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_魏大威

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_魏大威

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_魏大威
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_魏大威

DOI:10.13530/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ki.jlis.146003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魏大威李春明温泉薛尧予

摘要随着外部信息环境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智能感知与全面互联,大数据传播与分享,快速的技术跟踪与应用将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特点。万物互联催生了公共图书馆的新业态,公共图书馆需提升理念,转变模式,创新服务,才能实现新业态的构建。构建公共图书馆新业态需做好以下工作:构建数字图书馆一体化网络,建设标准化图书馆业务系统,丰富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形式,营造公共图书馆发展良好氛围。图2。表1。参考文献21。

关键词万物互联公共图书馆新业态

分类号G259.23

On the New Format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of Everything

Wei Daw ei,Li Chunming,Wen Q uan&Xue Yaoyu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xtern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entering the era of 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intelli-gent perception and comprehensive Internet,big data communication and sharing,technology tracking and application will become the new features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IoE gives birth to the emergence of new format of public librar-ies.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formats,public libraries need to improve concept,change patterns and in-novate services.The following jobs should be done well for constructing public libraries'new format:constructing integrat-ed network of digital library,establishing standardized library operation system,enriching public libraries'service con-tents,innovating public libraries'service manners,and creating good atmosphe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2 figs.1tab.21refs.

KEY WORDS Internet of Everything.Public library.New format.

0引言

信息技术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质变,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且广泛。通信技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跨越距离障碍,加快传播速度。计算机、移动终端等设备的普及转变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式,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带来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保障。可以说,信息技术的进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信息技术环境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对用户阅读行为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事物、人、数据被互联网联系起来,互联网的力量正呈指数增长[1]。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的结合使得网络连接变得紧密相关,更有价值,越来越强大,这种情况就像是1+1大于2的效应。思科将这一发展趋势定义为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认为在互联网越发庞大的今天,数百万

022

通讯作者:魏大威,Email:weidw@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

魏大威李春明温泉薛尧予: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Wei Dawei,Li Chunming,Wen Quan&Xue Yaoyu:On the New Format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of Everything

台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随着这些“物品”具备情境感知、增强的处理能力和能源自给等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和新信息类型连接到互联网,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时代迈入万物互联时代[2]。思科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达750亿台。万物互联使网络规模呈指数级增长,相应的社会信息数据量也出现了指数级增长,因此大数据技术得以大规模发展应用。

当前人们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呈现出多渠道、移动化、社交化的特点,数字阅读正在逐渐融入大众生活,满足了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内容的阅读需求。截至2013年底,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达4.9亿,即时通信网民达5.32亿,手机搜索和即时通信的用户数分别达到3.65亿和4.31亿。此外,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4.37亿人,社交网络用户达到2.78亿[3]。搜索引擎及各种社交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2014年4月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有44.4%的成年人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41.9%的成年人进行过手机阅读[4],此外使用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的比例逐渐上升。数字阅读日益普及,从最初的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发展到现在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移动阅读,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改变,呈现出移动化、社交化、碎片化、浅层化的新特点。

万物互联的环境和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对于图书馆开展基于全媒体、多终端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催生了图书馆的新业态。

1图书馆发展形态之探讨

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挑战与发展并存,图书馆形态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由传统图书馆发展为自动化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以及近年来业界普遍认可的一种形态———复合型图书馆。对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形态,业界探讨主要集中于对图书馆业务模式发展带来的变化、技术驱动带来的变化、图书馆角色转变带来的变化等。张晓林引入破坏性技术概念,描述了可能颠覆当前数字图书馆模式的技术需求与机制,建议采取驾驭破坏与颠覆的态度观念,预测可能的战略发展方向[5]。王世伟认为,智慧图书馆作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将成为图书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互联、高效与便利是未来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6]。陈进等学者提出,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与创新社区(Innovation Community)两个“IC”,以乘法关系结合起来,强化学术创新支持与文化素养拓展,并形成平方级的(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认为图书馆应成为活跃的学术交流中心、炫动的知识加工中心、蕴聚的文化传承中心[7]。吴建中则提出,图书馆将更加注重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更加注重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更加注重信息交互和咨询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我们今天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饱满的创新激情,主动应对并积极推进从纸质书为主向全媒体时代的转型[8]。

我国公共图书馆有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在万物互联背景下,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在全国范围内整体规划,发展新的业态,是图书馆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下文简要回顾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万物互联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特点及要求,提出构建公共图书馆新业态需要完成的工作。

2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

2.1发展概况

我国公共图书馆诞生于100多年前,1908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使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有法可依。随着京师及各

023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省图书馆建立及对公众开放,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完成了从封建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艰难跨越。新中国成立后,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了普及与发展。1949年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馆藏数量都得到了极大发展,从以下数据可略见一斑。

[9]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支持力度,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进一步推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全国图书馆界的共同努力下,图书馆新馆建设成绩斐然。县县有图书馆的目标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日益丰富,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实现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24小时自助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电视图书馆等新的服务形式发展迅速;各级图书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等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近年来,各地探索实施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图书馆联盟、通借通还、流动服务车、自助图书馆服务等模式,在完善服务网络方面成效显著。

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经费不足,设施网络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不高,服务尚未实现全覆盖,弱势群体和偏远地区服务相对薄弱,服务效能有待提高。资源建设服务与现在新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有较大距离,也与百姓的需求有较大距离。

2.2当前环境及图书馆自身的改变

我国的图书馆从诞生之日起,就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从藏书楼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既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也反映了图书馆自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转变。研究未来公共图书馆的业态发展变化,需要对目前及未来的发展环境和自身转变做相应的分析。

第一,图书馆应用新技术的速度加快。网络建设、服务器计算和存储能力、各类系统平台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结合。移动通信和移动计算技术迅速发展,许多图书馆都通过短信、wap网站、二维码和移动应用等形式提供服务[11],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图书馆开发了基于IOS、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融入了社交互动、分享传播、位置服务等内容。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数字图书馆在软硬件平台、资源建设和服务方式拓展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信息资源从纸质向数字形式转变。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构成已经发生了转变,以往图书馆以纸质资料、缩微胶片、

024

魏大威李春明温泉薛尧予: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Wei Dawei,Li Chunming,Wen Quan&Xue Yaoyu:On the New Format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of Everything

实体音像资料为主,而现在,数字资源无论是经费投入比例,还是馆藏中的比例,均不断提升,数字资源规模总量急剧增长。根据文化部对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的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纸本馆藏为74896万册,电子图书总量为37767万册,占纸本馆藏的50.42%(见图1)。而201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总量为5822万册,两年时间增长了5.5倍[12]

。图1全国公共图书馆馆藏构成对比[13]

第三,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格局随读者需求变化发生了巨大改变。图书馆提供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到馆阅读的传统方式正在向网络访问转变。文化部最新发布的2013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计算机总量为19.54万台,供读者使用的电子阅览终端为11.63万台[14],而2011年这两个数字仅为15.75万台和9.26万台,两年时间分别增长了24%和26%。再如,目前通过互联网查找图书馆资源的读者人数已经远超到馆读者人数。此外,由于馆内无线局域网的全覆盖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公共图书馆到馆服务呈现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读者携带自己的移动设备到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

与此同时,文化部实施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惠民文化工程,积极营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文化发展氛围,着眼于将图书馆、信息资源与公众相互连结,提出要打造基于新媒体的服务新业态,鼓励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的合作共建,互联互通[15]。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传递知识的枢纽,其发展始终跟随着社会的进步,当社会信息环境向着万物互联的方向发展时,必然催生图书馆新业态的形成。

3万物互联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特点

万物互联背景下,图书馆业态是一种结合了信息全面感知,资源自增长与智能流动,并提供丰富智能服务的新业态,体现了图书馆的相关要素按照万物互联的理念相互关联,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用户关联紧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息息相连。

3.1智能感知与全面互联

万物互联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的

025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世界,移动计算、传感设备、近距离通信等各种智能技术的应用,使万物互联环境下的图书馆呈现出智能感知和全面互联的特性。

万物互联环境下的图书馆新业态,不但有全面的感知体系,还有得以稳定运行的基础结构,以及相配套的产业和应用有机体,构建要素如图2所示

图2公共图书馆新业态构建要素分析

其中,全面感知体系可以划分为基础感知和业务感知。基础感知主要指读者反馈,包括从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络等智能设施获得的读者信息,社会媒体、平台的反馈,以及社交网络舆论信息等;业务感知主要指对图书馆管理数据、用户需求定位、图书馆业务表单等的感知。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形成的基础架构,以及目前蓬勃发展的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构成了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基础结构。产业和应用有机体则包含了政策支持、各类开放性的合作、产业链的良性催生、图书馆各类创新性服务,以及通过数据运营为其他行业提供的服务等。在图书馆构建的各要素中,开放与创新是关键点,互联与智能是核心特点。

如果说智能感知为图书馆提供了信息感知与处理能力,那么全面互联就成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沟通的桥梁。全面互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泛在的互联互通,也就是将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与数据、信息获取终端、用户本身连接起来,实现任何人、任何信息资源、任何位置、任何时间的全面互联和共享。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唯一标示符系统、统一用户系统,分别针对资源和用户构建基础性标识体系,目的就是为了智能感知和全面互联。二是图书馆界将打破地域和行业的限制,构建跨行业、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服务体系。全国各类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和网络互借平台呈现了联合共建、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特点,同时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一些重点文化工程,可在全国范围加快信息传播速度,互联共享资源,实现各级图书馆的全面互联。

全面互联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顺畅,同时为图书馆智能感知提供了信息反馈的渠道。资源的开放互联,将使用户从图书馆获取的不单是散乱的资料,而是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用户与图书馆的紧密相连,则使图书馆能更有效地获取用户需求,并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图书馆之间的互通互联,将加大各个层面的共建共享,提升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能力和服务能力,使得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

026

魏大威李春明温泉薛尧予: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Wei Dawei,Li Chunming,Wen Quan&Xue Yaoyu:On the New Format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of Everything

3.2大数据传播与分享

万物互联是大数据滋生的土壤,数以千万计的各种传感器,源源不断地侦测、创建和传输大量的数据,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则给大数据带来丰富、鲜活的个人数据信息,伴随信息载体从实体到数字的迁移,信息资源将呈现爆发式增长速度[16]。根据2012年IDE与EMC发布的“数字宇宙2020”报告,到2020年,全世界的数据量将达到40ZB(ZB即泽字节,等于十万亿亿字节),相当于40万亿GB的数据,其中大部分数据并不是由人类产生的,而是由机器产生的,包括机器传感器以及其他具备通信功能的智能设备,这些数据中的33%包含有价值的信息[17]。即便是这33%的信息,数据也达到了惊人的ZB级别。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始终引领着图书馆的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及用户服务,图书馆的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按照数据增长规律,新的技术发展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也将爆发式增长,并且很多数据来自于互联网。

一方面,图书馆将收录互联网产生的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借助大数据应用可以实现资源的自动组织、整合与发布。目前,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已经突破传统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局限,资源类型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数据库、音视频资源、网络资源等。这些数字资源的来源既包括传统文献的数字化,也包括各种类型的原生数字资源,还包括其他异地存储为图书馆所用的虚拟馆藏及大量网络资源。根据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2010年、2012年两次调研结果,截至2012年底,省级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平均保有量为16TB,相比2010的7.3TB,增长了1.2倍;省级图书馆外购数字资源平均保有量为42TB,相比2010的20TB,增长了1.1倍[18]。自建和外购是常见的两种资源建设方式,具体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19]。对于自建资源,从单馆独立自建发展为馆际合作共建、交换共建、委托共建等;对于采购资源,已经形成多馆联合采购、馆际互购的格局。

另一方面,由于智能感知,未来图书馆将产生大量信息追踪、用户行为等数据信息。利用好、分析好这些数据,可以实现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用户服务个性化、定制化,全面优化信息获取流程。

3.3快速的技术跟踪与应用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与信息技术发展非常相似的规律。图书馆将始终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革新,并体现出信息技术的摩尔定律发展特征。近年来,负载均衡、分布式计算、“在线—近线—离线”三级存储机制等技术已经在图书馆实现,各类服务应用程序融入了社交互动、分享传播、位置服务的概念。不久之后,图书馆就会借助大数据来分析资源使用率和读者偏好,进而优化资源结构与服务模式。图书馆还可以借助物联网把图书馆的所有元素,诸如信息资源、网络入口、存储、地理位置、读者,甚至图书馆本身都关联起来,实现万物互联。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数字图书馆在软硬件平台、资源建设和服务方式拓展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摩尔定律揭示,每18个月IT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或者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IT产品,每18个月价钱会降一半。数字图书馆经历了资源的大规模数字化、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发和集成服务系统的建设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呈现出信息载体数字化、信息技术加速应用的特点。下一阶段,图书馆界的万物互联将成为趋势,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应用,也同样遵循此发展规律。以国家图书馆为例,从2008年到2013年底,网络带宽从100多Mbps增长到1.2Gbps,扩容近10倍,这60个月的时间,正好是3.33个摩尔定律周期;存储容量也能发现相同的特点,2000年存储容量为2.5TB,2012年增长到2270TB,13年增长了900多倍。全国各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也存在类似的趋势。

027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4万物互联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一个新的业态的产生是在充分运用以往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但更多的是创新与提升,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全局化规则,催生科学、合理的生态结构,并推出符合新业态特征的创新性服务模式。图书馆必然也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在一些关键性的提升要素上下功夫,才能实现新业态的构建。

4.1理念提升

首先,要注重规划与设计的全局性。构建图书馆新业态,规划和设计需要有全局性,万物互联背景下,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楼宇自动化、服务智能化、应用网络化的单体图书馆,而应该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机整合的图书馆群体,每个图书馆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根据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时刻保持图书馆业务的革新,使图书馆界成为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在全局规划下,制定合理的机制和规则,使各图书馆都能根据自己的特性和优势,进行有侧重和有特色的建设与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复制。

其次,要将继承与发展并重。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对继承的最好阐释,任何新业态的产生都是在继承与发展中前行的。百余年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积淀了大量的知识与经验,发展必然还要保持图书馆传承文明、存储信息、服务社会的本色。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图书馆形态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互联。依托物联网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借助云计算及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20]。同时,伴随知识社会新形态的逐步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图书馆各类产业完成面向效率提升的数字化改造之后,将逐步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业态和组织形式,使人们对信息技术引领的创新形态演变、图书馆变革有更真切的体会,对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有更深入的理解,对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图书馆形态演化有更新的认识。

第三,产业催生与共赢相融合。文化事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可以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建立以文化事业发展培育消费能力的机制,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构建图书馆新业态,需要有与之配套的产业生态环境,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因此不仅是图书馆之间广泛合作,更需要图书馆与各行各业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通过良性的政策导向,激励多方参与,并创新出多样、科学的合作模式。良性的产业生态环境,不但要有宏观维度的规划和秩序作为保证,也需要有中观维度的分工和互联作为依托,更需要微观维度的成长和共赢作为基础。需要进一步分析产业构成,研究合理的产业分工结构,对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链条加以保护和鼓励,对产业链中的供需链条进行细化分析和梳理,使产业链形成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各环节紧密相扣,并有足够的成长空间,使各方均能在整个环境下快速成长,并互相推动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4.2模式转变

图书馆以传承人类文明为己任,历来被誉为知识的海洋,大量的古今文献、知识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构成了图书馆的海量资源库,是图书馆独有而珍贵的数字资产。在万物互联时代,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模式必将发生重要改变。

首先,在大数据的环境下,未来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将吸纳传统纸质文献、缩微胶片和音视频等新媒体资源,以及大量的互联网信息资源,主要通过自建和外购两种方式来扩展。自建资源通过“横向扩大、纵向深入”的方式来实现。“横向扩大”是指图书馆不仅要保存已有领域和类型的数字资源,还要根据社会中不同行业的需要,以各种实体单位为潜在服务对象,广泛收集和保存行业性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大数据资源,从而建立起“单个机构—行业”的完整的行业大数据环境。“纵向深

028

魏大威李春明温泉薛尧予: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Wei Dawei,Li Chunming,Wen Quan&Xue Yaoyu:On the New Format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of Everything

入”是指图书馆在已有数字资源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资源类型,加强资源内容细粒度刻画和关联数据分析,将知识语义化、形式化,将信息资源语义化、可视化,形成以数据为支撑的知识集合。共享资源的对象包括图情行业等第三方已有资源,需要借助统一的技术平台,研究资源共享机制,充实图书馆已有的数字资源种类和储量。

其次,资源建设更强调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将依据用户行为的大数据分析来实现。各类智能感应器、智能移动终端、社交网络成为大数据产生的主要源头,资源建设的决策将依赖读者借阅习惯、资源服务痕迹等数据的分析,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4.3服务创新

图书馆新业态的形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万物互联与全面感知,由此也必将带来图书馆服务形态由到馆借阅范式向主动服务范式转变,由人为筛选信息到知识智能发现转变,由单一图书馆服务到图书馆生态圈资源共享服务转变,即服务的重心由图书馆转向用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界发展创新、转型提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迅速出现“E”化,传统的以纸本资源为主、提供到馆服务的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和民众的需求,数字学术文献已经成为用户学习与创造的基本保障[21]。科研人员更倾向于优先使用网络资源。但在海量网络资源中寻找信息资源,往往得到的是浅层、宽泛的信息,实际上用户更期望得到精准、专业、权威的信息资源,而未来图书馆应该提供一站式信息搜索、知识发现和科研数据分析等智能化服务。因此,图书馆服务创新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揭示大量原始数据中蕴含的科学价值,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挖掘更多元、深刻、全面的事物规律,构建完善的科学数据管理与交流平台,满足大数据时代用户的知识需求和个性化服务。从国家数字图书馆文津搜索系统的建设与使用情况来看,这一点得到了充分印证。文津搜索系统是通过全面整合图书馆资源元数据,对资源进行统一检索和揭示,并通过全国资源唯一标识符体系,给予资源精确定位,这为资源的深度整合和高效利用,以及资源知识挖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服务的创新还体现在各种智能设备以及社交网络的运用,从而实现全媒体、全流程、全社会的服务。

5开创公共图书馆发展新业态

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等重要社会职能,是公民的终身学校,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2011年我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开始实施,各地数字图书馆建设蓬勃发展,工程与各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使万物互联背景下图书馆新业态的构建成为可能。未来图书馆将通过与传统图书馆进行全流程业务整合,包括馆藏统筹建设、资源一体化揭示、服务整合,实现实体文献与数字文献资源之间的无缝连接,实现到馆服务与网络服务的互补,打破地域和行业的限制,建设跨行业、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5.1构建数字图书馆一体化网络

开创图书馆发展新业态,首先要加快和完善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络传输能力,逐步建设以专网为主干,虚拟网为补充,连接国家省市县数字图书馆,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网络体系,为全国数字图书馆系统互联、业务整合、服务协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网络设施保障。

通过覆盖全国的一体化网络,各类数字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音视频等,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递,分发推送到基层。数

029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字图书馆的网络和平台设施能够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各地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和推广效率。

5.2建设标准化图书馆业务系统

开创图书馆发展新业态,要加强综合业务平台和标准化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建设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加工网络体系、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体系和版权信息管理体系,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标准生产加工,促进全国各地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有效融合和统筹管理;通过建设数字资源组织和保存系统,加强对数字资源的有效组织与集中管理,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数字资源分级分步的集中保存和长期保存体系;通过统一用户管理系统、文津搜索系统、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系统的推广部署和深入应用,建设数字资源服务平台,推动实现数字图书馆服务一体化。标准化图书馆业务平台的建成能够有效提升各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能力、用户服务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逐步建设形成全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综合服务平台,对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形成有效支撑。

5.3丰富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

开创公共图书馆发展新业态,要加快形成开放共享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一是建设我国公共图书馆元数据仓储库,加强对全国图书馆资源的整合揭示。借助全国联合编目系统,逐步实现数字资源与传统资源的有效关联和深度整合,建设全国公共图书馆界元数据仓储,为全国文献信息资源的集中揭示、分级调度与服务奠定基础。二是加大资源联合建设力度,加快海量资源库群的规划建设。加强对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与主题设计,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满足公众阅读需求、反映历史文化变迁、体现地域发展特色的专题资源库。加大适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的资源建设力度。对已建数字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知识关联,逐步形成体系完备、主题突出的专题知识库群。三是积极拓展共享方式与范围,逐步实现各地数字资源成果在各级各类数字图书馆系统间的开放和多向流动,不断提高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益。

各地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形成的一系列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精品佳作,强化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文化健康发展的主导权,所取得的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中,加快形成互联网上优秀文化资源的规模优势,促进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的数字文化资源更高效、广泛地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5.4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形式

开创公共图书馆发展新业态,要深化服务内容,推进服务均等化。一是夯实数字图书馆基础性服务,完善不同来源、不同类型数字资源的统一揭示和获取;开展数字图书馆专业化服务,积极探索为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少儿、残疾人等各类读者提供个性化、知识化、智能化的文化信息服务;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通道,利用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终端,加大新媒体服务的力度。二是积极开展多角度、多形式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推广活动,通过资源推介、阅读沙龙、现场讲座、摄影比赛、展览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培养群众数字阅读的习惯,使公众更加深入了解数字图书馆,使用数字图书馆。各级数字图书馆的数字文化服务水平需逐步提升,服务内容需不断创新与拓展,积极探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切实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

5.5营造公共图书馆发展良好氛围

各地数字图书馆在立项和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对体制机制的总结探索,逐步形成一系列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制度。针对公共数字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进行

030

魏大威李春明温泉薛尧予: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Wei Dawei,Li Chunming,Wen Quan&Xue Yaoyu:On the New Format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of Everything 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一是继续在国家层面实施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统筹各级数字图书馆建设,打破以往的地域壁垒,实现图书馆资源服务的共建共享,引导各级数字图书馆良性发展;二是各级财政加大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形成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为辅的格局;三是图书馆界注重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成果的应用推广,解决各地业务系统无法对接、资源无法共享的问题,提升我国公共数字图书馆的标准化水平和一体化进程;四是各地注重人才培训工作,与文化惠民工程一起,以点带面,相互补充,形成多级培训联动协调制度。此外,各地的数字图书馆在跨行业合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这些实施经验和相关制度建设成果,也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6展望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不可比拟的推动和提升作用。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依然是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传播信息知识。数字图书馆建设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推动数字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助力各地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国的数字图书馆体系是由国家图书馆、各级公共图书馆、行业图书馆共同组成的,每个馆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图书馆界基于这个新起点,通力协作,探索实践图书馆发展的新业态,激发生命力和活力,释放图书馆生态圈的新能量。

参考文献

[1]Evans D.How 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 will change the world…for the Better#IoE[Infographic][EB/OL].[2014-05-03].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news/how-the-internet-of-everything-will-change-the-worldfor-the-bet-ter-infographic.

[2]思科.万物互联:连接和不连接的[EB/OL].[2014-05-12].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IoESocialWhitepa-per/index-zh.php#/0/2.(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EB/OL].[2014-05-12].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IoE-SocialWhitepaper/index-zh.php#/0/2.)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5-18].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P020140305346585959798.pdf.(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The33rd China internet network development state statistic report[EB/OL].[2014-05-18].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P020140305346585959798.pdf.)

[4]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2014-05-18].http://www.chinapublish.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yw/201404/t20140423_155079.html.(Chinese Academy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The11th national read-ing survey report[EB/OL].[2014-05-18].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yw/201404/t20140423_ 155079.html.)

[5]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2.(Zhang Xiaolin.The trends that will disrupt digital libraries[J].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2011(5):4-12.)

[6]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2-28.(Wang Shiwei.On three main features of the smart library[J].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2012(6):22-28.)

[7]郭晶,陈进.IC 2:一种全新的大学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8(8):115-118.(Guo Jing,Chen Jin.IC2:A brand-new service mode for university library[J].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2008(8):115-118.)

[8]吴建中.新常态新指标新方向(2012中国图书馆年会主旨报告)[J].图书馆杂志,2012(12):2-6,67.

(Wu Jianzhong.New normal,new metrics and new direction[J].Library Journal,2012(12):2-6,67.)[9]黄江娓.1949年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24-31.(Huang Jiangwei.The

031

032

research on public libraries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1949[D].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9:24-31.)[10]刘小琴.在第十四届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城市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上的致辞[EB/OL].[2014-05-20].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dsb_zx/gtxw/201312/t20131213_79273.htm.(Liu Xiaoqin.The speech at the Fourteenth Joint Conference of Public Library Directors,all the directors come from provincial library,autonomous region library,municipality library and major city library nationwide[EB/OL].[2014-05-20].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dsb_zx/gtxw/201312/t20131213_79273.htm.)

[11]楼向英,施干卫,高春玲.智能手机客户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11),33-34.

(Lou Xiangying,Shi Ganwei,Gao Chunling.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phone client in the library[J].Digital Li-brary Forum,2011(11),33-34.)

[12]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年鉴2012[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567-569.(The Li-brary Society of China,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The yearbook of Chinese libraries2012[M].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Publishing House,2013:567-569.)

[13]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年鉴2013[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467.(The Library So-ciety of China,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The yearbook of Chinese libraries2013[M].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Publishing House,2014:467.)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13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R/OL].(2014-05-15)[2014-10-20].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auto255/201405/t20140516_30294.html.(The Ministry of Culture of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The statistic report of cultural development,2013[R/OL].(2014-05-15)[2014-10-20].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auto255/201405/t20140516_30294.html.)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财政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R/OL].(2011-11-15)[2014-10-20].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GB/70846/16676209.html.(Ministry of Culture of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Ministry of Finance of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Guidance of strengthening public digital culture construction[R/OL].(2011-11-15)[2014-10-20].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GB/70846/16676209.html.)

[16]赵国栋,易欢欢,糜万军等.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3.(Zhao Gu-odong,Yi Huanhuan,Mi Wanjun,et al.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the big data era[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13:1-3.)

[17]IDC,EMC.The digital universe in2020[EB/OL].[2014-05-03].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058431.html,/leadership/digit-al-universe/2014iview/index.htm.

[18]李晓明.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76-86.(Li Xiaoming.The re-search of digital library development in China[M].Beijing: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Publishing House,2014:76-86.)

[19]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12)[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390-391.(The Chinese librarian-ship development report(2012)[M].Beijing: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Publishing House,2013:390-391.)[20]宋刚,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3.(Song Gang,Wu Lun.Smart city in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2.0[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2,14(4):3.)

[21]初景利,杨志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辩[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1):5-11.

(Chu Jingli,Yang Zhigang.Survive or die:critical review of the new statement of libraries'death[J].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2012,56(11):5-11.)

魏大威国家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通讯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邮编:100081。

李春明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部副主任,研究馆员。通讯地址同上。

温泉国家图书馆馆员。通讯地址同上。

薛尧予国家图书馆馆员。通讯地址同上。

(收稿日期:2014-08-28)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1.IPv6技术标准主要有下面哪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A ) A. IETF B. 3GPP C. ICANN D.ITU 2.下列关于IPv6协议优点的描述中,准确的是(D) 。 A.IPv6协议支持光纤通信 B.IPv6协议支持通过卫星链路的Internet连接 C.IPv6协议具有128个地址空间,允许全局IP地址出现重复D.IPv6协议解决了IP地址短缺的问题 3.我国的第一个也是全球最大的IPv6试验网是(a )。 A. CERNET2 B. CERNET C. 6Bone D. RENATER2 4.以下不是IPv4存在的技术局限性的是( b )。 A. 地址空间匮乏 B. 速度太慢 C. 不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D. 缺少移动性支持 5.以下关于IPng和IPv6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 IPng和IPv6实际上是一回事儿 B. IPng是所有有关下一代Internet协议的总称 C. IPng是IPv6中的一个具体的协议 D. IPv6是所有有关下一代Internet协议的总称 6.能比较彻底地解决 IP 地址耗尽的问题的措施的是(C ) A. 采用无类别编址 CIDR B. NAT转换 C.引入IPv6 D. 使用移动IP 7.IPv6数据单元由固定首部(Base Header)和有效载荷(Playload)组成, 固定首部的长度为( d )字节。 A. 12 B. 8 C. 20 D. 40 8.IPv6对IPv4的数据报头作了简化,其固定首部共包含(b )个字段。 A. 12 B. 8 C. 20 D. 40 9.IPv6的地址配置方法不包括( A)。 A. 采用无类别编址 CIDR B.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C.DHCPv6引入IPv6 D. 手工配置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及趋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我国的移动手机互联网也是在不甘落后的追随着时代的步伐,现在不管是身边的朋友同事谁的手机拿出来不是一个智能手机,走在大街小巷也是随处可见大众的手中正拿着手机在刷微博,玩微信,聊q呢? 现在的智能手机就是好,就是一个掌上电脑了,上网,看视频,玩游戏,社交,看图片,发电子邮件等等这些以前在电脑上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只需要一个手机就能完成了,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的分享周边的任何事,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网络都可以使用,不像以前只能坐在办公室内用电脑操作,方便而且时尚,坐在咖啡厅里面喝着咖啡,用手机办公,那是多么的惬意。 中国人口众多这是大家都熟知的,据先关统计表明,统计认为,中国是全球目前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世界四分之一的“网民”来自中国,真的是力量大啊。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2亿时代:仅仅过去半年,国内智能移动设备用户增加了1.15亿达到2亿,从高端用户为主突然就“漫延”进入了中国社会的主流用户们(更多的女性、学生、蓝领、民工们)这样爆发式浪潮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为什么智能手机这么受欢迎呢?当然也有他的原因,智能手机的功能提升音乐娱乐应用:随着产品、服务的革新和跨越,“中国好声音”走下了电视,进入了智能手机。唱吧、爱唱提供了更智能、更好玩的“卡拉ok”,超越了过去的mp3听歌类产品。同样的,游戏从2d简单单机游戏进入了更完整,强美术/3d的游戏。

移动互联网是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 新的市场,当然有新的商机,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目前移动互联网主要是以流量、图铃、广告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的主体,而新型广告、多样化的内容和增值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在盈利模式方面主要的探索方向。手机广告也渐渐被大众所接受。 局限观数据表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5亿用户是一个新的目标,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将激起巨浪:技术改变生活,生活改变商业。承载着5亿用户的日常时间和行为决策,移动互联网将在中国激起巨浪。改变社交、资讯、游戏、娱乐会比较快,但与线下商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每个人链接世界、认知社会、传播智慧的首要通道。 手机二维码可以印刷在报纸、杂志及个人名片上,用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输入二维码下面的号码即可实现快速手机上网,随时下载图文、音乐、视频、获取优惠券、参与抽奖、了解企业产品信息。同时,还可以方便地用手机识别和存储名片、自动输入短信,获取公共服务(如天气预报),实现电子地图查询定位、手机阅读等多种功能,使用者只需使用手机摄像头对准平面上的黑方块一拍,即可直接联入一个此码对应的唯一的wap网站页面。 现在许多企业都是有自己的企业网站,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企业将自己的网扎移动到手机上,wap网站实在是很流行,将自己的网站以一个客户端的形式,用户可以进行下载,用手直接可以访问到企业的网站。 重庆网站建设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教学 写在前面的话: 早在上世纪,人们纷纷预测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果如所料,现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IFI信号覆盖的局势也已慢慢实现,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教育形式的大变革势在必行,曾经的一方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承载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必将由“互联网+教育”填充进。作为从“黑板+粉笔”时代走的跨世纪的教师们,唯有加快学习的脚步,尽快掌握新技能,才能跟得上“翻转堂”的大翻转。 鉴于上述缘由,本人在初中语教学中进行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初中语拓展教学的尝试。 首先,全面了解微信平台的特性,学习平台的使用。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可以实现将自己所要发表的信息分享给圈内好友,还可以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微

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微信支持推送功能,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创建自己的公众账号,而且名字可以重复。通过公众账号,可以方便的实现信息发布,共享,推送等功能。 微信平台可以展现形式多样的画面、视频、声音等本内容,这会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尤其是有着历史人和自然景观的场景,能够让学生们很快乐地进行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初中语人性的特点,更容易使学生在微信中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微信平台,教师可以将重难点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在每一个同学的面前,让学生在余时间机动进行学习,进行延拓,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潜意识传达给学生这些内容是学习的重点,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难点。教师应该结合日常的堂教学,以学校堂教学为主,以微信平台为辅,同时及时调整内容,更新内容,随着教学的进度更新微信内容。 其次,建立班级微信号,邀请学生及家长加入。 利用微信平台组织线上语活动。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经典情感美朱自清的《背影》,由于学生阅历、理解能力有限,对中书写的真挚情感把握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巧妙借助ppt、微信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前先安排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父爱母爱细节体现的照片,并配加一定的字描绘,并用微信发给老师,先让学生初步感悟亲情。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再读《背影》,写下个人感悟,用微信反馈给我。在堂

(修订版)背景下的网络教学

疫情背景下的网络教学 宜良一中速黎红在全国防范冠状病毒的大环境下,人们不能出门了,厂矿推迟复工,学校延迟开学。然而学生的学习不能停,教育部开通了各种学习平台,号召我们停课不停学,我也在考虑怎样利用网络和学生沟通交流,促进学生的假期学习。 网络在这个年代几乎随处可见,它促进人们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 的生活水平,缩小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更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大家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开阔大家的眼见,使大家能在中间吸取许多课堂上没用的知识。由此可见,网络是功能最全应用最广的媒体它为青少年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宽广平台,它使学生获取更多能“足不出户”却“尽览天下风云”;它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交活动的广阔空间,它使学生能实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它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摆脱了学生读书生活的单调。在这里我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利用网络缩小我和学生的距离,把我的要求和指导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能反馈给我。我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尝试。 词汇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每日必做的功课。我把每天要落实的 词汇安排下去,然后录制语音示范,让学生跟读。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我只要求能准确地发音和拼读,然后读两遍并录音发给我。中上层学生要求学习可可英语,语音、拼写、意思、用法都要认真学,完成后把正误及得分情况截屏发给我。没发的我在家长群提醒,甚至直接打电话,

这个工作学生落实得还不错。 阅读 记了单词就要在阅读中不断使用、复现,学生才能记得牢,才会准确地使用。我每天安排一篇阅读文章,或故事的一个章节让学生去读。我会这样带学生分析一篇文章。语篇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 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文章离不开对其背景的分析。在宏观层面,要侧重文章的背景分析、主题分析;同时要侧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在微观层面,除了对单词、句子、段落等进行常规的语言形式方面的分析以外,还要运用批语分析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注释,从及物性,词汇分类,情感态度的转换,角色互换等角度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文章背后的隐藏的意识形态。批评性话语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具有开放答案的练习题供学生讨论,不拘泥唯一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后的深刻含义。女口:这篇文章是什么时间写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描述事件参与者时,选用的多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作者选用了哪种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还是物质过程?文章中是否出现了表示情感态度的词或短语,你认为作者对于所叙述事件持怎样的态度?你同意作者的看法么?你对于这个事件持怎样的观点?课下鼓励学生继续对该问题进行思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供学生学习。比如,选择一些与课堂所学语篇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分路二小杜方文一、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移动互联网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web3.0。比如dropbox,uDrop这类应用就是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包括移动环境下的网页浏览、文件下载、位置服务、在线游戏、视频浏览和下载等业务。随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移动应用固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移动网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发展趋势及相关联之处。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互联网业务带来的便捷,还表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个性化的服务和更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当然,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和终端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传统的桌面互联网相比较,移动互联网具有几个鲜明的特性: 一、便捷性和便携性。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网络是一张立体的网络,GPRS、3G、4G和WLAN或WIFI构成的无缝覆盖,使得移动终端具有通过上述任何形式方便联通网络的特性;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载体是移动终端。顾名思义,这些移动终端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有可能是智能眼镜、手表、服装、饰品等各类随身物品。它们属于人体穿戴的一部分,随时随地都可使用。 二、即时性和精确性。由于有了上述便捷性和便利性,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工作中的碎片化时间,接受和处理互联网的各类信息。不再担心有任何重要信息、时效信息被错过了。无论是什么样的移动终端,其个性化程度都相当高。尤其是智能手机,每一个电话号码都精确的指向了一个明确的个体。是的移动互联网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三、感触性和定向性。这一点不仅仅是体现在移动终端屏幕的感触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照相、摄像、二维码扫描,以及重力感应、磁场感应、移动感应,温度、湿度感应等无所不及的感触功能。而基于LBS的位置服务,不仅能够定位移动终端所在的位置。甚至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趋向性,确定下一步可能去往的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要点整理

CH 1 支撑管理网:是为保证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路功能,提高全网服务质量而形成的网络。在支撑管理网中传递的是相应的控制、监测及信令等信号。 支撑管理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管理网。 目前世界上的有线电视宽带综合服务网,其特征为多样性和兼容性,具体表现为:(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并存;(2)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并存;(3)光缆与电缆并存;(4)信号分配与信号交换并存。 有线电视宽带综合接入网的基本框架,对于交互式业务,可以采用频分和时分复用相结合的方式,需要上、下两个通道。 IP QoS的解决方案 (1)集成服务 (2)区分服务 (3)多协议标记交换 三网合一的技术基础: 1.IP将作为未来三网合一的公共平台 2.网络带宽飞速增长 3.企业数据网与公共电话网的融合 简述NGN及其特征: (1)采用开放的网络架构体系:NGN将一个有机整体按功能划分为几个独立模块即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可以按照相应功能划分,部件间的协议接口基于相应标准以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联互通。 (2)NGN是业务驱动网络:业务与呼叫控制相分离、呼叫与承载相分离是NGN灵魂。分离的目标是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为业务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不需要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和终端类型。 (3)NGN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网络。 (4)统一协议的分组网络既是NGN的基石,也是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融合的基础。随着IP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最终汇集为统一的IP网络。 NGN的体系结构 (1)接入层:主要解决业务接入和带宽问题,接入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业务网络,如PSTN、GSM等,也可以是一些局部有线或无线的接入网络,如LAN、ADSL、HFC、PON、Cable Modem、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即区域多点传输服务技术)等。 (2)控制层:控制层是NGN最重要的一层,主要完成信令处理,包括信令网关、软交换等设备。信令网关完成传统信令(PSTN/No.7信令)与软交换所能处理的NGN标准信令之间的转换。软交换是NGN的核心,负责处理各种呼叫控制信令,保证它们的互通,并控制媒体网关完成呼叫接续,提供标准化的API接口,使得运营商可以自由选择独立于设备供应商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商,提供更具个性化和竞争力的增值业务。 (3)业务层:网络业务层包括IN业务逻辑、认证、授权、计账(AAA)和地址解析,并通过使用基于标准的协议和API来发展业务应用。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doc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知识型语文教学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诉求。语文教学必须变单一性的知识告知为多信息的归纳分析,变被动的接纳为主动的寻找,变“师—生—教材”间的互动为“师—生—教材—多元化信息”间的互动。同时,又不能丢弃了语文教学的育人之根。 【关键词】 语文教学互联网+多元互动终身发展 【正文】 经济社会中,“互联网+”被通俗表达为“互联网+各种传统行业”,即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已经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以及各种在线服务,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将“互联网+”引入语文教学,是信息化时代无法避开的一个教学课题。且不说“翻转课堂”“慕课”等全新教学形式的出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型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单是发生在语文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的各种影响,也在悄悄地改变着教师、课堂和学生。比如,教师备课由独立思考、自主设计,转变为海量教学设计中的精心筛选;课堂问题探究由参考资料的一元解读,转变为各种观点的碰撞交流;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路径,由单一的课堂拓展至无限丰富的网络资源。“互联网+”的教学背景下,传统的知识型语文教学形式,必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诉求。甚而至于,学生利用网络而获取的知识信息,已在很大范围内超越了语文教师。 面对这样的挑战,语文教师该如何变革自身的课堂,才能将语文教学和“互联网+”进行巧妙的“深度融合”,进而创设出新的、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成长需要的“发展生态”?又该如何在变革中守住了语文教学的根,不为“互联网+”无限丰富的内容所困扰而迷失在信息技术的丛林中?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 1. 把信息检索权还给学生 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在极大程度地丰富语文教师备课资源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地丰富着学生自主研修时的学习资源。网络的开放性,让教师和学生实现了资源拥有的完全平等地位。此种平等,使得语文教师大脑中储存的那些文学史知识、汉语知识、应试技巧等信息,全部成为“公开的秘密”。学生们只有愿意,打开电脑,轻点鼠标,或许只要一个休息日,便可将课文中涉及到的各种资料作一个粗线条的通览。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还需要“认认真真地”把“公开的秘密”磨碎了给学生看吗? 当然,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懒得”上网寻找这些“公开的秘密”。这类“懒汉”的数量

下一代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代互联网的现状与 发展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 2010-4-7 0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鉴于互联网的引擎作用,美国政府从国家层面重视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NGI)研究计划。同时,美国34所学校发起了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的项目。随后,欧洲、日本等也迅速推出了自己的下一代互联网计划。 目前,世界上着名的下一代互联网计划(组织)及其试验网主要包括:美国的Internet2计划的主干网Abilene、第二代欧盟学术网的主干网GEANT2、亚太地区先进网络APAN及其主干网、跨欧亚高速网络TEIN2及其主干网、中国的CNGI及其主干网、日本的第二代学术网SUPERSINET和加拿大新一代学术网CA*net4等。 1新一代互联网呼之欲出 现在我们用的Internet协议,也就是通常说的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其地址空间大约有43亿个,全世界每个人分一个地址都不够,同时还有组播地址、试验地址等不能用。预计在2012年前后,将不能够再申请到可以全球路由的IPv4地址。在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是亿,虽然只占人口总数的27%,但是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的物联网、云计算、3G多媒体通信和三网融合等都将大量地使用IP地址。因此,IPv4地址耗尽的问题对中国的互联网来说,更是严峻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路由表容量增长非常迅速,目前互联网的路由表条目已达30万条,庞大的路由表对路由系统造成了巨大负担。目前的互联网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虽然现在已经出台了许多有关安全性方面的解决方案,但由于TCP/IP协议本身存在安全漏洞,因此这些方案大都治标不治本。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实验报告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组长姓名学号 组长电话 同组人姓名学号 年月日

实验一 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协议分析软件,对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的通信过程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工作过程。 二、实验内容 利用协议分析软件(如:Wireshark )跟踪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报文。实验内容如下: 将安装协议分析软件的PC 接入以太网中,跟踪PC 间的报文,并存入文件以备重新查。 设置过滤器过滤网络报文以检测特定数据流。 利用协议分析软件的统计工具显示网络报文的各种统计信息。 三、实验步骤 1、在PC 中安装协议分析软件(如:Wireshark )。具体安装过程详见Wireshark 用户指南。 2、启动Wireshark 协议分析软件,选择抓包菜单项来启动实时监视器,开始实时跟踪显示网络数据报文。可根据系统提示修改显示方式,详见Wireshark 用户指南。 3、调出跟踪存储的历史报文,选择有代表性的以太网、IPv 4、IPv6、ICMPv6、IPv6逐跳选项扩展头、IPv6选路扩展头、IPv6分段扩展头、IPv6身份认证扩展头、IPv6封装安全性净荷扩展头、TCP 、UDP 等报文,对照有关协议逐个分析报文各字段的含义及内容。 4 46-1500 以太网帧格式 32位 IPv4包头格式

32 位 IPv6包头格式 32 位 ICMPv6头格式 32位 UDP 包头格式 TCP 包头格式 4、设置过滤器属性,如目的地址,源地址,协议类型等,过滤不需要的报文。过滤器允许设置第二层,第三层或第四层的协议字段。 过滤器有两种工作方式: (1)捕获前过滤:协议分析软件用过滤器匹配网络上的报文,仅当匹配通过时才捕获报文。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应用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型的融合型网络,在该环境下,用户可以用手机、PDA 或者其他手执(车载)动终端通过移动网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享用公众互联网上的服务。目前除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基本应用外,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音乐、移动TV、视频、游戏、即时通信、位置服务、移动广告等应用增长迅速,并仍在继续衍生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其他应用,移动数据业务已经成为3G运营商业务收入的主要增长来源。AT互联网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显示,自2008年以来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量却呈现大幅上升趋势,未来移动互联网将以移动通信服务和互联网技术两大基石为依托不断成长,演变为移动运营商的新业务蓝海。 1.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美国:美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已进入高速成长期,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的一年间,使用移动终端浏览新闻、获取信息以及进行娱乐的人数上升了52%,高于欧洲国家42%的发展速度,且呈现出不断加速的趋势。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公布的2009年1月统计数据,该用户数已经上升至6 320万,比2008年上涨71%(图1)。 该机构的数字还显示每天至少一次和每周至少一次一次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分别同比增长87%和107%,达1 930万和2 240万人。其中每日用手机上网用户最常使用的是登录Facebook,MySpace等移动社交网站以及博客,用户数同比大幅上升427%,达930万人,用户的其他主要活动包括浏览一般新闻和娱乐新闻。 日本:日本移动互联网市场启动时间较早,自1999年2月NTT DoCoM。推出i- mode 服务以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种类不断推陈出新,Wireless Watch Janpan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日本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稳步扩大。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社区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社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呈现越来越方便、多样化的形势,从古代的邮包、信件,到近代的电报、固定电话,再到现在的移动电话、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腾讯QQ、MSN)、微博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沟通的工具改变,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也将改变。进一步,宽带互联网时代下的沟通工具也将不再完全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沟通方式将大放光彩,移动互联网将会为人们带来更加方便、经济的社交沟通工具。这将引领了新一轮沟通和信息技术革命。 一、移动互联网 (一)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 (二)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三月份,数据分析公司Chitika发表报告称,2012年二月份最后一周,移动互联网全部流量在全部互联网流量中的比例平均为10.55%,与2011年7月份相比增长了34.44%。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在持续,快速普及。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93.1亿元,同比增长97.5%,其中,移动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在整体移动互联网中占30.5%。成为继移动增值服务外的第二大子行业。移动互联网各种新领域不断涌现,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和投资人加入。浏览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IM等领域竞争异常激烈。 (三)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性:移动设备一般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携带于用户的身上,而且具有小巧轻便的特性。这个特点决定了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可以带来相对于PC上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方便性,通讯和资讯的业务服务远比PC设备方便。 便利性,移动互联网的联网方式是一张立体的网络,众多网络信号构成的无缝覆盖,使得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随地接入Internet的特点。 即时性,在移动互联网便利性的基础上,用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和发送互联网的各类信息,因此非常适合于新闻资讯、通讯、邮件和在线服务等业务。 隐私性:移动互联网设备用户的隐私性远高于PC端用户的要求。移动互联网下,PC端系统的用户信息是可以被搜集的,而移动通讯用户上网是不需要将自己设备上的信息给他人知道或者是共享。 (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原因 1、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9亿,渗透率达到53.4%。31%的美国人主要或者只使用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17%的手机用户主要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 2、无线接入技术的持续改进 3G移动通信网络的持续优化、LTE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无线城市的Wi-Fi 快速覆盖。我国三种制式:CDMA2000、WCDMA、TD-SCDMA的3G网络完成了全国的网络覆盖,并且不断地进行优化。并且在快带接入的基础上,三大运营商快速推进Wi-Fi的覆盖范围,在一年里,Wi-Fi热点从不到30万迅速增长到100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政策和任务驱动可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偏重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向学校教育渗透。本文围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相关热议论题,结合课堂应用与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功能。分析表明课堂和网络是差别迥异的场域,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互动会产生不同影响。课堂教学应理性处理和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的新变化,秉持开放姿态和价值坚守,在对比权衡的基础上慎重取舍。 时至今日,互联网在微观领域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在宏观领域,更是引发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业态的强大引擎。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涌现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持续升温。随着“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生态的新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与认真谋划的重要问题。 一、近几年我国教育网络化进程及其校园实践 慕课(MOOC)是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翻越了院校的围墙,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2012年,美国Udacity、Coursera、edX相继成立,并很快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供应商。2013年5月21日,中国北大、清华在同一天加入edX,在该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慕课。国内高等院校迅速跟进,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985”学校,还有国立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都在同年陆续加入慕课的三大平台之一。国内的慕课平台也陆续上线,如网易云课堂、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过来人公开课、好大学在线等,2014年,“爱课程”与网易联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有39所大学的340门网络课程在线。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也是发端于美国,经由可汗学院和TED-Ed的网络推广迅速成为慕课环境下的基本学习单元。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微课网站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微课,微课也成为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仅2013年就先后举办了四个全国性微课(教学)大赛,涵盖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1]。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信息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据了解,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中学、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实验规模有班级、年级甚至全校参与的,实验课目有文科、理科、信息技术等,山东昌乐一中于2014年9月实现在各校总结出不少本土化教学模目前属全国首例。全学科范围的翻转课堂,全校、. 式,比如“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2]、“在线导学”模式[3]、“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4],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争议与思考。 也许可以这样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是由互联网催生的“教育新宠”,校园“三课”——课堂、课程、课本将实现“网络变身”,课本变身为网络资源,课程变身为慕课,校园教室变身为翻转课堂,再进一步,就是学校教育变身为“互

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互联网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发展及技术进步的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及其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超高速光通信、无线移动通信、高性能低成本计算和软件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互联网的规模、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三十多年前发明的以I Pv4协议为核心技术的互联网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技术挑战,主要包括:网络地址不足,难以更大规模扩展;网络安全漏洞多,可信度不高;网络服务质量控制能力弱,不能保障高质量的网络服务;网络带宽和性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传统无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属于不同技术体制,难以实现高效的移动互联网等等。 为了应对这些技术挑战,美国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先后开始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中国科技人员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目前,虽然基于IPv6协议的新一代互联网络的轮廓已经逐渐清晰,许多厂商已开始提供成熟的IPv6互联设备,大规模IPv6网络也正在建设并在迅速发展。但是互联网络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并不会随着IPv6网络的应用而自然得到解决,相反,随着信息社会和正在逐渐形成的全球化知识经济形态对互联网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更需要人们对现有的互联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理论进行新的思考和研究。近年来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两种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路线:一种是“演进性”路线,即在现有IPv4协议的互联网上不断“改良”和“完善” 网络,最终平滑过渡到IPv6的互联网;另一种是“革命性”路线,以美国FIND/GENI项目为代表,即重新设计全新的互联网体系结构,满足未来互联网的发展需要。 本文首先介绍国际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现状,涉及美国和欧洲的GENI [1]、FIND[2]、FIRE[3]以及FIA等计划。然后介绍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进展,涉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和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等项目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展望未来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 1 国际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国际上各个国家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不断启动、实施和重组,其研究和实验正在不断深入。从国家地域方面看,美国、欧洲、日、韩都有其各自的计划和举措;从研究内容方面看,有的关注网络基础设施和试验平台的建立,有的关注体系结构理论的创新;从技术路线上看,有的遵从“演进性”的路线,有的遵从“革命性”的路线。 1996年10月,美国政府宣布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陆续地,一些全球下一代互联网项目分别启动。全球下一代互联网试验网的主干网逐渐形成,规模不断扩大,

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申请书模版(IPv6介绍部分)

附件二 受理编号: 赛尔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技术领域: 申请单位:(盖章)项目申请人: 指导教师: 项目期限:年 填报日期:20 年月日 联系人: 联系电话: CERNET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办公室制 二〇一五年九月

填写说明 一、请严格按照表中要求填写各项,用A4纸打印。 二、“受理编号”由受理单位填写。 三、“技术领域”参照“项目指南”选填二级标题名称,如“IPv6网络技术”或“IPv6云计算技术”等。 四、“项目期限”填写项目周期,“一年”或“两年”。 五、项目申请书中第一次出现外文名词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六、编写人员应客观、真实地填报报告材料,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规。在项目申请书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必须以脚注或其他方式注明出处,引用目的应是介绍、评论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的成果或说明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的技术问题。对于伪造、篡改科学数据,抄袭他人著作、论文或者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等科研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将取消申请资格。

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项目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2项目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1.4项目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 IPv6在全球及中国的进展 IPv6是伴随着下一代互联网(NGI)研究和试验而逐步得到应用和发展的。目前美国和欧洲国家对IPv6的发展以研究和实验为主体,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则在IPv6的商用及业务开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起步晚于日本和韩国等国,但是中国互联网和通信市场的巨大空间和前景,有潜力成为未来IPv6产业化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以下部分将扼要介绍IPv6在全球各主要区域与国家的发展状况。 IPv6在国外 IPv6在美国 美国是因特网的发源地,美国拥有全世界约70%的IPv4地址(大约为每人10个IPv4地址),他们几乎感觉不到地址空间少所带来的压力。2000年之后,美国因为经济和市场的原因,开始对待新标准的态度有所转变。 美国在IPv6上的研究投入是比较早的,而且IPv6试验网络相对也比较成熟。 在美国,比较典型的IPv6网络有美国能源网络6Bone、6REN、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

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

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

“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引言 以往传统的家校共育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这个日异 月新的社会,并且传统的家校共育的效果不理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出现了大量家校联系和共同培育学生的 方式,使得学校和家长能够有效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态度。而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的教育方式比较古老和传统,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在农村中中小学已 经刻不容缓! 一、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已将发挥着不可言说的作用。通过家校共育可以良好的使学校和家庭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让学校和家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 和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可以健康快乐无忧的成长。通过在 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帮助学生们的全面协调发展和 健康快乐成长,并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学校和家庭的共赢,为祖国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二、传统的家校联系的问题 良好的家校联系和合作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的家校联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传统的家校联系的具体方式大都是以召开家长会、

教师访问家庭或者教师和家长之间通电话。然而召开家长会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时间性,这些都不能够有效的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相应地老师也不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上的困难。并且传统的家校联系大都是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而班主任管理的学生众多无法真实的了解到每位学生的情况和每位学生的学科 学习状态和兴趣从而导致家庭也不知从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甚至对于农村家庭,在农忙的时候没有时间来参加家长会从而无法有效的和教师交流来了解学生们的状况。并且班主任发送短信的内容大都是统一的,比如布置作业和学习成绩,没有发送具体到学生个人的具体信息,而家长也只是一味的收到而忽略和老师之间的互动。长此以往,学校和家长都不能够有效的明白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真实情况从而不能 够具体的作出相应的措施。 二、农村中小学实施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的具体措施 1.建立班级微信家长群 为加强家校联系达到家校共同培育学生,教师建立一个家长微信群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建立家长微信群,家长和教师可以在闲暇时间积极的联系,能够有效的实现互动从而可以基本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毋庸置疑,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家长和教师可以有效的谈论学生的问题并一起想办法解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姓名:宋丽华 学校名称:高密市北关小学 联系地址:高密市振兴街1661号联系电话:0536——232364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活化石》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学生。 2.学科:小学语文 3.课题:《活化石》 4.课时:1课时。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化、代、植、孙”等8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培养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材分析 《活化石》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我国国宝----大熊猫、水中元老----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科普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中的古生物进行一些介绍。 突出方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加深理解体会。 教法和学法导航: 教法: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用自学的方式进行识字、朗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通过百度引擎搜索其他几种濒危生物(银杉、水杉、白鳍豚、扬子鳄)图片,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以及化石的资料。 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基于二年级小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对“活化石”更是疑问重重,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的现实,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濒危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利用互联网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课堂上我还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通过“说”、“读”、“介绍”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教学过程中让多名学生分别扮演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模仿《我是什么》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自己。学生这样介绍银杏树:我叫银杏树,又叫白果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