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肾造瘘管

肾造瘘管

肾造瘘管
肾造瘘管

肾造瘘管

2.1.1 出血少量出血,不需特殊处理。出血量较多时需绝对卧床休息,反复冲洗并保持其通畅,给予止血药物,严重时需要暂时夹闭造瘘管待出血停止后再重新开放。

2.1.2 尿外渗肾造瘘后一般会有少量尿外渗,病人一般无症状,外渗较多时可能出现腰腹胀痛及发热等症状,预防主要方法时保持造瘘管通畅。

2.1.3 造瘘管堵塞多饮水和不定时挤压造瘘管是防止堵塞的好方法。

2.1.4 造瘘管脱出

2.1.5 感染:常由于造瘘管梗阻引起,需及时解除梗阻,并适当应用抗生素。

2.1.6 异物结石:长期留置造瘘管可能引起继发性结石,预防主要方法是多饮水和定期更换引流管。

肾造瘘管的护理: ①妥善固定,防止牵拉和滑脱,肾造瘘管在术后2周内严防脱落,否则易引起尿液外渗,引起感染。如果不慎脱落,应立即更换造瘘管后,再插入造瘘口内。②正确处理堵管:原则上不冲洗,如有梗阻或血块阻塞需冲洗时,则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每次注入量以5mL为宜,反复冲洗冲力不可过大。适时拔管或更换肾造瘘管:肾盂成型手术的肾造瘘管,一般术后保留2周,拔管前夹闭引流管观察1天,无明显憋胀感,可拔管[3]。对终身带管的患者,肾盂造瘘管在7d之内不能更换,术后3个月左右更换肾造瘘管,以后每隔2~4个月更换1次。

双J管

2.2.1 膀胱输尿管反流:预防主要方法是多饮水,不憋尿,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2.2.2 双J管上移:原因可能为双J管下端插入膀胱过少等。

2.2.3 双J管下移;原因可能为双J管肾端盂置入过少等。

2.2.4 膀胱刺激症状双J管一端置于膀胱内时由于对膀胱三角区对黏膜的刺激作用,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有时还可能出现血尿。症状轻者一般不需处理或给予药物治疗。症状重者或给予药物治疗无效者根据病情拔出或更换双J管。

2.2.5 管壁周围结石形成置管时间过长,尿液内晶体附着形成结石。

膀输尿管支架管(双J导管)的护理: 预防尿液返流,由于有双J导管的存在,在输尿管口抗返流机制消失,当膀胱内压力增高时,膀胱内部分尿液会通过双J导管返流至肾盂,可出现置管侧腰部胀痛。因此,要加强生活护理,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任何因素,如预防便秘,避免卧位排尿,指导患者站立排尿,定时排空膀胱,注意引导小儿不要憋尿,避免尿潴留,以减少膀胱尿液返流胱造瘘管

2.3.1 出血少量出血,不需特殊处理。出血量较多时需行膀胱冲洗,反复冲洗并保持其通畅,给予止血药物。

2.3.2 尿外渗及感染。

2.3.3 造瘘管堵塞。

2.3.4 造瘘管脱出。

2.3.5 结石形成。

2.4 留置导尿管:

2.4.1 尿路机械性损伤。

2.4.2 尿道胀痛。

2.4.3 漏尿或溢尿。

2.4.4 尿管堵塞。

留置导尿管

4.1.1 预防感染和尿管堵塞: 保留导尿管时间较长者,尿液中可见较硬的结石样物质,

有的附着在导管表面,易导致感染和管道堵塞。预防措施:①饮食指导:鼓励病员多饮水,无疾病限制者每天饮水量为1500~2000 mL,以增加尿量达到内冲洗尿管的作用;少喝或不喝浓茶减少尿液中的有形成分,预防尿路结石形成。②尿道口护理:在无菌原则下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擦拭2 次。③正确放尿:当尿量最多达到尿袋容量的三分之二时就应该倾倒尿液,倾倒时尿袋的高度不能高于耻骨联合平面以预防尿液返流引起泌尿道逆行感染;尿潴留患者导尿后首次排尿量应少于600mL,夹尿管15~30min,慎防膀胱反应性充血出血,此后应开放尿管以引流尿液,以达到尿液引流通畅,防止尿液返留,改善肾功能的作用。④在无菌操作下定时更换尿袋。

2.4.5 尿路感染:注意体温变化及有无溢尿现象。定期做尿常规检查。

2.4.6 拔管困难。

膀胱造瘘管: ①皮肤护理:永久性膀胱造瘘者,须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每日清洗后外涂氧化锌软膏等皮肤保护剂,覆盖造瘘口的纱布经常更换,需保证其干燥、清洁和固定。②更换造瘘管:每隔3~4 周在无菌条件下更换造瘘管1次。③正确拔管:拔管前先夹闭管道,观察能否自行排尿,如有排尿困难或切口处漏尿,则需延期拔管。拔管后有少量尿液漏出为暂时现象,3~5d可自愈。为了保证切口尽早愈合,拔管的同时从尿道置保留尿管引流尿液,待造瘘口愈合后再拔除保留尿管若既有膀胱造瘘管,又有留置导尿管,主张先拔除导尿管,再夹闭造瘘管,试行从尿道排尿,排尿通畅后再拔造瘘管。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管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广泛, 常用于各种泌尿外科手术后的患者, 它可影响患者手术成败和术后康复, 而护理是其重要方面。因此护士应熟悉泌尿外科患者不同引流管的特征, 掌握引流管的一般护理和某些引流管的特殊护理,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报告如下: 一、泌 尿外科常见引流管 1. 留置导尿管: 是指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尿管。主要用于各种手术后留置导尿、尿潴留时引流尿液、测膀胱残余尿及膀胱尿道造影等。常用的留置导尿管有以下三种:①带气囊的二腔导尿管, 标准结构包括排液腔对开排液孔(一对、排液漏斗、注水腔、注水孔(一个、注水漏斗、单向阀、气囊。②三腔导尿管:常用于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 其标准结构包括注水腔、注药腔、排液腔、注水漏斗、单向阀、注药漏斗、排液漏斗、侧错开排液孔、侧开注药孔、气囊、注水孔、止流卡片, 主要增加了侧开注药孔或称冲水孔, 以便于持续膀胱冲洗, 防止血凝块堵塞管道。③硅胶管带气囊的二腔前列腺导尿管:常用于前列腺增生并发尿潴留且不宜手术、需终身带管以解除尿潴留者, 其末端弯而细尖, 且较硬挺, 容易通过狭窄部进入膀胱, 给予留置导尿。 2. 膀胱造瘘管: 留置位置一般在耻骨上, 常用蕈状导尿管以充分引流尿液, 适用于有尿潴留但尿管不能从尿道口插入者或是经膀胱手术后暂时性或永久性留置管道者, 如尿道断裂的患者等。 3 . 肾造瘘管: 根据B 超检查提示的肾脏大小, 肾积水程度来确定穿刺点的位置, 一般在腋后线与第12肋交叉点以下2 cm 或稍偏内。行肾盂成型手术时需留置肾造瘘管, 也适用于某些疾病需终身带肾造瘘管者, 如无法纠正的泌尿系梗阻。 4. 肾周引流管: 为肾盂手术时放置在肾周围的引流管, 引流术中残留在肾周围 的积血积液, 一般在术后5-7 d 拔除。

更换肾造瘘管引流袋操作流程

更换肾造瘘管引流袋操作流程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核对:医嘱、患者姓名、床号 评估:患者年龄、病情、治疗、意识和合作能力;引 流管放置时间及位置;引流液的量、颜色、性 状;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有渗血、渗液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患者/家属对相关知识的 知晓度。问二便。 环境:符合无菌操作,保护隐私,室温适宜 用物:引流袋、消毒用物、一次性手套、无齿血管钳、 无菌纱块、快速手消毒液,必要时备换药用物。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和不合作者 必要时给予使用约束 戴手套,暴露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处 引流管下铺治疗巾,置弯盘 用血管钳夹紧引流管近端(接口上方4~6cm 处) 消毒引流管连接处。以接口处为中心向上下各消毒 2.5cm 范围。注意引流管接口处的各面均应消毒。 分离引流管与引流袋/瓶接头(注意用力方向) 由内向外消毒管道接口,连接新的引流袋 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情况,确认引流通畅 固定好引流袋,按引流目的设置引流袋高度,引流袋应 距离地面10cm 以上 于引流袋正面右上角贴上引流袋标签 撤治疗巾、弯盘,脱手套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利于引流的体位 指导病人自我观察的知识和交代相关注意事项

协助病人取半卧位(特殊情况除外) 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洗手、记录 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一、感染:术后患者持续高热,应考虑感染 护理措施:1使用抗生素 2嘱患者多饮水 3保持肾内低压和留置导尿管及造瘘管的通畅, 二、继发出血:若引流液呈鲜红色,量比较大,可能为肾实质内较大血管损伤出血 护理措施:1护士应镇静,嘱病人静卧,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2及时报告医生,按医嘱夹闭肾造瘘管,使血液在肾、输尿管内压力升高,形成压 迫性止血状态. 3 及时按医嘱止血治疗. 三、引流不畅:若发现造瘘管周围漏尿、敷料潮湿,则应考虑是否堵塞肾造瘘管。 护理措施:1用手指向远端(由上而下)挤压肾造瘘管. 2肾造瘘管不应常规冲洗,以免引起肾脏感染。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冲洗, 并严格无菌操作。冲洗时,无菌操作下用生理盐水5~10ml 缓慢冲洗(肾盂容 量5-10ML )。注入时压力要低病人感觉腰部胀痛时立即停止冲洗。

肾造瘘管

肾造瘘管 一.概述: 肾造瘘引流是通过穿刺或切开肾实质,把导管送到肾盂内,引流尿液、脓液、血液等以及便于窦道形成的一种手术。 二.目的: 观察穿刺侧肾脏出血情况,直接解决上尿路梗阻,引流尿液、脓液、血液以及便于窦道形成,改善肾功能,为需要第二次手术患者创造条件。 三.适应症 1.严重肾积水或积脓、肾功能严重受损。 2.未能施行根治性手术、尿路梗阻性无尿,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 3.输尿管或肾脏手术需要同时引流尿液等病例。 4.不可复性输尿管梗阻(晚期肿瘤、结核)需要终身带管者。

四.更换引流袋操作 第一步:评估 1.了解患者留置肾造瘘管的目的、留置时间、引流效果。 2.评估患者意识、病情、活动能力及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对病情的自我掌握程度和留置肾造瘘 管的认知程度。 4.患者引流侧腰背部皮肤、穿刺口敷料有无渗血 或渗液,敷料是否固定牢固。图一5.引流液色、质、量。 第二步: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图一) 2.物品:治疗车、治疗盘(安尔碘、棉枝) 止血钳,引流袋,别针,一次性治疗巾, 量杯,手套、快速洗手液。(图二) 3.环境:清洁、舒适、适合无菌操作。图二 4.患者取平卧位。

第三步:无菌操作 1.戴普通手套用量杯倾倒原引流袋内的 引流液。 2.注意引流液的色、质、量。 3.护士予快速洗手液消毒双手。 4.铺一次性治疗巾,新引流袋置于治疗图三巾上。(图三) 5.用止血钳夹闭肾造瘘管,分离引流袋。(图四) 6.棉枝沾取安尔碘,消毒肾造瘘管口, 连接新引流袋。检查引流管的链接是否紧 密,有无屈曲、打折。(图五) 7.确认无误后,松开止血钳,予别针妥图四善固定引流袋,引流袋需低于造瘘口位置, 以防逆行感染。 第四步:整理与记录 1.分类清理用物。 2.整理床单位。图五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摘要:引流管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广泛,常用于各种泌尿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它可影响 患者手术成败和术后康复,而护理是其重要方面。因此护士应熟悉泌尿外科患者不同引流管的特征,掌握引流管的一般护理和某些引流管的特殊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报告如下: 一、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 1.留置导尿管:是指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尿管。主要用于各种手术后留置导尿、尿潴留时引流尿液、测膀胱残余尿及膀胱尿道造影等。常用的留置导尿管有以下三种:①带气囊的二腔导尿管,标准结构包括排液腔对开排液孔(一对)、排液漏斗、注水腔、注水孔(一个)、注水漏斗、单向阀、气囊。②三腔导尿管:常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其标准结构包括注水腔、注药腔、排液腔、注水漏斗、单向阀、注药漏斗、排液漏斗、侧错开排液孔、侧开注药孔、气囊、注水孔、止流卡片,主要增加了侧开注药孔或称冲水孔,以便于持续膀胱冲洗,防止血凝块堵塞管道。③硅胶管带气囊的二腔前列腺导尿管:常用于前列腺增生并发尿潴留且不宜手术、需终身带管以解除尿潴留者,其末端弯而细尖,且较硬挺,容易通过狭窄部进入膀胱,给予留置导尿。 2.膀胱造瘘管:留置位置一般在耻骨上,常用蕈状导尿管以充分引流尿液, 适用于有尿潴留但尿管不能从尿道口插入者或是经膀胱手术后暂时性或永久性留置管道者,如尿道断裂的患者等。 3.肾造瘘管:根据B超检查提示的肾脏大小,肾积水程度来确定穿刺点的位置,一般在腋后线与第12肋交叉点以下2cm或稍偏内。行肾盂成型手术时需留置肾造瘘管,也适用于某些疾病需终身带肾造瘘管者,如无法纠正的泌尿系梗阻。 4.肾周引流管:为肾盂手术时放置在肾周围的引流管,引流术中残留在肾周围的积血积液, 一般在术后5-7d拔除。 5.输尿管支架管:临床常用双 J管,一端通过输尿管置于肾盂内,一端在膀胱内,起到内支架作用。用于肾盂内引流,输尿管切开取石、输尿管成型、输尿管再植或同种异体肾移植等手术时放置的管道。能有效地预防切口尿瘘和切口感染,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输尿管内支架管一般术后保留1月左右拔除,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6.尿道支架管:指留置在尿道内用于支撑尿道的管道,适用于尿道断裂或尿道狭窄施行手术者,一般术后3周拔管。 二、引流管的一般护理 1.心理准备:术前向患着介绍术后留置引流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解释带管期间会有些不适,同时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1] 2.生活护理:患者置管后活动受限,因此,护士应协助病员完成生活护理。另外指导患者适当床上活动,协助翻身、拍背,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做好基础护理。 3.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根据手术名称及各种引流管特征正确辨认各种引流管, 并注明名称和日期,引流管较多而有疑问时应及时请教手术医师。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脱落,引流管的高度应适当,防止引流不畅或引流液返流诱发上行性感染。同时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保持通畅,保证有效引流。 4.病情观察和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表情、面色、出汗及心理状态,及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对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严格记录尿量及24h出入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5.预防感染:随着各引流管放置时间的延长,引流管逆行感染的机会增加,尤其是在尿路留

造瘘病人的护理常规

造瘘病人的护理 造瘘术目前常见: 活瓣管式胃造瘘术,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回肠双口式造瘘术,回肠单口式造瘘术,盲肠造瘘术,横结肠造瘘术,肾盂造瘘术和肾造瘘术,胆囊造瘘术,空肠造瘘术。 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造口有无异常,造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对造瘘知识的了解程度。 护理诊断: 1.焦虑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的恐惧、焦虑程度减轻。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造成机体消耗量增大、摄入量减少有关 预期目标:营养失调有所预防或改善,保持机体的代谢平衡 3.自我形象紊乱与形体突然改变有关 预期目标:能正确认识并接受形体改变的现实 4.知识缺乏与对造瘘知识缺少了解有关 预期目标:了解造瘘术后护理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5.潜在并发症:包括造口狭窄、造口感染等各种并发症 预期目标:及早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护理措施: 1.心里护理:造口术后患者常有抑郁、自卑、依赖等心里问题。

医护人员应在术后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给予患者支持、关心和安慰。同时鼓励患者尽早学会造口的护理方法,促进使其心理康复,勇敢地正视现实,振作起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护理:胃肠功能恢复后,才能开始进食。初起应为流食、 半流质饮食,继而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软食。建议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成形,并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3.自我形象紊乱护理:造瘘术前给患者解释造瘘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术后训练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自信心。 4.知识缺乏护理:造瘘口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是为了改善 疾病导致的通气功能障碍。向患者讲解一系列知识及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5.造瘘口的护理:①根据患者造口情况、个人喜好、经济状况选 择不同类型造口袋;②观察造口有无异常,造口开放前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坏死等现象;③保持造口清洁,用生理盐水、碘伏溶液等清洁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④造口扩张:造口开放后,即开始扩张,戴上手套缓慢插入造口2~3指,在造口内停留3~5分钟,开始时每日1次,7~10天后改为隔日1次;⑤指导患者自我护理造口,以确保患者在出院前能完全自我处理造口;⑥根据有无渗漏和造口周围皮肤情况更换造口袋,一般4~7天一次,当袋内超过三分之一左右可倾倒。 6.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因分泌物外溢导致造口周围皮肤红、肿、 皮疹、糜烂、化脓等病理改变,指导患者用温开水清洗造口周

肾造瘘管word版

肾造瘘管 2.1.1 出血少量出血,不需特殊处理。出血量较多时需绝对卧床休息,反复冲洗并保持其通畅,给予止血药物,严重时需要暂时夹闭造瘘管待出血停止后再重新开放。 2.1.2 尿外渗肾造瘘后一般会有少量尿外渗,病人一般无症状,外渗较多时可能出现腰腹胀痛及发热等症状,预防主要方法时保持造瘘管通畅。 2.1.3 造瘘管堵塞多饮水和不定时挤压造瘘管是防止堵塞的好方法。 2.1.4 造瘘管脱出 2.1.5 感染:常由于造瘘管梗阻引起,需及时解除梗阻,并适当应用抗生素。 2.1.6 异物结石:长期留置造瘘管可能引起继发性结石,预防主要方法是多饮水和定期更换引流管。 肾造瘘管的护理: ①妥善固定,防止牵拉和滑脱,肾造瘘管在术后2周内严防脱落,否则易引起尿液外渗,引起感染。如果不慎脱落,应立即更换造瘘管后,再插入造瘘口内。 ②正确处理堵管:原则上不冲洗,如有梗阻或血块阻塞需冲洗时,则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每次注入量以5mL为宜,反复冲洗冲力不可过大。适时拔管或更换肾造瘘管:肾盂成型手术的肾造瘘管,一般术后保留2周,拔管前夹闭引流管观察1天,无明显憋胀感,可拔管[3]。对终身带管的患者,肾盂造瘘管在7d之内不能更换,术后3个月左右更换肾造瘘管,以后每隔2~4个月更换1次。 双J管 2.2.1 膀胱输尿管反流:预防主要方法是多饮水,不憋尿,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2.2.2 双J管上移:原因可能为双J管下端插入膀胱过少等。 2.2.3 双J管下移;原因可能为双J管肾端盂置入过少等。 2.2.4 膀胱刺激症状双J管一端置于膀胱内时由于对膀胱三角区对黏膜的刺激作用,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有时还可能出现血尿。症状轻者一般不需处理或给予药物治疗。症状重者或给予药物治疗无效者根据病情拔出或更换双J管。 2.2.5 管壁周围结石形成置管时间过长,尿液内晶体附着形成结石。膀输尿管支架管(双J导管)的护理: 预防尿液返流,由于有双J导管的存在,在输尿管口抗返流机制消失,当膀胱内压力增高时,膀胱内部分尿液会通过双J导管返流至肾盂,可出现置管侧腰部胀痛。因此,要加强生活护理,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任何因素,如预防便秘,避免卧位排尿,指导患者站立排尿,定时排空膀胱,注意引导小儿不要憋尿,避免尿潴留,以减少膀胱尿液返流胱造瘘管 2.3.1 出血少量出血,不需特殊处理。出血量较多时需行膀胱冲洗,反复冲洗并保持其通畅,给予止血药物。 2.3.2 尿外渗及感染。 2.3.3 造瘘管堵塞。 2.3.4 造瘘管脱出。 2.3.5 结石形成。 2.4 留置导尿管: 2.4.1 尿路机械性损伤。 2.4.2 尿道胀痛。 2.4.3 漏尿或溢尿。 2.4.4 尿管堵塞。 1 / 1

膀胱造瘘引流护理

膀胱造瘘引流护理 【概述】 膀胱造瘘引流是将双腔或三腔气囊导尿管从耻骨联合上方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目的是有效解除尿路梗阻,保护肾脏功能,维持机体水电解质代谢和内环境的平衡。 【护理目标】 1.患者及家属理解留置管道的目的,并积极配合。 2.保护膀胱造瘘管的无菌、密闭、固定、通畅,观察引流的效果。 3.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将不适感降到最低。 【护理重点步骤】 1.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结合患者病情,鼓励适当的液体摄入,保持成人尿量在 2000ml/d,并进行适当的活动。 2.正确连接造瘘管和引流袋,保持整个引流系统连接紧密和密闭,标识清楚。 3.妥善固定造瘘管及引流袋,防止管道脱落或意外拔管。引流袋应置于膀胱区下方,防止尿液反流造成逆行感染。注意保留足够的长度,方便患者翻身活动,避免因牵拉而脱出。搬动患者时暂时夹闭造瘘管,防止尿液逆流。 4.监测引流通畅程度,保持有效引流。防止造瘘管受压、扭曲、折叠;间断轻挤压引流管以促进沉淀物的排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鼓励和帮助患者勤翻身,防止尿沉淀出现,从而防止尿路感染和尿管堵塞。 5.监测尿液颜色、性状、尿量、透明度、气味、比重。正常患者尿液量为1000~2000ml/l,淡黄色或深黄色,透明。发现尿液浑浊、脓性、沉淀、血尿或有结晶时,多为泌尿系感染,应及时处理。 6.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每日用0.05%碘伏或0.1%新洁而灭消毒造瘘口2次,必要时外涂氧化锌软膏,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如有潮湿、漏尿应及时更换无菌纱布,防止尿液对皮肤的浸渍。 7.定期更换引流袋及造瘘管,根据尿管和尿袋的不同材质而决定更换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引流袋,每月更换造瘘管,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8.观察有无造瘘口漏尿。在排出造瘘管堵塞的情况下,造瘘口漏尿主要与造瘘口松弛、膀胱逼尿肌过渡活动、无抑制性逼尿肌收缩有关。可采取向导尿管气囊加注3~5ml灭菌注射用水、更换粗口径导尿管的方法,若无效,可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以稳定膀胱的无抑制性收缩。 9.观察患者有无膀胱刺激征。因膀胱造瘘管可刺激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顶

肾造瘘管

肾造瘘管 出血少量出血,不需特殊处理。出血量较多时需绝对卧床休息,反复冲洗并保持其通畅,给予止血药物,严重时需要暂时夹闭造瘘管待出血停止后再重新开放。 尿外渗肾造瘘后一般会有少量尿外渗,病人一般无症状,外渗较多时可能出现腰腹胀痛及发热等症状,预防主要方法时保持造瘘管通畅。 造瘘管堵塞多饮水和不定时挤压造瘘管是防止堵塞的好方法。 造瘘管脱出 感染:常由于造瘘管梗阻引起,需及时解除梗阻,并适当应用抗生素。 异物结石:长期留置造瘘管可能引起继发性结石,预防主要方法是多饮水和定期更换引流管。 肾造瘘管的护理: ①妥善固定,防止牵拉和滑脱,肾造瘘管在术后2周内严防脱落,否则易引起尿液外渗,引起感染。如果不慎脱落,应立即更换造瘘管后,再插入造瘘口内。 ②正确处理堵管:原则上不冲洗,如有梗阻或血块阻塞需冲洗时,则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每次注入量以5mL为宜,反复冲洗冲力不可过大。适时拔管或更换肾造瘘管:肾盂成型手术的肾造瘘管,一般术后保留2周,拔管前夹闭引流管观察1天,无明显憋胀感,可拔管[3]。对终身带管的患者,肾盂造瘘管在7d之内不能更换,术后3个月左右更换肾造瘘管,以后每隔2~4个月更换1次。 双J管 膀胱输尿管反流:预防主要方法是多饮水,不憋尿,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双J管上移:原因可能为双J管下端插入膀胱过少等。 双J管下移;原因可能为双J管肾端盂置入过少等。 膀胱刺激症状双J管一端置于膀胱内时由于对膀胱三角区对黏膜的刺激作用,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有时还可能出现血尿。症状轻者一般不需处理或给予药物治疗。症状重者或给予药物治疗无效者根据病情拔出或更换双J 管。

肾造瘘管

肾造瘘管 一.概述: 肾造瘘引流就是通过穿刺或切开肾实质,把导管送到肾盂内,引流尿液、脓液、血液等以及便于窦道形成的一种手术。 二.目的: 观察穿刺侧肾脏出血情况,直接解决上尿路梗阻,引流尿液、脓液、血液以及便于窦道形成,改善肾功能,为需要第二次手术患者创造条件。 三.适应症 1、严重肾积水或积脓、肾功能严重受损。 2、未能施行根治性手术、尿路梗阻性无尿,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 3、输尿管或肾脏手术需要同时引流尿液等病例。 4、不可复性输尿管梗阻(晚期肿瘤、结核)需要终身带管者。 四.更换引流袋操作 第一步:评估 1、了解患者留置肾造瘘管的目的、留置时间、引流效果。 2、评估患者意识、病情、活动能力及合作程度。

3、评估患者对病情的自我掌握程度与留置肾造瘘 管的认知程度。 4、患者引流侧腰背部皮肤、穿刺口敷料有无渗血 或渗液,敷料就是否固定牢固。图一5、引流液色、质、量。 第二步: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图一) 2、物品:治疗车、治疗盘(安尔碘、棉枝) 止血钳,引流袋,别针,一次性治疗巾, 量杯,手套、快速洗手液。(图二) 3、环境:清洁、舒适、适合无菌操作。图二 4、患者取平卧位。 第三步:无菌操作 1.戴普通手套用量杯倾倒原引流袋内的 引流液。 2.注意引流液的色、质、量。 3.护士予快速洗手液消毒双手。

4.铺一次性治疗巾,新引流袋置于治疗图三 巾上。(图三) 5.用止血钳夹闭肾造瘘管,分离引流袋。(图四) 6.棉枝沾取安尔碘,消毒肾造瘘管口, 连接新引流袋。检查引流管的链接就是否紧 密,有无屈曲、打折。(图五) 7.确认无误后,松开止血钳,予别针妥图四 善固定引流袋,引流袋需低于造瘘口位置, 以防逆行感染。 第四步:整理与记录 1、分类清理用物。 2、整理床单位。图五 3、进行快速手消毒。 4、记录。出现异常及时报告,配合处理。 五.护理要点 1、术后体位:麻醉未清醒,去枕平卧头偏一侧,麻醉清醒,半卧位,利于引流。 2.引流液观察:颜色、性质、量。引流液颜色正常变化过程:鲜红色-暗红色-淡红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