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

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

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
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

西

(宏观)

标题:1980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的了解专业:经济管理学院12人力(2)班

鲍泽成

2013年11月

1980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的了解

摘要: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自1980年左右前后开设共经历了 4 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最近一次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物价水平,特别是房价、食品价格水平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热钱的涌入,货币流动性过剩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应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做为宏观调控的目标,积极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强市场价格的监管,完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由流通性过剩,大力整顿金融秩序。

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历程原因对策

一、通货膨胀相关概念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努力探究通货膨胀现象,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而统一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关于通货膨胀概念,在经济学文献中大多定义为:它是指在货币流通中的这样一种现象,即投入流通中货币,尤其指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以至引起物价快速上升的结果。

二、我国的通货膨胀历程和影响

(一)、1980年以来我国的货膨胀历程

我国在历史上一共有 4 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发生在 1979-1980 年。在这 2 年

期间,我国财政赤字已达到了 170 亿元,国家不得不通过增发 130 亿元货币来弥补国库亏空,1980 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 年相比增长了 63.6%,大大超过了同期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 16.6%和社会零售业增长 37.3%。自然引发了改革开发以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物价水平空前上涨了 6%。之后通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的办法控制了本次通货膨胀。

我国历史上第 2 次通货膨胀发生在 1986-1988 年。1986 年后,随着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旧有价格体系和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又使通货膨胀再次爆发。1987 年,我国的货币供给量达到了 1454 亿,比1983 年增加了 925 亿元,增幅达到了 174%。这是因为职称评定、工资改革、基础建设的升温,乡镇企业以及银行信贷形式的大批上马,导致了货币需求的大量增长,央行采取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百元大钞的形式应对本次货币需求增加,却导致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1988 年 3 月,上海率先对 280 种商品提高价格,相继大中城市也对商品提高价格。提高价格的商品占总商品量的 80%,平均价格增长率达到 30%,最高的上涨 80%。最终依靠政府的行政

力量解决了本次通货膨胀。

第 3 次发生在 1992-1994 年,由于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家全面放开了对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的商品限制,允许以溢价的形式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同时,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统一定价和指导定价的几乎所有商品都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重新订立价格。为了弥补差价,提高职工待遇,企业新上项目,对外投资,一再扩大银行信贷规模,政府也大搞开发区、开发房地产,这使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 40%,许多企业要靠“三角债”来维系生存,国内货币发行量增幅达到 35%直接导致物价普遍上涨,1993 年通货膨胀率为 13.2%,1994 年达到 21.7。

第 4 次是从 2003 通货膨胀开始算起。除 2009 年我国经济回暖等因素,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都在 5%上下波动。但我国政府为了能够使社会稳定,所统计出来的官方统计数据比较保守。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方法或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方式,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都维持在13%左右。

(二)、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如果是比较温和通货膨胀,往往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当出现低通货膨胀时,企业主看到商品价格有所增加,就会增加投入和产出,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这就增加了劳动岗位,并且在物价缓慢上涨的同时,企业主会在社会与工会的压力下增加工人的工资,工资提高了,劳动者的消费倾向也会增加。从总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是向前发展的。但是此次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后面提到的通货膨胀均指高通货膨胀率的通货膨胀。

三、我国本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的货币流通性过剩

我国的货币流通性过剩主要是因为我国近年来的贸易顺差严重,导致国内外汇储备过多引起的。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实行以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

导致多年来贸易顺差严重。2010 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 29727.6 亿美元,其中出口 15779.3 亿美元,进口为 13948.3 亿美元,虽然顺差比 2009 年下降了 6.4%,但仍有 1831 亿美元。

贸易顺差的扩大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到2010 年达到 28473 亿美元,外汇的大量涌入,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渠道。相对于我国的货币市场,外汇的增加无异于增加投放基础货币。并且当外汇的相对增加,本币的相对减少,那么人民币就有了升值的可能,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又会导致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2010 年我国外商投资达到 1000 亿美元,对外投资仅达到 500 亿元,其中就有 500 亿热钱流入我国。

而且我国流通性过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信贷规模过大。因为我国信贷规模过大,就使我国银行信贷处于超负荷状态,使得资金补充率下降,此时银行有更大的货币派生动机,迫使货币的供给增加。另一方面,信贷规模过大,会造成企业盲目投资,这就使生产资料相对稀缺,

供给相对紧缺,将会导致和这些相关的产品价格升高。

(二)、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导致的成本 - 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在近几年,我国的蔬菜、猪肉、原材料、能源的价格飞速上升。以这些生产资料为原材料的企业或者是下游产业的产品价格也将随之增加。

如图所示,供给曲线于需求曲线相交于

均衡点 E。但是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导致

了整个企业乃至行业的成本增加,使整个供给

曲线向左移动,来到了 S’的位置,并且得到

了新的均衡点 E’,在新的均衡点上,我们可

以清楚地看见产品的价格是在明显上升的。

而在产品价格增加的情况下,为了能够

让劳动力继续生产以及让劳动者有能力购买

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企业会不得不提高劳动力的工资,而工资的提高又会再次增加企业和整个行业的成本。如图,劳动力工资的提高使S’向左移动到 S”的位置,得到新的均衡点 E”,价格也再次提高到了 P”。

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当由于工资引起的企业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再次提高之后,这并不意味着一个结束,而是新一轮由于产品价格提高不得不增加劳动力工资的开始。如此,物价水平会呈螺旋式上升,这也就是成本 -工资价格螺旋。

四、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

抑制本次通货膨胀,有大量的学者做了研究,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但言而总之,抑制通货膨胀的基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回笼货币和平抑物价。

(一)、对整个经济的投资过热降温

为了不让我国通货膨胀的“病情”继续恶劣下去,我们最先要做的治标方法就是要对整个经济的投资过热降温,尤其是其中的盲目投资,并且要对恶劣的投机倒把行为做出惩罚。

(二)、运用双轨制,解决货币流通性过剩

面对我国现在的货币流通性过剩的现状,另一个治标的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要中央银行制定货币紧缩政策,回笼货币;另一个就是要巧妙运用汇率杠杆和双轨制,减轻外汇对我国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我国制定的货币紧缩政策,总的来说无外乎调整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公开业务市场等方法。近几年,我们发现的最为明显的莫过于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

(三)、灵活利用利率杠杆,加强利率监督

并且要实行汇率并轨,协调本外币政策。这就要求我国政府积极敢于汇市,稳定汇率;在汇率并轨的基础上,实施对冲政策;而且重中之重是要加强对国际商业贷款的警惕和控制。

参考文献

————————————————————

[1]陈彦斌,陈军.中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异质性的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10

[2]关彬.规避通货膨胀的结构性金融产品研究[D].山东大学,2010

[3]张强.浅析中国通货膨胀[B].商业经济,2013

中国通货膨胀的三个故事

中国通货膨胀的三个故事 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张明 [ 2012-06-25 ] 共有0条点评 2012年5月,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速下降至3.0%,达到自2010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同月,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增速下降至-1.4%,这是自2012年3月以来的连续第3个月负增长。通货膨胀压力的下降为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近来央行先是下调了一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又下调了一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如果说未来中国宏观经济与资产价格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松紧程度,而后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货膨胀压力的话,那么分析通货膨胀走势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研判中国的通货膨胀走势呢?笔者认为,如果理解了关于中国通货膨胀的三个故事,我们就大致掌握了分析中国通胀走势的比较完整的分析框架。 中国通货膨胀的第一个故事是“食品价格(猪肉价格)决定论”。其核心观点是,中国CPI走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食品价格走势决定的,而食品价格走势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肉价格走势。如图1所示,首先,在过去10年时间内,在CPI、食品价格与肉禽制品价格的同比增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其次,肉禽制品价格波动幅度显著高于食品价格波动幅度,而食品价格波动幅度又远高于CPI波动幅度;再次,在大多数时间内,肉禽制品价格变动领先于食品价格变动,而食品价格变动又领先于CPI变动;最后,CPI、食品价格与肉禽制品价格同比增速的变动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一个完整的周期大致是3年左右时间。 图1 猪肉价格、食品价格与CPI同比增速的关系 资料来源:CEIC。 如何理解“食品价格决定论”呢?在中国的CPI篮子中,食品所占权重大致为30%,而肉禽类制品在食品中所占权重大致为三分之一。通常而言,肉禽类制品价格波动幅度相对于其他食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而食品价格波动幅度相

告诉你30年来中国的实际年通货膨胀率

告诉你30年来中国的实际年通货膨胀率 孙宝 原载:天涯社区 国的通货膨胀率到底有多高?官方公布的3%~4%的CPI相当温和,却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截然相反。最近有一场关于CPI的论战,上周社科院研究员徐奇渊先生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报告:《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他认为最近5年的CPI值被人为调低了大约7%,这篇论文立刻遭到了统计局官方的辩驳,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庞晓林副司长在统计局官网上发表署名文章:《庞晓林: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来的》。现在的结果似乎庞晓林取得了完胜,徐奇渊的Sohu博客已经删除了他的研究报告。 我们把时间放长到78年,从78年到09年,把历年官方公布的CPI累积,31年间CPI总共增长了5.7倍。78年全国平均月工资51元,按5.7倍换算是今天的290元,但是78年的51元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今天的290元只能喝西北风,可见官方的CPI根本不足信。对于一个连房价年增1.5%这样的数据都能做出来的统计局,给不出真实的CPI大概也不稀奇。

我们从货币购买力的角度来估计一下实际的CPI。 1、按基本物价计算,78年至今货币贬值了58倍,年CPI高达14% 网上有一篇徐以升先生的博文《系统性质疑CPI》,介绍了南方基金高级研究员万晓西先生做过的统计,他从《北京至&#·物价志》、《上海价格志》、《广州市志&#·物价志》等资料上查询了1978年的单品价格,包括食品、医疗、衣服、交通、烟酒和居住等6大类,然后和今天的价格相比,估算出78年的51元的购买力,大概与今天北京3000元相当。31年贬值了58倍,换算成通货膨胀率的话高达每年14%! CPI指数14%,比GDP增长率还高,这个结论太耸人听闻了。这种算法当然是有缺陷的,原因就在于电子、汽车等工业制造品在78年的时候无从买起,物价的比较只考虑了78年能买到的商品。工业制造品跌价很快,如果将工业制造品的价格也列入比较的话,算出的CPI不会有14%那么离谱。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是购买食品、医疗、衣服、交通、烟酒和居住等基本物资,将花费过去58倍的代价。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二)特点: 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三)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1]。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 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2]。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

成本增高。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三、通货膨胀的抑制措施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

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中国古代用铜、银、金、铁、铅等金属铸制货币,以铜铸币为主。多个朝代在发行铜铸币时,出现了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的情况,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金属货币有一个基本特点是,它本身的价值和它代表的价值应基本相当。如果人为指定的面值大于其实际价值,诱发民间盗铸,继而可能破坏整个物资交换体系。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因铸币不当引发的重大通货膨胀应该是王莽朝。 公元7年到14年,王莽三次改革币制,下令除五铢钱外,更铸“大泉”(“泉”即“钱”),重12铢,指定面值却为50个五铢钱;又造“契刀”(一种刀型货币),指定面值为500个五铢钱;造“错刀”,指定面值5000个五铢钱。 从汉到隋,铸币以重量命名,主要币种是“五铢钱”。按古算法,24铢为1两。 王莽从主观出发,随心所欲地改革币制,3次改铸和滥发大面值虚价钱币,结果是“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社会物价飞涨,经济衰退,最后导致王莽新朝迅速灭亡。 东汉后期爆发黄巾起义后,社会大乱,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公元189年,董卓进京,把持朝政。他和王莽相反,“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工艺和铜质极差,但面值不变。“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贷不行”。劣钱引起物价飞涨,经济凋敝,连五铢钱为基本的货币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 三国时战争频繁,军费开支浩大,吴、蜀两国为解决财政困难,都铸造了面值虚高的货币,导致物价上涨,后两国被迫停铸。 公元465年,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铸二铢钱,也是偷工减料。结果引起社会经济停滞,不久,刘宋王朝就走向崩溃。 北魏孝明帝、隋炀帝时期都因为私铸引起货币严重贬值,社会经济走向了绝境,不久,两个王朝也走向灭亡。 唐肃宗实行通货贬值政策,铸造“乾元重宝”等大钱,结果物价飞涨,人民遭难。“谷价腾贵,米斗至七千,饿死者相枕于道。”民间盗铸严重,以致寺庙的钟、铜佛都被熔化铸钱。 犯类似错误的还有著名诗人南唐后主李煜。南唐改铸铁钱,民间纷纷藏匿铜钱,商人们用十枚铁钱换一枚铜钱,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混乱的货币给当时的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清咸丰三年(1853年),开始铸造大钱,也引发了财政危机。 古代纸币引起的通货膨胀也不少。 北宋、南宋、金、元、明、清均发行纸币,财政有困难时就取消准备金,结果导致纸币贬值,老百姓只用银和铜钱,不再用钞票。 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也都为了掠夺百姓、增加军费或控制金融而滥发纸币,引起物价飞涨,经济崩溃。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恶性通货膨胀有19次,每次都给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损害。

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

西 方 经 济 学 (宏观) 标题:1980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的了解专业:经济管理学院12人力(2)班 鲍泽成 2013年11月

1980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的了解 摘要: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自1980年左右前后开设共经历了 4 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最近一次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物价水平,特别是房价、食品价格水平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热钱的涌入,货币流动性过剩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应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做为宏观调控的目标,积极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强市场价格的监管,完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由流通性过剩,大力整顿金融秩序。 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历程原因对策 一、通货膨胀相关概念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努力探究通货膨胀现象,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而统一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关于通货膨胀概念,在经济学文献中大多定义为:它是指在货币流通中的这样一种现象,即投入流通中货币,尤其指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以至引起物价快速上升的结果。 二、我国的通货膨胀历程和影响 (一)、1980年以来我国的货膨胀历程 我国在历史上一共有 4 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发生在 1979-1980 年。在这 2 年

期间,我国财政赤字已达到了 170 亿元,国家不得不通过增发 130 亿元货币来弥补国库亏空,1980 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 年相比增长了 63.6%,大大超过了同期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 16.6%和社会零售业增长 37.3%。自然引发了改革开发以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物价水平空前上涨了 6%。之后通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的办法控制了本次通货膨胀。 我国历史上第 2 次通货膨胀发生在 1986-1988 年。1986 年后,随着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旧有价格体系和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又使通货膨胀再次爆发。1987 年,我国的货币供给量达到了 1454 亿,比1983 年增加了 925 亿元,增幅达到了 174%。这是因为职称评定、工资改革、基础建设的升温,乡镇企业以及银行信贷形式的大批上马,导致了货币需求的大量增长,央行采取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百元大钞的形式应对本次货币需求增加,却导致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1988 年 3 月,上海率先对 280 种商品提高价格,相继大中城市也对商品提高价格。提高价格的商品占总商品量的 80%,平均价格增长率达到 30%,最高的上涨 80%。最终依靠政府的行政 力量解决了本次通货膨胀。 第 3 次发生在 1992-1994 年,由于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家全面放开了对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的商品限制,允许以溢价的形式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同时,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统一定价和指导定价的几乎所有商品都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重新订立价格。为了弥补差价,提高职工待遇,企业新上项目,对外投资,一再扩大银行信贷规模,政府也大搞开发区、开发房地产,这使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 40%,许多企业要靠“三角债”来维系生存,国内货币发行量增幅达到 35%直接导致物价普遍上涨,1993 年通货膨胀率为 13.2%,1994 年达到 21.7。 第 4 次是从 2003 通货膨胀开始算起。除 2009 年我国经济回暖等因素,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都在 5%上下波动。但我国政府为了能够使社会稳定,所统计出来的官方统计数据比较保守。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方法或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方式,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都维持在13%左右。 (二)、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如果是比较温和通货膨胀,往往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当出现低通货膨胀时,企业主看到商品价格有所增加,就会增加投入和产出,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这就增加了劳动岗位,并且在物价缓慢上涨的同时,企业主会在社会与工会的压力下增加工人的工资,工资提高了,劳动者的消费倾向也会增加。从总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是向前发展的。但是此次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后面提到的通货膨胀均指高通货膨胀率的通货膨胀。 三、我国本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的货币流通性过剩 我国的货币流通性过剩主要是因为我国近年来的贸易顺差严重,导致国内外汇储备过多引起的。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实行以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

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我国在经历了1998-2002年的通货紧缩以后,迎来了物价缓和性和波动起伏性上涨的新一轮通货膨胀周期。2003-2006年,我国的CPI指数上升幅度较小,分别为1.2%,3.9%,1.8%和1.5%。而进入2007年后,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加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接着在2010年又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年份GDP增长率通胀率存款利率外汇(10亿 美元)2002 9.1 -0.8 1.98 286.407 2003 10 1.98 403.251 1.2 2004 10.1 3.9 2.25 609.932 2005 11.3 1.8 2.25 818.872 2006 12.7 1.5 2.25 9545 2007 14.2 4.8 3.6 15282.49 2008 9.6 5.9 3.6 19460.3 2009 9.2 4.3 23991.52 2010 10.3 4.4 28473.38 中国2002-2010年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存款利率及外汇 1

理论上,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引起物价的普遍上升。2003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上最宽松货币的时期。期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表述历经了“适度宽松、宽松、适度从紧、从紧”等多次变化,但每年央行都向市场注入大量货币,2006年为14500亿元,2007年为14700亿元,2008年高达18600亿元,2009年更高达27500亿元。2002-2009年,央行资产从5万亿元涨到24万亿元,广义货币从18万亿元涨到68万亿元(超过美国的8.8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 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银行资产从23亿元涨到88万亿元,而同期名义GDP只涨了1.83倍。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增加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一旦人们意识到经济正处于通胀时,就会要求工资上涨,以求得和以前同等的购买力。这样,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便会进一步提高商品价格,进而导致物价进一步上涨,形成恶性循环。通胀会使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如棉花、糖、石油等等,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数据共6页

美国通货膨胀率100.00 1914 1.35%101.35 19150.92%102.28 19167.64%110.10 191717.80%129.69 191817.26%152.08 191915.31%175.36 192015.90%203.25

1922-6.10%170.14 1923 1.80%173.20 19240.45%173.98 1925 2.44%178.23 19260.94%179.90 1927-1.92%176.45 1928-1.15%174.42 19290.00%174.42 1930-2.66%169.78 1931-8.94%154.60 1932-10.30%138.68 1933-5.09%131.62 1934 3.51%136.24 1935 2.56%139.73 1936 1.04%141.18 1937 3.73%146.45 1938-2.01%143.50 1939-1.30%141.64 19400.73%142.67 1941 5.11%149.96 194210.97%166.41

1944 1.64%179.29 1945 2.27%183.36 19468.43%198.82 194714.65%227.94 19487.74%245.59 1949-0.95%243.25 1950 1.09%245.90 19517.88%265.28 1952 2.29%271.36 19530.82%273.58 19540.32%274.46 1955-0.28%273.69 1956 1.52%277.85 1957 3.34%287.13 1958 2.73%294.97 1959 1.01%297.95 1960 1.46%302.30 1961 1.07%305.53 1962 1.20%309.20 1963 1.24%313.03 1964 1.28%317.04

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案例.胀案例.胀案例

(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 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至3世纪末,小麦价格——物价水平的主要标志——涨了200倍。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1000年才出现。 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政府财政基本上采用现金形式。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同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在罗马帝国时代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价上涨。公元235-284年,古罗马政治陷入无政府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在公元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 (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 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 (三)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 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牙:白银与价格革命 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但在当时,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牙:白银与价格革命 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1501-1600

中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根源及影响回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250925.html, 中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根源及影响回顾 作者:陆瑜萍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24期 [摘要]最近几年中国经历了物价上涨迅速,社会全面通货膨胀的过程,对该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有很多,本文主要从货币供给过多造成流动性过剩,进而步入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通道这个方面来回顾这一轮通货膨胀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通货膨胀对我国的影响。 一、引言 自2003年初,中国经济已经逐渐摆脱通货紧缩的束缚,但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却日益增强,其加速上升的势头似乎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有学者提出中国最近几年的CPI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因而它不能代表通货膨胀的实际情况,而主张采取核心价格指数(不包含食品和能源成本的CPI)来分析,则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这几年的CPI 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因而不存在通货膨胀的事实。笔者不以为然,因为中国的CPI 指数体系与发达国家市场体系下的CPI 体系差异甚大,而且就目前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制的国家来说,几年来一些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央行已经纷纷把货币政策目标从核心CPI 转向整体CPI ,即使美联储也是如此。在CPI 中,美国食品类及能源类所占比重 仅为18.6%,而中国这两项比重却达40%,如果中国使用美国核心CPI 概念,则中国的CPI 权重就不足60%。在这种情况下,CPI 指数的意义必然弱化。 因此,我们认为,虽然CPI 在衡量通货膨胀时候固然有它的不足之处,同时我们国家的衡量体系也存在诸多的缺陷,但是它毕竟是目前最广为认可的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在衡量通货膨胀问题上我们主张还是采取CPI这个指数。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最近几年的这轮通货膨胀表面上是粮价上涨带动了CPI 的上升,其实质还是货币供给过多造成流动性过剩,进而步入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通道。

中国2020通胀率一览表

当前值,历史数据,预测,统计,图表和经济日历 - 中国 - 通货膨胀率. ? ?1Y ?5Y ?10Y ?25Y ?MAX ? ?

日历GMT参考日期现值前次数据共识2020-08-1001:30 AM Jul 2.7% 2.5% 2.6% 2020-09-0901:30 AM Aug 2.4% 2.7% 2.4% 2020-10-1501:30 AM Sep 1.7% 2.4% 1.8%

日历GMT参考日期现值前次数据共识2020-11-1001:30 AM Oct0.5% 1.7%0.8% 2020-12-0901:30 AM Nov0.5% 2021-01-0901:30 AM Dec 2021-02-1001:30 AM Jan 2021-03-1001:30 AM Feb 中国价格近期数据前次数据最高最低单位 通货膨胀率0.50 1.7028.40-2.20%[+]通货膨胀率(每月)-0.300.20 2.60-1.8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11.40111.70113.70101.10积分[+]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100.50100.50102.5098.40积分[+]核心通胀率0.500.50 2.50-1.60%[+]

中国价格近期数据前次数据最高最低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684.89660.59684.89100.78积分[+]生产者价格106.00106.00110.1096.60积分[+]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化-2.10-2.1013.47-8.20%[+]出口价格101.30104.30116.5090.20积分[+]进口价格96.4093.30122.7079.60积分[+]食品通胀 2.207.9040.20-5.50%[+] [+] 市场近期数据参考日期前次数据范围频率货币 6.572020-11 6.58 1.53 : 8.73日常 股市33782020-11336395.79 : 6124日常10年期政府债券 3.342020-11 3.4 2.48 : 4.8日常

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条件下的特有产物,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这种看法是很不确切的。以下黄金分享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发生有在纸币条件下的,也有金属货币条件下的。 (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 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至3世纪末,小麦价格——物价水平的主要标志——涨了200倍。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1000年才出现。 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政府财政基本上采用现金形式。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同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在罗马帝国时代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价上涨。公元235-284年,古罗马政治陷入无政府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在公元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 (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 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 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 (三)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 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 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影响。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目前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但在当时,黄金分享网它至少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四)德国:经典的通货膨胀 1923年间德国的经济状况——恶性通货膨胀,迄今为止只有1946年的匈牙利和1949年的中国出其右。如果1922年1月的物价指数为1,那么1923年11月的物价指数则为100

西方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1992年-1994年粮价先涨的严重通货膨胀 1993年物价狂起,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为13.2%,到了l994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食品类价格竞比上年同期上涨34.1%,l994年是物价涨幅最高的一年,达21.7%。此次通货膨胀表现为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起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过猛与金融秩序的混乱。有人形象地总结为“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四紧” (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和“一乱”(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 这次通货膨胀以粮食价格的上涨为先行,呈现逐年上升的明显的通货膨胀趋势。 从体制基础上看,l994年通货膨胀的背景是1991年-1993年大范围放开工业生产资料、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l992年4月起分期分地区放开粮食的购销价格等,市场化进程加速使得绝大部分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双轨制”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由于利益刚性的存在,这种调整必然带动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从需求方面看,需求膨胀特别是投资膨胀是该次通货膨胀的主要诱因。l991年-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攀高,从23.9%上升到44.4%,进而升至61.8%,增幅创改革开放以来之最。从供给方面看,通货膨胀的峰值出现在1994年,当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7%,除食品外的工业消费品涨幅也显著上升。 最早的通货膨胀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但是,之前的通货膨胀与后来的20世纪相比,社会经济的影响较小,并且局限于少数国家,比如葡萄牙、西班牙,持续时间与价格涨幅相对有限。尽管l8世纪以后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通货膨胀也吸引了当时经济学家和经济历史学家的注意,但除了拿破仑战争时期和19世纪50年代曾有过价格的飙升,总的价格水平还是比较平稳且轨迹呈现下斜趋势,1895年英国的币值甚至还要高于拿破仑战争的末期。 进入20世纪,通货膨胀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l895年以后,欧洲国家的商品价格就开始以相对较低的涨幅上升,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价格进入高速上涨时期。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让人们看到通货膨胀的降临,虽然期间价格涨幅相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较小,但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二战”后并不像“一战”结束后价格就趋于稳定,除了极少数的几个国家,从西方到亚洲,从发达国家到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分析资料讲解

金融史论文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法分析 班级:金融1302 姓名:邹铃 学号:1609130103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法分析 我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得失及其产生的通货膨胀现象,据当代著名钱币史学者郭彦岗教授统计,我国从秦汉至清末,计有通货紧缩9次,通货膨胀19次,其中有13次发生于铸币流通时期(秦汉到五代十国),6次是在纸币流通情况下出现的。本文将以各朝代的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做一些相应的分析,希望从中找出共性,给广大学者做一个参考。 (一)铸币流通时期的通货膨胀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铜、银、金、铅等金属铸币,以铜铸币为主,中国古代在发行铜铸币时,出现过多次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社会不稳定。其中重要的大致有一下几次: (1)自公元七年到十四年,王莽三次改革币制。第一次,下令除五铢钱(汉隋间铸币以重量命名,主要是五铢钱,估算法以24铢为一两)外,更铸“大泉”,重12铢,值五铢钱50;又造“契刀”,值500;“错5刀”,值5000;这种虚价大钱出现后,造成民间盗币,在实际交易中更趋向于使用五铢钱。第二次,废除“错刀”及五铢钱,另发行“宝货”,计有五物,六名共28品,不仅换算困难,而且比价格不合理。王莽从主观出发,随心所欲的改革币制,滥发大钱,结果“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自身最后也迅速灭亡。 (2)黄巾起义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公元189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物价飞涨。至此,五铢钱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3)三国时期战争频繁,军费开支浩大,各国为解决其财政困难,都铸造了面额较大的货币。刘备入蜀时,“因军用不足”,听从刘巴建议,铸“直百五铢”,其重量仅8-9.5克,却当五铢钱100,结果“数月之间,府库充实”。吴国在公元236年铸“大泉五百”,重7克,238年又铸“大泉当千”,重14.5克,甚至还有“大二千泉”、“大泉五千”。大钱出笼后,导致物价上涨,后被迫停铸。 (4)公元465年,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铸二铢钱,景和元年(465年),沈庆之“启通私铸,由是钱货乱散,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劣于此者,由是坏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斗米一万,商贾不行”,结果引起社会经济停滞。 (5)北魏孝明帝即位后,为解决财政困难,517年用崔亮建议,广开铜矿铸币以收“治利”。此后,,民多私铸,钱更薄小,钱价更低。“时所用钱,人多私铸,销就薄小,乃至风飘水浮,米斗几值一千”。“今钱徒有五铢之文,而无二铢之实,薄甚榆荚,上贯便破,置之水上,始欲不成”。 (5)隋炀帝时期政治腐败,统一的五铢钱制度遭到破坏。由私币引起货币严重贬值。私铸者除豪门大族,也有为对付日益加重负担的百姓。到最后甚至“剪铁蝶,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唐初李渊入长安是,民间“行线环钱,甚制轻小,凡八九万才满半觥”。 (6)唐玄宗后期,在第五琦的建议下,唐肃宗实行通货贬值政策,铸造大钱,称“乾元通宝”。大钱发行后引起的结果不外有三:一是物价飞涨,人民遭难“谷价腾贵,米斗至七千,有实钱和钱,商人们钱双重价格。当时人称此虚抬作价的钱为“虚钱”,未抬价的钱为“实钱”,由此而产生两种物价。 (7)五代十国时期货币形式五花八门、十分紊乱,各国政权用铅、铁、泥等铸钱,以现此掠夺人民。南唐后主李煜铸铁钱,民间纷纷虚藏匿铜,商人们用

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

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 篇一:通货膨胀典型案例(1859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超速通货膨胀。在战争结束时,同盟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这种支付引起德国财政赤字,德国支付最终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例如,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在1923年秋季,价格实际上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10月15日12万马克、10月29入100万马克、11月9日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7000万马克。1923年12月,货币供给和物价突然稳定下来。正如财政引起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一样,财政改革也结束了超速通货膨胀。在1923年底,政府雇员的人数裁减了1/3,而且,赔款支付暂时中止并最终减少了。 同时,新的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取代了旧的中央银行德国国家银行。政府要求德意志银行不要通过发行货币为其筹资。根据我们对货币需求的理论分析,随着持有货币成本的下降,超速通货膨胀的结束会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增加。随着通货膨胀上升,德国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然后,随着通货膨胀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又增加。但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并不是即刻的。也许实际货币余额对持有货币成本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许使德国人民相信通货膨胀已真正结束需要一段时间,从而预期的通货膨胀比实际通货膨胀下降得要慢一点。 1923年,德国马克的价值接连暴跌,已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1923年年初,马克币值一度达到2。38美元,但是同年夏季,一个美国人能以7美元兑换到40亿马克。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通货膨胀率每月上升2500%。工人们的工资一天要分两次支付,到了傍晚,一只面包的价格等于早上一幢房屋的价值。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法币的发行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和原因分析

1 绪 论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其实通货膨胀的概念在经济学上从来就争议不断,许多学派从供需、成本和国际经济体系角度解释,引申出需求拉动通胀、成本推动通胀、结构性通胀和输入性通胀。关于通货膨胀,经济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主流的看法,可见之于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给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今天,我们用价格指数,也即成千上万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计量通货膨胀。”简单地说,通货膨胀等于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若年物价总水平上涨3%,通常就被认为存在温和通货膨胀。从技术上,专家们倾向于关注CPI、PPI等等指标。关于通货膨胀的另一种看法,说来很简单: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当代各国都实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制度,因而可以说,仅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观察货币现象,还是可以得出很多可信的结论。所谓通货膨胀,从技术意义上说,就是中央银行发行了太多的货币,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太多了。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通货膨胀悄然来临,影响着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2011年,依然是一个继续通胀上行的时代,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五次通胀,寻找通胀的原因,陈述通胀的危害,探索治理通胀的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为民,试论通货膨胀的成因[J],贵州十年改革回顾与探索,2009,(10). [2] 陶守梅,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2). [3] 许善达,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和应对之策[Z],经济界,2008,(3).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种类 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在通货膨胀时期,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因此,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根据通货膨胀

我国近二十年来通货膨胀发生的年份,持续时间及解决办法

我国近二十年来通货膨胀发生的年份,持续时间及解决办法 1984-1997我国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概况分析 在中国渐进式性的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经济改革的本质是要建立一个主要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经济改革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治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经济改革是否可以继续下去。在我国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不断出现且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总体保持了健康良好的发展势态,其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关于通货膨胀目前我国学者的主要定义为:通货膨胀就是货币发行过多,货币发行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同量的货币现在的购买量小于过去;通货膨胀就是物价总水平上涨或持续一段时间的上涨,物价的上升部分超过了物价的下降部分,或物价只有上升部分而没有下降部分。其中,对于我国在1984~1997阶段的通货膨胀,笔者认为定义中的前两种较适用。当时货币政策的调控工具主要集中于货币数量这一基本指标,对通货膨胀治理有着重大作用。本文历史地回顾当代中国的货币政策,试图说明货币政策的实行是如何调节通货膨胀的,对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我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来进行研究分析: 一、1984~1986年的货币政策分析 1.1984~1986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反通货膨胀。 在当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经济从1982年开始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经过连续两年多的扩张,1984年第四季度,我国的经济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过热势头。为了满足高速经济的发展,弥补财政的较大赤字,中央的货币开始超量发行,1984年末流通中的现金达到792.1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9.5%,使得通货膨胀直线上升,致使1984年10月中旬发生了改革开放以来了第一次“抢购风潮”。1984年第四季度的零售总额为944亿元,比1983年同期上涨28.8%。为了防止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央行开始实施以平衡信贷、降低通货膨胀率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这次货币政策的实施,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一个标志,由行政命令转变为宏观调控,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程度不高,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不完善,因而货币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2. 1984~1986年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 我们可以通过这几年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1984~1986年中国货币供应增长率 年份M0 M1 M2 1984 49.5 34.4 29.7 1985 24.7 12.0 25.9 1986 23.3 42.0 29.3 表1 注:M0,M1,M2所对应数据均为本年度对上年度货币增长率 这次经济过热,主要是由于信贷失控和货币投放过度造成的。此阶段为经济扩张阶段,可以看到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增长率明显的要高于其它年份,如1984年的货币发行量为262.3亿元,比上年增长49.5%。针对1984年的经济过热,中央银行于1985年开始收缩货币供给,M0削减为195.7亿元,货币供应增长率降至24.7%,1986年又降至23.3%。事实上,1984年的货币过度投放主要是由当年全国信贷计划会议提出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决议后,引发各商业银行纷纷抢贷的结果。但除抢贷外,各种政府的行政命令贷款也是当时计划外贷款形式之一,计划信贷的突破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同时,价格改革对货币量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