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导基

全国导基

1、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

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领土,东西相距5200千米,南北相距5500千米,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千米,是世

界上陆界最长的国家之一。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难道中岳边界的北仑河口,全长1.8万千米。与中国隔海相邻的国家有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

3、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由北至南分别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南海面积约占中国近

海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4、我国海上岛屿大小约6300个,85%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大陆近海岸及南海之中,南沙群

岛是我国最南的岛屿群。

5、中国地貌轮廓特征:

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4500——1000-2000——500米以下

B: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C:山区面积广大:超过1000米得占了65%;超过500米得占了84%

6、气候特点:

A: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干燥,多偏北方;夏季炎热多余,多偏南风;雨热基本同期

B: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从北到南地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从东到西,又可划分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季候类型

7、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A: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的丰富性

B: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和区域的独特性

C: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和时代性

D:文化内涵的深远性和教育性

8、花岗岩山地景观的特征:主峰明显、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球状风化是花岗

岩最普遍、最典型的景观现象,也是花岗岩构景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

9、我国著名的花岗岩名山有:黄山、泰山、华山、衡山、九华山、三清山(江西省上饶市)天柱山、崂山、普陀山。厦门的鼓浪屿、海南岛的鹿回头、千山(辽宁省鞍山市)的“无根石“普陀山的”二龟听法石“、鸡公山的报晓峰,是我国著名的花岗岩著名景观

10、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次于华山和恒山,有“五月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1987 双遗产

11、华山下西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的神庙,创建于西南,至今保留着明、清以来的古建筑群,有“陕西故宫”之称

12、黄山,主峰莲花峰 1873米,徐霞客 1990双遗产

13、衡山:“七分山水三分云”四绝:“祝融峰之高,藏经阁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

14、九华山:安徽,李白“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

15、普陀山:浙江省杭州湾以东,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诞辰、出家、得道三大香会期

16、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广西、贵州、云南东部最为典型。尤以漓江山水、路南石林、广东肇庆七星岩、贵州织金洞和黄果树为最

17、桂林山水:“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徐霞客“无山不洞,无洞不奇”“大自然艺术之宫“

18、织金洞:“地下艺术宝库“”洞中王“

19、丹霞地貌的特点:精巧玲珑,奇秀异常,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仁化丹霞山,广东金鸡岭,福建武夷山和冠豸山,江西龙虎山和圭峰,安徽齐云山;北方丹霞地貌有承德棒槌山、罗汉山、僧帽山、双塔山、蛤蟆山、鸡冠山和麦积山

20、武夷山:四面溪谷环绕,不与外山相连,“奇秀甲东南““三三、六六”“蛇的王国”“鸟的天堂”“世界生物之窗” 1999双遗产

21、砂岩峰林景观的特征:奇峰林立,造型生动,峡谷纵横,植被茂密。张家界最为典型

22、张家界: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世界自然遗产,雄奇峰林,原始森林为景观之最

23、火山岩地貌:主要由流纹岩、火山锥、火口湖、堰塞湖等景观。雁荡山(海上名山、寰中绝胜;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五大连池

24、流纹岩:雁荡山、天目山(浙江省)、杭州西湖的宝石山和孤山等

25、堰塞湖(岩溶流入河道,阻塞河道形成):五大连池(天然火山公园,天然火山博物馆)、镜泊湖(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

26、火山湖(火山口积水):长白山天池(吉林:中国最深的湖泊)

27、变质岩地貌:硬度较大,抗风能力强;嵩山,五台山

28、五台山:海拔3058 “华北屋脊”“清凉台”“清凉圣境”;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印度佛经中唯一有记载的山;文殊菩萨专司“智慧”,在释迦牟尼的左边,塑像多骑青狮。表示智慧威猛,手持如意钩,表示指智慧锐利;青庙和尚,黄庙喇嘛,是我国唯一兼具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

29、延安“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是世界上唯一的黄土类地质公园

30、沙丘中最具观赏价值的是新月形沙丘和金字塔形沙丘

31、我国三大响沙: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银肯沙丘

32、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大的一片雅丹地貌。“魔鬼城”

33、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级行政单位,注入东海,全长6300,世界第三长河;以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为上、中、下游分界。

3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虎跳峡位于长江第一湾,有“狂涛卷地,飞瀑撼天”的气势;三峡大坝位于宜昌市;长江被誉为我国的“黄金水道”

35、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以内蒙古的河口镇和河南孟津为分界点

36、淮河西起桐柏山,东到黄海,以红河口和洪泽湖为分界点,全长约为1000米

37、黑龙江:中俄界河,在中国境内长3101千米,支流松花江穿过哈尔滨市

38、富春江:钱塘江上游一段,

39、河迹湖:河流改道而成;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40、构造湖:地质活动而成,湖水较深,云贵高原较普遍:滇池(高原明珠)、抚仙湖,洱海(群山间的无暇美玉)

41、堰塞湖:山崩、火山熔岩阻塞河道:镜泊湖、五大连池

42、火山湖:火山口积水:长白山天池

43、冰川湖:冰川冲击:新疆喀纳斯湖

44、泄湖:古海湾封闭:太湖,杭州西湖

45、人工湖:水库:千岛湖(新安江水库)、松花湖(吉林)

46、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古城“西海”“羌海”;“库库诺尔”“青蓝色的海”

47、壶口瀑布:陕西省宜川县境内,我国仅次于黄果树的第二大瀑布

48、吊水楼瀑布:黑龙江省牡丹江上游镜泊湖北端

49、温泉:水温超过20℃或者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一般为矿泉。我国是世界上温泉分布最多的国家,目前已发现近3000处,主要集中分布在台湾、云南、西藏、广东、福建。论数量之多,西藏第一,云南第二;论密度直达,台湾第一;就城市而言,福州第一,被誉为“温泉城”

50、冷泉:水温等于或低于该地年平均气温,常用语引用或作为酿酒的水源。

A:“天下第一泉”:镇江中冷泉;济南趵突泉;庐山谷帘泉;北京玉泉

B:“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

C:“天下第三泉”:杭州跑虎泉

D:济南四大泉群: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

51、观赏泉:大理蝴蝶泉;广元含羞泉;湖南石门鱼泉;湖北当阳乳泉

52、厦门“鹭城”;鼓浪屿“步行者的天堂”“音乐之岛”

53、雾凇又名树挂,其分布特点是:高山多于平原,北方多于南方,湿润地区多余干旱地区,吉林市最浓、最密、最多,“江城树挂:是吉林特有的天气景观

54、雨凇:产生必须是底层空气有逆温现象;分布特点是:高山区多于平原区,湿润区多于干旱区,南方多于北方;我国雨凇最多的是峨眉山,每年出现日数有135天,庐山也很有名

55、佛光:又称宝光,“光环随人动,人影在环中”“峨眉宝光”,庐山,泰山,黄山也可观赏

56、海市蜃楼:一般出现在海湾、沙漠、山岳顶部;山东蓬莱,连云港海洲湾,北戴河东联峰山和普陀山。

57、世界三大活化石植物:银杏、水杉、鹅掌楸

58、传统的花木五果:桃李杏梨石榴;岁寒三友:松竹梅

59、松:坚强不屈;竹:清雅高洁;梅:忠烈;红豆:思慕和依恋

60、银杏:又名白果,我国特产,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我国境内最古老的银杏在山东莒县弗莱山定林寺内,树龄3000年以上,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树”

61、珙桐:鸽子树我国特有珍贵树种,分布在湖北西部、四川、贵州等山区

62、银杉:被誉为“活化石”在世界上只分布在我国广西的龙胜和四川金佛山等地

63、我国四大国宝动物:

A:熊猫:箭竹世界野生动物协会会标

B:金丝猴:分川、滇、黔三个亚种

C:白鳍豚:存活了2555年,最大的淡水鲸,世界十二种最濒危动物之一

D:白唇鹿:生活在海拔3500-5000的青藏高原上

64、青海湖的鸟岛;鄱阳湖的鸟类自然保护区,大连的蛇岛,峨眉山猴群,滇池红嘴鸥,西双版纳州大象和孔雀,扎龙的丹顶鹤,高雄的蝴蝶谷

65、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绿色明珠;海南岛自然保护区:南国绿海;小兴安岭丰林自然保护区:红松;广西花坪和四川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银杉;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保护区;四川黄龙寺石灰华阶地自然保护区;山东山旺自然保护区:生物化石剖面

66、神学宗教是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它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是阶级社会里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根源

67、我国汉族宗教信仰状况

宗教信仰自由;兼容并蓄,信仰复杂;外来宗教的地方化、民族化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68、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具有一个民族全体信仰某一种宗教的特点;具有多个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的特点。

69、释迦牟尼的转折地:

出生地:蓝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耶(35);出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

70、大乘佛教修行的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级,修行的最高等级在于成佛;小乘佛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信徒修行的最高果位是罗汉

71、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伊存授经”

72、唐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3、隋唐是佛教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最终形成了佛教的八个宗派: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密宗、禅宗、三论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

74、禅宗是在中国文化思想上影响最大,也是我国支派最多的佛教宗。初始,分南北两派,北派神秀,主张“渐悟”;南派慧能主张“顿悟”

75、净土宗是李世民时期最为流行的一个佛教宗派,“净土”指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宗认为成佛很容易,只要念一声“阿弥陀佛”快则一天,慢则七天,灵魂即可升入净土,成为八级以上的菩萨,引起成佛方法简便,在民间影响最大

76、密宗在唐肃宗、代宗时盛行一时,是在印度密教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最大的特点是修法时要筑坛行巫术,巫术的登场,表明佛教的进一步堕落

77、金代佛教,除了少数律寺(律宗)和讲寺(天台宗)以外,几乎都是禅宗丛林,在修持方面,禅僧都“禅净双修”,禅宗和净土宗的界限已十分模糊

78、若依宗派,则分为禅院(禅宗)、教院(天台、华严诸宗)、律院(律宗)或禅寺(禅宗)、讲寺(从事经论研究之寺院)、教寺(从事世俗教化之寺院)等类

79、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有两条线:西双版纳的大致兴起于隋唐时期,受泰国佛教影响最大;德宏地区的兴起于16世纪中叶,受缅甸佛教影响最大。

80、傣族每个男子都要尊俗在少年时期当一次和尚,3-7年后还俗。有些人成为终身僧侣

81、藏传佛教在教义上是大小兼容以大乘为主;大乘中显、密共修,先显后密,并无上瑜伽密为至于该修行次第,形成藏密。咒术性;对喇嘛异常尊崇;活佛转世思想;宗教与政治的结合是藏传佛教的四个特色。

82、活佛转世制度为藏传佛教特有,活佛藏语为“朱古”,意为神佛化现的肉身。清代顺治、康熙年间,清政府先后正式册封宗巴喀的再传弟子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从此正式形成两大活佛转世制度

83、藏传佛教的四大教派:宁玛:红;噶举:白;萨迦:花(该派寺院内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纹)格鲁:黄(15世纪初宗巴喀创立,其后形成两大活佛转世系统,是藏区执掌政权的教派,势力最大)

106、“三法印”:指佛教用以衡量天下事物是否合乎教义的三条准绳,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无常”即宇宙间万事万物,变化没有一定的定数,没有一定的规律可言,更不能形成一成不变的实体,即“四大皆空”。既然“无常”,当然“无我”,万事皆空。107、“四(圣)谛”:

A:苦谛:说人生一切皆苦,苦海无边。

B:集谛:是分析造成人们痛苦的原因,指出造成人们痛苦的种种原因是人们渴望再生、渴望欢愉、渴望淫乐、追求享受。

C:灭谛:说要达到佛教的理想境界就应消除、放弃、摒绝、解除一切欲望。

D:道谛:指出抵达理想境界的种种手段和方法

84、八正道:是指佛教认为通向最高境界——“涅磐”的八种正确途径: v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正确的思考)、正语(正确的语言)、正业(正确的行动)、正命(正确的生活)、正精神(正确的努力)、正念(正确的意念)、正定(正确的自我精神)。

85、十二因缘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死,是佛教“三世轮回“的基本理论,是对人生苦难的缘由所作的分析。所谓因缘即”原因和和条件。

86、三世:即前世、今世、来世。佛教认为,众生在“三世”中像车轮转动一样回旋不停,这

种轮回有六条道路:天、人、魔鬼、畜生、饿鬼、地狱,由此而有“两重因果说”——前世的因造成今世的果,今世的因造成来世的果。

87、十二因缘和轮回说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佛教的“三十两重因果说“

88、佛教的经典是《大藏经》分为:经(释迦牟尼说法的言论汇集);律(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汇集);论(时间欧尼大弟子对其理论、思想的阐述汇集)佛教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戒(持戒)、定(坐禅)、慧(教理)修行才能达到涅槃

89、藏传佛教的经典称为《甘珠尔》和《丹珠尔》

90、佛教标志是“万字符“,由武则天定音为wan,意为太阳光芒四射或燃烧的货,常常出现在佛教旗帜或佛像的胸间。或是法轮,象征佛之法轮能像车轮那样摧破众生烦恼

91、凡是大喇嘛死后根据转世制度取得继承的人都称活佛,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是最大的活佛,前者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后者是无量光佛的化身

92、根据天台宗,佛有三身:中尊法身;左遵报身;右尊应身

A: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光明普照万方,又译“大日如来佛“)

B:报身佛:卢舍那佛:经过休息得到果位,享有佛国(净土)之身,是显示了佛得智慧的佛身,卢舍那的意思是“光明普照”

C:应身佛:释迦牟尼:佛为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随缘应机而呈现各种化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93、净土信仰,三方佛:中为婆娑世界;左遵为东方净琉璃世界;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

A:婆娑世界:人类现住的“秽土”世界,“婆娑”是“堪忍”,教主是释迦牟尼,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右胁侍为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尊”或“释迦三圣”

B: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为药师佛,左胁侍日光菩萨,右胁侍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圣”“药师三尊”

C: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尼陀佛,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阿弥陀三圣”

94、竖三世佛,体现了佛得传播关系:中间现世,左过去,右来世佛

A:过去佛:燃灯佛,释迦牟尼借花献燃灯佛,燃灯佛为他“授记”,有的寺院吧释迦牟尼的前一任佛迦叶佛作为过去佛来供奉

B:现世佛:释迦牟尼

C:来世佛:弥勒佛,现在为菩萨,将来得到成佛;名:阿逸多,释迦牟尼弟子。现将五代时期奉化的布袋和尚(契此)看作弥勒的化身,加以供奉;寺院中弥勒造像有佛像、菩萨像(天冠弥勒)和化身像(大肚弥勒)三种;“大肚弥勒”名契此,大肚弥勒是完全中国化得弥勒佛,相传为五代梁朝时明州(今宁波)奉化人,他两耳委肩,袒胸露肚,开口常笑;但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袋,终日奔走,劝化人信佛,人称布袋和尚;贞明二年(916年),在岳林寺圆寂时口念一谒:“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时人们才醒悟其为弥勒的化身。常有“开口常笑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等楹联描绘其皆大欢喜的形象。相传其道场在宁波雪窦山(雪窦寺)。

96、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97、佛:自觉,觉他,觉行;菩萨:自觉,觉他;罗汉:自觉

98、菩萨:“菩萨”的梵文意译是“道众生”,即指自觉、觉他者。作为菩萨,既要努力修成无上正等正觉,即佛的境界,又要努力超度一切众生。寺院中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又分别组合为:“三大士”(文殊、普贤、观世音)“四大士”(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又称“四大菩萨”)“五大主”(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大势至)。

A:文殊师利菩萨:简称文殊菩萨,意译为“妙德”、“妙吉祥”,专司智德(即佛教认识论)。

手持宝剑(或宝卷),象征智慧锐利;身骑狮子,象征智慧威猛,人称大智菩萨,相传其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B:普贤菩萨:专司理德(即佛法)。手持如意律,身骑六牙大象(表示六度,象征行愿广大,功德圆满),人称大行菩萨。相传其道场在峨眉山

C:观世音菩萨:为避唐太宗讳,故又称观音。其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人称大悲菩萨。为普济众生,观音可以示现三十三身。观音作为菩萨本无性别,但在南朝后,为更好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闺房小姐供奉,产生女身观音像。观音通常骑龙,南海观音左胁侍为善财童子菩萨,右胁侍为龙女菩萨。相传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普陀山;

千手千眼观音有两种造像:其一为40只手,每只手上一支眼睛,每只手和眼睛有25种功能;另外一种是四面观音,没面有250只手

D: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 ,所以称地藏王菩萨。又因其决心“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人称大愿菩萨。他右手持锡杖,表示金锡振开地狱门;左手捧如意珠,表示明珠照彻天堂路。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侍。相传其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E:大势至菩萨:《观无量寿经》载,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趋’)得无上力”,因此称为大势至菩萨。他头顶宝瓶内存智慧光,让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众生解脱血火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相传其道场在江苏南通的狼山。

99、罗汉:全称为阿罗汉。即自觉者。称已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供养者。他们永远进入涅梁不再生死轮回,并弘扬佛法。寺院中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还有民间传说的济公也列在罗汉之中。

100、济公,俗名立新远,南宋僧人,发明道济,俗称济公,世人称“济颠僧”人们认为他是罗汉转世

101、护法天神:护法天神本是古印度神话中惩恶护善的人物,佛教称之为“天”,是护持佛法的天神。著名的护法天神有四大天王、二十诸天、韦驮、二王尊:哼哈二将(密迹金刚)、伽蓝神关羽等。

102、四大天王:佛经称,世界的中心为须弥山,须弥山四方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即我们所居世界)、西牛贺洲(又译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四大天王住须弥山山腰的犍陀罗山,其任务是各护一方天下,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明清以来,受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将四大天王的兵器作了汉语“双关”式的改造:南方增长天王掌青光宝剑,职风(与“锋”谐音);西方广目天王掌碧玉琵琶,职调;北方多闻天王掌混元珠伞,职雨;东方持国天王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龙蛇可捋顺)。至此,汉化成了护国安民、风调雨顺的佛教天王。

A: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他原为印度乐神,表明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调(调);代表尽职尽力主持国家事务,意谓佛教徒应尽心尽力的完成自己的社会职责,使社会和谐,国家富强。(琵琶代表做事要合乎中道,恰到好处)

B: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保护佛法不受侵犯);——锋(风)代表“天天进步”,意谓佛得德行要增长,学问、才能、智慧,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宝剑代表斩断烦恼)

C: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穿甲胄,手缠龙或蛇,或持绳索(用索捉不信佛的人,使其皈依佛教),有的另一手持宝珠(取龙戏珠之意);——绳蛇(顺)(缠龙代表变化,象征世上一切人和事变化无常,佛教徒必须看清楚才能应付)

D: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有时左手握神鼠。——伞(雨)(宝伞代表遮挡世上种种污染,意谓佛在广学多闻中要注意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103、韦陀:寺院的守护神——原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神将。韦驮曾亲受佛祖法旨,周统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故称“三洲感应”(佛经称,北俱卢洲人不信佛教)。通常置于天王殿大肚弥勒像背后,脸朝大雄宝殿,忠实的护法、护佛、护僧。韦陀如果双手合十将金刚杵衡于肘上,表示是十方寺院,游方僧人到寺可得到供养;如果是左手叉腰,右手握杵拄地,表示是子孙寺院,不予接待供养。

104、伽蓝神关羽——在古印度伽蓝神有18位之多,地位相当于寺院的土地神。关羽是最著名的汉化伽蓝神。传关羽被杀后托梦给湖北当阳玉泉寺普净大师:“还我头来!”大师点化说,你过五关斩六将,这些人的头向谁去讨还?关羽顿然觉悟,皈依空门,成了伽蓝神(寺院守护神)。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成了其右胁侍

105、二王尊:在印度原为密迹金刚,是释迎牟尼五百执金刚(即金刚符)卫队的卫队长。在中国因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他被汉化成两个金刚力士,专门把守山门,即世俗所称“哼哈二将”。口张者为哈,口闭者为哼

106、大乘则认为应当修持成佛“普渡众生”,认为“法我皆空”。大乘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时传到中亚,并由此传到中国,再传到朝鲜和日本,因此大乘佛教又被称为北传佛教乘是指“道路”的意思

107、小乘主张求得修持者个人的解脱,小乘主张“我空法有”。 v小乘佛教的传播路线是向南通过海路,流行于今天的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也称南传佛教108、佛教寺院及主要殿堂:

A: 唐代之前——石窟寺、塔庙石窟寺:开凿石窟,并在石窟周围建寺。(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塔庙(浮图寺):以塔为中心建筑,周围建殿堂、僧舍。塔中供奉舍利、佛像

B: 唐代之后——寺院结构完整佛塔建于寺前、寺后或另建塔院。寺院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建筑,殿堂布局在中心线上,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C: 宋代寺院——“迦蓝七堂”制度:七堂: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厨库、西净、浴室;大型寺院加设:讲堂、禅堂、经堂、塔、钟鼓楼

D:明清寺院格局:主要建筑布局在中轴线,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毗卢阁、观音殿。大雄宝殿为中心建筑,其东西两侧为对应的配殿钟楼-鼓楼;迦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其中,大型寺院有五百罗汉堂、佛塔等。E:汉地佛教寺庙常见的殿堂:山门——门前两侧立有哼哈二将钟、鼓楼天王殿——供弥勒佛,两侧分别供奉四大天王(风调雨顺)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横三世佛东西配殿——伽蓝殿、祖师殿四堂——法堂、斋堂、客堂、罗汉堂方丈室藏经楼

F:寺院辅助建筑:中轴线东侧: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供寺内僧人起居)中轴线西侧:禅堂、接待室(供外来修行僧人起居)现在,东侧的起居区后移或另建;西侧的接待区一般陈列文物。

109、藏传佛教寺院建置: 历史上西藏曾经政教合一,寺院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政治场所。寺院主要组成部分:札仓、拉康(佛寺)、囊欠(活佛公署)、印经院、藏经楼、灵塔殿、僧舍

110、云南上座部佛教寺院建置: 佛殿、藏经室、僧舍、佛塔四部分。佛殿——主要建筑(佛座、经书台、僧座)藏经室——收藏经书僧舍——僧人学习居住佛塔——为最具特色的建筑。有缅式钟形塔、亭阁式、泰式金刚座佛塔、高基座佛塔、八角形密檐式佛塔。

111、汉地佛教的一般布局

A:山门:因为寺院大多居于山林之处,故又称山门殿。现已成为专门名词,即使在平原也称山门。因有空门(中)、无相门(东)、无作门(西),象征三解脱,所以又称三门。通常空门两侧立有哼哈二将。

B:钟楼:位于天王殿的左(东)前侧,悬有洪钟,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侍。

C:鼓楼:位于天王殿的右(西)前侧,置有大鼓,有的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D:天王殿:正中供奉大肚弥勒,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其背后供韦驮,

E:大雄宝殿:即是正殿,或称大殿。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上的意思。大雄宝殿中供奉一、三、五、七佛等情况,以三佛居多。正殿背后或者供奉三力士,或者塑海岛观音像;两侧为十八或者十六罗汉

①一佛:释家三佛;释迦及其二弟子;西方三圣;华严三圣

释迦牟尼佛像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这种姿式的造像名为成道相。二弟子:一般多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尊者?。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初祖。迦叶涅槃以后,阿难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二祖。

②三佛:三身,三世,三方

③五佛:正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右手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表福德,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

④七佛:

F:东西配殿:大雄宝殿两侧常有东西配殿,其供奉对象随教派不同而有变化,有设“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的,有设“祖师殿”的(多为禅宗),有设“伽蓝殿”的,等等。钟楼-鼓楼;迦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

①大殿西侧为祖师殿,此种布局以禅宗寺院最常见。但是其他宗派的寺院也往往仿效其制。殿正中是梁时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禅师,左方是达摩六传弟子唐时的六祖慧能禅师。右方是慧能的三传弟子建立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禅师。其他宗派的寺院,也有在祖师殿内加祀本宗祖师像的

②大殿东侧为观音殿,观世音菩萨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现一切佛的大悲心,所以是救世之最切者。他的形象有多种不同。一是圣观音像,就一首二臂,结跏趺坐,手中或持莲花。又有…自在观音像?,就是一足盘膝,一足下垂,很自在的形象。像旁或有一净瓶,盛满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徵观音以大悲甘露遍洒人间。

G:法堂:一般在大殿之后。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法堂内除一般性安置佛像外,另设法座、讲台、钟鼓。

H:罗汉堂:自唐代开始,一些大的寺院就修建五百罗汉堂,全国现存的成组五百罗汉像的寺院在30所以上,其中著名的有:一些大型寺院建五百罗汉堂。著名的有:北京碧云寺罗汉堂,苏州西园罗汉堂、寒山寺左右配殿(存有宋代樟木雕刻五百罗汉,为雕塑中佳品),五台山殊像寺文殊阁(为悬塑五百罗汉),成都宝光寺罗汉堂,武汉归元寺罗汉堂,昆明筇竹寺天台来阁,北京雍和宫法轮殿(系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铸造

I:方丈室:佛寺主持(方丈)居住、说法与接客之处,有的叫华林丈室(净土宗),友商网叫般若丈室(禅宗)

J:藏经楼:盛放佛教经典之处

K:佛塔:起源于印度,原是印度梵文Stupa(窣堵波)的音译,还有称为浮屠。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早期的佛塔是一个半圆形的大土冢,完全是坟墓的形式。

①中国佛塔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木塔时期——东汉,南北朝。砖、石塔时期——唐、宋、

辽、金。铁塔——宋。铜塔——明、清。

②佛塔的结构:地宫:安放舍利或陪葬器物。塔基:覆盖在地宫之上。须弥座。塔身:塔的主体。塔刹:最高处的小塔(塔座、塔身、塔顶)。

③佛塔的种类:按平面形状划分四方、六角、八角、十二角、园塔。按层划分三层、五层、七层、九层。按供奉对象划分舍利塔、菩萨塔、阿罗汉塔、高僧墓塔。按教派划分汉语系塔、藏语系塔、巴利语系塔。按艺术造型划分:楼阁式、密檐式、亭阁式、花塔、覆钵式、金刚宝座式、过街塔。

●楼阁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所特有

的佛塔建筑样式。这种塔的每层间距比较大,形体比较高大的,在塔内一般都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拾级攀登、眺览远方,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一致的。在有的塔外还有意制作出仿木结构的门窗与柱子等。

●密檐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形体一般也比较高大,它是由

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演变而来的。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每层的层高却特别小,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塔身的内部一般是空筒式的,不能登临眺览。

●覆钵式塔:是印度古老的传统佛塔形制,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建造了,主要流行于元代以

后。它的塔身部分是一个平面呈圆形的覆钵体,上面安置着高大的塔刹,下面有须弥座承托着。这种塔由于被西藏的藏传佛教使用较多,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喇嘛塔"。又因为它的形状很象一个瓶子,还被人们俗称为"宝瓶式塔"。元代西藏的佛教传入内地,在汉地出现了西藏式覆钵状塔。北京妙应寺的白塔(公元1271年建),是尼泊尔的工艺师阿尼哥所设计的。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塔(公元1577年建)。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1651年建),都继承了这一类型⑥金刚宝座式塔:这种名称是针对它的自身组合情况而言的,而具体形制则是多样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下面有一个高大的基座,座上建有五塔,位于中间的一塔比较高大,而位于四角的四塔相对比较矮小。明代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塔型,就是仿印度菩提伽耶金刚宝座塔(佛成道的地方)而设计的金刚宝座塔。即在一长方形的高台上建立五座正方形的密檐塔。

●亭阁式塔: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也具

有悠久的历史。塔身的外表就象一座亭子,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

●花塔:花塔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塔身的上半部装饰繁复的花饰,

看上去就好象一个巨大的花束,它可能是从装饰亭阁式塔的顶部和楼阁式、密檐式塔的塔身发展而来的

●过街塔和塔门:过街塔是修建在街道中或大路上的塔,下有门洞可以使车马行人通过;塔

门就是把塔的下部修成门洞的形式,一般只容行人经过,不行车马。这两种塔都是在元朝开始出现的,所以门洞上所建的塔一般都是覆钵式的,有的是一塔,有的则是三塔并列或五塔并列式。

●文风塔:在我国各地除了佛塔之外,还有一种“文风塔”,或叫作“文峰塔”。那是过去科

学时代人们为了祈求本地方的文人能中试及第而建造的。这种塔一般都是仿照佛塔的形式。

112、佛教的称谓:

凡“俗人”出家受戒的男女称比丘、比丘尼,俗称和尚、尼姑。不出家但持有一定戒律的男女称为:优婆塞,优婆夷,俗称居士,与比丘,比丘尼合称“四众弟子”

比丘,比丘尼、沙弥(俗称小和尚)、沙弥尼(俗称小尼姑)合称“出家四众”;加上叉摩那(学戒尼)合称“出家五众”;“出家五众”加上“在家二众”,俗称“七众”

对较高水平的僧人则根据具体情况称:“法师”(通晓佛法僧人);“经师”(通晓经藏或善于诵读经文的僧人);“论师”(精通论藏的僧人);“律师”(通晓律藏的僧人);“三藏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的僧人);“大师”著名僧人;“高僧”,称德行高的僧人。

现在一般称和尚为师父,称尼姑为师太。不出家但持有一定戒律的称“居士”“檀越”“施主”在寺院一般不直接询问僧尼姓名,“请问法师上下如何”“请问法师法号如何”

113、佛教礼仪:

①礼拜:或发言慰问,或俯首示敬,或举手高揖,或合掌平拱,或屈膝,或长跪,或手膝踞地,或五轮俱屈,或五体投地

②口念南无:意思是致敬、归敬、归命,一般加在佛名,菩萨名或经典之前

③合掌:这是佛教徒的普通常用礼节。亦称合十。左右合掌,十指并拢,置于胸前,以表由衷的敬意。

④绕佛:围绕佛而右转,即顺时针方向行走,一圈、三圈或百圈、千圈,表示对佛的尊敬。

⑤五体投地:也称五轮投地。“五体”(或称五轮)指两肘,两膝和头。五体都着地,为佛教最高礼节。先正立合掌,然后右手撩衣,接着膝着地,接着两肘着地,接着头着地,最后两手掌翻上承尊者之足。礼毕,起顶头,收两肘,收两膝,起立。藏传佛教的五体投地则幅度很大。

114、僧尼戒规:

①四威仪:指僧尼的行、住、坐、卧应该保持威仪德像,一切要尊礼如法,不允许表现举止轻浮

②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③不食荤腥:前者指气味浓烈刺激性强的东西,如蒜葱;后者指鱼类、肉类

115、佛事仪式:

①受戒:有十种根本戒;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过去受戒时,头上要烫12个香疤

②顶礼:向佛、菩萨或上座(又称长老、上腊、尚座、首座、上首。此词指僧众中之出家年数(法腊)较多者,或指年岁高者,有时亦为对僧人之尊称。)行礼(五体投地礼)③功课:僧尼每天的必修课为朝暮课诵,又名早晚功课,成语“晨钟暮鼓”由寺庙的早晚功课而来

④佛诞法会:佛诞节当天举行,佛诞节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佛教传说“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因此,佛诞节又称浴佛节。节日当天,要用各种香浸水灌洗佛身,举行拜佛祭祖、施舍僧俗、互相泼水等活动。

⑤水陆法会:佛教中最大的佛事活动。全名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也称“水陆道场”、“水陆大会”、“水陆会”、“水陆斋”。因其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济六道众生,故称之。水陆佛事分为内外两坛,内坛为主,悬挂毗卢、释迦等像,设有香灯花草等供品。全部法事一般为7天,多者49天。

⑥众姓道场:主要为追荐亡灵的道场(用黄纸)

⑦增福延寿道场:为活着的人做道场,用红纸表示

⑧焰口施食:或称放焰口,施食会,用来祭饿鬼的,一般在重大法会圆满之日,或在丧事中举行,通常黄昏进行。

⑨忏法:为改恶从善进行的一种法事,为死者祈福超度,或为已忏悔罪孽,或为结缘建公德116、佛教禁忌:

①不用握手礼,以合十礼为宜

②进入山门衣履整洁,态度诚恳;佛事活动中不要高声喧哗;不可随便进入僧人寮房

③烧香要单数

④佛教徒要守三皈(皈依佛、法、僧);不犯十恶(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贪、嗔、邪见)

⑤与佛教徒交往不要随意评说宗教问题,以善为先

117、基督是“基利斯督”的简称,意指“上帝所派遣的救世主”是基督教徒对耶稣的专称。基督教信徒20亿之多,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第一大教。

118、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民反抗罗马帝国奴役的政治斗争反应与宗教的产物。最初是犹太教的一个支派,于135年分裂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宗教119、基督教于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来传到欧洲,并很快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在中国,人们所说的基督教一般指基督新教。

分裂时间教派名称信仰神职人员教规教义

公元1054 天主教(罗马公教)天主、耶稣基督、

圣母玛利亚

十字架上有耶稣

受难像教皇或教宗;枢

机主教或红衣主

教;大主教;主

教;神父;修士,

修女

教规严格,强调

神职人员独身和

禁欲;弥撒

东正教(君士坦丁堡)天主、基督、圣

牧首制:牧首;

都主教;大主教;

主教或神父;修

士,修女

较为保守,拘泥

于古代基督教会

的教义礼仪;不

承认教皇高出其

他主教的地位和

权力;黑神品的

教职人员不能结

婚,白神品可以,

但不能升任主教

16世纪中叶基督新教上帝,不尊圣母,

十字架上没有耶

稣受难像牧师;修士,修

神职人员可以婚

娶;礼拜;不承

认罗马教皇的权

威,拒绝梵蒂冈

的统一领导

120、基督教有四传中国之说:唐朝或景教;元朝;明清“中国礼仪之争”;鸦片战争后121、基督教的教义:

①上帝创世说:天主耶和华

②三位一体说:上帝创造并主宰这个世界,上帝本体有圣父(上帝,天地全能的创造者)、圣子(耶稣,上帝的独子和“道”)、圣灵(一种神秘的精神)三个地位平等的位格,却是同一个本体。“道”通过圣母感受“圣灵”。而受胎成为肉身,在人间传播福音,并通过自我牺牲,拯救人类。

③原罪救赎说:亚当夏娃的罪世代相传,成为人类的“原罪”,也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难的根源;这种原罪,人类无法自救,上帝派独子耶稣基督降临人世受难为世人赎罪,要想灵魂得救,就要信奉耶稣基督。

④天堂地狱说:天主教和东正教有炼狱

122、基督教教义的主要依据《圣经》

①《旧约全书》:原为犹太教的经典,原文为希伯来文,共39卷,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杂集四类

②《新约全书》:发展中产生的自身经典,原文为希腊文,共26卷,分为福音书、历史书、使徒书信集、启示录四类,成书时间在公元1世纪中叶到2世纪末。

123、基督教内部,信徒之间称“平信徒”,指平常普通的信徒,新教的教徒,可称“兄弟姐妹”或“同道”;在我国,平信徒之间习惯称“教友”;非专业基督徒中,热心为教会义务工作的人,称“义工”

124、主要节日

①圣诞节:12月25日;24日为平安夜

②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天,复活节彩蛋

③感恩节:美国定于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加拿大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125、宗教仪式

①弥撒:天主教对所进行的宗教仪式的称谓;做弥撒时要进行公共祈祷;祈祷分为口祷和默祷;礼毕须称“阿门”意为“真诚”,表示“惟愿如此,允获所求”

②礼拜:新教,一般一周一次,“生日礼拜”或“安息日礼拜”周日

③七件圣事:天主教,东正教;

洗礼:教徒儒教仪式,分点水礼(手指蘸水点在额上)和浸水礼(全身浸没与水中)

坚振:也称坚信礼,入教者在接受洗礼后,一定时间再接受主教的按手礼和敷油礼

告解:俗称“忏悔”,教徒向神父或主教告明所犯罪过,并表示忏悔,主教告诸罪制定补赎方法,并为其保密

圣体:新教称为“圣餐”教徒吃经主教祝圣后的面饼和葡萄酒,象征吸收了耶稣的血和肉得到耶稣的宠光

婚配:在教堂内,由神职人员主礼,以求得到上帝的祝福

神品:授予神职的一种仪式,由主礼者将手按于领受者头上,念诵规定的文句即可成礼

终傅:坏图病危时,由神职人员为其擦圣油,以“赦免”其一生罪过,让他安心去见上帝126、禁忌

①不以上帝之名起誓,神父和牧师是天主和新教对神职人员的不同称呼,不可混为一谈

②若有人分饼与面包给自己,应谢绝

③基督教有守斋之习,守斋时,不吃肉,不饮酒;平日通常不吃蛇、鳝等爬行动物;饭后要进行祈祷,与基督徒一起用餐要等教徒祈祷完毕后在拿起餐具

④赠送礼品上面避免有其他宗教的神像或崇拜的图腾;忌13和“星期五”;在耶稣受难节的一周,不请教徒参加私人喜庆活动。

127、教堂建筑:

教堂意为“主的居所”,也称“礼拜堂”

①巴西里卡式建筑:

“巴西里卡”一词源自希腊文,有“房间”、“大厅”、“神殿”、“道路”等义,后专指雅典的王宫大厅,为一种长方形的大会堂建筑形式。厅堂的主体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内部由两排柱子纵分为三部分。中间的部分宽而且高,叫中厅(Nave)。两翼的部分窄而且矮,叫侧廊(Aisle)。

天主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人们开始模仿这种长方形大会堂形式来建造天主教堂。从此,“巴西里卡”使用来专指古代教会这一长方形式样的教堂,表达一种独特的早期天主教建筑风格。“巴西里卡”的教堂结构在古代曾被视为最完美的教堂建筑形式,流行数百年之久。

②集中式与十字式教堂:

早期的教堂除了有厅堂式之外,还有两种型制:集中式和十字式。

集中式教堂的布局不像厅堂式那样主要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而是一个圆形大厅。中央部分是一个大的穹窿,周围是一圈回廊。

十字教堂布局是一个十字,和基督教对十字架的崇拜有关系。中央的大厅仍然以一个穹窿为主体。后世称之为"希腊十字"和"拉丁十字"。

③拜占庭式教堂:

拜占庭时期的建筑仍然是以教堂为主。在前面提到的三种早期教堂形式的基础上,他们作出了独特贡献。他们好象对穹窿有偏爱。在原来厅堂式教堂的中厅顶上,他们要加上穹窿。象十字式教堂那样中央已有穹窿的,他们就加大跨度。

厅堂的中厅是方形的,十字的相交部分也是方形的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圣索菲亚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内部空间曲折多变,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

④罗马式教堂:

罗马式教堂的主要特征:厚实的石墙、狭小的窗户、半圆形拱门、低矮的圆屋顶、逐层挑出的门框,上部饰以圆弧形拱环、交叉的拱顶结构,以及层叠相重的连拱柱廊等。教堂建筑大量使用立柱和各种形状的拱券,有敦实、均衡安稳,结构完整的美学效果。但教堂内部光线黯淡,容易给人一种神秘,幽暗之感。罗马式教堂最早见于古罗马首都意大利,直到公元十一二世纪才逐渐传到欧洲的其他地区,如法国、英国和被欧洲诸国。

⑤哥特式教堂:

当时欧洲封建势力削弱,修院盛行,教堂建筑形式渐趋一致,罗马式风格逐渐为哥特式所取代。哥特式教堂的特点是高耸,运用尖拱券、小尖塔、飞扶壁和修长的立柱,增加建筑物的高度,用色彩斑斓的玻璃花窗增添神圣感。

这一时期的著名教堂有法国沙特大堂、巴黎圣母大堂、意大利米兰大堂、德国的科隆大堂、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夏东大教堂——德国哥特建筑时期的世俗建筑多用砖石建造。

英国阿米朗大教堂——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⑥巴洛克式教堂: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在教堂和宫殿中把建筑、雕塑结为一体,并应用断檐、波浪形墙、重叠柱及壁画,追求动态与起伏,建筑豪华浮夸。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巴洛克风格教堂因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128、“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是“顺从、服从”;即顺服唯一的神安拉;又被称为回教,清真教;信徒统称穆斯林,是“顺从者”即顺从安拉旨意的人。“哈里发”是伊斯兰教执政、教大权的领袖。

129、逊尼派是伊斯兰中人数最多的一派,用户当权者的统治,得到历代哈里发的支持的“正统派”中国的穆斯林大多数属于该派;

130、什叶派认为只有出身哈申族的阿里及其后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崇敬阿里甚至超过了穆罕默德。伊拉克的卡巴拉有阿里的儿子侯赛因的墓,是该派的主要圣地我国的塔吉克族信仰什叶派。

132、比较有影响的说法:伊斯兰在唐高宗时传图中国;唐宋两代在中国的传播达到高峰;路径大致分为:

A:陆路(丝绸之路):由大食(阿拉伯)经波斯(伊朗)及阿富汗到达天山南北,后经青海、甘肃,在通过河西走廊进入中原

B:海路(香料之路):由大食,经印度洋,到天竺,经马六甲海峡到我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地

133、伊斯兰教教义的核心内容:安拉是唯一的真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①六大信仰:

信安拉(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

信使者(安拉在人间有很大使者,只有穆罕穆德是使者的集大成者,专门传达主的圣意,开导世人,服从安拉的人必须无聊间服从穆罕默德),

信天使(神界有很多天使,他们根据安拉的旨意,各司其职。人的一言一行,善恶功过都在天使的严密观察之中),

信经典(《古兰经》:真主的语言;《圣训》穆罕默德的言行录,是《古兰经》的补充和注释),信前定(命运是安拉早就预定的,人类无法改变,承认和顺从是唯一的出路),

信后世(灵魂不死,死后复活,末日审判;认为现实世界早晚要毁灭,毁灭后所有死者的灵魂都要复活,安拉根据天使的记录,表现好的升入天国,否则,下“火狱”)

②五功:

念功:念诵十六字“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主的使者)用以表白信仰礼功:每日五次朝向麦加“克尔白”方向礼拜;每周五中午公众礼(聚礼)一次;每年两次会礼(在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举行)

斋功:凡非病人、旅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教徒必须在每年有神论教理的九月全月斋戒,从黎明到日落戒除一切饮食,禁房事

课功:缴纳定量的课税,有的以自由施舍体现,有的国家以征收宗教税体现;征收的税用以济贫、修清真寺和有关开支

朝功:有条件一生要去一次圣地麦加朝觐“克尔白”一次,也可由别人代为朝觐,朝觐活动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上旬进行。

③善行:穆斯林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134、伊斯兰教的信奉对象:安拉是独一无二的主宰,永恒唯一的真主;不设偶像

135、称谓:穆斯林互称“兄弟”;

伊玛目:教长,用于对穆斯林领袖的称呼;

阿訇:主持清真寺教务者得尊称,年长者称“阿訇老人”;担任教坊的最高首领称“教长阿訇”;经文大师称“开学阿訇”

师娘:对主持清真寺教务或教学的妇女的尊称

毛拉:对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

136、主要节日

A:圣纪节:穆罕默德的诞生和逝世日,伊斯兰教历太阴年三月十二日;进行诵经、赞圣、讲诉穆罕默德生平事迹等活动

B:开斋节:我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斋月后的集体礼拜和庆祝活动

C:宰牲节:古尔邦节,古尔邦,阿拉伯语“献牲”;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参加沐浴会礼,前往清真寺听教长宣喻教义;走亲访友,互相祝贺,馈赠礼物

137、禁忌

A:禁食“自死物”“血液”“猪肉”“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牛、样、骆驼、鸡鸭”“偶蹄动物”禁赌博,求签;禁酒喜茶,接待穆斯林客人,最好用灌装饮料;禁“猪、杀、死”等字词B:穆斯林妇女“盖头,面纱”;男子无檐小帽,黑白两种;禁止偶像崇拜,不将雕塑、画像之类的物品相赠;不主动与妇女或少女握手

C:进入清真寺:不袒胸露背,穿短裤短裙;不随便进入礼拜大殿,不准拍照

D:握手或递送东西不能用左手,尤其不要单用左手

E:穆斯林见面时要互助安词“真主的安宁在你身上”还要使用很多赞词

138、清真寺建筑

“清”:真主清净无染、不具方位、无所始终;“真”真主独一至尊,永恒长存,无可比拟。清则净也,真则不杂也,净而不杂就是清真。

A: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几进四合院,有明显的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大殿(礼拜正殿);经堂;浴堂(作大、小净用)等。少数清真寺有望月楼(斋月观察新月用,以确定斋月起讫的确切时间)和宣礼楼(邦克楼:是宣礼员按时登高召唤穆斯林进行每日五次礼拜的地方)伊斯兰礼拜正殿和殿内壁龛必须背向麦加(在中国背向西方);清真寺内部不得有偶像,不以动物形象做装饰,多阿拉伯经文和花草为饰。

B:阿拉伯式建筑: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大多有圆形拱顶的正殿和尖塔式宣礼楼,另外有望月楼、经堂、浴堂等,正殿必须背向麦加。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是麦加的大清真寺,可同时容纳50万穆斯林礼拜

139、道教起源

A:起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方术,又吸收了阴阳五行术,具有浓郁的民间性、原始性特点。

B:东汉顺帝,鹤鸣山张道陵“五斗米道”入道者称张道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C:张道陵之孙张鲁,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其主要经典

D:早期道教还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早期道教曾被作为农民起义的旗帜

140、葛洪:两晋之交的道士,著有《抱朴子》该书阐述了神仙方术理论,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

141、陆修静:在庐山建立南天师道,在吸收佛教仪式的基础上,编制了新的道教斋戒仪式142、寇谦之:在嵩山创立北天师道,完全按照封建伦理观念制定了一套教义

143、陶弘景:齐梁时期著名道士,除了宣扬金丹修炼外,还以显示社会为模式,用神仙世界的等级差别为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制度辩护

144、唐宋时期道教达到鼎盛,金元时,发展形成了以王重阳为首的“全真道”和以张天师为首的“正一道”

145、金初,王重阳,全真道:教义上主张儒道佛三教合一;修行方式上,重内丹修炼,以修身养性为正道;教规上:严格的清规戒律(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各地全真道士云游到全真十方丛林,均可栖息学道;

146、元代:全真道七子七个支派,丘处机的龙门派势力最大,曾向成吉思汗进言“止杀、清心寡欲”

147、元代,张与材,正一道:奉《正一经》;道士可以不出家住宫观,可以蓄妻室,正一教主要流行于江南和台湾省

148、三山符箓:龙虎山正一宗坛(江西);茅山上清宗坛(江苏);閤皂山灵宝宗坛(江西)149、道教的基本教义:

A:根本信仰是“道”

B: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道”即是神,道教的主要教规“三皈五戒”(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不杀生,偷到,邪淫,妄语,酒肉)

150、道教的主要供奉对象:

A:尊神

①三清尊神:道教崇拜的最高神灵

玉清:居中元始天尊(天宝君),住清微天之玉清宫手持圆珠

上清:居左灵宝天尊(太上道君),住禹余天之上清宫手抱坎离匡廓图

太清:居右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住大赤天之太清宫手持一扇

论影响,道德天尊神最大,被认为无世不在,无世不存

②四御尊神: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

玉皇大帝:总执天道之神

紫薇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

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总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祉:执掌地道,掌阴阳盛于、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故有人称“”大地之母“)与玉皇大帝相匹配

③三官(三元大帝)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诞辰: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供奉三官的三官庙,三元庵,三元堂,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广州三元宫。

B:神仙:道教的基本观念是神仙观念,得道成仙是道教的理想目标,“老而不死曰仙“,有人仙,地仙,天仙,神仙之分。

①真武大帝:避宋始祖赵玄朗之讳,该玄武为真武;武当山是全国各地真武庙的祖庭;全国著名的还有广东佛山祖庙,云南昆明太和宫,广西容县经略台真武阁。

②文昌帝君:掌管人世功名利禄,七曲山文昌宫室全国文昌庙的祖庙,贵阳的文昌庙,主楼九角三层宝塔形建筑,国内罕见

③魁星:指北斗七星中组成斗形的前四颗星,主文运,“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④八仙:

⑤天妃娘娘(妈祖):原名林默,生于北宋,福建莆田湄洲岛羽化升仙;湄洲岛妈祖庙为祖庭,与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朝天宫并列为我国三大妈祖庙

C:护法神将:

①关圣帝君:儒家武圣人;佛家伽蓝神;道家关圣帝君;是我国唯一受到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崇的偶像;旧时关帝庙数量之多,居全国诸庙宇之首;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最为壮观。保存最完好的关帝庙;洛阳的关林,传为埋葬关于头颅之地,也是著名的关帝庙②王灵官:名王善,宋朝萨真人的弟子,地位相当于佛教的韦陀,从明代起地位开始显赫152、道教宫、观的主要布局(宫、观、庙、道,称为宫的,是有特殊地位的道观)

A:山门殿:一般供奉有青龙神和白虎神,相当于佛寺的二王尊,有的道观山门殿即为灵官殿B:灵官殿:相当于佛教的天王殿

C:三清殿:大雄宝殿

D:玉皇殿:供玉皇大帝,有的供奉四御

E:三官殿:

153、称谓和礼节:

A:道士、道人、羽人、羽客、羽衣;道姑;旧时也称黄冠,女道姑为女冠;道观负责人可称“监院、主持,俗称当家的”;道外人对道士、道姑一般可统称道长

B:拱手作揖;后辈教徒见前辈教长行跪拜礼

154、宗教仪式

A:诵经:每天三课:早晨日升;午间日中分;傍晚日落景

B:斋蘸:俗称道场,所谓“斋”专指清洁,在祭礼之前,道士必须先行沐浴;所谓“蘸”,指祈祷,为善男信女祈福、超度亡灵而设坛祭祷神灵的活动;凡参加道场的信众,均要斋戒,

沐浴,服装整洁,随同跪拜。

155、主要节日:

玉皇大帝圣诞日:正月初九;太上老君圣诞日:二月十五;王母娘娘圣诞日:三月初三;妈祖圣诞日:三月二十三

156、禁忌:

不准对道士摄影,不许随便到殿堂拍摄神像

157、法定节日与传统节日

A:元旦:颛顼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49年采用公元纪年

B:春节: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氏族部落对祖先和众神的原始崇拜

C:劳动节: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D:清明节:兴起于秦以前,唐代成为定俗,彝、壮、布依、满、瑶、白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E:端午节:蒙、回、藏、彝、壮、布依也过此节

F:重阳节:爱老敬老的传统节日,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王维的诗

158、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A:蒙古族:敖包祭祀,那达慕大会

B:藏族:藏历新年,旺果节,雪顿节

C: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壮乡有“歌海”之称,刘三姐

D:白族:三月街节(观音市),火把节

E:哈尼族:十月节(十月年)

F:傣族:泼水节每年四月

G:苗族:芦笙节

H:纳西族:三朵节“三朵”是纳西笃信的保护神;1986定农历二月初八为传统节日

159、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

A:原始社会: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长江流域干栏式建筑;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B:奴隶社会:西周瓦的发明是房屋脱离了“茅茨土阶”的状体;春秋瓦普遍使用,高台(或称台榭,主要作为诸侯宫室用)建筑出现

C:封建社会:

①战国:高台盛行,制砖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制铁工具的发明,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

②秦汉:建筑体系已经形成;突出表现是木架结构趋于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发展,后世常见的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木架结构已经形成,斗拱在汉代已经普遍使用。

③隋朝:修建故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开凿南北大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空腹拱桥)桥安济桥。

④唐朝:产生专门从事设计与现场指挥的技术人员“都料”

⑤宋代:打破了夜禁与里坊制度;出现用文字确定下来的建筑规范《营造法式》

⑥元代:宗教建筑异常兴盛寺庙殿宇中使用“减柱法”,喇嘛塔

⑦明朝: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出现了全部用砖砌成的无梁殿;管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各地民间建筑普遍发展,出现了木工行业的术书《鲁班营造法式》

⑧清朝:颁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宫殿建筑设计、施工和预算由“样房”和“算房”承担的,样房由雷性世袭,称为“样式雷”

160、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木质框架结构巧妙而科学(墙不承担重量);建筑组群布局向平面展开(建筑的基本单位是间,

间组成屋,屋组成庭院);建筑装饰千姿百态;环境设计和谐自然

161、中国古代建筑构架的主要方式:

A:叠梁式:

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椽。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多见于北方,尤其是大型宫殿、庙宇

B:穿斗式

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优点用料较少,山面抗风性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在南方使用较多。有时与叠梁式架构混合使用(叠梁式用于中垮,穿斗式用于山面)

C:井干式

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耗材量大,建筑的面阔和进深又深受木材长度的限制,外观厚实,主要见于产木丰富的林区D:干栏式

先用柱子在底层做一高台,上面放梁铺板,形成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架房,上层住人,下层做杂用。这种结构精巧、稳固,可避免地面潮湿,痛风性好,常见于南方和西南农村。

162、坛庙:用来祭祀的建筑,分为三类“

A:帝王使用:祭天:天坛;奉土地神:社稷坛;祭祖先:太庙

B:祭奉圣贤:孔庙

C:各级官吏设置的祭祀祖先的家庙,也称祠堂

163、天坛祈年殿:上檐青色表示天,中檐黄色表示地,下檐绿色表示万物

164、社稷坛:供奉土地神,

社:五土之神;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央:黄;五色土象征国土

稷:五土之中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祉,农业之神。

165、陵墓建筑一般由:地下幽宫(埋葬死者的遗体和遗物,随葬品)、地上陵园(祭祀和护陵)组成

166、先秦之东汉:地宫是:黄肠(墓穴内所有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题凑(穴内垒筑的木材呈向心状)的形式;椁室构造为扁平大套箱,箱内分数格,称为“厢“,正中置棺木,象征庭院式布局;东汉以后使用砖石建筑地下墓室,墓穴使用的砖石上多有画像,167、陵墓地下幽宫的演变:

A:木椁墓

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也就是像生前宫殿式建筑,内分数格。正中是放棺材的地方,周围方格称为“厢”,放置殉葬品。

1972年长沙马王墓是这一类型,随葬品有漆器、帛书、绵绣、乐器、竹简、木俑、农产品、中草药等1000余件。

B:黄肠题凑

这是木椁玄宫的发展,其规模、复杂程度为木构地宫高峰。黄肠,指用柏木的黄心积迭得很严密。题凑,木头皆向内。黄肠题凑,即在地下由柏木迭成巨大空间,内置三层椁、五层棺,以及便房、回廊等。

1974年北京丰台发掘的燕王旦墓室即属此类型。

C:砖石砌筑地宫

东汉时地宫被砖石结构代替,至明清达到完善地步。地宫采用“前朝后寝”的形式,追求“死

犹如生”之意。地宫前半部为长而宽的隧道,作为进入地宫的前奏,犹如地面紫禁城的前重门广道。隧道前端为一方形券宫作为前庭,象征着紫禁城前的广场。之后进入地宫前、中、后三殿和左右两配殿,顶部覆琉璃瓦。前殿也是前导建筑,中殿是“前朝”部分,殿里摆放汉白玉“宝座”。后殿是地宫主要部分,为“后寝”,规模大,空间高,放置帝后的棺椁及陈放殉葬物品。这种形制延续了1000多年。

D:土洞地宫

在黄土高原地区,利用土层厚,粘性强,质地均一和降水少的特点,开凿成土洞土宫,壁面有精美雕刻、壁画。如西安乾陵的陪葬墓,永秦公主、章怀太子和懿德太子墓。

168、帝王陵体结构的变化:

A:秦汉两代的“方上”:

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形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因其上部为一小方形平顶,如锥体截去掉顶部,故名曰“方上”。覆斗形为坟,陵墓呈方形。(秦始皇陵、汉茂陵(刘彻,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最为豪华的一座,有霍去病的陪葬墓

B:唐代“以山为陵”:

利用山的丘峰作为陵墓坟头,既能体现帝王的浩大气魄,又可防盗。(“昭陵”位于礼泉县东北45华里的九宗山主峰( 1188m ),因山为陵。是唐代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李世民);乾陵(武则天、李治:石雕规模之大为历代罕见C: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

D:明清两代为“宝城宝顶”:

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称宝城,在砖城内填土,高出城墙成圆顶状,称此为宝顶。宝城前有一个向前突出的方形城台,台上建方形明楼,楼内树立皇帝或皇后等谥号碑,也是陵名的标志。这种由宝城、宝顶和方城明楼构成的坟头,在结构上较以前复杂多了,艺术性加强了,也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明十三陵:整体性最强,最善于利用地形,主陵是长陵;清东陵:河北遵化,主陵是顺利的孝陵;西陵:河北易县,主陵是雍正的泰陵)

169、陵园建筑:

A:祭祀建筑区

用途:供祭祀之用;建筑物:凌恩殿、配殿、廊庑、祭坛等;

B: 神道:

用途: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建筑物:石兽、石人;

C:护陵监:

用途: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建筑物:衙署、市衙、住宅等;

170、陵寝陈设

A:墓阙:墓前立阙汉代最盛,作为墓前神道的标志;阙身上一般要刻上墓主人的生平及造阙的时间、人物、造价等,同时装饰各种吉祥图案

B:墓表:分柱基、柱身和华盖,是神道的重要标志;明清以前一般在柱身上半部有刻文方石,明清时代以云板代替方石,柱身刻蟠龙、云纹饰。呈现出圆润、华丽的特色

C:牌坊:又称牌楼,最早起源于我国早期城市中的里坊制度,陵寝建牌坊盛于明清时期

D:石像生:又称“翁仲”(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

E:墓碑:神道的尽头,陵墓前得石碑,分为碑座(多为哦石龟,龟为龙子,善于负重,龟驼碑)碑身;碑首(多为蟠龙浮雕)主要用于记述墓主人生平业绩。

171、长城:

A:春秋楚国最早修筑长城数百里,称“方城“

B:秦始皇以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修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C:西汉加西段(经敦煌到新疆);东段(内蒙古达吉林)

D:北魏、北齐、隋、金到明都修缮过长城,其中以明代工程最为浩大,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是明代长城,(16C中叶,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长达6000米得长城)

172、海上三仙:蓬莱、方丈、瀛洲

173、赵州桥:安济桥,隋代,世界上第一座单孔敞肩式桥,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174、卢沟桥:金朝,方现存最长的石拱桥

175、洛阳桥:万安桥,泉州宋代首次采用“筏形基础”

176、湘子桥:南宋广东潮州是我国最早的一座开合式石梁桥,著名的集市廊桥

177、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历史:

A:生成期:起源于定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林,最早的皇家园林是周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宫苑布局多出于法天象,仿仙境,通神明的目的,如秦始皇的“上林苑”

B: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形成私家、皇家、寺观三大类型

C:全盛期:隋唐,

D:成熟前期:宋到雍正年间;江南地区涌现了一批杰出的造园家,如李渔、张南恒、计成等以及理论著作《一家言》《园冶》《长物志》

E:成熟后期:乾隆到清末,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这一时期的园林十五大梁的完整保留下来,一般人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园林“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178、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涵

179、中国造园的六法:山水树石路屋

180、石讲究:透:彼此相通;漏:四面有眼;瘦:挺立秀俏;皱:身褶皱形同云立,纹如波浪,体态秀润。

181、轩:古时指车上边较高部分,园林建筑中取其虚敞高举之意,一般建在高处,周围环以游廊、花墙,可自成一体。既有自己独立,优雅的小环境,又可眺望远景

182、馆:江南园林中,一般与厅堂或住宅有联系,做休息,会客之用;北方皇家园林中,是一组建筑群,常为帝王看戏、宴饮、休息的地方

183、斋:宗教上有斋戒的意思;园林上一般指书斋,相对独立,是修身养性的地儿

184、榭:台上的木结构建筑,特点是只有楹柱及花窗,没有四周的墙壁。凭借四周的景色构成景观;临水的为水榭

185、古代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A:抑景:藏景,多用在园林入口处,“山抑””树抑曲抑(利用建筑题材)

B:透景:在遮挡物中僻开一条或几条观景线;移族别处,置身景外观景

C:添景:与透景手法相反;在观景点和对景之间,一般以形体高大的乔木为材料

D:夹景:在游览路线的两边,用山石、树丛或建筑做配景点缀(河两岸的山和林)

E:对景:能相互观赏,相互烘托;(知春亭——万寿山)

F:隔景(障景):与透景,对景的手法相反;

G:框景:利用画框似的门洞、窗洞、框架或乔木树冠抱合形成的空隙把远处的景框起来H:漏景:在围墙和穿廊的侧墙上,开辟漏窗

I:借景:借用园外的风景收入园内(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186、皇家园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