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20 缺答案

2021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20 缺答案

2021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20 缺答案
2021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20 缺答案

2021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20 缺答案

一、选择题(20小题,共80分)

1.下图是中国不同时期的服饰,可见服饰变化

A. 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

B. 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C. 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

D. 展示中国服饰由开放到保守

2.1866年某旅客从天津到上海途中餐饮情况:“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3.1909年,有一个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在《京华百二竹枝词》中写道:“新式衣裳夸有根,极长极窄太难论。洋人着服图灵便,几见缠躬不可蹲。”导致“赞咏新式衣裳”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媚外心理的驱使B.工业文明的影响

C.攀比世风的结果D.生活水平的提高

4.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

B.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

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

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5.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B. 西方文化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

C. 守旧势力对近代文化的抵触

D.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6.到2015年6月1日,“限塑令”走过了整七年。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的调查结果显示,7

7.8%的市民认为“限塑令”的实施对减轻白色污染有帮助,82. 2%的市民认为“限塑令”应继续实施。这再次说明

A.国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B.国家大力扶植商品零售业

C.注重环保成为新的社会时尚D.塑料购物袋不方便人们的生活

7.下列对“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最准确的理解是

A.铁路与火车都以经济掠夺为目的B.铁路与火车都是可以牟利的工具

C.铁路和火车带来致富的机会和条件D.铁路与火车意味着消耗大量的能源

8.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B.组建了近代海军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D.禁绝外来事物

9.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现在京沪高速铁路已经通车……这一系列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己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10.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护国战争打响了!”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11.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坐航船的惯家总会这么说:反正

是个到,何必急?坐了火车,一霎就赶到了又干什么呢?或说: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这岂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材料中“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反对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C.赞成排除西方近代文明D.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

12.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词中提到的是

A.有线电报B.无线电报

C.固定电话D.移动电话

13.有一首竹枝词写道:“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其描述的是

A.电车

B.电影

C.电话

D.电报

14.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

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

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

15.《步步为营》是大连电视台文体频道推出的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通过每晚的现场转播,许多观众"打滚子"(在辽宁一带广泛流行的牌类游戏)的水平得到提高。这一节目体现了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功能是

A.体育赛事

B.传播资讯

C.娱乐

D.远程教育

16.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17.在汉语中,外来事物名称常加有夷、胡、番、西、洋等字,以上诸字中“洋”字出现最晚,但其构成的词语却是最多,鼎盛时期有400多个。如“洋布”、“洋钉”、“洋楼”、“洋车”等。可是到了后来,数量急剧下降。以下关于“洋”组词的兴衰分析不当的是

A.其兴反映了天朝上国心态变为正视西方文明

B.其兴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渐深

C.其衰与盲目自大、盲目排外心理有关

D.其衰既由于政治原因,也由于中国日益走各近代化

18.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是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角度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得丰厚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19.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20.下图介绍信的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差异单位:%

样本资料来自1996年在上海、哈尔滨对65岁以下的已婚男士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共3 200名)的入户访问。

——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请吹鼓手,这在新中国都被当成是封建迷信的、资本主义的旧观念、旧风俗,要破除,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早在50年代,大摆结婚宴席被批评为浪费、不经济…… 1964年后人们继续提倡简单节约的婚礼,用新的结婚仪式取代旧的习俗,新娘不再用轿子迎娶,也不再穿红色的嫁衣,亲戚、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亲威朋友鞠躬行礼。"

——(德)罗梅君《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1)概括材料一中择偶标准变化的趋势。

(2)材料二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依据材料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上述择偶标准和婚姻习俗变迁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xx届高一年级历史暑假作业(二十)答案

21.(1)1977年后对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的关注度与1976年前相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略有波动;对本人成分、政治面貌的关注度持续下降;学历关注度持续上升。

(2) 解放前结婚办嫁妆、坐花轿等,解放后提倡简单节约的婚礼;解放后茶聚取代了婚宴;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鞠躬行礼。原因:新中国对旧观念、旧风俗的批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的传播;社会对浪费、不经济习俗的批评;对毛主席的崇拜。

(3) 择偶标准的变迁有利于减少政治生活对婚姻的严重影响,促进平等观念和重视教育风气的形成;婚姻习俗的变迁有利于冲击传统观念,形成删繁就简的婚俗和勤俭节约的风尚。

L32808 8028 耨032447 7EBF 线T38698 972A 霪>30660 77C4 矄m29236 7234 爴a%N35126 8936 褶32362 7E6A 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