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就业推荐表

就业推荐表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姓名:XXX

学院:xxxxxxxxxxxxxxxxxxxx 专业:xxxxxxxx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x

E-mail: xxxxxxxxx

求职信

尊敬的贵单位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看我的自荐信。

本人是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届的应届毕业生。

成为一名教师一直是我的理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在师范类院校就读,但在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勤奋刻苦,力求向上,努力学习基础与专业知识,课余时间学习教育方面的课程,在假期曾多次担任家教,曾参加教育理论课程的培训,并通过教师资格理论考试,取得高中教师资格证,为成为一名教师做好准备,,本人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时刻注意自身的全面提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计算机方面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C++、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对Visual C++等数据库编程和Internet、电子商务有一定了解。为了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又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思科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

多年的学习生活,铸就了我勤奋诚实,坚忍不拔,积极热情的性格,培养了我拼搏向上的精神,提高了自我判断、策划、协调等多方面能力,为自己注入了全新的营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我相信:我的努力+您的信任=明天的成就。

希望通过我的这封自荐材料,能使您对我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我愿意以极大的热情与责任心投入到贵单位的发展建设中去,您的选择是我的期望,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

期待您的回复。

祝贵单位的事业蒸蒸日上,稳步发展!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年月日

广西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姓名xxx 性别女出生年月1987.7 身高162cm 民族壮籍贯广西南宁政治面貌党员视力 5.2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制四年学历本科掌握英语程度411分掌握计算机水平精通

现家庭详细地址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乐江村那鸡屯

本人

就业

意向

从事教育工作

教育背景1995年9月至1998年6月,就读于南宁市马山县金钗镇乐江村那鸡小学;1998年9月至2003年6月,就读于南宁市马山县金钗镇金钗中心小学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就读于南宁市马山县金钗镇金钗初中;2003年9月至2007年6月,就读于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

2007年9月至2011年6月,就读于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将于2011年6月取得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家庭主要成员姓名年龄称谓工作单位政治面貌xx 45 父亲xxxxxx 群众xxx 45 母亲xxxxxx 群众xxx 20 妹妹xxxxxx 群众

能 力 和 特 长

善于演讲,普通话水平通过国家二级乙等,了解教育学,心里学,熟练使用计算机。能够胜任初中或小学科目的教学。

社 会

2010.4-5 南宁市马山县金钗镇金钗中学实习,数学教师。

2010.9-10,在东盟博览事务局实习,主要从事维护电脑和制证系统的维护,并协调个部门的联系。 在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在班上担任团支书;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在班上担学习委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在班上担学习委员。

曾被评为2009年广西民族大学优秀团员;

曾被评为2009-2010学年广西民族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学习成绩一览表

课程名称成绩课程名称成绩课程名称成绩思想道德与法律86 人文与自然科学99 大学英语I 70 大学英语II 67 大学英语III 71 大学英语IV 63 大学物理(1)67 大学物理(2)83 线性代数67 多媒体技术80 C++ 60 马克思基本理论78 高等数学(1)73 高等数学(2)65 高等数学(3)68 汇编语言74 数学与电子技术76 三维动画79 离散数学81 近代历史65 公共体育I 89 公共体育II 75 公共体育III 86 公共体育IV 77 模拟电子技术90 毛邓三66 JAVA 76 平面设计78 概率论79 操作系统66计算机导论62 数据库74 软件工程85计算机组成原理87 单片机技术81 计算机网络81 计算机体系结构75 CAD 82 VC++ 68 数据结构70

修专业院、系审核

盖章

年月日

自我评估

本人热情开朗,喜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有着极高的热情与责任心,能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有上进心。勇于实践创新。有较强的交际和组织沟通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强。

签名:

年月日

见学院盖章

年月日班主任或辅导员联系电话

意见签章

年月日

广西民族大学简介

广西民族大学创办于1952年3月,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 年改称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重点建设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1958年在南宁人民公园,毛泽东主席接见学校各族师生代表;199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温家宝等领导人的陪同下到学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成绩和校园环境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2001年3月,胡锦涛同志出访东南亚三国时,亲切接见了学校在越南、老挝讲学、留学的师生代表;朱德、陈毅、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李铁映、尉健行、司马义·艾买提、李兆焯、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校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1993年获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党组“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称号,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先后2次荣获国务院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多次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1998 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等级。

学校位于广西南宁市风景秀丽的相思湖畔,分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132.2万平方米(1983 亩),其中东校区建筑面积377154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 58.14% ,2006年3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西校区正在动工兴建。截至2008 年10月,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8974.83 万元,有图书资料132.92万册,电子文献资料149.10万册(篇、件)。现设有15个学院,有2个一级学科和 40 个二级学科(含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涵盖的二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56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5 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高校人才小高地。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精品专业1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 2 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2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1门、自治区级重点课程4门。此外,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将学校确定为全国10个“ 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之一,“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考试点”和“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考点”。教育部将学校确定为“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资助项目执行学校” 。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531人,其中研究生1006 人、本科生12866 人、专科生1823 人、预科生 1070 人,留学生553人 , 成人脱产生213人。在校教职工1193人,专任教师698人,其中正高126人,副高 210 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61人,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围绕“民族性、地方性、国际性”,努力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科研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3 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项目30 项、省部级课题152 项,出版著作205 部,发表学术论文 4136 篇,其中被 SCI 、EI 、ISTP 收录论文117 篇,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68 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进入中国百强社科学报,2003 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2004年“人类学研究”栏目被确定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一批入选栏目;2006年成为教育部“名刊工程”第二批入选期刊。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13个国家、地区的70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共派出 6087 名在校学生到东盟国家高校学习,招收来自26个国家的留学生4000多人;接待国(境)外来访、顺访团组134个,共1436人次。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副总理范加谦,泰王国诗琳通公主,老挝总理波松、能源矿产部长、国家科技与环境部长、国家计划投资委员会主任和司法部部长等东盟国家政要都曾来我校参观访问。2006年4月,由我校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获得国家汉办批准。多层次的开放办学,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优化了办学模式与特色。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门技术人才。不少毕业生已成为颇有成就的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党政军领导干部。

为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特色创优为基础,以不断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突出“民族性、地方性、国际性”,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构建并逐步完善以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国际教育、独立学院互动共进、协调发展的办学新格局,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民族大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