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西农业大学遗传学考试复习资料(杜维俊教授主讲)

山西农业大学遗传学考试复习资料(杜维俊教授主讲)

山西农业大学遗传学考试复习资料(杜维俊教授主讲)
山西农业大学遗传学考试复习资料(杜维俊教授主讲)

遗传学:研究生物起源、进化与发育的基因和基因组结构、功能与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两个基本特性。

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者同亲个体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或者同亲个体间的差异现象叫做变异。

遗传和变异的关系、意义:1.遗传与变异对立统一;2.遗传使生物的特性稳定,并一代一代传递保留下来,形成特定的物种。变异使生物特性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基础,没有变异就没有选择的对象。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1900年是遗传学的诞生年。

染色质:在细胞未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所染色的网状物质。在细胞间期,染色组织呈纤丝状,故又称为染色质线。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经过浓缩、卷曲和折叠称为具有一定形态和数目的结构,称为染色体。

染色质或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控制生物性状的大多数遗传物质就位于其上。

在细胞分裂中期,由于染色体收缩到最短最粗,表现得最为明显。

细胞分裂中期的每条染色体都有一个着丝粒和被着丝粒隔离开的两条染色体臂。

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粒相连、构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分别称为染色单体。

着丝粒:连接两条染色单体的复合体结构。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纺锤丝附着在着丝粒表面的某个区域,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着丝点。

主缢痕:染色体上着丝粒所处的凹缩区域,染色体以此为界线分为两条臂。

次缢痕:一些中期染色体上除主缢痕外的其他缢痕区。

随体:一些端着丝粒染色体短臂远端的球形或圆柱形染色体节段,在次缢痕末端。

核仁组织中心:染色体的次缢痕具有组成核仁的功能,故称为核仁组织中心。

特化染色体:一些特殊的染色体,只存在于某些生物的特定组织或某些群体中。分为两类,一类暂时性的,一类永久性的。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染色体其大小、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相同,称为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性细胞中所有成单的染色体相互间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在高等生物中,染色体数目的多少与物种的进化程度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生物染色体数目具有恒定性表现在:1.生物个体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除配子和植物种子的胚乳外)其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2.同种生物不同的世代间其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3.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其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4.生物个体从生到死其染色体数目也恒定。

A染色体:每种真核生物的细胞内必须具有一套或几套基本的染色体,它们相互协调维持生物的生命活动,通常把生物这些恒定的染色体称为A染色体。

B染色体(超数染色体、副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除了A染色体外,还经常出现一些形态和行为不同于A染色体的额外染色体,统称为B染色体。

细胞分裂包括无丝分裂、有些分裂、减数分裂。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包含G1期、S期、G2期、M期四个阶段。

真核生物个体或组织的细胞群按其是否处于增殖或分裂的状态,可分为3类:处于静止状态的G0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

G0细胞:指那些不分裂只停留在G1期的细胞,如花粉粒中的营养细胞。

周期细胞:能够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如植物根尖、茎尖的原分生组织细胞。

分化细胞:那些不可逆地脱离了细胞周期,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如韧皮部中的筛管分子。

无丝分裂:在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也不形成纺锤体,细胞核直接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分裂类型。

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通常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阶段。

减数分裂:性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由此产生四个单倍体细胞(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2n→n)的特殊细胞分裂方式。

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发生部位卵巢、睾丸(生殖细胞)各种组织器官(体细胞)

分裂次数2次1次

子细胞名称精细胞、卵细胞、极体体细胞

染色体复制次数和时期1次、间期1次、间期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减半不减半

联会、四分体发生不发生

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发生不发生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不发生

着丝点分裂发生、减II后期发生、后期

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相同

子细胞数目4个2个

可能发生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数变化2n-4n-2n-n2n-4n-2n

DNA分子数变化2c-4c-2c-c2c-4c-2c

生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主要是指配子生殖。

有性生殖分为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

同配生殖:雌、雄配子的形态与大小都相同的性细胞(即同形配子)相互结合的一种较简单的有性生殖方式。

异配生殖:形状、结构相似,大小和行为不同的两个配子结合过程。

卵式生殖:不能游动的大配子(卵细胞)和能够游动的小配子(精子),且卵细胞与精子相结合形成合子的一种高级异配生殖方式,是高等植物和多数动物所普遍具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

每个胚囊母细胞最终形成一个雌配子体,每个花粉目细胞最终可形成4个雄配子体。

授粉:成熟的花粉粒(雄配子体)落到雌蕊柱头上并开始萌发的过程。

受精:雄配子与雌配子融合为合子的过程。

胚乳直感(花粉直感):种子的3n胚乳由于受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出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果实直感(种皮直感):种子的2n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的影响而表现出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无融合生殖:指不经过此雄配子的融合而产生下一代的一种特殊的生殖方式。可分为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不定胚、单性结实。

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又叫单性生殖。指减数分裂形成的单倍体配子未经受精过程而直接发育成下一代种子胚。包括孤雌生殖、孤雄生殖、无配子生殖。

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造孢细胞或珠心细胞形成胚囊,但不发生减数分裂,由胚囊中的2n细胞直接发育成种子胚。

不定胚:不通过胚子阶段而直接通过有丝分裂从一个体细胞产生胚。

单性结实:不经过受精但在花粉的刺激下果实正常膨大发育的现象。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株高、花色、种子形状等被划分开的具体研究单位。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株高的高与低。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能显现中出的亲本性状,另指显性等位基因支配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未能显现中出的亲本性状。

分离现象:杂种生物在形成性细胞时,等位基因相互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的现象。

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基因型:生物体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

表型:生物体的具体性状表现称为表型。

测交:被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

完全显性:子一代表现与亲本之一相同,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同时表现为双亲的性状。

不完全显性(半显性、部分显性):子一代的表现介于双亲之间但偏向某一亲本。

共显性(并显性遗传):子一代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镶嵌显性:子一代个体的不同部位分别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复等位基因:在同意生物群体中,同源染色体相同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致死基因:导致个体或细胞死亡的基因。

互补作用:在一个二倍体细胞里,两个亲本的基因组各自补足另一个基因组所缺失功能的过程。F2产生9:7表型比例,Ft产生1:3表型比例。

积加作用:指当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互作时,显性基因对数累积愈多,性状表现愈明显的现象。F2产生9:6:1表型比例,Ft产生1:2:1表型比例。

重叠作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只要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中存在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显性性状,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个体表现隐性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F2产生15:1表型比例,Ft产生1:2:1表型比例。

显性上位作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能掩盖另一对基因的显性表现,前

者对后者具有遮盖作用,称为上位性。反之,称为下位性。F2产生12:3:1表型比例,Ft产生2:1:1表型比例。隐性上位作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其中一对隐性基因能掩盖另一对基因的作用。F2产生9;3:4表型比例,Ft产生1:1:2表型比例。

抑制作用:某显性基因本身并不直接控制性状的发育,但可抑制另一种基因的表达。F2产生13:3表型比例,Ft产生3:1表型比例。

遗传三大定律:孟德尔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连锁遗传定律。

连锁遗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有联系在一起传递的趋势。

完全连锁: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不发生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则这两个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自然界比较少见,仅见于雄果蝇和雌家蚕。

不完全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的重组型配子产生的现象。

相引相:两个显性基因或者两个隐性基因连锁在同一染色体上称为相引相。

相斥相: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连锁在同一染色体上称为相斥相。

不完全连锁测交后代的表现特点:

1.两种亲本型远远大于两种重组型,或重组率小于50%;

2.两种亲本型数目相等,两种重组型数目相等。

交换值:两个连锁基因间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频率。

连锁基因间的距离常用图距单位表示,图距单位也称为“厘摩”(cM)。遗传学通常取1%的交换值作为一个图距单位。两个连锁基因间的交换值越大,基因间的距离越远,连锁强度越小;交换值越小,基因间距离越近,连锁强度越大。交换值的变动范围0~50%。

两基因间的距离较近时,可用重组率代替交换值,但当基因间距离较远时,有可能发生双交换或3次以上交换,重组率就不完全等于重组率。

基因定位: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及其相互作用间的距离,称为基因定位。

连锁群:遗传学上把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称为一个连锁群。

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通过基因定位分析,即可确定一对同源染色体各个基因的位置,绘制成图谱,并标明各基因间的遗传距离,称为连锁遗传图。

着丝粒作图:将着丝粒作为一个位点,估算基因与着丝粒间的交换值,进行基因定位,叫做着丝粒作图。

常染色体:又称体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中,除了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性染色体外,还有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称为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性连锁(伴性遗传):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限性遗传:指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中不表达的基因引起的遗传现象。

从性遗传: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因为内分泌及其他原因使其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生物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受主效基因控制,数量性状受微效基因控制。

质量性状:由一对或几对基因控制、不易受环境影响、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

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影响、呈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微效基因:有些生物的性状是连续性的数量性状,如一般农作物的高度、产量等。决定这种数量性状的基因常常不是一对而是多对,每个基因只有较小的一部分表型效应,这样的基因就被称作微效基因。

加性效应:指等位基因之间无显隐性,对性状表达的作用可以累加,性状表现程度由相关基因的效应累加而成。其累加的方式分为累加作用和乘积作用。

累加作用:指每个高值基因的作用按一定的数值与基本值相加或相减。

乘积作用:指每个高值基因的作用按一定数值与基本值相乘或相除。

非加性效应:包括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各种互作。

等位基因间互作:包括等位基因间的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及超显性等造成的一些不同于累加效应的情况。存在等位基因间互作时,杂种后代分布曲线呈偏态分布。

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是指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上位性和下位性等基因互作,也就是说,其中一对基因的存在会影响其他非等位基因的作用。

近交系数:是指个体某基因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的同一基因的概率。

回交:近亲繁殖的一种方式。指杂种后代与其亲本之一的再次交配。

轮回亲本:被用来与后代多次回交的亲本。

非轮回亲本:未被用来与后代回交的亲本。

杂种优势:指杂交子代在生长活力、育性和种子产量等方面都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遗传学中指杂交子代在生长、成活、繁殖能力或生产性能等方面均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

缺失:染色体丢失了自己本身的部分正常片段。包括中间缺失、顶端缺失

重复:染色体多了自己本身的一部分区段。包括顺接重复、反接重复。

倒位: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的正常直线顺序颠倒。包括臂内倒位、臂间倒位。

易位:染色体的一部分区段转移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包括简单易位和相互易位。

染色体组(细胞核基因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整倍体:具有物种特有的一套或几套整倍数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非整倍体:染色体组中缺少或额外增加一条或若干条完整的染色体的细胞或二倍体生物。

一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只含有单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一倍体。

二倍体:具有两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三倍体:有三套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多倍体: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同源多倍体: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所组成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由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杂交形成的多倍体或远缘杂交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部分异源多倍体:指异源染色体组间存在部分同源性的异源染色体。

同源异源多倍体:指同时具有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性质的个体或细胞。如异源四倍体AABB加倍。

异数(混合)异源多倍体:指由技术染色体数目不同的染色体组构成的异源多倍体。

倍半二倍体:指具有一个物种全部的染色体和另一个物种的正常配子数目的个体或细胞。

多价体:参与联会的同源或部分同源的染色体多于两条时所形成的配对染色体。如三价体、四价体等。

提早解离:指减数分裂进入后期I以前,联会的染色体就已经彼此完全排斥分开。

单倍体:具有和该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相同的细胞或个体。

超倍体:染色体数目多于正常2n个体的非整倍体。如三体、四体、双三体。

亚倍体:染色体数目少于正常2n个体的非整倍体。如单体、缺体、双单体。

双体:正常的2n个体称为双体。

单体(2n-I):比双体少一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

缺体(2n-II):比双体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

双单体(2n-I-I)比双体少两条异源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

三体(2n+I):比双体多一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

初级三体:额外增加的染色体与原来的2条染色体完全相同。

次级三体:额外增加的染色体是一条等臂染色体,其两臂完全相等。

三级三体:额外增加的染色体是一条相互易位染色体,带有一个非同源染色体片段。

端体三体:额外增加的染色体是一条端着丝粒染色体,只有一条臂。

四体(2n+II):比双体多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

双三体(2n+I+I):比双体多两条异源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

异固缩:染色质丝螺旋折叠的时期和程度与一般染色体或染色体区段不相同的现象。

异常染色(也叫非活动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凝聚状态,染料着色深的那部分染色质。富含重复DNA序列、复制延迟,一般无转录活性。

常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着色浅的那部分染色质。富含单拷贝DNA序列,有转录活性。

卫星DNA:用等密度氯化铯梯度离心法分离匀质DNA时,在主带附近出现的副带DNA。一般含有高度重复的DNA 序列。(或高度重复的DNA序列,重复单元长度不一,主要分布于染色体着丝粒的异染色质区)

组成(结构)型异染色质:在所有细胞内都呈现异固缩现象的染色质,主要由卫星DNA组成。如着丝粒、端粒、次缢痕等。

兼性(功能)异染色质:指不同细胞类型或不同发育时期时期出现的异染色质。

端粒:指染色体端部的一种特殊结构。

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版合成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转录:是以DNA为模版,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4种核糖核苷酸(ATP、CTP、GTP、UTP)为原料,合成RNA 的过程。

启动子:决定RNA聚合酶转录起始位点的DNA序列。

转录单位:从RNA聚合酶识别的转录起始位点至转录终止区这一段的核苷酸序列。

中心法则: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的阐明遗传信息传递方向的法则,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至RNA,再传递至多肽。DNA同RNA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而遗传信息只是单向地从核酸流向蛋白质。

密码子(遗传密码、遗传密码子、三联体密码):mRNA分子中以三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一种氨基酸以及多肽链合成起始与终止的信号。

反密码子:tRNA中与mRNA密码子反向互补的三核苷酸序列。

同义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所有密码子。

简并:两种或多种核苷酸三联体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的现象。

反转录:以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催化下转录为双链DNA的过程。

翻译:mRNA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的过程。

多聚核糖体:结合在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交换子(重组子):是连锁基因发生交换时的最小突变单位,一个最小的交换子可以只包含一个核苷酸对。

顺反子(作用子):通过顺反实验测定出的一个遗传功能单位。一个顺反子就是一段核苷酸序列,编码一条多肽链。

操纵子:原核生物中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组成的一个转录功能单位。

外显子:基因内部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内含子:基因内部不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结构基因:一般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广义上也包括编码RNA的基因。

调节基因:(1)控制结构基因转录起始和产物合成速率的基因。(2)能影响其他基因活性的一类基因。

操纵基因:操纵子中与一个或一组结构基因相邻并控制它们转录的基因。

割裂基因: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而是被若干个非编码区(内含子)分割。这类结构断裂的基因称为割裂基因。

重叠基因:共有同一段DNA序列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跳跃基因:可在染色体上移动的或能随时插入宿主细胞染色体的基因。

基因家族: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结构与功能相似,进化起源上密切相关的一组基因。

基因簇:基因家族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在染色体上彼此紧密连锁的一组基因。

假基因(伪基因):在多基因家族中,有些成员已知的基因相似,处于不同的位点,因缺失或突变而不能转录或翻译,是没功能的基因。

转座因子(可移动因子、转座子):指一段特定的DNA序列,可从原来的位置上单独复制或自动脱落下来,再插入到染色体其他位置,并对插入点的附近基因产生各种遗传学效应。

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分为插入因子、转座子、Mu噬菌体。

插入因子:最简单的转座能力的遗传因子,长度小于2kb。

转座子:是一类较大的转座因子,是由几个基因组成的特定的DNA片段。

反转录转座子:先转录为RNA再反转录成DNA而进行转座的遗传元件。

基因调控:生物体内控制特定基因产物合成的机制。

转录水平的调控分为正调控和负调控。

正调控:指没有调节蛋白质存在时基因是关闭的,加入调节蛋白质后,基因转录被激活。正调控系统中的调节蛋白质叫作无辅基诱导蛋白。

负调控:指在没有调节蛋白质存在时基因可以表达,加入调节蛋白质后基因活性被抑制。负调控系统中的调节蛋白质叫做阻遏蛋白。

诱导物:当加入对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的小分子后开启基因的表达,产生这种诱导作用的小分子物质叫做诱导物。

辅阻遏物:当加入对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的小分子后关闭基因的表达,产生这种阻遏作用的小分子物质叫做辅阻遏物。原核生物中基因的表达以负调控为主。在合成代谢途径中,通常以负调控方式控制自身产物的合成。

自体调控(反馈调控):指一个基因的表达产物反过来抑制自身基因的表达。

严谨反应:是指细菌生长在不良营养条件下时,由于缺乏某种氨基酸等因素所导致的蛋白质合成突然下降,RNA转录突然停止等一系列反应。

基因扩增:指细胞内某些特定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地大量增加的现象。

基因重排:指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的重新排列。

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类型细胞中表达的基因。

持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DNA分子上对基因表达有调节活性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真核生物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

启动子:决定RNA聚合酶转录起始位点的DNA序列。

增强子(转录强化子):增强真核基因转录的一类调节序列。

沉默子:帮助降低或关闭邻近基因表达活性的一段DNA顺式元件序列。

反式作用元件:是一类细胞核内的蛋白质因子,通过与顺式作用元件和R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而调节转录活性。

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指采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在体外将已知具有特定功能的核酸分子插入细菌质粒、病毒DNA或其他载体中构成重组DNA分子,并将其转移到原先没有这类核酸分子的宿主细胞中进行扩增、表达和稳定的繁殖,使宿主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限制性内切酶:生物体内能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

DNA连接酶:DNA复制、修复和重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催化磷酸二酯键合成的酶。

DNA聚合酶:是催化以DNA为复制模版,由5’端点开始合成DNA的酶。

基因文库: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部分酶切后,将酶切片段插入到载体DNA分子中,所有这些插入了基因组DNA片段的载体分子的集合体,将包含这个生物体的整个基因组,也就是构成了这个生物体的基因文库。载体:是指可以插入外源DNA片段且能携带进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进行独立和稳定的自我复制的核酸分子。

转化受体:在基因工程中接受外源目的基因的器官或组织。

基因突变:由于核酸序列发生变化,包括缺失突变、定点突变、移框突变等,使之不再是原有基因的现象。

自发突变: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突变。

诱发突变:经诱变剂处理发生的突变。

增变基因:可提高基因突变率的基因。

定点诱变:是在体外特异性地取代、插入或缺失DNA序列中任何一个特定碱基的技术,包括盒式取代诱变、寡核苷酸引物诱变及PCR定点诱变等。

嵌合体:一种含有两种以上基因型组织的机体,可能是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分离或移植的结果。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母性影响:正反交情况下,子代某些性状相同于雌性亲本,其中由于母体中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子代表型不由自身的基因型所决定而出现与母体表型相同的遗传现象。又叫前定作用。

遗传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遗传学试题一试卷 一、简答题(共20分) 1、同一物种不同基因型﹝如AA、Aa、aa﹞差异的本质是什么?试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什么是纯合基因型、杂合基因型、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2、牛和羊吃同样的草,但牛产牛奶而羊产羊奶,这是为什么?试从分子水平上加以说明。 3、已知Aa与Bb的重组率为25%,Cc的位置不明。AaCc的测交子代表型呈1:1:1:1的分离。试问怎样做才能判断Aa和Cc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基因,还是具有最大重组率的连锁基因? 4、在细菌接合过程中,供体染色体DNA进入受体的长度不及全长的1/2,那么怎样才能用中断接合法定位染色体DNA上的全部基因? 三、填空题(共10分) 1、三价体存在于、等非整倍体的减数分裂中。 2、三联体密码中,属于终止密码的是、及。 3、把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记为2n,核DNA含量记为2c,那么玉米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染色体DNA分子数目 为,核DNA含量为。 4、根据质核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的发生过程,可把它分成不育 和不育两种类型。 四、论述题(10分) 试说明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内容、其细胞学基础和各自的适用范围。 五、推理与计算题(共40分) 1、(8分)香豌豆花的紫颜色受两个显性基因C和P的控制,两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呈隐性状态时花的颜色是白色的。下列杂交组合后代花的颜色和分离比例将是怎样的? A、CcPp×CCPp B、CcPP×CCPp C、CcPp×ccpp D、ccPp×CCPp 2、(6分)基因a、b、c、d位于果蝇的同一染色体上,经过一系列杂交后得到以下交换值:

基因 a、c a、d b、d b、c 交换 值 40% 25% 5% 10% 试描绘出这四个基因的连锁遗传图。 3、(10分)两株皆开红花的三体烟草A×B时F1呈现5:1的红花与 白花的分离,反交则呈现4:1的红白分离。试分析A、B两个三体亲 本的基因型,基因的分离方式及配子的受精情况。 4、(8分)草履虫中,品系A是放毒型,品系B和C是敏感型,三者 皆为纯合基因型。品系A和B长时间接合,其子代再自体受精得若干 后代,皆为放毒型。当品系A和C长时间接合,经同样过程得到的后 代一半是放毒型,一半是敏感型。问这三个品系的基因型如何?细胞 质中是否均含有卡巴粒? 5、(8分)已知玉米芽鞘色泽差异是由一对基因决定的,在红芽鞘玉 米自交系隔离区内发现绿芽鞘株率为2.25%,而在绿芽鞘玉米自交系 隔离区内发现红芽鞘株率为13%。试分析哪个自交系种子的混杂程度 高。假定红芽鞘为显性,且两个自交系均为平衡群体。 六、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假显性 2、染色体组 3隐性上位作用 4、QTL 5、复等位基因 遗传学试题一答案 一、简答题 1、同一物种不同基因型差异的本质是其DNA分子结构上的不同。从分子水平来看,若基因同一位点的DNA分子结构相同,则为纯合基因型;不同,则为杂合基因型。在杂合状态下就可表达的DNA序列为显性基因,而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表达的则为隐性基因。 2、牛、羊虽吃同样的食物,但产奶时由于其表达的基因不同,即其DNA 分子结构上的差异,使其合成的蛋白质等物质存在差异,结果牛产牛奶而羊产羊奶。 3、分析BbCc测交子代结果,看B、C是否连锁。

《医学遗传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2.与苯丙酮尿症不符的临床特征是(1)。 A 患者尿液有大量的苯丙氨酸 B 患者尿液有苯丙酮酸 C 患者尿液和汗液有特殊臭味 D 患者智力发育低下 E 患者的毛发和肤色较浅 3.细胞在含BrdU的培养液中经过一个复制周期,制片后经特殊染色的中期染色体()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均深染 4.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连接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5.HbH病患者的可能基因型是(5)。 A ――/―― B -a/-a C ――/aa D -a/aa E aacs/―― 6.下列不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的是(4)。 A.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B.系谱中看不到连续遗传现象,常为散发 C.患者的双亲往往是携带者 D.近亲婚配与随机婚配的发病率均等 E.患者的同胞中,是患者的概率为1/4,正常个体的概率约为3/4 7.人类a珠蛋白基因簇定位于(5)。 A 11p13 B 11p15 C 11q15 D 16q15 E 16p13 8.四倍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3)。

A 双雄受精 B 双雌受精 C 核内复制 D 不等交换 E 部分重复9.在蛋白质合成中,mRNA的功能是(3)。 A 串联核糖体 B 激活tRNA C 合成模板 D 识别氨基酸 E 延伸肽链10.在一个群体中,BB为64%,Bb为32%,bb为4%,B基因的频率为(4)。 A B C D E 11.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三种细胞系,这种情况称为(3)。 A 多倍体 B 非整倍体 C 嵌合体 D 三倍体 E 三体型 12.某基因表达的多肽中,发现一个氨基酸异常,该基因突变的方式是(5)。 A 移码突变 B 整码突变 C 无义突变 D 同义突变 E 错义突变13.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相距越近(1)。 A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高,群体发病率也越高 B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也越低 C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高,群体发病率越低 D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迅速降低 E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越高 1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4)。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修订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g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化, 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 2.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增加了Ca2+内流 3.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悬浮稳定性差 D.可塑性差 5.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抑制凝血酶活性 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血浆激活物 B.组织激活物 C.纤溶酶 D.抗凝血酶 7.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 型为 型型 型型 8.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呆小症 B.巨人症 C.侏儒症 D.肢端肥大症 9.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心肌上部 期去极化速度快 C.没有平台期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遗传学期末复习题

遗传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前导链与后随链:DNA复制的两条新链中,有一条链是沿5′→ 3′方向连续合成的,合成的速度相对较快,故称为前导链;另一条则是沿5′→ 3′方向先合成一些比较短的片段,然后再由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其合成是不连续的,合成的速度相对较慢,故称为后随链。 2、转录的模板链:DNA转录中作为转录模板的DNA一条链称为模板链,另外一条则称为非模板链。 3、密码子与反密码子:mRNA上的每3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也称为三联体密码,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翻译过程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tRNA 的分子结构中具有三个与密码子相配对的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 4、简并:一种氨基酸可由一个以上密码子决定的现象称为简并。 5、基因家族:真核生物的有些来源相同、DNA序列相似、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互相关联的功能的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称为“基因家族”。 6、重叠基因:有的噬菌体存在不同基因共用一部分DNA序列的现象,具有这种共用序列的基因称为重叠基因。 7、单交换与双交换:两对基因之间距离较小,这个区段只能发生一个交换,即为单交换。当基因间距离比较大时,同一个性母细胞可能在这个区段发生两个交换,即称为发生双交换。 8、干扰与符合系数:一个单交换的发生影响了另一个单交换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干扰。干扰程度的大小通常用符合系数或并发系数表示。 9、超亲遗传:是指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F2及以后的分离世代群体中,出现超越双亲性状的新表型值的现象。

10、狭义遗传率:是加性方差在表现型方差中的百分数。 11、亲缘系数:两个个体都带有同一祖先某一特定等位基因的概率。 12、纯系:纯系是指一个群体中只存在一种基因型,并且这种基因型是纯合的。自花授粉的一个植株的自交后代可得到纯系。 13、细胞质遗传: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DNA,它所组成的基因也能决定生物某些性状的表现和遗传。这类遗传现象,称为细胞质遗传。 14、细胞质基因组:分布于细胞质的全部DNA序列。 15、表观遗传变异: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最终导致表型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 16、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简称质核型雄性不育,又称为胞质不育型。 17、孢子体不育:雄性不育的花粉育性受母体的基因型(孢子体基因型)控制,与花粉(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无关。花粉败育发生在孢子体阶段。 18、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直接由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决定,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阶段。 19、基因频率:一个群体里,A基因在A、a基因总数中的比率,称为A的基因频率。一个群体里,a基因在A、a基因总数中的比率,称为a的基因频率。 20、基因型频率:就是指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占群体全部基因型个体总数的比率,也是特定基因型在群体中出现的概率。 21、随机交配:是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概率都相同。 22、基因突变:也称点突变,是DNA分子结构上微小的改变,它是由于碱

《遗传学》期末考试题(A卷)-2006无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06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科目:遗传学 考试类型:(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阅人 (注意事项:试题共6面。答案请写在答卷纸上,不要写在试卷上。答卷纸上要写上姓名和班级。要求保持卷面整洁。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选择答案可以多个) 1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的科学: A 生物遗传 B 变异 C 生殖发育 D 新陈代谢 2 Mendel 1866年首次提出: A 分离规律 B 独立分配规律 C 连锁遗传规律 D 获得性状遗传规律 3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式是于1953年提出的: A Watson(美国)和Crick(英国) B Mendel C Morgan D Johannsen 4植物细胞的组成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5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含有: A 核物质 B 核膜 C 核糖体 C 诸如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6 以下哪些生物是原核生物? A 细菌 B 蓝藻 C SAS病毒 D 禽流感病毒 7 染色质是: A 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一种形态 B 核内由于碱性染料而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 C 细胞处于分裂时而卷缩形成具一定形态结构的物质 D 细胞内可染色的物质 8 染色体一般含有: A 一个着丝粒 B 2个被着丝粒分开的臂 C 端粒 D 核仁 9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是指: A 形态和结构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B 来源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C 其中之一来自父本, 之二来自母本的一对染色体 D 形态和结构不同的一对染色体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教学文案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基因工程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 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基本技术路线PPT)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大分子(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2、基因工程的历史 基因工程准备阶段:1972,第一个重组DNA分子的构建,构建人:Paul Berg 及其同事PPT 基因工程诞生:1973,Cohen & Boyer首次完成重组质粒DNA对大肠杆菌的转化 基因工程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事件: 一系列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出现; 各种表达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 一系列转基因菌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的出现 3、基因工程的内容(P9) 4、基因克隆的通用策略(P12)(基因组文库(鸟枪法)+分子杂交筛选)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特点、命名、分类(问答) 概念: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特点(参加PPT) 命名:依次取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然后加上序号。如:从Haemophilus influenze Rd中提取到的第三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被命名为Hind Ⅲ,Hin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d表示来菌株Rd,Ⅲ表示序号。 分类:依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辅助因子可分为:Ⅰ型酶、Ⅱ型(Ⅱs型)酶和Ⅲ型酶。 真核细胞中有4中DNA聚合酶:α,β,γ,线粒体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中3中DNA聚合酶:Ⅰ,Ⅱ,Ⅲ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血液的百分比。 4.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的液体状态下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5.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它等于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 7.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8.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9.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等于潮气量与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 10.通气/血流比值:是指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人安静时,比值为0.84。11.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料量,正常成人安静时125ml/min。 12.渗透性利尿:若小管液溶质溶度升高时,小管液的渗透压随之升高。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13.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部位。 14.牵涉痛:内脏疾患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15.激素: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16.允许作用:一种激素对某种生理功能没有直接作用,但它存在可大大加强另外一种激素的这种生理作用,前一激素对后一激素的这种作用。 二.填空题 反应的基本形式:兴奋与抑制。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细胞。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有完 整性、绝缘性、双向性和相对疲劳性。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 促进蛋白质的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1. 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紧张3. 协调随意运动。 血浆中的抗凝物质有抗凝血酶 3 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 制物肝素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心肌收缩 力、重力和体位、呼吸运动、骨 骼肌作用。 淋巴生成的意义?1.回收蛋白 质 2.运输营养物质3.调节血浆 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4.防 御屏障的作用 呼吸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 的运输、内呼吸。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调节大 小肺泡内压,维持大小肺泡表面 的张力容积稳定减少吸气阻力 防止肺水肿 主要的胃肠激素有促胃液素 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 简述胃运动的方式 1.紧张性收 缩 2.容受性舒张3.蠕动 抑制胃排空的因素有肠-胃反射 肠抑胃素 三.简答题: 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方式及 特点?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 调节自身调节。 (2)神经调节作用迅速,准确, 短暂,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但作用 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自身调节的作用较局限,可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 与或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 用。 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 机制? 神经细胞阈刺激或阈上刺 激,膜上大量钠离子通道被激 活,钠离子 大量内流,膜内负电位迅速减小 并消失,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 支。当促使钠离子内流的动力 (浓度差)和阻止钠离子内流的 阻力(电位差)达到平衡时,钠 离子净内流停止。此时动作电位 达到最大幅值,称为钠离子平衡 电位。钠通道开放时间很短,随 后失活关闭。此时膜上钾离子通 道开放,钾离子顺电位差和浓度 差向细胞外扩散,膜内电位迅速 下降,产生动作电位下降支。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1.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2.促进 生理性止血;3.参与血液凝固: 血小板能为凝血。因子的相互作 用提供磷脂表面。 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 素? (1.)肾血浆流量的改变;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3.)滤过膜的改变,包括通透 性和面积两方面的改变。 简述尿生成的过程:肾小球 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的主要因素包括:小管液溶 质的浓度;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大量饮清水时,尿量有何变 化?为什么? 尿量增多。大量饮入清水→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渗透压 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合成 和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 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严重呕吐及腹泻后尿量有 何改变,机制如何? 尿量减少。严重呕吐或腹 泻→机体水分丧失多→血浆晶 体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 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另 外,机体水分丧失→循环血量减 少→容量感受器抑制,同时血浆 晶体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合成释 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 简单叙述视觉的二元学说 在人类的视网膜中,由于存在视 锥系统和视杆系统以上两种相 对独立的感光换能系统,分别管 理明视觉和暗视觉,这个理论被 称为视觉的二元学说 简述中枢抑制的分类 突触后抑制:1.传入侧支性抑制 2.回返性抑制 突触前抑制 简述突触传递兴奋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 6.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第一步:通过内源性、外源性激 活途径,激活因子X形成凝血酶 原激活物(Xa、V、PF3、钙离 子);第二步:凝血酶原激活物 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第三 步: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溶胶)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生理学试题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五、简述题 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体液调节包括有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阈强度: 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3.阈电位: 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4.局部反应: 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增快)。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运的物质可溶于(脂肪)。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膜的通透性),(膜两侧浓度差)和(膜两侧电位差)。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Na+)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载体)。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载体)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顺)浓度梯度扩散。

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

植物遗传学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有性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基因型: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质具有与特殊环境因素发生特殊反应的能力,使生物体具有发育成性状的潜在能力。 表型: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表现 个体发育:生物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的过程。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物体的生命周期中,形态逐渐发生变化,这就是细胞分化的过程。 形态建成:指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的个体的过程 阶段发育的基本规律:顺序性、不可逆性、局部性 2. 简述基因型和表现型与环境和个体发育的关系。 3. 简述生物发育遗传变异的途径。 (1)基因的重组和互作:生物体变异的重要来源 (2)基因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上的改变(基因突变) (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4)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改变 4. 简述观赏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 1)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2)园林植物变异的多样性(多方向、易检测、可保留); 3)园林植物栽培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4)保护地栽培; 5)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个体发育 外界环境条件作用 (外因)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1 细胞 1 组成: ? 1)结构单位——形态构成,细胞的全能性 2)功能单位——新陈代谢,生命最基本的单位 3)繁殖单位——产生变异的基本单位 2 类型 根据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将生物分为 非细胞生物:包括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 细胞生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 根据细胞核和遗传物质的存在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原核生物(无丝分裂,转录,翻译在同一地点) 如:细菌、蓝藻(蓝细菌) 真核生物(有丝分裂,转录,翻译不在同一地点) 如: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真菌、高等植物、动物、人类

遗传学期末考试重点

遗传学 问答和计算: 1、二项展开和通项公式的运用 2、单倍体高度不育的机制 3、X2的运用 4、三点测交的运用 5、雄性不育的机制和运用 6、谱系中近交系数的计算 7、遗传平衡定律的运用 8、F-,F-和F,的区别,HfrxF-,F-x F-的过程 9、狭义和广义遗传率的推算 知识点: 一、性别决定的种类 (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1、性染色体本身决定性别 (1)XY型(2)ZW型 2、性染色体的数目决定性别 如(1)蝗虫:雌性2n=24(xx);雄性2n=23(xo){xo}型 (2)鳞翅目昆虫雄性zz雌性zo称作zo型 3、染色体的倍性决定性别(蜜蜂) 4、性指数决定性别 5、取决于x染色体是否杂合 6、取决于x与y的比 (二)基因决定性别 1、由复等位基因决定性别 2、由二对基因决定 (三)环境决定性别 考题推测:人类的性别决定属于 xy 型,鸡的性别决定属于 zw 型,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 xo 型。 二、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 一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并不都是受一对基因的控制,而经常受到许多对基因的影响。许多基因影响同一单位性状的现象称为“多因一效”,另一方面,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三、细菌交换特点 四、细胞质基因特点 1、概念: 广义地讲,染色体外遗传包括染色体以外的其他任何细胞成分所引起的遗传现象,例如,质体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以及共生体和细菌粒等所引起的遗传现象,由于存在细胞核和细胞抽的严格界限,并且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又存在于细胞质中,因此在习惯上把核外遗传物质所引起的遗传现象又称为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或核外遗传(extra-nuclear inheritance)。 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①.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最新版精编2019年《生理学》大学期末完整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2019年最新大学《生理学》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约为:C A.75ml/min B.100m1/min C.125ml/min D.150m1/min E.175m1/min 2.近曲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B A.低渗性重吸收 B. 等渗性重吸收 C.高渗性重吸收 D. Na+的重吸收是被动的 E.重吸收80%的葡萄糖; 3.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仅限于:A A.近曲小管 B.髓襻升支 C. 髓襻降支 D.远曲小管 E. 集合管 4.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的物质是:C A.Na+、K+ B.氨基酸 C.血浆白蛋白 D.甘露醇 E.葡萄糖 5.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不会减少:E A. 动脉血压降至10.6kPa以下 B.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 C.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D. 肾小囊内压力升高 E. 血浆蛋白浓度明显降低 6.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将增加,D A.高血压、收缩压达170mmHg时 B.交感神经兴奋,入球小动脉收缩时

C.大量摄入含NaCI多的食物 D. 严重营养不良 E.糖尿病血糖浓度为180mg/100ml时 7.各段肾小管对Na+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A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 髓襻升段 D.髓襻降段 E.集合管 8.引起抗利尿素分泌增多的因素不包括:D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B.机体失水过多 C.循环血量减少 D.循环血量增加 E.血压降低时 9.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使血浆滤出的动力是:E A.全身动脉压 B.肾动脉压 C.人球动脉压 D. 出球小动脉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10.不能重吸收Na+的是:E A.近曲小管 B.集合管 C. 远曲小管 D. 髓襻升支细段 E.髓襻降支细段 11.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相比不同的是:D A. 水的含量 B. Na+的含量 C.葡萄糖的含量 D. 蛋白质的含量 E.尿素含量 12.用下列哪种物质能准确地测出肾小球滤过率:B A.肌酐 B.菊粉 C. 果糖

遗传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遗传学试题一试卷 一、简答题(共20 分) 1、同一物种不同基因型﹝如AA、Aa 、aa ﹞差异的本质是什么?试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什么是纯合基因型、杂合基因型、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2、牛和羊吃同样的草,但牛产牛奶而羊产羊奶,这是为什么?试从分子水平上加以说明。 3、已知Aa 与Bb 的重组率为25% ,Cc 的位置不明。AaCc 的测交子代表型呈1:1:1:1 的分离。试问怎样做才能判断Aa 和Cc 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基因,还是具有最大重组率的连锁基因? 4 、在细菌接合过程中,供体染色体DNA 进入受体的长度不及全长的1/2 ,那么怎样才能用中断接合法定位染色体DNA 上的全部基因? 三、填空题(共10 分) 1、三价体存在于、等非整倍体的减数分裂中。 2、三联体密码中,属于终止密码的是、及。 3、把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记为2n ,核DNA 含量记为2c ,那么玉米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染色体DNA 分子数目为,核DNA 含量为。 4 、根据质核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的发生过程,可把它分成不育和不育两种类型。 四、论述题(10 分)试说明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内容、其细胞学基础和各自的适用范围。 五、推理与计算题(共40 分) 1、(8 分)香豌豆花的紫颜色受两个显性基因 C 和P的控制,两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呈隐性状态时花的颜色是白色的。下列杂交组合后代花的颜色和分离比例将是怎样的? A、CcPp×CCPp B、CcPP×CCPp C、CcPp×ccpp D、ccPp ×CCPp 2、( 6 分)基因a、b、c、d 位于果蝇的同一染色体上,经过一系

遗传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性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称为性状 单位性状:每一个具体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的个体上可能表现不同,存在差异,这种单位性状内具有相对差异的性状称为相对性状 等位基因:杂种体细胞内的成对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等的位置上,并决定一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及其相对差异,这样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指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内在遗传组成,对于某一个生物体而言,其基因型是指它从亲本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型:对某一种生物体而言是指它所具有的全部单位性状的总和 显性:包括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超显性 测交法:一般是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形纯合体杂交,因为常利用隐形纯合体亲本故又称回交上位作用:是指一对显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具有显性作用,使其不能表现 上位基因:表现上位作用的基因 隐形上位作用:当两对基因互作时,若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具有上位作用,这种互作类型称为隐形上位作用 外显率:在具有特定基因的一个群体中,表现该基因所决定性状的个体所占比率称为外显率表现度:在具有特定基因而又表现其决定性状的个体中,对该性状所显现的程度称为表现性连锁遗传:遗传学中把不同性状常常联系在一起向后代传递的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相引相:不同显性基因或不同隐形基因相互联系在一起称为相引相 相斥相:显性基因和隐形基因联系在一起称为相斥相 完全连锁:同一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发生分离而被一起传递到下一代的现象 拟等位基因:遗传学中把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称为拟等位基因 重组:产生新基因组合或染色体组合的过程 重组值: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又称重组率,重组频率,用Rf表示 双交换:在一段染色体区域发生两次交换的现象称为双交换 双交换配子:由双交换形成的重组型配子称为双交换配子 单交换:只发生一次交换 符合系数:把实际获得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与理论上期望得到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的比值称为符合系数C 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 无序四分子分析:对无特定排列顺序的四分子的遗传分析 异型核:单倍体菌丝互相混合后发生融合,形成可进行有丝分裂的二倍体,称为异型核 拟有性世代:二倍体有丝分裂时连锁基因间偶尔会发生交换,产生重组型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种在特定DNA序列上切割DNA分子的酶 原位杂交:是指DNA探针直接与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对应的同源区段杂交结合,杂交结果直接显示出与探针序列同源的区域在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所处的位置 荧光原位杂交:将用不同发光特性的荧光标记的一组探针与单个染色体杂交,同时显示各探针序列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基因工程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 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基本技术路线PPT)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大分子(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2、基因工程的历史 基因工程准备阶段:1972,第一个重组DNA分子的构建,构建人:Paul Berg及其同事PPT 基因工程诞生:1973,Cohen & Boyer首次完成重组质粒DNA对大肠杆菌的转化 基因工程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事件: 一系列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出现; 各种表达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 一系列转基因菌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的出现 3、基因工程的内容(P9) 4、基因克隆的通用策略(P12)(基因组文库(鸟枪法)+分子杂交筛选)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特点、命名、分类(问答) 概念: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特点(参加PPT) 命名:依次取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然后加上序号。

如:从Haemophilus influenze Rd中提取到的第三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被命名为Hind Ⅲ,Hin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d表示来菌株Rd,Ⅲ表示序号。 分类:依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辅助因子可分为:Ⅰ型酶、Ⅱ型(Ⅱs型)酶和Ⅲ型酶。 真核细胞中有4中DNA聚合酶:α,β,γ,线粒体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中3中DNA聚合酶:Ⅰ,Ⅱ,Ⅲ 6、几个基本概念 粘性末端: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是交错的,对称地分布在识别序列中心位置两侧,这样形成的DNA片段末端称为~。 平末端: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处在识别序列的对称结构中心,这样切割的结果产生的DNA片段末端是平齐的,称之为~。 同裂酶:一些来源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相同的识别序列。如:BamHI和BstI均可识别GGATCC。 同尾酶: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序列不同,但是切割DNA分子产生相同的DNA末端。如:TaqI:TCGA;ClaI:A TCGA T;AccI:GTCGAC 星星活性:某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在不是原来的识别序列处切割DNA,这种现象称为Star活性。 DNA物理图谱:(多为质粒图谱)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Ⅰ、名词解释(35个中任意抽5个) 一、阈强度: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二、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四、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五、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的帮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 六、被动转运: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形式,转运不需要细胞代提供能量,其动力为细胞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 七、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八、极化: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九、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十、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暴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十一、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上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十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十三、血型:根据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将血液分为若干型。 十四、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十五、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十六、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到动脉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L/分。 十七、搏出量:一侧心室每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十八、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十九、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分×平方米。 二十、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成人约4-12cmH2O。 二十一、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十二、肺活量:指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最大的量。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升女性约为2.5升。 二十三、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被加工、分解的过程。 二十四、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二十五、能量代:生物体物质代过程中所伴随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 二十六、基础代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的能量代。

大学遗传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二、填空题 (7) 二、填空 (10) 三、判断 (12) 四、简答题 (14) 四、简答题 (16) 五、计算题 (20) 五、计算题 (26) 一、名词解释 1、遗传1、亲代把成套遗传物质传给子代并致使亲子相似的过程。 2、变异2、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在子代发挥的作用发生变化,致使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性状相异的过程。 3、可遗传变异3、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变异。 4、不遗传变异4、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性状变异。 5、生物进化5、某一物种或某一完整的生物类群或整个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过程。 6、自然选择6、针对自然条件的变化,生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7、人工选择7、人类按自身的需要,利用各种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的变异,从中选择人类所需的种或品种的过程。 8、原核生物8、细胞中仅有核物质,而没有形成核结构的一类原始生物。如病毒、细菌、蓝藻等。 9、真核生物9、细胞中具备核结构的已进化的生物。 10、同源染色体10、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 11、非同源染色体11、在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他们起源也不同。 12、双受精12、种子植物胚囊中,同时发生的卵与精子结合为合子,两个极核与精子结合为胚乳细胞核的过程。 13、花粉直感13、在杂交的情况下,母株新结种子的胚或胚乳直接表现父本某些性状的现象。 14、孤雌生殖14、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5、孤雄生殖15、雄配子体未与卵结合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6、单性生殖16、未经雌雄两性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7、不定胚同17、珠心或珠被的双倍体细胞,不能经过配子体阶段即分化而成的胚 18、单性结实18、卵细胞没有受精不形成胚,但雌蕊受花粉的刺激而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19、无融合生殖19、生殖虽涉及性分化但却是雌雄配子不发生融合的一种生殖方式。

遗传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遗传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9级遗传学期末试卷题 Part1 1.F'因子是从Hfr细胞中不准确地切除F因子时产生的。(?) 2(一个成熟的卵细胞中有36条染色体,期中18条一定是来自父本。(×) 3(“三系”杂交种优势利用中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目的的是繁殖保持系。(×) 4(在一个大群体中,只要进行随机交配,那么该群体就可以达到平衡。(×) 5(生物的生殖细胞不一定都是单倍性的。(?) 6(互补基因是指相同对的两个基因,它们互相作用产生了新性状。(×) 7(基因突变可在个体发育的任何使其发生。(?) 8(Watson和Crick的DNA结构模型要求A与T分子数量相等,但G与C可以不等。(×) 9(两个单交换百分率的乘积等于理论双交换率。(?) 10(一个顺反子内可以有多个突变位点。(?) 11(只要有细胞质k颗粒(卡巴粒)或细胞核K基因就能保持草履虫稳定的放毒性状。(×) 12(遗传学中所指的群体实质就是孟德尔群体。(?) 13(连锁基因的重组率只能低于50%。(?) 14(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区域决定胎儿性别发育的方向。(?) 15(雌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X染色体的Barr体数量等于X染色体数量。(×) 16(体细胞交换与性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交换一样发生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17(基因突变可以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发生。(?) 18(Trans-acting element反式作用因子可以使DNA序列,也可以使蛋白质。(×) 19(转录因子可以说就是反式作用因子。(?)

20(群体遗传学中的“适合度”和“选择系数”均可大于1。(×) Part2 1(在细胞质遗传中,玉米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是由核质互作所决定的,酵母菌的小菌落是受线粒体所决定的,紫茉莉的花斑遗传是受叶绿体(质体)所决定的。 2(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倒位、易位、重复、和缺失。 3(根据产生的原因,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而从DNA分子水平看,基因突变的可能方式有碱基替换和移码突变。 4(DNA复制的可能模型有3种,它们是保留(守)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 5(基因表达调控,不管是可诱导的还是可阻遏的,都有正调控和负调控之分。 6(基因的转译部分(序列)称为外显子(extron),不转译的部分称为内含子(intron)。 7(在果蝇的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A)之比称为性指数,性指数决定果蝇性别。这些果蝇个体性别:(a)AAX雄性(b)AAAXX兼性(c)AAXXY雌性 (d)AAXXX超雌。 8(由于倒位环内的交换产生缺失和重复,导致配子的死亡。 9(植物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三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10(表现为不连续变异,可明确区分的相对性状是质量性状,而表现为连续变异,很难明确区分的相对性状是数量性状。 11(狭义遗传力等于V/V,而由加性效应方差V,显性效应方差V和环境效应方差VA PADE构成。 12(DNA转录的产物主要是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和转运 (移)RNA(tRNA)。 13(居群遗传结构改变时生物进化的根本动力,而引起居群遗传结构改变的因素有:即突变、基因流动、自然选择和随机遗传漂变。 Part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