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子心得

老子心得

老子心得
老子心得

品读老子

作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中,老子——这一中国哲学之祖高居外国人心目中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人。《纽约时报》更是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道德经》一书在西方社会更是已经有了40多种译本,比《论语》更为出名。除《圣经》外,任何书籍在数量上都无法与道德经相提并论!它在国外的影响那么之大,但是却为我们普通老百姓不很熟悉,这确实为一大憾事,最近我读过了老子,在为智者那博大精深的巨著所折服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总结并且提升,下面就要说一说我的心得了。

老子与我们同在

非常之多的名言都被我们挂在嘴边,其出处有很多都是老子。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谁说的?老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谁说的?老子阿!大器晚成,功成身退,谁说的?还是老子嘛!还有更多的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弱柔胜刚强,大巧若拙,上善若水等等。老子其实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老子其人

听到老子可能总是会联想到道教,确实,道教的太上老君与老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道教把道学发展成为了一种宗教迷信,这与道学本身脱节了。看书上说,在福建清源山有个老君岩,老子的脸颊被耳朵占去了大半江山,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位圣人,古体的圣子是一个耳一个口一个壬(没法打出来),《说文》上说是如果一个人听觉好再加上口才好就是圣人了。这又想起了史学大师陈寅格(不会打那个字。。。)说过:“依照今日之标准,但凡解释一字即是解释一部文化史”如果我们有兴趣把武圣,书圣,棋圣等等梳理出来,不就是一部文化史了吗?

老子为什么叫李耳呢?其实啊就是因为他耳朵大,呵呵。古人喜欢以人的一个特征来给命名。孔子因为他生下来脑门往下凹像个丘陵,所以就叫孔丘了。那么李耳为什么不叫李子而叫老子呢?传说老子他妈怀孕了八十一年,老子生下来就发须皆白,是够老的哈。那么历史上的老子真的是这样吗?《史记》上司马迁对老子只写了450多个字。其实老子是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我觉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真的是很强,比如毛泽东,李大钊等等名人都曾在图书馆工作过),当然还有一些大家熟知的关于老子的故事啦:比如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还有老子骑一条青牛出关留下《道德经》等等,在这就不多说了。

老子这本书的智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能这句话是大多数人对老子的印象,没错,这是本书的第一句话,同时也是提纲挈领的一句话。

老子的思想就是追求道,这个道可能由于我知识还没那么厉害,所以我姑且认为是无为而无不为,最后达到内圣而外王的最高境界,可能我的思想有些入世吧,就是实用主义,不过在这里我就把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啦。

老子与做人之道

老子的思想是理想的,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为什么呢?其实他就是觉得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复杂,而追求简朴的世外桃源生活。他希望以这种简朴,惬意的人际关系来校正人们之间的处处提防,尔虞我诈。他觉得: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反之,损不足而补有余,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如果人们效法天道,那就不会有贫富差距,就不会有大家的不快乐了,不过他的这种境界是很难达到的。

一、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老子的思想大多数是实用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总是这么盘根错节,而做人之道的成功要第一要靠一个“善”字,而这个字也是老子这本书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字。

第一、做人要从善开始,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谁都不是傻子,愚人者自愚,自作聪明的人最后总是要吃亏的。而这就是心灵的纯朴。

第二、做人要善于付出,夫唯道善贷则成。

第三、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第四、袭明,善救物,救人,当然,这是最高深的一层,做到这点就是圣人拉

当然还有,关于善与恶的,倡导我们如何对待善恶:1善之去恶,相去若何?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3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善为道,善为人,善交往,善成功,这就是善!

二、处厚不居薄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我们做人应该以厚道为先,没有人喜欢与一个油嘴滑舌的人交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李嘉诚了,他最后总结的做人成功经验就是一个字:诚。

当然老子更是倡导我们见素抱朴(季羡林的房名即为抱朴居),少私寡欲,你可以看到古往今来多少的人都栽在这个钱上,比如说西晋首富王凯,清朝首富和申等等,最后无不身首异处就因为他们对于钱的无限欲望,这正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而我们如果能够做到淳朴无华就可以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就正是老实人不吃亏的道理。

三、上善若水

这个是个人认为老子中最有特色,同时也是最好的比喻——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有七善——

一是善于定位:处下。二是水善于静,致虚极,守静笃。三是水善于仁与爱,总是给予。四是水总是言而有信。五是水善于有为与无为,大海无为而成海。六是水总是善于发挥能力,滋养万物。七是水有行有止,动善时。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

我们应该明白,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做人的定位就是应该处下,就是永远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才能被大家所接纳,对待别人也要处下,这样才能赢得别人。比如说像林肯竞选的时候,最赢得民心的一句话就是:别人问我拥有什么,我有一个妻子一个儿子,此外还有一个办公室,一把桌子,三把椅子,还有一个大书架和一堆书。我本人又穷又丑,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只有你们。

在竞争中,我们也应该处下,其实往往是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真的是这样,往往争得越凶的人,最后的结果越差,而笑到最后的,一直都是那些开始深藏不露甘为人下的人,刘邦,刘秀,刘备不都是这样吗?

四、做人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

所谓的大致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婨;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业主。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所有很有成就的人,到最后必定让你感到其实他很平凡,就像上次在广州碰到李嘉诚了,但是根本就不敢认他,一个白衬衫加上一条牛仔裤,好像一个打工仔,但是人家是亚洲首富阿!

就看那个空碗,它是无为的,但就是因为它无为,所以可以承载东西,变成有为的,你看那些空气,它是无为的,但是它可以穿透任何东西,这就是有为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还有很著名的应用就是功成身退,以无为胜有为,可以看唐朝四世功臣郭子仪,它就是深谙此道。立功的是他但是每次都是功成身退。永远不遭人嫉妒和怀疑,历史上命运最好的就是他了,活到了80多岁,子孙都是当朝大官,自己更是被封为了汾阳王。但是看韩信呢?同样的能力,但是结果却是截然相反。

五、其他

当然了,做人还要善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轻诺必寡信。还有很著名的一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还有要善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圣人处无为之事,形不言之教,道之出口,其言也淡,有的时候少说比多说的效果好很多的!

善于识人: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善于饮食:为腹不为目,五味令人口爽

善于调节心理:至虚极,守静笃,静为躁君要知道人生是永无止境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成功之道:大器晚成,有为无为(认准自己的方向),守柔曰强(柔软胜刚强,坚持不息),功成身退对于自己的外表要知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道的总结:上善若水

大海处下,这是道的象征之一

大海无为,所以它无不为,这是道的象征之二

大海为而不争,这是道的象征之三

大海不争而善胜,这是道的象征之四

大海弱智以胜强,柔之以胜刚,这是道的象征之五

大海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为大,这是道的象征之六

大海深不可测,玄妙奥秘,这是道的象征之七

这就是我的老子心得!

品读老子道德经感受心得体会

品读老子道德经感受心得体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起我国著名文化经典《道德经》里的句子,相信不少人都耳熟能详,但你可知道这些句子背后的含义?由中共开封市委党校讲师苑志钢带来的题为“《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专题文化讲座在开封市图书馆举办,为市民诠释了如何解读《道德经》,并与在场的市民朋友进行了交流。 “很多人认为《道德经》代表着一种消极的思想,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道德经》缺乏了解。”讲座刚刚开始,苑老师就指出大众对《道德经》的误解。在他看来,作为反映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道德经不仅不消极,其中的很多观点对后世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由此可见,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从小了说,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从大了说,对自然、对社会、对国家的整体建设,具有非常久远的指导性。

现在全球环境灾难的普遍,就是人们不注重自然规律的发展,人为地破坏环境所造成的。 苑老师还讲到,人生是由阴阳组成的,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注重“阳”,即总是选好的、大的,喜欢荣誉,讨厌耻辱等,这是人的本性。而从道家的理论来讲,我们要注重“阴”,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们应全面、健康、运动地看待事物。这也是道对我们人生的启发。我们一生都在矛盾中度过,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有无、得失、强弱、荣辱……我们经常都太过重视我们所谓的“好”的一方面,而忽略了“无”、“无用”的东西,其实,虽然是“无”,但是其大有用处。就像常被认为无用的人体部分阑尾、智齿、毛发竖立肌、尾骨等一样,既然其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这就是道之所在。 接着,苑老师又从道家理论出发,讲了人生中“苟得”与“应得”的联系与区别,启示我们对财富不要苟得,应得的部分不用刻意不惜一切地去追求,付出太多,肉体上会招来疼痛,得到太多,生活中会招来嫉恨。因此应像《道德经》第44章讲的那样,“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次主题讲座,虽然只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但带给现场读者的感悟却很深远。品读道德经典,学习人生智慧,通过苑老师的讲解,读者们得以进一步了解得失、强弱、有无、进退之道,有利于领悟人生处事之道。

读《教育的目的》有感

读《教育的目的》有感 今天终于读完了《教育的目的》,感觉的确有收获。 我知道了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自我发展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16--30岁之间。怎样才能促进孩子的自我发展呢?我想,首先应该以榜样人物来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观看优秀电影或者是人物采访、做志愿者等方法来促使孩子们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立下自己的愿望;第二,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平台,让他们有自由和机会锻炼自己;而不是过多的指责和训斥、干涉。即使是犯了错误也没有关系,只要能够从错误中学到经验和教训。 回想我自己的发展之路:小学和初中、师范的学习我一直都是一帆风顺,没有遇到过挫折,一参加工作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管不住学生,连课堂上的纪律都维持不了!因为我是急性子,加上没有经验,沉不住气,所以导致了这个局面。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年才开始好转,因为我自己喜欢教书,所以我才会去学习、思考。现在的我依然是孜孜不倦地学习,虽然愚笨,但是勤奋。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也不断创新,接触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且去实践。 我小时候父母也没有过多地干涉我的自由,除非是我提出学习上的要求,他们都会想办法帮助、满足我。 现在,我对我女儿的教育感觉就有了过多的要求和约束,对于作业、上课、玩电游、手机等方面都有限定。因为诱惑太多,孩子又管不住自己。但是,通过学习,我也知道要与孩子商量,不把她和其他学生去比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妞妞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她爱运动,虽然瘦小但是体育好,能说会道,与人沟通交流好。我觉得应该引导她学会多思考,特别是思维严谨方面还需要下功夫。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样他们既有进步、腾飞的基础,又如哲学般深邃,艺术般高雅。在初中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们打下广泛的文化修养,所以大量的文学阅读、科普阅读就显得很必要了。 怀特海认为: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的透彻。这就需要各任课老师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同时要透彻的理解所教的科目。而我们缔造完美教室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创设课程不要太多太杂,而需要精而透。 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而不是把孩子们视为盛知识的容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努力让自己的课题活起来,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有成就感。 教育的主题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想尽办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例如这个寒假我给孩子们的英语作业是:学唱一首英语歌,看一部英语电影并且背熟至少5句台词,开学后我们要进行展示,而且还要选出好的参加英语歌曲比赛,我准备让他们下好伴奏,开学后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比赛。 摘抄:1、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 2、我们的目标是,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达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如艺术般高雅。

读《教育:让人成为人》有感

2012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读《教育:让人成为人》有感 单位:海阳市龙山街道初级中学 姓名:徐荣萍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通过读书活动,才能改善教师内在素养分子的结构。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让我们的教师多些书卷气,享受职业快乐,美丽幸福人生;让我们的校园多些书香味,净化教育环境,促进学校发展。《教育:让人成为人》就成为了我的阅读首选,因为它一下子启动了我的思索之门:怎么样的人才算是人呢?怎么样的教育才会让人成为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不容分说,《教育:让人成为人》便悄悄跨进了我的“阅读书苑”。 当我打开扉页,阅读内容简介时,“震撼”是我的第一反应,原来这是一本由让全世界都震撼不已的十八位西方重要大教育家、大理论家、大思想家的文墨所汇集的教育论集,而且本书选取的文章均为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引起强烈共鸣或激烈争议的文章,对于读者反思当下的教育现状、健全未来的教育宗旨,足为镜鉴。然而,看着读着,“尴尬”似乎笼罩了自己:这本书里的内容太深奥了,很多语句的表达、思想的呈现不能一下子能理解,此时的我不由地怪罪起自己的知识匮乏。然而我相信:细品之后才会知道其味道,才会发现它的精彩。 于是,我开始静静阅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开始斟酌每一个文字与段落,试图寻找“宝藏”、吮吸“奶蜜”…… 每读一篇新文章,我都会先认真得了解作者的生平;每读一段文字,我又都会“反弹”几次,因为确实很深奥;每读到一个案例或有启发作用的地方,我都会轻轻地用笔划上记号,并在书角折上折痕,以便回看。虽然,直至看完都没有完全通透所有的内容及所有名人的教育论点,毕竟有很多是带有不同国家色彩的,但至少我还是找到了

教师读书心得读《道德经》的感受

教师读书心得读《道德经》的感受 本学期开学初,我们全校师生开启了诵读《道德经》一书的启动仪式。每天清晨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品悟经典。晚上,看着同学们的在读书群里的语音打卡,我也不甘落后,每天坚持读书打卡。今天的读书感受从两个方面来分享: 一、《道德经》是什么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二、我最喜欢的句子及感受 《道德经》中我喜欢的句子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初读可理解为最完

美的善就像水品性一样,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上善若水,多指为人处世时能像水一样滋润万物,尽己所能地帮助别人却从不争名逐利,或者具有坚忍负重、谦卑居下的品格。 最近观看了《榜样》,我对“骑行天使守护健康”的乡村医生贺星龙印象深刻。作为一名80后,成绩优异的贺星龙主动放弃留城机会,回到村里当了一名医生。近20年来,因为那句“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他没有拒绝过一次出诊,风里雨里,随叫随到;他看病只开最便宜的药,大多时候还免收出诊费和医药费,还主动关怀照顾村里的五保户和留守老人;当同学们纷纷进城发展时,他却“逆行”至农村服务乡亲们。 贺星龙扎根“众人之所恶”的农村,以“不争”的心“若水”般服务于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生动地阐释着“上善若水”的人生最高智慧。

读老子道德经体会

读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是一部思想深奥、内涵丰富的哲学著作,贯穿历史数千年,流传至今,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今日,我抽空读了老子《道德经》一书,受益匪浅。 《道德经》第二章,“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老子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不妄为,不去干扰事物发展的规律。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圣人用“无为”的自然法则来对待世事,警戒自己,他不是用空洞的语言来教训别人。这就像天地一样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他滋养了万物并且不横加干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夸自傲,万物靠它生长但它并不据为己有它为世间万物立下显著功勋却不自局其功。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由此引申出“无为”的重要,它能使人获得永久的成功,刻意的追求和占有,结果只能是失去。

朴素的辩证法,是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份。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这种变化,他把它认为是自然的根本性质。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能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老子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老子认为,唯有做到不争名、不争功、不争利,才不会有任何过失和过错,也不会有任何忧患。水的特性近于道的特性,而圣人的特性就是水的特性,圣人与世无争不主观妄为,其结果是能获得别人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是关于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书体会有时候就像,每读一本好书,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好像一位高人指点了迷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重视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

的挑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乃至学生终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 教学的探究性。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类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

读老子的感悟

读老子感悟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始祖,唐高宗亲临鹿邑拜谒,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苦县因为老子被皇帝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相信这些内容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就是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字句。多次拜读,感悟颇深。下面就浅谈一下我自己对道德经的些许理解吧! 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灵,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渺小。也许是为了掩饰心理上的自卑感,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为自己攫取更多的东西:房子、车子、票子……,似乎只有从别人仰视的目光中才能得到些许安慰与满足。随之而来的则是人性中种种丑恶现象的出现和泛滥;自私、贪婪、虚伪……于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了一些人巧取豪夺的借口;“人性本恶”成了某些哲学家对现实不满而又无可奈何的解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成了许多人信奉的为

人处世的金玉良言;而那些正直善良的人也只能抱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信条无奈地生活。虽然是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但人与间人之似乎除了漠不关心以外,就只剩下日益激烈的尔虞我诈。 我也不例外。一方面,虽然我一直坚守“与人为善”的信念,可严酷的现实却常提醒我不要丢了“防人之心”;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激烈的竞争逼得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永无休止的课本,参考书和作业。为此,我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我想改变现状,可又不知从何入手,彷徨、困惑,使我的神经逐渐变得麻木起来,昔日的快乐,梦想已被封存在遥远的记忆中,以冷漠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与事成了我自然的选择。这种冷漠逐渐形成一层厚厚的“壳”,将我与外界隔绝开来,而壳中的我也只能望“壳”兴叹。理智告诉我,这种近乎封闭的生活并不是我需要的,但我却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打 破它。 在我接触到老子《道德经》后,我的思想终于开始转变。

道德经老子读书心得800字

道德经老子读书心得800字 《道德经》为什么会长盛不衰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德经》的天地根,就在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老子当年遇到的困惑和对困惑的思考,到如今,我们依旧有那些困惑,依旧需要思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道德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德经读后感1 感恩无处不在:子女对父母的孝,学生对老师的敬,朋友之间的义,以及人民对祖国的热爱,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等。感恩同其他道德一道,编织着坚实有序的人际关系大网,维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同时,感恩也在许多人那里缺失。幸而社会的正义力量称颂和推崇感恩精神。其中一例就是尊敬长辈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社会约束力的礼法。《道德经》三十八章云“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但礼的这种约束力亦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违心的趋礼。这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只在逢年过节时象征性地给老人送点 礼品,甚至为图省钱而送劣质产品。这些是绝对背离感恩本义的。感恩分为感念恩德和感谢恩德即知与行两部分。有知无行,有行无知,无知无行皆不为感恩。同在三十八章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为真正有道德的人从不刻

意表现自己的道德;自然流露而无以为的道德方为真道德。在五一劳动节或五四青年节,敬老院的老人一日之内竟可被请去洗了五次澡或理了四次发。这等荒唐事是由一群学生头戴小红帽,肩扛青年志愿者大旗,轰轰烈烈完成的。周阳由于一句“要让爸妈生活得更好”的真心话而忘记按惯例“先感谢国家” 便受到于某的批评,并称要加强运动员德育。道德在没有大的利益冲突时绝不会为“爱国”和“爱家”排上先后。周阳在夺冠并收到奖金之前,月工资只有五百元,此时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辛苦养育自己而生活拮据的父母,“感谢国家”若有真情也在其次。绝不能让所谓的德育流落于类似“感谢领导”的套话的庸俗。道德要求真性情;用假的道德来伪装自己,是天下最无耻的虚伪。《道德经》第一章有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为用言语表达的大道和真理都不是不易之论。老子并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是想告诫读者,大道重在心悟,自发而成;一切对大道的阐释只是一种参考和启发,绝不可拘泥于之;一切从表象入手的论说,只是为了引人步入深境,而不可仅停留于此。苏轼的《日喻》说得形象:一位盲人问日,或曰状如铜盘,或曰光如烛。这盲人日后听到钟声,摸到笛子,都以为是太阳。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道可致而不可求”,道可循序渐进自然获得而不可不学而强求。在两个比喻中,第一个已十分形象,并强调了“状”如铜盘。而盲人却将其意外延而致谬误。这是由于求道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篇 《新教育》是阐述新教育观念,帮助人们理解和追求新教育的一本书。以下是为大家的《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没有看书的习惯了。又一次偶然间,我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让我钦佩的不是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和独特的教育观点,也不是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智慧,而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教育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从不放弃。

老子心得

品读老子 作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中,老子——这一中国哲学之祖高居外国人心目中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人。《纽约时报》更是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道德经》一书在西方社会更是已经有了40多种译本,比《论语》更为出名。除《圣经》外,任何书籍在数量上都无法与道德经相提并论!它在国外的影响那么之大,但是却为我们普通老百姓不很熟悉,这确实为一大憾事,最近我读过了老子,在为智者那博大精深的巨著所折服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总结并且提升,下面就要说一说我的心得了。 老子与我们同在 非常之多的名言都被我们挂在嘴边,其出处有很多都是老子。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谁说的?老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谁说的?老子阿!大器晚成,功成身退,谁说的?还是老子嘛!还有更多的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弱柔胜刚强,大巧若拙,上善若水等等。老子其实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老子其人 听到老子可能总是会联想到道教,确实,道教的太上老君与老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道教把道学发展成为了一种宗教迷信,这与道学本身脱节了。看书上说,在福建清源山有个老君岩,老子的脸颊被耳朵占去了大半江山,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位圣人,古体的圣子是一个耳一个口一个壬(没法打出来),《说文》上说是如果一个人听觉好再加上口才好就是圣人了。这又想起了史学大师陈寅格(不会打那个字。。。)说过:“依照今日之标准,但凡解释一字即是解释一部文化史”如果我们有兴趣把武圣,书圣,棋圣等等梳理出来,不就是一部文化史了吗? 老子为什么叫李耳呢?其实啊就是因为他耳朵大,呵呵。古人喜欢以人的一个特征来给命名。孔子因为他生下来脑门往下凹像个丘陵,所以就叫孔丘了。那么李耳为什么不叫李子而叫老子呢?传说老子他妈怀孕了八十一年,老子生下来就发须皆白,是够老的哈。那么历史上的老子真的是这样吗?《史记》上司马迁对老子只写了450多个字。其实老子是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我觉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真的是很强,比如毛泽东,李大钊等等名人都曾在图书馆工作过),当然还有一些大家熟知的关于老子的故事啦:比如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还有老子骑一条青牛出关留下《道德经》等等,在这就不多说了。 老子这本书的智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能这句话是大多数人对老子的印象,没错,这是本书的第一句话,同时也是提纲挈领的一句话。 老子的思想就是追求道,这个道可能由于我知识还没那么厉害,所以我姑且认为是无为而无不为,最后达到内圣而外王的最高境界,可能我的思想有些入世吧,就是实用主义,不过在这里我就把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啦。 老子与做人之道 老子的思想是理想的,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为什么呢?其实他就是觉得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复杂,而追求简朴的世外桃源生活。他希望以这种简朴,惬意的人际关系来校正人们之间的处处提防,尔虞我诈。他觉得: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反之,损不足而补有余,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如果人们效法天道,那就不会有贫富差距,就不会有大家的不快乐了,不过他的这种境界是很难达到的。 一、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老子的思想大多数是实用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总是这么盘根错节,而做人之道的成功要第一要靠一个“善”字,而这个字也是老子这本书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字。 第一、做人要从善开始,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谁都不是傻子,愚人者自愚,自作聪明的人最后总是要吃亏的。而这就是心灵的纯朴。 第二、做人要善于付出,夫唯道善贷则成。 第三、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智能教学系统的评价与选择

1 特稿 Featured Article 智能教学系统的评价与选择 ?贾积有?孟青泉? (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智能教学系统概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国际上常用的智能教学系统的评价方法,包括客观性的成绩评价方法和主观性的调查问卷评价方法。然后基于这些评价方法,以三个典型学科(数学、英语和语文)的智能教学系统为例,分析了选择智能教学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关键词:智能教学系统;评价;选择;学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3-0001-09 一、概念简介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应用[1],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智能教学系统。该概念的英文表达为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简称ITS,在国内也被翻译作智能导学系统。我们认为,智能教学系统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ITS 的内涵和外延。智能教学系统作为教育领域的专家系统,能够模仿人类教师或者助教,帮助学生学习某门学科、某个领域或者某个知识点的知识[2]。一个成功的智能教学系统应该像一个优秀教师或者助教那样,具有某个学科、领域或者知识点的专业知识,根据学生情况用合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或者讲解知识,通过作业、测验和考试等各种手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回答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就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所以说一个智能教学系统的智能程度,就是对优秀教师或者助教的模仿程度。 二、智能教学系统的评价方法 (一)客观性的学习效果评价 客观性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主要采用智能教学系统所涉及的教学领域的效果评估方法,比如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准实验法。准实验法的研究对象通常有实验班或者实验组(下文称实验班)、对照班或者对照组(下文称对照班)两组学生,前者使用某种智能教学系统进行学习,后者不使用智能教学系统进行学习,除此之外,两者没有其他区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后,以使用智能教学系统与否作为自变量,以使用者的学习成绩改善程度为因变量,考察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也就是考察使用智能教学系统是否会对使用者的学习成绩改善造成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有多大。 学习者的成绩改善程度的衡量,需要综合考虑教 收稿日期:2019-02-05 作者简介:贾积有(1969— ),男,河南获嘉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和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孟青泉(1986— ),男,山西浑源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

读《教育有道》有感

对于读《教育有道》有感 朔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和宏萍 西方有一句话,叫“经验是头发落光后上帝送给你的一把梳子”,意思是,经验的获得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 寻求教育之“道”,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探寻并积极实验着的事。所有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但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有时我们的付出与我们的期望却不一样,有时甚至事与愿违。凝眸深思,我们会找到一些原因,但如何改进,如何能事半功倍?本书就是通过众多教师所做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一点启示、一点借鉴、一种灵感和一种信念,改变学生,同时也改变自己。我们身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在道德、情操、品质、礼仪外交等方面有所成长,而这一切的教育又都根源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对事业无比的忠诚。“教师有道”就是教师对学生、对事业“爱”的诠释,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写照,是我们老师“爱的智慧”。 教育不仅仅有爱,教师还应该善于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把握灵感,善于变化,润物细无声,方能做到“百川归海”,于不经意间也能“教学求新”。 我们深知教育是一个双边的活动,是师生协调共育、相互感化、相互依存的过程。如何教育好学生,如何管理好班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教育的最大难处不在学生,而在我们教师自身。在于我们自己是否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自己,能否敢于正视自己、战胜自己。本书共包括五部分:爱的智慧、教学求新、不经意间、教余思绪、班级之光和战胜自己。 一、爱的智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因为爱只是教育的条件,但不是教育本身。在教育缺少爱的时候,我们应该强调爱;在人们重视教育之爱的时候,教育者则应时时提醒自己:该如何去“爱”?爱当然不纯粹是“技巧”,但爱的表达需要智慧。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更多的时候,它还包含着尊重、期待、信任、宽容,甚至“善良的欺骗”。 在本内容中,作者一共给我吗收录了十五个小故事,期中,最让我有所感触的是《不要在学生的心灵上打桩》这一篇文章,作者是戴峰老师。戴峰老师也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下来,并引用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女孩总是对别人发脾气,事后再去向他们道歉,别人却不一定会原谅她,她满怀疑惑,于是去问她父亲。她父亲就对她说以后再发脾气时,就在园子里的地上钉一个木桩。她按照父亲的话办,过一段时间她发现地上的木桩没有了,而园子里却留下许多深深的坑,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消失,她终于明白了父亲的用意,她不再对别人发脾气了。 身为教师,我们肯定无法避免绝对不和学生生气,但你必须清楚,我们对学生发一次脾气,留在他们心灵上的创伤却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愈合,甚至到永久。作为老师,我们在对待每件事情时一定要谨言慎行,切忌图一时痛快、一时冲动,把自己的不快施加于他人。实际上,发火只能说明自己无能,关闭一扇扇本来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失去一次次和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以后就很难再走近他们的心灵。 二、教学求新。对于新一轮课改来说,教师的素质无疑是很重要的。但“素质” 不是抽象的,“前卫理念”也好、“文化底蕴”也好、“学术功力”也好,最后 必须转化为教育智慧,或者说体现在一个个教育教学的技巧之中。离开了对一 个个教学难题的富有智慧的破解,任何书斋里的“理论”都无异于纸上谈兵。

关于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关于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关于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1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传统教育讲座,并阅读了《道德经》这本书,对与老子阐述的思想已有了大概的了解,并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道的理解和认识 书中的第一章,老子就提出了“道”这个特有的名词,阐述了他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应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二、无为的思想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去干扰事物发展的规律。老子在第二章首次提出无为的思想,并指出“是以圣人处无为只事,

行不言之教”。这里老子指出圣人要能够依照客观规律,处理事情要不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第三章进一步阐述无为,他既不讲人性恶,也不讲人性善,而说人本来是一张白纸,是纯洁质朴的。不要去贵难得之货,不去尚贤,不见可欲,保持人们的本性。 三、以无私来成就“自私” 老子在第七章提出了“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我把这种无私精神理解为“不争而善胜”。遇到事情退让无争,将自己置与度外,反而能保全身。这与第八章讲水的特性又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第八章,老子用水来比喻人,来教导人。完善的人格要具备水的特性,要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夺名利,这就是老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 联系到现实生活,我们在集体工作时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都一心为工作。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团队精神,正是团队成员的无私精神,才能成就我们的事业,我们个人的财富也会增加,这不正是“以其无私成其私”吗? 这与我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我要怎么做?从一开始,我的生活就面临很多选择,在没有考虑清楚的时候,就去胡乱选择,导致事情的发展一步步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果在一开始,就能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也许事情就不会到进退两难的地步。 学习了《道德经》,能体会到的道理很多,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去。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老子的思想,而是

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精选3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精选3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整理的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道德经心得体会1 每个人都有私有欲,面对私欲,必须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可以算是得道。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达到道德最高境界。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心情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谦虚就是虚伪,我觉得谦虚有两层意思,谦是谦卑,是一种处事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虚就是虚心学习,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 当别人夸奖你时,你完全可以说声“谢谢”,因为这是别人对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说你就此停滞不前了,还需要虚心求教,找出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心态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仅如此,平和的心态还可以帮助处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之变得融洽。观看《道德经》后,我觉得接受老子的思想是一种愉悦,是一种洗礼,是一种灵魂的滋养。 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道德自应继承光大。而我们呢?我们应做些什么呢?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无为而治,任何时候做到宽容、向善、谦卑、知足常乐 道德经心得体会2 早时,寻找一种书味,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句子能带给我这种味道,企盼着?? 一种机缘巧合,我接触了瑜伽,于是又为其寻找理论指导,无意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本文是关于读书笔记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一) ——《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读书心得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无私而又博爱的职业,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基础。作为幼儿教师,更需要用爱心和耐心来温暖呵护每一颗童稚的心灵,想要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是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在《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中,作者分别从“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幼儿教师最需要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教育智慧”和“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艺术”这四方面来阐述了怎样做好一名幼儿教师。确实,要做好幼儿教师这份工作,单靠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充满爱心、痛心、和真心的付出;同时还需要我们老师间的相互配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光这样,幼儿教师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终生学习的思想,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孩子的心中,教师是圣神的、无所不能、完美无缺的,而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细微,感受强烈,而且还会不加选择的模仿。因此,幼儿教师也应该从自身的言语、行动中使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比起对孩子一本正经的

教育要有用得多。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是简单的理论文化专业素养,而是要秉着一颗尊重、关爱、宽容、耐心的心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幼儿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要发展幼儿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除了尊重,幼儿教师也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孩子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的孩子,而是采取和风细雨的方式督促其改正。孔子说过:“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可见,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它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豁达和挚爱的一种表现;宽容还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提高自己内心修养的一种方式。 幼儿教育是十分琐碎、复杂的,面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教师也只能用自己的智慧去猜测和预料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对于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教师可以事先做好解决的预案。但对于很多不可猜测和预料不到的突发事件,幼儿教师就只能利用自身的生活工作经验,凭借着平时积累的点滴的教育智慧去解决。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上课、游戏、观察等活动同样能看出一个老师的智慧,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意思,也许换种方式说就会取得不同的成效,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再与幼儿交谈、游戏时要注意说好每一句话,尽可能地让孩子从心底接受这种方式,从而达到最大的成效。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树,作为幼儿教

[读《老子》有感五篇]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五篇]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五篇读《老子》有感五篇 【篇一】第一次读《老子》是高三语文老师的推荐,还记得他说:“读《老子》就像澄水,可以把自己内心中的杂质一层一层地过滤出来。”细细品读之后,留给我最深印象的也正是老子对于“水”的看法。 面对滔滔江水,孔子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老子却从中悟出水的真谛,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 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 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在老子看来,水或许是世界上最高明的事物。水往低处流,最能守弱,但是水的强,也同样无法想象,就像金遇到水会锈、木遇到水会腐、火遇到水会灭,甚至石头也会被水滴穿……同时,水滋养万物,有承载万物之德,却又始终保持平常心态,不但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里低往哪里流,哪里洼在哪里聚,进而显得更加深邃、更加安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但在今天,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我们总会不自觉

地去追求更好的成绩、更高的位置、更多的荣誉……又有多少人能够保持淡泊宁静的初心,像水一样从容面对任何情形、应对任何处境呢?基层工作这六年多来,我重温了很多遍《老子》。与年少时相比,接触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对于老子水哲学的感悟也更深了。在基层工作,要有如水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定力。身处基层,我们就像一条条普通的小河小溪,或许不如大江大河那般波涛汹涌、名扬天下,但正如古希腊谚语所说,“每滴水里都藏着一个太阳”,只要我们甘于吃苦、善于沉淀、勇于担当,更加坚定勇敢自信地为自己“打call”,同样能汇聚起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在实实在在的基层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在基层工作,要有如水般“避高趋下、兼容众生”的谦和。泉水、河水、湖水、江水、海水,无论源自何处,相融即为一体。同样,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始终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更重要的是,人都是有感情的,“水乳交融”般的情感共鸣是干部与群众之间最坚固的纽带,所以我们要打心底里把群众当“亲人”,真心实意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真正实现情感交流、精神交融。 马上就要到“世界读书日”了,我不禁再次捧起微微发黄的《老子》,如鱼得水般再读一遍又一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相信,只要我把《老子》中水的品格领悟得更透、践行地更实,也能做到“上善若水”,收获如水人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