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究新课程下的语文写作教学

探究新课程下的语文写作教学

探究新课程下的语文写作教学
探究新课程下的语文写作教学

探究新课程下的语文写作教学

摘要】:面对21世纪的人才需求,这种教学模式显得陈旧和狭隘,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改善传统实验教学那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过分

强调。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兴趣、积累材料、广泛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教学过程的整体发展水平具有直接影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内容。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提

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想取得成效,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

进行写作,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加强阅读,拓

宽视野。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

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

断探索、实践、创新。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气氛和激情迭起的学习环境,引导

学生入情入作规律和技巧,得心应手地反映生活,写好文章,就必须多读。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为至理名言。但是,如果随便乱读,只求其多,就必然会写文章、写出好文章吗?也不然。很多学生读书颇多,文章却写不好甚至不大会写。这是什么缘故呢?主要原因是读书的目的不明,读书的方法不对。我们如果联系提高写作能力来谈读书可以一言

以蔽之:读书为下笔。囫囵吞枣的读书方法是要不得的。俗语说得好:“读书不识义,等于嚼树皮。”各类好文章,好作品,体现着写作的“神”与“巧”,实际说明了“应该怎样写”,学生固

然要用心学习:有毛病的或者不像样的文章和作品表现了写作的“弊”与“拙”,实际说明了“不

应该那样写”,我们也应指定学生批判地学习以汲取教训。

没有广泛的阅读便没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正如蜜蜂的采花与酿蜜。

阅读不仅能为学生开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而且能增大语文信息量。它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弥补课内不足,又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写作时就会取材越广泛,让他们写起作文来如鱼得水。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读破万卷好文章,好作品,最好能根据

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推荐相应的文学作品。

二、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

切乎生活的实说;假如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吐不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

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我想,“求诚”的`群就是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出真情实感。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写作必须取材于生活,作文也是对生活的再现

和升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发现和提炼写作素材。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中的真善美都是他们喜爱和应该仔细观察发现的,学生应用自己

的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悟,并用脑思考,最后让这些内容流淌于笔尖。真情是最打动人心,也是最感动人的,学生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行梳理,采用恰当的语言,或运用精彩的修

辞手法,把真情表露在作文里,可以引起读者共鸣,进而触动内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

知水平得以提升,想象力得以发挥,思想得到升华,情感得到宣泄,既培养了写作能力,也

促进了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作文离不开写作素材的积累,有了素材学生才不会无话可写,否则学生掌握了再多的写

作技巧也无法写出优秀的作文。写作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一种用文字形式将生活中的观察和

发现、对生活的感悟及对生活热爱的情感表达出来。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细小的事物,教师要善用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事物的

观察,并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不愁没东西可写,能调动自己的“素材宝库”,结合在生活中的发现和体会写出佳作。

四、丰富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新课改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追求目标。 第一、从朗读入手,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凡是感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为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而对一篇血肉俱丰的课文,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把握贯穿于作品中的心理体验和深厚内涵,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领略语言艺术的光辉。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情怀。 第二、合理的分组是课堂上合作阅读、思维激发教学尝试成功的基础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程度高

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的同学组成“同伴”系统;想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使成员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就组成协作性小组;在于让学生在小组里面说出每一个人的观点,然后选出一个口头报告员,向全班报告小组里面的观点就组成口头报告小组等。目的在于创造机会让不同学习能力或者看法不同的学生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运用每一个人的背景知识对文章做出回应;帮助学生了解对于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生活经历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让学生能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具有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学生;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 第三、教学程序合理,注重情感引导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管是在备课上,还是在上课中,都要精心合理的安排好每一节课。首先要分配好时间,充分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保证课时高效率、高质量。只有教学程序安排合理,才能胸有成竹、保质保量上好一堂课。其次要在课堂中营造和谐融洽的教与学的氛围,注重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把课堂教育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其投入极大的情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高峰期,情感活动十分丰富敏感。教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已经10年多了。我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下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笔者从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还不容乐观,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树立教学新理念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明确改革的方向。当前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教学新理念。 (一)温习新课标。 国家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取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新成果,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准绳,它的颁布使学科教学的许多问题明确起来了。例如,1、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观念。课标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4、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对各学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6、提出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总之,这次的课程标准不仅指明了语文教学和改革的方向,还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育理论,在学习中亲近新课标,把握它的精要。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 (二)牢固树立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回答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因此,各校必须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人手一册,定时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这里是指人教版实验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探索新教法。 (一)把握教材新特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修订的新教材,它全面、准确地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材内容的修订方面,主要有:(1)大量更新课文。增加了课文的篇数、丰富了课文内容、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2)重点训练项目作了适当调整;(3)课后的思考练习作了较大修改。减少了题量、思考练习,突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4)作文练习作了较大修改。一方面是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既有写实作文,又有想象作文,还安排了一些常见应用文的练习;一方面是在训练要求上尽量为学生

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体验教学的最有效形式就是读书。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体验是伴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等形式,促进知识的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 体验教学的另一重要方式就是启迪想象。 这是学生在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人物心灵的窥探,是心对心的感悟,是人文品质的熏陶,这种体验需要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重新整合、创造、表达。 体验教学的真谛在于“自悟”。 那种“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的空洞说教,显然让学生乏味,让学生写话题作文“礼物”,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段段包含深情的文字,正是学生独立人格、个性阅读独特体验的再现。

体验教学的最有效形式就是读书。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体验是伴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等形式,促进知识的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 体验教学的另一重要方式就是启迪想象。 这是学生在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人物心灵的窥探,是心对心的感悟,是人文品质的熏陶,这种体验需要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重新整合、创造、表达。 体验教学的真谛在于“自悟”。 那种“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的空洞说教,显然让学生乏味,让学生写话题作文“礼物”,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段段包含深情的文字,正是学生独立人格、个性阅读独特体验的再现。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写作提出新的标准,新的要求。现在的作文大多是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让学生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虽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可恰恰是这种情况,却让学生无从下手,即使写出文章也是大而空,一到作文课,同学们便抓耳挠腮,不知从那落笔。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中学的语文老师转变观念,更新旧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 作材料的东西。可因为初中生的学习时间很紧,所以每次轮到我上语文课,我都会提前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站在走廊上,观察校园的景色,看天空的云彩变化,看校园里学生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叙述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叙述,我自己则会把头脑中出现的精彩语句说给他们,他们总是微笑的说:“老师,我们写作文有内容了。”校园的花池里有一棵白玉兰,一到春天,一树洁白无暇的玉兰花便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天,我和同学们在走廊聊天,看着满树的白花,心里升起指导学生写作的冲动,我问一位爱好写作的女同学:“你觉得玉兰花美吗?”“当然。”“那你觉得它美在哪?”她不回答,我接着问:“玉兰花色单一,也没香气,它那点值得我们喜欢?”这时围在身边的其他同学发话了:“老师,白玉

兰默默无闻,象我们的老师。”“老师,它就象我们班的张娜娜,整天就一件衣服,可她作为班长,却为我们班做了很多事。”我没有多说话。接着就上课了。到第二天的作文课,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很多同学都一气呵成,李亚丹就以《校园有棵白玉兰》为题,写出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文中她把张娜娜同学比作圣洁的玉兰花,写出了娜娜虽然家境贫穷却毫不屈服,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却以乐观而坚强的态度在继续着自己的学业,在管好班级的同时取得了全级第一的好成绩。文章构思新颖,主题突出。其他同学也举一反三,写出了优美,真实感人的好文章。就这样日积月累,同学们的日记本写满了,对写作也不再害怕,写作的兴趣也空前高涨了。 第二,在学习优秀文章的同时给同学们指点写作技巧,让他们学以致用。 前几天学习《项链》一课,文章曲折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了同学们,课后的写作训练中要求写200的项链后传,同学们有点不乐意,他们都想发挥想象,写一篇自己的小说。于是,我给他们提出文章值得借鉴的几点:要运用伏笔,要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文章结构要跌宕起伏。于是同学门纷纷动笔,写出了好多值得一读的小说。其实,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有特色的,所以我们老师不能为讲课文而讲课文,而要把文章的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在作文教学中善于抛砖引玉。 同学们虽然积累了不少的写作素材,可有时候也会遇到不知从

小学四年级微写作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四年级微写作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1

小学四年级微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长兴县实验小学五年级课题组 【内容摘要】我们在小学语文高段的习作教学中,对微写作的创作进行了研究。微型写作教学对于孩子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微型写作课程的出现,可能从根本上促进中国写作课程的转型。我们经过文献法、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探究了微写作的活动模式,开发微写作的内容体系,探讨微写作的写作技巧,实现微写作在生活中的运用,打造微写作的新课型,建立微写作的评价机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在活动中提升孩子进行微型创作的兴趣和习作水平。 【关键词】微写作微写作教学 微写作,是一种儿童文学新文体,其篇幅在一两百字左右,类似于“微博”。也称即时性写作,规模小,时间短,针对性强,操作简单,或三言两语,或一个小片段,能够叙事件、发议论、说心情、记思想、谈感受。因为其短小,因此学生习作时能即时、自由地表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利于激发童趣童心,唤醒童真童言,表示独特感受。 小学四年级微写作教学:根据四年级阅读与习作要求,参考教材中要求的习作目标,制定高于教材的具体目标、能力目标, 课题负责人:范新萍执笔人:毕燕娇组员:黄琳、毕燕娇

实现年级联接、递进与拓展。微作文以单一的言语目标,围绕着一个点表现“真实的自我”或“独特的内心体验”,其训练体系涵盖中段写作训练点,为高段篇章写作服务;同时积极倡导“有意思”、“有个性”,写得出,写得好,凸显“童真童趣、童心童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为高考改革奠基的需要。 《高考考试说明》(北京卷)作文“一分为二”,新增了“微写作”,分值10分,字数在150字到200字之间,形式灵活。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精练的语言描述场景、事物,表示观点,抒发情感的能力。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温儒敏说:到,语文高考提到180分之后,作文或者维持60分,或者设计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至20分的小作文(“微写作”)。大小作文各有分工:大作文注重综合能力考查,微写作则指向应用或某一方面写作能力的培养。微写作字数一般在140字左右,贴近生活,能够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篇幅短小,涉及的文体更为多样,表述更为灵活,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利于展现学生真正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有的专家把“微写作”称为“隐在心底不愿明示的神秘人”。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王荣生认为:微型写作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且要不断改革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革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基本文学素养、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逐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1.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1.1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写作存在困难。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这就给写作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较为成功的写作教学是小学生能够应用文字来顺畅合理地写出内心的想法,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和对生活学习的理解表达出来,并能够连词成句、连句成章。但是这些对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来说十分苛刻,因为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真情实感、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缺少自己的个性,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所以这就造成了小学生写作中的弊病,让小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写作的激情,使语文写作教学不能够顺利发展。 1.2 学生写作练习少。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只是依照课程标准来死板地教学生知识,迂腐沉闷地实施教学。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对语文教材的讲解特别多,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此,而对语文写作教学所给予的时间就特别少,造成学生写作练习特别少。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写作教学融入进去,而不是让写作训练和课本教学相脱离,如果不是这样就会让小学生不重视写作,这就极易造成在考试时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开始随意写作,或者是在无计可施的时候抄袭作文书,这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是极其不利的。 1.3 过度重视数量忽视质量。小学中的一些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给学生留特别多的写作作业,例如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一周交一篇周记,两周交一篇作文等,可是学生根本完不成,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应付了事,不会对这些写作作业认真对待。小学语文教师对这些作业的检查也只是浮于表面走走过场,基本上不会认真去阅读学生的写作作业,大多数的时候只是在作业的结尾写一个阅字,这就让小学生感觉写作作业只是一种形式,无需多做努力,严重制约了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1.4 学生写作兴趣低下。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实施了很大的改革,其中收录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可是小学语文教师不会把这些优秀的文章和学生的写作联系起来,课文的学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基本上不起作用,难以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日常课文的讲解中进行提高。在写作能力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学生只会将写作当成是一种负担,不能够对其提起足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也不能通过课本中名家名篇的一些美丽语言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也不能对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启迪和借鉴。这就让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十分缓慢。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指导和练习,经过各方面素质的加强来实现的。下面,我根据上面提到的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0-09-30T15:49:03.73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17期供稿作者:梁新班 [导读] “三维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由“学会”到“会学”的动态发展。 梁新班 摘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好“三维目标”,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利用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问题讨论的形式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激励创新意识。 关键词:效率;三维目标;多媒体;问题;探究性 作者简介:梁新班,任教于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山圩镇初级中学。 在基础教学中,以母语(即祖国的语言文字)为教学对象的语文教学,是一个世界性共同研究的课题。凡有独立语言的国家和民族,都十分重视研究本国的语文教学。研究的所有问题集中到一点,归根到底,就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就是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语文教学,它表面上看来似乎好教好学,实际上是难教难学,难就难在提高教学效率上。世界各国概莫能外。我国的语文教学,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有不少教育家、学者呼吁,倡导改革,要搞掉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老大难”帽子。不少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大面积来看,仍未尽人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应当成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场所,要重视教师的指导,更要强调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多样的、充分的参与,使语文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必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能有效引起学生学习方式地转变。 从课堂模式来看,传统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它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而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课堂的改革最终要落实实施,对学生、对老师甚至对社会的未来而言,倡导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可以证明,在思想的指导下采用适当的方法,定能使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那么,语文教学应做好哪些重要的环节呢? 一、教学实践中落实好“三维目标”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即便是一篇幅短小的课文,也同长课文一样,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应有尽有。假若不顾及教学编辑意图和编排体系,不遵从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宗旨,随心所欲地去教,一个课时即能处理好的非要上成三个课时甚至更多,如此教学哪有效率可言?可见,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克服教学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率。《语文课程标准》对目标的要求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如何针对具体课文按照三维目标来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直接关系着新课标理念的落实问题。 “三维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由“学会”到“会学”的动态发展。“学会”强调的是知识掌握的结果,重视书本理论的记忆、掌握,而不管所学知识用的是什么方法,花费多少时间,学得有多苦多累。“会学”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过程怎样学,重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讲求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研究怎样学得轻松愉快,更重要的是还能懂得按照客观需要去有选择地学习。 培养语文态度就是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形成价值观。语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不能脱离生活孤立地进行语文教育,更不能脱离生活孤立地培养语文态度和情感。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时,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应该适当引进相关材料作为补充,要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大自然,投身社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情感,以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与课本 多媒体的使用无疑是语文学习方式的新探索,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各媒介进行教学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课文学习背景材料、展示有关教学内容、探索讨论途径,都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媒体用得恰当,能增强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千万不能小视课本,轻待课本,乃至把课文放在一边,而专注于其他问题讲解与讨论。如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画面尽是滔滔的江水。而对这些美丽的画面教师更是详尽的解说,把语文课变成了地理课。其实,诗人借助具体的物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生活经验中也有这些具体的物象,没必要再大张旗鼓地展示。要体味、要咀嚼、要品尝的是借助物象抒发的乡愁,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不潜心阅读,不反复朗读,不对文字仔细咬嚼,怎能体会出其中的一二呢?笔者在一次公开课后听专家的点评时,专家第一句话说的是“这节课我以为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但愦憾的是听了一节课,只看到美丽的图画和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这不难看出,诗歌需要的是品、读、赏、析。多媒体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个辅助功能。 课文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显然,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应各司其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什么?文本,一篇篇课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组织什么?引导什么?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文本,阅读课文。离开了课本,阅读教学就丢去了语文学习的特殊凭借物。本来教材说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一般地说,课本中选文较为典范,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凭借它进入作品描绘的纷繁世界,进入作者丰富的感情世界、思维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获得多方面的启发与熏陶。课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功能,其它媒体难以替代。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首先是由眼睛对文字符号的感知,然后把信息传入大脑,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阅读,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认真阅读课文,可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可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发展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使用媒体的目的,绝不是为媒体而媒体,应有助于学生更形象、更准确、更深入地阅读课本,更能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脱离课本,另行其事,就会成为赘尤。不管使用怎样先进的工具,都应从实际出发,适应实际需要。语文教学千万要重视、使用好语文教材,它是语文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探究性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与教益,就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此,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问题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看法,或小组,或班级。这种形式无疑能活跃学生思维,培育

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的几个议题

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的几个议题 李卫东 编者按 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有哪些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又有哪些,本刊一直予以密切关注,并编发了不少相关文章。本期刊发的李卫东老师的文章,对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的议题做了一次比较集中的梳理。该文抛出了作文教学的九个热点议题,并加以简要的阐释,其价值更多地不在于所阐发的观点,而在于所提出的议题本身。希望此文能引发老师们对写作教学的深入讨论,选取其中某一个或几个议题,或展开详尽论述,或进行辨析争鸣。更欢迎老师们密切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写作教学策略和成功做法。 一、生活化——写作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中学写作课不排斥“文学性”,但“文学化”不是中学写作的根本方向。中学写作,就本质而言,是对人生、自然、社会的认识与表达。生活化,是中学写作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贴近生活,贴近自己,表达生活,表达自己,是中学写作的本来之义。价值取向的合理定位,从宏观上决定着中学写作教学的品质和命运。 在操作层面上,写作基本价值取向就落实在“写什么”的问题上。“生活化”的价值取向,在于“有意思”、“有情趣”的生活体验,在于“有真意”、“有见解”的思想表达。 “小文人语篇”、“假大空拼盘”、“套路化模板”、“新八股”等一切背离“生活”的写作,无论形式再怎么新巧,都为中学写作的宗旨所不容。 写作这篇文章时,正值四川发生地震灾害没几天,我读到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博文《今天的语文课》,该老师精心选择一组抗震救灾的感人镜头,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观看交流,而后让学生写一封信,给灾区的人——失去亲人的人、死里逃生的灾民,解放军武警战士,医生护士……要用文字传递你的爱心,给灾区的人民送去温暖,带去力量!课堂上教师流泪了,学生流泪了。我也被这个案例深深地打动了,随即在博客上留言:语文,什么是语文?写作,怎样的写作是刻写在孩子心灵上的写作?语文教师,怎样的语文教师是本真意义上的语文教师?不再需要苍白的理论阐释.建议您再深度组织,但又担心这份自然原态会因此丧失…… 二、怎么“想”制导着怎么“写”——写作教学中的思维培育 我们平常喜欢和学生说:怎么想,就怎么写。这个说法本身没错,但问题是怎么让学生会“想”。事实上我们常常忽略了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写作教学中写作思维的培育,规定着写作教学的“质”。 思维的培养,也带来识见、思想的提升。识见、思想提升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就为写作打下坚实的根基。反之,无视思维品质、思想见地的培育,耽于文字的“游戏”,技巧的摆弄,留下的只能是雕楼画栋的“文字花瓶”而已。 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深刻性、全面性、灵活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与“生活问题”天然联系在一起。在“问题”中思考、辩驳,在思考中梳理、组织,写作与思维的质地就厚实起来。思维训练需要“白马非马”的逻辑思辨,但写作思维更多地生长在阅读问题的交流里,生活现象的辨析里,心灵与心灵的感应与交汇过程中。 三、文体不是个坏东西——写作教学中的题型与文体 文体是一种“形式”,本身无所谓好坏。文体是写作的内在组成。写作如果没有了文体,好比作曲没有了调值,失去了起码的体统。 “淡化文体”的说法,是对日趋繁琐僵化的文体训练的反拨,自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这个口

东师2020年春季《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离线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为什么主题的类型、材料的特点和结构的方式常常因文体而异? 答:记叙、议论、说明、抒情和描写,这五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常常会决定文体的性质,进而决定文体的结构。它们与一定的结构一一对应。如记叙——时间型;议论——逻辑型;说明——程序型;抒情——情感型;描写——空间型。 表达方式是文章要素之一,它构成了文体的重要特征。当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成为某一文体的主要手法时,它就会渗透到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一切方面,变为这种文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文章的不同体裁。 因此,主题的类型、材料的特点和结构的方式常常因文体而异。 2. 为什么简洁是电子文本语言风格的灵魂?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答:电子文本的语言风格将日趋简洁。由于电脑网络把时空几乎压缩为零,文本信息的传递将十分快捷。语言的简洁,将成为电脑文本的主要特征。尤其是电子邮件,简洁是它的灵魂。精雕细琢的文字和构思精巧的结构,将被简洁的文风所涤荡。简洁的风格是为了适应网络时代整个社会运行的节奏。它是有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崭新媒介比特决定的。 3. 为什么要按一定的程序来修改文章? 答:文章修改的一般程序是:检查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推敲语言。这个顺序不能够颠倒。因为,前一项的内容对后面的修改内容有着制约作用。如果颠倒顺序,比如说先修改语言,一旦前面的主题、材料和结构有所变动,你所修改完的语言甚至可能会完全删去。你已经修改的劳动会变成无用功。 二、阅读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阅读钟玲的微型小说《永远不许你丢掉它》,回答下面问题: 永远不许你丢掉它 北风根根针尖似地刺着施老伯的喉头,他忙把蓝棉袄的领口扣上。他进了公园的贮藏室,取出扫把和笤箕,然后走到秋千旁边,待要扫地下的落叶,忽然他瞪大双眼,惊奇地望着正前方:那张长椅上放的是什么鬼东西?黑色的大包裹?谁留下来的?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包裹?他定睛一瞧,才看出黑色包裹顶端有个人头,短短的黑发,是个男人。施老伯想,自己真是老眼昏花,明明是一对情侣,两人裹在男朋友的黑大衣里。公园是情侣流连之处,但是一早八点半,在阴暗的黑云下,吃着冷风谈情说爱,以前倒没见过。大衣里的小天地一定热烘烘。施老伯油然怀念被窝里老太婆胖敦敦的身骨,可是她已经去了,去了两年了。施老伯拿扫把和笤箕就往回走,自己还是不要打扰这一对恋人。

探究新课程下的语文写作教学

探究新课程下的语文写作教学 摘要】:面对21世纪的人才需求,这种教学模式显得陈旧和狭隘,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改善传统实验教学那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过分 强调。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兴趣、积累材料、广泛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教学过程的整体发展水平具有直接影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内容。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提 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想取得成效,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 进行写作,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加强阅读,拓 宽视野。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 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 断探索、实践、创新。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气氛和激情迭起的学习环境,引导 学生入情入作规律和技巧,得心应手地反映生活,写好文章,就必须多读。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为至理名言。但是,如果随便乱读,只求其多,就必然会写文章、写出好文章吗?也不然。很多学生读书颇多,文章却写不好甚至不大会写。这是什么缘故呢?主要原因是读书的目的不明,读书的方法不对。我们如果联系提高写作能力来谈读书可以一言 以蔽之:读书为下笔。囫囵吞枣的读书方法是要不得的。俗语说得好:“读书不识义,等于嚼树皮。”各类好文章,好作品,体现着写作的“神”与“巧”,实际说明了“应该怎样写”,学生固 然要用心学习:有毛病的或者不像样的文章和作品表现了写作的“弊”与“拙”,实际说明了“不 应该那样写”,我们也应指定学生批判地学习以汲取教训。 没有广泛的阅读便没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正如蜜蜂的采花与酿蜜。 阅读不仅能为学生开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而且能增大语文信息量。它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弥补课内不足,又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写作时就会取材越广泛,让他们写起作文来如鱼得水。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读破万卷好文章,好作品,最好能根据 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推荐相应的文学作品。 二、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 切乎生活的实说;假如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吐不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 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我想,“求诚”的`群就是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出真情实感。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写作必须取材于生活,作文也是对生活的再现 和升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发现和提炼写作素材。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中的真善美都是他们喜爱和应该仔细观察发现的,学生应用自己 的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悟,并用脑思考,最后让这些内容流淌于笔尖。真情是最打动人心,也是最感动人的,学生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行梳理,采用恰当的语言,或运用精彩的修 辞手法,把真情表露在作文里,可以引起读者共鸣,进而触动内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 知水平得以提升,想象力得以发挥,思想得到升华,情感得到宣泄,既培养了写作能力,也 促进了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作文离不开写作素材的积累,有了素材学生才不会无话可写,否则学生掌握了再多的写 作技巧也无法写出优秀的作文。写作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一种用文字形式将生活中的观察和 发现、对生活的感悟及对生活热爱的情感表达出来。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细小的事物,教师要善用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事物的 观察,并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不愁没东西可写,能调动自己的“素材宝库”,结合在生活中的发现和体会写出佳作。 四、丰富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 效结合的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结题报 告 扶沟县韭园镇二十里店小学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如今的语文课堂,琅琅书声代替了往日的问答分析,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几年的实践过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仍不见有较大的改观。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过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词语句子,为什么说话、作文还是词汇贫乏,错字错话连篇?要么就是《作文选》的翻版,尽是套话,没有一点生机与活力。究其原因,应该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指导和训练的不足。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学生只有13%的学生爱写作文,21%的学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学生怕写作文,6%的学生讨厌作文。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他们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我认为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们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在教“阅读课”,但阅读课对语言的品味、训练、表达方法的体会和指导落实的也不够深入,读写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其实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的课题研究,“随文练笔”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作文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流派纷 呈。“随文练笔”就是其中的一大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随文练笔的研究现状大致如下: 1.日本的随文练笔研究强调的是,让课文成为学生模仿练笔的范例,充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立足课文特点,及时进行随文练笔,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从而达到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 2.苏霍姆林斯基的作文教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把“随文练笔”看作是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反对将学生作文变成一些硬挤出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可喜的是,在榆树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很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榆树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体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仅仅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但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充足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水平才能持续巩固、提升。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来说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个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一统。基于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语文教育教学,密切关注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力争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不断地研究探索,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以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充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一、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来设计语文教学的任务,第一次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提高到这“三重”之一的位置。这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把视角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来让学生运用和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 如教学“养花”一节,我把课堂变成辩论会,充分发挥学生争强发胜的特点,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亲切,反驳对方的观点,通过课堂热情洋溢的辩论,正方、反方的互诉理由,发表见解,学生把课本中养花的喜、忧、哀、乐等理解得相当深刻,并结合实际谈到环境美化、陶冶情操。这样,教师真正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把课堂的机会让给了学生,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促使老师把重点落实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上,如快速阅读的方法、背诵方法、积累方法,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即把教学中心转移到学习方法指导上来。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激发创新兴趣,营造创新氛围 兴趣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指心理学家认为的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引起兴趣,是激发学生创造的良好开端。每一个孩子都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一旦设置了疑点,他们常常会渴盼得到结论,会认真、积极地去探究。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先请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玻璃?这些玻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有透明玻璃,能遮风挡雨并且明净透亮。”“宝石蓝玻璃,非常漂亮。”“装饰玻璃,上面布满美丽的花纹。”“汽车玻璃,很结实。”……我适时表扬学生“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有关玻璃的。”我出示课题后继续向学生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待学生理解后我继续追问:“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大家情绪高涨,主动发言:“我想知道有哪些新型玻璃?”“它们都是什么样的玻璃,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是谁这么聪明发明出来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写作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过程,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存在畏惧心理,小学生作文难写,老师怕改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小学作文是锻炼学生想象力,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对此,老师应该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创新,以最轻松、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完成小学阶段作文的学习,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分析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有了一些改变,对学生作文写作的要求较之于以前也不一样了,总体而言,其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作文立足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在形成写作氛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况,他们的思维不断地与有的认识发生冲突,在不断地预测未知,不断地提炼着自己的东西,这其间必然会产生新的内容,呈现出新的认识,通过对小学作文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轻松的气氛给力学生作文的灵感。作文教改还给了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在快乐作文中给学生设置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氛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可以上黑板写写画画,可以动手作实验,可以随便地互相讨论,甚至可以眺望窗外的景色,总之,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

愉悦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全身心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从而调动起兴奋情绪,引起写作冲动。 最后,新课标下的作文向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作文教学严肃认真的课堂,不苟言笑的教室,“坐端正,不讲话”,已是传统的课堂行为规范,成为一种周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当前作文教学模式却不然,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需要无拘无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二、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要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的特点,要求学生善于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