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材料学院培养方案2014.12

材料学院培养方案2014.12

材料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2,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3,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0703)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4,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5,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所属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代码:0805

二、培养目标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需高级人才。本专业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材料学方面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开阔的学术视野,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前沿,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材料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合成和创制新材料,能熟练运用近代检测仪器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织构和宏观性能,熟悉材料在高、新技术上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材料科学研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并能在材料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成果;能用两种外国语阅读专业资料,其中一门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具备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素质,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其它单位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1.材料物理与化学

2.材料学

3.材料加工工程

4.纳米材料与器件

5.材料制备与测试技术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制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的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所修总学分不得低于1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不低于5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不低于4学分,二级学科专业课不低于4学分,选修课不低于3学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六、科研与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确定研究课题,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题目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充分体现学位论文研究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开题报告须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先进性、可行性、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及研究进展作出说明,经可行性认证后进入课题研究阶段。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应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体现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科研管理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数据可靠、计算精确、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简练、格式规范;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内容一般不少于6万字,其中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及结论部分不少于5万字。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之前,须有3篇以上论文发表在本学科的核心期刊上或已被这些核心期刊所录用,非在职的博士研究生至少须有1篇论文发表在SCI、EI或ISPT源期刊上或已被录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所属门类:工学

学科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代码:0805

二、培养目标

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理想。在攻读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格。要求研究生达到: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

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2、具有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实事求是的学风和良好的科学品质。

3、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胜任本学科领域

教学的能力;或者能了解本专业发展和前沿动态,能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创新的研究工作,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1、材料学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及材料开发与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我校材料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可授予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高阻隔性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塑料、聚合物粉体等新材料的制备、成型工艺及应用研究;聚合物乳液的设计、合成技术;新型结构和特殊性能聚合物乳液结构与性能及其应用研究;精细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铁电薄膜、半导体光电薄膜、压电陶瓷等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2、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以研究材料中的物理化学过程为主,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实现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探索材料的主要性能及其与成分结构的关系,研究和发展新型的先进材料和相关器件。材料物理与化学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三个二级学科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可授予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铁电薄膜、半导体光电薄膜制备与应用、薄膜生长动力学及其显微结构研究,铁电纳米结构的合成与表征、新型高性能压电陶瓷、压电复合材料以及无铅压电陶瓷材料及其器件开发;光电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功能薄膜的制备,特种碳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含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多孔镍钛合金粉末的制备

及医用生物纳米材料表面改性研究;金属氧化物表面微结构分析、表面吸附动力学及模型催化研究,材料表面力学性能及仿生摩擦材料的基础研究,建筑领域装饰和新能源领域高耐蚀性表面新材料技术,特别是彩色不锈钢着色新工艺研究。

3、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研究控制材料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将材料加工成为人类所需求的各种零部件的应用技术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三个二级学科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可授予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高阻隔性高分子材料、微孔发泡材料、可染丙纶、聚合物粉体等新材料的制备、成型工艺及应用研究;负离子纺织品、纳米阻隔材料、智能阻氧材料、全生物降解塑料、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材料、高效阻燃材料、纸张增强材料等高性能、功能性高分子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开发新型环境友好材料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水泥基复合建筑材料、绿色建材及其制备技术以及高性能沥青路面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但实行弹性学制,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且成绩优秀者,可提前半年至一年毕业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但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经学校批准可延迟半年或一年毕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所修总学分不得低于30学分(含实践环节2学分),课程总学分不得低于28。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基础理论学位课不低于8学分,研究方向课不低于4学分,选修课不低于9学分。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即可毕业。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门本专业大学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行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与课程学习同时进行,实践的形式为参加工厂参观实习,学校、院系组织的学术报告,参与本科生实验教学或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带辅导课或习题课;批改学生作业等,考核方式为根据参加学术报告出勤记录和其指导教师意见综合评定,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具体体现,是硕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1、基本要求

(1)硕士生应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应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范围内,选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课题。

(2)从事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4)学位论文要求选题新颖、概念清楚、立论有据、分析严谨、计算精确、数据可靠、言简意赅、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格式规范,能体现硕士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5)论文工作初期作开题报告;论文进行过程中,硕士生应至少向导师组作一次论文中期进展汇报,接受导师组对论文工作的阶段性检查,其中学位论文正文字数要求参照《湖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6)学位论文撰写格式参照《湖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的统一要求》。

2、开题报告

硕士生应首先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实际调查,把握学科发展前沿,重视文献知识产权,写好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并在硕士点导师组统一安排的开题报告会上作公开报告、答辩,经审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3、论文内容

(1)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

(2)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3)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4)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5)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指出,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本人的具体工作。

4、论文内容知识产权

研究生从事毕业论文的工作内容、所取得成果的知识产权属湖北大学。

八、培养方式

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的原则,配合导师的指导和平时检查,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注重教书育人,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的积极性,拓宽知识面,着重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化学(07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所属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名称:化学

学科代码:0703

二、培养目标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实事求是的学风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3.掌握化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动态。了解化学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化工生产、药物合成、精细化学品、材料科学和应用、药物分析等领域的应用。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撰写基本的专业论文,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产品开发或担任其它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1.无机化学:多酸合成化学,无机功能材料及固体无机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2.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功能材料,金属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

3.分析化学: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

4.物理化学:催化化学,电化学,计算化学。

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聚合反应与聚合方法,功能高分子设计与合成,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且成绩优秀者,可提前半年至一年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学校批准可延迟半年至一年毕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生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硕士生课程教学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9学分。

化学(0703)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六、实践环节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科研、调研、咨询、技术开发等活动。教学实践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本科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由学院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七、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要充分考虑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等。

2.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论文书写应符合《湖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3.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湖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申请硕士学位所需的科研成果条件按《湖北大学关于申请学位科研成果条件的规定》执行。

八、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

2.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并重

硕士生既要系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产、学、研相结合

研究生在学期间,在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参加基础理论研究外,还需积极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了解新技术、新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将课堂学习、实验室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综合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工程硕士

类型代码:085200

专业领域:材料工程

领域代码:085204

一、培养目标

所培养的工程硕士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本领域培养具有坚实的材料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应具有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材料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计算方法,掌握一门外语。

招生对象为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达到教育部确定的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具有理、工类专业背景的本科毕业生,主要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门本专业大学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行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

三、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践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原则上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四、课程设置

攻读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必修课程不低于19学分,包括公共核心课7学分、专业核心课12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低于9学分;

(三)专业实践6学分。

另外,须完成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两个必修环节。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

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包括生产见习、管理实习及参与其它各类实践活动等。

五、学位论文

鼓励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校外来自企业的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联合指导;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②工程设计与实施;

③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④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

⑤在有关材料领域中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⑥其它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的课题

对于新材料研究和开发,必须给出材料的成分分析、组织结构、材料性能和工程应用价值评价,给出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设备;对于材料原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应给出原技术方案评述、技术改造的难点和关键技术、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改造后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对原材料的改性(包括淬火、退火等处理),必须给出原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特性分析,改性后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特性变化规律,改性工艺原理及设备要求;对于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必须给予引进技术及设备的特点分析、设备和技术功能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或设想,给出国产化关键技术所在和应采取的技术方案等。

六、论文评审与答辩

(一)论文评审应审核:毕业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二)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三)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两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全日制)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工程硕士

类别代码:085200

专业领域:材料工程

领域代码:085204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以在职人员为主攻读工程硕士学位,为我国大中型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和输送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实践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参加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简称GCT)、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达到湖北大学录取分数线要求,具有理、工、管理、经济类等专业背景的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学历3年以上,或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4年以上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1.在职工程硕士生采取进校不离岗,以业余学习为主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攻读学位期间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设计)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3.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最长不超过4年。

4.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四、课程设置

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课程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点和企业需求进行设置。教学内容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的要求是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

习与实践。攻读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一)学位课程不低于17学分,包括公共课6学分、数学类3学分、专业学位课8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低于15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

五、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分课堂“讲授”、“讨论”、和“读书报告”三种方式。考核方式包括:01-闭卷考试、02-开卷考试、03-实验(研究)报告。

六、学位论文

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校外来自企业的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联合指导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设计)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②工程设计与实施;

③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④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

⑤在有关材料领域中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⑥其它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的课题。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工程硕士生必须取得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学分,完成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有2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是来自企业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学校、企业导师均可参加答辩委员会,导师以外的答辩委员会委员不得少于3人。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包括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以外企业的专家。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注重考查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