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数与对数函数教学设计高三复习课

对数与对数函数教学设计高三复习课

对数与对数函数教学设计高三复习课
对数与对数函数教学设计高三复习课

对数与对数函数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数是学生在高一学过概念,时间比较长,计算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以对数作为基础的对数函数是高中函数学生最不易掌握的函数类型。

3、函数是高中十分重要的概念. 其中关于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等函数的性质应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在学习、解决函数问题的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应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这种函数的整体观念加以培养,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可以把握的机会。

二、学生分析:

1、学生高一到高三年级接触到了一些函数和研究函数的一些方法。

2、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有一定的熟练程度(主要指作函数图象)。

3、学生在学习了反函数之后,有了研究新函数的一种新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进行化简计算.

(2)熟练掌握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

(3)熟练运用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答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复习对对数函数有一个总体认识,能够形成知识网络.

(2)对于公式性质要熟练掌握,.

(3)通过掌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懂得解决函数问题要做到数形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通过复习对数函数的运算、图像和性质,增强代数运算能力,培养研究函数问题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对数运算;

2、理解研究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方法;

3、能准确画对数函数的图像,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4、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初步解决一些有关求函数定义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

五、教学难点:

1、对数函数图像的准确作图及应用;

2、准确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六、教学活动:

计算:

的取值范围为???

?22,1. lg(-x 2),因此10x 2,所以lg(x 1x 2)<0,

>log43.6.

六、小结

1.对数值取正、负值的规律

当a>1且b>1或00;

当a>1且01时,logab<0.

2.比较幂、对数大小有两种常用方法:(1)数形结合;(2)找中间量结合函数单调性.

3.多个对数函数图象比较底数大小的问题,可通过比较图象与直线y=1交点的横坐标进行判定.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构建知识网络进行系统复习这点是比较好的,但在例题设计方面,题量有点多,学生反应不大好。所以,在往后的复习课中,选题应做到精、简等。

“整合”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是全方位的,应包含教学环节的每一个部分。包括概念课、习题课、定理教学的课、复习课、问题探究的课等等课型之中。“整合”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惠及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这样就需要“整合”的思想与设计不仅仅要在复杂的问题中使用,更要在数学最基础的地方使用,尤其要关注在一些基础知识的得出过程之中让学生体会过程,在体会过程之中理解数学,并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九、布置作业:2.6练出高分

高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第一轮复习

分 数指数幂的运算 【知识要点】 1、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 (1)=?n m a a ),(Z n m ∈ (2) =n m a a ),(Z n m ∈ (3) =n m a )( ),(Z n m ∈ (4)=?n b a )( )(Z n ∈ (5) 根式运算性质 ???=为偶数 为奇数n a n a a n n ,, 2、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n m n m a a = (n m a ,,0>∈N *,且)1>n 注意:(1)分数指数幂是根式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2)二是根式与分数指数幂可以进行互化. 3、对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和0的分数指数幂作如下规定. (1)n m n m a a 1= - (n m a ,,0>∈N * ,且)1>n (2)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 (3)0的负分数指数幂无意义. 4、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s r a a a a s r s r ,,0(Q ) (2) ∈>=s r a a a rs s r ,,0()(Q ) (3) ∈>=?s r a b a b a r r r ,,0()(Q ) 注意:若p a ,0>是一个无理数,则p a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 幂都适用 求值:4332 13 2)81 16(,)41(,100,8- -- ,23)425(-,423 981?,63125.132?? 计算:[] .01.016 )2()8 7 ()064.0(2 175 .03 43 03 1 -++-+---- - 1.化简:(1)2 93 2 )- (2 (3)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10课时对数函数学案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10课时 对数函数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课本导读】 1.对数 (1)对数的定义 . (2)对数恒等式 ①N a a log = (a >0且a ≠1,N >0).②log a a b = (a >0,且a ≠1,b ∈R ). (3)对数运算法则(a >0且a ≠1,M >0,N >0) ①log a (M ·N )= ;②log a M N = ;③log a M n = . (4)换底公式 log b N =log a N log a b (a >0且a ≠1,b >0且b ≠1,N >0). 推论: ①log a b ·log b a = ; ②log a b ·log b c = ;③n a b n log = ; ④n a b m log = . 2.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 函数y =log a x (a >0且a ≠1)叫做对数函数. (2)对数函数的图 像 (3)对数函数的性质 ①定义域为 ,值域为 .②恒过定点(1,0). ③a >1时,y =log a x 在(0,+∞)上为 ;01,x >1时,log a x 0;当a >1,01时,log a x 0. 【教材回归】 1.(课本习题改编)写出下列各式的值: (1)log 26-log 23=____;(2)lg5+lg20=_____;(3)log 53+log 51 3 =____;(4)log 35-log 315 =____. 2.(1)化简log 89 log 23 =____________.

完整版高三复习课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动画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对天气的影响。 2、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能够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图。 3、通过对点演练和针对训练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冷暖锋、高低压以及锋面气旋的判读、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2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3【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1 、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2 、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比分析、实战演练【教学方法】:一课时【教学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情景(引导学生回忆近几日天气的变化特点,说出天气变化带给自己的感受,引出本节课) 情境问题:今天出门在外同学们有什么感受?那昨天呢?前天呢? 学生回答:冷、热…… 引出新课: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忽冷忽热的感觉,它和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关系,今天这 节课我们来重温天气系统。 【知能构建】 重要类型、要素的判读天锋面气判读高、低系压系对天对天气的 的影响锋面气旋 判读对天气的影- 1 - 转折:首先我们来重温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冷、暖锋过境前、时、后,天气状况怎样?问题探究1、教师动画演示,学生观察动画思考归纳1】: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探究问设计思路【题【学生明确】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冷锋气温高、气压低刮风、阴天、雨雪、降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

晴 温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连续性的降雨天气暖锋气温低、气压高2、以我国具体的天气实例为主,简单介绍准静止锋,使学生明确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即可。 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 ①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6~7月):江淮准静止锋 ②云贵高原东北(城市:贵阳)的冬雨连绵(天无三日晴):昆明准静止锋 ③华南准静止锋(南岭一带); ④天山准静止锋。 3、通过讲解中国东南沿海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说明锋面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并使学生牢记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教案 数学对数函数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且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1)能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了解对底数的要求,及对定义域的要求,能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 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 (2)能把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质去研究认识对数函数的性质,初步学会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对数函数概念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通过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在图象与性质上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对称美,简洁美等审美教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对数函数教案【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对数函数又是函数中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在学生 已经学过对数与常用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故 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 完整,系统,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解决有关 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 对数不等式的基础. (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 象性质.难点是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于对数函数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形式,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又

是建立在指数与对数关系和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故应成为教学的 重点. (3)本节课的主线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有的问题 都应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而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由已 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这种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学生不适应,把握不住关键,所以应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建议 (1)对数函数在引入时,就应从学生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 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 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 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 出共性,归纳性质. (2)在本节课中结合对数函数教学的特点,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要以学生的研究为主,教师只是不断地反函数这 条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他 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对数函数教案【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新课 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定义:函数的反函数叫做对数函数. 由于定义就是从反函数角度给出的,所以下面我们的研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从定义中你能了解对数函数的什么性质吗?最初步的 认识是什么? 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反函数的三定与三反去认识,从而找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对数函数的值域为,且底数就是指数函数中的,故 有着相同的限制条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13讲 对数函数(原卷版)2021届新课改地区高三数学一轮专题复习

第13讲:对数函数 一、课程标准 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 3、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4、知道指数函数y=a x与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a>0,a≠1)。 二、基础知识回顾 1、对数函数y=log a x(a>0,且a≠1)的图象与性质 2、反函数 指数函数y=a x(a>0,且a≠1)与对数函数y=log a x(a>0,且a≠1)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对数函数的图象与底数大小的比较 3、如图,作直线y=1,则该直线与四个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为相应的底数. 故0<c<d<1<a<b.

由此我们可得到以下规律:在第一象限内从左到右底数逐渐增大. 三、自主热身、归纳总结 1、函数f(x)=log 2(-x 2+22)的值域为(B ) A . ????-∞,32 B . ?? ??-∞,32 C . ????32,+∞ D . ????32,+∞ 2、若log a 2<log b 2<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 ) A . 0<a <b <1 B . 0<b <a <1 C . a >b >1 D . b >a >1 3、函数2 2()log (34)f x x x =--的单调减区间为( ) A .(,1)-∞- B .3(,)2 -∞- C .3(,)2 +∞ D .(4,)+∞ 4、(2019秋?菏泽期末)已知函数()log (1)a f x x =+,()log (1)(0a g x x a =->,1)a ≠,则( ) A .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为(1,1)- B .函数()()f x g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C .函数()()f x g x +在定义域上有最小值0 D .函数()()f x g x -在区间(0,1)上是减函数 5、(2018苏州期末)已知4a =2,log a x =2a ,则正实数x 的值为________. 6、(2018盐城三模).函数()ln(1f x =的定义域为 ▲ . 四、例题选讲 考点一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例1、(1)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 B . C . D .

完整word版,椭圆(高三复习课教案)

椭圆(高三复习课) 恩平市第一中学张雪梅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主体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而椭圆是圆锥曲线的起始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让学生对椭圆的知识结构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而且在处理问题时,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定义,正确选用标准方程,恰当利用几何性质,合理的分析,准确的计算,并且为复习双曲线和抛物线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是普通文科班,此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1》(A版)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中学习过相关内容。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总体上来讲,由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不强,创造力较弱,分析问题不透彻,知识体系不完整,使得学生在对椭圆定义的理解及其标准方程的灵活运用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根据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遵循“练习探索——自主复习——课堂研究——巩固运用”的四个要素,侧重学生的“练”、“思”、“究”的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练”、“思”、“究”,再到教师的“讲”,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探索有所得,研究获本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椭圆的定义;准确地写出椭圆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能根据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画出椭圆的几何图形;并概括出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了解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理 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结合椭圆的有关性质,解决椭圆的简单应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合作与探究,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对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基本性质的探索,体会椭圆的几何图形与方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逐步形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的几何性质。 2、了解椭圆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椭圆的定义和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数是学生在高一刚刚接触到的新概念,不易理解,计算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以对数作为基础的对数函数是高中函数学生最不易掌握的函数类型。 3、函数是高中十分重要的概念. 其中关于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等函数的性质应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在学习、解决函数问题的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应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这种函数的整体观念加以培养,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可以把握的机会。 二、学生分析: 1、学生从初中到高一年级接触到了一些函数和研究函数的一些方法。 2、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有一定的熟练程度(主要指作函数图象)。 3、学生在学习了反函数之后,有了研究新函数的一种新方法,因此,选择这节课让学生自主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可以选择描点作图的方法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也可以选择使用教学软件来研究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还可以通过研究指数函数反函数的方法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 三、教学目标: 1、会画对数函数的图像,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2、对于函数的性质与函数图像的形态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理解,体会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中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研究问题过程中的体现。 3、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1、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 2、理解研究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方法; 3、能准确画对数函数的图像,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4、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初步解决一些有关求函数定义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 五、教学难点: 1、对数函数图像的准确作图; 2、准确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六、教学活动:

高三总复习-指对数函数题型总结归纳

指对函数 1比较大小,是指对函数这里很爱考的一类题型,主要依靠指对函数本身的图像性质来做题,此外,对于公式的理解也很重要。常用方法有建立中间量;估算;作差法;作商法等。 1、若π2log =a ,6log 7=b ,8.0log 2=c ,则( ) A.c b a >> B.c a b >> C.b a c >> D.a c b >> 2、三个数6log ,7.0,6 7.067 .0的大小顺序是( ) A.60.70.70.7log 66<< B.60.70.70.76log 6<< C.0.760.7log 660.7<< D.60.7 0.7log 60.76<< 3、设 1.5 0.90.48 12314,8 ,2y y y -??=== ? ?? ,则( ) A.312y y y >> B.213y y y >> C.132y y y >> D.123y y y >> 4、当10<> B.a a a a a a >> C.a a a a a a >> D.a a a a a a >> 5、设 1)3 1()31(31<<>x x b a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10<<a 且1≠a ),则()f x 一定过点( ) A.无法确定 B.)3,0( C.)3,1( D.)4,2( 2、当10≠>a a 且时,函数()32-=-x a x f 必过定点( ) 3、函数0.(12>+=-a a y x 且)1≠a 的图像必经过点( ) 4、函数1)5.2(log )(-+=x x f a 恒过定点( ) 5、指数函数()x a x f =的图象经过点?? ? ??161,2,则a =( ) 6、若函数log ()a y x b =+ (0>a 且1≠a )的图象过)0,1(-和)1,0(两点,则b a ,分别为( ) A.2,2==b a B.2,2==b a C.1,2==b a D.2,2==b a 3针对指对函数图像性质的题

课型: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型: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题:找特征,定句读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考点分析】 新课标要求通过文言断句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节课属于2017考试大纲语文高考内容“古代诗文阅读”之“理解文本内容(包括断句、翻译),主要是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已形成一定的语感,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缺少整体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初步熟悉文言断句方法,明确文言断句步骤。 二、方法与过程:运用归纳、交流、探究等方法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言断句方法与步骤的探究,学习、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 【教学重点】 初步明确文言断句的步骤,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难点】 归纳并运用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归纳、个人展示、迁移巩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多媒体展示): 曾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恐怕口说无凭,教书先生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便欣然签字。哪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二、明确断句步骤(多媒体展示): 第一步:读文段,通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三、做例题,找“特征”(多媒体展示)。 用斜线(/)给下列课文中文言句子断句。 例1: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次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例2: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例3: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例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例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6: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例7: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设计意图:列出教材中的典型例句,先让学生完成断句,再让学生从这些句子中寻找可帮助断句的“特征”,从而探究文言文断句的规律方法,最后归纳规律中的特殊现象,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四、分组讨论,总结“特征”,归纳文言文断句技巧。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7个例句,找出断句的依据或句子“特

对数函数优秀教案

《对数函数》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对数函数是在学习指数函数、对数的基础上引入的,由此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通过指数与对数的联系,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检查和整合能力。 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由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利用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讨论启发学生归纳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同时在教学中渗透“类比联想”、“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我们来看下上节课的2.1.2的例8: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多少? 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 经过1年(即2000年),人口数为13+13*1%=13*(1+1%)(亿) 经过2年(即2001年),人口数为13*(1+1%)+13*(1+1%)*1%=13*(1+1%)2(亿) 经过3年(即2002年),人口数为13*(1+1%)2+13*(1+1%)2*1%=13*(1+1%)3(亿) 。。。。。。。。。。。。。。。。。。。 所以经过x 年,人口数为y=x %)11(*13+=x 01.1*13(亿) 当x=20时,1601.1*1320≈=y (亿) 所以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16亿。 咱们上节课的例题,我们能从关系式x y 01.1*13=中,算出任意一个年头x 的人口总数,那反之,如果问,哪一年的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该如何解决? 上述问题实际上就是从x x x 01.113 30,01.11320,01.11318===,...中分别求出x ,即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这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对数函数问题, 通过我们学习的对数表示方法,咱们可以把上面的式子表示成:x y =01.1log ,其中

高三总复习-指对数函数题型总结归纳

高三总复习-指对数函数题型总结归纳

指对函数 1比较大小,是指对函数这里很爱考的一类题型,主要依靠指对函数本身的图像性质来做题,此外,对于公式的理解也很重要。常用方法有建立中间量;估算;作差法;作商法等。 1、若π2 log =a ,6log 7 =b ,8.0log 2 =c ,则( ) A.c b a >> B.c a b >> C.b a c >> D.a c b >> 2、三个数6log ,7.0,67 .06 7.0的大小顺序是( ) A.60.70.70.7log 66<< B.60.70.70.76log 6<< C.0.76 0.7 log 660.7<< D.6 0.7 0.7 log 60.76<< 3、设 1.5 0.90.4812314,8,2y y y -?? === ? ?? ,则( ) A.3 12 y y y >> B.2 13 y y y >> C.1 32 y y y >> D.1 23 y y y >> 4、当10<> B.a a a a a a >> C.a a a a a a >> D.a a a a a a >> 5、设1)3 1 () 31 (31<<>x x b a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10<<

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 李彦国

教学设计 (高三第一轮复习) 题目: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选自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一、二节 宁夏育才中学化学组 设计人:李彦国 2011-12-20

课题: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是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基础。主要从反应快慢和程度角度角度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过程,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历程,通过学习可以对化学反应快慢和程度从量的方面来认识。本节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主要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快慢问题以及如何对反应的快慢加以促进和限制,这也是化学反应限度问题的基础。本课时因为是高三复习课,所以将课时内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该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和归纳,而该部分内容又是高考必考的考点,所以复习时,力求让学生深入理解,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课,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在高二新授课时,已经经历了深入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这部分内容是在高二学段学习的,时间已经比较长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已经模糊不清了,因此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是我们复习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学生通过高二新授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题能力,但可能在方法上还存在缺陷,再加上学生到高三普遍存在以多做题而复习好内容的思想,不认真仔细阅读课本和总结知识要点,所以造成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一些肤浅的认识,知识点上存在漏洞。因此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总结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描述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会定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进一步认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会应用一般规律。 (3)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研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和考纲要求,系统总结本节知识要点,逐步学会归纳知识点的方法。 (2)通过典型习题练习,会熟练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及认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数函数图象的与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解析 1、“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北师大版)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一章中的重点内容。此前,学生已对函数、定义域、值域等相关概念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等函数性质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同时本节课又是在刚刚学习了对数函数的概念和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后,对对数函数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方法,即“概念---图像---性质--应用”的过程。同时,为后面函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2、“对数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对数函数的知识在其他章节和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的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统计、规划)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基本技能。同时,本节课对对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不仅反映出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同时也蕴含了函数、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学生学情分析 1、心理生理上: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入校两个月,现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所以在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上也相对稳定。加之,新入高一不久,学生渴望知识和学习的情绪也都空前高涨,主动积极,不畏艰难。 2、知识上:从初中到现在学生已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等初等函数,已对函数的相关概念、研究函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加之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学生已明白,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研究学习。 三、教学目标设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并且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能进行必要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及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过程。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样本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选自《中档职业教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本模块上册)》第四章,重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又一种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办法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均有许多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知识更丰富、办法更灵活,能力规定也更高。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办法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事实上应用奠定良好基本。 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学生,仍保存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本,同步,初中函数教学规定减少,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长了对数函数教学难度。教师必要结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控制规定拔高,关注学习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引,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根据进行设计,针对学生学习背景,对数函数教学一方面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把学习积极权交给学生,为她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伙交流机会,的确变化学生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的 1.通过详细实例,直观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详细对数函数图象,摸索并理解对数函数单调性与特殊点;

3.通过比较、对照办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摸索研究对数函数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背景材料→引出课题→函数图象→函数性质→问题解决→归纳小结(一)熟悉背景、引入课题 1.让学生看材料: 如图1材料(多媒体):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如果规定这种细胞通过多少次分裂,大概可以得到细胞1万个,10万个……,不难发现:分裂次数y就是要得到细胞个数x函数,即; 图 1 2.引导学生观测这个函数特性:具有对数符号,底数是常数,真数是变量,从而得出对数函数定义: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定义域是(0,+∞). 注意:①对数函数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都不是对数函数.②对数函数对底数限制:,且.

《高三复习课——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授课人:济南市长清中学陈永俊 教材分析: 平抛运动是《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具体应用,又是电场中类平抛运动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是物理学中化繁为简的具体体现,学好本节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对后面章节的复习大有好处。 学情分析: 高三一轮复习目的很明确,巩固高一、高二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以全面复习知识点为主,构建中学物理的知识网络。《曲线运动》这一章是在复习完《直线运动》、《相互作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的,更多的是应用了前几章的知识来处理曲线运动问题,而平抛运动这一节,又是运用了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节内容,在高考中有较高的地位,我们在复习时,作为重点内容来对待。 教学目标: (1)理解平抛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推导平抛运动规律,并会运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平抛运动分解方法,推导平抛运动规律,并会运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规律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身边平抛运动的实例很多,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实例。考虑我校学生实际和高三复习课安排,结合新的课程改革思想,更好地将科学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本节内容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自习课,了解本节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提前整理本节知识框架,对于不太明白的内容,提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第二环节(正式上课),重在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来处理实际问题,并对规律进行加深与灵活运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去做、去说、去探究、去下结论、去解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高考的应试能力。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数就是学生在高一刚刚接触到的新概念,不易理解,计算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以对数作为基础的对数函数就是高中函数学生最不易掌握的函数类型。 3、函数就是高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其中关于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等函数的性质应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在学习、解决函数问题的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应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这种函数的整体观念加以培养,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可以把握的机会。 二、学生分析: 1、学生从初中到高一年级接触到了一些函数与研究函数的一些方法。 2、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有一定的熟练程度(主要指作函数图象)。 3、学生在学习了反函数之后,有了研究新函数的一种新方法,因此,选择这节课让学生自主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可以选择描点作图的方法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也可以选择使用教学软件来研究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还可以通过研究指数函数反函数的方法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 三、教学目标: 1、会画对数函数的图像,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2、对于函数的性质与函数图像的形态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理解,体会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中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研究问题过程中的体现。 3、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1、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 2、理解研究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方法; 3、能准确画对数函数的图像,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4、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初步解决一些有关求函数定义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 五、教学难点: 1、对数函数图像的准确作图; 2、准确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六、教学活动:

高考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专题复习试题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专项练习 例1.设a >0, f (x)=x x e a a e -是R 上的奇函数. (1) 求a 的值; (2) 试判断f (x )的反函数f -1 (x)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解:(1) 因为)x (f 在R 上是奇函数, 所以)0a (1a 0a a 1 0)0(f >=?=-?=, (2) =-?∈++=--)x (f )R x (2 4x x ln )x (f 121 -=++-24x x ln 2=++2 4x x ln 2)x (f 1--, ∴)x (f 1-为奇函数. 用定义法可证)x (f 1 -为单调增函数. 例2. 是否存在实数a, 使函数f (x )=)x ax (log 2a -在区间]4 ,2[上是增函数? 如果存在, 说明a 可以取哪些值; 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设x ax )x (u 2-=, 对称轴a 21 x =. (1) 当1a >时, 1a 0)2(u 2 a 21>??????>≤; (2) 当1a 0<<时, 81a 00)4(u 4 a 21 ≤≥. 综上所述: 1a > 1.(安徽卷文7)设 232 555 322555a b c ===(),(),()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a >c >b (B )a >b >c (C )c >a >b (D )b >c >a 【答案】A 【解析】2 5 y x =在0x >时是增函数,所以a c >, 2 ()5x y =在0x >时是减函数,所以c b >。 2.(湖南卷文8)函数y=ax2+ bx 与y= ||log b a x (ab ≠0,| a |≠| b |)在同一 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答案】D

高三数学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阳谷三中刘广礼) 高考实行“3+X”后,数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数学复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考生高考的成败,因此搞好高三数学的复习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我们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有效地进行复习,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益。下面结合我在成都市高三数学分科会上的一堂示范课——《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的常用求法(一)》,谈谈如何进行高三数学习题课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一个内容,求它们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节课不可能一一列举。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灵活选用代数与三角两种工具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转化”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现“三角变换”的工具性。虽然求函数的值域(最值)在《函数》单元已经复习过,但复习不等于重复,复习也不等于单纯的解题训练,而应该温故知新、温故求新。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考虑了以下原则: 1.强化“三基”的原则 “三基”是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已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反对死记,注重对公式和定理的理解、运用,以减少考生因识记错误而导致解题错误的过失性失分,提高区分度和效度。所以在复习中,要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能力,并能准确转换这三种语言;培养学生清晰、简明、合乎逻辑的书写;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算理进行熟练而准确运算的能力……。因此,在该课我设计了学生口述解题思路、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课堂练习的解题过程、请几位学生板书他们的解答等环节,加强对“三基”的巩固落实。 2.贯彻“双主”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复习资料(教材)是学习的依据。在学生、教师、资料(教材)这些对象中,应该以学生为主。学生有大脑、有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解题,而应该创造条件,给学生充分的时空和丰富的材料,使他们动手动脑,解习题、讲见解、议问题、作总结,从中发展思维、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使主导作用更趋智力化、概括化、合理化,并防止“主导=主讲”,“主体=自学”的错误倾向,废止“满堂灌”的陈旧教法,以及无秩序、无调控的放羊似混乱课堂。因此,在该课设计中,我既考虑了如何放手让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小组讨论,有考虑了如何进行调控,使学生的活动有序开展,课堂生动活泼,有条不紊。 3.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 数学复习教学重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必须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成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催化剂”。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能力的标志。所以数学习题课要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突出“练”字。然而,“练”不等于是搞题海战术,而是要练精选的、有代表性的习题。因为不加选择的胡练一气,只能使学生身心疲惫,对数学产生厌倦感。所以,在

核心素养下的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14917518.html, 核心素养下的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伍晓岳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12期 【教学内容】 本节复习内容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2第一单元“氯气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氯气的制法,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氯气的应用。 【教材分析】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8年浙江学考选考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结合实验, 分析和掌握氯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了解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装置。使学生系统对氯气有关性质进行全面了解,并使学生构建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用途的基本模型,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素养。 【学生分析】 从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已经有了审视和评判的能力,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课堂教学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要想办法创设情境,吸引他们到课堂中来。但同时,高三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组织中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协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 【教学目标】 1.复习回顾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使学生构建制取气体的基本模型,系统了解了制取气体基本部分:反应、净化、收集、检验、尾气处理,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2.通过成套实验装置的改装,让学生分析回答实验现象,复习回顾了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碱、水的反应的性质,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3.对氯水实验现象的预测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复习回顾了氯水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批判质疑,实验验证的基本素养。 【设计构想】 元素性质的主要知识点是元素原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制备以及应用,复习课本身比较单调,必须创设适当的情境,把性质贯穿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使知识点系

对数函数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课题】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班级】13级学前7班 【时间】2014年4月23日【任课教师】康小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能画出对数函数的简图,会判断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2)培养学生尝试、探索、合作及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探究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的获得. 关键:对数函数的性质主要是类比指数函数的研究方法,借助数学软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总结归纳、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1.提出问题 某种物质的细胞分裂,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则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y次后得到细胞个数x为? y2?x 1 反过来,分裂多少次可以得到1万个细胞,10万个??即知道分裂得到的细胞个数如何求得分裂次数呢? 2.解决问题 yxxy y,的函数关系是1个细胞经过与次分裂后得到写成对个细胞,则设2x?x位于真数位置.,此时自变量数式为x?logy2*教学意图:导入实例易于学生想象,领会函数意义 二、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概念: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以为底的对数函数,其中a>0且a≠1.对数axlogy?a 函数的定义域为。)(0,??例如、、都是对数函数.x?logyx?lgyx?logy132想一想:对数函数解析式有哪些结构特征? 概念辨析:下列函数哪些是对数函数? (4)y?logx;2;logx(1)y?5a(5)y?loga(x?0,且x?1)(2)y?logx?1;x2(3)y?2logx;8*教学意图:指导体会对数函数的特点。 三、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探究 类比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借助对数函数的图像研究其性质. (一)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和的图像.x?logyx?logy122函数的定义域为,取x 的一些值,列表如下:)??(0, 11 4 x1 2 ??24xy?log-1 0 -2 1 2 ??2x?logy-1 2 0 -2 1 ??12 2 观察函数图像发现: 1.函数和的图像都在y轴的右边;xy?logxlogy?212??;2.图像都经过点1,03.函数的图像自左至右呈上升趋势;函数的图像自左至右呈下xlogy?x?logy21 2降趋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