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西藏大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西藏大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西藏大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西藏大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西藏大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西藏大学是我区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是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以及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为全面落实《教育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部区合建”西藏大学的协议》(以下简称《部区合建协议》),把西藏大学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部区合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合建工作顶层设计、宏观布局和综合协调,适时召开会议,研究西藏大学改革发展重大事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对接“部区合建”各项支持举措,及时研究解决瓶颈制约和困难问题,确保支持政策落地见效。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室要将支持举措落实情况纳入督查范围,加大督查力度,及时跟进落实情况,以严格的督查倒逼责任落实。西藏大学要抢抓机遇、勇于担当,自我革命、主动作为,争创一流业绩,在全区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先行、引领、示范作用。(责任单位政府办公厅、教育厅、西藏大学、自治区有关部门)

二、夯实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持续强化稳定安全工作责任,在全区高校中发挥表率作用。支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责任单位西藏大学、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厅)

三、支持一流学科建设。以生态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突破点,围绕“高原科学与技术”“民族优秀文化”两大特色学科群(以下简称两大特色学科群),加强一流学科、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带动整体学科发展。加强“一站一库三中心”(青藏高原野外科学工作站、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资源库、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分析测试中心、高原重大基础设施与环境实时在线安全监测中心、高原大数据信息分析及仿真实验中心)和“一院一馆一库一基地”(珠峰研究院、民族文化博物馆、民族优秀文化数据库、国家级藏语言文学研究基地)等共性学科平台建设。教育厅协调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照一流学科建设规划需求,统筹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并由西藏大学自主支配使用。支持优势学科对接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西藏大学)

四、支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根据人才需求预测,指导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高素质教师队伍和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遵循人才成长和学术研究规律,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自主确定招生规模和结构。根据一流学科建设需要,逐年增加硕博士招生计划,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支持自治区急需紧缺的临床医学、应用经济学、环境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责任单位教育厅、西藏大学)

五、优化引人用人环境。制定特殊政策,赋予西藏大学引人用人自主权,根据实际需求在核定编制和岗位总量内自主确定招聘方式和招聘人员,公开招聘方案,聘用结果报区党委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统筹地方财力,以适应两大特色学科群建设需要,支持西藏大学在

3年内引进20名左右“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等领军人才和15名左右专家学者到西藏大学工作,建成30个左右自治区级以上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自治区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总规模达到100人左右,构建科学完备的人才梯队体系。实施“人才稳定支持计划”,完善“国字号”人才及博士以上人才引进配套政策,营造促进人才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责任单位区党委组织部、区党委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教育厅、西藏大学)

六、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强化协同创新,加强领军人才培养,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对标国家级人才评选标准,对进入梯队的人才和团队在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统筹使用相关专项经费,根据当前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需要,支持整合现有科研力量,加大珠峰研究院建设力度,重点支持组建专家团队、设立攻关项目、完善科研设施,打造多领域高端研究智库,推进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建设,新建一批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支持自主制定校级科研成果认定和奖励办法。积极支持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师生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责任单位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社科院、农科院、西藏大学)

七、打造高水平临床医学院。研究论证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作为西藏大学附属医院事宜,补齐学校没有直属附属医院的短板。统筹现有资金支持,根据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建设,打造高水平临床医学院,构建现代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做好医教协同顶层设计,允许学校和医院领导交叉任职、教师和医师双向评聘、交叉申报科研项目,并自主进行岗位认定。根据自治区卫生健康事业需求,精准制定招生计划,实行计划单列、一本招生,赋予医学院一定自主权,对招生、课程计划、评价考核和教师聘任及待遇、科研、资源配置等关键问题实行自主决策。建立卫生健康与教育部门医教协同会商机制,统筹地方财力,把“1+7”医院作为医学教育、联合培养的实习基地,并在临床环境中安排临床课程,择优聘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教授作为医学院兼职教授,加快形成医教协同强大合力。(责任单位区党委组织部、卫生健康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西藏大学)

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管理体制,推进西藏大学体制机制改革,给予更大办学自主权。鼓励先行先试,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以教育部直属高校办学标准和保障水平为基准,允许西藏大学先行或享有教育部直属高校、世界“双一流”建设高校相关政策。以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目的,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支持采用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方式选拔任用干部。(责任单位区党委组织部、区党委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教育厅、西藏大学)

九、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根据《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和《部区合建协议》,积极主动与教育部沟通,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目标要求和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校领导班子。支持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层正职优秀年轻干部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干部培训相关计划。推动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政府双向交流任职。(责任单位区党委组织部、区党委编办、西藏大学)

十、实行人员总量管理。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

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号),按照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和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需要,核增人员编制,确定适度人员规模,实行人员总量管理,并根据办学规模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对总量外人员,采用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等方式自主灵活用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规范管理。(责任单位区党委组织部、区党委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西藏大学)

十一、自主设置内设机构和岗位。西藏大学内设机构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实行总量控制。在核定的机构、编制和岗位总量内,机构、编制使用、岗位设置和岗位等级认定实行备案管理。允许西藏大学自主设置机构、岗位,自主调整岗位设置方案,自主进行岗位等级认定、岗位聘用。根据高校发展需要,对专业技术岗位系列、管理岗位系列、工勤技能岗位系列自主进行动态调整,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控制在65%以上(含编制外),其中编制内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控制在50%以内,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控制在25%以内。(责任单位区党委组织部、区党委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西藏大学)

十二、自主确定薪酬分配。支持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内部分配机制。在自治区确定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后,支持西藏大学先行先试。(责任单位教育厅、西藏大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十三、加大公用经费统筹力度。结合办学成本,在国家和我区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按照《西藏自治区高等院校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规定,自主使用非税收入。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人员经费补助水平。(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西藏大学)

十四、完善和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扩大学校资产处置权限,改进项目管理方式,扩大项目资金统筹使用权和财政授权支付范围,按现有支持政策和资金渠道,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十五、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西藏大学教育城校区建设列为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并给予资金支持。统筹现有资金完善现有校区功能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保障服务能力。支持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校园”。(责任单位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经济和信息化厅、拉萨市人民政府、西藏大学)

十六、扩大交流合作。深化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强化与北京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团队在联合办学、师资培训、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支持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良好校际合作关系。支持开设留学生学历教育。支持尼泊尔孔子学院建设。

日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关系

日本虽然是单一制国家,但是实行地方自治,有一个情况就是地方政府或者叫地方公共团体,作为独立法人与中央政府保持相对独立。这跟我们一般理解的政府之间的关系不太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中央政府如何协调、如何处置中央与地方关系?去年我们组织去日本考察,我这里主要从机构设置、人员交流、司法行政干预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第一个方面,日本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在机构设置上有几个很有意思的机制。 首先它是一个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管机制。中央财政是由财务省也就是财政部管理,地方财政是另外一个中央部委来管理,现在是总务省管理。这个机制的好处是,中央政府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都可以有一个部门能够把地方的财政状况说清楚,而且要替地方政府反映情况,能够事先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且制订地方财政计划,管理地方财政。我们知道中国计划经济下主要是管地方的项目,市场经济下中央政府主要是管地方的财政。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我们比较感兴趣的差异。 再有一个是中央政府相关部门设置派出机构。与我们各省市到北京搞驻京办事处不同,现在驻京办事处包括一些地级市甚至一些县,据说已经上千家,有的说是上五千家,搞得北京交通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是“跑部钱进”的影响。日本与我们不一样,很多部门按照经济区划和职能需要来设置派出机构,就不会出现一些“跑部钱进”的情况,很多的事在当地就解决了,不必跑到首都。 第三个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机构设置,是在中央政府设立了一个中央与地方纠纷处置委员会。在总务省下面设置的中央与地方纠纷处置委员会,专门负责协调地方政府与中央部门之间的纠纷,如果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某个部门有了矛盾,可以先到这里来打内部官司,由中央与地方纠纷处置委员会来进行独立的、中立的、公平的调查和仲裁。 第二个方面,中央与地方的人员交流。 大家都知道,和我们不太一样,日本的公务员区分为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是不同的公务员,,分别考试录用,服务的对象不一样,工资待遇也不一样。公务员的种类也有区别,国家公务员又分特别职和一般职,地方公务员也分特别职和一般职。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怎么对地方政府进行控制和影响呢?一个是地方的首长是选举产生的,国家公务员退职以后可以成为政治家,可以参加各地方公共团体首长的选举,相当一部分都道府县的知事曾经就是中央政府的官员或者国会议员;而在他当选了地方首长以后,也和中央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些地方政府的官员,说是地方政府的官员,但是身份是定位为国家公务员,比如说日本的警察事权,战后初期是由省町村等基层地方政府负责,后上收到都道府县,是作为国家职的一般公务员,任免权是在国家公安委员会。再有一个,就是定向挂职,地方公共团体里的副职,以及一些特定的重要职位,往往是由特定的部门派遣挂职,比如说由总务省派到地方的某一个总务部,等等。 第三个方面,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干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个是立法机关干预,在不违反《宪法》规定的地方自治宗旨范围内可以干预。第二是司法机关的干预,以地方公共团体为当事人的有关诉讼,都必须服从司法机关的判决。日本的司法机关是独立于地方政府的垂直体系,是中央集权的一个支柱。第三种干预是行政机关干预,这是中央政府对地方公共团体实施干预的最一般、最常见的形式,包括准立法性干预、准司法干预,最主要的还是行政性的干预。行政性的干预包括非权力性的干预(建议、劝告、申报等等)和权力性的干预(审批、指示等)。但是这些都需要有法律依据或者是依法制订的政令依据。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干预不服时,可以要求中央与地方纠纷处置委员会进行独立、中立、公正的审查和仲裁。 第四个方面,就是财力配置。从税源的分配来看,国税与地税的比例大概是3:2,然后经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从支出的结果来看,中央与地方支出比例大概是2:3。第五个方面,关于事权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本政府的行政事务及权限主要可以分为外交、安全、治安、国土、土地利用、交通、社会资本、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活动、劳动、

历史边疆地理

2004——2010历史边疆地理学科发展动态 研究历史边疆地理,首先要了解中国的疆域。我们国家历史悠久,疆域辽阔,那么我国的疆域是如何演变和变迁的,在史学界出现过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疆域仅指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也有学者认为当时朝代的领土代表当时的中国疆域。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政治、外交、主权等。现在关于我国的疆域一般认为,历史上的“中国”是从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以前,就是乾隆中期到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领土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中国。这是中国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拥有的领土,而以后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才使我们国家领土的形状从一片秋海棠的叶子变成了一只雄鸡。历史上所有在这个范围里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在这个范围里建立的政权不管是不是属于中央政权管,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概念是经过谭其骧教授和很多专家学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长期研究,到80年代所形成的。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对历史上边疆的处理就是按照这个原则。葛剑雄先生的《唐代以前我国疆域的演变——中国疆域变迁问题初探(上).》《唐代以后我国疆域的沿革与启示——中国疆域变迁问题初探(下)》对中国疆域变迁问题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和探讨。在这个基础上学者们展开了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史地研究和历史边疆地理研究。 历史边疆地理的概念 杨煜达(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在《历史边疆地理:学科发展与现实关怀》中给出了历史边疆地理的定义:历史边疆地理就是研究历史时期边疆地区边界、政区、人口、民族、经济、城市、交通、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和气候、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支学科。它既是以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为己任的历史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目前蓬勃兴起的边疆学的组成部分,还与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有着古老学术渊源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历史边疆地理是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发展与衍生。它使得最初的边疆史地研究的内容从疆域范围、边疆沿革、边疆变迁衍生出更多内容。开始关注边疆地理的研究、边疆区域地理的综合研究、边疆民族研究等。 疆域理论研究 (一)中国疆域形成问题 于逢春《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将中国疆域区分为不同板块,认为中国疆域是由游牧、农耕、渔猎、雪域和海上五大板块在历史过程中不断碰撞、攻防并最终融为一体,在近代以来世界民族国家体系形成过程中奠定了中国的疆域范围。作者认为各板块的最终融合既有地理条件基础,也有意识形态基础,即古代的“大一统”观念。 先秦是中国疆域的奠基时期,厉声《先秦国家形态与疆域、四土刍见———以殷商国家叙述为主》阐释了“王畿”与“四土”的含义,认为商、周国家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仍呈现王畿与诸侯国并列的多元格局,建立在一种“国家盟约体制”之上,并没有后来的内地与边疆的观念,但先秦分封诸侯屏藩王室的模式却为秦汉统一帝国所继承和借鉴,在边疆地区建立起藩属体制,奠定了延续2000余年历代王朝治边政策的核心内容。 安京《论中国上古疆界的产生与嬗变》一文认为,国家是以地域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国家疆界是这种关系的体现。夏、商、周三代的国家组织以“邑”为基础建立起来,到春秋战国之际,直接统治逐渐成为主要统治方式,地缘关系逐渐成为主体的社会关系。 (二)疆域观与治边思想 方铁《古代“守中治边”、“守在四夷”治边思想初探》提出,“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的治边思想以先秦“五服”、“九服”学说为思想根源,并在两汉时期正式形成。这一思想导致了华夏与夷狄、内地与边陲的对立,对古代治边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治

来西藏一定要去的地方(深玩西藏后总结)

来西藏一定要去的地方(深玩西藏后总结) 你一定知道西藏很美,但你不一定知道西藏哪里美,来,老藏漂告诉你。去西藏,也许一生只有一次,但愿一次可以铭记一生。然乌湖——美得一塌糊涂然乌湖那个清晨,惊艳了那个少年,他呼吸都那么小心翼翼,怕惊动了这个梦。他本来是要反走川藏线回成都的,因为你的照面,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他所理解的生活,在喜欢的地方,做喜欢做的事,但人生难得周全,那就先在喜欢的地方待着,至少心甘情愿。留下是你给我的礼物。西藏然乌湖如果有来生,就让我做湖里的一条鱼吧,自由自在,多好。然乌湖游玩攻略观赏最佳地点。然乌湖分为上湖和下湖,上湖是秋香,下湖是如花,你说哪个美丽?观赏最佳时间:四月末,五月初。我觉得然乌湖这个时期是最美的时候,风华正茂。如果下雨天你来,那么你看到的是没有化妆的港姐,搞不好还是人妖。林芝的桃花——下落了梦波密的桃花我2017年有个梦想,让我再看一次林芝的桃花雨,我们就这样忘了过去,从心开始。林芝鲁朗这幅画面是我构造了许久的愿景。温暖像阳光一样包裹着我们全身。林芝桃花观赏攻略观赏最佳季节:四月份。届时有个桃花节。观赏最佳地点:川藏线,桃花沟,尼洋河岸。美食推荐:石锅鸡,藏香猪,松茸。新错——画面太美,不

敢想象林芝新措牛啊牛,你是多么幸福啊,有多少世人对你是羡慕嫉妒恨啊。这里的草一定很鲜嫩,这里的水一样很甘甜。巴松错上图是结巴村。新错的入口,很梦幻的一个小村子。新措游玩攻略游玩最佳时间:一年四季都适合,本人推荐十月中旬来,那里有个童话的世界。游玩路线:巴松措往里走就是新措,鲜为人知。旅行社也很少发这条路线,因为不赚钱。综上所述,新措就更值得来了。羊湖——小家碧玉,待字闺中拉萨羊湖羊湖全名叫羊卓雍错,跟纳木错和玛旁雍错是三姐妹,它们被称为西藏的三大圣湖。第一次看到羊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咦,世上还有这样的湖,不错哦。建议观赏的时间:只要是蓝天白云,羊湖就不会让你失望。不然,嘿嘿。注意事项:观景台边有条狗,它叫藏獒,跟它拍照是要钱的。上一年那条藏獒好像肾上腺激素要喷射出来了一样跑过来跟我合照,它的主人立马冲上来要我给钱。我打死不给,最后给了他一个鸡腿打算犒劳下那条藏獒兄的,谁知它的主人立马啃得精光。当然西藏的美景多不胜数,比如鲁朗村,大昭寺等景点同样震撼人心。大家的品味不同,品出来的西藏也不同。我们就在西藏,关于西藏的事情都可以咨询我,知无不答,答无不细,但愿你我都能以梦为马,但愿更多人能爱上西藏。给你一个西藏梦,要吗?请关注我。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西藏拉萨导游词修订版

西藏拉萨导游词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西藏拉萨导游词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萨市、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其中市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 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部族首领松赞干布在此创基立业。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大业后,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于是,人们把最初的寺庙,即现在的大昭寺,命名为“惹萨”,藏语的意思是“山羊背上”。最后,“惹萨”被译成了“逻些”,逐步又变成为“拉萨”了。而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拉萨城风景优美,被称为“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喷珠吐玉,雪浪飞翻,穿过无数森林峡谷,田园牧野,全长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湾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了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观。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达拉宫高耸云天,街道纵横,高楼群集,车水马龙,色彩缤纷。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标东经91°06,北纬29°36。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摄氏8度(华氏43°)左右。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 其他景点·· 拉萨年降雨量约500毫升,集中在7、8、9三个月,夏秋雨季是拉萨最美好舒适的季节,雨水多在夜间降落,形成了"拉萨夜雨"的独特气象。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临,好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热尘埃,使林园街市一片光洁。

2020-2021年西藏自治区及下辖市(地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

西藏自治区及下辖市(地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0) 经济实力:西藏自治区是我国边疆治理和社会维稳的重要区域,区域政治地 位重要,能够持续获得国家特殊政策扶持。西藏自治区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末位,但得益于政策支持及资源优势,经济增长较快;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7.82亿元,同比增长8.1%,GDP增速仅次于贵州,与云南并列全国第2位,高于全国水平2.0个百分点。2019年,全区工业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旅游业继续 保持较快增长;受一、二产业投资双降影响,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首次出现 下降,全年全区同比下降2.1%。2020年前三季度,西藏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1308.32亿元,同比增长6.3%,在疫情影响下,前三季度GDP增速较2019 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2019年,西藏自治区下辖各地市经济总量均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较2018 年均有所放缓,除那曲市2019年GDP增速为7.9%之外,其他地市GDP增速均 在8.0%及以上。从GDP规模看,各地市经济规模差异较大,其中以拉萨市为中 心的藏中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强,2019年拉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7.88 亿元,占西藏全区GDP合计的36.50%;日喀则市、昌都市、山南市、林芝市2019 年GDP规模依序次之,经济规模总体较小;位于藏西北区域的那曲市、阿里地 区因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经济规模最小,2019年GDP总量仍排名末两位。 财政实力:2019年,西藏自治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99亿元,同比 下降3.63%,下降主要系2018年一次性缴库因素影响所致;从规模来看,全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居于全国各省末位。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来自国有土地使用 权出让收入,2019年全区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75.46亿元,规模亦较小。全区财 政平衡基本依赖于中央政府支持,2019年全区上级补助收入(含一般公共预算 补助和政府性基金补助)为1974.87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6.91%。2020 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影响,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 1.4%,但降 幅较上半年收窄4.5个百分点。 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集中于以拉萨为中心的藏中南区域,2019 年拉萨市以117.04亿元的规模继续大幅领先于其他地市;其余地市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规模均不足20亿元。2019年,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上年均有 所回落,其中拉萨市增速最高,为 6.3%;日喀则市和那曲市出现负增长,增速 分别为-10.75%和-2.03%;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能力均处于低水平,财 政自给能力弱。各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总体较小,2019年拉萨市政府性基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财政学》作业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系别:财政金融系 专业班级:财政12-1 学生姓名:狄汶康 学生学号:201201061306 指导老师:段治平 山东科技大学

目录 1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的一般分析 2从财政收入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2.1财政收入的定义 2.2财政收入的三原则 2.3中央财政收入的内容 2.4地方财政收入的内容 2.5从财政收入上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3 从财政支出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3.1 财政支出的概念 3.2 财政支出的三原则 3.3 财政支出的分类 3.4 如何从财政支出上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4 从预算管理体制建立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4.1政府预算的分类 4.2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4.3如何从预算管理体制建立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5 关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的建议 参考文献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摘要: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是指在财政体制上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它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筹集资金、支配使用资金的权力。范围和责任,使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有责有权。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和公共财政体制密不可分。良好的政府服务是经济发展的必需品,有效的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政府收入与支出及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等方面讨论了二者的财政关系。 关键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财政关系,预算管理,税收 正文: 1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的一般分析 中央与地方关系在世界现代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权利的逐步下放,地方政府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由于自身利益驱动,地方要求扩张权力的呼声日趋高涨,但是传统的中央高度集权政治体制惯性作用阻碍了两者关系的合理化,科学化,由于改革前期的放权让利政策使得“诸侯经济”形成,损害了中央权威。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在新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要让地方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发展,更要让地方政府自主发展,活跃经济,拉动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央政府,管理一个国家全国事务的国家机构的总称,在联邦制国家,即称“联邦政府”。中央政府通常的作用负责全国事务,如起草国家宪法和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十四章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二) 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光磊 2003年3月

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央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直接管理省以下的地方政府。所以,从政权的层次的角度上讲,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央政权与省级政权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与一般行政地方的关系 中央与自治地方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 资本 主义 制度

第一节 中央——省政府过程 ?一、省制沿革 ?二、省政治权力结构 ?三、中央和省的政治关系?四、中国省政府过程的主要特点?五、省际关系

一、省制沿革 ?在自元朝以来的大部分时间中,“省”(含“行省”)是中国地方政府的最高一级,是中央之下分治国土的第一级固定的行政区域。 ?元朝设“行中书省”,主要首脑为丞相和平竞;在边疆地区设置有“道”,并在此四化开始对西藏等民族地方行使主权;行省上下,设置有路、州(府)、县。?省也是明朝的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共同组成省级政权机关,分管行政、司法和军务;省之下设置道、府、县。?清朝光绪年间,省的设置已经达到23个,另有5个将军辖区;西藏和西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以及蒙古地区盟旗等;省设总督或巡抚,或督抚并置,总督掌军事,巡抚掌民政;省之下为府(与直隶州)、县。

?武昌起义之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各省建立了“省军政府”,其下是“军政分府”和传统的县,各地军政体制不一,管理混乱。 ?北洋政府时期,地方一般分为省、道、县三级,全国共分22个行省;省设置有省议会,1913年后设置了由总统任免的省“民政长”,设有高等审判厅和高等检察厅作为司法机关。 ?南京国民政府基本上是省、县两级制,另有一部分分别为相当于省、县两级的城市;在地方也实行“党治主义”;省政权先后称为“省政府会议”和“省政府委员会”,由各厅厅长所组成,其中省政府主席由国民党中央决定;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宣布实行“宪政”,设置了由选举产生,起咨询作用的省参议会;到1948年,全国共有

西藏拉萨市地理域发展的影响

西藏拉萨市地理域发展的影响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2分) 1. (6分) (2018高二上·惠东期中)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 .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D .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 .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D . 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 . 市场 B . 技术 C . 资金 D . 交通 2. (4分) (2016高二下·重庆期中) 下图为某区域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有关该区域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 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 B . 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炎热 C . 矿产资源较贫乏 D . 经济较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3. (2分)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 . 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 . 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 . 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 . 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4. (4分)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 .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 . 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新形势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

新形势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问题自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 一、新形势下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政治发展意义 在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是中央与省级辖区政府之间的关系,与政府间关系相比,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侧重于政府体系的垂直结构的层级节制,而不包括水平性的政府间横向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是当前政府间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基于利益关系之上的权力分配关系,它既是一种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权力分配关系。长期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焦点主要是中央集权对地方分权,将政府权力视为封闭体系,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视为对立竞争的状态。其实,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应该是开放体系,是处在不同层级的平等的行为主体。从博弈的角度看,其关系是“非零和”博弈,是能够达到双方“共赢”。 新中国成立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政治经济一体化,地方政府完全受制于中央政府,几乎看不出地方利益和自主权力的诉求和体现。中央政府虽然也主动尝试了对地方权力的调整,但以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次放权和60、70年代的“收权——放权——再收权”的失败收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体制转型初期简单的放权让利到分税制改革后的选择性再分权,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权力下放的力度加大,中央向地方和企业双重放权,并扩大了大中城市的管理权限,地方利益诉求随着地方权力和职能的扩大而膨胀,促使地方政府成为地方区域内独立的具有经济发展目标和自我利益诉求的行为主体。由于权力下放较快,约束不足,由于利益驱动,有的地方各行其是,在一些干部身上暴露出来本位主义、分权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从政府的结构来看,我国中央政府缺少自己的执行机构,中央政策的执行依赖于地方政府。我国中央行政机构国务院的部、委、局、署是分别履行国务院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这些部门的职责主要是政策的制定以及宏观规划与指导,几乎都没涉及到政策的执行。我国的国务院主要起一个政策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以及总的最高的监督职能的作用,中央的政策是通过中央——省——市——县——乡(镇)这种金字塔式的层级逐级向下执行的。地方政府毕竟不等同于中央政府的执行部门,代表地方的利益并更容易产生自己独立的利益(分税制加剧了这个情况)。中央立法不执行,委托各地方政府执行,在执行上,中央依赖于地方,这是中央政令不畅的重要原因。中央受制于地方,地方也受制于中央,做事的时候两级政府很难行动,难以发挥“两个积极性”。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影响因素 1、非政治因素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的国家,山峦江河的纵横交错,使许多地方被分割成彼此隔离、经济上相对封闭且有独立性的区域。这些地理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了政府间纵向关系。为了确保国家的领土完整统一,中央政府给予地方,特别是落后偏僻地方更优惠的财政补贴。也因为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各地方发展极不平衡,在资源贫乏的地方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就更多,所以,在这些地方实行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方针更容易,而在资源丰富的经济发达地方,往往对中央政府的权威构成极大挑战。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有效的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因素,政府间的纵向关系变化与经济发展周期是同步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反复变化,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紧张,发展落后的地方对中央产生怨恨,以为中央政府分配的资源不公平,经济发达地区对中央产生离心,不愿将财富分与他人共享。还有科学技术发展等因素也影响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拉近了各地的距离,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便利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使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方针能更有效的实行。 2、政治因素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权力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划分形式,但是却深刻地影响了一个国家政策的形成机制和执行机制。在中央集权制条件下,中央政府集中国家权力是最主要的方式,地方受中央的制约,中央政府负责协调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央政府所制定的全国性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约束力,地方所制定的政策不能与中央政府的政策相违背。在地方分权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独立制定自己的政策。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地方政府,所有的地方政府,都不过是中央政府的派出和代理机构。改革开放后,由于“放权让利”,地方政府在很多领域内,获得了较大的权利,而地方政府权力尤其是经济权力的扩张,改变了它们在政府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角色,这当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央放弃了经济上统管权力,地方经济自主能力的增强无疑扩大了自己的权力领域,使得它们由集权体制下单纯的中央政府的派出和代理机构转而成为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从而也就极大地改变了垂直控制模式下那种被动执行政策,消极执行命令,不独立思考和行事,出了问题负不起责任的行为模式。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处理政府间纵向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运行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制约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影响因素各有不同,没有两个国家的政府间纵向关系发展模式完全相同。目前,政治体制改革相当于经济体制改革无疑是滞后的,这给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协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之有效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此相关的政府间纵向职能配置、权责分配、机构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也不够彻底,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色彩,所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协调发展必须克服的症结。 三、当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央对地方政府的适度放权,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慢慢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

当代西藏地方政府治理

绪论: 一、当代西藏地方与西藏问题 西藏问题:从英国为首帝国主义企图分裂 二、当代西藏地方政府治理的意义 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 三、治理的基本任务 实现经济社会发现和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环境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 四、政府治理: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政府机关、公务员————行政主体 五、中央政府:治理一个国家所有的领土的行政机关。 六、地方政府:治理一个地方的行政机关。 七、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治理西藏地方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的规范下自主管理西藏社会公共事物的地方政府。《喇嘛王国的覆灭》 第一讲 当代西藏地方政府 (2)政府机关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西藏地方史通过》、?《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 西藏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内地的区别 西藏地方在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中的重地位 战略地位,资源地位 西藏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架构。 经济社会发展稳定西藏两大问题

(统治是传统行政管理的权威——强制力) 第二讲 关于治理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治理的概念 民主地方自治地方的注意内容(思考练习) 第二讲当代西藏地方政府 第一节、西藏地方政府的历史治革 一、撒迦地方政权。 确立封建农奴制 加强藏汉经济交往。建立 第三讲 当代西藏地方的行政环境中国特色西藏特点————胡锦涛 行政环境制约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促进行政环境。第一节、行政环境的概念 第一节、西藏地方的刑侦环境 第二节、西藏地方的政治环境: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从经济建立起来,但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西藏的法制建设取得了进步,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3)、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和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从经形成,但是局部还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4)、各族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在不断的扩大。 (5)、法律制度好不够建立,政治民主化还应该进一步提高,宗教对土俗生活还产生着一些极影响,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还有得提高。 第三节、西藏地方的经济环境 西藏地XXXX是西藏地方政府系统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源条件、自然地理状况、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总和。 一、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能力低下 二、土地面积大,总体质量差,可利用的土地少,自然条

2020下半年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城投集团招聘试题及解析

2020下半年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城投集团招聘试题及解析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文艺作品与其著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肖邦——《命运交响曲》 B、达芬奇——《物种起源》 C、卢梭——《忏悔录》 D、狄更斯——《悲惨世界》 【答案】C 【解析】《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作品,《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作品,《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作品,卢梭的作品是《忏悔录》,C项当选。 2、公文质量在思想内容上应该做到()。 A、政策性强 B、时限性强 C、科学性强 D、针对性强 【答案】ACD 【解析】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公文的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两个方面。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在文字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A 【解析】“民以食为天”,说明人们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去从事其他的一切活动。故选A。

西藏地区区域气候分析

实验二:区域特征分析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本次实验主要是对西藏地区的气候进行分析,根据老师所给的西藏地区的是个县的已有的数据(包括降雨量,蒸发量,大风数等)分析这些因素在西藏地区的差异,时间以及空间的分布规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1.1摄氏度,增温速率为0.22摄氏度/10a.而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特殊的热动力和动力循环而形成的天气气候系统对我国、亚洲乃至全球气候产生的重要的影响。本实验将主要也将通过青藏省安多等十个县市的气候数据,对青藏部分地区1966至1999年的气温、降水、大风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气候要素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西藏地区的各个要素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得出自己的分析的结论并且分析自己的结论,探讨形成的原因。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包含冰川、积雪、冻土、森林、草原、荒漠和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它深刻的影响了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环境的演化,被视为南极和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部分地区,西北青海省的全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地区面积辽阔,地势高,气候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可以概括为:气温低,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压低;温度、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西北部风大沙多。 西藏高原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面积 122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南部,大致地理坐标为北纬26°52′—36°32′、东经78°24′—99°06′。东临四川,西连克什米尔高原,北靠昆仑山—唐古拉山脉,南部横亘着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西藏被众多巨大的山脉所怀抱,奔流着无数湍急的江河和湖泊,由于地形复杂形成了各区域独特的气候类型。西藏地区气候区域大致分为5个,分别为西藏北部、阿里地区、西藏东南部、西藏中部、西藏的南部边缘地区。 根据提供的西藏省十个县市(包括安多、班戈、波米、昌都、改则、贡嘎、拉萨、林芝、芒康、日喀则等)1966-1999年的历年大风日、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等数据(年蒸发量数据拉萨地区没有,故没作为选择要素),选取上述三个要素作为气候分析的因子。由于部分地区数据不全,故在空间分布规律分析时选取1980-1999这20年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 本实验将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1.分别分析1980-1999年(20年间)间各县市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年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 特征。 2.对1966-1999年各县市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大风日数进行时间变化趋势分析,总结变 化规律。 3.利用提供的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大风日数以及蒸发量等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 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spss,Arcgis软件,计算机

我国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2011年12月 学术探讨 浅议我国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文/黄晓晗 摘 要:对于中央政权的牢牢把握,历来是各个国家和执政党的首要任务。建国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经历了多次调整,由集权到放权,到再次集权,又到有步骤的下放权力。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央地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出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协调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权;中央政权;关系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339-01 一、当代社会的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 中国自秦朝以来就是单一制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融合;但另一方面中央高度集权,忽略了地方的发展,从而对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中央大权的牢牢掌控,自古就被君王视为第一要务,发展到今天,这是历史的延续。只要国家存在,就会存在地方和中央的权力分配问题,并且各国都会根据自己的国情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所以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始终会处于不断调整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经历了多次调整,由建国初期的中央高度集权,到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放权又收权,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逐步下放权利,有步骤的扩大地方自主权,中央与地方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既合理分权又维护中央权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形式理论。首先,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利,确保地方充分发挥积极性。其次,强调在向地方分权的同时要维护中央权威。再次,主张用制度建设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通过这些改革和实践,地方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地方的积极主动性,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在放权的过程中,由于财政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导致中央政府财力不断下降,而地方政府财力不断扩大,形成“弱中央,强地方”的局面,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也随之出现。 二、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权利的分配关系。在中央与地方关系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中央权力过于集中,这就会导致地方没有主动权,发展失去活力。二是地方过度分权,必然会导致中央不能有效统领地方,地方权力的分散也是地区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重要原因。 具体来说,中央高度集权的状况依然存在,尽管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地方政府的自主权逐渐扩大,但中央高度集权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地方分权仍然是相对于中央的高度控制来说,地方的被动地位也没有改变,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没有受到完善的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双方的权利并没有明确的划分。 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由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限划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因此在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利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那些原本属于中央统一控制的权利下拨给了地方,中央权利的弱化,导致宏观调控失去作用,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方的利益,违法乱纪,画地为牢,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 就如何协调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实现两者和谐发展,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曾指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就我国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前提下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发展。 其次,要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中心”的作用,中央政府是实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主体,地方政府则是重要组成部分,有力的保障。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再次,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制化,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划分缺乏明文规定,中央政府的收权与放权也缺乏法律依据,因此,中央与地方关系只有实现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才能使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更加合理完善。 第四,要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利的监督,如果对地方权利的监督和制约不力,就会出现权利被滥用的危险,继而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因此,要健全和完善地方的权利监控体系。 三、中央与地方政权和谐发展的意义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放权与收权,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都产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又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得到统一。实现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和谐发展,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其次,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打造新型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再次,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基础。第四,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对长期以来吸取其他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历史经验的总结。第五,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也是我国缩小地方贫富差距,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模式将会成为总的发展趋势。我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具体实践以及借鉴其他国家的具体经验告诉我们,中央与地方两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因此实行中央必要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将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变化之中。要在保证中央权威的前提下,从高度中央集权走向适度地方分权,建立中央与地方互助合作的新型体制,在新的形式下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作者简介:黄晓晗(1986.02—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 [2]薄贵利.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 [3]夏丽华.60年来中央与地方关系演进特点与当前的改革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9月第5期. 2011.12 339

西藏地区项目管理经验

项目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项目概况 项目的线路全长13.276km,含桥梁2516m/7座(含1座特大桥,长1385m),隧道4525m/1.5座(羊八井1#隧道1320m/1座、羊八井2#隧道3205m/0.5座)及1#通风斜井,互通式立交1座(羊八井互通:主线长1310m),路基长4.969Km,涵洞17道/583.2m,通道5座/209.57m。桥隧比52.78%。项目主线按双向4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km/h,路基宽度均为26m。 开工日期:2017年7月1日,完工日期:2019年6月30日,工期24个月,中标金额16.938亿元。 项目特点 一、自然环境特点: 1、项目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区,高海拔、低纬度,属高原寒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夏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干湿季分明,天气变化大。年平均气温1.3℃,常年有霜期在250天左右;大气含氧量为标准气压的48%左右。 施工及管理人员难以适应,流动性大,工人功效低,迫使机械化率高。燃油在缺氧环境燃烧值差,机械设备不能有效输出。 2、春季下雪封山、进藏公路不通。夏季冰雪融化、暴雨连绵、河道暴涨。秋季大风肆孽。冬季寒冷、干燥、极度缺氧。介于季节变化特点,对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提出更高的挑战。 3、高原生态薄弱,环水保要求高,水土易流失。施工过程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提前做好退临建、还草坪的规划工作。 二、工程项目特点:

1、本项目桥隧比达52.78%,7座桥梁累计6次跨越河道,4次跨既有公路及地方道路,1次跨青藏铁路施工。 2、特大桥为项目重难点,全长1385m,位于两隧道之间,桥隧相接,左右幅线间距50m,斜跨青藏公路及青藏铁路,且三次跨河道施工。墩高普遍20多米,最高墩32m,桥梁桩基地质复杂多变,设计为嵌岩、摩擦桩,最大桩径2.4m,最大桩长50m。整桥全部为预支梁(20m、30m箱梁,50m、55mT梁),其中55mT梁上跨青藏铁路,单片梁重200多吨。该桥地形复杂,地质变化大,桩基施工进度难以掌握,组织难度巨大,段落架梁困难,高墩、跨铁路等安全风险高。给运梁架梁提出极高的挑战。 3、羊八井1号隧道属于长隧道,隧道进、出口位于泥石流堆积体上,坡体表面冲沟发育;土质为砂砾土、黄白色粉砂土、结构松散、无自稳能力,地质条件很差,隧道进洞难度较大。#隧道长1320m,地质复杂。左、右洞分别2次穿越地质断裂带,发生过涌水、突泥、空腔等现象,多次采用洞内管棚及帷幕注浆。安全风险高,施工进度缓慢。 4、羊八井2#隧道属于特长隧道,地质、水文条件复杂,有破碎围岩、浅埋偏压地段、破碎断层带和岩爆段,涌水量大并存在突泥的可能性,安全风险高,为全线的控制性工程。 其中2#隧道1#斜井为送、排双风井,风道与主洞上交叉2次,自交叉1次。设计形式复杂,交叉施工影响大,施工组织困,爆破质量难以控制,安全风险高。 三、地方政策特点: 1、根据西藏地区“央企助力富民兴藏”政策,项目要在当地的材料使用、机械设备租赁、人员雇佣等方面着手,为当地居民增收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