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启动子介绍

启动子介绍

启动子介绍
启动子介绍

了解启动子

目录

1. 基因的构成 (2)

2. 启动子(promoter) (3)

3. 终止子(termianator) (4)

1. 基因的构成

基因是由成千上万个核苷酸对组成。组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分为不同区段。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不同区段所起的作用不同。在遗传学上通常将能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称为结构基因。任何一个基因都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能够转录为相应信使RNA-mRNA,进而指导蛋白质合成(也就是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做编码区,编码区中可分为内含子和外显子。不能转录为信使RNA、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做非编码区。非编码区位于编码区前后,同属于一个基因,控制基因的表达和强弱。

非编码区虽然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对遗传信息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在它上面由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中最重要的是位于编码区上游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启动子、终止子属于非编码区。因为回文序列的特殊排列,大多都位于非编码区。

原核基因的编码区全部编码蛋白质,真核生物的基因是间断的、不连续的、断裂的基因。一个断裂基因能够含有若干段编码序列,可以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外显子。在两个外显子之间被一段不编码的间隔序列隔开,这些间隔序列称为内含子。非编码区在每个断裂基因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外显子的外侧,有人称其为侧翼序列。在侧翼序列上有一系列调控序列。通常把基因转录起点前面即5’端的序列称为上游(upstream),起点后面即3’端的序列称为下游(downstream)。并把起点的位置记为+1,下游的核苷酸依次记为+2,+3,……,上游方向依次记为-1,-2,-3,……。

2. 启动子(promoter)

位于编码区上游的非编码区中,含有丰富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 TFBS)。主要包含核心启动子区域(TSS附近-60bp到+40bp)和调控区域。核心启动子区域产生基础水平的转录,对于精确转录是必须的最小单元;调控区域能够对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应答,对基因的表达水平做出相应的调节。

启动子的范围非常大,可以包含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00bp(主要在transcript start site 上游1kb的范围内),有些特定基因的转录区内部也存在着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因此也属于启动子范围。

①帽子位点:转录的起始位点。

②TATA框(TATA box):又称Hogness框,类似于原核生物的Pribnow框。在5′端转录起始点上游约20~30个核苷酸的地方,有TATA框(TATA box)。TATA 框是一个短的核苷酸序列,其碱基顺序为TATAATAAT。TATA框是RNA聚合酶的重要的接触点,能够使酶准确地识别转录的起始点并开始转录。当TATA框中的碱基顺序有所改变时,mRNA的转录就会从不正常的位置开始。

③CAAT框(CAAT box):在5′端转录起始点上游约70~80个核苷酸的地方,有CAAT框(CAAT box)。CAAT框是启动子中另一个短的核苷酸序列,其碱基顺序为GGCTCAATCT。CAAT框是RNA聚合酶的另一个结合点,它的作用还不很肯定,但一般认为它控制着转录的起始频率,而不影响转录的起始点。当这段顺序被改变后,mRNA的形成量会明显减少。

④GC框(GC box):有两个拷贝,位于CAAT框的两侧,由GGCGGG组成,转录因子Sp1能识别GC框并且与之结合,其N端有激活转录的作用。所以,GC框是一个转录调节区,有激活转录的功能。

⑤增强子(enhancer):又称远上游序列(far upstream sequence)。一般都在-100bp 以上。增强子的作用主要是对依赖于TATA框的转录和不依赖TATA框的转录都有增强效应,但对前者增强效应高。增强子是通过启动子来增加转录的。有效的增强子可以位于基因的5’端,也可位于基因的3’端,有的还可位于基因的内含子中。增强子的效应很明显,一般能使基因转录频率增加10~200倍,有的甚至可以高达上千倍。增强子通常有组织特异性。

3. 终止子(termianator)

在3′端终止密码的下游有一个核苷酸顺序为AATAAA,这一顺序可能对mRNA 的加尾(mRNA尾部添加多聚A)有重要作用。这个顺序的下游是一个反向重复顺序。这个顺序经转录后可形成一个发卡结构。发卡结构阻碍了RNA聚合酶的移动。发卡结构末尾的一串U与转录模板DNA中的一串A之间,因形成的氢键结合力较弱,使mRNA与DNA杂交部分的结合不稳定,mRNA就会从模板上

脱落下来,同时,RNA聚合酶也从DNA上解离下来,转录终止。AATAAA顺序和它下游的反向重复顺序合称为终止子(见下),是转录终止的信号。

基因启动子分析基本流程

“螺旋讲堂”2008 年第十一课----“基因启动子分析基本流程”
“螺旋讲堂”2008年第十一课----“基因启动子分析基本流程”
螺旋 亲爱的螺友们,大家好!欢迎光临螺旋讲堂,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相聚螺旋网,让 我们一同在讨论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分子生物学发展迅猛,新方法新技术新发现层出不穷,但是我想,我们的基础研究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简单的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基因的表达,另一个是基因的功能。当 然,这个基因的概念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指编码蛋白的 DNA 序列了。 我们这期主要探讨基因的表达。而转录调控在基因表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基因 的转录调控机制非常复杂,这些理论有机会我们再详细探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我们主要 谈一下对于一个新的基因,如何开始他的转录调控研究,第一步到底该怎么做呢? 这里提供一些简单的入门级别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相信还有更多更好更实用 的方法,也希望螺友们能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共同进步! 本次讲座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是讲第一部分,因为这个一般的文献和书籍都很少有 详细说明.
一:克隆目的基因基本启动子序列 我们都知道, 基因的基本启动子一般是在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当一个基因在没有 确定其转录起始位点的时候,我们假定 NCBI 上提交的序列就是他的完整转录本,那么他的 第一个碱基就是他的转录起始位点。而基因的基本启动子一般就是在转录起始位点的上游 2000bp 左右和下游200bp 左右,当然,这个是一般情况,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尤其现在发 现一般的基因都是有几个转录起始位点的. 我们通过该基因 mRNA 序列和基因组序列 BLAST, 就能够在染色体上找到这段基因 组序列。我这里用 human 的 AGGF1基因做个例子给大家具体演示一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10504531.html,

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克隆方法及其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第4卷,第3(S)期,第85-91页 MolecularPlantBreeding,2006,Vol.4,No.3(S),85-91 专题报告 Review 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克隆方法及其应用 尹辉李丹张毅李秋莉﹡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连,116029 ﹡通讯作者,liqiuli@dl.cn 摘要植物基因的表达调控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顺式元件,启动子的克隆对于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构建基因工程载体、表达目的蛋白有着重要的意义。启动子克隆的方法很多,从常用的启动子陷阱技术筛选启动子到PCR方法的应用,此后相继问世的一些基于PCR的克隆启动子技术,如载体锚定PCR、反向PCR、接头PCR、交错热不对称PCR等,为克隆启动子提供了更可靠,更合理的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克隆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启动子,启动子陷阱技术,反向PCR,锚定PCR,交错热不对称PCR CloningMethodsofPlantGenePromotersandTheirApplications YinHuiLiDanZhangYiLiQiuli* CollegeofLifeSciences,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 ﹡Correspondingauthor,liqiuli@dl.cn AbstractTheexpressionandregulationofplantgenehasbeenthehotspotstudyinmolecularbiology.Promoterisanimportantcis-actingelement.Cloningpromoterisimportanttostudygeneregulation,vectorsconstructionandtargetproteinsexpression.Fromthefrequentlyusedwaythatapplyingpromotertrappingforchoosingpromot-ertotheusingofPCR,therewerelotsofwaysforpromotercloning.Afterwards,aseriesoftechniquesbasedonPCRforpromotercloningsuchasA-PCR,I-PCR,LA-PCR,TAIL-PCRweredevelopedinsuccession.Theyof-feredmorereliableandreasonablewaysofcloningthepromoter.Somewaysofcloningplantgenepromoterswereintroduced,meanwhilethelimitationofthesewayswasintroducedandtheirdevelopingprospectwasalsodis-cussedinthispaper. KeywordsPromoter,Promotertrapping,I-PCR,AnchoredPCR,TAIL-PCR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能够识别并与之结合、从而起始基因转录的一段DNA序列,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元件。启动子对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很大,是基因工程表达载体的重要元件。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对研究植物基因表达调控和构建表达载体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几年来克隆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各种方法做一综述,以期促进对启动子分离技术的应用。 1植物基因启动子克隆的几种方法 1.1利用常规PCR技术克隆启动子 对于序列已知的启动子,只需要根据已知的启动子序列设计引物,然后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就可以获得该启动子。该方法比较简便快捷,是近年来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王利军等(2004)根据GenBank中拟南芥基因组序列中ats1A(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小亚基)基因启动子的序列设计引物,以拟南芥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出ats1A的基因启动子区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并且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片段为1117bp,与Gen-Bank中的ats1A基因启动子序列比较,发现只在-776位缺失1个碱基。 该方法简便、快捷、操作简单,但不能克隆到全新的启动子。

电脑启动过程详解!!!

电脑启动过程详解 1.当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这时电压还不太稳定,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生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内部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CPU在些刻不会马上执行指令,当芯片组检查到电源已经开始稳定供电了(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它便撤去RESET信号(如果是手工按下电脑面板上的RESET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这个地址实际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 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 2.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要做的事情就进行POST(Power-On Self Test,加电后自检),POST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系统中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是否正常工作,例如内存和显卡等设备.由于POST是最早进行的检查过程,此时显卡还没有初始化,如果系统BIOS在进行POST的过程中发现了些致命错误,例如没有找到内存或内存有问题 (此时只会检查640KB常规内存),那么系统BIOS就会直接控制嗽叭发生声音来报告错误,声音的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的类型.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的非常快,我们几乎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POST结束之后就会调用其它代码来进行更完整的硬件检测。 3.接下来系统BIOS将查找显卡的BIOS,前面说过,存放显卡BIOS的ROM芯片的超始地址通常设在 C0000H,系统BIOS在这个地方找到显卡BIOS之后就调用它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显卡,此时多数显卡都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些初始化信息,介绍生产厂商,图形芯片类型等内容,不过这个画面几乎是一闪而过,系统BIOS接着会查找其它设备的BIOS程序,找到之后同样会调用这些BIOS内部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相关的设备。 4.查找完所有其它设备的BIOS之后,系统BIOS将显示出它自己的启动画面,其中包括有系统BISO的类型,序列号和版本号等内容. 5.接着系统BIOS将检查和显示CPU的类型和工作频率,然后开始测试所有RAM,并同时在屏莫显示内存测试的速度,用户可以在CMOS设置中自行决定使用简单耗时少或详细耗时多的测试方式. 6.内存测试通过之后,系统BIOS将开始检测系统中安装的一些标准硬件设备,包括硬盘,CD-ROM,串口,并口,软驱等设备,另外绝大数较新版本的系统BIOS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自动检测和设置内存的定时参数,硬盘参数和访问模式等. 7.标准设备检查完毕后,系统BIOS内部的支持即插即用的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安装的的即插即用设备,每找到一个设备之后,系统BIOS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设备的名称和型号等信息,同时为该设备分配中断,DMA通道和I/O端口等资源。 8.到这一步为止,所有硬件都已经检测配置完毕了,多数系统BIOS会重新清屏并在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表格,其它概略地列出了系统中安装的各种标准硬件设备,以及它们使用的资源和一些相关工作参数。 9.接下来系统BIOS会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ESCD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一种手段,这些数据被存放在CMOS之中,通常ESCD数据只在系统配置发生改变后才会更新,所以不是每次启动电脑时都能够看到"updata ESCD … Success"这样的信息, 不过某些主板的系统BIOS在保存ESCD数据时使用了与widnwos 9x不相同的数据格式,于是widnwos 9x在启动过程中会把ESCD数据修改成自己的格式,但在下一次启动时,既使硬件配置没有发生改变,系统BIOS也会把ESCD的数据格式修改回来,如此循环,将会导致在每次启动电脑时,系统BIOS都要更新一遍ESCD,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机器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显示出相关信息的原因。 10.ESCD更新完毕后,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将进行它的最后一项工作,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启动顺序从软件,硬件或光驱启动,以从C盘启动为例,系统BIOS将读取并执行硬盘上的主引导记录,主引导记录接着从分区表中找到第一个活动分区,然后读取并执行这个活动分区的引导记录,而分区引导记录将负责读取并执行 IO.SYS这是DOS和widnows 9x的IO.SYS(或NT的NTLDR)首先要初始化一些重要的系统数据,然后将显示出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在这幅画面之下,widnwos 将继续进行DOS部分和GUI(图形用户界面)部分的引导和初始化工作. 上面介绍的便是电脑在打开电源开关(或按RESET)进行冷启动时所要完成的各种初始化工作,如果在DOS 下按Ctrl Alt DEL组合键,(或从windows中选择重新启动电脑)来进行热启动,那么POST过程将被跳过去,

DNA启动子概述

启动子概述 启动子是DNA链上一段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能起始mRNA合成的序列,它是基因表达不可缺少的重要调控序列。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区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地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基因的特异性转录取决于酶与启动子能否有效地形成二元复合物。启动子分三类:启动子Ⅰ、启动子Ⅱ、启动子Ⅲ.只有启动子Ⅱ指导mRNA的转录。真核生物启动子Ⅱ由两大部分组成:上游元件(upstream element)和启动子核心(core promoter)。上游元件与转录的效率有关;启动子核心包括3部分:TATA 盒、起始子(initinator)及下游元件(downstream element)。TATA盒为转录调控因子包括各种调节蛋白的结合区,与转录起始位点的精确选择及转录有关,起始子是转录起始所必须,下游元件作用尚不清楚。原核生物启动子区范围较小,包括TATAAT区(Pribnow区)及其上游的TTGACA区。 启动子是一段提供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位点的DNA序列,位于基因上游。启动子具有如下特征: 1序列特异性。在启动子的DNA序列中,通常含有几个保守的序列框,序列框中碱基的变化会导致转录启动活性的改变。 2方向性。启动子是一种有方向性的顺式调控元件,有单向启动子和双向启动子两类。 3位置特性。启动子一般位于所启动转录基因的上游或基因内的前端。处于基因的下4种属特异性。原核生物的不同种、属,真核生物的不同组织都具有不同类型的启动 没有启动子,基因就不能转录。原核生物启动子是由两段彼此分开且又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组成,对mRNA的合成极为重要。启动子区域:(1)Pribnow盒,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10bp,一般由6~8个碱基组成,富含A和T, 故又称为TATA盒或—10区。启动子来源不同,Pribnow盒的碱基顺序稍有变化。(2)—35区,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5bp处,故称—35区,一般由10个碱基组成。 质粒设计时都需要加入启动子序列,以保证目的基因的表达。启动子可分为诱导型启动子和组成型启动子两大类,后者包括CMV,SV40,T7,pMC1,PGK启动子等。一下介绍几个常见的启动子。 (1)U6启动子 U6是二型启动子,一般发现是启动小片段,不带PolyA尾的序列。由Ⅲ类RNA聚合酶启动子U6启动子转录产生shRNA,经剪切后产生成熟siRNA,产生干扰效果。这一类 启动子在腺病毒和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中应用很多。U6更多的是用在shRNA的启动,来达到敲低一个基因的作用。

计算机启动过程

从打开电源到开始操作,计算机的启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零、boot 的含义 先问一个问题,"启动"用英语怎么说? 回答是boot。可是,boot 原来的意思是靴子,"启动"与靴子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里的boot 是bootstrap(鞋带)的缩写,它来自一句谚语: "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 字面意思是"拽着鞋带把自己拉起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最早的时候,工程师们用它来比喻,计算机启动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必须先运行程序,然后计算机才能启动,但是计算机不启动就无法运行程序! 早期真的是这样,必须想尽各种办法,把一小段程序装进内存,然后计算机才能正常运行。所以,工程师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拉鞋带",久而久之就简称为boot 了。 计算机的整个启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BIOS 上个世纪70 年代初,"只读内存"(read-only memory,缩写为ROM)发明,开机程序被刷入ROM 芯片,计算机通电后,第一件事就是读取它。 这块芯片里的程序叫做"基本輸出輸入系統"(Basic 无效/Output System),简称为BIOS。1. 1 硬件自检 BIOS 程序首先检查,计算机硬件能否满足运行的基本条件,这叫做"硬件自检"(Power-On Self-Test),缩写为POST。 如果硬件出现问题,主板会发出不同含义的蜂鸣,启动中止。如果没有问题,屏幕就会显示出CPU、内存、硬盘等信息。 1. 2 启动顺序 硬件自检完成后,BIOS 把控制权转交给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 这时,BIOS 需要知道,"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具体存放在哪一个设备。也就是说,BIOS 需要有一个外部储存设备的排序,排在前面的设备就是优先转交控制权的设备。这种排序叫做"启动顺序"(Boot Sequence)。 打开BIOS 的操作界面,里面有一项就是"设定启动顺序"。 二、第二阶段:主引导记录 BIOS 按照"启动顺序",把控制权转交给排在第一位的储存设备。 这时,计算机读取该设备的第一个扇区,也就是读取最前面的512 个字节。如果这512 个字节的最后两个字节是0x55 和0xAA,表明这个设备可以用于启动;如果不是,表明设备不能用于启动,控制权于是被转交给"启动顺序"中的下一个设备。 这最前面的512 个字节,就叫做"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缩写为MBR)。 2. 1 主引导记录的结构 "主引导记录"只有512 个字节,放不了太多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到硬盘的哪一个位置去找操作系统。 主引导记录由三个部分组成: (1)第1-446 字节:调用操作系统的机器码。 (2)第447-510 字节: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3)第511-512 字节:主引导记录签名(0x55 和0xAA)。 其中,第二部分"分区表"的作用,是将硬盘分成若干个区。 2. 2 分区表 硬盘分区有很多好处。考虑到每个区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主引导记录"因此必须知道将控制权转交给哪个区。

怎么查找一个基因的启动子序列

定义:启动子是参与特定基因转录及其调控的DNA序列。包含核心启动子区域和调控区域。核心启动子区域产生基础水平的转录,调控区域能够对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应答,对基因的表达水平做出相应的调节。 区域:启动子的范围非常大,可以包含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00bp,有些特定基因的转录区内部也存在着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因此也属于启动子范围。 8票 票数 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 mybbff edited on 2005-07-22 08:41 举报 ?超级细菌耐药性基因多重PCR检测 ?【原创】ensembl 改版后如何查找启动子 ?【原创】使用UCSC查找一个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终) ?【共享】如何查找基因启动子,外显子,内含子序列-最新的资料 Revelation 2005-05-07 11:23 消息引用收藏分享 分享到哪里? ?复制网址 ?新浪微博

?34 积分 ?12 得票 ?246 丁当加关注 ?豆瓣社区 ?腾讯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下面以BCL-2基因为例,查找查找该基因的启动子区域,首先要找到该基因的基因组序列。去NCBI吧,在Search的下拉菜单里找到Gene,在检索项里输入Bcl-2,检索第一项就是bcl-2 for human,点进去看看啥样。。。 0票 票数 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 举报

?? 【消息】ACEI + ARB,你给血透患者用这样的组合吗? Revelation ?34 积分 ?12 得票 ?246 丁当加关注2005-05-07 11:29 消息引用收藏分享 分享到哪里? ?复制网址 ?新浪微博 ?豆瓣社区 ?腾讯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首先你可以看到该基因的参考序列(reference sequence),然后看到bcl-2的位置和基因组背景。bcl-2上游是PHLPP,下游是FVT1基因。在这个长长的网页的最后是已经注册的Bcl-2基因的信息。

启动子克隆方法研究进展

启动子克隆方法研究进展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常常需要构建一种能高水平表达异源蛋白质的表达载体。启动子对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很大,是基因工程表达载体的重要元件。因此研究启动子的克隆方法,对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和构建表达载体至关重要。 迄今为止,国外尚未见到有关启动子克隆方法的综述性报道,国内仅孙晓红等曾就启动子的结构、分类、克隆方法和食用菌中已经分离到的启动子作过综述。而近年来又有许多改进的克隆启动子的方法获得了多方面的成功,本文就近年来改进的启动子克隆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促进对启动子分离技术的应用。 1启动子克隆的几种方法 1.1利用启动子探针载体筛选启动子 启动子探针型载体是一种有效、经济、快速分离基因启动子的工具型载体,包含2个基本部分:转化单元和检测单元。其中,转化单元含复制起点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用于选择被转化的细胞;检测单元则包括1个已失去转录功能且易于检测的遗传标记基因以及克隆位点。 利用启动子探针载体筛选启动子的过程为,先选用1种适当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切割染色体DNA,然后将切割产生的DNA限制片段群体与无启动子的探针质粒载体重组,并按照设计的要求使克隆的片段恰好插在紧邻报告基因的上游位置;随后再把重组混合物转化给寄主细胞,构建质粒载体基因文库,并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活性。 当插入段同时满足(1)具有基因启动子序列;(2)具有翻译启始区;(3)具有启始密码子;(4)插入方向正确;(5)插入片段3'端编码区序列抗性基因编码区读码框一致,则有可能形成有功能的抗性融合基因,从而启动抗性基因的表达。 最早由Rachael等在大肠杆菌中以四环素抗性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了启动子探针质粒pBRH3B,并克隆了一些原核和真核启动子片段。其后Donna等以氯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报告基因,Fodor等以大肠杆菌LacZ为报告基因,构建了酵母启动子探针质粒并克隆了一些启动子片段。构建启动子探针型载体,较为常见的检测标记基因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四环素抗性基因(Tet')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近年来,人们渐渐较多地使用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hph)基因作为检测标记基因。李维等曾构建了含有hph抗性基因的启动子探针型载体pSUPV8,直接在大肠杆菌中分离黄孢原毛平革菌基因的启动子。先用Sau3AI酶切黄孢原毛平革菌基因总DNA,再与用BamHI酶切后的pSUPV8相连,转化大肠杆菌,用间接筛选法从氨苄青霉素和潮霉素抗性平板上筛选重组子,得到6个双抗重组子(pCH1~pCH6),电泳检测插入片段分别命名为CHl~CH6;再用原生质体转化法将重组子分别转化黄孢原毛平革菌,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复筛,仅pCH6的转化平板上有稳定生长的菌落,说明了CH6片段在黄孢原毛平革菌中具有启动基因表达的功能。该方法不需要知道具体基因的序列,可随机筛选启动子,避免了引物设计,能获得大量的启动子片段。

找一个基因的启动子

1、UCSC (1)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10504531.html,/cgi-bin/hgNear 在Genome里选择物种,比如human,search里输入你的基因名PTEN,点击Go (2)出现新的页面,看到“Known Gene Names”下面的PTEN了吧,点它 (3)又回到了和(1)类似的页面,此时,点击sequence (4)出现一个新的页面,选中promoter,同时可以输入数值修改具体的序列区域,比如Promoter including 2000 bases upstream and 100 downstream,即表示启动子-2000~+100区域 (5)点击“get sequence”,出现页面中最上面的序列“>uc001kfb.1 (promoter 2000 100) PTEN -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就是你要的人PTEN启动子-2000~+100区域的序列了 2、Ensembl (1)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10504531.html,/index.html 在“Search Ensembl“标题下search后的下拉框中选中物种名homo sapiens(人),for框中输入基因名PTEN,点击Go (2)出现的新页面中比较乱,但不要管它,直接寻找“Ensembl protein coding gene ”字样的,对,也就是第二个,点击它 (3)新出现的页面也很乱,不过依然不用管它,看到左侧有点肉色(实在不知道怎么描述了)的那些选项了吗,对,就是“Your Ensembl”下面那一堆,在里面找“Genomic sequence”,点它 (4)现在的界面就一目了然了,在“5' Flanking sequence”中输入数值确定启动子长度(默认为600),比如1000,点击update; (5)出现的序列中,标为红色的就是基因的外显子,红色之间黑色的序列就是内含子,而第一个红色自然就是第一外显子了,那么从开始的碱基一直到第一个红色的碱基间自然就是启动子-1000~+1的序列啦 这样,你不仅查到了启动子,连它的外显子、内含子序列也全部搞定了

启动子分析流程

“螺旋课堂”2008 年第十一课----“基因启动子分析基本流程”
“螺旋课堂”2008年第十一课----“基因启动子分析基本流程”
螺旋 亲爱的螺友们好,大家好!欢迎光临螺旋讲堂,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相聚螺旋网, 让我们一同在讨论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分子生物学发展迅猛,新方法新技术新发现层出不穷,但是我想,我们的基础研究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简单的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基因的表达,另一个是基因的功能。当 然,这个基因的概念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指编码蛋白的 DNA 序列了。 我们这期主要探讨基因的表达。而转录调控在基因表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基因 的转录调控机制非常复杂,这些理论有机会我们再详细探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我们主要 谈一下对于一个新的基因,如何开始他的转录调控研究,第一步到底该怎么做呢? 这里提供一些简单的入门级别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相信还有更多更好更实用 的方法,也希望螺友们能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共同进步! 本次讲座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是讲第一部分,因为这个一般的文献和书籍都很少有 详细说明.
一:克隆目的基因基本启动子序列 我们都知道, 基因的基本启动子一般是在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当一个基因在没有 确定其转录起始位点的时候,我们假定 NCBI 上提交的序列就是他的完整转录本,那么他的 第一个碱基就是他的转录起始位点。而基因的基本启动子一般就是在转录起始位点的上游 2000bp 左右和下游200bp 左右,当然,这个是一般情况,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尤其现在发 现一般的基因都是有几个转录起始位点的. 我们通过该基因 mRNA 序列和基因组序列 BLAST, 就能够在染色体上找到这段基因 组序列。我这里用 human 的 AGGF1基因做个例子给大家具体演示一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10504531.html,

计算机启动过程

计算机启动过程 讲课教师:黄小龙 计算机启动过程总体分为两个过程,即硬件启动过程和操作系统启动过程。本课中操作系统我们仅选用Windows XP 的启动过程讲解。 一、硬件启动过程 ⑴加电 按下电源开关后,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稳定, 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 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 初始化。当电源开始稳定供电后,芯片组便撤去RESET 信号(如果是按下Reset 按钮来重启,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 信号)。然后,CPU 马上就从地址FFFF0H 处开始执行指令(这是BIOS 的起始地址),但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真正的BIOS 启动代码处,由BIOS 的代码进行下一步的POST 自检。 ⑵BIOS 进行post

POST就是加电自检,它是Power On Sel f Test的缩写。它是检查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如内存和显卡等。如果发现错误,则通过喇叭发声来报告错误情况,此时的声音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类型。 注:由于POST的检测过程在显示卡初始化之前,因此POST 自检过程发现的错误是无法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 ⑶BIOS检测硬件的各种信息 BIOS进行加电自检后,就开始检测计算机上硬件设备的各种信息,如设备类型、工作频率、芯片组型号、出厂厂商等。这阶段的硬件检测顺序是:显示卡、CPU、内存、其它标准硬件设备(如硬盘、光驱、软驱、外设等)。 ⑷BIOS更新ESCD 按下来系统BIOS将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ESCD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存放在CMOS之中。通常ESCD数据只在系统硬件配置发生改变后才会进行更新,因此不是每次启动都能看到"Update ESCD... Success"这样的信息。不过,某些主板的BIOS在保存ESCD数据时使用了与Windows 9x 不相同的数据格式,于是Windows 9x在每一次启动都会把ESCD 数据转换成自己的格式,导致BIOS每次重新启动时都认为是硬件配置发生变化,并重新改写ESCD数据,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计算机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显示"Update ESCD... Success"信息的原因。

启动子克隆及活性分析

第6章CpLTP3、CpLTPI.4基因启动子克隆及瞬时表达分析 为了深入探索蜡梅nsLTPs基因家族4个成员CpLTP1、CpLTP2、CpLTP3 、CpLTP4在表达和功能上存在差异的原因,需要进一步克隆各个成员的启动子,以便寻找调控方面的差异。我们利用hiTAIL-PCR法分离得到了CpLTP3、CpLTP4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并对调控原件和瞬时表达活性进行了分析,另外两个基因启动子暂时没有得到成功分离,所以没有进行分析。 6.1 实验材料 6.1.1 植物材料 供试蜡梅开花大树品种为罄口蜡梅,种植于西南大学校园内,常规管理。蜡梅小苗通过种子繁殖培育,种子采自西南大学校园罄口蜡梅树。培养条件为湿度85%,16h光照(2000Lx),温度25℃,8h黑暗,温度20℃。烟草W38(Nicotiana tobacum cv. Wisconsin 38)由本实验室保存扩繁。 6.1.2 菌种和载体 大肠杆菌(Esherichia coli)菌株TOP10,为质粒转化受体菌由本实验室保存。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us)LBA4404,用于农杆菌介导的烟草遗传转化,由本实验室保存。 克隆载体pMD19-T购自TaKaRa公司。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具有Km抗性和完整的GUS基因表达元件,用于构建瞬时表达载体。 6.1.3 主要试剂 Taq DNA聚合酶、各种限制性内切酶、Mgcl2、dNTP、T4 DNA连接酶等购自TaKaRa公司;DL2000、DNA Maker、质粒提取和胶回收试剂盒均购自BioFlux公司;PCR引物合成及DNA测序均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和卡拉霉素(Kanamycin,Km)均购自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6.1.4 主要设备 紫外分光光度仪(岛津),高速冷冻离心机(HITACHI),台式冷冻离心机(Eppendoff),TGL-16B型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Eppendorf PCR仪,IKA型 涡旋器(德国产),高压灭菌锅(日本产),超低温冰箱(sanyo),DYYIII型电泳 仪(北京六一厂),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FR-1型凝胶成像系统(上海复日),722型分光光度计(重庆川仪九厂),恒温振荡摇床,恒温培养箱,水浴锅。

基因启动子分析

基因启动子分析 一:克隆目的基因基本启动子序列 我们都知道,基因的基本启动子一般是在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当一个基因在没有确定其转录起始位点的时候,我们假定NCBI上提交的序列就是他的完整转录本,那么他的第一个碱基就是他的转录起始位点。而基因的基本启动子一般就是在转录起始位点的上游2000bp左右和下游200bp左右,当然,这个是一般情况,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尤其现在发现一般的基因都是有几个转录起始位点的. 我们通过该基因mR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BLAST,就能够在染色体上找到这段基因组序列。我这里用human的AGGF1基因做个例子给大家具体演示一下. 1 首先需要在NCBI里面查找到AGGF1基因的mRNA序列,这个我想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如下图.

2 然后就是用这段mRNA序列和人类的基因组序列BLAST 3 BLAST得到了很多结果,我们往往选择最上面那个最匹配的结果。

4 点击之后就可以看到下图,这个基因的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在5号染色体上的位置一目了然,第一个外显子在上面,说明这个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正向的,基本启动子就应该在第一外显子上面,我用红色的方框标明了。 5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左上方有个数据框,我把数值改为76,360K 到 76,362.200 ,刚好2200BP,包括了第一个外显子的前200BP左右. 然后点击红色框标明的Download/view sequence.

6 然后就到了这个界面, Sequence Format 选择GenBank, 然后点击 Display. 就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序列了. 7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1989到2201是AGGF1的mRNA序列,说明我们的确找到了该基因5'非翻译区的上游启动子序列.建议将这2200bp都克隆下来. 以上的步骤就是基因基本启动子的查找,其实还有很多调控序列是在基因内含子区域或者是基因的3'非翻译区等,序列查找的步骤和上面是一样的.

计算机启动过程

计算机系统的启动过程 1:硬件自检 BIOS程序首先检查计算机的硬件是否满足运行的基本条件,这就叫做“硬件自检”(Power-On Self-Test),POST。如果硬件出现问题,主板会发出不同含义的蜂鸣启动就会终止,,如果没有问题,屏幕就会显示出CPU,内存,硬盘等信息。 2:启动程序 硬件自检完成之后,BIOS就把控制权转交给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 这时,BIOS需要知道“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具体存放在哪一个设备。也就是说,BIOS 需要有一个外部储存设备的排序,排在前面的设备就是优先被转交控制权的设备。这种排序叫做“启动顺序”(Boot Sequence)。 打开BIOS的操作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项是“设定启动顺序”。 主引导记录 BIOS按照“启动顺序”,把控制权转交给排在第一位的储存设备。 这时,计算机读取该设备的第一个扇区,也就是读取最前面的512字节,如果这512个字节的最后两个字节是0x55和0xAA,表明这个设备可以启动,否则则不可以启动控制权被交与“启动顺序”中的下一个设备。 这最前面的512个字节,就叫做"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缩写为MBR)。 1:主引导记录的结构 “主引导记录”只有512个字节,放不了太多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到硬盘的哪一个位置去找操作系统。 主引导记录由三个部分组成: (1)第1-446字节:调用操作系统的机器码。 (2)第447-510字节: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3)第511-512字节:主引导记录签名(0x55和0xAA)。 其中,第二部分"分区表"的作用,是将硬盘分成若干个区。 2:分区表 硬盘分区有很多好处。考虑到每个区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主引导记录"因此必须知道将控制权转交给哪个区。 分区表的长度只有64个字节,里面又分成四项,每项16个字节。所以,一个硬盘最多只能分四个一级分区,又叫做"主分区"。 每个主分区的16个字节,由6个部分组成: (1)第1个字节:如果为0x80,就表示该主分区是激活分区,控制权要转交给这个分四个主分区里面只能有一个是激活的。 (2)第2-4个字节:主分区第一个扇区的物理位置(柱面、磁头、扇区号等等)。 (3)第5个字节:主分区类型。 (4)第6-8个字节:主分区最后一个扇区的物理位置。

Windows启动过程详解

Windows启动过程详解 我们每天都在和Windows打交道,很多人可能每天都要面对多次W indows的启动过程,可是您知道在Windows的启动过程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吗?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重要的系统文件?系统的启动分为几个步骤?在这些步骤中计算机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就是本文试图告诉您的。 本文的适用范围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见到的计算机硬件种类越来越多。以计算机上最重要的组件CPU来说,目前就有很多选择。当然,这里的选择并不是说AMD或者Intel这种产品品牌,而是指其内部的体系结构。目前常见的CPU体系结构主要基于复杂指令集(Complex I nstruction Set Computing,CISC)或者精简指令集(Reduced Ins truction Set Computing,RISC),我们常用的Intel的Pentium、C eleron系列以及AMD的Athlon、Sempron系列都是基于复杂指令集的,而这些基于复杂指令集的CPU还有32位和64位的寄存器数据带宽区别。关于这些指令集以及寄存器数据带宽之间的区别等内容比较繁杂,而且不是本文的重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在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因为CPU种类的不同,在不同CPU的系统中运行的Wind ows的启动过程也有一些小的不同。本文将会以目前来说最普遍的,在x86架构的系统上安装的32位Windows XP Professional为例向

您介绍。 基本上,操作系统的引导过程是从计算机通电自检完成之后开始进行的,而这一过程又可以细分为预引导、引导、载入内核、初始化内核,以及登录这五个阶段。 在继续阅读之前,首先请注意图1,这是Windows XP的操作系统结构,其中包括了一些在后台工作的组件以及经常和我们打交道的程序。在了解Windows XP的启动过程之前,对系统结构有一个初步概念是很重要的。

启动子(Promoters)克隆方法研究进展

启动子(Promoters)克隆方法研究进展 1启动子克隆的几种方法1.1利用启动子探针载体筛选启动子1.2利用PCR技术克隆启动子1.3环状PCR 1.4利用载体或接头的染色体步行技术克隆基因启动子1.5YADE法1.6TAlL-PCR 关键词:研究进展方法启动子Promoters克隆方法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常常需要构建一种能高水平表达异源蛋白质的表达载体。启动子对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很大,是基因工程表达载体的重要元件。因此研究启动子的克隆方法,对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和构建表达载体至关重要。 迄今为止,国外尚未见到有关启动子克隆方法的综述性报道,国内仅孙晓红等曾就启动子的结构、分类、克隆方法和食用菌中已经分离到的启动子作过综述。而近年来又有许多改进的克隆启动子的方法获得了多方面的成功,本文就近年来改进的启动子克隆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促进对启动子分离技术的应用。 1启动子克隆的几种方法 1.1利用启动子探针载体筛选启动子 启动子探针型载体是一种有效、经济、快速分离基因启动子的工具型载体,包含2个基本部分:转化单元和检测单元。其中,转化单元含复制起点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用于选择被转化的细胞;检测单元则包括1个已失去转录功能且易于检测的遗传标记基因以及克隆位点。 利用启动子探针载体筛选启动子的过程为,先选用1种适当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切割染色体DNA,然后将切割产生的DNA限制片段群体与无启动子的探针质粒载体重组,并按照设计的要求使克隆的片段恰好插在紧邻报告基因的上游位置;随后再把重组混合物转化给寄主细胞,构建质粒载体基因文库,并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活性。

当插入段同时满足(1)具有基因启动子序列;(2)具有翻译启始区;(3)具有启始密码子; (4)插入方向正确;(5)插入片段3'端编码区序列抗性基因编码区读码框一致,则有可能形成有功能的抗性融合基因,从而启动抗性基因的表达。 最早由Rachael等在大肠杆菌中以四环素抗性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了启动子探针质粒pBRH3B,并克隆了一些原核和真核启动子片段。其后Donna等以氯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报告基因,Fodor等以大肠杆菌LacZ为报告基因,构建了酵母启动子探针质粒并克隆了一些启动子片段。构建启动子探针型载体,较为常见的检测标记基因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 Z)、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四环素抗性基因(Tet')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近年来,人们渐渐较多地使用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hph)基因作为检测标记基因。李维等曾构建了含有hph抗性基因的启动子探针型载体pSUPV8,直接在大肠杆菌中分离黄孢原毛平革菌基因的启动子。先用Sau3AI酶切黄孢原毛平革菌基因总DNA,再与用BamHI酶切后的pS UPV8相连,转化大肠杆菌,用间接筛选法从氨苄青霉素和潮霉素抗性平板上筛选重组子,得到6个双抗重组子(pCH1~pCH6),电泳检测插入片段分别命名为CHl~CH6;再用原生质体转化法将重组子分别转化黄孢原毛平革菌,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复筛,仅pCH6的转化平板上有稳定生长的菌落,说明了CH6片段在黄孢原毛平革菌中具有启动基因表达的功能。该方法不需要知道具体基因的序列,可随机筛选启动子,避免了引物设计,能获得大量的启动子片段。 1.2利用PCR技术克隆启动子 即根据发表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基因的启动子,由于PCR法简便快捷,近年来人们较多采用此方法克隆基因启动子。 苏宁等根据已报道的水稻叶绿体16SrRNA启动子基因序列设计5'启动子序列的引物,以水稻叶绿体DNA为模板,PCR扩增出16SrRNA基因5'启动子区的片段,酶切克隆到p SK的SacI和SphI位点,构建测序载体质粒pZ16S,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片

启动子介绍

了解启动子 目录 1. 基因的构成 (2) 2. 启动子(promoter) (3) 3. 终止子(termianator) (4)

1. 基因的构成 基因是由成千上万个核苷酸对组成。组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分为不同区段。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不同区段所起的作用不同。在遗传学上通常将能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称为结构基因。任何一个基因都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能够转录为相应信使RNA-mRNA,进而指导蛋白质合成(也就是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做编码区,编码区中可分为内含子和外显子。不能转录为信使RNA、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做非编码区。非编码区位于编码区前后,同属于一个基因,控制基因的表达和强弱。 非编码区虽然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对遗传信息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在它上面由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中最重要的是位于编码区上游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启动子、终止子属于非编码区。因为回文序列的特殊排列,大多都位于非编码区。

原核基因的编码区全部编码蛋白质,真核生物的基因是间断的、不连续的、断裂的基因。一个断裂基因能够含有若干段编码序列,可以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外显子。在两个外显子之间被一段不编码的间隔序列隔开,这些间隔序列称为内含子。非编码区在每个断裂基因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外显子的外侧,有人称其为侧翼序列。在侧翼序列上有一系列调控序列。通常把基因转录起点前面即5’端的序列称为上游(upstream),起点后面即3’端的序列称为下游(downstream)。并把起点的位置记为+1,下游的核苷酸依次记为+2,+3,……,上游方向依次记为-1,-2,-3,……。 2. 启动子(promoter) 位于编码区上游的非编码区中,含有丰富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 TFBS)。主要包含核心启动子区域(TSS附近-60bp到+40bp)和调控区域。核心启动子区域产生基础水平的转录,对于精确转录是必须的最小单元;调控区域能够对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应答,对基因的表达水平做出相应的调节。 启动子的范围非常大,可以包含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00bp(主要在transcript start site 上游1kb的范围内),有些特定基因的转录区内部也存在着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因此也属于启动子范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