: 气体压强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宏观:温度)

▲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宏观:体积)

五、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 玻意耳定律的微观解释(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见教材29页)

k E a T

a

第一节 课堂练习

例题1: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是20L 时,压强为1×105Pa 。当气体的体积减小到16L 时,压强为多大?设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解:以气体为研究对象,

由p1V1=p2V2得

例题2:如图所示,汽缸内封闭着一定温度的气体,气体长度为12cm 。活塞质量为20kg ,横截面积为100cm2。已知大气压强为1×105Pa 。

求:汽缸开口向上时,气体的长度。

例题3:一定质量的气体由状态A 变到状态B 的过程如图所示,A 、B 位于同一双曲线上,则此变化过程中,温度( )

A 、一直下降

B 、先上升后下降

C 、先下降后上升

D 、一直上升

答案:B

第二节 课堂练习

例1 :某种气体在状态A时压强2×105Pa,体积为1m 3,温度为200K,(1)它在等温过程中由状态A 变为状态B,状态B 的体积为2m 3,求状态B 的压强.(2)随后,又由状态B 在等容过程中变为状态C ,状态C 的温度为300K,求状态C 的压强.

解(1)气体由状态A 变为状态B 的过程遵从玻意耳定律.

由p A V A = P B V B, P B =105Pa

(2)气体由状态B 变为状态C 的过程遵从查理定律.

由 p c =1.5×105Pa

例题2:

Pa V V p p 521121025.1?=

=。)(末状态时,)(解:初状态时23211400K K 10027273T ;100.1V K 300K 27273T m -=++=?==+

=c c B B T p T p =时体积是多大?度升高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在时的体积为一定质量的空气,C 100,10.01C 2732???-m

例题3: 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温度从1℃升高到5℃,压强的增量为 2.0×103 Pa ,则 [ ]

A .它从5℃升高到10℃,压强增量为2.0×103Pa

B .它从15℃升高到20℃,压强增量为2.0×103Pa

C .它在0℃时,压强约为1.4×105Pa

D .它在0℃时,压强约为0 第三节 课堂练习 例题1: 一水银气压计中混进了空气,因而在27℃,外界大气压为758mmHg 时,这个水银气压计的读数为738mmHg ,此时管中水银面距管顶80mm ,当温度降至-3℃时,这个气压计的读数为743mmHg ,求此时的实际大气压值为多少mmHg ?

例题2:教室的容积是100m 3,在温度是7℃,大气压强为1.0×105Pa 时,室内空气的质量是130kg ,当温度升高到27℃时大气压强为1.2×105Pa 时,教室内空气质量是多少?

解:初态:P 1=1.0×105pa ,V 1=100m 3,T 1=273+7=280K

末态:P 2=1.2×105Pa ,V 2=?,T 2=300K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说明有气体流入房间

。故选得错。、故析:C 104.1273K,,B A ,50000112

211T

Pa p T p T p T p T p ?≈==????=?

?222111T V P T V P =31122123.89m V T P T P V ==12V V

.891001212=?==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

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 一、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湘教版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二、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 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 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 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 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 接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 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五、重难点的突破

热力环流是本节的重点,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水汽的输送)。 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示大气环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3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直观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冰块盆和热水盆,在玻璃箱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学案含答案整理好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高二()班姓名 (一)指出下文的通假字 1.庄公寤生。寤,通“”,。 2.佗邑唯命。佗,通“”,指示代词,。 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 5.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 7.不义不暱,厚将崩。暱,通“”,。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 9.无庸,将自及。庸,通“”。 10.段不弟.,故不言弟。弟,通“”。 11.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这里是“”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阙,通“”,。 13.永锡尔类。锡,通“”。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惊,用法,。 2.爱共叔段,欲立之。立,用法,。 3.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作词,。 4.多行不义必自毙。义,名词作词,。 5.无生民心。生,用法,。 6.有献于公。献,动词作词,。 7.公赐之食。食,动词作词,。 8.隧而相见。隧,名词作词,。 (三)指出下列句子是哪种特殊句式(宾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句 2.制,岩邑也。句 3.郑武公娶于申。句 4.亟请于武公。句 5.有献于公。句 6.姜氏何厌之有?句意为:? 7.敢问何谓也?句意思是:?(四)成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译为: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译为: 3.不义不暱,厚将崩。译为: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为: 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译为: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译为: 7.段不弟,故不言弟。译为: (六)多义词 1.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 (2)亟请于武公。介词,。 (3)遂寘姜氏于城颖。介词,。 (4)段入于鄢。介词,(作用)。 2.焉 (1)虢叔死焉。兼词,于之,。 (2)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代词,。(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 3.克 (1)郑伯克段于鄢。动词,。 (2)克勤克俭。动词,。 4.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2)不如早为之所。动词,。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 (七)古今异义词 1.都城过百雉。 古义:,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 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今义:认为。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 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我、吾、人、心、感觉、感知、知觉) 客观唯心(上帝、神、理、理性、绝对精神)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热力环流导学案.doc

热力环流导学案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实验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预习案: 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同一垂直面上近地面的气压高空的气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注意: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而言的。 2、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运动:膨胀上升——溢出——气压; 收缩下沉——流入——气压; 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压区流向压区(类似水往低处流);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会,空气冷却会。 4、形成降水条件之一是饱和空气有(升温、降温)过程,即垂直方向上有(上升、下沉)运动。 5、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为什么? 学习案 一、读图思考 (1)A地空气上升,将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 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2)BC两地空气下沉,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 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3)这样,ABC三地气压还是一样吗?等压面 还是水平的吗?如何变化? (4)同一高度的气压不一样会使空气如何流 动? 二、:读图讨论回答,图中黑色实曲线为等压面, 虚线为某一等高面 1、根据地面状况和等压面弯曲特征, 判断图中虚线附近为高空还是低空。 2、比较ABA′B′四点气压大小。 3、补充相对的另一条等压面,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4、判定A、B两地可能的天气状况 合作小结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气温:在水平方向上,气温高气压。 2、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受热 , A'B' A B C

中考书法专题知识点及学案

中考书法专题复习练习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实特指汉字书法,是中国奉献给全世界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汉字的艺术性,既源于汉字本身的丰富,也源于汉字书写的讲究。 考点: ①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 ②了解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和作品,能从笔画、结构、章法以及内涵等方面初步感受书法之美 知识点: 一、五种书体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演变过程:篆隶草楷行(草楷行几乎同步) 重要事件:隶变 隶书如坐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草书如飞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楷书如立方正端庄可作楷模 行书如走外柔内刚行云流水 二、代表书家及作品 篆书:李斯《泰山刻石》 隶书:蔡邕《熹平石经》飞白体 草书:张旭《古诗四帖》《肚痛帖》颠张 怀素《自叙帖》《苦笋帖》《论书帖》《小草千字文》醉素 张芝《冠军帖》《秋凉平善帖》《今欲归帖》 孙过庭《书谱》《景福殿赋》 楷书:有魏碑、唐楷两大代表。 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严谨(中竖连成中轴线)钩画有隶意 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丰腴(颜筋)、横轻竖重、阔大端正(其为人敦厚、刚直)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瘦劲、有骨意(柳骨) 赵孟頫:《汲黯传》《胆巴碑》笔圆架方,雅 行书:天下三大行书 第一:王羲之《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第二:颜真卿《祭侄文稿》忠愤下笔,情如潮涌,一气呵成 第三:苏轼《寒食帖》用墨丰腴,肉丰骨劲,跌宕自然,有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 辨识书体欣赏汉字(学案) 活动一:我写我姓名

你的姓名 书写(建议用铅笔描) 书体特点(列关键词) 描述一下(比喻等修辞) 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活动二:连线 (1)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2)方正端庄可作楷模 (3)外柔内刚行云流水 (4)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活动三:练习(一)判断书体 1.秦相李斯为始皇帝拟订诏书。 2.柳公权书写佛教碑文。 3.颜真卿为安史之乱中为国捐躯的侄儿草写祭文,无心于书,任情挥洒 4.“饮中八仙”之一的张旭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 练习(二) 1.唐代宰相张说非常欣赏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尤其是其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请人写了一幅字,张挂在自家的会客厅正中,用哪一种书体最合适? A 隶书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提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而且是悬挂在堂屋,而不是卧室、书房。 练习(三) (四)如果你碰到了以下情境,选择哪种书体合适?一句话简述理由。 1. 入团签字 2. 高考默写 3. 明星签名 4. 医生开方 课后练习 (一)、书体认识 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行书 E 草书 (1)如坐 (2)如立 (3)如走 (4)如飞

生活与哲学学案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导学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大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知识拓展】 比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合作探究】 活动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8页虚框材料,并结合课本18—20页相关内容分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偶然的吗?) 2、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0页虚框及课本20—21页相关知识,分析: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局具有局限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当堂达标】 要求:限时5分钟内独立完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德国古典哲学 C.黑格尔的唯物主义D.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

变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是 ①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②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辩证法③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④旧哲学一般代表剥削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随着时代的转化、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增添新的内容,以新的理论观点、理论体系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13873737.html,] 5.科学发展观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这表明科学发展观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的丰富和发展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④是哲学发展的巅峰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 【课后练习】 要求:限定时间5分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说明 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③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中的科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器”之用:无一技之长,而有万技之长;无一专之能,而有万专之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用、能用的,只有在用中才能显示其作用。上述观

天道酬勤系列之《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篇

天道酬勤政治宝典之哲学篇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一至三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8、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热力环流最终教案

2.3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 【教学容】本教学设计的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1 的第二章第一节中的《热力环流》。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教材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容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对于理解由于热力原因而引起的大气运动、学习大气环流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好这部分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打好基础,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学情分析】 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 1.用关于三国“诸亮火烧葫芦峪”故事的视频引入,通过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热力环流的兴趣。 2.观看地理小实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真实的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以及气流运动特点。为学生能顺利画环流图埋下伏笔。 3.观看flash动画演示,解决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分布与气流分布之间的关系。理解等压面的概念。 4.三个案例: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海陆风让学生自己拓展探究。这部分容教科书上没有提到,考虑到新课程对学生的教育目的,加入了实际生活中典型的三个热力环流案例,目的为使学生更加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使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达到学习身边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标准。 5.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再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思考、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 6.让学生小组活动探讨地理知识和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理念】 1. 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人类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明确人地应该协调发展的道理。 2.教学中要淡化知识讲解,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就由学生自己去看;凡学生能说得清楚的都由学生自己去说。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Music-知识点复习学案

Music-知识点复习学案 核心单词 1. attach vt.&vi.系上;缚上;附加;连接 常用结构: attach ...to ...附上;连接;系上;把 .... 归于 attach impo rtance/significance/value to sth. 认为某事物重要/有意义/有重要价值 attach oneself to 依附;参加(党派等) be attached to 热爱;依恋;附属于 I attached a wire to the radio. 我在收音机上接了一根金属线。 He ' ll attach the label to your luggage. 他会把标签系在你的行李上。 How can you attach the blame for this accident to the driver? 你怎么能把这次事故的责任归于司机呢? Although he was seriously ill, he took part in the basketball match because he attached great value to his school sp orts record.尽管他病得很重,他还是参加了学校的篮球比赛,因为他 把学校的体育纪录看得很重。 He is dee ply attached to his mother. 他深爱着自己的母亲。 This hos pital is attached to the medical college nearby. 这个医院附属于附近的那所医学院。 高手过招 完成句子 ①很多人认为成为富人和名人很重要。 (原创) Many people atta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b ecoming rich and famous. ②我们要把发展经济的工作放在首位。 (P rimary ) the devel op ment of economy. We should attach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① great impo rtance to ② p rimary impo rtance to 2. form vt.形成;构成;排列;(使)组成;养成(习惯) 联想拓展 form 用作名词时的固定搭配: as a matter of form fill out/in a form take the form of ... in the form of ... be in/out of form 易混辨析 作为一种形式;礼貌上 填表格 采取……的形式 以……的形式 处于良好/不良的竞技状态 form/sha pe/figure 这三个名词的一般含义为 形状”或 外形”。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单元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案 编号:308001 责任人:严永红 学号:班级:姓名: 一、2015年高考考纲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9个考点) (一)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哲学与时代精神(新增)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二、课堂导学 考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点梳理】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和对世界的。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与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的总的和根本。 ②世界观都有,是的、的、的。 哲学是关于的学问,哲学是化、化的世界观。 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 图示: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比较世界观哲学 区别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 观点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形成形成,人人都有形成,人人都有 特点的、的化化的 联系①研究对象都是整个。 ②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认 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①方法论的含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要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图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比较世界观方法论 区别:含义不同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 根本观点。 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 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要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特别提醒】 (1)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也不能说后者决定前者。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两者的统一。 (3)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哲学史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5)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 【跟踪训练】 1、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2、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与总结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D、哲学很神秘且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三者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B、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不仅教给人们怎样去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教给人们怎样去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2 课时)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学案 【课程标准】 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一、发现生活 通过观察生活中走马灯和冰柜冷气运动的现象我们得到:某区域, 空气受热会膨胀,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高空气密度 空气遇冷会收缩,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低空气密度 二、探究原理 1、运动(记忆2 分钟) 受热处:大气上升运动,部分空气外流,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周围空气过来补充,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遇冷处:大气下沉运动,部分空气进入,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大,空气向周围扩散,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风的运动方向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 即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这就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请记住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运动的动力来源——太阳辐射 2、气压 联想:潜艇下潜,随着水深增加,压强会;上浮过程中,压力逐渐。请你依据上句完成描述: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逐渐,随着海拔降低,气压逐渐。 3、气压变化 均质的条件下,等压面相互平行,用平滑的直线表示;当近地面大气出现受热不均,会怎样? 小组讨论: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爬黑板) 1)请标出近地面气压高低,那等压面会如何变化呢? 2)请你尝试添加等压面形态,并标注高空气压变化,完成等压面变形。 4、思考:近地面和高空四处气压由大到小该如何排序,你是如何判断的? 5、总结规律(记忆2 分钟): 1)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3)近地面与对应高空的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三、实际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用热力环流解释。

Music-知识点复习学案

Music-知识点复习学案 核心单词 1. attach vt.&vi.系上;缚上;附加;连接 常用结构: attach ...to ...附上;连接;系上;把……归于…… attach importance/significance/value to sth. 认为某事物重要/有意义/有重要价值 attach oneself to 依附; 参加(党派等) be attached to 热爱;依恋;附属于 I attached a wire to the radio. 我在收音机上接了一根金属线。 He’ll attach the label to your luggage. 他会把标签系在你的行李上。 How can you attach the blame for this accident to the driver? 你怎么能把这次事故的责任归于司机呢? Although he was seriously ill, he took part in the basketball match because he attached great value to his school sports record. 尽管他病得很重,他还是参加了学校的篮球比赛,因为他 把学校的体育纪录看得很重。 He is deeply attached to his mother. 他深爱着自己的母亲。 This hospital is attached to the medical college nearby. 这个医院附属于附近的那所医学院。 高手过招 完成句子(原创) ①很多人认为成为富人和名人很重要。 Many people attach becoming rich and famous. ②我们要把发展经济的工作放在首位。(primary) We should attac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答案:①great importance to ②primary importance to 2. form vt.形成;构成;排列;(使)组成;养成(习惯) 联想拓展 form用作名词时的固定搭配: as a matter of form 作为一种形式;礼貌上 fill out/in a form 填表格 take the form of ... 采取……的形式 in the form of ... 以……的形式 be in/out of form 处于良好/不良的竞技状态 易混辨析 form/shape/figure 这三个名词的一般含义为“形状”或“外形”。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注意】 (1)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即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2)联系是不是单向的,而是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不能把哲学上的联系为生活中的“联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二者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疑点】 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了解)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不能认为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从联系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条件出发的,并不是主观的臆造一些联系;并且,新的联系一旦建立,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见,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不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而是对它的利用。 ★(3)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 【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强调整体 【原理】: 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相互联系: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热力环流导学案

热力环流导学案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实验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预习案: 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同一垂直面上近地面的气压 高空的气压(海 拔越高,气压越低)。注意: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 而言的。 2、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运动:膨胀上升—-溢出-—气压 ; 收缩下沉-—流入——气压 ; 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 压区流向 压区(类似水往低处 流);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会 ,空气冷却会 . 4、形成降水条件之一是饱和空气有 (升温、降温)过程,即垂直方向上有 (上升、下沉)运动。 5、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 源。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为什么? 学习案 一、读图思考 (1)A 地空气上升,将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2)BC 两地空气下沉,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3)这样,ABC 三地气压还是一样吗?等压面还 是水平的吗?如何变化? (4)同一高度的气压不一样会使空气如何流动? 二、:读图讨论回答, 图中黑色实曲线为等压面,虚线为某一等高面 1、根据地面状况和等压面弯曲特征, 判断图中虚线附近为高空还是低空。 2、比较A BA′B ′四点气压大小。 3、补充相对的另一条等压面,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4、判定A 、B 两地可能的天气状况 A'B' A B 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