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武志红:听话哲学,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

武志红:听话哲学,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

武志红:听话哲学,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
武志红:听话哲学,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

武志红:听话哲学,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作者:吕佳

太听话,孩子会死,如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不听话,父母可能会死,如四川一位妈妈因孩子上网,跳江而死。中国家庭中,听话哲学简直是压倒一切的,原因是,太多中国父母,心理是婴儿水平,若儿女和他们想象的不同,他们就有崩溃感。

听话哲学,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

并且,听话哲学深入无数国人内心,在我的记忆中,中国家长夸孩子时,“听话”和“乖”这两个词简直是不可避免。

听话哲学,有不合理之处:一直被要求听话的孩子,他的精神生命正逐渐被扼杀。

听话哲学,也有其合理之处:若孩子不听话,很多中国家长就会觉得生不如死。

4月4日,四川广元发生悲剧,一位妈妈将16岁的正读中学的儿子从酒吧中拉到附近江边,对孩子说“你上网我管不好你了,那我就去死”。随即,她跳入嘉陵江。

接着,爸爸赶过来,踢打孩子,他是觉得孩子该为妻子的死负责吧。可在这个时候将妈妈的死怪罪到本已内疚至极的孩子身上,是极为不该的,这会造成孩子的不能承受之重。果然,孩子随即也跳嘉陵江,和妈妈一起溺死。悲痛到极点的父亲也要自杀,所幸被拦住。

这位妈妈为何要自杀?会有其他原因吗?比如说太贫穷,过不下去了;或夫妻感情不好;或其他更重大理由?难道,她会仅仅因为管不了孩子上网,而自杀吗?

看了媒体的报道,她的生活还算不错,夫妻感情尚好。并且,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我的经验来看,仅仅因为孩子不听话,就足以构成一些家长活不下去的理由。

在我的新浪微博上,我点评过多起父母虐待孩子事件,如一位妈妈在七楼上将孩子倒挂在楼外,威胁扔下去。这种用死亡威胁孩子的事,在我看来,简直是太极端了,可看网友评论才知道,这种事在中国,竟是寻常事!并且,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多数就是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

关于这类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估计这辈子都忘不掉了,是刚在广州日报写心理专栏不久时遇到的。那时,收到一个女孩的来信,她说她爱上了一个很好的男人,但父母誓死反对,母亲因而患心脏病,父亲则宣称,你们要想结婚,得踩着我的尸体才能过去。

这封信震惊到我,我约他们一家三口聊天,发现,是母亲反对女儿婚姻,其实父亲无所谓,女儿和这个男人结婚不结婚他都可以接受。他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要和妻子站在一条阵线上,或者说,妻子可怕的情绪绑架了他,让他不得不反对女儿嫁给这个男人。

那位母亲的态度无比坚定,为了不让女儿和这个“糟糕男人”结婚,她简直是可以付出一切代价。

我问她,为什么反对?她讲了很多理由:

一、我女儿长这么漂亮,那个男人不配。但公平说,她女儿端庄,但绝对称不上很漂亮。

二、我女儿学历好,那个男人不配。的确,她女儿本科,但那个男人也是大专,并且,男人收入高她女儿很多。

这是具体理由,还有抽象理由,譬如我是为了女儿幸福,可女儿无比爱那个男人,而且他们是彼此相爱。

... ...

这样谈下去,这位母亲的理由一一呈现出来,但它们一眼可知,都不是真实的理由。

最后,她说出了真实的理由,带着狂暴的愤怒。她说:女儿原来什么都听我的,并且她向我承诺,恋爱前,一定会带那个男人给我看,我答应,她才继续发展,可是她背叛了我,她竟然是恋爱半年后我才知道!!!!!!

她说这番话时,那份痛苦,和她的愤怒一样可怕。痛苦的级别,到了生生死死的地步,而愤怒的级别,也到了要死要活的地步。

可以说,女儿什么都听她的,对她而言,是无比甜蜜的事情,而女儿竟然瞒着她谈恋爱,这件事,彻底摧毁了这种甜蜜,这导致了她的痛苦与愤怒。

依照心理学理论,这位母亲,与女儿构建了病态共生的关系,女儿彻底顺妈妈的意,这让母亲在这个共生关系里有了一种无所不能感,这份感觉成了她的自我的核心感,而当女儿突然不听话时,她的这份无所不能感就被颠覆了,她的自我也破碎了,这都会让她有死亡感。

她转而控制女儿,用各种极端手段,不惜你死我活,就是为了恢复她发号施令而女儿听话的病态共生关系,好让这个共生自我重新复活。

但如此一来,女儿的自我就被摧毁了。所以,最终,这位女儿的选择是两败俱伤,她与心爱的男人分手,让妈妈的这一意愿实现,但此后她远走高飞,以这种方式,彻底脱离了与妈妈的共生关系。

有些人就没这么幸运,譬如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她的自杀,就是因为她的自我,被妈妈构建的共生关系而杀死了。

四川广元的这个家庭惨剧,直接逻辑是:儿子违背妈妈意志上网,让妈妈的脆弱自我崩溃了,她的自杀,并非胁迫,而是反映了她真的就是这么痛苦。可更深一层的逻辑是:儿子之所以违背妈妈意志上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逃离妈妈与他共生的愿望,而在网络中寻找一个他的意志说了算的空间。

病态共生的亲子关系,的确常有这种味:太听话,孩子就被杀死了;但若不听话,父母就想死。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发明了“不含敌意的坚决”一词,他是在讲父母如何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也包括孩子想与父母共生的动力,其意思是,父母坚决地拒绝孩子,但并无敌意。敌意即,我不会说,你是错的;更不会说,我因此就不要了;更更不会说,因此我恨不得杀了你!

想脱离听话哲学的中国孩子,也可用此策略对抗父母:我不听话,并不意味着我恨你;也不意味着我不爱你;只是,我是我,你是你。即,一方面坚决地对父母的意志说不,同时又对父母传递爱意。

但这个策略,估计只有很成熟的大孩子才能做到吧,对十几岁的少年,这要求太高。所以,若想真正消除病态共生带来的家庭悲剧,父母必须觉醒。

108种教育类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排名

108种教育类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排名 制表人:潘健 序号期刊名称收录情况出版周期 复合影 响因子 综合影 响因子 1远程教育杂志CSSCI 双月7.651 4.765 2开放教育研究CSSCI 双月 6.878 4.530 3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 双月 4.327 2.877 4中国电化教育CSSCI 月刊 3.438 2.254 5现代教育技术CSSCI 月刊 3.253 2.058 6电化教育研究CSSCI 月刊 2.749 1.868 7教育研究CSSCI 月刊 2.696 1.948 8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 双月 2.345 1.363 9中国远程教育CSSCI 月刊 2.335 1.625 10清华大学教育研究CSSCI 双月 2.231 1.759 11北京大学教育评论CSSCI 季刊 1.990 1.505 12高等教育研究CSSCI 月刊 1.798 1.391 1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CSSCI 双月 1.786 1.467 14中国高教研究CSSCI 月刊 1.730 1.372 15教师教育研究CSSCI 双月 1.716 0.966 16数学教育学报CSSCI 双月 1.653 0.600 17课程.教材.教法CSSCI 月刊 1.567 0.790 18现代远距离教育CSSCI 双月 1.510 1.185 19复旦教育论坛CSSCI 双月 1.385 1.010 20全球教育展望CSSCI 月刊 1.358 0.704 21中国大学教学CSSCI 月刊 1.221 1.074 22中国特殊教育CSSCI 月刊 1.213 0.680 2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 月刊 1.193 0.939 24高校教育管理CSSCI 双月 1.184 0.768 25教育发展研究CSSCI 月刊 1.179 0.797 26学前教育研究CSSCI 月刊 1.100 0.647 27教育学报CSSCI 双月 1.100 0.568 28思想教育研究CSSCI 月刊 1.093 0.600 29教育与经济CSSCI 双月 1.015 0.803 30现代大学教育CSSCI 双月 1.015 0.658 31中国高等教育CSSCI 半月0.990 0.815 32高教探索CSSCI 月刊0.980 0.725 33中国教育学刊CSSCI 月刊0.947 0.545 34教育科学CSSCI 双月0.914 0.536 35江苏高教CSSCI 双月0.906 0.668 36外国教育研究CSSCI 月刊0.900 0.402 37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CSSCI 季刊0.897 0.578 38现代教育管理CSSCI 月刊0.885 0.665 39思想理论教育导刊CSSCI 月刊0.882 0.442 40比较教育研究CSSCI 月刊0.856 0.519

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

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它包括天道观和人性论历史观与社会观伦理观与道德观等,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对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里面也包含糟粕,因此在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上,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目录: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三次打变化:汉代玄学、魏晋理学、近代西学东渐、 主要特点:天人合一、政教合一、问道结合、知行一致 二、天道观和人性论历史观与社会观伦理观与道德观 三、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态度 正文: 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分 不开的。其大的阶段而言,大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的儒家独尊,魏晋的玄学,唐代的儒、道、释三教并举,宋明的理学,明清之际的实学和近代的西学东渐。有三个打的变化时期,即魏晋玄学的兴起,缓道入儒;宋明理学的形成,缓释入儒;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的哲学和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次冲击。 二、1.天道观与人性论 (1) 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天道观和人性论(教育的根本在人性,人性的根本在天命) 天道观人性论历史观社会观教育观的关系论述 a、天道观和天命观在古代,不仅是人性论的基础,同时也是历史观和社会观等的基础,不同的天道观和天命观就会引伸出不同的历史观和伦理观,并影响着教育观。 b、天道观影响到人性论、历史观、伦理观以至教育观等多方面的问题,因而天道观的问题,也就成为哲学(包括教育哲学在内)中的本体论的问题,也就是宇宙观和世界观的问题。受其影响最大而且最为直接的是人性论的问题,有不同的天道观,对人性问题也就有着不同的理解,如人性从何而来,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什么关系,人性能否改变等问题,这些又与教育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c、天道观:由主宰之人向义理之天、自然之天转变 人性论:由天命之谓性向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行有善有恶论、性属自然转变 认识论与逻辑:名家及墨家《墨经》的形式逻辑思想,已经触及到逻辑学同一律、矛盾论、排中律等 教育原则与方法:原则涉及到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方法有博学、慎思、审问、笃行等。 (2)对天人合一的正负面评价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当前哲学界不少学者企图从中导驿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是人与天合,人与天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多篇)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为了让我们能够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发现自己的可发展性,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教于有声,育于无声,教育有声无声之间完成使命。所有这些命题应然: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教育首先是自己看到人的可发展性,然而,具体到个人,并不一定都能看到自己的可发展性,因而,教育要引导人去看,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并且,可发展性本身也还是个流动性概念,它本身亦能发展,故而,教育要辅佐人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发展,而发展的前提是人具有可发展性。人有可发展性的原因:人有可授性、可暗示性,正是因为有心灵及五官的配合而具有了这些特性,这些特性使像阳光、雨露一样被吸纳。人的语言也因为人可以吸纳各种不同类型的明示或暗示而变得丰富起来,丰富起来的语言本身又大大增强人的吸纳能力。然而,这也正是人的可发展性强化了自己的生命力,语言丰富起来的人就是生命力更强旺的自己,向下延伸、向上生长了的自己。 人有无限的潜能。为了激发这无限的潜能,我们必须要进行教育。 在《教育哲学》这本书中,要求我们要进行人的全面发展:即换个角度说,全面发展是人的内在要求,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种外在要求;人的要求与社会的要求,这两个不同的要求,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前者基础上才是合理的,并且,只有当后者自觉的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时,社会的要求才变成社会本身的内在要求,社会才不再是撕裂的,不再只是站在外面、站在旁边呼喊的。

人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时常提到。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等的口号的提出等,但当我们真正上课,在学校学习时可并非如此。所谓的“主课”可以随时抢占“副课”的时间,每当做作业也可以忽略美术等课程的作业。在这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眼中,成绩被排在了首位。所谓“教书育人”,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是什么”,这是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教育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学习。 果然,作为未来的教育者,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要充分了解自己所要做的事。加油吧! 《教育哲学通论》第一编读书笔记 书名:教育哲学通论 作者:黄济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总体来说,黄济教授的《教育哲学通论》可以说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全书总共有三编,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看到第一编,而且在第一编中,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一部分,作者列举了不少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的观点,在百家争鸣的时代里,各家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包含中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韩非子显学》、《孟子》、《孔子》、《中庸》、《荀子》、《墨子》、《老子》、《杨明全书》、《周易》、《尚书》等,书中出现的一些词句比较难懂,所以花了不少时间仔细阅读。书中关于玄学、理学、天命观等比较晦涩难懂,难以理解。

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找到那本神奇的书 冷玉斌 诗人辛波斯卡说教师这一行,“只要他们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挑战,他们的工作便是一趟永无终止的冒险”。 这很好地解释了教师为什么要读书——书,就该是这趟无止境冒险中的路标与向导,当疑问产生,当实践延展,那么,只有读书与思考,才能帮助教师面对所有“新的挑战”。寻找那本神奇的书,是所有教书人注定的脚步。 转眼2017年又近尾声,回头看,不敢说这一年长进几何,到底读书未停。岁首到年终,“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一本一本读过去,有惬意、有满足,也有困惑、有迷思。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愚”其实难医,关键是书本提供助力,可明察,可审视,可校正,可笃行,令吾辈多加自省,多得自知,多有自明。 这些年来,读书这件事,早已不外在于生活。从根本上说,正因为一本一本神奇的书,我才成为如今这个“我”。如此,当下生活,无非继续踏着一本又一本神奇的书,往前而去。这一点在今年尤为鲜明。年中,自己的小书《教书·读书》出版,我在《后记》中写道:“平凡如我,一天一天教书,一天一天读书,或许是唯一行得通、靠得住的自己救自己……往后这日子,还是教书,还是读书。” 这是心里话。已经很久没有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无须再问,因为有“读”,才教得有底气;因为要“教”,更加用心去读。这一年,从书中来,往教中去,攒了一堆喜爱的好书,做了一些自己的事情,仍然真真切切感受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读了多少,不在于读得有多快,不只是增长知识,不只是享受闲情逸致,而是遇到这些书,读过这些书,人生从此开始不同,从来都是这样,“他们能把我们心灵深处翻腾的模糊想法加以照亮并固定成形”(伍尔夫《普通读者》)。 10万+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认识他人,又该如何做好自己,书里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它们确实在一次又一次提醒我,透过教书与读书,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很难,所以才有意义。一年将尽,觉得自己可以有一些别于他人的“奇特性”,愿意拥有一张诗人布罗茨基念兹在兹的“表情独特的脸庞”,没有比这更让我欣慰的发现,毕竟,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使命。 今天,“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发布,愿你从中找到那本神奇的书。再想一想,还有这么多同道喜爱着书,还有这么多好书可以去读,心里无比欢喜。是啊,书永远不死,只要有书,世界终是可爱,未来必然可观。(作者系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中国教育学刊,模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教育学刊,模板 篇一:全国教育类总类核心期刊表 全国教育类总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1 教育研究 2教育评论3教育理论与实践4教育研究与实验5外国教育研究6 比较教育研究 7教育与经济 8外国教育资料 9 中国教育学刊 1 上海教育科研01 人民教育 11

教育科学 21 山东教育科研31 现代教育论丛 主办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会,福建省 教育学会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华中师范大 学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 研究所 中国教育学会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部 辽宁师范大学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教 育学会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通讯地址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 (100088) 福州市梦山巷27号(350001)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 (030009)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430079)长春人民大街138号(130024)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 究所(100875) 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 (430070)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3)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100816)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200032)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辽宁省大连市黄河路850号(116029) 济南市历山路53号(250013) 广州市石牌华南师大教科所 (510631) 1 教育探索

516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街19号 (150080)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华东师范大学 (200062) g61学前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11号长沙师范 学校(410005)北京市西城区东绒线胡同40号 2 学前教育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100031) 3 早期教育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210013)杭州市文二路西溪河下10-1号 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总议题: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 分议题: 1、中华文化如何形成?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新时代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如何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正确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2.科学精神:能够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原则,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认识,分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公共参与: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议题式教学 教学流程: 导入:中医抗役佑我华夏千百年 环节二:讲授新课镜头一,通过讲述中医佑我华夏千百年历史,并结合中医

在今年抗击新冠状病毒中的突出贡献,引导学生进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在了解中医智慧对我们抗役的启示,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结合教材知识,完成下列任务:针对秋冬季,呼吸疾病高发阶段,古人给我们哪些应对的智慧启迪。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时间2分钟) 师生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汲取古人的智慧,更好的打好今年秋冬抗役战争 活动二:在初步学习眼睛保健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穴位按摩,完成下列任务: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他领域的辉煌成就首先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第一:阐述核心思想理念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上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二:阐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非常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第三:阐述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中和泰和,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

。。。。。。。。。。。。。。。。。。。。。。。。。。。。。。。。。。。。。。。。。。。。。。。。。。。。。。。。。。。。。。。。。。。。。。。。。。。。。 。。。。。。。。。。。。。。。。。。。。。。。。。。。。。。。。。。。。。。。。。。。。。。。。。。。。。。。。。。。。。。。。。。。。。。。。。。。。。 儒学原典“仁”字的义理讲述 1 【单选题】“仁”的根本是()。C ?A、个人道德高尚 ?B、家风纯正 ?C、人际关系的和谐 ?D、家庭和睦 2 【单选题】“鹤鸣于阴,其子和之”出自下列哪部著作?()D ?A、《周礼》 ?B、《对楚王问》 ?C、《说文解字》 ?D、《周易》 3 【多选题】下列()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AD ?A、程颐 ?B、朱熹 ?C、张载 ?D、程颢 4 【判断题】麻将与儒家文化有关。()正确 5 【判断题】西方文明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错误 6 【判断题】朴学的宗旨是回到文本本身的解释。()正确 儒家“仁”的哲学思想 1

【单选题】“天涯若比邻”中的“比”指的是()。C ?A、比肩 ?B、比较 ?C、邻 ?D、比喻 2 【单选题】学者孔颖达是()人。D ?A、清朝 ?B、明朝 ?C、宋朝 ?D、唐朝 3 【单选题】和到一定程度上“有五味之相济,甘辛并用,混合无形。”是()的观点。B ?A、孔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4 【多选题】下列对“仁”的理解正确的有()。AB ?A、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 ?B、心心相通的状态 ?C、施爱心与人 ?D、相互礼让 5 【判断题】“亲亲仁也”是许慎对“仁”的理解。()错误 6 【判断题】在唐代和谐既可以互相训示,又可以组成一个词,来表示各种合适的优化的关系。 ()正确 孔子的“仁德”

学习中国教育史必读书目

学习中国教育史必读书目 一、教材类 1.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毛礼锐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5.郑登云:《中国近代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高奇:《中国现代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7.李桂林:《中国现代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高觉敷主编:《中国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9.燕国材:《中国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二、著作类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三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燕国材:《先秦心理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3.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4.田正平总主编:《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丛书共七本),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顾树森:《中国历代教育制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史》(十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五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9.周天度著:《蔡元培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匡亚明著:《孔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杨泽波著:《孟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孔繁著:《荀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卞孝萱、张清华、阎琦著:《韩愈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三、原著、文选及资料类 1.《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

C刊教育学期刊和C扩教育学期刊

C刊教育学期刊(37) 1.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2. 比较教育研究(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3. 电化教育研究(主办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 4. 复旦教育论坛(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5.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 7. 高教探索(主办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8. 高校教育管理(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9.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主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10.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1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12. 江苏高教(主办单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13. 教师教育研究(主办单位: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14. 教育发展研究(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15. 教育科学(主办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16. 教育学报(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17. 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18. 教育研究与实验(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19. 教育与经济(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20. 开放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上海电视大学)

21. 课程-教材-教法(主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22.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23. 全球教育展望(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24. 外国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25. 现代大学教育(主办单位: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南大学) 26. 现代教育技术(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27. 现代远程教育(主办单位:四川广播大学) 28. 学前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长沙师范学校) 29.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办单位:国务院学委员会) 30. 研究生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31. 远程教育杂志(主办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32. 中国电化教育(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33. 中国高等教育(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报刊社) 34. 中国高教研究(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35. 中国教育学刊(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36. 中国特殊教育(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37. 中国远程教育(主办单位:国家开放大学)

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

怎么瞧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得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得发展历程就是分不开得。它包括天道观与人性论历史观与社会观伦理观与道德观等,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对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得指导意义,但里面 也包含糟粕,因此在瞧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上,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科学 得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目录: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得三次打变化:汉代玄学、魏晋理学、近代西学东渐、 主要特点:天人合一、政教合一、问道结合、知行一致 二、天道观与人性论历史观与社会观伦理观与道德观 三、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得态度 正文: 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得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得发展历程就是 分不开得。其大得阶段而言,大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得百家争鸣,汉代得儒家独尊,魏晋得玄学,唐代得儒、道、释三教并举,宋明得理学,明清之际得实学与近代得西学东渐。有三个打得变化时期,即魏晋玄学得兴起,缓道入儒; 宋明理学得形成,缓释入儒;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得哲学与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得最后得也就是最大得一次冲击。 二、1、天道观与人性论 (1)教育哲学中得根本问题:天道观与人性论(教育得根本在人性,人性得根本在天命) 天道观人性论历史观社会观教育观得关系论述 a、天道观与天命观在古代,不仅就是人性论得基础,同时也就是历史观与社会观等得基础,不同得天道观与天命观就会引伸出不同得历史观与伦理观,并影响着教育观。 b、天道观影响到人性论、历史观、伦理观以至教育观等多方面得问题,因而天道观得问题,也就成为哲学(包括教育哲学在内)中得本体论得问题,也就就是宇宙观与世界观得问题。受其影响最大而且最为直接得就是人性论得问题,有不同得天道观,对人性问题也就有着不同得理解,如人性从何而来,人得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就是什么关系,人性能否改变等问题,这些又与教育问题有着密切得联系。 c、天道观:由主宰之人向义理之天、自然之天转变 人性论:由天命之谓性向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行有善有恶论、性属自然转变 认识论与逻辑:名家及墨家《墨经》得形式逻辑思想,已经触及到逻辑学同一律、矛盾论、排中律等 教育原则与方法:原则涉及到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方法有博学、慎思、审问、笃行等。 (2)对天人合一得正负面评价 天人合一”,就是中国哲学思想中得一个重要命题,当前哲学界不少学者企图 从中导驿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得不同得观点,其中一种就是人与天合,人与天

[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三个面向”是指 A.面向经济、面向政治、面向文化 B.面向科学、面向民族、面向大众 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面向教育、面向科学、面向文化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4.提高人的素质,培育“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的 A.特有功能 B.根本任务 C.首要任务 D.根本方向 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为 A.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 A.重要内容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支持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8.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9.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 A.物质文明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B.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保证问题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文件

中国教育学刊征稿函件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2010)征稿启事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最新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水平,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论坛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和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本论坛在原来成功举办八届的基础上,继续面向教育系统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征稿。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稿对象 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 二、征稿内容 征稿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二是教育行政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三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四是教材教法研究与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五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以上范围仅供参考,来稿可自行确定选题和内容。 三、征稿说明 1.征稿时间:从2010年3月1日起到5月31日止。 2.稿件要求:稿件限5000字以内,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也可以是新撰写的;稿件一律打印(网上投稿除外),自留底稿;稿件末尾注明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工作 单位、联系电话等。 四、评奖与发表 1、活动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颁发获奖证书。 2、获奖稿件征得作者同意后入选《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该书作为国家级 出版物,是各类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单位学术科研成 果和个人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获奖作品也将被推荐发表在教育权威杂志《中国教 育学刊》(标准刊号ISSN 1002-4808,CN 11-2606/G4)上。 五、组稿编委 本活动欢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负责人和学校管理工作者担任组稿编委,优秀者将获得组织奖。 (本论坛具体情况可参见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14555473.html,和本论坛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14555473.html,) 来稿请寄:北京100085信箱45分箱组委会收邮编:100085 联系人:王老师万老师 电话:(010)82751502 82751503(组委会) (010)64845199(学刊社) 投稿邮箱:jiaoyulunwen@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14555473.html,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 《中国教育学刊》社组委会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教学内容

第二章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历史上的三大文明区: 东亚, 东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地中海世界哲学的三大系统: 世界哲学的三大系统: 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 世界古代三大哲学家: 孔子释迦牟尼亚里斯多德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概况 萌芽期(商周时期) 奠基和形成期(春秋战国) 全面成熟时期(汉代明初) 嬗变期(明中叶清)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期 (商周时期) (一)《易经》 《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 阴阳来源于《易经》 八卦基本符号 : 天(乾), 地(坤), 雷(震), 火(离), 风(巽), 泽(兑), 水(坎), 山(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 (二)《尚书.洪范》 中提出的"五行说": 尚书洪范中提出的"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阴阳""八卦""五行"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二,古代哲学的奠基和形成期 (春秋战国) 孔,老,墨学说产生标志着古代哲学的奠基 (二)战国末期古代哲学全面形成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荟萃,儒,道,墨,法,名,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 临淄稷下学宫 战国时 儒家有八派,以思(子思)孟(孟子) 学派和荀子学派影响为最大. 三,古代哲学全面成熟时期 (汉代明初) (一)汉代经学 儒家经典在后世被成为" 儒家经典在后世被成为"经",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就叫做"经学" 经典的学问就叫做"经学". 汉代确立的儒家经典有: 《易》,《书》,《诗》, 春秋》《礼》,《乐》,《春秋》 1,官方哲学的重要代表董仲舒 董仲舒的主要学说:天不变,道也不变";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性三品",三纲五常君,父,夫;仁,义, 礼,智,信. 董仲舒哲学思想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哲学思想学术思想由纷杂走向统一的的完成,哲学的经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成为我国入世"哲学的代表. 2,无神论者王充(27~约97) 王充在《论衡》《问孔》等著作中

中国教育史 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孙培清

第一章 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 答: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答:(1)生产劳动的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 答:(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2)以生产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包括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教育有别,根源在于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职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二章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有哪些历史性变化? 答:形成于夏代。历史性变化: (1)教育目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为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在夏代,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后代培养成能射善战的武士。 (2)教育内容:原始社会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在夏代,变化有重视军事训练、宗教教育和人化道德教育。 (3)教育方式与手段:原始时期在于言传身教,教育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在夏代,教育主要为学校教育,夏都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地方上也有学校。(4)等级性:原始时期教育权利平等;在夏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2.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答:礼乐射御书数 礼:五礼: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以宾礼亲邦, 以军礼同邦国, 以嘉礼亲万民”。六仪: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 乐:诗歌、音乐、舞蹈。乐教包括乐德、乐语和乐舞。 射:射箭的技术训练 御: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书:文字 数:数的顺序名称、记数的符号、甲子记日法、朔望的周期、计数的方法、十进位和四则运算。 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 3.春秋时期历史性的教变革有何表现? 答:表现:私学取代官学。“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由于世袭制度、王权衰落、战争动乱导致了官学衰废。而阶层的变化与教育的更新需要私学的兴起。与官学相比,私学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基础上,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是以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工、农等自由民反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阶级联盟。私

教育学学科

提高认识、创新机制,努力促进教育学学科建设上台阶 一、教育学学科的基本情况 我院教育学原理学科、应用心理学学科分别于2008年被学校立项为重点扶持学科进行建设,学科带头人分别是彭寿清教授和廖全明教授,每年分别投入建设经费3万元。从2009年6月开始进行教育学重点学科申报前期工作,2010年6月被长江师范学院评为立项建设学科,学科下设课程与教学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教师教育4个学科方向,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4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和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科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 (一)在研究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方向主要围绕课程教学模式、英语教学论、学生学习态度等具体研究方向展开。包括3项市级教改课题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教师科学文化素养》(于海洪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王道福主编)2部教材与专著,在《教育评论》等刊物上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包括主持市教委教改课题“高师公共心理学实用性与活动性教学模式研究”、“教师教育类专业科学素养系列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于海洪)、“审美化英语教学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邱德雄)等3项教改课题(10年新项目),校级教改课题“高校通选教育学课程:基于学生的教学研究”(杨晓峰)、“师范生礼仪教育研究”(吴春玲)、“我校师范生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学习与语言使用的影响”(刘湘涛)等3项目(10年新项目)紧紧围绕高校公共基础课以及公共选修课教学进行研究;产生了《教师科学文化素养》(于海洪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王道福主编)2部教材与专著;在《教育评论》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6篇。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方向主要形成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德育等3个方向,近1年来产生了1项教育部项目、3个校级科研项目,发表了11篇论文,其中核心期刊有4篇。成果包括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廖全明)、校级项目“价值多元化时代中小学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刘国华)、“大学生择业效能/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刘永贤)、“校园心理剧在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周静)等3个;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国学校卫生》等刊物发表论文11篇,题目如《4-5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及干预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态度量表的编制》、《建立中国本土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体系的对策》等,内容与学科方向紧密相关。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学科方向,主要围绕民族地区教育改革、教师队伍改革、农村学校布局3个方向展开,包括1项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的春晖计划项目、2项市级科研项目,在《中国教育学刊》发表了相应代表性成果。成果包括:彭寿清主持的社科基金项目“教育公平与乌江流域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已顺利结题,这是本方向在本年度与本月度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观念与教育环境互适性研究”(蔡其勇教授)、“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于海洪),校级课题“关于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态度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贺芬);本方向产生的标志性论文成果是雷继红教授发表的《教育公平视野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以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为例》(2010年第7期),还包括寿清教授在《长江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创建城乡师资多元互动的合作机制”等论文5篇。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哲学 2. 要素主义 3. 永恒主义 4. “性三品” 5. 资产阶级的教育价值论 6. 教育哲学 二简答题 1 简述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 2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3 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态度。 三论述题 1. 试述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哲学: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讨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来指导教育实践。 2. 要素主义:是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之一。要素主义坚持“传统教育”理论的某些论点,因而又 被称为“新传统教育”。要素主义者认为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在人类文化中具有不变的共同要素。 3. 永恒主义:永恒主义主张恢复古典文化知识,要求回到绝对原则。永恒主义认为:虽然现代历史表现 为其社会进程加速发展和政治方面极具动荡,但是最终还是永久不变的更为实在。人性也是不改变而基本上保持一样。所以美好的生活、人们应该遵守的道德原则和他们应该受的教育,都具有永恒不变的性质。 4. “性三品”: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是不教而善的;“斗萧之性”, 是只能为恶的;“中民之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教育只能在中民之性上下功夫。 5. 资产阶级的教育价值论:在资产阶级的价值论中,从其哲学基础方面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主观唯心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价值是由个人的利益、欲望等所决定的,价值可以因人而异,价值是主观的、相对的。第二,客观唯心主义价值观,把价值看做作是超越现实世界的规范和理想,它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价值是客观的绝对的。 6. 教育哲学: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讨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来指导教育实践。 二、简答题 1 简述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 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即从方法论的高度给以理解上的阐明; 对教育史和当前教育实际中有争议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结论; 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要求,对教育中提出的新课题作出回答,对未来的教育做出科学的预测。 2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1)坚持历史观点

教育期刊排名

教育学学科期刊排名 本学科涉及全文被转载的期刊数量为217种,转载全文总量为1194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总量(12569篇)的9.5%,其中,转载量排在前30名的期刊共被转载683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总量的5.4%。 全文转载量排名 期刊名称 转载数 名次 教育研究 70 1 教育发展研究 38 2 中国教育学刊 34 3 职教论坛 31 4 教育学术月刊 29 5 高等教育研究 28 6 全球教育展望 27 7 中国高教研究 26 8 中小学管理 25 9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4 外国教育研究 24 10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4 教育科学研究 22 13 课程·教材·教法 22 比较教育研究 21 15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 16 现代教育管理 20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19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 18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 教育学报 17 21 上海教育科研 16 22 复旦教育论坛 15 23 中小学德育 14 人民教育 14 24 职业技术教育 14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3 上海教育 13 27 基础教育参考 13 外国中小学教育 12 30 全文转载率排名 1

期刊名称 转载数 发文数 转载率(%) 名次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19 54 35.19 1 教育研究 70 297 23.57 2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4 107 22.43 3 教育学报 17 92 18.48 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9 53 16.98 5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 123 16.26 6 复旦教育论坛 15 98 15.31 7 全球教育展望 27 177 15.25 8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3 89 14.61 9 高等教育研究 28 194 14.43 10 教育科学研究 22 172 12.79 11 外国教育研究 24 192 12.50 12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7 57 12.28 13 中国教育学刊 34 280 12.14 14 中小学管理 25 213 11.74 15 教育发展研究 38 349 10.89 16 开放教育研究 9 91 9.89 17 中国高教研究 26 271 9.59 18 教育学术月刊 29 303 9.57 19 比较教育研究 21 223 9.42 20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10 109 9.17 21 课程·教材·教法 22 241 9.13 22 外国中小学教育 12 135 8.89 23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 220 8.64 2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 98 7.14 25 基础教育 7 100 7.00 26 现代教育管理 20 317 6.31 27 教育科学 6 107 5.61 28 基础教育课程 10 181 5.52 29 现代大学教育 6 109 5.50 30 综合指数排名 期刊名称 转载量归一值转载率归一值篇均分归一值 综合指数 名次 教育研究 1.000000 0.669856 0.884106 0.866189 1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0.271429 1.000000 0.895402 0.677192 2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0.342857 0.637482 0.856220 0.585253 3 教育发展研究 0.542857 0.309456 0.876029 0.572788 4 中国教育学刊 0.485714 0.345113 0.851424 0.553247 5 全球教育展望 0.385714 0.433541 0.889517 0.551203 6 高等教育研究 0.400000 0.410201 0.874652 0.545456 7 教育学报 0.242857 0.525172 0.911875 0.528257 8 教育学术月刊 0.414286 0.272017 0.872794 0.509158 9 2

中国古代哲学基础整理简约版(1)

中国古代哲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1、西方哲学:爱智之学、反思之学 2、马克思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3、中国古代哲学 (1)概念 是中国本土理论思维历史的展示; 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中华文化的灵魂。; (2)包含内容: 时间上:上古以来到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 领域上:儒、释、道为核心; (3)发生学角度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佛教思想传入于南北朝而确立于唐 (4)比较学角度 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的支撑、核心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夏商周时期的哲学 夏:BC2070-BC1600 商:BC1600-BC1046 西周:BC1046-BC771 (一)年代 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 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 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 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二)原始宗教与神话 1、原始宗教——神灵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上帝崇拜。 2、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劈地、女娲造人、三皇五帝 (三)商周之际的思想——《易经》和《洪范》 夏商周之际,崇尚鬼神。 商代发展为一种和巫术紧密结合的宗教观念 西周的敬德思想——“明德慎刑”、“敬天保民” 1、《易经》——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1)原称《周易》 周:东汉郑玄“周普无从不备”(说法之一) 易:古代卜筮书籍的通称;日月为易;蜥蜴(变色龙) A.作者 *传说 上古:伏羲氏演八卦

中古:周文王演成六十四卦、卦辞、爻辞 下古:孔子作《十翼》 *应为卜者所做 B.相关内容 *朱熹“八卦取象歌” 乾三连,坤三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卦辞,在卦名后,对六爻的综合总结,如“元亨利贞” *爻题,即爻位名称,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的具体位置及奇偶画性质,六爻卦位自下 而上数起,分别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为九(阳), “--”为六(阴)。如“初六”“九三”“六五”“上九”等。 C.性质: *卜筮书:《易经》原本是供卜筮用的书,朱熹为代表。 *哲学书:《易经》为义理之书,即主要是讲天道及人事训教的著作。 *历史书:《易经》是一部历史著作。近代史学家胡朴安的观点。 D.历史价值 *用《易经》算命,虽不科学,但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惑,给人以精神上的慰籍。 *包含有很多生活智慧,对人们有启发指导作用。 *已经具备了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萌芽。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 2、《洪范》 (1)《尚书·洪范》,据说是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灭殷后,殷遗臣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九条治国方略。“九畴”,意为“畴”通“筹”,为谋划、策略的意思。 (2)五行思想最早出现于《尚书·洪范》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公元前770-公元前221) (一)时代背景: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黄河流域先后形成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封建王国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二)学术派别 1、百家争鸣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诸子百家”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农家、小说家。 3、“九流十家”形成历程 (1)最早分派:《史记》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的《六家要旨》以黄老道家为立场总结、概括、分类先秦诸子; *此文被司马迁收录于“太史公自叙”,最早提出六家,并进行评说(2)分派形成 *十家: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在“七略”中,在“诸子略”上又加入四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成为“十家”。 *九流:小说虽为一家,但不能入流。 (三)学术中心:天人关系问题 (四)显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