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梁祝爱情悲剧中魏晋文化意蕴分析

梁祝爱情悲剧中魏晋文化意蕴分析

梁祝爱情悲剧中魏晋文化意蕴分析
梁祝爱情悲剧中魏晋文化意蕴分析

梁祝爱情悲剧中的魏晋文化意蕴分析摘要由于汉末以来社会动荡不已,多种文化思潮兴起,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出开放化与多元化的特点,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魏晋女子对个人价值及平等爱情的追求成为魏晋一道美丽的风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演绎的是源于东晋时期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无论是对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追求,还是对至死不渝爱情的追求,其思想与言行在展示魏晋风流的同时,更展示出深层次的魏晋文化意蕴。

关键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魏晋风流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战乱与分裂是魏晋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特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正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政局的动荡,使孔融、陆机、潘岳、谢等许多文人莫名卷入政治斗争而惨遭杀戮,这一时期的文人名士更能感触到生命之脆弱,命运之无常,从而形成他们在言行上放任性情、行为率真、执着于情的特点,后世文人将这一特点称之为魏晋风流。由于这一时期社会整体上的动荡不安,秦汉以来维护封建集权统治的儒家传统思想受到很大冲击,人民,尤其是文人的思想呈现出解放态势。玄学等多种文化思潮兴起,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呈现出开放性与多元化趋势,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慢慢觉醒,不少知识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她们不仅追求自身的理想、价值,更追求男女平等的爱情。

中西方悲剧比较

中西方悲剧比较 对于“悲剧”一词,我最初对它的理解是一些不幸的、痛苦的事情。然而在美学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发现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并不如我理解的那样。我知道了美学意义上的“悲 剧”并不等同于“悲惨的事件”。下面先来说一下美学意义上悲剧的一些特征。 首先,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正面人物。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总是摹 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这就规定了悲剧主人公善的品格。这里所说的正面人物”,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英雄人物,又包括那些默默无闻的平凡的小人物(《祝福》中 的祥林嫂),但是他们共同一致的品格是进步、纯洁、善良。正面人物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悲剧主人公不但以美的魅力去吸引观众的注意,而且以善 的品质去引起观众的同情与怜悯。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以死殉情, 用人文主义克服家族封建意识;还有的悲剧主人公内心深处充满了真理与谬误、进步与落后 的激烈斗争,斗争的结局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真制服了假,善克服了恶,美战胜了丑,然而却在这一倾刻遇到失败或毁灭。如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中的奥赛罗、《李尔王》中 的李尔等。之所以悲剧主人公要是正面人物,这主要原因是为了唤起人的同情感,产生悲剧 效果。 第二个恃征,在悲剧冲突的展开中,用美的毁灭来否定丑的存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充满了善与恶、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新生力量在强大的邪恶势力之下暂时毁灭了,失败了,造成了悲剧,但是,悲剧可以摧毁一个崇高伟大的人,却不能摧毁一个人的崇高伟大,美的被毁灭只是具体形式,其精神却完全战胜了丑和邪恶势力。如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造福,而被判永久锁在悬崖绝壁上被凶鹫啄食肝脏,岂不悲壮!然而他的精神之壮美却永远存留天 地之间,并彻底战胜了宙斯的凶残。 第三,从悲剧效果来看,怜悯、恐惧、陶冶、净化、提升一一这是欣赏悲剧逐步展开的 心态感受。这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悲剧必然首先要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进一步在 领略悲剧美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和净化(即情感上的熏陶、感染与升华)。恐惧”,是因为美的毁灭而引起的惊骇之情,但这种恐惧要适度,过多或不足,都可能影响悲剧的效果。由于悲剧的特殊性,它不但给人莫大的审美愉悦,还会给人以真的启迪:理想的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充满了艰辛曲折;要实现理想目标,必须经受住挫折,准备付出代价,以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 了解了在美学上悲剧的特征之后,我们再来谈一谈中西方悲剧的不同。 首先,悲剧的主人公不同。西方古典悲剧,是对最重要最伟大的人物的一种模仿。其主人公一般是力量型的、进攻型的男性英雄,其目的在于强化悲剧的冲突。而中国古典悲剧强调的是忍耐,其主人公一般是受迫害的、善良弱小的女子。例如《窦娥冤》、《桃花扇》、《梁祝》、《娇红记》等,这些人物的人品往往完善的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某些要求,如忠、孝、义等。软弱加上伦理观念的束缚,导致中国悲剧人物只能以忍耐为特征。总之,西方古典悲剧的主人公是敢于斗争的英雄,其中大多数是男人,即使是女人,也是和欧里庇得斯创 作的美狄亚一样刚强的;中国古典悲剧的主人公基本上是受迫害的小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女子,就算是有地位的男性,也往往像《精忠旗》中的岳飞一样备受迫害。 其次,中西方悲剧冲突不同。西方古典悲剧的整个过程是冲突的逐步升级,其主人公是 主动的,他们往往用行动来抗争;而中国古典悲剧则主要描写凄惨的遭遇,而不是剧烈的冲突。总的来说,西方悲剧冲突的双方是迫害与反迫害的关系,其斗争往往旗鼓相当,难分难 解;而中国悲剧斗争双方主要表现为迫害与被迫害的关系,冲突的剧烈程度大为逊色。并且 西方悲剧的外在斗争往往都以内在斗争为基础,而中国悲剧一般没有多少内心冲突。其中比较典型的人物就是窦娥,她的内心世界几乎没有理性的闪光,几乎没有矛盾斗争,一直都是 默默承受,像窦娥一样没有判断能力的任务还有很多。《精忠旗》中的岳飞只知道忠于皇上,却不知道什么是忠于皇上的最好方法、皇上是否值得忠于等问题,所以他只能被动地受害。

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的历史悲剧

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的历史悲剧 山东省成武县二中历史组:盛昌华274200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泱泱华夏文明史,可谓源远流长。有人说:中国的历史,是男人创造的。对此,本人不敢苟同,翻开中国的历史,迎面扑来一阵阵香粉的气息。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广大妇女或引亢高歌,翩翩起舞;或寻愁觅恨,吟花叹月;或耕割稼织,清锅净碗;或抹脂擦粉,弄欢卖笑;或兴风作浪,助纣为虐------她们一个个锦衣摆风,罗衣拂地,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各显异彩,另人目不暇接。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女性,但纵观中国的历史,广大妇女的命运却是悲哀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为男人消遣玩乐的工具 中国自古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何况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处不芳草,无处不花香。一个个妙龄少女,羞花闭月,沉鱼落雁,蛾眉带秀,凤眼含情。这又使多少个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君子”们茶饭不思,梦魂牵系。这些上不能治国,下不能理家的堂堂七尺男儿,却整日跪在女人的石榴裙下,垂涎三尺。他们整日沉缅于歌舞酒色,贪恋风花雪月。在这里,我不想列举江南名妓,秦淮风月曾使多少英雄豪杰蜕变为行尸走肉的酒徒色棍。也不想考查西湖边浓浓的胭脂水曾淹死过多少青楼薄幸之徒。我们只来观看一下那些人模狗样地端坐于金銮宝殿之上的君主吧。他们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不说,还要集三千佳丽于一身,以供自己淫乐。并且有时觉得“家花没有野花香”,还时常到民间、

到妓院去宠幸几“野花”。以求各种“花香”都尝一尝。众所周知,商纣王宠爱妲妃,以致身败亡国;周幽王宠爱褒姒,才演出烽火戏诸侯、一笑值千金的闹剧;陈后主宠爱张丽华,才致亡国之际,躲进枯井里藏身;唐明皇宠爱杨贵妃,以致安史之乱中,发生马嵬坡之变,一代佳人得消玉殒。此例举不胜举,但是我们不能把责任完全归罪于统治者的腐朽,更不能完全强加于这些弱女子身上。试想:假设没有陈后主宠爱张丽花,也要有个猪后主或狗后主来宠爱她;假设唐明皇不宠爱杨贵妃,也要宠爱张贵妃、李贵妃等。人类的某些本性和特定的历史环境,造就了这一批“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男人,和以卖笑唱为生的女性。他们在中国灿烂的文明史上抹下了肮脏的一笔。在这里,这些女性凭借容颜依附于男人,成为男人淫乐的工具。 (二)充当统治者政治斗争的工具和相互赠送的礼品 政治舞台,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统治者时尔握手言欢,时尔拳打脚踢。当面喊哥哥,背后掏家伙。为了扩大自己的权益,巩固自己的地位,十八般武器都使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连美女也都被他们当做挡箭牌、杀人刀、高级礼品派上了用场。三十六计中就有一项是“美人计”。如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首先是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为了复仇,竟把美女西施等人进献给了吴王夫差,以麻痹其斗志。夫差沉缅于歌舞酒色,逐渐丧失了对越国的警戒,最后被越国吞并,自己也落个国破身亡的可悲下场。还有,据说东汉末年,奸相董卓横行朝中,残暴无

浅谈梁祝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浅谈《梁祝》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摘要 梁祝传说从地方的民间传说升华至表象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忽视来自于学术研究以及艺术创作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建构。这种建构的结果,让我们在对待梁祝传说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形成了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梁祝传说的反封建主题,似乎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就像依附于传说本身;二是二十世纪以来就以梁祝传说的爱情悲剧作为反封建婚姻的宣传,似乎从粱祝研究开始之际,就具有这种明确的目的;三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存在着一个“经典”的“梁祝传说”,似乎据此可以追溯过去评价现在。如果厘清梁祝传说从地方文化到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建构过程,可以理解这几个梁祝研究的误区何以成其为误区,可以认识梁祝传说何以成其为现在的粱祝文化。 关键词:梁祝,爱情,影响

粱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粱祝”之恋,与崔张爱情、宝黛爱情一样,以男女主人公的姓名冠之,成为了人们的爱情偶像。一般把它在“四大传说故事”???,(1p169)也有把它看作“流传最远”的三大爱情故事之一。(2p485) 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足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虽然“梁祝”传说人们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儿。全国究竟有多少种“梁祝”版本。据中国民俗协会有关人员介绍,全国人约有10多个地方自称“梁祝”故里,在联合申报“世遗”的几处,关于“梁祝”,也是各说各的故事。目前有关梁祝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网上资料)。神话传说是经过人们的幻想运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本身,千百年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神话传说的本来形态已不复存在,它们只在各民族各部落里口耳相传,具有浓郁的演绎性。 那么,梁祝传说它的价值究竟在何方?千百年来它究竟靠何魅力,使人久久难以忘怀,竞相传诵?笔者以为,中国广大民众家喻户晓的梁祝传说,“和而不同”,诸说有异,故不能循用作家文艺批评的一般方式,以“异”——就单一作品作判断。而应是“不同而和”,从各种传说文本的共同点出发,寻求其内在的价值和魅力。顺其历代多种传说文脉的总体走向,笔者感到,化装游学、同窗情生、合冢化蝶“生死恋”三部曲,是梁祝传说故事情节的核心,也是引历代村姑野夫、文人墨客魂牵梦绕的奥秘所在。由此切入解析,我们似乎可以获得一些新的人文信息和价值指向。这些,对我们今天似乎也还颇有教益和启迪。 从故事内容来看,梁祝故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是爱情作品。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较完整的梁祝故事,是唐代张读在《宣室志》中记述的一段文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求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

梁祝文化的魅力

梁祝文化的魅力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导视:在我国有很多古代传说妇孺皆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便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在中国家喻户晓,并被众多艺术形式作为题材流传至今。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自称是梁祝的故乡,其中,舒城南港长期以来也一直被传说为梁祝故事发生地。本期百姓生活带您一起去感受梁祝文化特有的魅力。 [主持人]1700多年前,晋人梁山伯与祝英台演绎了一曲流芳千古的爱情绝唱。草桥结拜、十八里相送、楼台相会、相爱化蝶……一段段凄美的爱情传说,使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自称是梁祝的故乡,其中,舒城南港长期以来也一直被传说为梁祝故事发生地。本期百姓生活带您一起去感受梁祝文化特有的魅力。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故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梁祝传说记载的最早文献,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第一次记下“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的事。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全貌。明代冯梦龙的短篇平话集《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也有梁祝故事,写到梁祝死后化蝶。 梁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被鼓词、故事、歌谣、传奇、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接受,从而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最具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并形成了庞大独特的梁祝文化。越剧、庐剧等影视资料 梁祝传说富有江南地方特色,清风杨柳,缠绵悱恻,这种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也显示出梁祝传说产生的地域环境特色。梁祝传说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被作为真实的事件附会于多个不同的地区。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自称是梁祝的故乡,其中,我县南港长期以来也一直被传说为梁祝故事发生地。同期声:宋志发 传说梁山伯出生在“梁庵桥” 即舒邑南港镇东南二公里处现如今的响山村梁桥村民组,这个自然村庄上世代有梁姓村民居住。同期声梁红卫 如今的南港镇龙潭村是过去在当地声势显赫的河沿祝家庄。今年已85岁高龄的祝延华老人回忆说,南港河沿祝姓几百年来,一直反对演“梁祝戏”。同期声祝延华

中西爱情主题文学比较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浅谈《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 似性和悲剧成因 学生姓名 王贤坤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专业 指导教师 孙霄 2015 年 月 日

总目录 论文正文…………………………………………………………………………() 一、作品的相似性……………………………………………………………() (一)作品的取材……………………………………………………………() (二)作品的故事情节………………………………………………………()(三)作品中敢于追求自由爱情的主题……………………………………()(四)作品中语言及故事的构思……………………………………………()(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作品的悲剧性…………………………………() 二、悲剧成因………………………………………………………………() (一)人物自身原因…………………………………………………………()(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三)社会及道德原因………………………………………………………() 三、结语………………………………………………………………………() 附录 1.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2.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报告…………………() 3.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4.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结题报告………………() 5.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 6.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过程记录………………………()

中西方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比较研究 ——浅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 朱丽叶》 王秀丽 (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250022) 摘要: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中西悲剧的比较在近代的文学研究中特别引人注目。文章着眼爱情悲剧观,选取《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中西方经典爱情悲剧,从两部作品的内容入手,探究两部作品的内在差异性,以此来分析中西方爱情悲剧观的差异及成因。 关键词:中西方;爱情悲剧;比较;成因 自古以来,爱情便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中西方爱情悲剧的代表作之一,阐述了中西方的爱情悲剧观,我们从作品的异同来进行研究。 一、相同点 (一)、主题思想 首先,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描写和赞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描写了两个年轻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互殉情的过程,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这种纯洁、美好爱情的坚持不解的追求。正是这种有魅力的爱情,才使两部作品源远流长。 其次,两部作品都从不同的方面提到了对女性的同情和赞美。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是美丽、善良、善良并且忠贞的女子形象化身,但是面对封建礼教下的婚姻制度,即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无计可施。虽然真心相爱,但最后只能死后团圆。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是个大胆、热情并且忠于爱情的女子,对于两人的爱情,她大胆的去追求,守护。但是两个家族的仇恨却使两人的爱情化为泡影,突如其来的失误使朱丽叶不得不殉情而去。 最后,两部作品都展现了反封建的进步主题。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门阀制度森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恋情,尤其是最后的化蝶,便是反封建礼教的最好的证明。《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作品,当时是西方封建制度瓦解的时期。故事中,面对两个家族的仇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追求以及后来的殉情结合,都是对封建制度抹杀人的意愿的一种反抗。因此,造成悲剧的不是两个家族,而是两种道德力量:一种是残忍、报负和复仇;另一种是爱情、友谊和和谐的文艺复兴精神。[1](238) (二)、情节结构

爱情悲剧的看法

爱情悲剧的看法 1.绪论 《伤逝》作为鲁迅唯一的以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写得异常凄切哀婉,情意悠长。作品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涓生手记"的形式,以涓生的回忆来叙述他与子君的这场令人悲哀心碎的恋情。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和抒情。这样的写法造成了小说的双重效果:一是真切地记叙了涓生、子君两人的情感历程及其悲剧结局,使作品所表述的故事显得清晰、完整;二是主人公的议论与抒情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力度,作品凸现出涓生深深的自责与忏悔,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也加深了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染力。 鲁迅一生中真正的爱情体验是许广平给他带来的,用世俗人眼光看来,鲁迅跟许广平的结合存在诸多障碍,除年龄、外貌、金钱、地位外,他还有一位形式上的太太。如果离婚,按绍兴旧习女方会因为被休而被受歧视,后果不堪设想。鲁迅宁可赔着做一世的牺牲,也不愿伤害虽然无爱但无辜的朱安。然而,许广平仍然主动果敢地向鲁迅献出了纯真的爱情。他在旧式婚姻的囚室里自我禁闭20年之后,终于逃出来了。鲁迅就以自己婚恋为题材,写了充满生活哲理和抒情色彩的小说--《伤逝》。里面的两位主人公涓生、子君折射了鲁迅、许广平的影子。

《伤逝》创作的年代与我们这个时代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伤逝》写于1925年,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角度,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作者以一般作为追求目标的自主婚姻的完成的喜剧性结局,作为自己所揭示的一出社会悲剧的出发点。这是由喜到悲的变化转折,是我们所深思的。 谈及《伤逝》这篇文章时,往往给一般读者留下的印象便是: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写的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这自然不错,或者更深一步,会将它当作中国近代新文学作品中为反封建而宣扬爱情、主张个性解放的之一。这固然也不错。但究其两种印象而言,皆未抓住鲁迅先生写这篇《伤逝》的真正要旨--即批判走个性解放道路的脆弱性,向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揭示了社会解放才是个性解放的前提,而这些思想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对人物的塑造而表现出来的。鲁迅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死于敌手的锋刃,不足悲苦;死于不知何来的暗器,却是悲苦。但最悲苦的是死于慈母或爱人误进的毒药……”。 《伤逝》男性启蒙者的自白虽然痛惜女性在当时社会的悲剧命运,但就涓生手记中使用的男性话语和男主人公拥有的启蒙抉择意识来看,这是一种男权社会和陈旧世俗的社会状态的表征,在这种社会状态下为“出走的娜拉”找到出路是绝无可能的,而这正是隐藏在涓生自白下的鲁迅所指向的‘绝望的反抗’。当鲁迅对当时男性社会中女性

论化蝶与梁祝文化

论化蝶与梁祝文化 摘要: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我们从梁祝文化方面重温这个凄美而又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1 化蝶的由来 祝传奇始见于唐代的《十道志》和《宣室志》等,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

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2 梁祝文化 2.1 对梁祝化蝶的鉴赏 2.1.1 梁祝化蝶的文学意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足可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莉叶故事媲美。有人声称,它是中国古典悲剧的颠峰,最完美地表达了东方男女的纯洁忠贞的情感。这个立场就是数百年以来梁祝故事阐释的主流。 “化蝶”,是梁祝文化故事发展到成熟、完美时出现的点睛之笔,它也《梁祝》精髓所在。它不是天真文人的浪漫幻想,它是千百年来广大民众对两性关系的深邃体悟和求索的诗意表达。爱情被毁灭了,但爱情的火种是扑不灭的,它是火凤凰的涅般木。

中西方传统爱情观比较

摘要:中西方的传统爱情现有着极大的不同.这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反映。西方人重视恋爱.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其背后有深刻的原因,如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社会开放程度等的迥然不同。中国的传统爱情观已经逐渐落伍僵化。时代要求结合中西爱情观的可取成分。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积极有为的爱情观。 关键:中西方传统爱情观不同之处原因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这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社会仍然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断的联系。爱情观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的传统爱情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可比性极强。本文试以传统的中西文学为关照点。从中西方传统爱情观的主要不同点、不同的表现、其中原因与给我们的启示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西方爱情观 中西方爱情观相差甚远。朱光潜对此有精辟论述:“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 爱情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很低.被认为是次要的。由于深受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的功能被单一化.仅仅起繁衍后代的作用。爱情和婚姻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上,目的性和功利性都很强。“中国式爱情”的关键在于婚姻。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如果最后能结婚,都可以被舆论道德接受为合法夫妇。如果没成婚,或者一方有配偶,则情感再真挚,不能被舆论道德所接受。《牡丹亭》里杜丽娘与柳梦梅经历了人鬼恋,被视为异端,但终因杜丽娘还魂为人,柳梦梅高中状元。二人受皇帝赐婚结为合法夫妇,他们之前的异端恋才被接受为“才子佳人”美满婚姻的预演和铺垫。 西方人认为爱情本身是一种价值.持“爱情至上”的观点。他们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甚至生命,不懂爱就不懂生活。罗密欧与朱丽叶不顾家仇,为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宁愿双双殉情。这在西方的爱情悲剧中并不少见。 二、不同的表现 中西方爱情观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爱情的自由度 在中国封建社会,婚恋的顾虑和干涉颇多,特别注意门当户对.女子是否有德有貌,男子是否有才有功名。这样一来男女双方的爱情就绝非单纯的爱情了,其中掺和了许多门第功名等与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相关的因素。婚姻通常是父母做主,如果父母不同意来往的话,子女要么妥协放弃自己的真爱。听从父母的婚姻安排,要么为爱抗争,但这样的抗争往往是软弱无力且难以成功的。 西方人表现在爱情观上就是“探究”心态。特征是爱独立自由,喜欢探究新奇,乐于冒险进取。男女在择偶上不管年龄大小、相貌美丑,不管是否已婚.只要能达到探究上的满足,一切都无所顾忌。而且西方人觉得恋爱是自己的事,不应受过多约束。 2.爱情的表达方式 中国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都是含蓄、拘谨、谨慎的。文学作品中的男女经常用日用物品如绢帕、团扇、玉簪等求爱,或者用谐音寓意的东西,如莲子(怜子)、青丝(思)、红豆等表达心意,社会甚至还赋予某些物品(如绣球)具有公开的择偶功能。在伦理道德监管下中国人无法明确地用言语当面求爱。而只得求助于有爱情隐含意义的物品或者其他暗示行为。 西方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就显得直露、开放。有时甚至是异常狂热、不顾一切的。人们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社会舆论对此也予以容忍和支持。人们在个人生活中对自己倾心的对象往往公开表露爱意。而没有太多道德上的顾忌。经常是第一次见面,眼光就离不开对方,或者当夜就携琴在姑娘窗外弹奏,倾吐衷肠。 3.对性的看法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比较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比较 —以《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爱情是人类故事中更久不变的主题,谈及爱情,所有人的眼里首先都会泛起美好的光彩,是一种甜蜜、深刻至深入人心的情感。然而爱情悲剧,就是要把爱情这种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 在爱情主题上,中西方都有不少的悲情故事,而《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说是双方的经典代表。男女主角的爱情都经历了种种坎坷,偏偏要在他们双双陨落之后,那些不安分的阻扰因素才安静下来,然而什么都以及挽回不了了。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政治以及伦理等方面的差异,这两个故事也有着异同。 一、两种爱情,相同追求 1、爱情国度的自由追求 不论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生死相随,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紧紧相依,一切的开端都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他们的开始都是自由的相爱。爱情的萌芽期往往是一帆风顺的,外界干扰因素还没有察觉,然而男女主在心里已经慢慢种下了爱情的种子。焦仲卿和刘兰芝从相遇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最后同结连理,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他们拥有着平凡的幸福,过着平凡的日子,完全不知道在她们爱情的背后,一些不安分因素已经在蠢蠢欲动。罗密欧本来想要寻找自己以前喜欢的女子而混入了凯普莱特家族的一场聚会,然而在聚会上罗密欧却被这次聚会的主角—朱丽叶所深深吸引,当罗密欧向朱丽叶表白之后,朱丽叶对罗密欧也心生情愫,他们一见钟情。在知道了两家的家族矛盾之后还是忘不了对方,便经常去修道院聚会,并在神父的帮助下结为了夫妻。 2、起伏跌宕,青春绝唱 两个故事的相同点之二在于剧情的设置跌宕起伏、悲喜交融,最后都在含着眼泪和悔恨中纷纷陨落。当刘兰芝迫于婆婆的压力必须要回娘家时,焦仲卿安抚着兰芝: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焦仲卿给了刘兰芝这样一个保证,让我们又看到了拯救他们爱情的希望。但是兰芝回到家中,面对母亲和兄长的劝说,迫于强大的压力而要改嫁。爱情的希望再次被熄灭,直至最后两者纷纷走上黄泉路。朱丽叶和罗密

浅析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作文【高中高二900字】

浅析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 把“李杨”和“爱情”放在一起,只要一看题目,便知我要说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 他们一个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一个是有沉鱼落雁之姿的美女,可谓是英雄配美人,李在第一次看见杨时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尽管杨当时已嫁给李的儿子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李打着孝顺的旗号,诏令杨出家做道士为窦太后祈福。后来,他又下诏让杨还俗,带到宫中养了起来,百般呵护,日日沉迷酒色,以至荒废国事,最终爆发安史之乱。在逃亡途中,李在陈玄礼的威逼、高力士的教唆下,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这一段爱情终是以悲剧结尾。 正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中所唱:“爱恨就在一瞬间”,自那一刻起,两人的爱情便走到了尽头。对于这段让白居易都唏嘘不已的爱情,我只想说,这样的结果是无法避免的,从一开始便注定是一个悲剧。 他们两是以公媳的身份第一次见面的,但杨玉环是在太美了,后来李隆基硬是用计把儿媳妇夺来做了妃子。虽然其时风俗开化,但伦理长情的主体还是存在的。再加上李隆基太过沉迷美色,荒废国事,

在百姓们的眼中,杨玉环完全成了西施一样的“红颜祸水”。而杨玉环自己呢,她“天生丽质难自弃”,关键在于“难自弃”,她一直是骄傲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所以,她恃宠而骄,“春从春游夜专夜”,始终把皇帝揽在自己身边,如何不叫人担忧。 再看李隆基,他是一个皇帝,却是个“重色”的皇帝。他能够宠爱杨玉环到不早朝的程度,但他没有办法在马嵬之变时,自己的性命、自己的国家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仍站在杨玉环的身前保护她。唐玄宗终究是政治家,一个王朝的统治者,他不是情圣,他是宠杨贵妃,他可以做到“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他做不到“不爱江山爱美人”,更做不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作为一个深情的帝王,在“爱情”和“国家”之间抉择是痛苦的,但结果一定是“国家”重于“爱情”,这是一个君主应有的思想觉悟。 人的容貌是天生的,性格决定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李杨二人的爱情令人动容,可这种爱情生长在那样一个环境中注定是要结出苦果的,最后的悲剧是无法避免的。

【开题报告】浅析浙江梁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开题报告 旅游管理 浅析浙江梁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梁祝的爱情故事流传最为广泛,也最为动人。梁祝故事反映了我国的传统爱情观,以及民俗、哲学等传统文化,是我国最具辐射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口头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内外对梁祝文化的理论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 翻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国外专门针对中国某个民间传说的研究文献少之又少,给本论题的参考文献查找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是,所幸的是外国旅游起步较早,第三产业发达,对旅游行业也较为重视,加之国外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中国民间文化对当今海外旅游需求市场的吸引力,不少有关“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主题的著作问世。如Dionyssia Kallinikou(2005)提出利用知识产权法律、文化遗产保护和一些实际措施如数字录音、建立登记册等方式来保护传统文化或民间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Howard L. Hughes在《Culture and tourism: a framework for further analysis》提出目前各国对文化与旅游质监关系的研究状态并不理想,他根据游客对文化的兴趣将文化旅游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开发,并从表演艺术的角度,就其与旅游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探析。 反观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对我国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从各个方面探析研究。而民间传说作为不同于神话和故事的民间文学,在我国的学术界有着特殊地位,是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突破口。一个多世纪以来,梁祝文化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梁祝遗迹的搜集和考证、梁祝文化艺术的整理、梁祝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梁祝故里之争等方面。其中,周静书主编的《梁祝文化大观》(1999)标志着梁祝文化艺术形式第一次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文字资料,陈勤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口头遗产文化空间》(2005) 则是较全面研究梁祝文化的发展、价值和保护等方面的力作。但我国对于梁祝的研究更多的在于对梁祝文化本身的理论研究,如梁祝的历史渊源、艺术价值、文学内涵等,而关于梁祝文化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却一直十分薄弱。

中西戏剧爱情比较

中西戏剧爱情比较 中西戏剧都有大量的爱情剧,“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也是中西戏剧的一个永恒母题。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奥德赛》就写了奥德修与潘奈洛佩夫妻二人的团圆。所谓“迎合观众的心理”,不就是“迎合”民族心理么。亚里斯多德想贬低《奥德赛》的“双重结构”,却无意中道出了《奥德赛》的另一种价值,这是亚氏始料不及的。荷马既是第一个伟大的史诗诗人,又是第一个伟大的戏剧诗人,这是亚氏说过的。《奥德赛》就是西方文学“大团圆”的第一部作品,从戏剧角度说,也是这样。 西方的爱情剧不乏“大团圆”的佳作。莎士比亚大量爱情剧的结局是大团圆的。《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的一个特点,就都是两对以上情人的大团圆,可称之为集体团圆的喜剧。在莎氏描写爱情的剧本中欢乐的喜剧大大超过死亡的悲剧,这是不可不加注意的。世纪法国高乃依的名剧《熙德》违反古典主义原则让一对冤家大团圆。莫里哀的名剧《伪君子》、《铿吝人》中的对对情人全是大团圆。世纪博马舍的名剧《费加罗的婚姻》中的费加罗与苏珊在人间成为眷属,世纪歌德的名剧《浮士德》中的男女主角在天上团圆。举个极端的例子,就是擅写爱情悲剧的现代美国戏剧家奥尼尔,他的《安娜·桂丝蒂》的结尾也给水手一家留下一个“幸福的结局”。他的《啊,荒野》更是“有情人好事多磨—终成眷属”这一公式的典型作品。哪个作家不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包括他自己呢?奥尼尔的家庭和爱情都很不幸,使他对美好爱情的憧憬更强烈,便用戏剧表现出来。堂·吉诃德对桑丘说“古往今来歌颂她们的诗人真有那些意中人吗?决不是的。他们多半是捏造一个女人,找个题目来做诗,表示自己在恋爱,或者有资格恋爱。”奥尼尔此剧应作如是观,他自己也这样说的“真实情况是,《啊,荒野》是对我从来不曾经历过的一种青年时代的怀恋。” 中西爱情剧既有喜剧,也有悲剧。西方爱情喜剧的例子上面说过了,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看中国爱情悲剧的例子。马致远写《汉宫秋》,不顾历史事实,让王昭君投江死了。孟称舜《娇红记》中王娇娘与申纯双双殉情。《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那对也是。孔尚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与侯方域是各自出家。黄图秘的传奇《雷峰塔》中的许仙与白娘子也不团圆。

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系别: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梁 学号:40 指导教师:陈翠萍 答辩日期:

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摘要:《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可以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来体现。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主要是人物具有悲剧性格、封建迷信理念、封建婚姻制度。《红楼梦》除了反映封建社会爱情悲剧外,还体现了封建社会叛逆者间爱情的进步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红楼梦爱情婚姻悲剧 《红楼梦》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的悲剧,其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的重要悲剧。这一悲剧主要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失败的爱情婚姻悲剧来体现。悲剧造成的原因只要是人物具有悲剧性格、封建迷信理念、封建婚姻制度等。可贵的是宝、黛这一对封建叛逆者间的爱情虽是悲剧,但他们已向自由恋爱迈出了可贵的一步,具有时代进步性。 一、人物具有悲剧性格 各种人物出身于不同家庭,造成了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下面只要通过宝、黛、钗等人物分析。 贾宝玉,出身于四大家族中“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是贾政之子,也是贾氏家族唯一正宗传人。宝玉深得贾母厚爱,从小便贪玩好动,从小到无人敢管,贾母的厚爱已到了包纵的程度。

既便是其父,宝玉虽害怕贾政,但又不当贾政是一回事。如第二十四回,贾政叫宝玉问话,宝玉吓得“杀死不敢去”。贾母便道:“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贾母的包纵也正是宝玉独特性格原因的原因之一。 宝玉喜欢读书,但他读的并不是封建科举考试所必读的《四书》、《五经》,他作打油诗但并不识八股文,这都是他厌恶世俗世界,厌恶封建仕途的一种表现。另外,在他看来,世界上的男人都是虚伪的,如贾政、贾雨村之流。他之所以沉聚在“大观园”的女性世界中,是他一直认为少女世界才是纯洁的,只有在那里才能体会到纯真的喜怒衰乐。他彻底打破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男人不过是一些浊沫渣宰”。在第二回中更有这样的评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这种叛逆的思想与当时读书应举的封建传统思想是背道而弛的,这种另类思想也与“金玉良姻”宝钗相背。如第三十四回写宝玉遭打后,第一个来看望他的正是宝钗,足见宝钗对他是多么关切。然而此刻宝玉心里想的是能得到女儿们如此怜惜悲感何等快心畅意,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之东流亦无足叹惜;此时宝钗心里想的则是: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早听人一句劝,也不致今日吃亏,总因素日不正。正因宝玉性格具有强烈的叛逆性,这注定了他与宝钗的爱情婚姻是失败的。在他的一生中唯独能寻到一位知音,那便是林黛玉,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性格相投、思想一致的基础上。然而,爱不爱谁,宝玉一直坚持着,但娶谁为妻,宝玉却无能

梁祝故事简介

梁祝故事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孔孟之乡。据说,东晋时期,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镇九曲村,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习诗文,有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女把男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邹城峄山书院求学。途中,邂逅了赴邹求学的两城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吴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邹城的峄山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马家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于微山县马坡镇西南泗河西。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今在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镇西南处泗河西岸有梁祝墓地和碑文。详细记载了这一历史故事和传说。)

论《伤逝》的爱情悲剧及其意义

论文成绩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伤逝 姓名 学号62061020311016 专业汉语言文学 批次/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张掖学习中心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日志 所属学习中心:张掖学习中心 姓名批次102层次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62061020311016 论文题目伤逝 申请审批通过时指导教师 论文写作日志记录 执行情况 论文进度起止时间 (资料的收集、在教师指导下的进行过程)论文提纲2012年8月3日e-mail 论文初稿2012年8月8日e-mail 论文二稿2012年8月15日e-mail 论文终稿2012年8月25日e-mail 备注 填表说明:执行情况填写通过何种方式(如电话、e-mail、邮寄等)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以及通过沟通、交流的结果和论文完成情况。

论《伤逝》的爱情悲剧及其意义 摘要:《伤逝》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他们生活在旧社会;(二)他们自身性格的特点;(三)经济上的困顿。最后写《伤逝》带给我们两个方面的深思:(一)爱情是否需要理性;(二)完成了婚姻以后,爱情如何发展。 关键词:鲁迅;《伤逝》;悲剧意义

引言: 《伤逝》写于1925年,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角度,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作者以一般作为追求目标的自主婚姻的完成的喜剧性结局,作为自己所揭示的一出社会悲剧的出发点。这是由喜到悲的变化转折,是我们所深思的。《伤逝》的真正要旨--即批判走个性解放道路的脆弱性,向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揭示了社会解放才是个性解放的前提,而这些思想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对人物的塑造而表现出来的。 一、从喜剧到悲剧 (一)、子君追求个性解放。子君,作为五四时期的新女性,她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她的大胆和坚决的性格,确是证明了“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的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她对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忠贞确是大无畏的。子君不但“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而且勇敢地喊出了个性的最强音“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他们一起“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说明他们的思想有着共同的基础。他们受西方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奋起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二)、子君与涓生成功地同居。共同志趣和追求使两颗年轻的心贴在一起,涓生因为看不见子君而感到“百无聊赖”,并为子君的安全忧心忡忡,“莫非她翻了车么?”“莫非她被电车撞伤了么?”一旦子君来到自己身边,他就感到内心充实,提着的心也就“宁帖”下来。子君更是为了和涓生恋爱,不顾一切议论和阻拦,毅然冲出封建家庭,表现出大无畏的勇气和决心。她对路上遇到的各种敌意的眼光“全不关心”,两个青年人为着他们的纯真爱情和个人幸福,勇敢地跟周围的封建势力作斗争,并以两人的结合向封建社会予以强有力的回击。 (三)、子君与涓生爱情的破裂。他们同居后,幸福和甜蜜的生活却没有多久就开始有裂痕。子君在建立小家庭后,缺乏远大的生活理想,全部精力忙于烧饭、做菜,忙于饲油鸡、喂阿随,见识起来越短,经常和官太太暗斗。她沉入日常生活而不作超越性人生追求是她生命中的缺陷。而涓生从恋爱转入婚姻后,由于不能在浪漫中整合日常生活的现实内涵,不能对自我心灵进行扩容而不能整合性的生命逻辑,因而失去了爱情,“更新、生长、创造”的心理能力。面临生有危机时,如何处理基本“求生”的难题时,他却避免与爱人共患难,从而在不顾惜爱人或曾爱过的人的生死的情况下先保证自己的生存,涓生虽标榜男女平等,也真心希望子君能与他共同奋进,却仍摆脱不了男权意识,最后还是习惯性地以女性为牺牲,抛弃了子君,最后子君死去。而涓生在他的“悔恨和悲哀”中自责,抱着悔恨的心情迁回原住的会馆。涓生和子君这一对由浪漫转入婚姻生活的男女也由此而收场。 二、爱情悲剧的根源

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中国爱情悲剧 摘要:本文通过对悲剧的含义,基本特征认真揣摩,以及较之于西方典型爱 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思想和情节安排深刻分析,肯定中国存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悲剧。进而说明中国文学史上的悲剧是以悲剧中的悲剧形式存在的。 关键词:中国爱情悲剧基本特征创作思想情节安排 悲剧的含义及其特征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题材之一。然而悲剧这个术语“被广泛用于表现文学作品中,特别是戏剧中那个吧主人公或主要角色偷人灾难的那些严肃而重大的行为”。狭义的悲剧表现了在社会矛盾冲突中,也恶势力压倒了代表善和美的主人公,后者在斗争中付出重大代价,遭受失败甚至毁灭,但是其执着的追求和斗争的激情却为人们展示了美的理想。所以鲁迅曾经定义悲剧说:“悲剧是讲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悲剧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悲剧的主人公追求高于普通人,他们往往是人类意志的代表者,体现着道义力量。在下呢的环境中敢于抗争,致死不向恶势力屈服。最高形态是死亡。二,悲剧主人公的命运和遭遇是不幸的。显示出恶势力力量相对强大,早冲突中亚到了正义力量,造成主人公的厄运。三,悲剧的审美效果是使人感到恐惧和怜悯,又给与我们心灵深深的震撼,抵挡心中的自私和卑锁的成分,激发起身后的道义力量。这样看来中国同西方一样也存在悲剧,我们也有充满复仇情结的哈姆雷特——《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准确说是程婴——为报恩义而卷入一场无尽的仇恨和悲痛之中,在精神与情感的双重巨创下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十六年,功成而自杀。我们也有脱掉所谓的光明结局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式的纯粹悲剧——《桃花扇》,不仅写尽了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悲欢离合,而且一改中国古代爱情悲剧的大团圆式结尾,作品主人公耐不住国仇家恨,不忍见国破家亡,双双入道。给中国古代爱情悲剧注入了全新的主题,作者企图通过爱情故事锁链系的明末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描写,来揭示南明亡国的原因,抒发所谓“兴亡之感”。这一幕江山沦亡“舆图换稿”的历史悲剧激发了时人的故国情感,唤醒了潜在的民族意识。与此同时,也为中国古代爱情悲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埋下了醒目的里程碑。我们也有《红楼梦》中大胆地追求着真爱,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的宝玉黛玉,他们为爱而歌而欢,为爱而怨而恨,为爱抛洒滴滴红泪,他们因爱而生,因爱而死,谱写了一曲悲剧中的爱情悲歌。当然我们还有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伟大而凄美的悲剧爱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 《罗米欧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乐观主义爱情悲剧。作品的主人公是一对人文主义青年,他们分属于维洛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