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学经典道德经讲座倘佯大道第四讲(冯学成)

国学经典道德经讲座倘佯大道第四讲(冯学成)

国学经典道德经讲座倘佯大道第四讲(冯学成)
国学经典道德经讲座倘佯大道第四讲(冯学成)

今天是我回成都后的第八次讲课,第四次讲《道德经》。今天仍然谈《道德经》第一章,连续听过的也别烦,别以为这章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了。《道德经》第一章,有人活了一百二十岁也未必弄清楚讲的什么内容,什么是“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是“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是整个《道德经》八十一章的灵魂所在,宗旨所在,一切教法都离不开第一章,后面的八十章都是从第一章引申出来后所自然展现的内容。所以第一章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不搞懂第一章,后面的八十章说得天花乱坠都没有用,完全没有用的。

首先一个“可道”,一个“常道”,一个“非常道”,这些和“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道”有这么多展现?一切皆是道!一切,太多了。在《道德经》里面把“道”分成“常道”、“非常道”;“可道”、“不可道”。为什么?因为和我们的心,和我们的认识息息相关。作为人,要认识“道”,就人心里的“道”和下面的“名可名非常名”息息相关。作为“道”,是我们人在接触这个“道”,在认识这个“道”,那么我们和“道”的距离是什么?

昨天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见离欲老和尚不论怎么问,他都说“去妄”?为什么几十年就这么两个字,“去妄”!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可道”之中,生活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我们自以为是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真理还是谬误?我们都是凡人不是菩萨,我们都是烦恼充满的,不敢说自己举心动念全是菩提,全都合道,那是绝不可能的。一肚子的鬼魅心肠是人的特点,当然也有善心、良心释放的时候。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我们有天使的一面,良心释放的一面。那么我们面对“道”能够得多少“道”?我们心里的“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初学道的人和学道几十年的人有什么区别?“道”在不同的人的心里面,尽管有月映千江——月亮出来了每一条江河里面都有月亮的影子,但是月亮的影子是月亮吗?各个江水里面的月亮影子是月亮吗?也不是真月亮,但很像月亮,似月亮。

大道无始无终,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涵盖一切,在内容上包容一切,这是大道的存在。作为地球人,我们生活在太阳系地球这个角落里,所能够感知到的一定内容,仅仅是我们在地球上能够感知到的一定内容。这个感知的内容就是地球几十亿年的这么一个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一万年的这么一个历史,我

们知道了在地球上的一些规律。如春夏秋冬,日月往返。看见了生老病死、万物荣衰,在我们有生之年看见了一些确定的东西,不是乱七八糟反复无常的东西,是有序的重复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把这个称为“常道”。常道,是可以重复的,反复的。宇宙的“常道”也是若干亿年,我们站在“常道”的角度上,我们能看见多少?我们在地球上能看见多大一块地球?我们的视野都是有限的。尽管我们知道有地球,但是我们举目望去,只能随着自己的眼界看见那么一点点东西而已。我们看见的,我们认识的就是“可道”。“可道”在“常道”里仅是微乎其微的这么一点。

当然还有“非常道”。“非常道”是突如其来的,偶然性的,好像是很新鲜,在规律以外,回过头来一看,还是没有离开“常道”,它是常道中的一个特殊相,是特殊的表现形式。“常道”和“非常道”,如起伏的马鞍线,中线是“常道”,起伏是“非常道”。它什么时候起,它什么时候伏,谁也说不清楚,那个有点非常道。但是无论怎么样“非常道”都离不开那条中线,波纹的中线,离不开!所以“可道”是我们对“常道”的部分摄取。我们用照相机,它的功能可以拍照,但不可能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都把照相机打开,我们用的时候只把我们选的一点留在自己认可的地方,拍下来,不认可的地方就不拍,尽管那一切都是“可道”,都是“常道”,但留下来的只有那么一点点,裁剪下来就更少了,剪辑下来就更少了。

这个道理,我反复说几次以后,大家都能听懂听明白,关键是“不可道”和“可道”的关系就很不容易听明白。因为我们的生命有限,庄子说:“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已知的半径越大,所接触的未知空间也越大;已知的半径越小,所接触的未知空间就越小。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你把半径加大,周长就越长,所接触的未知空间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周越小,圆周小,所接触的未知空间也越小。这个就是现象和认识之间永恒的矛盾。人总是处于“不甘心”,老是想去打破自己认识的壁障,老是要去搞更高的认识领域,开辟自己更多的认识空间。但是这个认识空间有些是人类认识的禁区,用《圣经》的话来说,人吃了智慧之果,并没有品尝生命之果。用佛教的话来说,“止止不去说,我法妙难思”,“不可说,不可说”。用孔夫子的话来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等。这些都是为我们确定了人的思维半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个智慧的人要承认他的认识半径,要承认他不能认识的世界,不能说我全知全能,我是上帝,我是释迦摩尼佛,我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佛教里面,老佛爷说了,佛也有几种不能,有些东西他也

没有办法。所以“不可道”对人来说是绝对的,因为“道”就是绝对!

西方谈“不可知论”(整理者注:“不可知论”认为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由此被“可知论”批判。),因为“道”就是绝对不可知,并不是我们以前批评人家的唯心主义是糊涂的。什么不可认识?哪有人类不可认识的?哪有智慧不能达到的地带?——这就都是自我膨胀,把人类的认识无限地夸大。实际上我们人的认识非常可怜,地下三尺是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当然,专门的科学工作者要把地下三尺是什么研究一下,地下三千尺、三万尺也可以弄明白,但那也是一个片段,不可能由此及彼,就能全面掌握了。现在地震预报资料你能料理清楚吗?说不定哪一天太阳发疯了,你能把太阳搞清楚吗?我们看了很多科幻片,什么2012年会这样那样,很多是属于妄想,信口开河,但是“未来”的确有不确定性,“未来”永远是我们不能跨越的门槛,“未来”永远是我们不能进入的地带!我们能进入的地带只有“现在”!包括过去,我们谁也没法回到过去。现在很多老人留恋自己的老房子,我们看见大眼(整理者注:李承鹏)写了一些文章,他写他母亲很怀念当年的四合院,但是李承鹏没法满足他母亲的愿望,因为已经拆得干干净净,你怎么回到过去?就是给你万亿美元你也没法把老成都恢复原貌,就是把老成都的一条街恢复原貌都不可能了。

有的事情是不可知,我们现在可以造宇宙飞船,可以把探测器送到火星,送到土星上去,但是你拿一百亿美元叫别人生产一只苍蝇出来,生产一只蚊子出来,我估计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仿生学家也造不出一只苍蝇一只蚊子。这就是我们人类的禁区,不可能复制一只苍蝇,一只蚊子。人老了就要死,现在科学技术,就象我们古代的炼丹术一样,要制造长生不老的药,很多科学家都在忙这个事。人能长生不老吗?曾道长在这里,她是解决生死问题的专家,因为道教的一个终极目标就是要争取长生不老。中国古代很多这方面的优秀人物,不论是道教的、佛教的,他们在这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道教的努力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中医药文化。中医的思辨,这个是道教的,中医是黄老之学,中医不是儒家也不是佛家,中医的归类应该归在道家,离不开黄帝、老子……。我们在谈论中华文化、诸子百家的时候,各家的来源我们要心中有数,不能张冠李戴,指鹿为马。

这里说“不可道”,上一堂课也说了,我们心里想的,嘴里说的仅仅是我们想表达的内容的一部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表现出来的是我们心里想表达的冰山一角而已。“不可道”有很多因缘,全藏在底下,全藏在海平面之下,

我们认识的空间仅仅是冰山一角,永远的冰山一角!随着认识半径的扩大,未知的领域也越来越大。用佛教的“缘起法”来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我们认识“此”是因为有无量的“彼”的因素存在。就这间房子而言,我们已知的是奥林匹克花园,这是第五栋,这是一单元六楼一号,开发商是奥林匹克开发商。但奥林匹克开发商的主人是谁?他的父亲是谁?他爷爷是谁?他爷爷的爷爷是谁?知道吗?肯定有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慢慢才有他的,还有他奶奶的奶奶的奶奶,还有他外婆的外婆的外婆,这些关系都存在,不能说不存在,可知吗?不可知。这块地皮以前是干什么的?是谁的产权?姓张还是姓王的产权?一千年前是谁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一万年前是谁在这里生活?都有无穷的因缘在里面!我们的所知一定是建立在无穷的不知的基础上,“可道”是建立在无穷的“不可道”的基础上。我们现在不论做什么都要明白这些关系。啊!我的基础好,三根指头拿脉,可以把别人的病说清楚,可以把别人的病治好,但是以前的功夫呢?你花了多少功夫才练到这一步,还有你的老师,你的老师的老师,老师的老师的老师的老师这些因素。还有药,什么地方种的药,这些因缘你不能去想,一想你就涉及到无穷无尽,无量因缘全部都在其中了。

我们只能在无量因缘中与我们有缘的那一部分可以感知,可以感觉,可以认识。我们不可能把我们的精力探究到无量的因缘去,那是不可能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是吃了饭来的,你吃了几碗饭?两碗。其中有多少粒米?你数过没有?是不是一粒一粒米的滋味你都品尝了一下?每种蔬菜的细胞你也都去感知一下?每一粒盐,每一粒辣椒,豆油你都去分析研究,用舌头慢慢品尝,需不需要这个?不需要!这一切都是不可知,而且不需要去知!吃到肚子里,就让肠胃去了断它,这样就行了,不需要我们什么都去了解,都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想对一切都清清楚楚不是好事。我今天吃饭要计算一下吃了多少粒米,否则我就太糊涂了。今天到这里来的有自己开车的,有乘公交车来的,有骑自行车来的,路途有远有近,不能说我要计算一下,轮子转了多少圈?我上楼了,计算一下,我的左腿发功用了多少力?右腿发功用了多少力?你上来了就上来了,不用去计算的,也没法计算。你又不是机器人要全部计算编入程序。所以,这一切,我们来了,我们做了,你要多问为什么?没有什么为什么的!很多事情就让它埋藏在不可知之中。

我们的生命父母给了,你认识吗?我们的生命几两重?什么颜色的?到底你这个生命能活一百岁还是五十岁?到底是健康的,美的,瘦的,丑的?什么时候第一根白头发长出来?你不需要去计算它,生命就是从生到死的过程,当然有

喜怒哀乐在里面,有生老病死在里面,是不是我们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每一毫秒都要去感觉?每一个人来我们都要去计算一下?哇,今天张三来了,张三是谁?他来了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我如何与他打交道?我们拿计算机来计算一下我和他的关系,再用来称量一下我们的关系是轻还是重?用色彩来表示一下这个关系是红色还是黑色还是白色?不需要!我们在生命之中,在精神之中来了就来了,了了就了了,不需要那么清楚那么明白。这个就是生命的实质也就是我们精神的实质,这一切都处在“不可道”之中,这里面妙不可言。要学会过日子,要学会不了了之的过日子,要学会难得糊涂的过日子,不要使自己太精明、太能干。一切一切都要清楚都要明白,都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那样的生活太累了,没有必要。古人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所以,我还是喜欢香港那首歌说的“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过日子,当清醒的时候清醒一点,当糊涂的时候糊涂一点,不要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清楚,晚上你连觉都不能睡了,那八个小时用在床上太不划算了,如果全部利用起来,要产生多少利润?要结交多少朋友?但用不了几天你就成了神经病了。

我们练功夫,不可道、不可知、不可说就是无上武功。有的时候糊涂一点不是坏事,糊涂的人大家不计较他,因为这个人糊涂,你和他计较你也糊涂。聪明的人因为太聪明了,别人就要计较你那么聪明怎么还会做错事?所以别人要计较你的。糊涂人有先天优势。庄子里面一个公案,有个人叫“支离疏”,这位支离疏先生是特级残疾人,驼背,脖子都在肚脐里,肩膀高出头顶,比武大郎身材还矮小,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总之是重度伤残。大家就说他苦,其实他也不苦,平常靠给别人缝衣洗衣就足够糊口了,给别人打卦算命可以养活几口人。当然别人瞧不起他,认为他无用无能,但是当发生战争,官府征兵的时候,许多年青人都逃跑,他满不在乎地、逍逍遥遥地走到征兵处去玩,他是残疾人不用服牢役。而当官府救济的时候,他可以领到救济金,因为他是著名的“五保户”。所以庄子说,这样的残缺人,功夫不行,能力不行,肢体残,但有他的优势,全社会都关注他。谁说我们古代社会没有慈善事业?没有社会保障?从庄子的笔下我们知道早在先秦,早春秋战国时代也是有社会保障的。

不知、不可道,反过来就是“不能”。我们是否是全知全能?谁也别去玩全知全能。为什么道家强调和提倡大智若愚?就是别把自己放在太聪明、太精明的位置上。阿敏,别人看他傻乎乎的,其实聪明得要命,别人就上他的当了。一定不能显示聪明,那样别人会提防你,防范你。外表愚蠢的实际上是最聪明的,最划算的。愚和聪明之间没有一条界限。什么叫愚?就是容易吃亏,吃亏就是愚,

遇事不是很明白也是愚。如果遇事都能很明白,遇事都不吃亏的人和你打交道,你会不会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如果摄像头都安装在你家里面,你有安全感吗?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要知道“愚”就是不逞能,《道德经》里面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动用里面的很多经验。

我们怎样去料理“知”与“不知”的关系?“能”与“不能”的关系?为什么儒家讲“中庸”之道,佛教讲“中道”,道家也讲“中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言就是表现自己的精明嘛。所以离开了中道就很麻烦,因为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你过头之后,“均贫富”一定会把你“均”下来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像屈原一样,只能投身于汨罗江,世所不容嘛。所以,平常心是道。

《道德经》里面讲:“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大家都清醒,我非装懵,我本来就懵。在社会上生活里你若是处于暗处,别人都处于明处。处于暗处的人很安全,别人的雷达也搞不定你,卫星GPS也锁不定你,这样你多安全,如果你被锁定了就非常麻烦了。

不知,不可道,我们应该勇于让自己处在这样的地方,就如《菜根谭》说,“宁居缺,不居全;宁居无,不居有。”这都是告诫我们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别去求全、求大。大而全的事不是好事,留点不足,留点愚钝,留点惭愧,这个是道家致用的无上法宝,非常棒,非常舒服。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反反复复去料理它,要玩他的用,而且是妙用。不能仅仅是放在哲学上去思考,或者艺术上去感觉。这个妙处就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就在我们的举心动念之中。怎样把我们的心性调理到这个大道的旋律上?因为我们一半是已知,一半是未知;一半是清醒,一半是糊涂,永远都是这个样。千万别打妄想,我要超越糊涂,我要把糊涂一笔了断,永远也了不断的。要想了断糊涂是最大的糊涂,就是最大的愚痴。

我们应该有这么一个生活习惯,到了晚上就睡觉,守子时,一阴一阳之谓道,要合道守道。晚上,道主阴,那就是睡觉,睡得舒舒服服,连梦都不做。睡觉就是进入无思维状态,让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休息,让我们的肉体得到休息。我们的肉体,这一百多斤,被我们的情绪、被我们的思维绑架了,很劳累的。牛,也就是一根牛鼻绳子拴住,往东往西不得自由,受主人的指使。但是我们这一百多斤就是受我们“心”的指使,今天乘飞机,明天坐火车,东南西北的跑。今天解决这个事,明天又是那个事。今天和张三约会,明天是李四喝酒,连吃饭也不

得安身,经常要转几个台,好累啊。不仅仅是身体累,连五脏六腑也跟着受累,喝酒喝成“三高”,肾脏也出问题了,多麻烦。身体休息就是要睡觉。睡觉也仅仅是把我们的理性放下,把精神放下,进入“无”的状态。所以我们说,不论是道家说无,佛家说空,都要实证空性。实证空性怎么去证?你越想空,弄得越累,心里永远有东西出来,还不如倒头大睡,蒙头大睡,睡它个稀里糊涂,天地人间都不知道了,这就进入“无”了嘛,你就体空了嘛。这个现现成成的不去玩,还要在蒲团上去打坐,去玩“空”,你能玩得了“空”吗?有几位在蒲团上能使自己一念不生?还不如把枕头垫高一点好好地睡,实在睡不着吃片安眠药,睡不着试一试,那个时候一定很舒服,早上起来,朝气蓬勃的。如果晚上睡不好觉,早上起床都是蔫巴巴的,不好玩,精神不行,肉体也不行。

所以,无能生有。我们晚上把精神归于“无”的状态,早上精神就有了。这个也是无中生有。有了精神,你搞创造,你去思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三天不睡觉还能思考吗?还能观察分析吗?你精神都没有,所得的全是错误的信息,全是自己误导自己的东西。所以一定要养足精神。现在吃饭都不是问题了,连最贫穷的人一个月都能吃几斤肉了,所以吃饭不成问题,成问题的是睡觉。现在“睡好觉”成了稀有资源,已经是个超级享受了。你看到理疗的会所里面去,你没有几千块钱是睡不好觉的。我一个朋友是360°养身,那个老板在广东从化温泉宾馆搞了个超级的疗养院,又是温泉,又是按摩,又是吃药,还有德国最先进的仪器,就是让你能睡一晚上的觉,但是那个费用没有一万也得五千,就是为了睡觉。你想一想,我们能够自己睡觉多好啊,就是买一点安定片也花不了多少钱。所以,我们说睡觉就是归无,就是要体无。

睡觉体无,那我们平常在日用动静里面,在交朋结友之上,在工作之上,我们能不能够归无?在人与人交流之中,你能不能使自己的心归无?如果你心里面是“有”,那没法交流的,你老是有成见,就像装满了水的水杯子,那就再也装不进水了。一定要把自己空掉,使自己的心归于无,你才能容纳下别人向你倾诉的内容,你才不会排斥别人向你倾诉,向你沟通、介绍的信息。这个也是“无”,在这个“无”之中,又有一个无出来了,我们不知道的一个无,所以它是有。我们会分析、会综合、会判断。平常我们分析、综合、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的理性能力在哪里?有的说人为万物之灵,那这个灵气在哪里?它潜藏在我们的灵魂之中。但是,面对着外界的事物,通过眼耳鼻舌把信息收集过来后,这套程序就开始运作了。小孩都会的,不用教的,在佛教里面叫无师智、自然智,也叫根本智。这个人是爷爷,这个人是奶奶,这个人是阿姨,那个人是姐姐,这个人

胖,那个人瘦,小孩子是会自己去观察的,不需要人教。在观察之中也有分析在里面,是?不是?这个是我家里面的人吗?这个是白雪公主还是老妖婆?孩子都有这个判断,成年人的判断力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越加严密。在康德哲学里面叫“先天综合判断”,这个先天综合判断不是我们成年人社会熏陶而来,只要是众生他都有,如果猫看见老鼠,肯定知道是它的美食,刚孵出来的小鸡看见小虫子也知道是它的点心,这个判断是很准确的,不需要老母鸡去教它,它自然都会的,一切众生都有这个灵性。

这个灵性如果不遇事,它是隐,归于无。你说我是老板,炒股很厉害,但他坐在这里让他炒什么股?如果在电脑屏幕上对着上千家的上市公司,你看他一系列的分析判断马上就出来了,这叫“智必了境”,智慧必须在事件之中表现出它的存在,没有遇见相应的事,这个“智”、我们的理性,我们的逻辑思维是归于无的。平常我们看不见,很多人你不知道他很聪明,遇见事情了,原来他是那么厉害。有的人看上去很厉害,但一遇到事才发现原来是个草包。

我们在面对可知、不可知,可道、不可道的时候,其中什么是有?什么是无?无是如何彰显出来的?有,又是怎么样回归于无的?现在是有,两个小时前,这个会场有没有?没有,大家还各自在自己的家里面吃饭。两点钟大家就来了,这个是缘起。再过几个小时,这里又空了,一个人都没有了,各自还其家了。所以对有、无,我们都要看破这一点。很多“有”,是因缘而起的有;无,因缘了了也就归于无了。我们要善于认识“有、无”的来去。有的人当官,被双规了再也不当官了,有的到监狱里面去了,这个是因缘造就的。为什么他以前要去干那些事?触犯了法规,为什么触犯法规?贪心嘛,潜规则嘛,被绑架了嘛,被绑架在潜规则上动弹不得,不是不报,时候一到,就出事,就麻烦了。

我们在“有、无”之间,要明白“有”从何而有?“无”又是从何而无。有的人有亿万家产,有的是上一辈传下来的,是富二代。有的是自己白手起家,通过汗水,劳动挣的。为什么有的人永远都是打工仔?为什么有的打工仔成了亿万富翁?各人的运气不一样,各人的因缘不一样,既不能怨天也不能尤人,要承认自己的现实。不承认这个现实,你去跳楼吧,富士康跳楼的那么多,继续可以跳,但是不妨碍别人发财,该发财的一样发财,也不妨碍千千万万人仍然打工,仍然做打工仔。如何不打工而去当老板?那是要看你的能耐,也要看你的运气,这个也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个已经是第二章里面的话了。

我们还是要回到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母,是什么?始,又是什么?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开端。我经常说,康德在有名的二律背反里面

说,时间是有限的,但也是无限的。说时间是有限的,可以有一万个理由来证明他是有限的;说时间是无限的,也有一万个理由证明时间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都是同时成立的,但又是矛盾的,你怎么料理这个事?我说,现在是过去的终点,现在是未来的起始点。过去就结束在现在,未来就发源于现在。所以,我们要看到,“现在”就是过去未来的交接点,也是换代、交接,不管历史如何运行,永远都是在“现在”中交接。这个就是我们精神的奥秘,也是我们精神的原点。你修道必须在“现在”修,念佛必须在“现在”念,搞研究也必须在“现在”中搞研究。你发脾气也是在“现在”中发脾气,不能说,我进入明天去发脾气,我进入前天去发脾气。我把脾气放在去年发,或者放在明年发,那不行。要发脾气都是“现在”在发脾气,糊涂是“现在”糊涂,聪明也是“现在”聪明。你不能说这个聪明留给过去去聪明吧,或者留给未来去聪明。那个都是混话,离开了“现在”,万法不存,一切荡然无存。

“现在”是什么?大家想想,“现在”里面有什么?你仔细想,现在什么都没有,是无。所以是“常无”。现在这个时间点不是以分秒来计算,现在到底停留在哪个点上?说一分钟不是,说一秒钟也不是,说它是千分之一秒也不是。当我们想“现在”的时候,现在作为一个念头已经过去了。当我们想未来的时候,未来已经作为一个念头也过去了。“现在”就是一个不确定的时间点,是心灵里的一个坐标点,它是没有时间性的,所以《金刚经》里面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个观念不是时间概念,是我们心灵的一个觉受点。我们的感知都离不开这个感觉的点,“活在当下”,就是活在这个感觉点上。这个感觉,这个时间点有吗?你想一想,它有什么?不论什么东西都在这个点上一晃而过。我们拿把尺子,到都江堰,伏龙观宝瓶口去看浪子。看哪一个浪子能够停留下来?停不下来。我们用这把尺子,就是这条线,都江堰伏龙观宝瓶口的水,哗啦啦就过去了,留得住吗?留不住。一切内容都在“现在”之中生起,又在“现在”之中归于无,那怕它来去无穷,也是归于无。所以,这个是“常无”。而“现在”永远处于“常无”状态。正因为它处于“常无”状态,它才能感知来来去去的现象,才能明白来来去去的内容。妙就妙在这里,所以,“常无,欲以观其妙。”

你说这个是“常无”,可它又是“常有”。明明我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我这个感觉在嘛,我思故我在嘛。正是因为这个是“有”,前念后念,来来去去的这些念头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我都知道,你能说这个是“无”吗?它又不是“无”。所以,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就看你是在哪个角度上看?要深

究现在这个感觉到底是什么摸样,的确什么都没有,它是无。真的是无吗?一切现象,一切精神内容都从这个无中而生,它又常有。所以,“常有,欲以观其徼。”所以对常无、常有要弄明白,我们玩这个感觉,越玩越有味,越玩越有趣。

在“常无、常有”之间,如果我们用功,假如我是个因缘很多的人,职务很多,每天没有办法睡觉,没法休息,每天都很累,有很多很多的事烦心揪心,那么就要把“无”的功夫提升起来,要让我们的心进入常无状态,无,无,无……就像《坛经》里面神秀大师说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是要把它打扫干净。久而久之,就会处于“无”的状态。“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体上就这样了,你真的悟道了,体上就这样,这个是“常无”。

还要“常有”,我们精神要提起来。你精神都没有了,天天就是睡觉,成为废人一个也没用。又不能使自己成为废人,就像《红楼梦》里面说的,贾宝玉还是要去考举人,不然怎么显示灵通宝玉是天下的神物,还是要放放光,是钻石总是要放光的。你既然已经修了道,已经悟了道还怕不发光吗?你有了这个本钱,你就有了过人之能、超人之处;而且在遇时遇事的时候肯定会有精彩的表现。我们怎样使自己与“常无、常有”打成一片?找一找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很舒服。

作为一个修道的人,修那么多干嘛?修气脉,修任督二脉,修大周天。修什么大周天?你能够使我们当下进入“常无”,又能“常有”,这个就是最高功夫了,大周天不通也通,任督二脉不会都会,自然交会。你还不知道“常无”,大周天十二经络怎么听你的招呼?不会听你的指挥,不会听招呼的。所以,一定要“常无”,另外还要“常有”,气都没有了,你还炼什么功夫?有,还是得“有”气,纯阳之气还是得有,没有怎么行。所以,要提得起来,用四川话来说,要提劲,这个劲要提起来才行,不能蔫了似的,那不行。所以,常有,常无,我们要在常无和常有之间见道,用禅宗的话来说,就在这上面要破关,要破参!

每个人都可以检查自己的心理,此时此刻我现在心里有什么,仔细地观照。有些聪明的人,小孩子就这个刹那之际,十万八千个念头都有,老年痴呆的人半天都没有一个念头,想不出来了。越年轻的人思维频率越快,就像崭新的超级电脑一样,每秒运算都有一千万亿次,老年人就没法运算了,迟钝了。怎样使我们的心更加细腻灵巧的同时,又是非常的迟钝粗糙?这是不二的!两方面都具备,有敏感的一面又有不敏感迟钝的一面。就像唐代的一些禅师在和一些法师辩论的时候问:“行住坐卧,毕竟以何为道?”法师说:“以知为道。”这个禅师说:“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安得知者是乎?”法师说:“那就‘无分别’是道。”禅

师说:“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安得‘无分别’是乎?”所以两面都要涵容,你说无的时候他说有,你说有的时候他说无。你说不可知的时候他说一切皆可知,你说可知的时候,他又说不可知。两头都要吃准,两头都要抓住,两头又能放下,这个是最高武功。高师兄,你是练太极拳的,这个境界有没有?

“常有、常无”,这个就是我们修为里面需要提持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之中,在日用动静之中,提起自己的观照能力,看看我现在是处于什么状态?到底是无的状态还是有的状态?如果“无”的时候都白痴了,痴呆了,那就是废物一个。“无”的时候又“有”,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我有这个东西,那就不错。如果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这个就是最佳状态,元神在里面蠢蠢欲动。用儒家的话来说,“引而不发,跃如也”,也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禅宗里面有一个著名的公案:狗子有无佛性。有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吗?赵州老和尚说,无!这个在《碧岩录》、《无门关》里面都被列为重要的公案。很多寺庙里面,在禅堂里面打坐,打禅七时常把这个“无”字作为参禅的口诀,每天都提起这个话头“无…无…无…无…”,就是要使自己的心进入“无”,在“无”的时候再看这个心是什么?狗子有佛性吗?无。这个公案流传了一千多年,很多好道的人就去玩这个“无”,但是玩无和参是两回事。参禅、参禅,悟道、悟道,它要放在一个特定的精神状态下,它是要看我们的心,要看到无。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段时间我也想看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下了班以后就在街上狂走,慢走,再狂走,再慢走,“是什么?是什么?……”然后“无…无…”去感觉,终于有一天,啊,原来是这么回事。终于明白是这么回事。一般人达不到这个状态,我也可以说花了很多年的功夫,包括曾道长在这方面也是花了很多年的功夫,去体悟这个“无”。《道德经》里面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作为我们的生命,作为我们的精神,作为大道,我们要去体认这个“无”。

回到《道德经》的第一章。“常无”,这个“无”首先作为动词讲,我们起心动念都是“有”,在“有”的情况下我们要用这个扫帚,用精神的扫帚把它打扫干净,作为动词讲就是“无”,把精神内容扫荡一空。在扫荡一空的时候去感觉“无”的这么一个风光,久而久之,成为了习惯,养成了自然,随时随地自己的心胸都是坦坦荡荡的,都是一种“无”的状态,那个神妙就出来了。《易经》里面有句话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寂然不动就是“常无”。感而遂通就是“常有”。“常有”从哪里来?表现在哪些地方?感通,怎么样去感通?但是感通也别随便去感通。

曾道长辟谷已经七个月了,早就应该有种种神通,种种感应,但是她一样

地扫归于无,不用,连这种念头都不起。我觉得我们曾道长非常了不起,她坚守“无”的本分!体无!守无!至于说种种其他可以感应的东西,她全部扫荡,一物不留!一法不存!这样就得到了正见,走上了正路,不然很容易走到邪路上去。好多人走火入魔就是去玩感应,去玩神通。什么叫神通?就是感应,与谁感应?与鬼感应,与幽冥众生感应。意念到了当下体空的时候,眼耳鼻舌的门都是打开的,第六感官是通的,很容易和我们眼耳鼻舌之外的东西沟通,但是你的功夫不够,没有正知正见护法的话,那些东西一旦来了就是“鹊巢鸠占”,棒老二就来把你的庙霸占了,这就麻烦了,很麻烦。所以要有正知正见,虽具备感而遂通能力,但拒绝与那些非人感通,拒绝与非“道”交通,要有这样的定力。佛教里说,“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不动,不动心,首先自己要有静气,要有定力。万两黄金放在我面前不动心,杨贵妃,王昭君站在我面前不动心,高官厚禄不动心,名利来了不动心,酒色财气不动心,神通变化不动心,不为这一切所动。这样,你就了不起,就与道相应,但这只是与道有了几分相应,有一点点相应。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再加行、精进,还有很多功夫,还有很多境界在后边需要去努力。

所以,“常无”到了这个份上,本身就是“常有”。有什么?有自己的本命元神,有自己的朝气,有自己的这么一种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什么?不知道!遇事则显。遇见事情,你的正知正见才能显出来,没有遇见事的时候,“保合太和乃利贞”,就让它在那里养,养在丹田里面,不论上丹田下丹田,你就养在那里,它又不会跑了。百万家财可以丢掉,但这个东西谁也抢不去,这个就是“常有”。自己有了这个,一切具备,万法具足。“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这个“妙”自然在其中了。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既然你已经达到了“常有、常无”的境界,万法都从这里升起,什么东西都可以从这里升起。这就应了佛经里面的话,“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种种法灭是“常无”,种种法生是“常有”。《道德经》和佛经是通的,别去把道家的东西和佛家的东西设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哪有那么一回事。但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一个手心、一个手背,是一回事,但是说手心手背都是多余,它就是它!常有就是常无!常无就是常有!不隔分毫!我们怎么去感觉这个?怎么去使用这个?

所以,在认识这个“常无、常有”,“同出而异名”,你去感觉的时候,你会感觉很玄很玄。所以道教又称玄门,玄门功夫。同出而异名,同出而玄。在字上来讲,“玄”是黑色的意思,看不见,模模糊糊,说看不见又有个影子在那里。

有个影子,你定神去看,又看不清楚,不知道是方是圆,是大是小,说不清道不明,所以《道德经》就说“恍兮惚兮,惚兮恍兮”,“若恍若惚”。这个玄,不仅仅是玄,而且是“玄之又玄”,玄里面还要玄、玄、玄……所以在禅宗的公案里面就有“三玄门”的说法,句中玄,体中玄,玄中玄。这个“玄中玄”就是“玄之又玄”。

玄之又玄,我们感知一下我们的“心”是不是“玄之又玄”?说它有,又什么都没有。说没有,人类社会的文明又离不开这个心把它生出来。真正研究一下,我们这个心到底有什么?的确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的声光电气,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一切哪能离开这个“心”。说无,它是无;说有,它又有;说无,它非无;说有,它非有。所以,有无不落,两面不是,我们怎么去感觉?但这一切我们又不能把它放在哲学上思辨上去搞。有的搞文化的搞学问的,写论文,什么叫“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可以写博士论文,但会写博士论文的人不少,那些宗教研究所,还有道教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也有道教研究所,估计好多博士论文都从这个题目出来的。但是作了这个题目就知道什么叫“玄之又玄”吗?这是实修实证的功夫,要坐破好多蒲团,要穿破好多双草鞋——这是古人的话,才感觉得到什么叫“玄之又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拜高人无数,自己还要几十年的春秋去磨练,最后老了,才感知这个“玄之又玄”,玄珠在握,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这个可是宝贝。

怎么把这个玄珠弄到手?庄子里的公案,“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黄帝把自己的“明珠”丢了,首先去请智慧先生找,智慧先生用智慧全世界去找,找不到。又请离朱先生去找,离朱就是最明白了,还是找不到。南方光明,让光明先生去找,光明先生也找不到。又让哮天犬,二郎神的哮天犬去找,嗅觉灵敏,也没有找到。后来找到六根不全的、无眼耳鼻舌身意的“象罔”这个呆子去找,呆子不出门不出户,不用眼睛、不用耳朵、不用鼻子,也不用手,一下就把黄帝丢失的“明珠”找回来了。这个公案和禅宗的公案一模一样,看起来是则寓言故事,但却是开启了前禅宗时代的“禅”,后代唐宋以后的禅法都与庄子有关系,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渊源。

我们怎样把眼耳鼻舌身意放下?大家都会背《心经》,“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为什么“无眼耳鼻舌身意”?是把我们眼睛弄瞎,把耳朵刺破,把鼻子割掉、把舌头割掉,把皮扒掉,是这样吗?不是这个意思。就是在你具备

眼耳鼻舌身意的时候,要离开这个感觉,进入更高的层面。《金刚经》也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也是离开了眼耳鼻舌身意,离开了能知和所知。离开了能知和所知,你才知道什么是“常有”,什么是“常无”,而且二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你才知道什么叫“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切“妙”都从此门出入。在文殊院客堂里去,那里有道匾:“从这里入。”就在“这里”入道。很多都想在庙里挂单,我到庙里来了,就进了道门,到客堂里面去报到,写个单号,然后到寮房里面去睡觉,观堂里面去用斋,好像就入道了,不是!从“这里”入道。各位,你们“现在”在哪里?你们都在这里,不在那里。但“这里”是什么?大家好好感觉一下什么是“这里”?我在哪里?大家体会一下我在哪里?此时此刻我在哪里?彼时彼刻我在哪里?今天在哪里?昨天在哪里?明天在哪里?去年在哪里?明年在哪里?前生在哪里?后生在哪里?这样的问,你到底在哪里?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过去未来在哪里?都离不开“这里”!“这里”,就可以入道!“这里”,就是“道”!

维摩经里面说“步步是道场”,不论走到哪里都是道场。青城山有道观,峨眉山有佛,那些庙都是建在一堆水泥木材上的。我们这个庙,我们这个五行庙,我们自己身心的这个庙才是根本道场。在道教里面炼气脉、炼丹道,都是根据我们这个身心来炼。佛教里面讲明心见性,也不能离开这个身心去炼。离开了这个身心!你到哪里去炼?你还是要到这个庙里面去炼,要从“这里”入道!这一百多斤是这里,但到了火葬场里这一百多斤没有了,爹妈生你之前,这一百多斤也不在,当小孩的时候还没有一百多斤,但以前呢?未来呢?“这里”是什么?所以,一个善用其心的人,善于思考的人,善于用功的人,一定要知道什么是“这里”,我在哪里?我的心在哪里?我们每个人心放在什么地方?哎哟,一会还有约会,还有工作,麻将桌也等着的,还有一台酒席等着的……如果在那里,不好意思,你就不知道什么是“这里”。

一定要明白我的“心”放在哪里?“这里”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里”入道?“从这里入”,我们就要好好地体会“这里”。要体会“这里”就要定位我在哪里?我们不需要汽车上的GPS,不需要手机上的GPS,我们就用我们的心来定位。我在哪里?这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离开了“这里”,哪里去找玄之又玄?太阳不是玄之又玄,月亮不是玄之又玄,峨眉山、青城山也不是玄之又玄。你到那里去呆上几个月,山山水水,每一条道路,每一棵树你都会很熟悉了。刚去的时候还很新鲜,多住几个月,你就呆不住了,太清净了,不玄。因为这是“形而下”的东西,就是一座山,几座庙,一些出家人,都是具体的物事

而已,玄不起来。

什么是玄之又玄?“这里”!“这里”就有玄!大家好好感觉感觉,这里是“无”,无能生有,能生万法。我们使用过这个东西吗?怎样使用这个东西的?我们善待过这个东西吗?我们把它的重要性体会到没有?如果我们没有去体会“这里”,那么我们很可怜,一辈子就这么稀里糊涂了。当然,稀里糊涂也没有办法,众生嘛,稀里糊涂来,稀里糊涂走。以前,我的师父就说,“三世诸佛与一切众生都在火焰中生灭,但三世诸佛有知,而众生无知。”众生就是迷迷糊糊来迷迷糊糊去,从来没有一分一秒清醒过。我们在人世上就是一个目的,让自己活得清楚一点,明白一点,没有那么多糊涂。但是这个清醒、明白和刚才说的“不可知、不可道”无二无别。我清楚,我明白,并不是我全知全能。我知道我自己的存在,我知道现在,我遇事则明,不遇事的时候、不当机的时候,和没有因缘的时候,我何须去劳神费力?落得清闲多好。现在美国哪一个地方又怎么样了,你去吗?印度热闹得很,你去吗?青城山、武当山也热闹非常,你去吗?今天周六,山上很热闹,你去吗?和你不相干,你也去不了,你此时去不了,一会下课了,可以开车去,但那个时候是彼时非此时了。

我们要认真地思考我在哪里?这个就是众妙之门,而且是玄之又玄。我这个也是啰嗦话,反反复复地说这个事,就是要加深各位的感觉,大家感觉到了我在哪里?感觉到“这里”的无限风光,感受到“这里”玄之又玄的奥妙。那么,入道之门就为你敞开了,你就可以登堂入室,就从这扇门进去。只此一条路,没有其他的捷径,也没有其他的方便。要入道只有这一条路,不论你学佛也好,学道也好,你玩其他的什么什么都好,做生意,搞艺术,搞科学也离不开“现在”,“这里”这个玄门。这个玄门能生万法,就看你愿意去生什么法。

下面交流:

听众:常有和常无,最要紧地方就是“当下”。

听众:“常有、常无”和道德经后面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冯老师:我继续说,《道德经》里面说:“致虚极,守静笃。”我们要“常无”,

首先就要使自己“致虚极,守静笃”。为什么要“致虚极”?我们彼此互相都看得见,为什么看得见?因为没有障碍,我们之间是虚的,空的。而且我的眼镜片也是才洗了的,如果污垢很重,我看东西就有障碍了,就看不清楚了。所以,空间越虚,我们的视力才能达到一种最佳状态。为什么美国人要把哈勃望远镜放到太空?因为那样就没有大气的干扰,地球上的大气还是有一千公里厚,至少在300公里内,大气对你的观察是有干扰的,要进入一种至虚的状态,望远镜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守静笃”是对耳朵而言,如果今天歼20从我们头上飞过,那个发动机的声音,配上麦克风说话都听不见,太吵了。太吵了就听不见,所以一定要安静。如果我们到了一个很安静的地方,西方有这样的实验室,地下几百米的地方,屏蔽了一切声音,自己的心跳,肠胃的蠕动都能听见,头发落地的声音都响若惊雷。这么安静的地带,那么耳朵就灵通。但是《道德经》里面的“致虚极,守静笃”,不是停留在眼睛和耳朵的功用上,实际上是指我们的心。我们的心要灵动、灵巧、敏感,就必须“致虚”,不仅仅要“致虚”,而且还要“虚之极”;不仅守静,而是要达到“静之笃”。这样才把我们灵性的敏感度优化到最佳状态。

我们要“常无”,就必须“致虚极,守静笃”。我们要“常有”,还是要“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在《人间世》里面谈“心斋”、“坐忘”。那什么叫“心斋”、“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要把眼睛耳朵的聪明废掉,要“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我们不能停留在耳朵上观察事物,耳朵的功能是听见声音。周四讲“沟通”,说话有真有假,有虚有实,有雅有俗,有险有易,有深有浅。所以,语言只是冰山一角,语言背后是说不清楚的。不能听之于耳要听之于心。“听止于耳”,没有声音,耳朵的功能在哪里?“心止于符”,什么叫符?就是概念,就是念头,心里面的功能就是一个一个的念头就是“符”。“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本来“听之于心”就很高明了,但还要“无听于心而听之于气”。我的老师本光法师就有这样的功夫,老了的时候眼睛看不见,耳朵也没有那么灵光,但是一个人来了,他就能感觉到这个人善恶,知道这个人的吉凶。他就能感觉到这个,为什么?就是气感。我们曾道长这方面是很优秀的,但是她不用这个,她把这个屏蔽了,有这个功能不用。我年轻的时候,这个功能也是很强的,慢慢也把它废掉了,我认为这个也是玩机巧,如果在人世间的祸福中去搞这个,就把我们至圣至大的这么一种力量庸俗了,与道不相应。这个“集虚”,是要在道上去感觉,不是在人间

的吉凶祸福中感觉。人生的吉凶祸福算什么?谁没有吉凶祸福?是祸躲不掉。要明白这个,要用气。

这个气是什么?不是“色受想行识”,也不是“眼耳鼻舌身意”,不是“色声香味触法”。不是这些东西,但又不离这些东西,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交集,汇在一起的混沌的这么一种信息,是一个全息的东西。但是,全息的东西又是虚,“唯道集虚,虚也者,虚而待物者也。”要虚极,要虚怀若谷,要包容万物,让万事万物在我的心里自由地来来去去,不去干扰它,不去搅动它,不去指挥它,也不去占有它。很多人认为,我胸怀万物,全部都是我的家当,我占有了,为我所用,超级亿万富翁,宇宙都是我的奴仆,宇宙都是我的财产,那样你就完了。“私”字一来,马上这些全都成了你的冤家,全部成了你的债主,你想把冤家债主赶跑,是赶不跑的。所以是“唯道集虚”。

“虚也者,虚而待物者也”,这也是《易经》里面的话,“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嘛。必须虚而待物,把眼耳鼻舌放下,把心也放下,用自身的气来感受自身的存在,感受内外的存在。这个也是常有,也是常无。有的时候,我们用庄子的语言来解《道德经》趣味性就多一点,感觉就不一样。

听众:“这里入道”这四个字,在我心灵中产生共鸣。这里入道,这么简单,为什么是“这里”?在最困难的时候,在向苍天问,我在哪里?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中国有那么多的兵法,那么多的剑法,都是从那里来到那里去。那里是哪里?——这里!…我有时会看书看得很晚,有时会放不下,为什么?这句话,这段话,一段一段连上去,就会重新回到前面几段。我从这里看到那里,从那里看到这里,可能没有别人那种醍醐灌顶之感,但是我自己心里面会有心动的感觉,可能初恋的时候有那样的感觉,我看老师的书有这么个心动的感觉。

因为看书太多了,老师让我不看书。我想这个很有道理,从哪里入门?这里入门!有无相生!所以,老师刚才讲的“有”和“无”怎么去理解?怎么在生活当中去感受?“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怎么理解这个玄?玄珠在握?我现在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比如讲句英文“I love you”,很多人学过了的人一看就很简单,对没有学过的人,这是什么意思?胡来胡现,老外来了,看见老外就这样讲了。

听众:我很惭愧,跟着冯老师学了这么久,今天才有那么点点体会……冯老师打开了我心里的很大一扇门,冯老师那么苦心地不断启发我们,我们却是被蒙着的,蒙着的就活得烦恼。今天收获特别大,特别受益。眼耳鼻舌身意,又离又不离,我的感受特别深。做事情,当下做、当下放。放得下是功夫,提得起也是

功夫,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也要化掉心中的烦躁、分别。不分别就能通达无碍。今天感受特别深。

听众:从这里入道,从当下入道……每一刻“有”和“无”都同在。

冯老师:上帝与我同在,大道与我同在,佛与我同在。都是同在。

听众:……通过老师的敲打,当下,这里。感到道场的可贵性。

冯老师:《黄帝阴符经》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因为他耳朵聋了,是得病后聋掉的,聋掉以后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就成了世界上第一流的音乐家。如果我们把心放下,处于“无”——当然不是用刀子,不是用锥子把心刺得百孔千疮,把我们的心废掉,不是。如果我们能够把我们的心放下,处于“无”,那么你可以成为一个思想家。如果我们老是在人间的是非里面打转,这样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就的。这就要舍得宝来宝换宝,这也是一个取舍的过程,你放得下是非,你肯定与道有缘。

我说的“是非”不是人世间的那些是是非非。是,就是一个判断,“是”是肯定判断。“非”,是否定判断。我们总是在判断之中,心就象一架天平,不是这边重,就是那边轻了,不是这边沉,就是那边轻,老是在权衡天下之物,总是权衡世间之事。如果我们有一天把这个天平废掉,处于“常无”的状态,回头再看这个世间,看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那就脱离了凡尘,进入了圣境,风光不一样,真的别有风光。大家有雅兴的可以试着去干这个事,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废掉,公司也不管了,天天在佛堂里念佛,到青城山里闭关,不是这个道理。居世间不离世间,我们的生活工作就是道场,就在我们的喜怒哀乐之中去体会“常有、常无”,就要我们在困难面前去表现在自己不同凡响的精神力量。

听众:这次感受非常深,听了几次《道德经》,一次比一次感受深。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无”,就是菩提,能生万法。不能有分别心,能生万法就是“有”。我们不能执着于“有”,随时要保持“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我们如何保持“常无”的状态?“常无”实际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沟通也好,遇见的矛盾也好,工作中的困难也好,我们想到“常无”,真的是给我们智慧,自己就没有分别心,自己的成见,真的就会有说不清楚的灵感,智慧真能升起来。这个感觉,说不清楚,但很久没有了。

冯老师:不可说,不可说,慢慢去感觉。由不清楚到清楚,由清楚再到模糊,再到恍兮惚兮,惚兮恍兮。有这个一个反复过程,反复体味,就是这样的。

因为这里面是“玄之又玄”,既然是玄之又玄,由不玄到玄,再由玄到不玄,几个起落,由浅入深,由模糊到清晰,再由清晰到模糊,再由模糊到清晰,后来就无所谓模糊、无所谓清晰,这样去慢慢体会。

现在就是给大家出一道题——好好感觉一下,我在哪里?

冯学成先生2012年5月19日下午讲于四川龙江国学书院

国学经典道德经讲座——徜徉大道第四讲留余恭敬整理

国学专题讲座主持词3篇

国学专题讲座主持词3篇【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父老乡亲们、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阳春三月万物醒,百花争艳齐绽放,荷塘美景引彩蝶,绿叶轻摇迎宾朋。在这花红柳绿的时节,我们相约荷园广场,一起来聆听“国学大观”国学讲堂。今天我们一起学国学,做仁者、知礼仪、行孝悌、守诚信、修身心!莅临本次讲堂的领导有大观镇党委书记杨震、大观镇副镇长陈华、奎光书院院长王国平,执行院长王丽霞,副院长李元瑾。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丰富精神世界,净化心灵;让我们一起感悟弟子规,经营幸福人生;让我们一起践行弟子规,构建和谐社会。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我们崇拜的陈岳叔叔,他是知名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国学启蒙教育倡导者,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成都市青年联合会。今天陈岳叔叔将为传授《勤读【弟子规】做人得智慧》的真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陈老师。 下谢谢陈老师精彩的讲坛。通过陈老师的讲解我们领悟到了国学的智慧和魅力,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能将国学的智慧和陈老师传授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带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陈老师感谢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感谢在坐的各位父老乡亲们、各位老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本次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学专题讲座主持词【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滕学辉老师、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前来参加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国学经典书籍捐赠仪式暨题为“深扎德行根基,开创美好人生”的国学讲座。众所周知,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不朽的教育力量。今天我们这次活动的核心就是弘扬国学精髓,启迪心灵,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教育的智慧。 本次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面首先有请呼校长为我们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谢谢呼校长语重心长的讲话! 同学们,为了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构建“书香校园”,学校决定免费向在座的师生捐赠国学经典图书4500册,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学校领导为大家捐赠图书! 谢谢学校、谢谢各位领导,我感觉老师和同学们接受的不仅仅是一本本国学经典书籍,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精神力量,从这种精神力量中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对我们成长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我们希望大家能认真诵读国学经典书籍,把学校对你们的期望化成学习国学的动力,领悟国学智慧,塑造快乐人生!

国学经典讲座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讲座心得体会 “国学”是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以下是分享的国学经典讲座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经典是经过时间筛选出的著作,它经历了 ___考验,有其宝贵的价值。只有做到品读经典,经典著作的那些价值才会显现。 经典固然有其价值,但如果不去细细品味,经典中的价值又如何能够被显现出来呢?“品读”就是在认真阅读过经典著作后,仔细思考,慢慢领悟出其中的深刻道理。所以“品读经典”不是囫囵吞枣般地把经典大致翻一遍,而是要有思想、有情感地去阅读。这样,经典作品的价值才会显现出来。 认真阅读并品味经典,你会发现经典中那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而这些道理对每一个品读经典的人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老人与海》,看到老人身上无所畏惧的品质,明白了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读《简爱》,看到简爱身上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知道了面对现实的不公,要敢于斗争;读《悲惨世界》,看到冉阿让身上追求正义的力量,懂得了无论何时,都要坚守正义……这些人生真谛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多品读品读经典,这对个人来说百益而无一害。

一旦一个民族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品读经典,去感悟经典中的人生真谛,并时刻坚持那些从书中领悟到的精神品质,那么这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一定会大为提高。所以,品读经典,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也会有重要的影响。《三国》、《水浒》等民族经典中所蕴含的的民族精神,正是支持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这些经典文学的不断传承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倡导全民品读经典,促使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而在这个充斥着快餐文化的年代,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各类武侠小说、时尚杂志,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把时间、精力用在品读经典上。经典就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他能照亮人们前进的路。而那些武侠小说、时尚杂志只会是时间那汪洋大海中的泡沫。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去品味经典,去感知前人留下的智慧。 品读经典,感悟经过时间考验的人生真谛,让经典的价值能够充分显现。 4月22日,春雨绵绵,我们学校有幸邀请了北师大著名的国学教授刘冰先生来我们学校讲座,其主题是“用国学成就美丽人生”。刘冰先生带着她的徒弟们冒着风雨风尘仆仆地来到我们学校。五、

经典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练习题) (14)

经典国学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试题)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D、歧黄 2、“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句诗描写的是()的景色。 A、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B、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C、山东济南大明湖 D、江苏苏州沧浪亭 3、下列诗人中,哪位是女性?() A、李商隐 B、李清照 C、刘禹锡 4、宣纸得名于它的:() A、用途 B、材质 C、产地 D、使用人群 5、“世外桃源”出自于下列哪部作品?() A、《饮酒》 B、《归园田居》 C、《归去来兮辞》 D、《桃花源》 6、“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出自《诗经》的() A、《斯干》 B、《柏舟》 C、《丞民》 7、“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是描写《红楼梦》

中的哪一个人物() A、林黛玉 B、薜宝钗 C、王熙凤 D、贾探春 8、民间故事、古典小说往往歌颂浪漫的爱情故事。下列有关人物、情节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薛丁山征西》叙述大唐公主樊梨花才貌双全,以抛绣球的方式招薛丁山将军为驸马。 B、“梁祝故事”叙述梁山伯、祝英台由同窗结为夫妻,却因家长反对而被迫离异,双双殉情化蝶。 C、《白蛇传》叙述蛇精白素贞化为美女,下嫁许仙,后与法海和尚斗法,水漫金山寺,遂遭囚禁于雷峰塔下。 D、《红楼梦》叙述贾宝玉与表妹林黛玉真心相爱,却因王熙凤、薛宝钗两人连手施计,挑拨离间,致使宝、黛情海生变,黛玉终忧愤成疾,香消玉殒,宝玉则看破红尘,修道成仙。 9、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诗中的顶峰”的诗歌作品是:() A、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B、杨广《春江花月夜》 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李白《蜀道难》 10、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1、下列哪个不属于西湖十景() A、三潭印月 B、苏堤春晓 C、平湖秋月 D、风花雪月 12、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在《史记》中被记在了哪种体例里?() A、表 B、本纪 C、世家 D、列传 13、“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大爱人生——记重大国学公益讲座《国学经典及教育灵魂》

大爱人生——记重大国学公益讲座《国学经典与教育灵魂》 来源:重大国学作者:张馨中发布时间:2012-10-25 10:49:48 10月21日的晚上,第一眼看到钟积成先生夫妇,不禁感叹这是一对满怀修养、亲切随和的老人。他们满身风尘、匆匆忙忙地冲进会议室,从包里掏出几块面包,同伴递上两杯白开水。二位老人对我们点头微笑致意后,便狼吞虎咽起来,让人看来倍感亲切。原来他们一下飞机,就冲向讲座会场——重庆大学A区民主湖报告厅。此时时间已经接近六点半,讲座即将开始。看他们简单又满足的模样,心里欢喜又不禁担忧:这么大岁数,如此匆忙,饭都没来得及吃,讲座能讲好么?眼看重庆大学四百多人的会场,已经座无虚席。慕名而来的人们还在陆陆续续地向内涌。 这场公益讲座由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主办,重庆乾元国学研究院承办,重大国学校友会、重庆读经家长联谊会和重庆弘毅厚谦学堂协办。参加讲座的有党政领导、重大国学班学员、读经孩子的家长及社会各界国学爱好者。 讲座准时开始。钟积成先生一开口,我便肃然起敬。他语音洪亮、中气十足,谁能想到这位老人上午还在香港讲课,飞机上吃的午饭,马不停蹄、长途跋涉地来到重庆,又只吃了两块面包。他讲课的过程中,声情并茂又和蔼慈祥;幽默不断且深刻启迪;绘声绘色并平实至简。这是怎样一位老人?是什么支撑着他长期坚持如此艰巨的工作?是什么让他乐此不疲、谆谆善诱?是什么让他如此和蔼可亲、谦虚祥和?《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这四个字眼不断在我脑海里跳动。这是一个拥有博大胸怀的老人,满怀着对人类和世界万物的大爱,传道授业,解救苦难,这是一种大爱无疆的情怀。不时地掌声雷动的会场,洋溢着听众们对他的喜爱、敬佩和感激,掌声一次比一次热烈,一次比一次响亮。此刻的钟教授,让人忘记了他的年龄,忘记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忘记了自己和他人的分别。

国学讲座笔记

第一讲 国学、学习及为师 人生阅历多 高层知识分子 政府分子 1、一份沉浸、一分收获! 为人处事、安身立命 一个字 “仁” 一个词“修身以德” 一句话“谦卦六义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一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德谋天地,道贯古今! “任”:是儒家思想得核心,提倡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学而知之,生而知之,困而知之。 以儒释道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 2、国学 以儒家为主体的一个国家的学术与文化的统称 3、国学学习的作用 4、现在的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抗压能力差,自尊心强造成负担

文化可以化心理、化本体,可以穷理尽性! 自尊心强可以用于学习的提升。 可以调整的是自己的心态而不是别人的评价! 5、如何做好老师?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A学为人师,行为师范。 天地君亲师:天地君亲师是中国民间祭祀的对象, 祭师即祭圣人,源于祭圣贤的传统,具体指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泛指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传统。 B老师的心态:当好老师,要处处做学生,时时往地处走。 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要有自我磨砺的心态。 D与人打交道:要有领导的能力,“其身正不令而从”,人格素养,人格魅力。 教:“上所施,下所效” 育:“养子使做善” 苏格拉底:教育不是贯疏,而是点燃内在的火把! 陶行知:教育不外乎是习惯的培养! 6、如何学习《弟子规》? 弟:学生子:子女 学习任何东西,要有弟子的心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果子越成熟,就越地下来,要放低自己的身段来学习! 第二讲伟人及管理成功的案例 1、学习经典文化的伟人 A温总理:“苟利国家,生死置之度外,岂因祸福,多难兴邦。” 体现了大国智慧的底蕴。 没有目标,哪来的风都不是顺风。 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世代流传下来的古人的智慧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为人处事。

国学经典讲座心得

国学经典讲座心得 一年一度暑期师德培训学习。昨天本人聆听我校校长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国学经典的讲座,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 在外国人都学习我们的国学经典,创办了不少孔子学校。我们国人 有什么理由不学国学经典。学习国学经典:一:提高自身素养,为 教育教学工作打好良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 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 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 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经典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养性齐家等等。”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 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 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 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 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 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说到底就是"业务+人格"。尽管 教师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学者,但是教师要想管理好学生,就 要真正地为学校。家长学生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 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班级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学校老师应该经常组织了对学生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

优秀毕业生讲座观后感【国学经典讲座观后感优秀范文】

优秀毕业生讲座观后感【国学经典讲座观后感优秀范文】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是中国人文化生命的种子,弘扬国学文化关系民族精神的传承,关系社会的和谐发展。以下是精心的国学经典讲座观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近在看翟鸿荣主讲的国学文化,觉得挺受益。中国古文化的确博大精深,经翟教授的讲解,更觉有值得领悟的地方。国学的范畴庞大繁杂,国学的典籍汗牛充栋。它永远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醒世名言和精神支柱,是国学精华中的精华! 中国的古文化,特别讲究领悟,要悟道。“悟”,就像是羚羊挂角,踪迹若隐若现,需要用心去慢慢体会,然后在某一天,突然有顿悟,从而有豁然开朗之感。“知识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能量是修出来的,智慧是悟出来的”。翟教授特别讲道:人,一定要抓紧时间…好人就是没时间做坏事的人。最笨的人就是出色的完成了根本不需要去做的事。人,一定要有信心: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即使再优秀也只能是个 __。人,一定要有好心态:不要气愤,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强者会让行为控制情绪,弱者才会让情绪控制行为,善战者不怒。 我听了他讲“三和经”、“弟子规”和“沟通”颇有感触,孝于亲,在东汉时,九岁的黄香就知道在冬天时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

床;夏天时又用扇子把床扇凉再给父母睡。他这种孝敬双亲的行为是我们每个做儿女的都要向他学习,不能反过来让父母帮你做。有“融四岁,能让梨。兄于长,宜先知”。孔融四岁就知要上让哥哥,下让弟弟,自己吃最小的。他这种尊敬兄弟的美德,也是我们从小便该知道的。小小年纪的孔融都知道手足情深,懂得了谦让之礼。还有“弟子规”的“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如果自己的身心何等受到伤害,就会使父母担扰;如果我们道德品质不好,则会让父母蒙受羞辱。所以说,想孝敬父母,先要做好自己。 孔子“人之初,性本善”的哲学思想,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为人处世等传统美德;第一个要感恩:感恩父母,我们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像孙悟空那样从石头里冒出来的,我们的生命本体发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的血肉之躯是父母的精华赐予的,不是任何元素所能造成的。是父母把我们养大,虽然父母有可能没有给我们金钱、地位、豪宅或者美丽的容颜,但他们给了我们世界上谁也无法代替的生命。感恩师长,“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中国尊师的良好传统仍值得我们继续发扬。没有他们持续的辛勤,我们仍处于蒙昧无知的原始时代;没有他们无私地指引,我们会在生活中迷失方向。是他们,开启了我们智慧的闸门,使我们看得更清,想得更深,懂得更多,走得更远。感恩单位,因为他们的“有限”造就了我们的“无限”。感恩领导,社会是由组织构成的,有组织就必需要有秩序,有秩序就必需有维护秩序、主持公道的人。这些维护秩序和主持公道

最新弘扬国学经典讲座主持稿

弘扬国学经典讲座主持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站在这个舞台上,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恩,首先感恩昌睿文化控股有限公司为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们足不出许昌,就能聆听国家级的学术讲课!其次感恩北京的韩元茗教授不远千里来到许昌,讲授易经知识,让我们能够跟随他的讲解,穿越时空去承接祖先的智慧;再次要感恩来自北京同明德国学馆的会员们,以及受邀请来到许昌的贵宾们,你们的到来让我的家乡许昌蓬荜生辉,祥光缭绕!我建议在场的许昌人用我们热烈的掌声,表达我们魏都人欢迎贵宾的热情! 昌睿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是在北京注册的公司,主要从事文化旅游方面的工作,总经理毛云飞的企业理念,是以文化立业,以文化立远。正是有了这样一个高瞻远瞩的理念,才有了今天“许昌同明德国学中原大讲堂”的成立。我建议大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昌睿文化控股有限公司,送给毛云飞总经理。 这掌声的背后还有大家的希望,那就是希望以后让我们许昌人多多聆听大师的讲课。 韩元茗教授是北京大学易学课题组组长,北京同明德国学馆馆长。韩元茗教授也是我们许昌的老朋友了。他第一次来许昌的时候,我记住了他的三个花钱不眨眼:一是孝敬父母,花钱不眨眼;二是为知己朋友,花钱不眨眼;三是为自己学习充电,花钱不眨眼。让我认识到了一个有孝道,有情义,有担当的韩教授。今天我想请大家记住韩教授的另外一句话,“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通过这句话,我们能够感受到韩教授的坦率,真诚和无私。接下来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韩元茗教授上场。 (中间的书法表演) 现场的朋友,在中原嵩山脚下,有一个神笔。先声明他可不是马良,他是一个当代书法家。解淑云老师在她的博客里面是这样评价过他:“我敬仰他的书法,双手同书,内容有别,字体各异,乾坤同体。”就是这位书法家,他拿起毛笔,四个字就换一辆宝马车,神奇吧!非常幸运我们今天邀请到了这位书法家。今天他不仅要现场表演书法,同时还要用他幸运的双手抽奖,奖品就是他的书法作品。想不想见这位神奇的书法家,掌声热烈一些,我就请他上场。有请书法家睢根尚老师! (抽出幸运观众之后,和他们合影留念) 接下来,我们再次掌声有请韩教授继续讲“易眼看魏都”。

听国学讲座有感精选

听国学讲座有感精选 讲座是一种教学形式,多利用报告会、广播等方式进行。国学就是我们的“根”!国学是我们赖于生存的精神的家。那么你听过听国学讲座?有什么感觉?下面是有关听国学讲座有感范文,欢迎查阅。 昨天,我们听了崔雅婷老师关于国学经典的讲座。崔老师谈到了“热爱祖国”、“身残志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等多个发人深思的话题,我听了之后,深受感动。 首先,崔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身残志坚的小伙子刘伟的故事。的主刘伟是个残疾人,他从小失去了手臂,却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他热爱音乐,热爱弹琴,没有了双手,但还有脚。他坚持用脚弹琴,终于在中国梦想秀大放异彩!失去双臂的他更加明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勇敢的活下去。他最终完成了梦想,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使我们为之感叹,他那种坚强的毅力更使我们折服。 接下来,崔老师谈到了我们无私的父母每天都默默的付出,还讲到了那些平凡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最后又联系到我们自己的班主任身上…… 当我们看到老师那日渐消瘦的面庞,看到她被时光冲刷后留下的痕迹,我内心不禁深深地一颤,眼泪像开闸的洪水一般泄了下来。的确,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但老师却

是我们的第二任父母啊!他们与我们非亲非故,却如亲人般的关心我们,呵护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他们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我们身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我们的老师,有什么理由不感激我们的老师呢? 崔老师那发颤的声音,感人的心声,激动的呐喊,让在场的领导、家长、老师与同学们热泪翻滚,台上台下一片激动。在这短短的2个多小时中,很多同学和家长都是流着热泪听完了报告。我更是感动得泪流满面,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其实,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你感恩的对象。心中充满感恩,才会想到回报,才会想到奉献。感恩的心容易感动,感动的心充满感激。 对于国学的真正了解是从上了黄世坦教授的国学讲座开始的,以前只知道国学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对它没有多少的了解,也没有将它联系到平时的各个方面,不过现在知道了国学有多么博大精深了!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国学讲座这门课的学习,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新的体会和理解。 在以前的学习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以后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

国学经典讲座主持词

国学经典讲座主持词

国学经典讲座主持词 【篇一:国学讲座主持词】 国学讲座主持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滕学辉老师、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前来参加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国学经典书籍捐赠仪式暨题为“深扎德行根基,开创美好人生”的国学讲座。众所周知,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不朽的教育力量。今天我们这次活动的核心就是弘扬国学精髓,启迪心灵,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教育的智慧。 本次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面首先有请呼校长为我们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谢谢呼校长语重心长的讲话! 同学们,为了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构建“书香校园”,学校决定免费向在座的师生捐赠国学经典图书4500册,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学校领导为大家捐赠图书! 谢谢学校、谢谢各位领导,我感觉老师和同学们接受的不仅仅是一本本国学经典书籍,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精神力量,从这种精神力量中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对我们成长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我们希望大家能认真诵读国学经典书籍,把学校对你们的期望化成学习国学的动力,领悟国学智慧,塑造快乐人生!

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滕学辉老师为我们作题为“深扎德行根基,开创美好人生”的国学讲座!滕老师系中学高级教师,市级教学能手,现任职于东联现代中学。2006年开始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2008年参加安徽庐江文化教育中心二期师资进修班学习,现为青岛国学专修学校特聘讲师、鄂尔多斯智悲德育班讲师。大家掌声有请滕老师! 谢谢滕老师精彩的演讲。通过滕老师的讲解我们领悟到了国学的智慧和魅力,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能将国学的智慧和滕老师传授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带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滕老师精彩的演讲,感谢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和处室,同时也感谢在坐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本次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二:国学经典主持词】 【开头部分】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女: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男:它有“多难以固其国”的至理名言, 女:今有绘就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动人画卷。 男:国学经典可以擦亮我们的眼睛。 女:国学经典可以点燃我们的智慧。 男:国学经典可以提高我们的素养。 女:国学经典可以启迪我们的人生。

国学专题讲座主持词三篇

国学专题讲座主持词三篇 导读:本文国学专题讲座主持词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父老乡亲们、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阳春三月万物醒,百花争艳齐绽放,荷塘美景引彩蝶,绿叶轻摇迎宾朋。在这花红柳绿的时节,我们相约荷园广场,一起来聆听“国学大观”国学讲堂。今天我们一起学国学,做仁者、知礼仪、行孝悌、守诚信、修身心!莅临本次讲堂的领导有大观镇党委书记杨震、大观镇副镇长陈华、奎光书院院长王国平,执行院长王丽霞,副院长李元瑾。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规,丰富精神世界,净化心灵;让我们一起感悟*规,经营幸福人生;让我们一起践行*规,构建和谐社会。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我们崇拜的陈岳叔叔,他是知名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国学启蒙教育倡导者,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成都市青年联合会。今天陈岳叔叔将为传授《勤读【*规】做人得智慧》的真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陈老师。 下谢谢陈老师精彩的讲坛。通过陈老师的讲解我们领悟到了国学的智慧和魅力,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能将国学的智慧和陈老师传授给

我们的宝贵经验带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陈老师感谢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感谢在坐的各位父老乡亲们、各位老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本次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滕学辉老师、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前来参加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国学经典书籍捐赠仪式暨题为“深扎德行根基,开创美好人生”的国学讲座。众所周知,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不朽的教育力量。今天我们这次活动的核心就是弘扬国学精髓,启迪心灵,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教育的智慧。 本次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面首先有请呼校长为我们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谢谢呼校长语重心长的讲话! 同学们,为了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构建“书香校园”,学校决定免费向在座的师生捐赠国学经典图书4500册,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学校领导为大家捐赠图书! 谢谢学校、谢谢各位领导,我感觉老师和同学们接受的不仅仅是一本本国学经典书籍,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精神力量,从这种精神

国学经典讲座2——国学经典与教育

国学经典与教育 一、国学热兴盛原因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三、国学论教育对象 四、国学论教育目的 五、国学论教育内容 六、国学论教育原则 一、国学兴盛原因 (一)外国对中国国学刮目相看 1.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崛起,动摇了马克思·韦伯的权威论断,使欧美对东方文化重新审视。 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国际地位提高,获得西方国家领导人对东方文化的高度评价。 3.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被西方人普遍接受认同,成为生态环保的理论基础。 4.孔子成为世界文化名人,海外已办孔子学院156所,台湾高考必考国学,大陆方兴未艾 (二)“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三)国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同一性 1.民主公有制 孔子大同理想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康有为《礼运注》说:“无贵贱之分,无贫富之等,无人神之殊,无男女之别”“人人皆公,人人皆平。”——这不是民主公有制之源? 2.义利并重观 《孟子·告子》提倡“舍生取义”,《墨子·兼爱》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南宋叶适、陈亮主张“以利和义”即“谋利而不自私其利,计功而不自居其功”(《习学记言》)——这不就是当今“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吗? 3.大公无私、先人后己 《尚书·大禹谟》赞扬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孔子主张“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汉书·贾谊传》);范仲淹标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黄宗羲崇尚“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原君》)——这不就是当今倡导的“大公无私,先人后己”之美德吗? 4.仁爱、助人为乐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多音字,此处念:guān ,同“鳏”。无妻的老人。也泛指无妻的人。)、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说:“老

国学讲座主持人串词结尾

国学讲座主持人串词结尾 大家晚上好!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前来参加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国学经典书籍捐赠仪式暨题为“深扎德行根基,开创美好人生”的国 学讲座。众所周知,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在中华 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不朽的教育力量。今天我们这 次活动的核心就是弘扬国学精髓,启迪心灵,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 取现代教育的智慧。 本次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面首先有请呼校长为我们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谢谢呼校长语重心长的讲话! 同学们,为了持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引领和促动师生回归传统文化,构建“书香校园”,学校决定免费向在座的师生捐赠国 学经典图书4500册,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学校领导为大家捐赠图书! 谢谢学校、谢谢各位领导,我感觉老师和同学们接受的不但仅是一本本国学经典书籍,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精神力量,从这种精神 力量中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对我们成长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我们希 望大家能认真诵读国学经典书籍,把学校对你们的期望化成学习国学 的动力,领悟国学智慧,塑造快乐人生!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压力,有时会因为这些压力和烦恼使的身心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如何看 待人生的本质、准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呢?我们怎样做才能领悟国学智慧,

塑造快乐人生呢?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为我们全校师生作国学讲座。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和感谢! 此次活动得到了区领导、局领导的广泛注重和大力支持,下面我 介绍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和来宾: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领导和来宾在百忙中来参加我们的 国学讲座!谢谢你们! 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为我们作国学讲座! 结束: 谢谢精彩的演讲、再一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的谢谢,谢谢您。通过的讲解我们领悟到了国学的智慧和魅力,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能 将国学的智慧和传授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带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精彩的演讲,感谢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各 位领导和来宾,同时也感谢在坐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本次国学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 开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由中国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私人银行部举办的人文大 讲堂之“国学与子女教育”讲座。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鲁荣蓉。众所周知,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 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不朽的教育力量。今天我们的讲座的核心就是 传扬国学精神,启迪心灵,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家庭教育的 智慧。下面我为大家隆重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主讲老师-揭晓兮先生 揭老师是成都市家庭教育资深专家,被主流媒体誉为“成都市国 学启蒙教育先行者”从事国学教育40年,曾长期担任重点中学语文教 学及学校管理工作,自**年起,揭老发起创立了博达国学**学校,多

推荐2019年热门关于国学经典讲座观后感精彩参考范文合集5篇

推荐2019年热门关于国学经典讲座观后感精彩参考范文合集5篇 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是中国人文化生命的种子,弘扬国学文化关系民族精 神的传承,关系社会的和谐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国学经典讲座观后感精彩 参考范文”,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最近在看翟鸿荣主讲的国学文化,觉得挺受益。中国古文化的确博大精深,经翟教授 的讲解,更觉有值得领悟的地方。国学的范畴庞大繁杂,国学的典籍汗牛充栋。它永远是 整个中华民族的醒世名言和精神支柱,是国学精华中的精华! 中国的古文化,特别讲究领悟,要悟道。“悟”,就像是羚羊挂角,踪迹若隐若现,需 要用心去慢慢体会,然后在某一天,突然有顿悟,从而有豁然开朗之感。“知识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能量是修出来的,智慧是悟出来的”。翟教授特别讲道:人,一定要 抓紧时间…好人就是没时间做坏事的人。最笨的人就是出色的完成了根本不需要去做的事。人,一定要有信心: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即使再优秀也只能是个汉奸。人,一定要有好心态:不要气愤,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强者会让行为控制情绪,弱者才会让情绪控 制行为,善战者不怒。 我听了他讲“三和经”、“弟子规”和“沟通”颇有感触,孝于亲,在东汉时,九岁的黄香就知道在冬天时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床;夏天时又用扇子把床扇凉再给父母睡。他这种孝敬双亲的行为是我们每个做儿女的都要向他学习,不能反过来让父母帮你做。有“融四岁, 能让梨。兄于长,宜先知”。孔融四岁就知要上让哥哥,下让弟弟,自己吃最小的。他这 种尊敬兄弟的美德,也是我们从小便该知道的。小小年纪的孔融都知道手足情深,懂得了谦让之礼。还有“弟子规”的“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如果自己的身心何等受到 伤害,就会使父母担扰;如果我们道德品质不好,则会让父母蒙受羞辱。所以说,想孝敬父母,先要做好自己。 孔子“人之初,性本善”的哲学思想,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为人处世等传统美德;第一 个要感恩:感恩父母,我们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像孙悟空那样从石头里冒出来的,我们的生命本体发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的血肉之躯是父母的精华赐予的, 不是任何元素所能造成的。是父母把我们养大,虽然父母有可能没有给我们金钱、地位、 豪宅或者美丽的容颜,但他们给了我们世界上谁也无法代替的生命。感恩师长,“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中国尊师的良好传统仍值得我们继续发扬。没有他们持续的辛勤,我们 仍处于蒙昧无知的原始时代;没有他们无私地指引,我们会在生活中迷失方向。是他们,开启了我们智慧的闸门,使我们看得更清,想得更深,懂得更多,走得更远。感恩单位,因为他们的“有限”造就了我们的“无限”。感恩领导,社会是由组织构成的,有组织就必需要 有秩序,有秩序就必需有维护秩序、主持公道的人。这些维护秩序和主持公道的人,就是领导。没有领导,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就像是无头的苍蝇不知所终。没有领导的世界,

国学经典课堂讲座听后感

国学经典课堂讲座听后感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课堂讲座听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国学经典课堂讲座听后感篇一一个好的校长要有清晰的思路:一、做造钟师不做报时人。 报时人只是发布好的成绩,而造钟师要让钟表和谐,校长是秒针,老师是分针更多内容源自物业服务合同听校长《国学文化和学校教学改革》讲座有感20**年10月23日有幸聆听z校长的讲座,国学文化真是开眼界,在讲到泰卦和否卦时运用天托地和地托天的大道理诠释着沟通的重要性,陈述了改革需要校长与教师易位,老师与学生易位。 领略了乾卦中潜龙、现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的不同含义以及之间的转化关系。 明白了为什么有不同的情况,一个老师在打造的时候会分别出现各个阶段,领导要时常想想每位教师现在什么位置,怎样让他既能进步又能不骄傲,时常反思时时进步。 坤卦告诫人们不要太自私,凡事要想着他人。 风火家人卦中谈到父亲要像个父亲,母亲像个母亲,孩子才会像个孩子。 一个学校校长是老师的榜样,老师是学生的榜样。 大同卦天在上火在下代表和谐恬静,大有卦火在上天在下,只有众人添柴才能熊熊大火烧上天空,光芒四射,万物生长。 所以学校要团结、和谐、宽容、大气。

课改就是人人尽自己所能向周围传递正能量。 谦卦地在上山在下,地中有山谦虚、谦逊才能做的专业的常青树。 一个好的校长要有清晰的思路:一、做造钟师不做报时人。 报时人只是发布好的成绩,而造钟师要让钟表和谐,校长是秒针,老师是分针,学生是时针。 二、坚持见兼容并蓄的融合法,既不否定原有的课堂,不能做激进派,需要弥补的加进来,慢慢走,一步三回头。 三、追求持续一贯的协调一致性,就是要有自己的风格,原有的好东西一定要继承。 四、保存核心刺激进步。 z校长强调校长的领导力来自校长能接地气,能敏感扑捉来自干部、老师、学生、家长中存在困惑加以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关键是排忧解难,敢于担当。 校长的领导力来自于校长志存高远,爱学习,善反思,身心和谐统一,向学校传递正能量。 要求课改要从校长做起,从分管工作做起,从身边团队做起。 校长的领导力来自校长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命根,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学校才有可能发展。 听了讲座之后对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学习,抓住人生的记忆关键期,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明确了只有做好根基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根深叶茂。

讲座听后感范文国学经典讲座听后感范文

讲座听后感范文国学经典讲座听后感范文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透射着人文光芒,通过听国学经典教育的讲座,会有不一样的感悟。以下是精心的国学经典讲座听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听国学讲座心得体会听国学讲座心得体会。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于平凡的道理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更应该加强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要在广泛涉 猎各种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好相关知识,如管理理论、经济理论等,同时还要学习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知识,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能力,在面对纷乱复杂的世界有一种清醒的认识。通常一个人做错了事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盗窃、抢劫、贪污等行为,一种是无知违犯,他自己说错了,做错了却不知道,正如我们经常大声念错别字一样,他不以为自己在错听国学讲座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怎样减少出错,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国学很简单,就象迈开自己的腿一样方便,但一步一步就可以行千里。学问虽简单,确贵在坚持,要有信心,确信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弘扬国学经典讲座主持稿

弘扬国学经典讲座主持稿 导语:当前,国学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弘扬国学经典正在个中小学推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国学讲座的主持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学讲座主持词【1】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站在这个舞台上,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恩,首先感恩昌睿文化控股有限公司为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们足不出许昌,就能聆听国家级的学术讲课!其次感恩北京的韩元茗教授不远千里来到许昌,讲授易经知识,让我们能够跟随他的讲解,穿越时空去承接祖先的智慧;再次要感恩来自北京同明德国学馆的会员们,以及受邀请来到许昌的贵宾们,你们的到来让我的家乡许昌蓬荜生辉,祥光缭绕!我建议在场的许昌人用我们热烈的掌声,表达我们魏都人欢迎贵宾的热情! 昌睿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是在北京注册的公司,主要从事文化旅游方面的工作,总经理毛云飞的企业理念,是以文化立业,以文化立远。正是有了这样一个高瞻远瞩的理念,才有了今天“许昌同明德国学中原大讲堂”的成立。我建议大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昌睿文化控股有限公司,送给毛云飞总经理。

这掌声的背后还有大家的希望,那就是希望以后让我们许昌人多多聆听大师的讲课。 韩元茗教授是北京大学易学课题组组长,北京同明德国学馆馆长。韩元茗教授也是我们许昌的老朋友了。他第一次来许昌的时候,我记住了他的三个花钱不眨眼:一是孝敬父母,花钱不眨眼;二是为知己朋友,花钱不眨眼;三是为自己学习充电,花钱不眨眼。让我认识到了一个有孝道,有情义,有担当的韩教授。今天我想请大家记住韩教授的另外一句话,“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通过这句话,我们能够感受到韩教授的坦率,真诚和无私。接下来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韩元茗教授上场。 (中间的书法表演) 现场的朋友,在中原嵩山脚下,有一个神笔。先声明他可不是马良,他是一个当代书法家。解淑云老师在她的博客里面是这样评价过他:“我敬仰他的书法,双手同书,内容有别,字体各异,乾坤同体。”就是这位书法家,他拿起毛笔,四个字就换一辆宝马车,神奇吧!非常幸运我们今天邀请到了这位书法家。今天他不仅要现场表演书法,同时还要用他幸运的双手抽奖,奖品就是他的书法作品。想不想见这位神奇的书法家,掌声热烈一些,我就请他上场。有请书法家睢根尚老师! (抽出幸运观众之后,和他们合影留念)

国学经典《论语》讲座:第二十四讲

第二十四讲 爱经典 子z ǐ曰yu ē:“吾w ú之zh ī于y ú人r én 也y ě,谁shu í毁hu ǐ谁shu í誉y ù?如r ú有y ǒu 所su ǒ誉y ù者zh ě,其q í有y ǒu 所su ǒ试sh ì矣y ǐ。斯s ī民m ín 也y ě,三s ān 代d ài 之zh ī所su ǒ以y ǐ直zh í道d ào 而ér 行x ín ɡ也y ě 。” 子z ǐ曰yu ē:“吾w ú犹y óu 及j í史sh ǐ之zh ī阙qu ē文w én 也y ě,有y ǒu 马m ǎ者zh ě借ji è人r én 乘ch én ɡ之zh ī。今j īn 逆n ì矣y ǐ夫f ú!” 子z ǐ曰yu ē:“巧qi ǎo 言y án 乱lu àn 德d é。小xi ǎo 不b ù忍r ěn 则z é乱lu àn 大d à谋m óu 。” 子z ǐ曰yu ē:“众zh òn ɡ恶è之zh ī,必b ì察ch á焉y ān ;众zh òn ɡ好h ào 之zh ī,必b ì察ch á焉y ān 。” 子z ǐ曰yu ē:“当d ān ɡ仁r én ,不b ù让r àn ɡ于y ú师sh ī 。 子z ǐ曰yu ē:“君j ūn 子z ǐ贞zh ēn 而ér 不b ù谅li àn ɡ 。” 子z ǐ曰yu ē:“事sh ì君j ūn ,敬j ìn ɡ其q í事sh ì而ér 后h òu 其q í食sh í 。” 子z ǐ曰yu ē:“有y ǒu 教ji ào 无w ú类l èi 。 子z ǐ曰yu ē:“道d ào 不b ù同t ón ɡ,不b ù相xi ān ɡ为w éi 谋m óu 。” 子z ǐ曰yu ē:“辞c í达d á而ér 已y ǐ矣y ǐ 。 【译文】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如有所赞美的人,一定是经过考察了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正直前行。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中因存疑而空缺不记的地方,如同有马的人不能驾驭而把马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吧! 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译文】孔子说:“面对实现仁德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孔子说:“侍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俸禄的事放在后面。” 孔子说:“对任何人都可以有所教海,不分族类。”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