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家智慧与美妙人生

道家智慧与美妙人生

道家智慧与美妙人生
道家智慧与美妙人生

道家智慧与美妙人生

王晨阳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体系架构:诸子百家一共十二家,道家最早,伏羲月7000-9000年。比儒家早3000年。

诸子百家最核心的是道家,封建社会高层领导人讲究内修黄老,外示儒术。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由此读史,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学习国学,必须学习国术,不练功很多东西就不能理解。什么是气、什么是道,什么是一心不乱。

道教是研究怎么活得长,活得好,给活人准备的;佛教是研究怎么让人死得好,死的安详,是为死人准备的。

正统道教智慧:玄妙之学和经济之才。

主要目标:长生、久视、建功、避祸、善终——完美人生。

功遂身退,天之道。别人的评价,自身的感觉。

代表人物:罗洪(好利来);里维斯(牛仔裤)

姜子牙、范蠡、张良、陈平、诸葛亮、李泌

道家“无为”与美妙人生:不造作动因循谓“无为”;不先物而为谓“无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连山易、归藏易

道家“水”德与美妙人生:顺势、善时、俭、信、仁、渊、清、曲、善止(学会什么时候停下来)。

小劳术:双掌排山

道家之“谦”与美妙人生(十五卦,吉)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显故彰。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喜怒偏执是一病;以智轻人是一病;以力胜人是一病;语欲胜人是一病;以直伤人是一病;以功自矜是一病;喜说人过是一病;施恩望报是一病;败人成功是一病;追念旧恶是一病;好自掩饰是一病;多憎少爱是一病;无施责人是一病;当权任性是一病;笑愚痴人是一病;强夺人物是一病;唱祸道非是一病;轻口喜言是一病;以德自显是一病。

行宽心和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动静有致是一药;教化愚顽是一药;开导迷误是一药;常行方便是一药;言语谦逊是一药;受辱能忍是一药;见贤内省是一药;不自夸彰是一药;与多取少是一药;位高下士是一药;不掩人功是一药;对人恭肃是一药;心平气和是一药;听教服善是一药;不评论人是一药;愤怒能耐是一药;不尚争斗是一药;节俭守中是一药。

多言为涉世第一病;多智为立心第一病;多费为持家第一病。

解事宜读史,得意需临书。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心智苦,意趣乐,气度宏,言功谨。

孙真人养生铭:怒盛偏伤气(1),思多太伤神(2);神疲心易役(3),气弱病相侵。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4),第一戒晨嗔;夜静鸣云鼓(5),晨兴嗽玉津(6);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百病,常须节五辛(7)。安神当悦乐,借气保和纯。寿夭休论命,修行(8)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9)。

(1)伤气:此指大怒损伤肝脏之气。(2)伤神:指思虑过多容易耗伤人的精神。(3)役:《说文》“戍边也”,引申为劳苦、劳倦。神疲心易役:指精神疲惫则心易劳倦。(4)夜醉:是说夜间醉酒。因醉后入房,必大耗其精,造成精气亏乏,故要警惕夜醉。(5)鸣云鼓:亦称鸣天鼓,此为保健功法,宜在夜深入静时做。(6)嗽玉津:亦为保健功法,宜在晨醒未起之时做。(7)五辛:《本草纲目》指大蒜、小蒜、韭、芸苔、胡荽,此泛指各种辛辣食物。(8)修行:原指佛教徒依据教义去实行,此指修身养性并实践。(9)朝:水流归海曰朝,此引申为达到;真,本原也,自然之道也,此指人类本来应达到的自然寿命。平地可朝真:意谓平常之人亦可达到本来应享有的天年。

仲秋之月:观卦

天道东北行,吉

初十(9月25日星期二),朱砂点额头,孩子不病。

3,7日(9月22日星期六)洗澡聪明;25日(10月10日星期三)沐浴去病;秋分不杀生;十八日(10月3日)天人兴福,梦想成真。减苦增辛

九月,剥卦

20日,当戒沐浴。28日沐浴;勿食鸡肉,少苦多甜。

齿宜常叩,耳宜常弹,目宜常运,舌宜抵腭,舌宜常转,津宜数咽,手宜在面,腹宜常摩,胸宜常护,背宜常锤,腰宜常暖,发宜常梳,足心宜常擦,谷道宜常撮,肢节宜常摇,皮肤宜常干,便溺宜禁口,颈宜常抱,步宜常退,觉宜快睡,床宜慢起,食宜常素,茶宜常饮,汗宜微出,欲宜常节,情宜常解,心宜守一。

智慧树知到2019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学习本课《<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的出发点是()。答案:从“义理”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老子是()学派创始人。答案:道家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其”指代的都是()。答案:道 借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是:“辨其()以立修己治人之(),察其()以善精义入神之()。”答案:大意#体#微言#用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启示我们看问题要有一种()()()()的思维方法。答案:辩证对立#辩证统一#对立统一#一分为二 下面几段话的观点正确的是()。答案: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 第二章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不勤”的意思是()。答案:不能穷尽 “常使民无知无欲”的意思是()。答案: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 “湛兮,似或存。”中的“湛”的指的是()。答案:幽深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一种()和()的处世之道。答案:先人后己#以退为进 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答案:适可而止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见”解释正确的是()。答案:同“现”,显露

从言语之道来看,明代殷谐的《海青击鹄图》赋予我们的生活哲理是()()()。答案:慎言慎行#守口如瓶#沉默是金 第三章 老子《道德经》用“上善若水”来说明老子所说的“道”,运用的是()的说理方法。答案:道法自然 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答案:适可而止 “圣人为腹不为目”中的“为腹”的意思是()。答案:注重内在实际 下面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含义近似的是()()。答案: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物壮则老 “生而不有”的意思是()()。答案:生养万物#不据为己有 第四章 《道德经》第十三章老子主要是从()角度来阐述修道与用道。答案:内在情绪 今天的人们学习《道德经》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执《道德经》之道,()”。答案:以御今之有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中的“能敝”指的是()。答案:守住道体 老子从“道”的角度认为统治者运用道来治理过国家的最高境界,是老百姓对统治者()。答案:不知有之 下列语句中与“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复”含义相同的是()、()、()。答案:周而复始#一元复始#循环往复

道家的学说道与人生

第二讲道与人生 一、智慧人生 按说,老子反对文明、厌恶社会,应该属于痴傻呆苶之类,然而诡谲的是,《道德经》中处处闪烁着人生的大智慧,二千多年来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今世界。这是对世俗人们知识能力的挑战,也是对人们智慧水平的讽刺。下面我们从中择取数条,大致归类,切磋其大意。 1.认清自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这样的人是智者;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这样的人聪明。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人善于揣摩别人想什么,做事情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的人则不行,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只在意自己的感受。也有人有自知之明,做事比较谨慎,自己能做的做,不能做的不勉强;有的人则不然,认为自己无所不行,从不怕高估自己,这样的人不是自傲,就是自大。“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四个“自”,活脱脱地描绘出一个自以为是者的形象:自我表现,自我彰显,自我表功,自端架子。老子告诫说,一个自我表现的人不是聪明人,一个说自己有能力的人难以得到别人的称许,一个大讲自己功劳的人让别人反感,一个端架子的人不久就会被别人识破真相。民间有句老话:半瓶子醋最响。可是,大千世界中又有几人听得老子规劝。 2. 识人辨物。“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轻易许诺的人,你不要相信他,他说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你真正找他做的时候,他往往会说出一堆困难理由,言而无信。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谁轻易许诺,结果如何;谁总说“这事包给我”,结果又怎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实在话不好听,漂亮话不实在;真正明白的人表面上不善言谈,爱与人辩论的人往往是半瓶子醋;专精的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人不专精。三组句子,正反两个方面作对比,堪为生活中的警句。别人对我说好话,听了以后感觉很舒服,不过要想一想:对方说的是否真心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一个人夸夸其谈,上了“××论坛”,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专家学者,老子说,八成不是。一个人自诩什么都懂,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 3.完成事业。“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着脚尖的人站不久,拼命跑的人跑不远。人生在世,做成任何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业,不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肯定不行。你想当一流的物理学家,要有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人心浮躁,一些人想出名,搏出位,种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做法往往被人唾弃。“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无论多么难做的事情,都需要从容易处入手;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需要从小处做起。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很好,但不要忘记脚踏实地,从最简单处做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众所周知的成语,不讲自明。“大器晚成”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4.超然真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里的关键是“大”字,指超越人们感官认知的知识。超然的白看起来似乎不纯净,超然的空间看起来没有角落,超然的音听起来没有声,超然的图像看起来没有形状,超然的直线好像弯曲。这是怎么回事?宇宙空间大吧,它没有角落,当代物理学家给了个说法,叫“有限无界”,宇宙不是无限的,但又找不到边界。这听起来自相矛盾,但与老子的说法殊途同归。航空飞行,从北京到洛杉矶,从北极和阿拉斯加“绕着”飞,而不是沿着纬度线“直”飞,这两条航线哪一条直?航空人员最清楚。震耳欲聋的声音,太大了,但它传不远,传得远的我们听不见,无线电波谁听得见?宇宙背景噪音谁听得见?人们常说“巧夺天工”,表示做的东西像天然的一样美,这仅仅是个比喻。园

道家哲学对人生的启迪

目录 一、摘要 (2) 二、关键词 (2) 三、文献来源 (2) 四、主题 (2) (一)超越死亡的生死哲学观 (2) (二)少私寡欲的本真生命观 (3) (三)柔弱胜刚强的智慧生活观 (4) (四)人生得失成败的启示意义 (4) 五、参考文献 (5)

一、摘要 道家哲学思想在关注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视阈广阔而深远,形成独特的人生智慧观。道家哲学以自然的终极关切、智慧生活、本真的生命和正确地看待成败得失,为现代人提供了带有超越意境又合乎道的规律性,带有理想境界又达于人类终极需要的指导,给予了人生的前进与发展以启迪。 二、关键词:道家哲学人生启迪 三、文献来源:目前关于道家哲学的研究丰富多样,本文主要是从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的CNKI论文数据库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专著等搜索所得。以道家哲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一共搜出文献4647篇,精确检索974篇再选择时间为2004-04-20到2013-04-20,剩余文献198,经过大致浏览,筛选出41篇,在对41篇期刊论文进行归类筛选,得到大致8类主题,确定以道家哲学对人生的启迪为主题,共得出7篇期刊论文,其中核心期刊3篇,一般期刊4篇,本文献的述评基本上就是基于上述所得到的结果来进行的。 四、主题 道家人生哲学思想的魅力就在于它对功利、物欲的淡泊,对人生得失成败的超越,对纯真人性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生死度量的思考,对智慧生活的追求。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甚至生死抉择时,提出了许多解决人生困境的方法,对于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人们重新认识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一)超越死亡的生死哲学观 死亡是所有生命注定的归宿,但是深陷其中的人类执著地渴求着永生,并不愿意如蝼蚁般安聊此生,于是,关于生与死的思考造就了人类哲学的恢弘与博大。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生死之论,不乏智者和睿者,其中道家先哲们以“万物皆一”的开阔视野看待生死,超越了一时一事、一得一失,确立了极具特色的超越死亡、生死存亡一体的生死哲学,并以其丰富的理论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① 首先,道家认为生死是同质的。生命产生的过程,就是由天到气,由气到形,①

【原创】浅谈道家人生智慧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道家人生智慧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文章摘要】自老子创立道家以来,以“道”为核心的思想影响中华文化千年之久,有关“道”的人生哲学也深刻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道家智慧蕴含着大量对人生的洞察与探讨,即使放在现今社会来看,也有相当强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老庄哲学中体现的人生智慧,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道家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关键词】道家;人生观;大学生 导言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以一本仅有五千言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同时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然而仅仅就是这一个看似简单的汉字,幅散出无数对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影响深远的经典名句和哲学道理。由此看来,即使道家从创建时间上来看已是封尘之物,其思想中蕴藏的人生智慧却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对道家的人生哲学进行探讨和研究,也是意义深远的。对于生活在当代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若能就道家思想而“取其精华”,必能对生命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活出更有价值的人生。 一、道家的人生哲学 道家理论的核心是本性自然的“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道家从人的自然性着眼,视人文礼乐为对自然和人类本性的破坏,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通过效法自然,返朴归真,以实现精神自由的逍遥人生。 (一)自然无为,安时处顺 “自然”和“无为”是道家思想的理论重心。“自然”,是指不加人为强制的本然状态,是不着人为、自然化生的意思。“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解作顺应、尊重客观规律,不强

作妄为之意。这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道家对社会和自然的洞察、研究,都力图采取客观的视觉和冷静的态度。 老子提出“自然”的观念,目的在于消解外界力量的阻碍,排除外在一直的干扰,主张任何事物都应该顺应他本身具有的可能趋向而运行。而“无为”的观念则是对“自然”益于的写状。这一观念运用到统治者身上,是要消解独断意志和专断行为的扩展,已阻止对于百姓权利的胁迫、并吞;对于人民来说,是让他们最大的自主性,允许特殊性、差异性的发展。另外,还可以从养生的角度出发,理解为顺合生命发展的过程与规律。可见,“自然无为”四字看似平凡,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值得人们去挖掘和思考。 (二)物极必反,贵和有度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支配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而事物对立的双方又各自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是“道”的永久不变的运动规律。正因为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为了避免事物向不利的方面转化,故必须防止走极端,做到“贵和有度”。“和”即和谐,“有度”即适度不过分,这四个字即是说:要去除极端、奢侈和过分的行为,以保持事物内部的动态平衡,才能防患于未然。 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哉。”[1]大致意思是万物不能长久,功业既成,引身退去,是自然的规律。中国历代官场上的许多智者都信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两句话。正因为认识到这种祸福相倚的关系,并能预作安排,所以能够明哲保身,避免灾祸。范蠡隐退做富豪、文种痴迷终被害;张良装病学神仙,韩信功成身遭诛。历史上种种事例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思想的正确性。诚然,以当今社会来说,“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规律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且能真正做到淡泊名利的人少之又少。但不可否认,“贵和有度”这一思想确实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为人处世原则,时刻提醒我们做事不可极端、凡事防患于未然。 (三)柔中有刚,以柔胜刚 “柔弱”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范畴。老子认为,“柔”是制胜与成功的关键,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的处于下位,柔弱的处于上位。就好比石头坚硬,水滴柔软,但水滴可使坚石为之洞穿;蝼蚁柔弱得微不足道,大坝坚硬得与滔滔洪水相抗衡,但柔弱 [1]《老子》第九章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章节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7-11-30 23:59 题目数6 总分数20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 部分 总题数:6 1 【单选题】(3分) 学习本课《<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的出发点是()。 C. 从“辞章”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D. 从“考据”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A. 从“训诂”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B. 从“义理”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3分 2 【单选题】(3分) 老子是()学派创始人。 C. 法家 A. 儒家 B. 墨家 D. 道家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3分 3 【单选题】(3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其”指代的都是()。 A. 常 C. 道 D. 欲 B. 名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3分 4 【多选题】(4分) 借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是:“辨其()以立修己治人之(),察其()以善精义入神之()。” D. 用 A. 大意 C. 微言 B. 体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4分 【多选题】(4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启示我们看问题要有一种()()()()的思维方法。 A. 辩证对立 B. 辩证统一

C. 对立统一 D. 一分为二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4分 6 【单选题】(3分) 下面几段话的观点正确的是()。 C.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 B.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都做 A.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 正确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7-11-30 23:59 题目数7 总分数23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23 第1 部分 总题数:7 1 【单选题】(3分)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不勤”的意思是()。 C. 没有穷尽 B. 不勤奋 A.

国学中的人生智慧

国学中的人生智慧: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2010年12月29日 12:24 来源:新华日报参与互动(0)【字体:↑大↓小】 徐小跃,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中华文化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导。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核心提示 中国古代先贤圣哲们最关注的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人生。作为思想文化的“国学”始终一贯地观乎“心性”、“生命”、“人生”,一句话,“观乎人文”。 儒家所谓的“学问”乃是心性的学问,生命的学问。做学问的终的就是要把“跑掉的心”(“放心”)找回来。 人既要有“乐观”的精神,也要有“达观”的心境,还要有“冷观”的智慧。这“三观”体现了多重性的生活方式,亦反映了儒释道互补的特性。 中国人的灵魂是有多重性的。 在儒家高唱“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家高唱“夫虽在庙堂之上,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也”,佛家高唱“既在孤峰顶上,又在红尘浪里”的声响中,“以出世的心做入世事情”遂形成中国人共同的向往和追求。 “儒是牡丹,道是菊,佛是莲”

国学寄寓“经史子集”,“儒道佛”乃其精华 “国学”这一概念是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有感中国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损害,遂提出“整理国故”的主张,以此重新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化,并提升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由此可知,“国学”概念的出现其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感。 何谓“国学”?对“国学”的定义,时下有多种。但在我看来,可把问题简单化。“国学”是“国故之学”的简称。分而言之,“国”,专指中国,“故”是过去的意思,“学”是指学术、思想。合而言之,“国学“就是指中国过去的学术思想,也即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存放在哪里?要了解这一点,我在这里借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以述之。中国古人将不同性质、内容的书籍分为四类,即“经”、“史”、“子”、“集”。“国学”就是保存在这“经”、“史”、“子”、“集”当中。“经”主要指儒家的典籍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经”有《六经》、《七经》、《九经》、《十三经》之说。“史”指各种体裁的历史书籍,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子”主要是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及道教佛教方面的著作。“集”是总集、选集、别集,还有诗、词、赋,像《楚辞》《乐府诗集》等。 如果要问“国学”的精华是什么?那就要说到“儒道佛”了。有的学者就把“国学”主要归结为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文化。在中国过去就有这样的说法,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教:儒、道、佛。可见,中国人是多么看重这三家。 对作为“国学”主要组成部分的儒道佛三家,我们最应该了解的是什么呢?回答是:思想。因为思想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和核心。而思想是由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所构成。真正要进入国学的殿堂,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一定要对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有所把握。 国学观乎“心性”、“生命”、“人生”,一句话“观乎人文” 中国古代的先贤圣哲们具有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中国圣贤最关注的不是外在的自然,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国,亦不是纯粹的思辨领域,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人生。古人云:“思以其道易天下”。就是说,中国古人思考着用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即“道”来改变天下。说白了就是,他们建立学说、提出思想的目的乃是:改变天下、和谐社会、净化人心、安顿生命。 群经之首的《周易》有这么一句话:“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强调的是通过关注“人文”,以达到变化和成就天下以及天下人之心的目的。这里出现了为大家非常熟知的一个概念——人文,这是当下许多人都喜谈的一个概念,“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等等。但你要问他究竟什么叫“人文”?恐怕很少人能明了它的深义。《周易》是这样给“人文”下定义的,它说:“文明以止,人文也。”意思是,能止于文明的即是人文。这是对作为人并能够成为人而提出的标准。中国古人告诉你作为一个人,要知道“当其所为”和“不当其所为”。也就是说,人一定要知道你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这里有不

道家智慧与美妙人生

道家智慧与美妙人生 王晨阳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体系架构:诸子百家一共十二家,道家最早,伏羲月7000-9000年。比儒家早3000年。 诸子百家最核心的是道家,封建社会高层领导人讲究内修黄老,外示儒术。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由此读史,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学习国学,必须学习国术,不练功很多东西就不能理解。什么是气、什么是道,什么是一心不乱。 道教是研究怎么活得长,活得好,给活人准备的;佛教是研究怎么让人死得好,死的安详,是为死人准备的。 正统道教智慧:玄妙之学和经济之才。 主要目标:长生、久视、建功、避祸、善终——完美人生。 功遂身退,天之道。别人的评价,自身的感觉。 代表人物:罗洪(好利来);里维斯(牛仔裤) 姜子牙、范蠡、张良、陈平、诸葛亮、李泌 道家“无为”与美妙人生:不造作动因循谓“无为”;不先物而为谓“无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连山易、归藏易

道家“水”德与美妙人生:顺势、善时、俭、信、仁、渊、清、曲、善止(学会什么时候停下来)。 小劳术:双掌排山 道家之“谦”与美妙人生(十五卦,吉)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显故彰。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喜怒偏执是一病;以智轻人是一病;以力胜人是一病;语欲胜人是一病;以直伤人是一病;以功自矜是一病;喜说人过是一病;施恩望报是一病;败人成功是一病;追念旧恶是一病;好自掩饰是一病;多憎少爱是一病;无施责人是一病;当权任性是一病;笑愚痴人是一病;强夺人物是一病;唱祸道非是一病;轻口喜言是一病;以德自显是一病。 行宽心和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动静有致是一药;教化愚顽是一药;开导迷误是一药;常行方便是一药;言语谦逊是一药;受辱能忍是一药;见贤内省是一药;不自夸彰是一药;与多取少是一药;位高下士是一药;不掩人功是一药;对人恭肃是一药;心平气和是一药;听教服善是一药;不评论人是一药;愤怒能耐是一药;不尚争斗是一药;节俭守中是一药。 多言为涉世第一病;多智为立心第一病;多费为持家第一病。

道德经之人生智慧

. 20种人生大智慧:柔的哲学,水的境界《道德经》字,所以又称五千言。作为5000《道德经》,也就是《老子》,因为全文仅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世乃至外国思想家的推崇。《道德经》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指引我们人生的也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大智慧。译多则惑。少则得,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做人要懂得迂回的智慧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文:到,繁多所以迷惑。 很多人喜欢直来直往,结果把事情办坏了。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养鸟,他感悟:让臣子烛邹看管一只鸟,烛邹不小心,这只鸟飞了,齐景公生气要杀烛邹。齐国国相晏子知道了,就说:好吧,把烛邹这家伙杀了给大王谢罪,在杀死他之前我要当着大王的面数落他的罪行,让他死得瞑目。晏子命人绑了烛邹,数落其罪,共有三条。其一,大王的鸟竟然让你放飞了;第二,你放飞了大王的鸟,惹得大可是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的事情传出第三,王为一只鸟而杀人;你死了不要紧,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和国民会笑话我们齐国国君把一只鸟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去,“赶齐景公闻言笑了,烛邹该杀。说:这不是败坏大王的声誉吗?有此三条,要,快放人,我明白了。”这就是晏子“曲则全”的智慧。做人要有水的精神.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感悟:在老子看来,最高的德性、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具有道的精神:生化、利生。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生物”。地球上一切原始生命都孕育于水。故说:水是生命之源。水的第二个精神就是“不争”,能顺势而为。水无常势,水无常形,道也如此,道不跟万物争,而天地万物无法与道相争。人要学水的精神,抱着利他、不争的心态做事,才会如鱼得水。持而不盈、富贵不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感悟:日中则昃日,月影则亏。一定要知道为人处事的度在哪里。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尽。老子说的是不要在某个方面因为自己的专长而盈满,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才会有发展与回旋的空间,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这是处世的大智慧。有才学有特长的人爱显摆,富贵中人生骄傲。 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感悟:道是万物的内在秩序、信息和生长能量,而道体现于人类,就是母爱般的、师长般的恩德。读懂玄德,懂得了舍得。舍得不是只教我们放弃,舍得是一种功成身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做出了贡献不据为己有,. .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智慧

老子的思想与人生智慧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完中国古代思想史后,开卷考试,任选题 目,只要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思潮,都可以写。24份考卷选了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占全部考卷的80%。 当时我常疑惑,怎么大家都选 这方面的东西呢?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都活得太累,太累了就想松弛,而中国文化里面最能起这方面作用的就是道家的东西。道家主张人和自然和谐,又提倡人身心的和谐。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有的时候无法依靠别人,只有自己能够救自己。这时候道家的东西可以起作用。而讲道家则必须回归它的老祖宗—老子。 我今天讲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简单介绍道家、老子和《道德经》的基本情况;第二方面是主题—老子哲学里面所体现的人生智慧。 一、老子和道家 L道家的基本情况 我认为道家的起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它的传统,就是中国古代的隐逸思想。我们有很多的传说,比如说尧要把他的位置传给许由的时候,许由觉得玷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到河边洗耳朵。从《诗经》里面我们知道,确实有一种隐士存在。《诗经?卫风》里有一篇"考?”,前面几句是:"考?在涧,硕人之宽。" 那个时候没有卡拉OK 和KTV 个人就在那里敲木头盘自得其乐,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的志向都不会改变。这是目前我所看到最早关于隐士生活的状态。

春秋以后,这样的隐士人数非常多,我们在《论语》里面就可以看到,当时有很多的隐士。孑L子为了他的理想、推销他的学说而周游列国,路上遇到了许多人,名字都非常怪,比如长沮、桀溺、接舆。这些人都嘲笑孔子,天下这么乱, 靠你一个人弄得过来吗?还不如和我们一样,悠闲自在地过日子。孑L子对他们很不以为然,说:"鸟兽不可同群","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也瞧不起孔子,说他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是一个书呆子。 这些隐士生活在蔡国、陈国、宋国、卫国这些小国和楚国,就是今天河南中部、南部,安徽的北部和湖北一带。这一带是大国争霸的夹缝,秦国管不了、齐国管不了、楚国也不管,统治相对最薄弱,是隐士群体的大本营,也是老子和道家诞生的文化传统的土壤。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具备了时代的土壤。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在变革中有一部分人得利了,有一些人进入了权力中枢,也有一些人被边缘化了。被边缘化的自然很失落,特别是原来是贵族身份的人。他们满腹牢骚,可是又"杀人无力求人难”,”无可奈何花落去"o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他们后来看淡了、看破了。这些人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自己的想法,也都当过官。比如说老子, 是周王朝的守藏史,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馆长。不过,先秦图书馆有点像今天的议会,是贵族知识、权力来源的证明机构。这个时候周天子的地位下降了 ,给文化单位的经费也就越来越少。老子这个馆长当得很没有味道,加上有些想法又跟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不一致,于是就出关去了。 庄子也是当过小吏的。庄子做漆园吏时,上级部门老来考核,老得填报表、报数据,弄得他很烦,所以不愿意当了。庄子也有一个当大官的机会,是人家让他去当楚国

从诸子百家中得到的人生智慧

从诸子百家中得到的人生智慧 中本1103:宋磊学号:1111181076诸子百家在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感悟出了许许多多的人 生智慧,现在我就简单的说一说,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感悟吧。 一、儒家 儒学注重人、人生 ,尤其注重人生的价值 ,目的 ,追求实现人生理想、价值,达到人生目的、目标 ,这就是人们常常议论的人生境界论的问题。中国儒家学者认为 ,人的一生都要自强不息 ,孜孜以 求 ,积极修为 ,奋发努力 ,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功业的人 , 这便是完善了人生的意义 ,实现了人生的目的 ,达到了人生的境界。非如此 ,便枉为人 ,不为成人 ,更不为仁人。因此 ,儒家学者对人生境界问题不乏精论。儒学的人生境界论 ,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 ,富于哲理 ,发人深省。儒家学者认为,一个祟高的理想人格,应当是由德(道德)、知(智慧)、志(意志)、美(审美)诸要素铸成,是真、善、美的统一。 二、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类。在先秦诸子诸家当中,唯独法家的思想,是必须献出性命来实践,流出鲜血来祭奠,是血染的思想。属于一种极端的思想,不过法家在管理学上的贡献很突出。 三、墨家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我想其实墨家的所有内容大概都在这个上面,要有所感悟,就是从这六个字入手。关爱他人、不使用暴力、推崇贤能的人,这些都是不错的感悟 四、道家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 但重点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他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气象,因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所以一本《道德经》能读懂的话,便是大师了。

道家智慧的学习心得

中国哲学智慧学习心得:对道家的认识 吴奇 西哲课上我们就曾被“残酷”的告知:没有认真阅读过哲学的著作就不要说自己学过哲 学,只能说暂且听过哲学课而已。扪心自问,哲学方面的书籍我确实涉猎得少,少到 除了那本编得不算好的课本外就很难想到第二本了。所以,我这个听过中国哲学课的 人也就只能浅谈一下认识了。我打算说一下道家。 过去,一说起道家,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青城山那帮会算命的道士,或者就是武当山上 那一票靠教授慕名而来的外国人太极拳赚钱的“真人”。初尝中国哲学智慧之后才发现以上 说的那一套其实和哲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翻开之前上课的笔记,凌乱的字里行间里我发现一个大大的“道”字,看得出我 当时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是很有激情的,大概是被课堂氛围所感染了。道家说的道即是 无,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之所以说道即是无,是因为再也找不到一个东西和宇宙相对 立了,没有参照物的存在当然也就很难证明其本身为何物。这是我认为道家理论体系 里面最难被人所了解的地方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深意)。 说到这里,我突然又想到另外一件事。记得当年理论物理学的泰斗霍金在其著作《时间 简史》里面也曾有类似的表述。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准确地描述宇宙? 为何我们无法精细的预测宇宙的走向而只能看到一个很混沌的状态?那是因为我们无 法找到一组 完整的公式来描述宇宙的初状态(宇宙的开端)。这好像很奇怪,怎么就不可以呢?那是因为宇宙的开端就是一个质量无限大的点,在此之前,没有时间的概念,因而今天我们所 秉承的那一套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东西就都不适用了,毕竟过去的一切公式定 理都是建立在“时间”概念基础之上的。没有时间概念,自然科学体系也就土崩瓦解 了。所以说:道即是无。这和道家的理论核心不谋而合。虽然说用自然科学的思想来 揣度哲学的意境得出的结论就不纯粹了,会显得很低级,不过,对于一个理科生而言, 这样总能找到一点儿心理慰藉。 时常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借此聊以自慰道:原来我离哲学也挺近的嘛。 继续翻笔记,,道家的另一个主张是无为而治。因而不知从何时起,道家思想家在我眼 中也就变成一群不思进取的人了,总觉得这种主张有些消极。而后课堂上的学习纠正 了我这一看法。这里的无为而治其实是无先为,指的是不要干扰民众的生活,就像现 在提倡政府应该做服务型政府一样。况且春秋时期的统治者大都是一些无能之辈,让 他们有所作为必定就免不了百姓受罪,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说,道家提倡无为而治 就很有现实意义了。 接下来说一下这学期上中国哲学智慧课的感受。始终觉得中国哲学不像西方哲学 那么纯粹,不是单纯的追求终极认知,其中的功利色彩多了些。在另一方面,这又正 好印证了中国人的普遍特点—外圆内方。内心始终有自己的操守,但外在却能很好地 适应这个社会。刚好回避了哲学是高贵的清醒的痛苦这一命题。所以,当个中国人其 实挺幸福的。 好像还想说点儿什么,哎,还是不说了吧,毕竟道可道,非常道嘛。 (我的搜狗输入法完全没有哲学气味,很多哲学上的名词都找不到,短短的一篇文章打 了半天,不过终于还是写完了。。。。。。)篇二:从道家经典中感悟人生智慧从道家经典中感悟人生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生智慧的关注与思考。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儒、道思想对中国人的生存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提到儒家、道家,人们往往就会用积极 与消极,入世与出世来进行抽象的评价,那其实是大大的误解,林语堂先生说得好,“其实我 们每个人都一半是儒家主义者,一半是道家主义者。”

《道德经》之人生智慧

《道德经》,也就是《老子》,因为全文仅有5000字,所以又称五千言。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世乃至外国思想家的推崇。《道德经》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也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指引我们人生的大智慧。 做人要懂得迂回的智慧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译文: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 感悟:很多人喜欢直来直往,结果把事情办坏了。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养鸟,他让臣子烛邹看管一只鸟,烛邹不小心,这只鸟飞了,齐景公生气要杀烛邹。齐国国相晏子知道了,就说:好吧,把烛邹这家伙杀了给大王谢罪,在杀死他之前我要当着大王的面数落他的罪行,让他死得瞑目。晏子命人绑了烛邹,数落其罪,共有三条。其一,大王的鸟竟然让你放飞了;第二,你放飞了大王的鸟,惹得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第三,你死了不要紧,可是大王为一只鸟而杀人的事情传出去,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和国民会笑话我们齐国国君把一只鸟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这不是败坏大王的声誉吗?有此三条,烛邹该杀。齐景公闻言笑了,说:“赶快放人,我明白了。”这就是晏子“曲则全”的智慧。 做人要有水的精神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感悟:在老子看来,最高的德性、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具有道的精神:生化、利生。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生物”。地球上一切原始生命都孕育于水。故说:水是生命之源。水的第二个精神就是“不争”,能顺势而为。水无常势,水无常形,道也如此,道不跟万物争,而天地万物无法与道相争。人要学水的精神,抱着利他、不争的心态做事,才会如鱼得水。持而不盈、富贵不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感悟:日中则昃日,月影则亏。一定要知道为人处事的度在哪里。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尽。老子说的是不要在某个方面因为自己的专长而盈满,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才会有发展与回旋的空间,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这是处世的大智慧。有才学有特长的人爱显摆,富贵中人生骄傲。 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感悟:道是万物的内在秩序、信息和生长能量,而道体现于人类,就是母爱般的、师长般的恩德。读懂玄德,懂得了舍得。舍得不是只教我们放弃,舍得是一种功成身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做出了贡献不据为己有,

道家的智慧

《道家的智慧》的一点小感悟 学号:2150508276 杨琪 一,对上善若水的一点小感悟: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而安。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既弘扬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种处世哲学: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二,对无为而治的一点小感悟: 老子说“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以为难,故终无难矣。”(德经63)。“圣人”遇到事情还认为其中有困难,而善于处理,所以终于没有困难。这是说:要重视困难,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阶段,抓到有利的阶段去做,就容易成功。老子还说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德经64)双事物的成就都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近到远发展起来的。这一定的步骤必须循序渐进,不可躐等。由此可观之,老子的“无为”又不是真正的无所作为,无为是作为治的前提而实现的,无为只是一种行为的作风做法,而最终达到的目的还是“千里之行”之类的宏远目标。 老子的“无为”学说,以“道”(自然法则)和“名”(自然现象)为基础,对待自然和对待人民都要依照自然发展规律。 顺其自然,方能叫做真正的“无为而治”。 三,对齐物论的理解(部分资料引用于百度百科): 齐物论分为:齐彼是,齐是非,齐物我,齐生死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凡事凡物都有相对的两面,都以“偶”的形式存在。庄子齐物思想涉及是非,寿夭,成毁,美丑,彼此,物我,身心,大小,利害,安危,生死,有无等对待概念,庄子认为这些对待性的概念都具有相对性,表面性和不真实性,而相对性是相对于比较的方面,角度,标准,时间和地点等等。“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莫不大莫不小,从与道同体的至人的观点看,根本不存在所谓此物与彼物的区分,因此更不存在所谓的贵贱之别。但是,作为万物中之一物的人总是以己为贵,以人为贱。正是因为凡事凡物都有“偶”,

老子道德经与国家社会的密切关系

老子道德經與國家社會的密切關係 一、神龍見首不見尾 孔子在五十一歲時,至周朝廷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上言乃孔子見老子後的猶龍之嘆,到底老子是何許人呢?根據太史公的記載,老子乃春秋時楚國苦縣(在今河南鹿邑縣東)厲鄉的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曰聃。他係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老子平時以道德修身,他主張隱身埋名,不求聞達。老子在周朝政府任職很長的時間,眼看周朝的王道日漸衰微,於是就辭離周室,將要出關西去時,守關的官員尹喜知道他乃飽學之士,就懇請老子寫一部書,把他的智慧留傳人間。於是老子便書成上下兩篇計五千餘言之《道德經》。老子西出涵谷關後,便沒有人知道他之去處,有傳說他是西化胡王去了。而司馬遷在《史記》裡也沒有把老子的身份交代得很清楚,又說老萊子也和老子一樣都是楚國人,著書有十五篇,也是發揮道家思想的。還有太史儋也似乎像老子。最後太史公並沒有給予明確的答案,所以說,老子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啊。 二、《道德經》的精神與智慧 老子的思想無為而無不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柔弱勝剛強。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智若愚等等。和我們日常生活可謂如影隨形,密不可分。就如《大英百科全書》一九五九年

国学文化与职业素养1

林沁老师《国学与职业素养》课程大纲 课程时间长度: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为1天、 2天,或3天乃至五天的培训课程 课程目标: 获得促使人和事物长存和成功的国学智慧 学习易经智慧显著提升团队精神、奋斗和坚持等职业素养 研习儒家智慧提升团队暨工作态度和精神等职业素养 悟取道家智慧提高全脑思维和“精气神”促进职业素养 ” 课程大纲 第一节 1、国学文化概述 1.1什么是国学文化 1.2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 1.3国学文化的主要精髓是什么 1.4国学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林语堂眼中的中国国学 1.5学习国学文化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2.易经(万经之首暨中国文化的起源)与职业素养 2.1易经与天地密码简述 2.2“易经”是人和事物的成功密码 2.3易经核心卦象“揭示”的职业素养 案列: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功 第三节 3儒家文化与职业素养 3.1儒家文化的核心“标签”概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3.2. 儒家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现实意义 3.3为什么论语一开篇就讲学习和孝道,为什么“百善孝为先” 3.4 仁义礼智信释义 3.4.1“仁义礼智信”为人事长存和发展之道暨职业素养 3.4.2“仁义礼智信”与中国人性格的构成:何为君子,何为小人 3.5“温良恭俭让”与处事与做人暨职业素养 案例:孔子的职场故事 百年老店的秘密 等等 第四节 4:道家文化与职业素养 4.1道是什么?什么是道的特征?

4.2为什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3 道的践行与职业素养 4.4 道的践行与养生和健康 4.5:附:道与全脑思维与开发 若干案例 第五节 5 道家文化的“体与用” 5.1道家“五术”-山医命相卜”概要 5,2命运大千 5.3 改变命运的方法-积善行德改变命运 5.4 积善行德与职业素养- 5,5风水文化与职业素养 第六节 6:琴棋书画与职业素养 6.1 琴棋书画与业余爱好 6.2 琴棋书画与创新力开发 6.3 围棋中的做人与做事暨团队精神和能力启发6.4 音乐中的“管理智慧” 主讲老师 林沁居士(省份证名:陈立文) 道家弟子 道家生命灵修导师,养生导师、命理风水师 全脑太极思维开发导师 中国易经协会专家会员 道家致用爱好:国画,音乐与诗歌 双语跨文化培训师:

道德经的智慧读后感

道德经的智慧读后感 道德经的智慧读后感(一) 读了一本书,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对老子的思想更加崇拜。老子的智慧是哲人的智慧,可以净化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老子的智慧可以开启我们的智能,教人如何处世;老子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感悟一万事定要顺其自然 人生在世,终止结果皆为一死,万事不能强求,要顺其自然发展才好。名与利皆为过眼云烟,追逐金钱,就会受金钱的束缚;追逐功名,就会受功名的束缚。只有抛开名利,才能超脱于种种名利之外。平平淡淡才是真。淡然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吧,你会从宁静的心境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妙的。 感悟二万事要坚持中庸,到了就好,不要过 人生也就60年,万事到一定程度就好了,不要太过,太强求。为什么要把自己搞的那么累呢,现代人,压力太大,抑郁的很多。从懂事那天起,大部分人就要为了生存忙碌奔波,要不然一家人的生活就没有着落。当一家人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全家人的生活改善时,你说这种奋斗的过程难道就没有幸福的感觉吗?在瑞典,就算是最坏的打算,一辈子什么也不干,他的收入也很可观,所以,他们有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到底上帝要他降临人间是来干什么的。其实

生命中奋斗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往往要感叹事事的不如意,其实我们都是幸福的,家人的平安,孩子的健康,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吗?做人要乐观,要容易满足才好,这样才会幸福! 道德经的智慧读后感(二) 一本《道德经》,一生做人的智慧。 做一个真实的人。人的一生,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能说会道,有的人不善言辞。有的人甜言蜜语信手拈来,有的人沉默寡言却内涵丰富。说着悦耳动听却不走心的话远远比不过说着逆耳忠言却溢满关怀的语言来的动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是说明了与其华而不实,不如朴实无华。由衷而出的信言远远好过满嘴奉承的美言。做一个真实的人,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做一个善良的人。公道自在人心,善良的人不辩解,以理服人才是他们的追求。花言巧语善辩之人一味辩解,忠厚老实善良之人从不诡辩。一个人越强调什么越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越是解释越是掩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与其强词夺理,不如以理服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以理服人。 做一个聪明的人。脑袋聪明的人知识大都不怎么渊博,因为他们觉得聪明就是资本。知识渊博的人都不怎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脑袋聪明不如内心聪明。睿智高于聪明。与其聪明没有内涵,不如有内涵地活的聪明。而"明"就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洞察世事的心,自明,明他,明事,明礼,明人生。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自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