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新教育在高职化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在高职化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创新教育在高职化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吴金鹏,韩金宏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寿光262700 )

摘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高职化工专业教学实践中融入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工一线技术工人队伍,满足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同时,创新教育又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精神的教育,所以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高职化工专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以专业理论、技能和实践科目为主的综合职业能力,打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化工一线技术工人队伍。

目前高职化工专业教育一般分为两大模块: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如何在这两大模块中融入创新教育,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知识,形成主动探索的新方式,创造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氛围,在注重个人创新能力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我们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适时渗透化学史的教学,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适当向学生作以介绍。这样可以教育学生:化学化工自然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科学发现过程就是创新过程,化学化工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史,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同时要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适时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化学成就,介绍学科新动向。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科学技术信息,增加有关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信息,增强学生创新的使命感,也有利于学生建立一个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孤立的客观世界的基本观点,引导他们去探索更新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创新永无止境。

另外,要介绍某些学说和理论的建立对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学说和理论会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甚至被证明是错误的,就会被新的理论学说所取代,如无机化学中有关对物质结构的认识等。这样可以教育学生,权威不是绝对的,不能对前人的所有结论都全盘接受,要敢于怀疑。这同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要重视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介绍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也要介绍我国化工从白手起家发展到居于世界前列的快速发展历程,更要介绍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的差距。这些都能增强学生的创新使命感,激发创新意识。

二、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现代教学论首先强调的是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化学化工更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学生在做四大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前提下,从仪器组装到结果分析,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也可以边做实验边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营造学生积极提问、充分

展示自己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表扬,让学生经常有享受成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注意发现学生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思想,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能因为不合常规而任意抹煞。要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提出异议,允许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如在化工工艺课中,对流程图的设计问题,可以让同学们找出更合适的工艺路线或选择更合适的设备。对于学生的异议要提出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追求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项自主性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及课外直接进行创造性活动。我们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变教法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要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良好的素材。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类比联想、设立悬念、以旧引新、自己动手等。通过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在演练的同时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归纳有关规律,将知识总结成系统化和网络化,这就是一个创新性的思维过程。

(二)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化学化工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以使学生原来很难或无法得到的直接经验,借助媒体而取得。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对于无机化学中的分子、原子结构部分,有机化学中的反应机理部分等在教学中都制作了相应的教学课件。化工原理和化工工艺课都使用了专门的模拟教学系统,生动地再现了工厂的一些流程,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三)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是高职化工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的装置、原理、过程以及结果计算都蕴含大量的创新素材。做实验的目的,并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高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对实验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和完善,学生能强化对原理的理解,熟练基本的实验操作。同时,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减少了验证性的实验,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性的实验。实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通过实验,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实验课上测定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和大棚蔬菜土壤的酸碱度,取得了良好的结果。通过这些实验,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

(四)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在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撰写论文,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焕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们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化学化工杂志,举办科学讲座、参观化工厂,进行小论文的撰写,初步培养了学生个人查资料获取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大二、大三进行不定期的实践实习,进行化工制图、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以及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并在课余时间完成有关肥料、纯碱和炼油等方面的论文撰写。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巩固了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有创新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创新不是教而得之的,只有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多方面探索,才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高职教育只要充分融入创新教育,教师做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 1999,(8)

[2]胡芳东.让学生“会问”:创新教学的呼唤[J],福建教育,2001,(1)

[3]齐宪代.开展创造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J]. 北京教育,2001,5

[4]张志勇.关于创新教育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 2003,3

责任编辑:崔鑫

Shallowly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on Teaching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WU Jin-peng,HAN Jin-hong

(Wei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 ocational College, Shouguang 262700, Shandong Province)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ntegrate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high professional schools from cultivating students’innovative sprit, innovative mind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he goal is to train a front-l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team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and high quality to meet the demand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Innovative education; Innovative spirit; Innovative mind; Innovative ability

作者简介:吴金鹏(1975-),男,山东寿光人,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高职化工专业教学和管理。收稿日期:2006/12/21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杜局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王慧丽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加强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中心,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在全校开展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创建研究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会课改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模式创新活动
多年来,我校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生源、设施等),明确提出了“善导?互动?精练?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我校以全市第三次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把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目标确定、信息资源整合、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过程监控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引导教师进行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及时的宣传、动员、指导,组织所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文章,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教师创新的潜能;组织文科、理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用心了解师生们的想法,悉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各项工作;各教研组、备课组通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探讨适合学科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形成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喜人局面。 二、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新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我校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对策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观点与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实践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它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管理型人才的使命。在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经济建设对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由于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时间不长,理论体系尚待健全与完善,教学经验也存在不足,因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1.重理论知识轻技能教育倾向依然存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办学目标,中国特色的课程开发初露端倪。在课程开发方面,先后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即从普高学科体系到能力本位体系,再到工作过程体系。但是,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对课程体系进行局部的调整,至今仍停留在对学科体系的改良上面。学科本位的思想在高职院校中依然存在,在教学实践中更

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体现出来。总之,“三段式”课程体系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整体的课程模式未能实现根本的变革,因而导致了人才培养存在系统性偏差的问题:重知识理论,轻能力和工作过程,学生毕业后不少所学的知识无法在专业对口的岗位进行运用,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学校却没有学。因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转变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观念,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应该说,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课题,但影响这一项攻坚课程推进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我们应该认真总结高职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加深对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构建基于工学结合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思路。 2.培养实践型、适用型、发展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明显增强 只要留意目前的新闻即可发现,目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社会要求高职院校提供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又有较高的实际技能的职业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具有一定的书本知识,而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社会所需要的并不是仅具有一个方面实践能力的人才,而是具有多方面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较广的适应面,又要有突出的特色、专长。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知识技能到数量等方面都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发展的。高职院校必须洞察和适应这种变化趋势。 二、积极探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

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教师对教学考试与素质教育的方向产生疑惑;人的智力因素 与非智力因素是否能有机结合是难点,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抑制另一方的健康发展;而 非智力因素应与智力因素一样,同样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双基”教学本身就是素质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课外活动 如何突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何重视练习与学法指导等,对于以上问题我谈谈 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理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公民,而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的公民。然而,没 有考试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显然也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近年来,随着考试内容及考 试方式的不断改进,高分低能现象也在逐渐减少。 化学教师除了上好课外,还应与学生沟通情感,关心他们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等方面。如 何在突出素质教育的化学教学中驾驭考试呢?一方面,考试所涉及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自学、思维等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于观察能力、化学实验的 操作技能及德行、体质等难以通过考试检测,学校及教师不要以为抓住了考试就抓住了一切。素质教育抓好了,考试成绩自然会上去的。 二、抓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 在人的行为或心理活动中起着动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是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 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气质、性格、意志等,它就是非智力因素。而中 学时代,正是智力因素迅速发展,非智力因素逐渐形成、发展和趋于稳定的关键时期。人们 对待两者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非智力因素则任其自然发展,认为后者是社会和家长的事情;另一种认为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应得到同步发展。 例如,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就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 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 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不稳定 的认识倾向,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手段和 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 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存在着一个开发和引导、稳定和巩固、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三、化学教学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是关键 1. 重视实验教学 有人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 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 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已深有体会: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 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科素养。 2. 重视课外活动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 新教育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热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述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转变观念是关键。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1.改进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攻方向。 2.激发学生化学科的兴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源泉。 3.加强实验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出发点。 5.训练学生良好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转变观念,课堂教学,兴趣,实验教学,问题意识,思维品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特别是随着我国第三次全教会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落实,创新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热点。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江泽民主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

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1983年邓小平同志给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思想。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作为培养人才的母机——教师,当然要责无旁贷地担起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历史责任。 一、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转变观念是关键 教育改革呼唤创新型教师,新大纲呼唤新方法、新观念。新的教学大纲强调:我们不但要在知识技能领域,而且要在发展领域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良好个性方面的发展;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我们首要目标。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没有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要求的人才,就是教育的一种失误。陶行知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必须树立教育的使命感,以育人为使命的教师常常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在我国表彰的为“两弹一星”研制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中,有11位都出自清华大学叶企孙教授的门下。湖南长沙有一位中学教师谭迪熬,他在所基础十分薄弱的学校任教,他极富创新意识,能用创造的智慧激发“后进生”的潜能。近年来,他平均每三开辅导学生完成一项发明。每月捧回一个奖,每学年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在他的帮助下,一批“后进生”变成了“小发明家”,甚至考上了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他们的事迹有力地证明,教师的职业大有可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当前,在基础教育中,各学科教学都围绕着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应地提出了本学科所承担的素质要求。学科教学只有切实地落实本学科的要求,完成本学科所承担的素质教育的任务,才可能使各学科互相渗透形成综合效益,最终才可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本文试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单一的,即把目标定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上,强化的是选拔意识,淡化了德育、美育、体育和知识的普及意识。素质教育则相反,其教学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活泼地成长,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去设置,变单一化为多元化,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确立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基础教育中,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凸现德育功能,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的训练,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科学思想和科学作风的教育,等等,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中心目标是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即全面地、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走出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文学分析课、语文常识课等的误区,扎扎实实地加强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对人的修养起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概要: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的许多挑战,肯定有解决的方法和过程,作为学校和一线教师,必须学习科学发展观,走教育群众路线,善于修身、用权、律己,为教育可持续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质发展与生源问题产生了基本矛盾,而且变得越来越激烈。当前的就业现状表明,就业市场不仅是供过于求的数量问题,招聘单位不断增加的招聘条件说明新毕业生越来越不适应企业需求。面临着各种途径的学生,多数教师显得无所适从,还在探索寻找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体系,以实现既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听得懂、愿意学,还要符合高职教育的本质需求。 一、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体系研究的重要性 (一)对于缓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严峻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现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源数量急剧减少,各高等职业院校均面临着生源的问题;二是生源质量下降趋势明显,给教学带来挑战;三是高校就业状况不太乐观,企业用人条件增多,对教学质量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二)对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是一个大众化教育,对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社会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谨慎,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人才,问题的解决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有推进作用,为构建有意义人生打下基础 不论学生的现实表现如何,他们还是希望自己有成功的人生,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里的经济状况,这也是许多父母拼死累活愿意供孩子上学的唯一动力。所以,高校和教师不应歧视任何学生,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发现培养学生的钥匙,为有目的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体系研究 (一)专业设置必须基于一定的社会人才需求

浅谈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浅谈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着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正在成为可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作为教师,我们肩负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主动地进行思维探索,开拓创新。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激情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在每节课的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在趣味横生的情景中,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但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有趣的导入方法,创建生动的情景,以趣激学,以趣导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导入方法,以适当的问题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游戏导入法,故事感染法,动手操作法,形象直观法、新奇引趣法等,既适合学生的心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创造思维的过程,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中,尝试知识形成过程,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创造能力。 2.以趣励学,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问难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深入思考,敢于发问。深入钻研的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根本无所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这样,既要影响学生独特的思维,又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审美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可以设计有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1(二)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2(三)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2二、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2(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2(二)明确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和正确处理教材.................3(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4(四)遵循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5(五)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5(六)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5三、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7(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7(二)“内化”与“外化”.......................................8(三)能力和习惯..............................................9参考文献.................................................9致谢.................................................10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 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在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上,老师们应该恰当质疑。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科学研究、探索活动尤其需要质疑。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在教师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而是主动地以开放式思维去解疑。质疑,实际上构成了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节点。 质疑时,常以“原理型”为主。学生掌握某种化学原理后,教师提出有发展性应用型的疑问,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进行萃取操作教学时,讲述了要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进行振荡的原理后,可向同学们质疑:当两种互不相溶的溶液发生反应时,应怎样才能使两溶液反应充分?在复习完氨气的喷泉实验后,学生可以思考:Cl2、CO2在NaOH溶液中、乙烯在溴水中、SO2在酸性KMnO4溶液中能否形成喷泉。通过这样的质疑和解疑,学生将避免解决问题途径的单一性,而是多角度、多方法去解决问题。即从惯常的思维方式上升到创造性思维方式。 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和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这两方面能力,要加强课堂实验的教学。实验时,同学们要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等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或其它直观条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把观察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

浅谈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

浅谈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但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我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 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创新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动的灵感。)、创新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能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包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 传统的教育体制在创新型学生培养的许多方面都不尽完善,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在面临知识经济到来之际,为满足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下面我主要从课堂教学中创新谈谈自己得看法。 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新教育在教师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以及解答作用,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是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基础,也是社会交际的必备功能。它具有思想性、形象性、综合性,决定了它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语言素质和文学素质,其中思想素质和语言素质是语文素质的主要表现,下面我谈一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些粗浅体会。 1.要抓住语文教材的思想性,给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学语文教材大部分课文具有较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教材这一特点,进行“因文解道,披文入情”,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熏陶。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激励后人;闻一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凛然正气,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给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1.1 在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时,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教育,如,教学《生命的意义》一课时,着重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写作的顽强精神,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家坚韧的毅力和严肃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1.2 抓住关键词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因为语言是传情达意,再造现实的工具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圈点勾划,发现点晴之笔,细致剖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内心活动等,使学生能获得完整的艺术形象,沐浴其思想光辉。如学习《最后一课》时,重点分析下课铃响后,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先由学生圈点关键词句,再体味人物的精神面貌,教师抓住关键词有“惨白”、“硬住”、“说不下去”等这些词句,对韩麦尔先生的悲愤至极的内心世界和极其深沉的爱国情感,学生无不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 1.3 利用课文所描述的美景、世风人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培养审美意识,塑造健康人格。如:讲授《背影》、《我的母亲》时,让学生讲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从而树立孝敬父母,报答党和人民的思想情怀。 1.4 教学文言文时,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科学文化成就及光荣的民族传统,教育学生珍惜幸福,增强自信,发扬优良传统。 1.5 在作文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谈自己的认识与感受,提高思想境界。 1.6 开展课外活动,巩固和加强思想教育的收获,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参观革命根据地及烈士纪念塔,采访英雄人物等。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结构体系不合理,导致了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育学生为主体 社会发展既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也需要从事具体职业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的突破式扩张、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沿袭学历教育,教学计划和专业设置不合理,创新性不足以及职业教育的“非职业化”导致了我国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 传统的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出现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课程、吸纳课程,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鉴于以上问题,高职教育改革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从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做起,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以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和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一、教、学、做一体化 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创造出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产为中心,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重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做”一方面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使学生用以促学.它把学与用很好地统一起来,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以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岗位要求为载体,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以主体的地位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还应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环节,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 我校将“教学做一体化”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并根据教务系统的要求,组织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竞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步骤进行的。 例如在火电厂600MW仿真实训室中,要求学生启动一台给水泵,为锅炉提供给水。首先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如给水泵启动的条件,各种阀门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如

小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总结

小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总结 次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面貌一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校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思路。表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上,体现在人人都在深入研究教育科研教研上。学校已经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浓厚氛围。教师的理论前所未有的丰厚起来,教师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前卫”起来,教师的改革前所未有的大胆起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推动着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仅在**年下半年,我校就有韩芳、侯相荣、陈爱民三位教师参加济南市优质课评比,并全部荣获一等奖,居全区先进水平。此外,盛淑娟、刘潇、田燕、高林、鲁传红等老师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均获一等奖。我校创造教育小组成员韩芳、盛淑娟、徐万生、商和举、侯相荣、田燕六位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先锋”,刘兴芹、孙茂华、王芳等教学新星脱颖而出。学校全体教师求同存异,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教师们常常为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每个教师的标新立异而击节叫好。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长久的活力。 2、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知能合一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只要进入洪楼三小的课堂,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

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在**年下半年区质量抽考中,我校取得了全区总评第一的佳绩。 总之,我校的课堂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探索是深入的,变化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相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老师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_语文论文.doc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_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一、小语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

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习祖国语言中,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二)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 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 (三)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1-06-16T16:13:13.8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8期下供稿作者:田春林[导读] 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田春林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中学056000 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在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上,化学教育肩负着很重要的任务。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轨,就要求化学教师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化学知识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索实现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使得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教师集化学元素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于一身,他既应该具有化学工作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以及教育界三面向的需要,中学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可概括为:1、热爱化学教育事业,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2、具有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广博的相关学术知识,知识结构完整、合理;3、熟悉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并能用以指导化学教学工作。 二、制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要使学生喜欢化学、学习化学,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化学教育目标。化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应是:1、懂得化学的价值;2、学会化学交流的语言;3、能安全使用化学药品;4、初步掌握化学的基本体系和知识框架;5、了解基本的化学思想和方法;6、初步形成与化学学习相关的能力。确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只是教学的起点,促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才是教学过程的终点。 三、改革化学教学方法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益。”作为化学教师不单是教化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学化学。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1、积极使用“自学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并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有用的思维模式,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求真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完全被动接受的局面。 2、“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克罗韦尔语)。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精选少量且形成层次结构的习题,通过方法指导,让学生走出题海,加强对学生进行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由宏观到微观、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化学概念和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自学能力等等。 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整个素质的基础,它包括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教学时知识的传授和训练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水平,既不能超前,也不随意拓宽,应以化学实验为中心,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摸型等直观教具以及投影仪、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创造精神,把学生心理发展纳入健康轨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4、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教学信息密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 5、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功能。实施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通过化学哲学本身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利用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关于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意识。 四、加强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STS)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是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在化学中进行STS教育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实现: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习化学知识,利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教学内容(知识、概念、原理等)的抽象性、形式性赋予现实性,与沸腾的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善于联系和渗透科学技术的发展,说明化学对现代文明发展的贡献;把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联系起来,指出化学元素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带学生走出课堂参观考察,了解化学应用和化学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五、加强实验教学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要在教师指导下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做化学元素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准备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切实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这些都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包括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发现规律,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放实验室。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 1.情感策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关 键是非智力因素。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信、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指挥的发展。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考察学习,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严肃对待语文学习,追求崇高科学的语文学习态度、品德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精神,发挥好语文教学给予人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灵魂塑造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2.氛围策略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 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

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 课堂氛围。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斗争、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 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决心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工整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作者:葛海婷专业:汉语言文学 摘要:创新教育如何巧妙的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解现代教学含义、创设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引言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而创新教育,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创新教育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养。创新教育这一课题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的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有机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使其为语文学科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1 理解现代教学含义,渗透创新教育 现代“教学”的含义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求知,创新教育是建立在文化、专业、心理和思想素质基础上的一种高层水准的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说,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对传统教育的教育思想、体制、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要顺利实现课程改革,致力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素质教育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没有创新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了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使教育走进了死胡同。为此,教师定要有更新的创新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从思想上必须彻底根治以教师替代一切的陈旧模式。摆正各自的位置和角色,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同时,不断开放教学空间。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心智应是开放的、自由的、不是压抑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 2 创设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精神 传统的语文教法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学模式“八股”化,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没有落到实处,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结果却是收效甚微。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改变教法,渗透创新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