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胶体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胶体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胶体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胶体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胶体

大纲内容:

(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度、电离平衡。

(2)水合氢离子、pH值、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pH值和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3)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的水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4)酸碱中和的计算。

(5)强酸强碱溶液的中和滴定。

(6)以铜锌电池为例说明原电池的原理、金属的腐蚀: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金属的防护(覆盖保护层和电化学保护法)。

(7)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说明电解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立式隔膜电解槽、铝的冶炼(反应原理、电解槽简介)、电镀。

(8)胶体: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胶体的应用。

说明:

(1)要求应用电离平衡和平衡移动的原理来解释氢氧化铝具有两性的原因。

(2)只要求强酸、强碱溶液pH值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强弱电解质、电离度、电离平衡等概念;了解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的概念和应用,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2)使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及盐类水解的实质和应用,掌握酸碱中和的概念和计算;

初步学会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技能。

(3)使学生了解原电池和电解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护的一般方法。

(4)通过本章实验及有关原理的推理、论证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并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5)认识胶体的概念和他的一些重要性质,初步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6)通过胶体的制备和性质,特别是胶体的光学性质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独立实验的能力。

第一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目的要求:

1.从电解质电离程度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认识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3.认识有弱电解质生成的离子互换反应能发生的原理。

4.认识弱电解质在离子反应过程中电离平衡能够发生移动。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

教学难点: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

第二节电离度

目的要求:掌握电离度的概念;学会有关电离度的简单计算;培养学生论述外界条件对电离度的影响能力。

重点难点:电离度的概念;电离度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三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目的要求:(1)从水的电离平衡去理解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值的含义,掌握溶液pH 值跟氢离子浓度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3)初步学会计算酸碱的pH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值的互算。

(4)通过水的离子积和溶液酸碱性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

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值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四节盐类的水解

目的要求:(1)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初步根据盐的组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了解盐类水解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并掌握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重点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离子方程式书写。

第五节酸碱中和滴定

目的要求: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

初步学会滴定管的正确操作]

了解中和滴定的全过程,为学生进行定量实验打下基础。重点难点:中和滴定的操作

教学过程:

第六节原电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目的要求:1. 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 了解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腐蚀和金属防护的一般方法。重点、难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和金属的电化腐蚀

教学方法:探索法(启发引导)

第七节电解电镀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电解饱和食盐水、铝的冶炼和电镀。

以电解氯化铜为例说明电解原理

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立式隔膜电解槽

铝的冶炼(反应原理、电解槽简介)

电镀(镀锌)、可以介绍铜的精练

教学重点:电解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8胶体溶液试题

第八章胶体溶液 1.溶胶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 )。 A.胶粒带电和水化膜存在B.胶粒很小C.布朗运动的影响 D. 水分子有极性2.一种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0-8m,则该体系属于( B )分散系。 A.粗B.胶体C.分子D.离子 3.胶体的电泳现象说明胶体( C )。 A.带正电B.带负电C.带电D.不稳定 4.能产生电泳现象的液体是( D )。 A.葡萄糖溶液B.酒精溶液C.生理盐水D.蛋白质溶液5.能产生电泳现象的液体是( D )。 A.苯溶液B.甲醇溶液C.水D.氢氧化铝溶胶 6.一种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为9×10-8m,它属于(B)分散系。 A.粗B.胶体C.分子D.离子 7.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0-9~10-7m的分散系为( D )。 A.真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溶液8.能产生电泳现象的是( C )。 A.酒精溶液B.丙酮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溶液D.水9.能使Fe(OH)3胶体聚沉的是( D )。 A.水B.酒精C.苯D.Na2SO4 10.能使As2S3胶体聚沉的是( B )。 A.苯B.碳酸钠溶液C.水溶液D.酒精溶液 11.带正电的Fe(OH)3溶胶通电后胶粒向( B )移动。 A.正极B.负极C.不移动D.无法判断 12.胶体聚沉的方法不包括( D )。 A.加热B.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C.加入电解质D.加压13.不能使Fe(OH)3溶胶聚沉的方法是( D )。 A.加热B.加入相反电荷的溶胶C.加CaCl2溶液D.加水14.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B )。 A.蛋白质B.蔗糖C.淀粉D.聚乙烯 15.加热Fe(OH)3胶体溶液时发生的变化为( B )。 A.盐析B.聚沉C.电泳D.丁达尔现象 16.不能使Fe(OH)3溶胶聚沉的方法是( D )。 A.加热B.加入AlCl3C.加入NaCl D.加水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胶体颗粒大小在10-9~10-7m之间B.胶体分散系加入电解质不易聚沉

《医用基础化学》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电解质在水中解离产生荷电的离子,因而其水溶液具有导电性能。解离过程所消耗的能量从解离产物形成水合离子放出的水合能来补充。电解质的解离程度可用解离度来表示,解离度(degree of dissociation)α是指电解质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分子数和原有的分子总数之比。 α原有分子总数已解离的分子数= (2-1) 解离度α习惯上用百分率来表示,其大小可通过测定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即△T f 、△T b 或П,或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等求得。 解离度大小与电解质的本性、浓度、溶剂性质及温度有关。 在水溶液中能完全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strong electrolyte)。从结构上,强电解质为离子型(如NaCl 、CuSO 4等)或强极性分子(如HCl 等)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完全解离成离子,不存在解离平衡。如 NaCl Na + + Cl - (离子型化合物) HCl H + + Cl - (强极性分子) 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weak electrolyte),解离度α<5%,如HAc 、NH 3·H 2O 等。它们在水溶液中只有很少部分解离成离子,大部分还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解离生成的离子又可重新结合成分子,因此解离过程是可逆的,在溶液中存在动态的解离平衡。例如醋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 HAc H ++ Ac - 一、离子相互作用理论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解离,它们的解离度应为100%。但实验测得的解离度小于100%,该解离度称为表观解离度(apparent dissociation degree)。 德拜(Debye)和休克尔(H ückel)提出的电解质离子相互作用理论(ion interaction theory)解释了表观解离度小于100% 的原因:强电解质在水中是全部解离的;离子间 由于静电力相互作用,每一个离子周围都被较多 图2-1 离子氛示意图

表面与胶体习题答案

1 第十三章 界面现象 §13.1 表面张力及表面吉布斯自由能 一、表面张力 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它垂直与表 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 为表面张力,用γ 表示,单位是N ·m -1。 二、表面功与表面自由能 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可逆使表面积增加dA 所需要对体系作的功,称 为表面功。 用公式表示为:s W dA γ?=,式中γ为比例系数,它在数值上等于当T ,p 及 组成恒定的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所必须对体系做的可逆非膨胀功。 B B B B ,,,,,,,,()()()()S V n S P n T V n T P n U H A G A A A A γ????====???? ( 广义的表面自由能) 表面自由能考虑了表面功,热力学基本公式中应相应增加s dA γ一项,即 由此可得:B B B B B B B B B B B B d d d d d d d d dA d d d d d d d s s s s U T S P V A dn H T S V P A dn S T P V A dn G S T V P A dn γμγμγμγμ=-++=+++=--++=-+++∑∑∑∑ 狭义的表面自由能定义:B ,,()p T n G A γ?=?,表面吉布斯(Gibbs )自由能,单位:J ·m -2。 三、界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S B B A V n s T V n S A T γ??????=- ? ???????,,,,S B B A P n s T P n S A T γ??????=- ? ??????? 四、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 对于纯液体,当温度、压力一定时,其表面张力一定。但对于溶液,由于溶 质的加入形成了溶液,表面张力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大致有三种情况: A.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大而升高如:NaCl 、KOH 、NH 4Cl 、KNO 3等无机盐类; B.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大而降低,通常开始降低较快而后减慢,如醇类、酸类、醛 类、酮类等极性有机物; C.一开始表面张力急剧下降,到一定浓度后几乎不再变化,如含8个碳以上的有 机酸盐、有机胺盐、磺酸盐等。下面就是这三种情况的γ-C 曲线。

新课标三维化学(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课时作业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09年8月我国台湾地区发生了特大台风灾害,卫生医疗队开赴前线展开救援,使用的下列消毒药品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酒精B.高锰酸钾 C.碘酒D.食醋 解析:碘酒属于混合物,食醋属于弱电解质,酒精属于非电解质,高锰酸钾属于盐,为强电解质. 答案:B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C.氢氧化铝中和胃酸:Al(OH)3+3H+===Al3++3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解析:A、D两项未配平,B项生成的HClO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 答案:C 3+XO-3+6H+===3X2+3H2O,据此判断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 A.+7 B.+6 C.+5 D.+1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上述离子方程式中所缺选项为5X-,由X-可知,X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即最高化合价为+7价.

答案:A 4.(2009·重庆高考)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Mg2+、AlO-2、Br- B.H+、Fe2+、SO2-4、NO-3 C.K+、NH+4、CO2-3、OH- D.Ca2+、Al3+、NO-3、Cl- 解析:A项,Mg2+水解呈酸性,AlO-2水解呈碱性,不能大量共存;B项,在酸性条件下Fe2+与NO-3不能共存;C项,NH+4能和OH-反应生成NH3和H2O,不能大 量共存. 答案:D 5.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烧碱固体(溶液的体积变化可忽略),能引起离子浓度增大的是() A.HCO-3B.Cl- C.OH-D.Cu2+ 解析:Na2O2溶于水生成NaOH,HCO-3+OH-===CO2-3+H2O,Cu2++2OH- ===Cu(OH)2↓,浓度均减小,而Cl-浓度不变,OH-浓度增大. 答案:C 6.下列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以H++OH-===H2O表示的是() A.醋酸和氢氧化钡溶液B.氢氧化镁和盐酸 C.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D.澄清石灰水和硝酸 解析:该离子方程式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A项CH3COOH为弱酸,B项Mg(OH)2难溶,C项生成难溶性盐BaSO4. 答案:D 7.(2010·徐州模拟)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H4HSO4在稀溶液中反应:Ba2++2OH-+2H++SO2-4 ===BaSO4↓+2H2O B.氢氧化铁与足量的氢溴酸溶液反应: Fe(OH)3+3H+===Fe3++3H2O C.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CO2+2Na++CO2-3+H2O===2NaHCO3↓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 一、填空题 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它的沸点______;而在冷却时,它的凝固点______。 答案:逐渐升高;逐渐降低。 2.用半透膜将渗透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隔开,水分子的渗透方向是______。 答案:由渗透浓度较低的溶液进入渗透浓度较高的溶液。 3.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将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 答案:膨胀;皱缩。 4.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和NaCl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最先结冰的是______,最后结冰的是______。 答案:蔗糖溶液;NaCl溶液。 5.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渗透浓度不同;有半透膜存在。 6.液体的蒸发是一种______过程,所以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当温度升高到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______。 答案:吸热;增大;沸点。 7.将两根胡萝卜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在甲中倒入浓盐水,在乙中倒入纯水。由于渗透作用,量筒甲中的胡萝卜将______,而量筒乙中的胡萝卜将______。 答案:皱缩;膨胀。 二、是非题 1.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体积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 答案:× 2.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101.325 kPa时的温度。 答案:√ 3.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它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大。 答案:× 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逐渐升高。 答案:√ 5.当渗透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 6.两种溶液相比较,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答案:× 7.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低于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所以血浆中晶体渗透压力也低于胶体渗透压力。 答案:× 8.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因此在室温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答案:√ 9.0.1 mol·L-1葡萄糖溶液与0.1 mol·L-1甘油溶液的凝固点和沸点均相等。 1

溶液和胶体溶液例题(1)

例1-1.计算298.15K 和热力学标准压力下1mol 理想气体的体积。 解: pV = nRT ; V = nRT /p = 1 X 8.314 X 298.15÷10000 = 24.79 X 10-3m 3 例1-2 某气体在293 K 和 9.97·104 Pa 时的体积为 0.19 dm 3, 质量为 0.132 g 。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它可能是什么气体? 解: pV = nRT ;n = m /M ; pV = RTm /M ;M = RTm /pV 134mol g 1710 19.01097.92938.314132.0--?=?????==pV mRT M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 17 g/mol ,可能是NH 3。 例1-3 一个 280 K 的敞开广口瓶里的气体需加热到什么温度才能使三分之一的气体逸出瓶外? 解: pV = nRT ;V 、p 一定时, n 1T 1 = n 2T 2 ;T 2 时瓶内气体物质的量为 n 2 = n 1·2/3 T 2 = n 1T 1/n 2 = T 1×3/2 = 280 K ×3/2 = 420 K 当温度到达420K 时,有三分之一的气体逸出瓶外。 例3-4 混合气体中有14 g N 2和12.8 g O 2,总压为2.026·105 Pa ,求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解:先求得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即可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n (N 2) = 14 /28 = 0.50 mol n (O 2) = 12.8 /32 = 0.40 mol 56.0)]O ()N ()N ()N (2222=+= n n n x 44.0)] O ()N ()O ()O (2222=+=n n n x p (N 2) = 0.56×2.026·105 Pa = 1.1×105 Pa p (O 2) = 0.44×2.026·105 Pa = 9.0×104 Pa 例1-5在298K, 常压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氢气”2.500X 10–1 L, 已知298K 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7 kPa, 问:收集到的氢气物质的量和干燥氢气的体积多大? 解: 排水集气法得到的气体是饱和水蒸气与某种纯净气体的混合气体,若忽略水柱的压力,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环境压力(即外压)。设该混合气体遵从理想气体方程,可以求得干燥气体的量。设p 为总压,即常压。 p = p (H 2O) + p (H 2) p (H 2) = p – p (H 2O) = 101.325–3.167= 98.158 kPa p (H 2) = n (H 2)RT /V n (H 2) = p (H 2)V /RT = (98.158X 0.2500)÷(8.314X 298.2) = 9.898X 10–3 mol

胶体化学习题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 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 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 5.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胶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 6.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 7.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稀FeCl3溶液会溶解,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盐溶液则又会沉淀( ) 8.在外加直流电场中,碘化银正溶胶向负电极移动,而其扩散层向正电极移动( ) 1、× 2、× 3、√ 4、× 5、× 6、√ 7、 8、√ 二、单选题: 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 ) (A) 液体;(B)气体; (C) 固体;(D) 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 ) (A) 是多相体系; (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对电解质很敏感; (D)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 (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 (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 (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D) 通过超显微镜也不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 (A) [(AgI)m·nI-·(n-x) ·K+]x-·xK+; (B) [(AgI)m·nNO3-·(n-x)K+]x-·xK+; (C) [(AgI)m·nAg+·(n-x)I-]x-·xK+; (D) [(AgI)m·nAg+·(n-x)NO3-]x+·xNO3-。 6.以下列三种方法制备溶胶:(1)亚铁氰化铜溶胶的稳定剂是亚铁氰化钾;(2)将10ml的0.5M NaCl与12mol 0.5M AgNO3制得;(3)FeCl3在热水中 水解得的溶胶,它们带电荷的符号是( ) (A) (1)正电荷,(2)正电荷,(3)正电荷; (B) (1)负电荷,(2)与(3)正电荷; (C) (1)与(2)负电荷,(3)正电荷; (D) (1)、(2)、(3)负电荷。 7.由过量KBr与AgNO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附离子是Ag+ ; (B) 反离子是NO3-; (C) 胶粒带正电; (D) 它是负溶胶。 12.当一束足够强的自然光通过一胶体溶液,在与光束垂直方向 上一般可观察到( ) (A) 白光;(B) 橙红色光; (C) 兰紫色光;(D) 黄光。 8.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最灵敏的方法是( ) (A)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 (B) 观察丁铎尔效应; (C)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 (D) 观察ζ电位。 9.当在溶胶中加入大分子化合物时( )

溶液和胶体.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 § 2- 1溶液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 2?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3?掌握溶液的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 4?掌握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各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间的换算。 2?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基本单元”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五、教学时数:2学时 六、教学过程: (一卜分散系 概念: 分类: (二卜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物质的量(n) 重点讲“基本单元”,举例后让学生练习。 2?物质的摩尔质量 3?物质的量的计算 (三)、溶液的组成量度 1?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 强调:无量纲,不能用基本单元表示。 2?质量浓度 3?物质的量浓度C B 一般地,有Q B = 1C B

a 4?质量摩尔浓度b B 1kg溶剂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溶质 B的质量摩尔浓度。 对于浓度较稀的水溶液来说,b B~ C B (四)、有关计算 例2- 1已知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 mL —1,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6.0%,试计算c(H2SO4)及c(l H2SO4)。 2 例2 —2欲配制c( H2SO4)=0.10mol L -1的溶液500mL,问应取密度为 1.84g mL 1质量分数为2 96.0%的硫酸多少毫升?如何配制? 例2 —3 有一质量分数为4.64%的醋酸,在20C时,p= 1.005g mL — S求其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五)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对于任意反应: aA + bB = cC + dD 若各物质的基本单元分别为aA、bB、cC、dD,则: n (aA) = n (bB) = n (cC) = n (dD) 例2—4 有一种未知浓度的 H2SO4溶液20mL,如用浓度为c(NaOH)=0.100mol ? L —1的溶液25mL恰好中和完全,试问 c ( 12H2SO4)为多少? 七、小结: 1.认真领会“基本单兀”。 2.正确进行各物理量的换算。 3.在解题中始终贯穿“等物质的量”的基本思想。 § 2 —2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稀溶液依数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稀溶液依数性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稀溶液依数性及其应用。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有详细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 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B.食盐水C.牛奶D.碘酒 2.下列制备溶胶的方法可行的是() ①0.5mol·L-1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1H2SO4溶液混合并振荡②把1m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mL的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mLNa2SiO3溶液加入10mL1mol·L-1HCl 溶液中用力振荡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都可行 3.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能透过滤纸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D.都存在布朗运动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5.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 A.石灰石B.Ca(OH)2C.CaCO3D.CH4 7.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丁达尔效应B.可以通过滤纸 C.布朗运动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8、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无机物,又属于碱的是() A.Na2CO3B.CH3OH C.CH3CH2OH D.Cu(OH)2 9、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第二节 电解质离子反应教案及课时作业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学习任务1电解质及其电离 一、电解质及其分类 二、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NO3、HCl、HBr、HI、HClO4等; 强碱:NaOH、KOH、Ba(OH)2等; 盐:不论难溶、易溶,绝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弱酸:CH3COOH、HClO、HF、HCN、H2SO3、H2S、H2SiO3、H2CO3、H3PO4等; 弱碱:NH3·H2O以及Cu(OH)2、Mg(OH)2、Al(OH)3、Fe(OH)3、Fe(OH)2等难溶于水的碱; 水及少数盐,如(CH3COO)2Pb。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H2SO4:H2SO4===2H++SO2-4; (NH4)2SO4:(NH4)2SO4===2NH+4+SO2-4; BaSO4:BaSO4===Ba2++SO2-4;

KAl(SO4)2:KAl(SO4)2===K++Al3++2SO2-4。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完成书写。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H3·H2O:NH3·H2O NH+4+OH-; H2CO3:H2CO3H++HCO-3、HCO-3H++CO2-3__; Fe(OH)3:Fe(OH)3Fe3++3OH-。 (3)酸式盐的电离:在水溶液中,多元强酸酸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的电离方式不同。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SO4:NaHSO4===Na++H++SO2-4; NaHCO3:NaHCO3===Na++HCO-3、HCO-3H++CO2-3。 NaHSO4和NaHCO3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式相同,即NaHSO4===Na++HSO-4,NaHCO3===Na++HCO-3。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能导电,所以金属是电解质。() (2)Cl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l2是电解质。() (3)硫酸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所以稀硫酸是强电解质。() (4)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5)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6)CaO是强电解质,是因为它的水溶液能导电。() (7)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8)HClO是弱电解质,但NaClO是强电解质。() (9)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但BaSO4是强电解质。() (10)CO2、NH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二者均为电解质。() 答案:(1)×(2)×(3)×(4)×(5)×(6)×(7)×(8)√(9)√(10)×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的物质是________。(填序号)

【北京大学】《医用基础化学》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与缓冲溶液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与缓冲溶液 第一节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electrolyte )在化学和生产中经常遇到,与人体的关系也很密切。它常以一定浓度的离子形式广泛存在于人的体液和组织液中,如Na +、K +、Ca 2+、Mg 2+、Cl ﹣、HCO 3-、HPO 42﹣、H 2PO 4﹣、SO 42﹣等,其含量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电解质溶液的有关性质,对医学科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一、解离度 电解质是指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可以分为强电解质(strong electrolyte )和弱电解质(weak electrolyte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解离或近乎全部解离成离子,以水合离子的状态存在,如NaCl 和HCl 等。 NaCl ?? →Na ++Cl ﹣ HCl ?? →H ++Cl ﹣ 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解离成离子,大部分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其解离过程是可逆的,在溶液中存在一个动态平衡,如HAc 与NH 3·H 2O 等。 HAc H + + Ac ﹣ NH 3 + H 2O NH 4+ + OH ﹣ 电解质的解离程度通常用解离度(degree of dissociation)α来表示。解离度是指电解质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分子数和原有分子总数之比,表示为: 100%α=?已解离的分子数原有分子总数 (2-1) 例如:在25℃时,0.10mol ·L -1HAc 的α=1.34%,表示在溶液中,每10000个HAc 分子中有134个解离成H +和Ac -。电解质的解离度与溶质和溶剂的极性强弱、溶液的浓度以及温度有关。 对于不同的电解质,其解离度的大小差别很大。一般将质量摩尔浓度为0.10mol ·㎏-1的电解质溶液中解离度大于30%的称为强电解质,解离度小于5%的称为弱电解质,介于30%和5%之间的称为中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知识点总结+典例分析

2.2.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题型1 电解质判断 方法一电解质①化合物②一定条件下导电③自身电离 非电解质①化合物②不是电解质 方法二电解质包括化合物中的酸、碱、盐、水、部分金属氧化物。 非电解质包括大部分有机物以及类似SO2、SO3、CO2、NH3、NO2等不能自身电离的化合物。 例:(1)氯气、液溴、液氧、铁、石墨,属于,因为。 (2)盐酸、乙醇溶液、NaCl溶液,属于,因为。 (3)CaO、Na2O属于,因为。(4)氯化氢、氯化钠固体、硫酸、熔融态NaOH属于,因为。(5)BaSO4、AgCl属于,因为。 注意:熔融态的酸不电离,所以酸在熔融态不导电。 题型2 电离方程式书写 1.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部分盐、部分金属氧化物)完全电离,用等号====;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极少盐)部分电离,用可逆号“” 2.电离时原子团不拆分,如OH-、SO42-、ClO-、ClO3-、MnO4-等不能分开。 3.强酸的酸式酸根(HSO4-)可完全电离,弱酸的酸式酸根(HCO3-、HSO3-)部分电离。 4.一般盐和强碱熔融态可电离,而酸在熔融态不电离。 例:书写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1)氢氧化钙(2)硫酸 (3)硫酸氢钠(4)碳酸氢钠 (5)碳酸钠(6)氯酸钾 (7)碳酸(8)醋酸 (9)一水合氨(10)氢氧化镁 (11)水 题型3 溶液导电性 溶液导电的原因: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影响导电能力强弱的因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电荷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例(1)100ml 1mol·L-1的HCl溶液的导电能力 200ml1mol·L-1的CH3COOH溶液的导电能力。(2)判断:强电解质的溶液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3)向100ml 1mol·L-1的硫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固体至过量,溶液的导电性变化:。 注意:(1)电解质自身不一定导电。 (2)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难溶沉淀不一定不是电解质,与溶解度无关。 (4)电解质电离不需要通电条件。

胶体

混合分散体系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体系。 名词解释: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如把NaCl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把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把牛奶溶于水形成的乳浊液;把泥土放入水中形成的悬浊液;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雾。这些混合物均被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如上述分散系中的NaCl、酒精、牛奶、泥土、水蒸气都是分散质。 (3)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4)介稳体系: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之间,属于介稳体系。如上述分散系中的水、空气都是分散剂。 分散系=分散相(或分散质)+分散剂 注意: ①溶液这种分散系中,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②悬浊液或乳浊液中不存在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即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叫溶质,分散剂也不能叫溶剂。 ③根据分散质与分散剂的状态,它们之间可有9种组合方式: 气体 气体→液体等 固体 ④溶液不一定是液体,如合金属于溶液;同理,浊液不一定是液体,不洁净的空气属于浊液。 分散体系分类 (一)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溶液:<1nm白酒;胶体:1~100nm,金溶胶;浊液:>1000nm;黄河水。 1、溶液的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 2、胶体分散体系目测是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体系。 3、浊液目测是混浊不均匀体系,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如黄河水。 4、三者并无明显界限 (二)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1、液溶胶 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溶剂)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液溶胶: A、液-固溶胶,如油漆,AgI溶胶; B、液-液溶胶,如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 C、液-气溶胶,如泡沫。 2、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 A、固-固溶胶,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 B、固-液溶胶,如:珍珠,某些宝石; C、固-气溶胶,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3、气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液溶胶,但没有气-气溶胶,因为不同的气体混合后是单相均一体系,不属于胶体范围: A、气-固溶胶,如:烟,含尘的空气; B、气-液溶胶,如:雾,云。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练习题

离子反应 一、选择题 1 2 A.纯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B.判断某化合物是否为电解质,应看其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不是电解质 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汞②浓氨水③氯化钠晶体④硝酸⑤干冰⑥蔗糖⑦硫酸 A.①③④ B.③④⑦C.②③④ D.⑤⑥ 4.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融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为电解质 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 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5.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一定相等 B.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和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C.除阴、阳离子外,溶液中不再含有其他粒子 D.NaCl溶液的导电性一定与KCl溶液的导电性相同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熔融状态下和溶解于水时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对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在此范畴 C.在水中的电解质一定都导电性很强 D.水是极弱的电解质 7.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aCO3是弱电解质 B.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CaCO3全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水是非电解质

8.在1 mol·L-1硫酸中逐滴加入1 mol·L-1Ba(OH)2溶液,下图中能反映溶液导电性变化的是 9.关于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表示所有铜盐和强碱的反应 B.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反应,也可以表示一类反应 C.离子方程式中的OH-可代表弱碱或强碱 D.该反应可看到Cu(OH)2白色沉淀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B.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OH-+H+===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反应:Cu+Ag+===Cu2++Ag D.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Mg2++2OH-===Mg(OH)2↓ 11.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沉淀生成,加入H+有气体生成的一组离子是A.K+、Mg2+、Cl-、HCO3-B.K+、Cu2+、SO42-、Na+ C.NH4+、CO32-、NO3-、Na+D.NH4+、Cl-、HCO3-、K+ 12.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Cl-、K+、SO42-、CO32- B.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Mg2+、Na+、CO32-、SO42- C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Cu2+、NO3-、SO42-、CO32- D.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H+、K+、SO42-、NO3- 13.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NH4Cl+NaOH===NaCl+NH3↑+H2O B.Mg(OH)2+2HCl===MgCl2+2H2O C.NaOH+NaHCO3===Na2CO3+H2O D.NaOH+HNO3===NaNO3+H2O 1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测定四份不同澄清溶液的成分,记录结果如下:甲:K2SO4、BaCl2、NaCl 乙:NaCl、Ba(OH)2、K2CO3 丙:HCl、K2CO3、NaCl 丁:K2SO4、Na2CO3、KCl 其中记录结果合理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粉:Ag++Fe Fe2++Ag C.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2H+H2O

胶体练习测试题

胶体练习测试题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练习题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胶体的是() A.云雾B.烟水晶C.石灰乳D.烟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是否能通过滤纸或半透膜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3、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 3 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加沉淀又溶解,则该溶液是() A、2mol/LNaCl溶液 B、2mol/LHCl溶液 C、2mol/L蔗糖溶液 D、硅酸溶胶 4、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将NaCl溶于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5、除去鸡蛋白溶液中少量的Na 2CO 3 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 A.过滤B.渗析C.蒸馏D.萃取分液 6、下列各物质形成的分散系中,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稀盐酸中滴入硅酸钠溶液B.植物油溶于汽油中 C.蔗糖溶解在水中D.白磷溶解在CS 2 里 7、下列事实中,与胶体有关的是() ①水泥的硬化②用盐卤点豆腐③用FeCl 3 净水④河、海交汇处易沉积成沙洲 ⑤制肥皂时在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中加研细的食盐以析出肥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全部都是 8、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原因是胶粒使光线发生了() A、反射 B、散射 C、透射 D、折射 9、有一种胶体溶液,在电泳实验中其胶粒向阴极移动,对这种胶体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处理,不发生凝聚的是() A.加硫酸钠溶液B.加热C.加硅酸胶体D.加氢氧化铁胶体

医用化学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习题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E (5)E (6)D (7)B (8)B D 2.写出下列物质的共轭酸 H 2PO 4- — H 3PO 4 HPO 42-— H 2PO 4- H 2O — H 3O + CO 32-—HCO 3- NH 2-—NH 3 NH 3+CH( R)COO ----- NH 3+CH( R)COOH 3. 写出下列物质的共轭碱 H 2PO 4- --- HPO 4- H 3O + --- H 2O H 2O--- OH - NH 3+CH( R)COO ----- NH 2CH( R)COO- [Al(H 2O)6]3+---[Al(H 2O)5OH]2+ HS ----S 2- 4.解: pK b1= pK w - pK a2=14-12.90=1.10 pK b2= pK w - pK a 1=14-7.05=6.95 ∴S 2-> NH 3>HS - 5.解: (1) [OH -]=c K b ?= 1 3 5 10 34.11.010 8.1---??=??L mol pOH=87.2]lg[=--OH pH=14-POH=14-2.87=11.13 α=c K b =1.0108.15-?=1.34% (2)加入NH 4Cl 后会产生同离子效应,此时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为: [][ ]1 310.010.0-- ?≈-= L mol OH NH ;[][]1 4 10.010.0-- +?≈+=L mol OH NH [][][] [ ][]1 5 34 10 8.110 .010.0--- - - +??==??== L mol K OH OH NH OH NH K b b 25 .975.4=?==pH pK pOH b []4 5 10 8.110 .0108.1--- ?=?== c OH α (3)同离子效应是氨的解离度减小了。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练习题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一、是非题[1] 弱酸的标准解离常数愈大,其解离度一定也愈大。() [2] 如果将NaOH及NH3·H2O溶液均稀释一倍,则两溶液中c(OH- )均减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 [3] 因为难溶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它们都是弱电解质。() [4]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对于反应HCN + H 2O H3O+ + CN-来说,H2O和CN-都是碱。() [5] 计算H2S饱和溶液的c(H+ )时,可只按K(H2S)计算。因此,当H2S溶液中加入Na2S 时,将不改变H2S溶液中的c (H+ )。() 二、选择题[1] pH = 2.00的溶液与pH = 5.00的溶液,c (H+ )之比为()。 (A) 10;(B) 1000;(C) 2;(D) 0.5。 [2] pH = 1.00的HCl溶液和pOH = 13.00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A) 1.00;(B) 13.00;(C) 7.00;(D) 6.00。 [3] 通常,在HAc (aq)平衡组成计算中,常取K(HAc) = 1.75 ×10-5,是因为()。 (A) K与温度无关; (B) 实验都是在25℃条件下进行的; (C) 温度为25℃,溶液浓度为1.0 mol·L-1时,K(HAc) = 1.75 ×10-5; (D) K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4] 某一弱碱强酸盐MA,其标准水解常数K=1.0 ×10-9,则相应弱碱的标准解离常数K 为.()。 (A) 1.0 ×10-23;(B) 1.0 ×10-5;(C) 1.0 ×10-9;(D) 1.0 ×10-14。 [5] 已知:K(HCN) = 6.2 ×10-10,则NaCN的标准水解常数为()。 (A) 1.6 ×10-6;(B) 6.2 ×10-10;(C) 6.2 ×10-24;(D) 1.6 ×10-5。 [6] 下列各种盐在水溶液中水解但不生成沉淀的是()。 (A) SnCl2;(B) SbCl3;(C) Bi (NO3 )3;(D) NaNO2。 [7] 在HAc溶液中,加入适量NH4Ac来抑制HAc的解离,这种作用为.()。 (A) 缓冲作用;(B) 同离子效应;(C) 盐效应;(D) 稀释作用。 [8] 下列溶液中,pH值最大的是()。 (A) 0.1 mol·L-1 HAc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 HCl; (B) 0.1 mol·L-1 HAc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 NaOH; (C) 0.1 mol·L-1 HAc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 (D) 0.1 mol·L-1 HAc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 NaAc。 [9]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同一种物质既可作为酸又可作为碱的为两性物质; (B) 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一切非水溶液; (C) 化合物中没有盐的概念; (D) 酸可以是中性分子和阴离子、阳离子。 [10] 醋酸在液氨和液态HF中分别是()。 (A) 弱酸和强碱;(B) 强酸和强碱; (C) 强酸和弱碱;(D) 弱酸和强酸 [11]Debey 和Huckel提出了离子相互作用的离子氛理论。离子氛的实质是()。 (A) 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B) 分子间力; (C) 离子极化力;(D) 弱的共价键。 [12] 向含有AgCl (s)的饱和AgCl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溶液与胶体复习题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 2.在液体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及压力。( ) 3.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相同时的Δp、ΔT b、ΔT f、Π均相同。( ) 4.若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等,其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 5.某物质的液相自发转变为固相,说明在此温度下液相的蒸气压大于固相的蒸气压。( ) 6.0.2 mol·L-1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力等于0.2 mol·L-1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 7.两个临床上的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临床上的等渗溶液。( ) 8.将浓度不同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水分子从渗透压力小的一方向渗透压力大的一方渗透。( ) 9.c(NaCl) = c(C6H12O6),在相同温度下,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同。( ) 10.一块冰放入0℃的水中,一块冰放入0℃的盐水中,两种情况下发生的现象一样。( ) 11.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12.根据相的概念可知,由液态物质组成的系统中仅存在一个相。() 13.稀的水溶液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冰不断析出,因此溶液的浓度会不断上升。 () 14.因为0℃的冰与0℃的水的蒸汽压相同,所以把冰投入到0℃的溶液中必可存在两相共存。 15.溶液达凝固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态析出,形成冰。( ) 二、选择题 1. 在什么情况下,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