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西省2020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

江西省2020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

江西省2020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
江西省2020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

2020年江西省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

2.(1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A.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

B.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1分)月球环境恶劣,是生命的禁区。但我国嫦娥四号搭载的棉花种子顺利萌发,摘下了“月球第一片嫩叶”的桂冠,科学家不必为种子萌发提供()

A.适量的土壤B.适宜的温度C.一定的水分D.充足的空气4.(1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A.植物通过根尖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B.植物通过筛管将根部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片

C.叶片中的绝大部分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D.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落入土壤供植物吸收

5.(1分)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A.进行实验时,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将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直接加热

C.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D.该实验说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6.(1分)下列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是()A.庄稼被淹后及时排涝

B.刚移栽的植物遮阴处理

C.适当降低夜间大棚内的温度

D.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

7.(1分)俗话讲“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主原因是()

A.易伤害舌头B.影响唾液的分泌

C.不利声带的保护D.食物易误入气管

8.(1分)医学人员为了探究眼轴(眼的前后径)长度和视力的关系,依次检查了不同近视程度的志愿者180人的眼轴长度和视力,记录如下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越来越好

B.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越来越差

C.眼轴长度与视力好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D.眼轴长度≥30.00mm的志愿者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9.(1分)某同学因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患上了细菌性痢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痢疾杆菌是病原体

B.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是传染源

C.患细菌性痢疾的人是易感人群

D.该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

10.(1分)某同学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鲜奶加热后直接进行”接种”

B.制作酸奶不需要密封

C.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D.制作酸奶用的菌种是霉菌

11.(1分)科学家发现,灯塔水母是一种不会“死亡”的生物,原因是它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后,又会回复到幼虫。把它切开,甚至打碎,只要有完整的细胞,每个碎片可以变成一只幼虫。下列关于灯塔水母说法错误的是()

A.灯塔水母是多细胞生物

B.它的碎片变成幼虫属于有性生殖

C.其细胞具有很强的分化能力

D.研究它有助于治疗人体病变或坏死组织

12.(1分)退役后的警犬经特殊训练可成为导盲犬。下列关于导盲犬的说法错误的是()A.其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

B.它的关节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和关节面

C.犬敏锐的感觉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D.犬的引路行为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3.(1分)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 Barbara McClintock)发现,单个的基因竟然会“跳舞”,即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至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然后可能就在那里“安家”了。这种能跳动的基因被称为“转座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转座子”中不含遗传信息

B.“转座子”与生物的性状无关

C.每条染色体上均只有一个基因

D.由基因跳动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14.(1分)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

D.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5.(1分)下列关于生物分类及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少

C.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

D.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6.(5分)如图是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人的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叶肉细胞和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①】细胞膜、【②】和【③】。

(2)叶肉细胞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④】,能释放氧气的结构是【⑤】。

(3)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

17.(5分)分析说明:1787年,有一个叫菲力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在澳大利亚种植,用以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由于澳大利亚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存在,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到1925年,它们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占领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横行。

(1)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因素。

(2)仙人掌与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之间是关系,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是关系。

(3)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曼延,并占领了大片土地,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影响。一方面生物必须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也能环境。18.(5分)科学探究小组做了三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如图所示,瓶口密封,③号瓶放置在黑暗环境中,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是号生态瓶(填序号),在此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并通过水草的作用固定能量

(2)一段时间后,②中的水比较浑浊,其原因是.

(3)③与①比较,小鱼容易死亡,其原因是.

2020年江西省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故选:C。

【点评】理解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1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A.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

B.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分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据此答题。

【解答】解:A、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故A正确;

BC、苔藓植物只有有茎和叶的分化,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真正的根,更不能开花结果,故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B正确,C错误;

D、苔藓植物的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

示植物,D正确。

故选:C。

【点评】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中考的热点内容,注意理解和掌

握。

3.(1分)月球环境恶劣,是生命的禁区。但我国嫦娥四号搭载的棉花种子顺利萌发,摘下了“月球第一片嫩叶”的桂冠,科学家不必为种子萌发提供()

A.适量的土壤B.适宜的温度C.一定的水分D.充足的空气

【分析】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生产上往往以幼苗出土为结束。种子萌发的前提是种子具有生活力,解除了休眠,部分植物的种子还需完成后熟过程。

【解答】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内部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生物化学变化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多数种子萌发所需的最低温度为0℃~5℃,最高温度为35℃~40℃,最适温度为25℃~30℃。

(2)一定的水分:水分可以使种皮变软,胚芽与胚根才能突破种皮,同时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转化,容易被胚吸收利用。但是,如果水分过多,会引起种子缺乏氧气,种子无法呼吸,导致种子腐烂。

(3)充分的空气:种子萌发时吸入氧气,把细胞内储存的大量营养物质逐渐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应种子萌发时生理活动的需要。

故选:A。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

实验题中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应注意把握。

4.(1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A.植物通过根尖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B.植物通过筛管将根部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片

C.叶片中的绝大部分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D.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落入土壤供植物吸收

【分析】(1)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3)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

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减少干旱。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解答】解: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A正确;

B、植物茎内运输水分的结构是导管,B错误;

C、水分以气态的形式从植物体内的气孔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植物体吸收的

水分,绝大多数用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C正确;

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并增加降水,落入土壤供植物吸收,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1分)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A.进行实验时,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将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直接加热

C.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D.该实验说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分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解答】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探究实验通常包括暗处理、对照实验、脱色、漂洗、滴碘、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几个步骤。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

和消耗。A正确;

B、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加热

的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避免叶绿素影响显色效果。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脱色时要隔水加热,B错误;

C、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C正确;

D、实验说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D正确;

故选:B。

【点评】熟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6.(1分)下列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是()A.庄稼被淹后及时排涝

B.刚移栽的植物遮阴处理

C.适当降低夜间大棚内的温度

D.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A、庄稼被淹后及时排涝,有利于植物的根进行呼吸作用,符合题意;

B、刚移栽的植物遮阴处理,降低蒸腾作用,不符合题意;

C、适当降低夜间大棚内的温度,降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不符合题意;

D、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降低呼吸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某些现象。

7.(1分)俗话讲“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主原因是()

A.易伤害舌头B.影响唾液的分泌

C.不利声带的保护D.食物易误入气管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解答即可。

【解答】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

8.(1分)医学人员为了探究眼轴(眼的前后径)长度和视力的关系,依次检查了不同近视程度的志愿者180人的眼轴长度和视力,记录如下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眼轴长度/mm ≤26.99 27.00~28.49 28.50~29.99 ≥30.00

平均视力 1.02 0.96 0.82 0.46

提示:人眼的正常视力大于1.0

A.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越来越好

B.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越来越差

C.眼轴长度与视力好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D.眼轴长度≥30.00mm的志愿者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分析】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解答】解:A、通过表中数据可见: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变弱,A错误;

B、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越来越差,B正确;

C、通过表中数据可见:眼轴长度与视力好坏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

力变弱,C错误;

D、眼轴长度≥30.00mm的志愿者,物像成在视网膜前,需戴凹透镜矫正,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等知识。

9.(1分)某同学因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患上了细菌性痢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痢疾杆菌是病原体

B.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是传染源

C.患细菌性痢疾的人是易感人群

D.该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流行环节、预防措施。

【解答】解:A、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A正确;

B、细菌性痢疾是消化道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饮食,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是传播

途径,B错误;

C、患细菌性痢疾的人是传染源,C错误;

D、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类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因此注意饮食卫生等对于预防

此类传染病很重要,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等措施可预防痢疾,D错误。

故选:A。

【点评】传染病的知识点要牢固掌握。

10.(1分)某同学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鲜奶加热后直接进行”接种”

B.制作酸奶不需要密封

C.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D.制作酸奶用的菌种是霉菌

【分析】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制酒要用到酵母菌,据此解答

【解答】解:A、制作酸奶过程中,鲜奶加热后直接进行”接种”,会杀死乳酸菌使接种失败,A错误;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酵母

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B错误;

C、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

养,C正确;

D、制作酸奶用乳酸杆菌,乳酸菌进行分裂生殖,D错误。

故选:C。

【点评】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11.(1分)科学家发现,灯塔水母是一种不会“死亡”的生物,原因是它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后,又会回复到幼虫。把它切开,甚至打碎,只要有完整的细胞,每个碎片可以变成一只幼虫。下列关于灯塔水母说法错误的是()

A.灯塔水母是多细胞生物

B.它的碎片变成幼虫属于有性生殖

C.其细胞具有很强的分化能力

D.研究它有助于治疗人体病变或坏死组织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

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解:A、灯塔水母是腔肠动物,是多细胞生物,正确;

B、它的碎片变成幼虫属于无性生殖而不是有性生殖,错误;

C、灯塔水母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化能力,正确;

D、研究它有助于治疗人体病变或坏死组织,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

12.(1分)退役后的警犬经特殊训练可成为导盲犬。下列关于导盲犬的说法错误的是()A.其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

B.它的关节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和关节面

C.犬敏锐的感觉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D.犬的引路行为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

【解答】解:A、导盲犬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正确;

B、导盲犬的关节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和关节面,正确;

C、导盲犬敏锐的感觉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正确;

D、导盲犬的引路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错误;

故选:D。

【点评】关键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结合实际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入手。

13.(1分)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 Barbara McClintock)发现,单个的基因竟然会“跳舞”,即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至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然后可能就在那里“安家”了。这种能跳动的基因被称为“转座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转座子”中不含遗传信息

B.“转座子”与生物的性状无关

C.每条染色体上均只有一个基因

D.由基因跳动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解答】解:A、由题干可知,“转座子”中含有遗传信息,A错误;

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转座子”与生物的性状有关,B错误;

C、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具有遗传信息的片段,DNA分

子很长,基因有规律地排列在DNA分子上,每条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C错误;

D、由基因跳动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染色体的组成。

14.(1分)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

D.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分析】(1)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

【解答】解: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错误;

B、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因此化石不

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B错误

C、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

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错误;

D、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存斗争是自

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生物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正确。

故选:D。

【点评】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5.(1分)下列关于生物分类及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少

C.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

D.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分析】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密切。

【解答】解:A、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A正确。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

物的亲缘关系就越密切。B错误;

C、生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生理功能。C正确;

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6.(5分)如图是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人的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叶肉细胞和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①】细胞膜、【②】细胞核和【③】细胞质。

(2)叶肉细胞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④】细胞壁,能释放氧气的结构是【⑤】叶绿体。

(3)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不同点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观图可知: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核、③是细胞质、④是细胞壁、⑤是叶绿体,解答即可。

【解答】解:(1)叶肉细胞和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①细胞膜、②细胞核和③细胞质;

(2)叶肉细胞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④细胞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能释放氧气的结构是⑤叶绿体;

(3)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

故答案为:

(1)细胞核;细胞质;

(2)细胞壁;叶绿体;

(3)突起;兴奋(或神经冲动)。

【点评】掌握叶肉细胞和人的神经元的结构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17.(5分)分析说明:1787年,有一个叫菲力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在澳大利亚种植,

用以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由于澳大利亚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存在,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到1925年,它们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占领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横行。

(1)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

(2)仙人掌与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是捕食关系。

(3)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曼延,并占领了大片土地,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影响。一方面生物必须依赖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和生物的关系、生物狐环境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1)仙人掌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因此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

(2)仙人掌与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生活在一起时为争夺阳光、水分、空间而竞争属于竞争关系;昆虫吃仙人掌,因此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是捕食关系。

(3)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曼延,并占领了大片土地,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影响。一方面生物必须依赖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

(1)、生物

(2)、竞争;捕食

(3)、依赖;影响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8.(5分)科学探究小组做了三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如图所示,瓶口密封,③号瓶放置在黑暗环境中,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是①号生态瓶(填序号),在此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太阳能,并通过水草的光合作用作用固定能量

(2)一段时间后,②中的水比较浑浊,其原因是缺少分解者,小鱼的排泄物无法被分解.

(3)③与①比较,小鱼容易死亡,其原因是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内氧气消耗快.【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所以①号瓶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②号生态瓶缺少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小鱼的排泄物等无法被分解,所以水会变浑浊.

(3))③与①比较,水草在黑暗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小鱼和水草共同消耗氧气,所以瓶内氧气消耗的快.

故答案为:(1)①;太阳能;光合作用

(2)缺少分解者,小鱼的排泄物无法被分解

(3)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内氧气消耗快

【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