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政治必修《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资料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唯物论部分

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2、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正确说法: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正确说法: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错误)P38

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误)P38

7、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40(错误)(正确的意识才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8、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错误)P40

9、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错误)P40

1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正确说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

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着的变化之中。

正确说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着的变化。

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特点。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正确说法: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

1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正确)P41

16、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

17、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误)

18、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正确)

19、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错误)

20、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错误)

21、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错误)

2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

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正确)

24、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

认识论

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正确说法: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2、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正确说法: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正确说法: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5、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正确说法: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6、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正确说法: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

注意:不一定是不同的,可能相同。

8、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9、马克思主义等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0、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1、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12、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13、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颠倒因果关系)

114、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5、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辩证法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4、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

(该说法正确)

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8、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9、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0、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

(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1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1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前两句

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13、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不是全盘否定)

1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

辩证法

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3、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7、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前对后错。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8、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

(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11、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12、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这是知识的混淆)

14、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辩证法的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辩证法部分

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错误),就具体事物而言,否认了联系的具体性、条件性,就整个世界而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正确)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错误)

3、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正确)

4、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错误)

5、事物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创造;(错误)

6、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正确)

7、整体功能总是小(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错误)P57

8、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正确)P58

9、部分决定整体;(错误)P57

10、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错误)p31

11、发展一定是质变(正确),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正确),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P66(错误)

12、发展属于变化,变化也是发展;(错误)P63

13、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质变一定是量变引起的;(正确)P66

14、运动就是发展;(错误)P31

15、只要有量变存在,就必然发生质变;(错误)

16、运动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无条件的;(错误)p32

17、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正确)

18、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错误)

19、矛盾是无法克服的;(错误)

20、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P69(正确)

2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矛盾的关键;(正

确)P74/P83

22、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错误)

23、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凝固不变的;(错误)P73

24、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正确)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错误)P67-

68/p72-73

25、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普遍现象;(正确)

26、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P69(错误)

2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错误)P71

28、矛盾分析法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错误)

29、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错误)p71

30、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错误)

31、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也离不开特殊性;(正确)

40、“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其含义是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正确)

P72

41、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特殊性的总和;(错误)

42、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正确)P67/P83

43、矛盾是一种联系,没有联系就没有矛盾;(正确)

44、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否认了矛盾,就必然否认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正确)P67/p83

45、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错误)

(应为辩证否定或称扬弃。)p75-76

46、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正确)P57/P48-49/P76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社会意识。

(价值观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4、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

5、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的两个标准。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如实的或歪曲的反映)。(正确)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决定;(错误)P87-88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错误)

4、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错误)P88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幻的社会意识,如宗教观,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5、所有的社会意识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P88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6、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p97

9、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P92

10、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91-92

1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P93

12、集体主义已成为我国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错误)P98

13、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界限难以划清;(错误)

14、解决目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是阶级斗争;(正确)P91—92

15、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错误)

16、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获得个人利益,必须反对谋求个人利益;(错误)

18、先进人物只贡献不索取,因而人生价值大;(错误)P96

19、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方面,索取可有可无。(错误)p96

20、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牺牲个人利益。(错误)P98/P102

21、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处于首要地位;人的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正确) 22、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的重要标志在于人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正确)

23、对人的价值评价标准主要看他的贡献,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我们应更加重视个人对社会的精神贡献。

24、我国目前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P98

25、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体现;(错误)P99

26、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否良好(错误)

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7、必须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之必由之路是实现人生价值,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错误)P99

28、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P95

29、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p95

30、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P101

31、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表现;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本性。(正确)p102-103

32、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正确)P103

33、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正确)P105

34、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正确)P105

相关文档: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大全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 一.关于货币量、物价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流通中实际需要(应该发行)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公式二:纸币发行量=货币流通次数 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1+通货膨胀率)=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价格总额×(1+通货膨胀率) 公式三:纸(货)币贬值率A=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100% =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多发行纸(货)币量×100% 公式四: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币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需货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 —纸币实际发行量×100% = 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多发行纸(货)币量×100% 公式五: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 = A 纸币贬值率—纸币贬值率1A 公式六:物价上涨幅度=原来物价水平 原来物价水平—当前物价水平 公式七:单位纸(货)币实际购买力=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货币量 公式八:商品新标价=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纸(货)币实际发行量×商品原标价 公式九:纸币实际购买力=CPI 1+资金 (CPI 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 二.关于商品价值量或价格的计算公式 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企业等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经常表述为某部门、整个部门、整个行业、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公式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的总时间÷商品总产量 公式二:新价值量=原来价值量÷(1+x%) (注:x%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幅度,提高用+,降低用-)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 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 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 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7.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 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 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 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4. 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5. 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6. 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高一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货币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货币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一,选择题(25*2=50分)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物品中属于商品的有( ) ①居民使用的自来水②买来送给别人的钢笔③农贸市场待售的蔬菜④某农民从菜园里收回来自己吃的蔬菜⑤2005年3月8日某商店为迎接“三八”妇女节降价销售的护肤品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 2,现在,日本有些企业从多雨的日本海接来雨水,用轮船运往阿拉伯 国家,用它换取外汇或国内短缺物资。雨水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 ) A雨水是有用的东西 B接运的雨水已成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雨水是用来交换的 D雨水对阿拉伯国家来说很缺乏 货币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由历的物物交换的持续发展,再到货 币的产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据此回答3—4题。 3,《荷马史诗》中提到,长发的希腊人卖酒,有的人用青铜去换,有 的人用铁去换,有的人用牛或牛皮去换,有点人用奴隶去换。但是, 这种物物交换往往不能成功,因为卖酒的人并不需要对方的商品。所以,在物物交换的长期实践中( ) A 货币就产生了 B 等价物就产生了 C 一般等价物就产生了 D 充当交换媒介的贝壳、布帛就出现了 4,当一般等价物出现后,商品交换就分成了两步,即 ( )

①直接实行物物交换,这是第一步②用自己的商品换成等价物,这是第二步③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这是第一步④用自己的一般等价物换取所需要的商品,这是第二步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5,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历( ) A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早,因为有了货币才能购买商品 B商品的出现比货币早,因为在货币出现以前就有物物交换 C商品和货币是同时出现的,因为它们是孪生兄弟,难分彼此 D 商品和货币在历出现的顺序要作具体分析,很难确定 6,国外有人将野外小溪,瀑布、小河流水、鸟鸣等声音录下来,复制出录音带高价在城里出售,卖“声音”卖出了财路。录制的声音之所 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 ( ) A 自然物品能够直接作为商品出售 B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C它凝结了人类劳动并用于交换 D它能给人以精神享受 7,在商场柜台上,一台彩电标价2000元。这2000元是( ) ①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②现实的货币③观点中的货币 ④商品的价值⑤商品的价格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①③⑤ D ②④ 8,“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 ) 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②买和卖这两种行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能够分离,方便了交换 ③买和卖同时实行,一次成功

高中政治选择题集锦

高中政治选择题集锦(一) 最佳选择题(每题有且仅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畅销全球的书籍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与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生活在迷宫之中,他们同时发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奶酪仓库,幸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奶酪不见了。嗅嗅和匆匆随变化而动,并寻找到了新的奶酪。而哼哼和唧唧则固守在逝去的美好幻觉当中,消极等待,抱怨不休。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唧唧重新走出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新的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郁郁寡欢,坐而待毙……。据此回答1-2题。 1.现实生活中“奶酪”随时有可能被人动了。这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A.平等性B.开放性C.竞争性D.基础性 2.求新求变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本能。下列做法符合该经营理念的是①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 结构②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③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④清理、 废除与WTO相违背的有关政策、法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露露集团最看重两件事,一是产品质量,二是品牌。产品是企业的灵魂,好的产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高质量的服务,也会对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3.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集中表现 B.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有形资产 C.保证优质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D.只要企业的产品质量好,就能使企业长盛不衰 4.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是 A.增大产品包含的价值B.提高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C.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D.减少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我们都有一种生活经验,作为一名消费者,购买商品尤其是购买一些高档消费品,总喜欢到一些有名气的商家购买该商品中的名牌产品。假若你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从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体验中应受到的启发是 A.这只是消费者一种“虚荣”心的体现,不必理会 B.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C.壮大企业规模,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打压其他产品,使消费者别无选择 D.通过广告手段为企业营造声势 6.近年来,不少商家为自己的产品打出“××运动会专用”、“××会议指定产品”的广告。商家这样做 ①增加了商品的价值量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③可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吸引消费者④是为了更多地获取利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观是完全以他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纸',事实上,主体的心灵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它没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认识能力,它具有遗传得到的心理本能结构,并用它来同化客观的信息。这段话表明 A.人脑天生有意识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8、大约在宋代,经丝绸之路之路来自中东的一批犹太人就居住在当时宋都开封,但现在自称是犹太后裔的人要求承认他们是少数民族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称,对承认犹太人为少数民族,找不到任何根据。这里的“根据”是指 A、民族所处的历史时代 B、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 C、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 D、民族的四个基本特 9、满族人入关,随着清政府300多年的统治,他们从语言,生活习惯,都跟汉人一样了,但他们仍认为自己是满族人不

高一政治下选择题易错点集锦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选择题易错点集锦 第九课 1.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指的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如果材料中出现 朝核问题、恐怖主义问题、霸权主义干涉他国内政,这些都属于和平问题。 2.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指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果材料 中出现南北贫富差距问题、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问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都属于发展问题。气候问题也属于发展问题。 ——要认真审题、正确判断材料中说的是和平问题,还是发展问题,排除干扰项。 3.注意几种说法: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错)世界多极化已经形成。(不对). 多极化正在形成.(对) 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困和饥饿问题。(对) 注意: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不能说明南北差距悬殊,因为中国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不能说是南北之间。但可以说体现了中国式负责任的大国或者中国积极实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等。 4.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简单的说:国际竞争的 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不单单是科技力与经济力的较量。 5.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它的表现是?见课本P106小字部分。 我们不和任何国家“结盟”(或“联盟”),不和任何国家局集团或者国际组织“结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只要材料中能体现我们同外国友好往来,友好合作、和平共处的,都能体现这个基本准则。 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第八课 1.主权国家的地位: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国际组织的地位: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2.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独立权:只要材料能体现我国不受别国干涉就是独立权。(如自由修改宪法、缔结条约等等);平等权:各国在法律地位上平等。(如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文件上使用本国语言文字等)。 3.所有的国际组织都发挥着积极作用。(错) 4.联合国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错) 5.主权和人权的关系:主权是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主权高于人权。 6.中国支持联合国的一切活动。(错) 7.联合国代表了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错) 8.联合国在某些问题上对各国政府有约束力。(错) 9.联合国能够解决一切国际争端。(错) 10国家之间为什么能合作?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不是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或者国家利益。 11.我们要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错!)应改为:我们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正当利益。 第七课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课本P75.(重点区分:谁是政治基础?谁

高中政治必修一计算题专练

13.M国2015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A.下降10%B.上升10%C.上升30%D.上升50% 14.2012年某国国民经济总体上是平衡的。假设2013年该国待售商品量增加14%,货币流通速度提高5%,物价水平上涨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经济要保持平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A.减少11.8%B.增加11.8%C.减少16.2%D.增加16.2% 15.2012年某国待售商品为1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售价20元,该年度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2013年为了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该国政府多发行了100亿元纸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2013年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幅度分别是() A.20% 20% B.30% 35% C.20% 25% D.25% 25% 16.假定2014年某国销售商品总量为10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6元,一年中货币流通速度为20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的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_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1元钱的购买力相当于_____元,通货膨胀率为_____,纸币贬值率为_______ 。() A.4000 0.5 50% 100%B.8000 0.5100% 50% C.16000 2 150% 75%D.8000 0.5 200% 100% 18.假设2013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6.6。2014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A.1∶5.94B.1∶6C.1∶7.33D.1∶7.26 19.假设2013年A国货币与B国货币的兑换比率为1∶6,11单位B国货币可以购买该国某商品一件。2014年,A国发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为20%,同时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若其他条件不变,则2014年20单位A国货币可以购买某商品() A.8件B.10件C.6件D.12件 20.假定2013年某商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1920元,人民币外汇牌价为800元/100欧元。如果2014年生产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人民币对欧元贬值2%。若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以欧元标价应为() A.196欧元B.188.16欧元C.204欧元D.195.84欧元 21.我国某出口外向型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30元/件,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按6美元/件的价格出售商品。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其他条件不变,为保持相同的利润水平(利润=价格-成本),该企业要将成本控制在() A.24.6元/件B.26.4元/件C.25.8元/件D.28.5元/件 22.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下降0.83% B.下降0.76% C.上升0.83% D.上升0.76% 23.下表为2011年至2013 ( ) ③甲国货币兑换乙国货币的汇率升高④甲国货币贬值,乙国货币升值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4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 ①有利于甲国对乙国投资②有利于乙国偿还甲国的外债 ③甲国货币兑换乙国货币的汇率升高④有利于甲国对乙国的商品出口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5.2014年4月1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 6.1531元;12月1日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369元。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汇率变动趋势持续下去,下列图中(P 为以人民币表示的商品价格,Q为商品的出口规模),能正确反映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出口情况变动的是() D 26.根据下图判断201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的趋势,并据此 推断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B.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C.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D.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27.下面分别是同一时期美元兑人民币、日元兑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图。根 据图表判断,这段时期期末与期初相比,三者之间汇率所发生的变化是 () A.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日元兑美元汇率变化不大 B.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日元兑美元汇率也在上升 C.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日元兑美元汇率变化不大 D.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日元兑美元汇率也在下跌 28.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银行卡交易金额100.27万亿元,同比增长 19.34%。这也是全国银行卡交易金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相当于每分 钟通过银行卡交易的规模超过7.7亿元。我国上述银行卡交易金额的增长 () A.表明使用银行卡比现金更方便安全,有利于商品流通 B.银行卡具有实际货币的功能、取代人民币的价值作用 C.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有利于拓展商业银行信贷的渠道,增加银行储蓄收入

高中政治必修一非选择题知识点集锦

《经济生活》非选择题知识点集锦 一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 1 **价格的变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2 价值决定价格。 (技术进步等),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价值量下降,价格下降。 (成本增加等),价格上涨。 3 供求影响价格。 (技术进步等),供应增加,价格下降;(疫情等),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灾害等),供应减少,价格上涨;(节日等),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4 由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造成。(恶意炒作等),价格上涨。 二分析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 价格变动影响消费需求。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2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3 价格变动影响人们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 (1)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下降),其需求量会减少(增加),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减少)。 (2)如果两种商品为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下降),其需求量会减少(增加),导致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2 调节产量。 3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分析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客观因素: (一)根本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收入影响消费 1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 2 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未来收入预期增加,当前消费水平提高;未来收入预期减少,当前消费水平降低。 3 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降低;收入差距缩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三)物价水平影响消费 物价上涨,消费量减少;物价下跌,消费量增加。 主观因素: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和消费观(如绿色消费观)影响消费。 Ps:怎样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1 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综合练习题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物品中哪些是商品: ①空气②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③商店里待售的电视机④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⑤医院里使用的氧气A.①③B.②④C.④⑤D.③⑤ 注意:判断一件物品是否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 2.为了适应市场客户需求,手机生产商生产多种功能的手机。手机用户购买手机时关注手机功能,说明人们在购买商品时关注: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交换价值 D.商品的价格 复习: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商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的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购买者购买商品就是为 了获得使用价值),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的实现。 3.2010年暑假,田老师购买了一款标价为500元的电热取暖器。这里的500元() ①行使着价值尺度的职使用价值和价值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②行使着流通手段职能,是现实的货币 ③是取暖器的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 ④行使着支付手段职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注意:如果改为“田老师用500元购买了一款电暖器”,则该500元执行什么职能? 4. 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6%,同比由负转正,部分经济专家发出了通胀预警,从而引起了部分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恐惧,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发生时 ①物价上涨,纸币贬值②人们的存款数量增加 ③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存款所代表的实物数量减少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①②④ 注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区别与联系请复习《创新方案》第4页。 5. 2010年2月4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将以更加强硬的姿态敦促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对此中国官方反应冷淡。人民币升值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②会使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从而引发经济的不景气 ③会大幅度地增加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④对出口企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 ⑤有利于我国居民购买到更多的物美价廉的外国产品 A.②④⑤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10月19日,100美元兑换664.70元人民币。这表明()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 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注意: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请复习《创新方案》第7页。 7.下列违背价值规律的是()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

文化生活判断题(后附答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明文化因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2.文化现象的实质是精神现象,归结于社会实践。 3.文化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等静态的形式,还包括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等动态过程。 4.文化随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5.兔年新春,暮星和月,半人座流星雨上演新年天空,昭示着文化的独特之意。 6.文化决定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7.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产生经济效益。 8.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10.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12.处在较高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13.文化程度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15.原生态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6.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7.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决定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目标的确定和行动的选择。 18.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9.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0.东北人喜欢以酒会友,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1.“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认识文化的传承”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之中。 22.知识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 23.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4.文化是文人创造的。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判断题汇总

判断题100道 第一单元 1、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价格是由价值和供求决定的。(×) 6、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发物价上涨。(√) 7、当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通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8、气候、时间、习俗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9、等价交换原则贯彻在商品交换的全过程,体现在每次商品交换中。(×) 10、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1、人民币的币值与外汇汇率(如美元汇率)成反比,与本币汇率成正比。(√) 12、商品价格是在市场中形成的。(√) 13、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量,增加收益,使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4、优质商品价格高,说明商品质量决定价格。(×) 15、价格变化可以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16、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的需求量有可能会减少,其互补品的需求量有可能会增加。(×) 17、“物以稀为贵”的现象是指商品供不应求,“货多不值钱”的现象是指商品供过于求。(√) 18、消费时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是攀比心理的反映,是不健康的。(×) 19、适度消费要求我们避免盲目跟风和情绪化消费,要重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结合。(×) 20、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21、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小则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越合理。(×) 2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逐渐被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所以取代。(×) 23、商品交换的基础是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4、物价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因此,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人民生活水平影响很大。(×) 25、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此外,消费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和人们收入差距的影响。(×) 第二单元 26、生产和消费是互为动力的。(√) 27、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有利于提高了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8、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归根到底要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9、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30、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是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练习题 第1节神奇的货币 1、(2018·全国Ⅲ卷)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这说明①市场竞争导致商品优胜劣汰②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③功能不同的商品会相互替代④商品使用价值因替代品出现而减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A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和互为替代品的知识。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是市场竞争的结果,①符合题意。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需要,促使更多的人选择购买智能手机,②符合题意。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能进行量的比较,④说法错误。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人们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才能相互替代,③表述错误。故选A。 2、(2017课标Ⅲ)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 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解析】:C8 000元是电脑的价格,货币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购买了笔记本电脑,表明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货币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A、 B、D不符合题意“世界货币”“贮藏手段”在本题中没有体现,故选C. 3、(2016·北京卷)2016年中国在部分地区试点“一元券硬币化工程”,用一元硬币替代一元纸币;2015年丹麦公布了关于“无现金社会”的议案,计划用电子货币代替纸币;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委内瑞拉货币面值极高,2008年该国政府发行新的货币,新币与旧币的兑换比例是1:1000。上述三个国家的方案和措施都() ①体现了国家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②改变了货币衡量的商品价格③可以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④能方便交易行为,降低货币使用成本 A.①③B.①④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16年2月6日凌晨,台湾南部发生6.7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陆各界捐助总额已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救灾物资,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困难。这里的救灾物资( ) ①是商品②不是商品③有使用价值④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A.①③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商品概念的理解。结合教材知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救灾物资具有使用价值,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不是商品,故②③正确。 答案:c 2.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金银天然是货币②货币天然是金银③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④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都是货币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①错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只有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才产生了货币,故④错误;②③正确。 答案:c 2016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定发行2016年贺岁普通纪念币一枚。该普通纪念币正面刊“中国人民银行”、“10元”、汉语拼音字母“SHIyUAN”及年号“2016”,底纹衬以团花图案。背面主景图案为一只传统装饰造型的猴子,抬手远眺;其上方为桃形花灯和梅花图案,币面左侧刊“丙申”字样。据此回答3~4题。 3.对贺岁普通纪念币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该纪念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②该纪念币具有收藏的货币职能③该纪念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④该纪念币的购买力由国家决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该纪念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可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①③正确;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不是收藏,②表述不科学;该纪念币的面值由国家决定,但其实际的购买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是由国家决定的,④错误。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唯物论部分 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2、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正确说法: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正确说法: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错误)P38 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误)P38 7、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40 (错误)(正确的意识才对客观事物的发 展起促进作用) 8、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错误)P40 9、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错误)P40 1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正确说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 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正确说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的特点。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正确说法: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 1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正确)P41 16、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 17、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误) 18、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正确) 19、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错误) 20、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错误) 21、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错误) 2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 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正确) 24、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 认识论 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正确说法: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2、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大全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 一.关于货币量、物价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流通中实际需要(应该发行)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公式二:纸币发行量=货币流通次数 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1+通货膨胀率)=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1+通货膨胀率) 公式三:纸(货)币贬值率A=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纸(货)币实际发行量×100% =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多发行纸(货)币量×100% 公式四: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币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需货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纸币实际发行量×100% =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多发行纸(货)币量×100% 公式五: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 = A 纸币贬值率—纸币贬值率1A 公式六:物价上涨幅度=原来物价水平 原来物价水平—当前物价水平 公式七:单位纸(货)币实际购买力=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货币量 公式八:商品新标价=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纸(货)币实际发行量×商品原标价 公式九:纸币实际购买力= CPI 1+资金 (CPI 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 二.关于商品价值量或价格的计算公式 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企业等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经常表述为某部门、整个部门、整个行业、某行业的劳

动生产率。

公式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的总时间÷商品总产量 公式二:新价值量=原来价值量÷(1+x%) (注:x%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幅度,提高用+,降低用-) 公式三: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量)÷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 公式四:单位商品价格=价格总额÷商品总产量 公式五: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公式六:商品现在价格=商品原价×(1+通胀率或物价上涨率); 商品现在价格=商品原价÷(1-贬值率) 公式七:物价上涨幅度= 原来物价水平 原来物价水平—当前物价水平 公式八:单位商品新价值量=单位商品原价值量×(1+m%) (注:m%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幅度,提高用+,降低用-) 三.关于商品价值总量、价格总额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价值总量(价值总额、总产值)=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 (注:不管全社会、行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全社会、整个行业、整个部门的价值总量都不变;某 企业、生产者的价值总量与它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公式二: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总产量(总数量) 四.关于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 企业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原商品数量×(1+ x%)×(1+ y%) (注:x%为本年度该企业劳动者增加幅度;y%为本年度该企业个别劳动率增加幅度) 公式二: 全社会、行业、部门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原商品数量×(1+ x%)×(1+ y%) (注:x%为本年度全社会、行业、部门劳动者增加幅度;y%为本年度全社会、行业、部门劳动率增加幅度) 五.股票价格的计算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②价值 ●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 ●影响价格因素:价值(决定或根本)、供求关系(直接)、气候时间地域等(间接)。 ●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收入与物价总水平(主要)、经济发展水平(根本)。 ●②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 ●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 ●社会主要矛盾 ●大力发展生产力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性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民经济主体。● ●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 ●劳动者享受权利 ●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商业银行基础业务: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主体业务、银行营利主要来源:贷款业务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 ●实行按劳分配的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国家组合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财政收入最重要来源:税收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税收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资源配置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市场调节局限性:①自发性②盲目性③滞后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加强宏观调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练习题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选择题 1 ?据调查,2011新款HTC手机上市后两个月,降价幅度达到20%,许多消费者在手机新上市的时候就购买,而没有耐心等上两个月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 A.人们可支配收入提髙,有能力购买奢侈品 B.追求标新立异,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新款手机有许多新的功能,消费者迫不及待地要尝试 D.购买新款手机的消费者预期他将来的收入会提髙 2?新华网曼谷2011年4月8日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8日晚就今年内的谈判议程达成一致,至此在曼谷举行的2 0 1 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首轮会议结朿。大会仍然倡导“低碳生活J过“低碳生活”英实并不难。少用1吨水可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少坐一层电梯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开空调1小时可减少0. 621千克碳排放。过“低碳生活"() Ao有利于节约,但不利于扩大内需 B。有利于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 Co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Do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o新华网《从众心理作祟中学生消费讲“气派少》的文章说,身穿“背靠背〃外套,脚踩“耐克少运动鞋,背着“阿迪达斯”双肩背包,戴着“斯沃琪”限量版手表,用着新款手机和MP4,骑着捷安特变速自行车……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追求名牌的风气加剧?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坍牌 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消费 A.?? Bo @X3) Co (2X4)D?③④ 4。据2011年3月的一份调査显示,在城市很多奢侈的娱乐场所天天爆满、夜夜笙歌, 消 费者一夜掷万金显得似乎很平常。钱的膨胀,往往导致物欲的畸形,而心灵的变态,常常又生岀虚荣的怪胎。这启示我们要() A ?追求髙消费 B.坚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共同发展 Co提倡文明的正常的积极的消费 D.以享受消费为主,以生存消费为辅 5o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一个醒目的关键词“低碳”.许多场馆的建筑、设计和展示都使用了各种节能手段:“零碳馆〃“负排放〃“可回收"等,引导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即低碳生活。这说明() ①消费行为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②家庭消费要有超前意识,要追求标新立异 ③要改变消费习惯,提倡绿色消费 ④要坚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A.①? B.①③ C.Do (3X4) 6?现在很多消费者在购买空调、冰箱等家电时,都会注意产品上的能效标志。(见下图)这一标志主要是标明了家电的能源效率。此标志共分5级,级别越髙,耗能越髙。消费者关

高中政治选择题集锦(1)

选择题集锦 最佳选择题(每题有且仅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畅销全球的书籍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与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生活在迷宫之中,他们同时发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奶酪仓库,幸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奶酪不见了。嗅嗅和匆匆随变化而动,并寻找到了新的奶酪。而哼哼和唧唧则固守在逝去的美好幻觉当中,消极等待,抱怨不休。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唧唧重新走出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新的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郁郁寡欢,坐而待毙……。据此回答1~2题。 1.现实生活中“奶酪”随时有可能被人动了。这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A.平等性 B.开放性 C.竞争性 D.基础性 2.求新求变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本能。下列做法符合该经营理念的是①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②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③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④清理、废除与WTO相违背的有关政策、法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露露集团最看重两件事,一是产品质量,二是品牌。产品是企业的灵魂,好的产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高质量的服务,也会对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3.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集中表现 B.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有形资产 C.保证优质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D.只要企业的产品质量好,就能使企业长盛不衰 4.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是 A.增大产品包含的价值 B.提高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C.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D.减少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我们都有一种生活经验,作为一名消费者,购买商品尤其是购买一些高档消费品,总喜欢到一些有名气的商家购买该商品中的名牌产品。假若你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从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体验中应受到的启发是 A.这只是消费者一种“虚荣”心的体现,不必理会 B.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C.壮大企业规模,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打压其他产品,使消费者别无选择 D.通过广告手段为企业营造声势 6.近年来,不少商家为自己的产品打出“××运动会专用”、“××会议指定产品”的广告。商家这样做 ①增加了商品的价值量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③可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吸引消费者④是为了更多地获取利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观是完全以他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纸',事实上,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