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省2011-2007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湖南省2011-2007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湖南省2011-2007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湖南省2011-2007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湖南省 2011 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湖南省 2011 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小学)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小学)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选择题: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 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B )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2.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 C ) A、洋务运动的推行 B、京师大学堂 C、废科举 兴学校 D、北洋大学的创立 3. 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等观点的教育家是( A ) A、杜威 B、陶行知 C、陈鹤琴 D、福禄贝尔 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 B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5. 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 A )

A、“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 B、“以儿童为中心”的放任型师生关系 C、民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 D、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6. 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它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D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7. 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著作是( C )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斯宾塞的《教育论》 8. 制约课程的三个基本因素是( A ) A、社会、知识和儿童 B、政治、经济和文化 C、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D、知识、能力和需要 9.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 句体现了教学的( 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1.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 积极向上。这体现了德育的 ( A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2.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 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 A )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3. 一般来讲,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D ) A、朋友角色 B、管理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14.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C )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5. 下列不属于课外活动的是( D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个空,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个空,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 填空题: 内。 16.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 《论语》 一书中。 17. 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通常以德国教育家 赫尔巴特 的《普通教育学》为标 志。 18. 我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于 1986 年。 19. 荀子说:“蓬林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 环境 对人的发展有着 重要的影响。 20. 机体的某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 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个体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互补性 。 21. 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社会道德是 相互促进 关系。 22. 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以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学校课程 。 23.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内容编排通常采用直线式和 螺旋式两种形式。 24.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 主导 作用。 25.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增长长期存 在形式教育论和 实质教育论之争。 26. 1999 年 6 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7. 古代社会,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都是实行 个别教学(或个别教学制) 。 28. 测验的质量指标一般有四个维度,即 信度 、效度、难度、区分度。 29. 我国小学德育主要有道德教育、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三部分构成。 30. 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和 课时计划(教案) 。 31. 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堂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 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 复式教学 。

32. 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 主题班会 。 33. 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观察法、 谈话法 、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 34.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 德育方法 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5. 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以分为 群众性活动 、 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36. 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③人们的教育理想。 37. 简述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38. 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答: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③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④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 心理品质。 39. 简述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答:①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一个多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40. 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①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②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③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小题,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 论述题: 内。 41. 案例一:一位小学自然课教师在给学生讲“磁铁”之前演示了一个“魔术”:一盆水中游着 一只“鸭子”(标本),教师手中拿着一块馒头戏逗“鸭子”,“鸭子”果然紧紧跟着馒头转。学 生感到惊奇。教师边演示边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于是教师就从“鸭子”的嘴里取出一块铁片,又从馒头中间拿出一块磁铁。接着,他向学生演 示了磁铁的两端分别对不同的物体的作用, 让学生观察、 讨论, 并总结出磁铁的特性。 然后, 又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磁铁, 学生纷纷举手, 教师请两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 同学回答并表扬他们。最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思考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并将设 计方案制作出来。
试分析这位教师在教“磁铁”这一课时,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答:(1)综合有效地运用了一下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 实际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等。
(2)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论法、谈话法等。(说明) 42.案例二:李老师自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某中心小学教四年级的语文课。李老师 的事业心极强,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几乎将班上的空堂全用于上语文课,因而语 文课由每周 9 节变成了 14 节,且周周如此。上课时,他将自己认为简单的、没意思的课文 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干脆删掉,另补充一些自己欣赏的名篇名段,并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大 讲特讲。
你认为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运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答:李老师的动机虽是好的,但他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并不正确。
(1)没有严格按现行小学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课,随意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不仅加重 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没有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 教学,随意增加或削减教学内容,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3)没有很好地利用 课本,使学生的学习没有依据,这种脱离课本另搞一套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湖南省 2010 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学(小学) 教育学(小学)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选择题: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 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2. 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建立的标志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 3. 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斯宾塞 4.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5. “揠苗助长”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规律。 A、互补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6.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7. 教师不得随意私拆学生的信件或偷看学生的日记,否则侵犯了学生的( )。 A、身心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隐私权 8. 师生关系平等平主要是指( )上的平等。 A、知识 B、心理 C、能力 D、人格 9. ( )不属于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 A、九年一贯制 B、六三制 C、五四制 D、四五制 10.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引起学习动机 D、运用知识 11.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2. 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少先队活动 C、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各科教学 D、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13.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书面材料分析法 14. 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集体活动 15. 在有关人的身心发展动因问题上持内发论观点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华生 个空,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个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填空题: 16. 教育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7.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中。 18.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___________。 19. 主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片面夸大了___________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1. 所谓智力,是指个人在谁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其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智力的核心。 22.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方式通常采取直线式和___________两种。 23. “产婆术”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 24.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叫___________。 25. 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 26. 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___________、设计教法。 27. 是指高难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28. 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三构成:___________、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29.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它包括___________、 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30. 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___________是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31. ___________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32.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叫___________。 33.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 34. 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应体现普及性、___________和发展性的特征。

35.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和教育与___________的关系。 小题,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简答题: 36. 简述 20 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37. 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8.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专业素养? 39. 简述在德育实践中运用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40. 怎样才能形成与培养一个健全的班集体? 小题,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 论述题: 内。 41. 有人说“应试教育重课内,素质教育重课外。”“应试教育重知识,素质教育重能力。”请 运用素质教育的原理分析上述观点。 42. 在听了一堂小学语言公开课后,不少老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个老师课上得很好, 课堂气氛很活跃。”“确实不错,很有启发性。”“基本功很扎实,不错!”……那么,你认为 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一堂课? 2008 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学(小学) 教育学(小学)
一、选择题: 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不属于《四书》内容的是( B ) A、《大学》 B、《中学》 C、《论语》 D、《孟子》 2、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C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布鲁纳 3、我国义务教育的对象是( C ) A、儿童 B、少年 C、适龄儿童和少年 D、适龄儿童和青少年 4、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C )

A、教育内容 B、学生 C、教育目的 D、各种标准 5、在有关人的身心发展动力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持外铄论的人物是( A ) A、洛克 B、孟子 C、庄子 D、斯宾塞 6、人身权中最基本的权力是( D ) 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教学原则 7、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B )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思想 D、教学原则 8、在班级授课制要求下,课程表的编制依据是( A )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原则 9、以下关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论述错误的是( D ) 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C、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智力的高低 D、掌握了知识也就必然发展了智力 10、《学记》中要求:“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B )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1、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C )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 D、个别教学 12、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 B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贯性原则 13、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 D ) A、小组 B、年级 C、少先队 D、班级 14、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C ) A、课外活动 B、班主任工作 C、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 D、少先队活动 15、根据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 B ) A、科技活动、学科活动、体育活动 B、个人活动、群众活动、小组活动 C、参观、访问和调查 D、报告、讲座和集会 来源 二、填空题: 填空题: 16、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1902 年的 《奏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以及 1904 奏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 (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 。 1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教育规律 的科学。 探索教育规律 18、小学教育通常是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为 初等 教育。 19、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它以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 为重点。 20、 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 总体特征 及矛盾, 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 性。 21、 儿童的身心发展性在 关键(或最佳) 期,错过了这个时期,教育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 关键(或最佳) 2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 多样 化。 23、我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但教师能否合格履行教师角色,根 本还在于教师的 专业 素养。 24、社会、知识和 儿童 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25、为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我国小学课程改革中应加强课程的综合 性。 综合 26、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 主导 作用。 27、小学教学的任务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 首要 任务。

28、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这是教学的 循序渐进 原则。 29、根据一定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 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现场 教学。 30、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课的类型可分为 单一 课和综合课。 31、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锻炼 法。 32、德育工作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是德育工作的 疏导 原则。 33、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 组织者 、领导者与教育者。 34、 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观察法、 谈话法、 以及调查访问。 谈话法 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35、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小组活动 。
三、简答题: 简答题: 36、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③众的教育理想 37、简述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①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②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③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④身心发展的互补性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8、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答:①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②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③心胸开阔,兼容并 定 39、我国现行小学课程的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 ①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②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③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40、什么是启发性原则?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③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用于实际 41、班主任如何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 答:先进生是指在一个班中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①严格要 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四、论述题: 论述题: 42、有人认为,科学家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是一个探究未知的认识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虽然是学习人类已知的知识,但对于学生来说,这 些知识仍然是未知的,仍然是一个探究未知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过程。请 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及教学过程的本质,分析这一观点。 答:(1)教学过程是指都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 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 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2)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3)教学过程 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④交往性

4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请论述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 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原则? 答:①爱护、尊重和依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 严宽适度。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2009上半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09上半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答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诗书、礼、易、乐、春秋”属于“四教”中的()。 A、文 B、行 C、忠 D、信 2 、进入新时期,我国最早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方针的是()。 A、1982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5 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33 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9 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 、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内实施以相应的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 4 、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A、六~十一岁 B、七~十二岁 C、十一二岁~十四五岁 D、十一二岁~十六七岁 5 、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之后。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6 、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教育方针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7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8 、《学记》提出课内与课外要相结合,且课外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反映了以下()的要求。 A、教学相长原则 B、预时孙摩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藏息相辅原则 9 、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A、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 10、当前我国中小学的领导体制是()。 A、校务委员会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党支部领导下的行政分工负责制 二、填空题(本答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把答案填在横线上) 11、孔子招收学生不分贵贱、贫富,这反映了他的思想。 12、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教育传统,不随时代变迁而消失,这说明教育具有自身的关系。 13、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和全局性作用,因此应当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4、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是基于的概念建立起来的。 15、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一般综合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和。 16、“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教育”建立的四个支柱。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 题及答案解析(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印度 C.希腊 D.埃及 A.广泛性 B.普遍性 C.强制性 D.全民性 5.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是( )。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6.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 )问题。A.法律 B.权利 C.责任 D.义务 7.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表 8.夸美纽斯教学论的基础是( )。 A.心理学统觉论 B.伦理学 C.整体认识论 D.个体认识论 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1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 )的发表为标志的。 A.《大教学论》 B.《民本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11.《普通教育学》是( )的教育学代表作。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12.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B.小学教育内容 C.小学教育方法 D.小学教育目的 13.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格塞尔 D.洛克

1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5.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 )。 A.实践活动 B.认识活动 C.课外活动 D.兴趣活动 1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作好辅导 18.主张“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套) (一) -06-26 18:20:57 来源:信阳考试网作者:编辑组信阳考试网【大中小】浏览:802次评论:0条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共20分) 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3.中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8.”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马克思主义认为,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小学教育学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0-08-07 20:57:18|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在 17 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 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 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 A.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 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201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泛爱 B.泛智 C.泛美 D.泛德 3.()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A.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特朗普制 4.完形一顿悟说是德国的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以下不属于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韦特默 B.考夫卡 C.班杜拉 D.苛勒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锻炼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6.中学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类型。 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 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 C.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 D.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7.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闯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提出这个理论的是()。 A.布鲁纳 B.赞科夫 C.杜威 D.加德纳

8.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A.空问错觉 B.时间错觉 C.运动错觉 D.视觉错觉 9.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教师教的过程 C.学生学的过程 D.双边活动 10.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1.创造性思维大体都经历四个阶段,其中()也被称为灵感期。 A.准备期 B.酝酿期 C.验证期 D.豁朗期 12.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A.感知运算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3.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A.课堂管理 B.课堂情境 C.课堂纪律 D.课堂气氛 14.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ABCDE”治疗法属于()。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15.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2.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的素质教育目标。 3.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 育学试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2018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答案: 1.C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2.B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D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4.D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 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9.“教书”与“育人”是( )的关系。 A.并列的 B.递进的 C.互补的 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小学教育学整理版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二)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说—孟禄;(四)劳动(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 二、教育的概念: (一)广: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二)狭:学校教育。 (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①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废科举,兴学校”。 ②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③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四、教育发展的过程: (一)中国“夏代”就有学校教育形态,“西周”以后比较完备,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包含“文武”两方面,称“六艺教育”,包括“礼、乐、射、 御、书、数”。 (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潮: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潮:

1、孔子的《论语》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2、墨家以“兼爱”和“非功”为教,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3、道家的核心是“无为”,主张回归自然; 4、《礼记》中的《学记》主张教学相长和循序渐进地开导学生,是罕见的遗产。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潮: 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问答—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 2、柏拉图—《理想国》—主张灵魂是人的本质,由理性、意志、情感构成。 3、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主张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学,全面发展教育。 三、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卢梭的《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原则; 3、洛克的《教育漫话》有“白板说”和“绅士教育”,主张国家、民主教育。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教育学成为规范学科始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他的《教育学讲 授纲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教育学的理论 基础,他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有很大影响。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 对20世纪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凯洛夫的《教育学》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1951引入中国。 要点:1、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2、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述的教育学家是夸美纽斯。 第二章:小学教育 第一节: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1、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1878年张焕纶的上海正蒙书院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3、1897年盛宣怀的南洋公学的外院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B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B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D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C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1]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始于 ( )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2.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 )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6.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 ( ) A.斯密斯 B.泰勒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8.__________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 ) A.教案 B.课时计划 C.教学方法 D.课题计划 9.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1.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型 1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 )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13.下列哪些观点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 ( ) A.洛克的“白板’’论 B.高尔顿的血统论

小学教育学 简答题大全

*我国小学(取得的成绩现状发展趋势)普及素质队伍多元改革深化 *近代教育的发展: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增加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知识;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 *现代教育的发展: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相互渗透;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走向终身发展;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知识 *现代创新观:破除知识中心观念;破除教师权威观念;培养问题意识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内目两权)*教育的政治功能(人民论)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生产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内目价法):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保存;传播-交流;选择-提升;创造-更新 *教育对人口问题影响: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质量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能力气质性格人格品格)的主要因素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因素,是人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像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遗忘的因素: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学习程度;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作用;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如何根据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育:阶段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时不搞一刀切;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互补性要求教师要做到长善救失;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教育要抓关键期;顺序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时要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要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学生德。。全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的和谐发展;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素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强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要求使学生德。。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思想;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上的 *建立学制的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教师的成长途径和方法: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进行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经验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渐提高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社会的发展要与学生个体发展交织在一起;科学文化知识是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 *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社会经济政治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学习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小学教育学试题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 )。 A.连续性 B.示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布鲁纳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示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1.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2.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 )。 A.最优化理论 B.认知结构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例教学理论 13.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 A.惟一选择 B.容 C.途径 D.基础

第一章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A. 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 19 世纪 80 年代 C.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20 世纪 80 年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 A .测验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 3.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 教学工具 B. 教学环境 C. 教学设施 D .教学媒体 4. 60年代初, (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 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 ?布鲁纳 B .桑代克 C.皮亚杰 D .廖世承 5. 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 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6. 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育改革运动。 A .人本主义 B .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 .信息论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 )年。 A. 1879 B. 1897 C .1789 D .1798 8.(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 主动性研究 B .反思性研究 C. 合作性研究 D ?社会文化研究 9. 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A .测验法 ( )。 ( ) 思潮掀起一场教 ( )。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学活动、揭示教学规律的科学 2.世界上最早的极爱专著《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捷克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德国康德使教育学在大学里开设。 3.教育学的作用:a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学实践b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c使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4.学习教育学要注意: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C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D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5.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6.按社会形态来划分教育:A原始社会教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E社会主义 7.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A生产性B民主性C科学性D革新性 8.我国现代教育的指导方针:A贯彻“三个面向”B实施科教兴国C推进素质教育 9.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A在身体素质方面B在学习知识方面C在思想品德方面 10.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A全民性B义务性C全面性 11.学制:把学校教育机构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即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12.西欧12-13世纪有平民教育,我国20世纪才有教育。中国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演学制”。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揆卯学制”是第一个

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192年颁布“壬戍学制”,沿用到新中国成立,该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至今还被广泛采用。 13.我国现行学制:A幼儿教育(幼儿园)3-6岁幼儿B初等教育,主要是全日制小学教育,6-7岁儿童入学中等教育,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D高等教育,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专科院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学校 14.学校与企业的区别: A设置目的不同 B调节手段不同 C与政府关系不同 D产出不同 15.学校公益性的2个表现: A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B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16.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撑起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17.学校文化从形式看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8.学校制度文化分为:传统。、仪式、规章 19.学校传统:在学校中,师生关系、领导关系、读书风气、考试风气、交往时的词汇、语境、逻辑、价值态度、上课方式、应试方式等经过实践的积淀都有可能形成某种传统。 20.学校规章:学生守则、教学规范、学校工作常规 21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

小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小学类)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 A.发展基础教冇B发展中等教育C发展普通教育D发展农村教育 2?我国义务教冇实行的管理体制是()o A国家统一管理B各省统一管理C各县、乡自行管理D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 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A为升入中学打基础B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C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D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4?“精神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洛克D亚里士多徳 5. 我国有关法律规左,中小学生身份的左位有三个层次:第一,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 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 A受教冇者B具有主体性的受教育者C社会公民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 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7. 在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使他们形成所学事物淸晰表象,丰富他们感性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这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直观性原则 &教师不向学生讲课,只为学生指圧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学习一个阶段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察。考察通过者,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程序教学 9. 科尔伯格揭示的道徳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反映了个体发展的()。 A顺序性B互补性C稳能性D可塑性 10.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最早的学校教冇形态岀现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11?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日期是()。 A1981 年B1986 年C1991 年D1996 年 1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 或使成为乞丐、强盗……“这个说法强调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实践 13. 集中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冇思想的著作是()。 A《政治学》B《大教学论》C《爱弥儿》D《理想国》 14.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A普及性、科学性、基础性B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C科学性、基础性、强制性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15.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因为学生享有()。A身心健康权B人格尊严权C人身自由权D隐私权 16. 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然,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说明孔子十分讲究 徳育中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原则 17. 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常常要进行摸底测验,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新内容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摸底测验属于()。

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真题(中学)

2011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2×15=30) 1.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延伸。 A. 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成人教育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的国家是()。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B.古代斯巴达 D.古代雅典 3.以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产生为标志。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尔》 D.《民本主义》 4.在人类社会中,决定教育目的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D.文化 5.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信息技术 C.社会文化 D.科学知识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 C组织文化D物质文化 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互补性 8.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9.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高尚道德B健康体魄 C审美情趣D创新精神 10.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便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禁闭,这侵害了学生的()。 A隐私权B名誉权 C人身自由权D身心健康权 1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B专业化 C专门化D多样化 12.学科专家的建议往往直接影响着()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13.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B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科教教学的时数D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14.一般来说,在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中,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是()。 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 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 1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学作用。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 C锻炼法D陶冶法 二.填空题(1×20) 16.二战后,________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17.杜威认为教育实际上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为此,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