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提案

关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提案

关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提案
关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提案

关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89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案人:朴惠善

主题词:教育,高等教育,教改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政府和高校在高校运行过程中各自的权限。政府主要拥有对高校的宏观管理权,而高校则拥有法律规定的办学自主权。但从实际来看,政府仍然扮演着高校的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的角色,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具体管理高校的日常办学活动。一是管理内容层面;高校办学活动均由主管部门颁布的各种条文框定,政府管得过细、过死,而在高校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规划、教育评估与监督、教育立法等方面又存在明显不足。比如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教学计划中必须开设的课程,甚至规定课程名称、教学内容、课时等,使高校调整教学计划、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余地很小,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二是管理方式层面;政府在对高校管理中多采用直接管理的方式,而较少用经济、法律、政策、信息和评估等手段进行间接管理,尤其是忽视了社会的参与作用。比如教师的职称评定需上报主管部门审批,人事管理制度的严格限定,都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学术血液的更新,妨碍了高校人才的双向择配和互强共赢,不利于高校与学者的进步发展。三是管理机构层面;多层的行政管理,复杂的审批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办事效率,挫伤了办学积极性。比如高校在对外交流方面并没有享有真正的自主权,高校领导、教师、科研人员、在校学生出国开展学术活动都必须由主管部门审批,手续繁琐,周期拉长,限制了高校对外开放程度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为高校自主办学提供优质服务。应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高教三十条”关于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要求,调整管理与服务的手段与方式,更好地把握管理高效的分寸,逐步推进市场合理调节、院校自主办学、政府宽泛监督的目标模式。政府的管理职能应主要体现在对高校的宏观指导,方向、规划的把握和质量、标准检查方面;服务职能应主要体现在为高校改革和发展,在投资、营造良好办学环境等诸多领域提供优质服务。

2、政府简政放权,探索高校自主办学有效途径。借鉴浙江、福建等省市经验,遴选部分高校进行改革试点,在职称评审、人员招聘、机构设置、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逐步下放权力,在协同创新、经费管理、化解债务等方面对高校给予更加有力的支持。设立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将高校高层次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引进资助计划和建设项目,重点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杰出人才奖励和重大人才开发项目的资助。

3、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要加强分类指导,明确本科、专科、

高职等不同类型高校的权利与责任,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彰显特色。引入市场供求机制,与社会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学方式更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做到供求平衡。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合同拨款和绩效拨款的方式,把教育资源配置给效率最高和效益最好的学校。

4、健全中介组织,协调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政府应将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大力推进非政府性的中介评价机构的建立,通过立法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更多的发挥社会中介组织评估机构和同行专家的作用,以保证政府更有效进行宏观管理,高校更有效面向社会资助办学。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概述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 管理 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高等教育管理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两个层面。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 管理原则是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动态性原则 6、效益性原则 三、高等教育管理方法 1、经费配制 2、规划 3、评估 4、调节 第二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指国家为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即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的责

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模式 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又称分权制,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简称结合型,英国、德国、日本) 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划分是相对的) 欧洲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 英国模式(以学术与行政结合为主) 欧洲大陆模式:学校内部,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校长权力有限,其工作多为事务性。基层教授的权力很大。该模式优点是体现了教授治校,有利于弘扬高校学术自由的气氛,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但组织的过于分散化,必然带来效率问题。 美国模式(国家监督模式)在高校内部,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的权力比较显赫。校长受董事会委托,全权负责学校内部具体的管理事务。美国大学多采取评议会(又称教授会)制度,体现的是“教授治校”的理念。在美国大学中,已经形成了董事会领导、行政人员和教师合作管理的治理结构。 英国模式:在英国传统大学中,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具体管理上,校外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是实质性的行政权力部门,由教授组成的评议会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管理,校长不过是荣誉性职位,而副校长才是大学的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在学部和系的层次上,由各方面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人员组成的学部委员会和系委员会是各自的决策机构,因而其决策过程更为民主。 四、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分配朝着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向发展。 2、高校与政府间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日益明晰。 3、高等教育管理日益民主。 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重视。 第三节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 罗教通〔2008〕55号 各街道教育中心校,区直各学校,各民办学校: 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区广大中小学校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从全面实施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高度,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设置方案,积极调整作息时间,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取得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临沂市教育局关于转发〈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 1.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各校要按照《临沂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安排表(试行)》(临教基字〔2008〕34号)、《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鲁教基字〔2008〕21号)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开好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地方课程,因地制宜开发学校课程,形成学校特色。 2.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组织好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在课外活动时间统一组织学生集体体育锻炼,并排进课表,形成制度。 3.学生自习时间不得分配到学科,严格控制晚自习值班教师数量。禁止统一组织学生上午自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学生、家长自愿等名义组织非寄宿学生参加在学校的晚自习。普通高中和高考补习学校走读生如有上晚自习的意愿,须经家长申请、学校审批。 4.课外活动时间为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进行集体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时间,任何学校不得用于上课、补课或统一组织学生上自习。 二、进一步规范作息时间 5.严格执行区教育局2008年2月18日下发的中小学作息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30,高中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00。小学每节课不得超过40分钟,中学每节课不得超过45分钟。 6.学校要按照规定安排寒暑假期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得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不得收费上课或有偿补课。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活动。

落实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

落实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 □ 王康艺 民办学校享有招生自主权,这本来是一个不需要争论的问题,《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但是,一直以来,这一规定得不到有效落实,关于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法律条文形同虚设,而且个别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有偏见,在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标准、广告审批和学籍管理等方面设置障碍,以至于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发展。有些民办学校为了生存,千方百计走变通之路,甚至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应对办法,从而造成了招生行为的不规范和招生秩序的混乱。因此,重申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目的是要强调法律的严肃性,切实纠正对民办学校的歧视政策,通过建立依法行政的渠道,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条指出:“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27条中作出了进一步说明,不但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而且规定民办学校“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和方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外地的民办学校在本地招生提供平等待遇,不得实行地区封锁”。《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28条中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应

当依法建立学籍和教学管理制度,并报审批机关备案。” 招生自主权是法律赋予民办学校的一项重要权利,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难以得到保证,有些地区还借规范民办中小学招生行为的名义正在拟订和出台政策,这将导致基层民办学校的生存境况越来越艰难。比如,跨县域招生须经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的规定,既违反了民办学校依法自主确定招生范围的法律规定,也是对家长依法自主选择民办学校权利的剥夺;对民办学校在招生方式上实行禁止性规定,显然也违背了法律赋予民办学校自主确定招生方式的权利;关于学生学籍档案的建立要经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的规定,也明显违背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关于学生学籍管理采用“备案制”的规定,而这恰恰要比采用民办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制”还要带来更多困难。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指出,作为直接面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自负盈亏的民办学校,应该比公办学校享有更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尤其是更充分的自主招生权,从而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保障家长和学生多元选择教育的权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他特别针对当前“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缺少自主权”和“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中小学(重点是民办高中)跨地区招生受到封锁”的现状,强烈呼吁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能与职责,在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要少一点“行政干预”和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 教改办〔2014〕2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部署,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根据《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意,现就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以构建政府、高校、社会新型关系为导向,积极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明确政府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进一步明确高校的办学权利和义务,更好地落实高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社会的支持和监督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支持的格局,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二、积极简政放权,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根据《高等教育法》规定,立足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当前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推进。 ——支持高校科学选拔学生,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成绩为基本依据,自主确定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校依据学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支持高校选拔具有特殊才能和创新潜质的人才。支持高校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自主调整优化同一层次研究生类型结构,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推进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健全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录取制度,完善以导师团队为主导的复试选拔机制,支持高校选拔符合培养定位的学生。支持高校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考核”机制,发挥专家组审核作用,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潜质的综合评价。

高等学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

2000年第4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42000(总第144期) JO URNA L O F XIA MEN UNIVERSIT Y(A rts &Social Sciences) G eneral No.144 高等学校与政府关系的两个问题 李泽X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高等学校自主办学与政府宏观管理的关系问题,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 关键问题。政府与高等学校双方关系具有不对等性,双方基点具有不一致性,政府必须适度把握 对高等学校的控制。在现代社会中,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大量的法令法规加强了 政府的地位,提高了政府控制高校的能力。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否,与政府管理功能的 合理发挥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高等学校;政府;关系;办学自主权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0)04-0102-07 在教育界,/体制改革是关键0这句话,人们耳熟能详。高等教育体制是关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职责、权益划分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它主要反映了高等学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也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管理体制改革是重点所在、核心所在。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政府与政府的关系,也就是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二是政府、社会和高等学校的关系,也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积极参与、大学自主办学的关系;三是高等学校内部的校内管理体制(微观),也就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其中,第二层次的问题特别复杂。高等学校在处理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过程中,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问题是其重点与核心。本文将密切联系这一核心问题对高等学校与政府关系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政府与高等学校双方关系的特性 11双方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即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或称双方的关系具有不对等性。政府是对全社会各方面的活动进行协调与控制的机构;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政府作为关系的一方,在与高等学校发生关系时,以国家的名义出现并行使广泛的职权,对高等学校产生直接的、权威性的促进或限制作用,# 102#X 收稿日期:2000-08-30 作者简介:李泽(1962-),男,广东三水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高教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如何改造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积弊

如何改造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积弊 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校长负责制开始在全国逐步推行。1995年9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从法律上确立了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一、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含义和内容 实行校长负责制,就是明确校长在学校的法人代表地位,对外代表学校,对政府主管部门承担学校管理的责任,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权责对等”的管理原则,结合各地实践经验,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校长应具有以下权力:(1)决策指挥权。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校长有权对本校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进行决策和统一指挥。(2)干部任免权。在认真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与学校党组织共同考察、讨论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可提名、任免副校长和中层干部,经党组织讨论研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3)学校改革权。校长有权根据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等学校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但改革方案和措施需经过学校党组织的讨论,并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才能由校长组织实施。(4)教职工奖惩权。校长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对教职工进行奖惩。对教职工的重大奖励或行政处分需听取学校党组织和工会的意见,按有关规定,报上级教育部门批准。(5)经费和固定资产使用权。校长有权按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合理支配、使用教学经费、校舍和仪器设备。保证校长实施以上权力,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前提。 二、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积极作用 实行校长负责制,有利于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校长负责制,是管理学校的责任及相应的职权集于校长一身,有利于学校行政工作的统一指挥,有利于建立层层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人浮于事、职责不清、赏罚不明、效率低下的状况,从而提高学校行政工作的效能。 实行校长负责制,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由校长主持,按照程序进行科学论证,提出决策方案,经校长办公会或行政办公会认真讨论研究,再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最后形成决策并付诸实施。在决策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校长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党组织的保证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 三、实行校长负责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总体规划,重视内部改革,忽视外部环境改革,因此形成校长负责制难以推行的尴尬局面。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做到内外结合,综合配套。实行校长负责制首先是政府行为,只有强化政府改革意识,政府简政放权,扩大学校自主权,才能取代显著成效。例如学校教师严重超编、经济利益平均分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来源于国家的劳动人事和工资制度,要改革必须从政府着手,内外结合,方能奏效。 2.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党政分工与合作的关系。首先要强调分工,明确划分党政职能,这是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 见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 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 教基一[ ]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整体上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加强中小学规范管理,办好每一所学校,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加强了中小学校的管理。但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依然存在着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制约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中小学管理,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强化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职责和工作任务 1.加强省级统筹,整体提升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水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出整体推进的政策措施。 ——制定和完善本地区中小学校管理基本规范,组织排查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加强对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大力倡导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坚决禁止下达升学指标和简单用升学率奖惩教育工作的做法,形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 ——加强教育经费统筹,切实保障区域内基础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为实施规范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开展全省(区、市)范围内的中小学管理随机督导检查,督促地(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履行管理职责,落实规范办学的各项要求。 ——积极营造尊重教师、尊重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依法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2.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切实把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以县为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机制,依法实施管理。 ——具体分析当地中小学办学行为、学生课业负担及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管理办法,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及时纠正行政区域内各种不规范办学行为,切实维护区域内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办学秩序。 ——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指导和保障学校科学安排课程,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切实加强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落实对校长、教师的培训。

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调研报告

xxxx小学 关于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 的调研案例 为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有关工作摸底调研的通知》要求,我校及时召开班子会、教师会全面传达文件精神,会上对调研内容认真分析,全面梳理。经过多天的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调研,现就此项活动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主题: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 二、调研内容: 1.如何创造让广大校长教师安心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2.如何完善中小学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 3.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中小学自主办学的氛围? 4.如何增强中小学校协同发展的活力? 三、调研结论 【内容一】:如何创造让广大校长教师安心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主要措施: 1.美化、亮化校园环境给师生一个温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2.科学化分布教师工作室,每年春季定期给全体教师办公室添置不同的花卉,让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安心从教。 3. 合理化的组织教师撰写电子教案,通过同课异构等方式,切实为教师减负。 4.积极改善师生用餐环境,合理、健康、科学的搭配师生膳食,让全体教师吃的放心、吃的舒心。 5.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标准化的健身房,让教师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身体锻炼,丰富课余生活。 6. 适时举行全体教职工运动会,通过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加深团队协作能力。 【内容二】:如何完善中小学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 主要措施: 1.全面修订了学校管理制度,通过量化考核和检查评议,使学校的各类管理更加公平、公正、阳光。 2.在职称评审工作中严格执行“两承诺两推荐”、“四评测四公开”办法,通过规范管理,严格制度,鼓励先进,真正发挥了晋级工作的激励作用,切实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 3.每学期举行开学典礼,张贴光荣榜,为优秀教师颁发荣誉证,进一步树立榜样,宣传典型,有效的激励了全体教师的敬业心和责任感。

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有关情况摸底调研报告

甘河农场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有关情况摸底 调研报告 1.当前本地区学校自主办学机制的现状。 国家不断强调要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从政策执行情况来看,相关教育实践也的确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学校仍受到来自教育行政部门较大约束,所拥有的办学自主权十分有限。 在学校内部管理中,部分学校的教师仍无法有效参与到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行使中。 2.如何创建让广大校长和教师安心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3.如何完善中小学校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 4.如何更好依法维护学校和校长、教师的权益。 5.如何形成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有效运行机制。 6.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中小学自主办学的氛围。 7.如何增强中小学校协同发展活力。 本研究以公办小学办学自主权的落实情况为研究内容,在阐释了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内涵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省N市A区部分公办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访谈调查,及广东省Z市部分公办小学校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国家不断强调要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从政策执行情况来看,相关教育实践也的确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学校仍受到来自教育行政部门较大约束,所拥有的办学自主权十分有限。在学校

内部管理中,部分学校的教师仍无法有效参与到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行使中。 本研究在分析了公办小学办学自主权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政策执行和政策规定两方面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政策执行方面而言,主要是由于政策执行主体对学校办学自主权有关内容认识不清晰,且受政策执行过程中自上而下单一模式和政策惯性的影响,使相关政策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执行;就政策本身的规定而言,主要是由于政策的制定较为宏观,缺乏具体内容的规定,及政策与政策的不一致,而对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实行产生了较大阻碍。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立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对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四点建议,即要制定明确的政策内容、加大政策宣传、增强权力监督,以及提供多种途径。 乡村教师生存现状堪忧,主要体现在“补充难、留不住、职称低、机会少、责任大、条件差”等方面。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校长,希望各位关注农村教师压力陡升的问题,为农村教师安心教育教学本职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呼吁。 农村教师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学生安全。从学生开学起,学生的校车安全、营养早餐安全、体育课安全、冬季取暖经费筹集、取暖费筹集后煤炉的安全使用等等都是悬在校长、教师头顶的高压线。教师的神经一直紧绷,正常的教育教学的工作难免受到干扰。 教师既要承担额外工作,又要负责,是农村教师面临又一大压力。国家实施的营养餐计划,对农村孩子提高营养水平,促进发育成长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在贫困、偏远农村,校长、教师成了厨师,每天为学生蒸馒头、洗鸡蛋、煮鸡蛋,成了常态。除了额外工作,校长和教师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责任和压力也很大。

心得体会: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释放高校办学活力

心得体会: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释放高校办学活力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总书记报告中关于“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论述,对教育事业发展作了系统性、全局性的部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贯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坚持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做好贯彻结合融入,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释放高校办学活力,努力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 深刻理解行政管理改革“放管服”的内涵。“放管服”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理念,体现了政府自身建设的完整性,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化。“放”的核心是政府角色定位问题,是要重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边界和相互关系,难点是如何补缺位、纠错位、控越位,让政府归位问题,目的是激发活力和创造力。“管”的核心是政府管理转型问题,管理变革要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科学技术新进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涉及管理体制、部门职责、政府层级、运行机制、技术平台、

法制保障等方方面面,目的是建设现代政府。“服”的核心是在“放”与“管”的全面深刻变化基础上形成的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服”既是改革举措,也是改革目标,目的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新形势下,推进“放管服”改革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高等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可以充分调动高校积极性,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 充分认识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2017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并召开了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落实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抓住关键,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进一步给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意味着高校将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这既是弱化高校行政化的有益探索,也是高校走上恢复学术至上道路的必须追求。从高校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它更是回归了教育的本真。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放管服”,坚持三管齐下,协同推进。一是把简政放权作为推进改革的牛鼻子,进一步在学科专业设置、高校编制及岗位管理、进人用人、教师职

高校岗陪教师资格证新版多选题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多选题 1、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的新型独立学院是(人文学院、神学院)。 2、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独立学院、专门学院)。 3、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独立性、自由与合作相统一)原则。 4、18-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运动中,(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首次废弃了中世纪大学流传下来的经院主义课程,使哲学脱离神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5、1984年,伴随着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形成了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以国家任务为主,以招收(委培生、自费生)为辅的招生形式和录取办法。 6、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打破宗教信仰限、重视技术教育、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7、柏林大学的章程规定,教师实行等级制,由(助教、副教授、教授)组成。 8、持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的主要代表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 9、从16世纪开始,高等教育受(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影响并逐步扩大。 10、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分离、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同一、评价主体价值中立)。 11、从大学理念的内涵构成上来看,它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等成分。12、从历史上看,高等教育的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分别源自(中 世纪西欧、德国和美国、中世纪大 学、柏林大学和美国“赠地学院”)。 13、从西方中世纪起,就已经存在 的古老专业是(医师、教师、律师、 牧师)。 14、从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和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大学具有 的特征是(自治性、国际性、民主 性、职业性)。 15、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育专门 人才、传承人类文明、探求科学真 理、推动社会进步)。 16、大学的文化功能的特性包括(基 础性、上层性、民族性、国际性)。 17、大学面临着的“理念危机”是 (大学使命的弱化、大学观念的落 后、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目标的 混乱)。 18、大学目标是大学在(培养人才、 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提升创新) 的总的要求或实际标准。 19、大学社会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 服务的形式日趋多样,主要形式有 (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 装备服务)。 20、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 括(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 息、专家服务)。 21、当代大学精神的主要体现是(自 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创 新精神)。 22、当今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发 展变化的主要特点包括(内容和 形式更加丰富,日趋多样化、与社 区相互合作,使服务呈现双向性、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实体化、社会服 务范围更为广阔)。 23、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主要表现为(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 化、高等院校规模的多样化、教育 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学生成分的多 样化)。 24、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 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信息化、高 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25、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 追求包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加强智能 的教育)。 26、对高等教育目的的贯彻执行应 建立一个由(抽象到具体、长远到 近期、整体到局部)的不同层次的 转化体系,遵循由高等教育目的到 高校培养目标再到专业目标、课程 目标直至单元作业目标的路径。 27、多年来,我国尝试着进行了一 系列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这 些改革的主要方向是( A. 扩大高 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B. 高考制度 的改革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原则出发、C. 增加对学生实践能 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D. 培养 多样化人才)。 28、俄罗斯实行新体制的院校基本 与国际上通行的学位体制接轨,包 括(A. 学士学位教育、B. 不完全 高等教育、C. 硕士学位教育、D. 专 家资格教育)。 29、二战后,教育平等日益成为各 国推行民主政治时所要考虑的重要 内容,主要表现为(A. 就学权利平 等、B. 教育条件平等、C. 教育过 程平等、D. 教育结果平等)。 30、法国短期技术大学的培养对象 包括(高中应届毕业生、在职工 人)。 31、高等教育比较法的类型包括(相 异比较、同类比较、横向比较、纵 向比较)。 32、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 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过快的发展 速度,也带来了诸多的现实问题, 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 被弱化、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高 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被忽视、高 等教育市场化观念被诱发)。 3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标志是(世 界留学生规模剧增、合作办学趋势

如何更好地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如何更好地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包括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等。并赋予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的权力。 落实高校自主办学是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其核心在于改变高等学校从属于政府部门的地位,使之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也就是说,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可以自行决定、处理事务的权力。大学只有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但是,在实际办学中,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十分有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和强化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1.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需要完善大学法人制度 法人化是现代大学自治权的重要保障。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认为独立自主是世界先进大学体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大学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不应该是某个行政部门的下属机构。为了使大学不受大学之外各种力量的随意干扰和干预,大学法人化势在必行。按照权责对称的原则,大学在获取自治权的同时,也必须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根据法律要求,对当前的大学实行法人化改造,并依法进行登记,使其具有相应的法律地位、利益和责任。在那些自主独立的大学体系里面,校长可以由教授及其他学校员工选举产生;也可以像美国大学的模式那样,由学校董事会来遴选校长,校长对董事会负责。建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新补充的副校长完全可以尝试由选举产生。校长无论以哪一种方式产生,大学校长要有真正的权力,也要负起全部的责任。 2.加强教育立法、执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教育立法,对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加以具体的界定,对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给予保障。目前我们有了高等教育的基本法《高等教育法》,虽然它赋予的办学自主权与我们所理想的办学自主权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必竟有了法律保

关于推进中小学依法自主办学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中小学依法自主办学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潍坊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中小学依法自主办学试点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和《青州市教育局2018年工作要点》(青教字〔2018〕1号)整体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推动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推进我市中小学依法自主办学试点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学校内在办学活力,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构建“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各方共同推进”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推动学校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切实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 遵循试点先行、面上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加强对试点学校的

针对性、有效性指导和调度,发挥试点学校的引领、带头作用,探索建立成熟的现代学校制度,形成切实可行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操作模式和工作策略,从而推动依法自主办学工作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中逐步推开,全面落实。 (二)工作目标 完善“四会一章程一核心”建设,构建现代学校治理结构;保障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权,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全面推进落实“七项管理”,全面提高校长办学积极性、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校治校办学成效,提高教职工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打造3.0版精品学校。 (三)重点任务 1.制定完善学校办学章程,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 2.制定完善“四会”制度,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3.探索推进扁平化管理机制,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架构,健全内部

培训中心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培训中心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一、课程理念 培训中心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等发展特点。 ●树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 ●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弘扬上海“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改进德育方式,拓宽德育渠道,突出各学习领域的德育作用,加强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活动,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德育功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重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各类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和班团队活动等,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积极的情感对“优教促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3.拓展基础内涵,加强课程整合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整体上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发 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加强中小学规范管理,办好每一所学校,成为新时期基 础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加强了中小学校的管理。但目前一 些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着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制约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 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中小学管理,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 一、强化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职责 和工作任务
1.加强省级统筹,整体提升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水平。省级教育行政部 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提出整体推进的政策措施。
——制定和完善本地区中小学校管理基本规范,组织排查突出问题,有针对 性地提出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加强对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大力倡导科学的教育发展 观和政绩观,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坚决禁止下达升学指 标和简单用升学率奖惩教育工作的做法,形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
——加强教育经费统筹,切实保障区域内基础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为 实施规范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开展全省(区、市)范围内的中小学管理随机督导检查,督促地(市)、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履行管理职责,落实规范办学的各项要求。
——积极营造尊重教师、尊重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依法保障学校的办学自 主权,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2.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切实把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 门要把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以县为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工 作机制,依法实施管理。
1/7

落实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实施办法

落实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实施办法 主要围绕规范和发展并举的总目标,着力通过政策设计,引导民办学校合理定位、规范办学、特色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力,营造公办民办共同健康发展的教育生态。 落实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1号)和省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7〕48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含幼儿园,下同)办学自主权,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民办学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适应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现就落实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落实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是我省民办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要将落实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作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内容。

第二章落实招生自主权 第三条改进民办学校招生管理方式。民办学校在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提出年度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方案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民办中小学应主要在办学所在地招生,跨区域招生计划应纳入学校总体招生计划。违反相关规定配备公办学校在编教师的民办中小学校,必须承担相应区域的公共服务责任,其招生参照公办中小学校实施管理,更不得跨区域招生。 第四条支持民办学校参与招生制度改革。有意愿的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可纳入“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范围。鼓励民办高等职业院校试行高职提前招生、“三位一体”等自主招生改革试点。 第五条探索科学的民办中小学招生方式。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必须对适龄儿童少年实行免试入学,不得通过任何形式的文化科目选拔考试或变相选拔考试遴选招录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采用网上报名,不得对报名设置前提条件。民办初中学校招生时,若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可以采用电脑派位摇号确定招收对象或采用电脑派位摇号、面谈、学习能力测评确定招收对象。学习能力测评主要考核学生学习能力,不得考核文化科目知识。普通高中学校应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招收新生。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优质的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 第六条切实维护招生秩序。中等及以下层次民办学校按照

民办学校办学章程(营利性)讲解学习

民办学校办学章程(营 利性)

附件二: (学校全称)办学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自主办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河南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栾川县营利性民办学 校设置和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学校名称 :(全称)(简称为xxx )。 第三条本学校地址 :河南省栾川县xxx 镇 xxx 路 xxx 号。 第四条本学校的性质是利用非财政性教育经费、自愿举办、 从事教育事业的营利性民办企业单位。 第五条本学校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栾川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本学校的业务审批机关是栾川县教育体育局。 第六条办学宗旨 :( 要求写明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 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 教学质量,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设立的目的等)。

发展定位: 第二章举办者、开办资金和业务范围 第七条本学校的举办者(单位 )是 xxx、 xxx。 (一 )举办者 (单位 )享有下列权利: 1、依法制定学校章程; 2 、推选首届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 策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的组成人员;3、依据法律法规和本章 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参加或者委派代表参加董事会,并依据本章 程规定的权限行使相应的决策权、管理权; 4、依据前款规定参与 学校的办学和管理的,可以按照本章程的规定获取薪酬;5、了解本学校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6、查阅董事会会议记录和本学校财 务会计报告。...... (二)举办者(单位 ) 承担下列义务: 1、应当按时足额缴纳本章程中规定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举办者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财产 权的转让手续。举办者不按照第八条规定缴纳所认的出资,应当 对已足额缴纳出资的举办者承担违约责任。 2、学校成立后,发现作为出资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

高等学校的性质和使命

高等学校的性质和使命 大学起源于何时何地,各家说法不一。追溯到古代,我国汉朝的太学可称之为大学。但教育界一般公认的大学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最初是由教师和学生行会组建而成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学者的利益,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教学活动。当时的教学内容很单一,主要设有神学、文学、法学、医学四科,为贵族培养牧师、医生、律师等。在黑暗的中世纪,神权高于一切、控制一切,因而大学成为神权的附庸。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反动、愚昧的神权统治,大学里的人文主义教育兴起。18 世纪60 年代兴起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专业知识受到高度重视,大学开始了以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为主的实科教育、专业教育,大学传授知识的使命进一步加强。19 世纪末,大学开始从事科学研究。20世纪初,提出大学应为社会服务。可见大学的性质和使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随着社会的演变在不断发展和变革。那么,大学的性质和使命是什么? 一、高等学校的性质 (一)概述 性质是指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它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属性。正是由于不同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的不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才表现出千差万别的姿态。由此,所谓高等学校的性质就是指高等学校所具有的根本的属性,不同于中学、小学,例如,专业性是大学有别于中小学教育的最根本的特征,中小学的培养目标是提高青少年的一般文化素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青少年的智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术才能或专长;大学生的发散思维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应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大学阶段学生智能发展的重点,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大学教育的特点;另外,自觉主动地学习是大学学习活动的核心。大学的学习与中小学相比,很大的不同就在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性的教学多,指令性的要求少,大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自主性的特点。 (二)高等学校的性质 1. 教育性 任何类型的学校都具有教育性,而大学的教育性却独具一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高等教育是高学历教育,是对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大学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更加高深、系统。二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