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貌学

地貌学

地貌学
地貌学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地貌、地貌学、海拔、高差、起伏高度、平原、台地、丘陵、山地、内营力、外营力

2.掌握用基本地貌形态分类指标划分地貌形态类型的方法。

3.分析地貌的成因。

4.掌握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5.了解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

6.理解地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构造地貌、断层线崖、火山地貌、断层三角面、倒置地形、褶断山、单面山、大洋中脊、顺地形、逆地貌。

2、按规模可将构造地貌划分为哪几个等级?它们主要包括哪些地貌类型?

3、叙述洋底、大陆和大陆边缘的形态和地壳特征。

4、按规模可将构造地貌划分为哪几个等级?

5、活动构造地貌带及其特点。

6、构造运动相对稳定区地貌及其特点。

7、大洋盆地的地貌构成及其特点。

8、大西洋型大路边缘的特征与形成过程。

9、东亚型大陆边缘由哪三个部分组成?东亚型大陆边缘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0、陆地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特征和成因

11、褶皱构造地貌的类型、形态和成因。

12、试述单面山和猪背脊的异同。

13、倒置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14、试述断层崖与断层线崖的异同。

15、简述褶皱构造地区水系的特征及其发育。

16、锥形火山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热力风化、融冻风化、风化壳、重力地貌、块体运动、稳定系数、内摩擦角、滑坡、崩塌、倒石堆。

2、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有哪些类型?其原理是什么?形成的风化产物是什么?

3、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有哪些?可以将风化壳自上而下分为哪几层?

4、分析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5、分析气候、地貌、岩性、构造和时间对风化壳发育的影响。

6、分析风化壳的空间分布规律。

7、分析块体运动力学原理。

8、分析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

9、倒石碓及其堆积特征。

10、滑坡地貌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11、分析滑坡滑动的力学机制。

12、分析滑坡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

13、根据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哪些地方易发生崩塌?

14、根据滑坡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哪些地方易发生滑坡?

15、对比崩塌和滑坡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1、概念

流水地貌、坡积裙、洪积扇、泥石流、河流侵蚀、下蚀、侧蚀、溯源侵蚀、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均衡剖面、河漫滩、阶地、河床纵剖面、三角洲、河流袭夺。

2、分析地形、气候、地表组成物质和植被对坡面径流作用强度的影响。

3、坡面径流作用分带及其形成的地貌。

4、按照侵蚀沟谷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沟谷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形态有何差异?

5、洪积扇的形成、沉积分带和洪积扇的变形。

6、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7、河流侵蚀和搬运有哪些主要方式?

8、分析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与流水速度

的关系。

9、分析侵蚀基准面变动对地貌发育的响。

10、弯道型河床的平面形态与发展变化。

11、分析河漫滩的形成和沉积结构。

12、分析阶地的形成原因。

13、根据阶地的结构和形成作用性质,阶地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并绘图表示之。

14、不同成因的阶地其形态有何特色?

15、如何对河口区进行分段?各段的特点如何?

16、分析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17、根据河口水流、波浪和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可将三角洲分为哪些类型?

18、试述河流袭夺的原因及河流袭夺后形成的独特地形。

1、概念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干谷、峰丛、峰林、溶洞、石笋、石钟乳、石柱。

2、分析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和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3、试述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及其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影响。

4、试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5、试述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

风蚀作用,风积作用,雅丹,新月形沙丘,纵向沙丘,荒漠,岩漠,砾漠,沙漠,泥漠,黄土,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湿陷性。

2、试分析风沙流的特征及其对风成地貌形成的影响。

3、简述新月形沙丘形态特征及其形成。

4、比较风沙作用与流水作用的异同。

5、试比较新月形沙丘链与纵向沙垄。

6、比较各类荒漠的成因、组成物质和地貌特征。

7、分析气候、黄土特性和下覆地形对黄土地貌形态和发育的影响。

8、试述黄土沟谷地貌及其演变过程。

1、基本概念

雪线、山岳冰川、大陆冰川、冰斗、冰川谷、羊背石、冰碛物、侧碛堤、终碛垄、蛇形丘、鼓丘、冰水扇、石海、石环、冰丘。

2、简述冰斗和终碛堤的分布和成因,并说明他们的地理意义。

3、比较羊背石和鼓丘的形态特征、组成物质和成因的差异。

4、简述石海和石河的形成环境。

5、简述多边形土、石环和冰楔的成因与分布。

6、分析热带喀斯特作用与冰川作用的物质载体、作用方式、地貌组合和分布地区。

7、对比河谷、喀斯特槽谷与冰川谷的异同。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

海岸带、海岸地貌、海蚀作用、海岸均衡剖面、珊瑚礁

海岸、红树林海岸。

2、试述海蚀作用及其形成的海蚀地貌。

3、试述中立线和海岸均衡剖面的形成。

4、泥沙横向运动及其形成的海积地貌。

5、泥沙纵向运动及其形成的海积地貌。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一( 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其中,谷底包括河漫滩和河床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阶地发育。 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3.在岩溶地貌中,溶蚀洼地是溶蚀漏斗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降水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活动层,下层叫永冻层。 6.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 7.荒漠地貌按地貌特征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将荒漠分为四种类型: 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 8.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 1/2 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两个波高处发生破碎。(P138,3.波浪破碎中的第2行) 9.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堡岛型,平原型和港湾型三种。 10.我国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和四川盆地。 11.我国三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 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弧内打?或?,每题0.5分,共10分) 1.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常见的河流堆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 ) 2. 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 ) 也可从源头开始或河口开始溯源侵蚀抑或以瀑布形式实现后退

3. 河流袭夺是冲积平原上自由河曲截弯取直(分水岭迁移或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 ) 4. 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分布在谷底、洪水期可被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 ) 见第四大题第六小题 5. 我国著名旅游胜地云南路南石林是白垩纪砂砾岩风化剥蚀(地表水溶蚀)形 成的地貌景 观。(× ) 6.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 ) 7. 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大陆冰盖地区(山地冰川的重要地貌)常见的冰蚀地貌类 型。( × ) 8. 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 9. 热喀斯特洼地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 ) 10. 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环状冻土地貌。( ? ) 11. 砾漠是在湿润气候区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 砾漠是由沉积物(洪积物、冰积物)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风化作 用下,细沙和粉砂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流动型)沙漠。(× ) 13.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 ) 14(大陆裂 谷是由于地幔对流上升、地壳拉张、岩石圈变薄陷落的结果。( ? ) 15. 海沟-岛弧地貌是两个海洋板块(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之间的辐合汇聚地带。(× ) 16. 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的山地。( ? ) 17. 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 ) 18. 断层

地貌学课件(全部)word打印版

一、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对几个地理学概念的理解 ?―地表‖: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面。 ?―地形‖: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 ?地势:地球表面形状的高低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面的形态 ?我国把‖地形‖改为‖地貌‖的原因? ?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例如:千差万别的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因此: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学科。 ?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 ?2、地貌的形成(成因与发育) ?3、地貌的分布 ?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 ?(1) 地貌的基本形态与组合形态 ?①基本形态: 由一个或几个地貌几何形态要素组成的形态比较规则的几何体。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②组合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多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地貌形态称为地貌的组合形态。 例如 ?基本形态:一个洪积扇(由扇顶,扇缘和扇面组成,其形成于沟口出山口的堆积)?组合形态:一个河谷形态(由河床,河漫滩,谷坡及阶地四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排列在河流两侧构成。这四个地貌基本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现代河床和河漫滩由现代河流作用形成,而阶地是由古代河流作用形成,而谷坡是因河流下切造成的坡地过程形成。) ?根据其规模的大小可将地貌组合形态分为如下几类: ?星体地貌例如,陆地和海洋(占据面积在几十万和几百万km2以上) ?巨地貌例如,山系(占据面积在几万和几十万km2以上) ?大地貌例如,山脉(占据面积在几百和几千km2以上) ?中地貌例如,河谷盆地(占据面积在几十km2) ?小地貌例如,单个洪积扇 ?微地貌例如,沙波纹 (2)地貌的物质组成 ?分析地貌的物质组成特征是研究地貌形成演化的基础。 ?地貌的组成物质要素主要分为两种:基岩物质,沉积物质。

地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地貌:又称地形,指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内营力:指地球内能积累与释放引起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它不仅形成地表基本起伏,还影响外营力的作用性质与强度。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垂直、水平、褶皱和断裂)、岩浆活动和地震。外营力:指在太阳能和重力能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受大气、水的运动及生物作用产生的营力,它对于塑造各种中、小地貌形态有重要影响。外营力作用通常包括侵蚀、搬运和堆积。 气候地貌学:主要研究受气候控制的地表形态特征及其发生、发育的规律。(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构造地貌学:是研究地貌与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如背斜山、向斜山、单斜山、背斜谷和向斜谷等,称为静态构造地貌,或称次生构造地貌。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为动态构造地貌,或称活动构造地貌。岩石地貌学:是研究不同类型的岩石在外力剥蚀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沉积地貌学:根据沉积物的成因和结构来研究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成为沉积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是应用地貌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与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和环境管理和规划有关问题的学科(与国民经济建设、生产建设紧密结合)。地貌学的应用可以分为两部分: 1)人作为地貌营力,其无意和有意(规划)对地貌过程和地貌的影响;2)资源评价,工程建设与规划。、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崩解和破碎,变为松散的碎屑物,这种在原地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为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叫风化。 残积物是指地球表面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以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堆积物。它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运动,但是其化学成分与母岩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又称残积相堆积物,是第四纪陆相沉积的一种成因类型。、在垂直剖面上形成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物,这些残积物所组成的整个复杂剖面的总体,称为风化壳。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的崩解的过程,并没有改变其化学成分和性质。 岩石和矿物在水、大气中的O2、CO2和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岩石和矿物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这种风化作用叫作化学风化作用。一些不含水的矿物与水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一部分水要进入矿物内部,改变原来矿物分子结构,形成另外的新的矿物,称水化作用。矿物与水反应而起的分解作用,矿物同水中的H+、OH-离子结合而形成新的矿物,称水解作用。含有CO2的水溶液对矿物的分解过程,称碳酸化作用。 氧化作用是矿物与游离氧化合的反应过程。空气、水或地下一定深处都有大量的游离氧它与岩石氧化作用后,可使其中低价元素矿物转变为高价元素矿物。生物风化作用指生物在其生长和分解过程中,使岩石矿物受到物理和化学的风化作用。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1)植物根系对岩石的挤胀崩解(根劈作用)2)动物的挖掘和穿凿活动,加速岩石破碎。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出各种化合物,如碳酸、硝酸和各种有机酸,对岩石有较强的腐蚀作用,称为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微生物的作用明显 红色风化壳是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进行到晚期阶段的产物。它的组成物质除

地貌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地貌学这个名称,在各种语言中虽有不同的拼写方式,如:geomorphology(英语),géomorphologie(法语),地形学(日语),геоморфология(俄语),Geomorphologie(德语),等。但从构词上可看出,它们大都由三个源自希腊语的词根geo(地球),morphe(外表形状、面貌),Logos(论述)所组成,表明这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的学科。地球表面(简称“地表”)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面。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形”或“地貌”。因而,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Landforms),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解放前,这门科学在我国被称为“地形学”。1956年后,我国的一些学者倡议,把“地形学”改称为“地貌学”,自此,地貌学这个名称才逐渐得到普遍使用。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成因各异。主要是内营力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以河流地貌为例,假定某一准平原地区,地壳抬升后趋于稳定状态,气候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貌将按下列模式发展。首先,河流在被抬升的地面上下切侵蚀,这时河网还很稀疏,河谷之间有宽广平坦的河间地,河流纵比降较大,河谷横剖面多呈“V”字形,谷坡陡峭,崩塌、滑坡等作用较强烈,谷坡与河间地之间有明显的坡折,处于这种情况,称

为河流发育的初期阶段,或称幼年期。随后河道渐渐增多,地面分割加剧,河谷横剖面加宽,河流纵剖面渐渐趋于平缓,谷坡也变缓加长,河间地形呈浑圆状的山岭,,处于这种情况,称为河流地貌发育的中期阶段,或称壮年期。再进一步发展,河流下切侵蚀逐渐减弱而趋于停止,分水岭缓慢降低,河流的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而蜿蜒,这时就称为河流地貌发育的晚期阶段,或称老年期。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由于地貌学的这一特性,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地貌学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如美国的地貌学是被归入地质学的范畴;而在西欧,地貌学则被视为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实际上,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地貌去认识地质,故较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而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故侧重人地关系的研究。在我国,地貌学在地理学界和地质学界都受到一定的重视,也可以说,我国的地貌学是随着地理科学和地质科学的发展成长起来的。 二、地貌学发展简史 人类一开始由于生存上的需要,即频繁地接触地形,识别地形,利用地形,改造地形,不断积累地貌知识。但是,地貌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则是近代的事。回溯这段历史,将会加深我们对地貌学基本性质的理解,认识各主流理论产生的背景及盛衰的因由。 从史前人类的一些聚居点的地貌位置(如我国北京的周口店和西安的半坡)可以看出当时人类对一些有利地形的识别与利用(如洞穴和沿河阶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常见地貌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2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一、喀斯特地貌 1.形成: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3.地表喀斯特地貌 (1)溶沟: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2)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洼地(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3)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4.地下喀斯特地貌 以溶洞为主,常常成层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二、河流地貌 1.河流上游的地貌——V形河谷 (1)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2)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1)河流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 (2)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3.地势平缓地区——河曲 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称为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4.河流河口段——三角洲 河流入海或入湖处多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状???? ?鸟嘴状——长江三角洲扇形——黄河三角洲鸟趾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三、风沙地貌 1.定义: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风沙地貌类型 (1)风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积地貌 新月形沙丘? ????固定沙丘 流动沙丘 3.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四、海岸地貌 1.定义: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 (1)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一、判断题 1.地表喀斯特地貌演化顺序一般是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 2.溶洞的顶部常发育石钟乳、石幔、石帘和石笋。( ) 3.从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河谷形状都是由深而陡的V 形河谷变为宽而浅的槽形谷。( ) 4.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和沙丘等地貌。( ) 5.海岸堆积地貌主要有海滩、沙坝等。(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地貌是( ) A .喀斯特地貌 B .河流流水地貌 C .风沙地貌 D .海岸地貌 答案:A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试验指导书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实验指导书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009.1

实验一坡地地貌(2学时) 1.说明 滑坡是山坡后退的重要过程之一,灾害性地貌的一种。所给的滑坡实例是洒勒山,位于兰州市西南约65公里处,属黄土高原陇西地区的一部分。附近出露的地层有:N2,微西倾的红色河湖相地层,以粘土层为主,夹薄层砂砾层;砂砾层含水,构成本区泉水来源。N2之上是Q1-3的黄土层,最厚可达百余米(图1) 1.界线 2.坡积黄土 3.砂砾石层(河床相) 4.亚粘土(湖相) 5.砂砾和冲积黄土 6.马兰黄土 7. 黄土(Q1-2)8.红色粘土(N2) T1-4 ---各级河流阶地P---河漫滩n1----河床n2-----人工河道 图1 那勒寺河洒勒山附近河谷剖面 洒勒山位于那勒寺河北岸,为东西向延伸的黄土梁,长3公里多。其北岸是近直线型缓坡,南岸是凹坡。那勒寺河河谷断续分布着4级基座阶地,,一级高3~5米,河漫滩高1~2米。山的南坡不稳定,有大小不等、新老不一的滑坡、崩塌体存在。 1983年3月7日17时46分,南坡突然发生滑坡(图2、3),历时仅20~55秒,起始滑动的最低点在二级阶地前缘附近,最高点在梁脊,瞬间几千万立方米的土体迅速滑落,使近3Km2范围内的四个村庄、道路、3000多亩农田和一座水库毁于顷刻之间。滑坡前一年多,梁脊出现裂隙,并不断扩大和增多。1983年2月以来,裂隙扩展加快,山泉变混,水窖变形,3月3日起感到地动,夜间听到如牛吼般的“山鸣”,鸡犬出现异常。于是,政府动员群众外迁。尽管如此,仍死亡220多人,损失财产数十万元。 图2 洒勒山滑坡剖面图

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 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1、植物的根系起楔子作用对岩石挤胀而使岩石崩解;2、动物的挖掘和穿凿活动进一步加速岩石破碎。 崩塌与滑坡的区别: 1、运动速度:滑坡运动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2、移动形态:崩塌体往往比较破碎,形成倒石堆;滑坡体则保持整体形态不变。 3、发生坡度:坡度较大时才可能发生崩塌;而滑坡在坡度较小的时候也可能发生。 4、有无裂缝:崩塌体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 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的横纵裂缝。 坡面径流侵蚀。坡面径流侵蚀大小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有关。地形(坡长、坡度、坡形)控制坡面流水冲刷速度和冲刷量。从理论上说,坡长越长,越到下坡水量越多,水流的能量也越强。但是随着坡面的增长,水流携带的泥沙量也随之增多,需要消耗一部份能量,使水流侵蚀能力减小。因此,坡面径流侵蚀能力并不是随坡长增加而加大。坡度加大可使坡面径流速度加快,冲刷加强;坡度加大却又使径流量减小,因为在降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坡度加大可以使坡面加大,实际上坡面单位面积接受的雨量减少。 不同形状河床的河床断面,形成不同的环流系统,可分为: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对于一条河流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上游多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在同一河段,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弯曲河段在凹岸侵蚀,同时在凸岸就发生堆积。 洪水期的洪水波在较狭窄河段传播速度慢,产生壅水,水面比降小,水流搬运能力减弱,发生堆积而形成浅滩;在展宽的河段,洪水波传播快,水面比降大,水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发生侵蚀而形成深槽。 岩槛是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于河床底部形成的瀑布或跌水,并构成上游河段的地方侵蚀基准表面。 岩槛形成原因:岩槛形成与构造或岩性有关,有些活动断层可直接形成岩槛,岩槛位置和断层位置一致;有时岩槛位于活动断层上游方一定距离,这是因岩槛向源后退之故。前者表明断层活动期很近,后者说明断层活动已有相当长时期。穿插在基岩中的岩脉,也常形成岩槛。深切曲流发育在山地,根据它下切和侧蚀的情况,又可分为嵌入曲流和内生曲流。 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粘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和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沉积物。 河床相冲积物中,靠近下部的物质较粗大,上部的较细小。 绝大部分泥石流均发生于傍晚或深夜,为什么? 答:绝大部分泥石流是降雨和融雪诱发引起的,而一天之中雨势最大、冰雪消融最强烈的时间往往是午后至傍晚这段时间,有时候在傍晚之后这段时间雨势最大,而泥石流的爆发比水源的突然增加要滞后一段时间,故相应推迟到傍晚或深夜发生。 从潮区界到潮流界的河段,称近河口段。

人教版必修一4.2 地貌的观察学案设计

4.2 地貌的观察 【学习目标】 1.运用视频、图像,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地理实践力) 2.通过图文资料,理解并运用地貌观察中主要的地貌内容。(综合思维) 3.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学习重难点】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常见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知识体系导引】 【自主学习】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按规模大小分类: (1)大规模的地貌类型:高原、、盆地、丘陵、。 (2)小规模的地貌类型:山岭、河谷、山丘、洼地等。 (3)微规模的地貌:山峰、、等。 2、地貌观察的顺序: (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的地方。 (2)原则:按照、从面到点的顺序。 (3)顺序:先观察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等;最后描述、等更小的地貌特征。(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地貌观察的内容: (1)和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 (2)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还要注意地貌的、、等。 (3)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和。

例如,我国西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为破碎。 2、高度:包括和。 (1)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 分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绝对高度 是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例如,甲 点绝对高度为1500米;乙点绝对高度为500米。 (2)能够反映地面的,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海拔)之差。例如,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思考(P77):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 3、坡: 地表的各种形态都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和。 (1)坡度: ①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来表示。 ②坡度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巨大,影响农业耕作以及交通建设等。 (2)坡向 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和、和。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思考:如何判断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4.综合观察地貌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 【课堂探究一】坡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坡度对农业耕作的影响 坡度对水文特征的影响表现在坡度大、流速快,从而冲刷能力强,这又导致坡度大的坡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我国规定坡度大于25°的坡地不能耕种。 练习1: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者。完成下列各题。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

地貌学教学大纲

《地貌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地理科学专业:主干课、专业类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作为地理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地貌学的理论部分所涉及的内容与地理学的各门分支学科均发生密切的关系。地貌学的知识体系也有较为广泛的使用性,如在土地科学、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和港口工程的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地貌学的知识均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地理系本科生《地貌学》的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是,通过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工作方法。学会在野外识别主要的地貌类型,判断各种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一般掌握利用地貌形态判断环境演变的基本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祖国各地的自然面貌,如青藏高原的现代冰川、冰缘地貌形态,干旱地区的风成沙丘和黄土堆积,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岩溶地貌形态、以及我国主要河流不同河段的河床及冲积平原形态。在进行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注重反映现代地貌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系,讲授内容以目前地貌学理论和技术进行组织与安排。课程从不同时空尺度深入地研究各种地貌的特征、形成过程、发展趋势与演变规律,总体框架分为地貌学基本理论、各种地貌的特征与成因以及中国大陆地貌格局的形成演化三部分内容。具体包括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地貌学史和基本理论、全球大地构造地貌、坡地发育与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与气候地貌,最后讨论中国构造、气候地貌的形成以及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化。 (四)教学时数 总计38学时。 (五)教学方式 该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采用课堂讲授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课堂讲授来完成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原理的系统学习,通过具体的野外实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提高,达到对地貌学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地貌学插图多、内容杂的特点,课堂讲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授课结合的方式。

2011地貌学原理期末试题(5套)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基地班《地质地貌学》期末复习题(1) 地貌学原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 2. 岩溶地貌中的溶蚀洼地是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3.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等于。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高,说明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4. 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下部为。 5. 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成反比,与成正比。 6. 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 和。 7. 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波高处发生破碎。 8. 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和两大部分。谷底包括和;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发育。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海沟-岛弧地貌形成于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辐合汇聚地带。() 2.河流袭夺是由于自由河曲截弯取直的结果。() 3.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4.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5.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6.岛弧和海沟主要分布在岩石圈板块相互分离的边界地带。() 7.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是大陆冰盖地区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 8. 分布在河谷两侧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形一定是河流阶地。() 9.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砂质冲积河床上常见的地貌类型。() 10.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间地地貌。() 三.名词解释(每组5分,共30分) 1.河床与河漫滩 2.泥石流与洪积扇 3.鼓丘与羊背岩

学案19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案19 河流地貌的发育 [目标定位] 1.理解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及其对河流地貌的影响。2.掌握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3.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a .提供充足的⑥________________。 b .方便对外联系和⑦______。 c .提供丰富的⑧__________。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 ?? ?? 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⑨ 耕地连片地区:乡村⑩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a .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__________状分布。 b .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向?______过渡的地带。

【问题思考】 1.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2.想一想: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有何不同? 3.议一议:黄河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 4.讨论: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堆积物颗粒总是由粗到细吗? 探究点一河流地貌的发育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e岸相连() ②a、b、c三处最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③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小于b河段() ④c河段外力作用以搬运作用为主() (2)a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段河流以________(外力)作用为主。 (3)c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的外力作用以___ _____作用为主。 (4)c处河流往往在______岸侵蚀作用明显,在________________岸堆积作用明显。河流

地貌学第一章

第一节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1.什么叫地貌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地表形态有不同规模和各种特征。最大规模的地表形态是陆地和海洋,陆地面积为1495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29%,海洋面积为36106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71%。 2.什么叫地貌? 地貌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3.地貌的变化发展受几个因素的影响? 地貌的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4.地貌发育有几个阶段(几个期)? 地貌发育有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等三个期。 5.地貌结构类型? 按地貌形成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可划分为切割型,叠置型,切割-叠置型和叠置-切割型等四种地貌结构类型。 6.四种类型地貌的分布规律? 以内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 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呈纬度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这种分布与气候条件有联系,决定气候条件的主要要素(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有一定格局的。 7.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地貌的成因,地貌的演化过程,地貌的内部结构和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各个方面。 第二节地貌学的学科分类 1.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地貌学主要是从19世界中叶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地貌学的这一特点,各个国家的地貌学分属于不同的科学,地貌有坡地地貌,河流地貌,岩熔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荒漠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熔岩地貌和人类活动形成的地貌等13种类型。 2.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是地貌中的两大分支。 气候地貌学是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 构造地貌学一是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称为静态构造地貌,或称次生构造地貌。 另一是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方向,受力方式有关,称为动态构造地貌,或称活动构造地貌。 3.从地貌形成作用来讲,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4.应用地貌学分为工程地貌学砂矿地貌学,石油天然气地貌学和农业地貌学等。 除了上述地貌学的各个分支外,还有地貌年代学,遥感地貌学和地貌制图学。

地貌学原理复习题(5套)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地貌学》复习思考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 2. 岩溶地貌中的溶蚀洼地是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3.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等于。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高,说明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4. 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下部为。 5. 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成反比,与成正比。 6. 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 和。 7. 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波高处发生破碎。 8. 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和两大部分。谷底包括和;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发育。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海沟-岛弧地貌形成于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辐合汇聚地带。() 2.河流袭夺是由于自由河曲截弯取直的结果。() 3.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4.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5.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6.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是大陆冰盖地区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 8. 分布在河谷两侧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形一定是河流阶地。() 9.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砂质冲积河床上常见的地貌类型。() 10.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间地地貌。() 三.名词解释(每组5分,共30分) 1.河床与河漫滩 2.泥石流与洪积扇 3.鼓丘与羊背岩 4.石窝与雅丹

河曲地貌学案

河曲地貌导学案 【学习目标】 复习旧知,探究新知,构建知识网络,展开综合分析,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复习旧知】 1.牛轭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湖。下图为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 同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段被称为河曲或蛇曲,通常形成于地势相对平坦,河流落差不大的草原、湿地等区域。图为长江上游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了另类的蛇曲之美。目前通天河已经规划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枢纽——侧方水库,该水库位于青海省称多县境内的通天河干流上。 2.据材料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顺序是() ①冰川侵蚀②地壳隆起③侧蚀④断裂下陷⑤下切侵蚀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③②⑤ 3.河曲的形成过程 地势平坦,坡度和缓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抗冲刷能力弱的一侧河岸在河水侵蚀作用下坍塌顺直的河岸就会变得弯曲凹陷;对岸堆积,形成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弯道环流发育自由河曲①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 ②地壳不断隆起抬升,落差增大,河水向下侵蚀切割基岩形成嵌入式河曲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河曲分布示意图”。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比尔卡班巴河曲发展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2.读“我国某农业主产区水系分布示意图”,分析该河段河曲对当地种植业的影响。

若尔盖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因海拔高度在3300米至3600米之间,被称为松潘高原,又因地处雪山环抱之中,成为高原上的一个盆地。气候比较寒冷,年平均气温约为0℃-2℃,年降水量约为600-700毫米。这里沼泽和湿地多样且分布面积大,是亚洲最好的牧场之一,黄河在这里留连忘返,驻步不前,河曲(或蛇曲)景观让人叹服,但近十年来大量游牧民族迁移到该地,生态环境恶化,河曲景观发生大幅度变化。 草场类型 日平均气温(℃)最高温度 (℃) 最低温度 (℃)0m -5m -10m -15m -20m 原生湿地15.6 11.8 11.6 10.1 10.0 34.5 2.9 严重干扰草场18.2 15.1 14.5 13.1 12.5 45.9 4.3 砂化地草地23.9 15.3 15.5 13.6 13.0 55.6 1.3 1.简述目前当地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河曲演化过程产生什么作用。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l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授权机构。 阶段时间主要措施主要治理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20世纪20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改善航运条件,防洪 第二阶段20世纪20——80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恢复河流生态 2.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地貌学发展史与前沿进展

地貌學發展史與前沿進展 孫然好 (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甘肅蘭州730000)email:sunra02@https://www.wendangku.net/doc/3714985547.html, 簡體原文:https://www.wendangku.net/doc/3714985547.html,/process/download.jsp?file=200410-73 摘要:本文簡要回顧了地貌學的發展史,認為現代地貌學的發展必須與時代發展趨勢相結合,需要深入研究地統演變與全球氣候、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地球陸地系統的關係。文中還探討了地貌學的各個發展方向,認為環境地貌、災害地貌、城市地貌、旅遊地貌、河口海岸地貌等應用地貌學分支近年來發展迅猛。主要是因為這些分支與經濟發展的需求結合較好。相比較而言,地貌學理論研究明顯滯後,需要加強。 關鍵字:地貌學數字地貌發展史進展 地貌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貌結構、形態成因、發展歷史、動態過程及其演變規律的科學。其研究目的是認識地貌形態的發展規律及其演變趨勢,應用於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地貌學由於其研究物件時空尺度的變化極大,大到地球本身及其它行星地貌,小到沙粒粉塵的變化移動規律,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的統一和整合就顯得十分困難。同時,研究地貌發展歷史的沉積學方法與研究地貌發展過程的動力學方法之間的衝突和矛盾也日益顯現出來。縱觀國內地貌學的發展,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應用地貌學的—些分支有所新進展,但從整體學科看,依然存在著深層次的危機,如人才斷層及市場經濟的衝擊,先進實驗設備手段及現代電腦技術的欠缺,傳統地貌數理基礎的不足,理論建樹比較薄弱,對科學方法論及相鄰學科發展新趨勢的瞭解不夠等。任何學科都是在發展的,固守的結果將是“喪失”,只有不斷推陳出新、順應時代的發展才有出路。世紀之交的地貌學如何發展,是擺在每個地貌學者面前急需探討的問題。 1.地貌學發展簡史回顧 1.1 古代地貌學知識的積累和萌芽 地貌是地理環境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古代,人類的生產生活,乃至生存都與地貌形態密切相關。從中國的遠古神話,到西方聖經的

地貌学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地貌学 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和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球内营力:地球表面以下的作用力。例如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 3)地球外营力:地球表面以上的作用力,例如流水、波浪、冰川、风等 4)戴维斯“侵蚀轮回”学说: 第二章坡地地貌 1)风化作用:露地表的岩石,受到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 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沙粒和黏土,这种作用被称为风化作用 2)崩塌及形成条件: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 塌,条件:地形条件:坡度和高度;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气候条件:温差大,降雨季节;地震因素;人为因素:开挖 3)倒石堆的发育示意图(形成过程): 4)滑坡及影响因素: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条件:地下水、地表水、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地震、人为因素 5)滑坡的作用力: 6)坡积裙:大气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的坡地上,形成片(面)状水流,在这种水流 作用下,地面物质被侵蚀搬运使坡面降低,称为坡面水流侵蚀。被侵蚀的物质堆积在坡脚外,被称为坡积物,它们围绕坡地边缘分布,形似衣裙,称为坡积裙 第三章河流地貌 1)横向环流和漩涡流 横向环流:在弯曲河道中,从凸案由睡眠流向凹岸的水流(表流)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坡的脊部、河床基岩岩槛以及各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生旋涡流 2)溯源侵蚀:从源头、河口或瀑布向上游侵蚀,称为溯源侵蚀 3)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准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能再向下侵蚀,这一基 准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4)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水文状况的改变、构造运动、岩性的差异、气候变化、 5)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 6)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经济活动 7)洪积扇的结构:洪积扇的结构多事砂砾互层和砾石层中夹砂透镜体或砂层中夹砾石透镜 体 8)三角洲与三角湾: 三角洲:在潮流作用很强和河流挟沙很少的河口,涨潮时潮流一很快的速度溯河而上,形成强烈侵蚀,退潮时积蓄的河水和潮流一起沿河而下,加强了退潮流的力量,强烈冲刷河道,形成喇叭形的河口叫三角湾 9)河流阶地的成因:具有较宽的谷底和河流下切侵蚀 10)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水系的高地 11)断头河:河流袭夺后,夺水的河流称袭夺河,被夺水的河流称被夺河,被夺河的下游因 上游改道而源头截断,称为断头河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第二课时 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 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 观的主要特点。 水平1:了解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 含义和分布。 水平2:通过图片,总结风沙地貌和喀 斯特地貌的特征。 水平3:根据资料,能够分析风沙地貌 的形成条件,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喀斯特 地貌的异同。 水平4:能够评价不同地貌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不同地貌的形成 条件。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区域风沙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地理实践力:观察并模拟地貌的演 化。 一、风沙地貌(风成地貌) 风沙地貌是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1.判断正误。

(1)风成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新月形沙丘形成于农历月初。(×) 2.新月形沙丘的形态( ) A.迎风坡缓而凸、背风坡陡而凹 B.迎风坡陡而凹、背风坡缓而凸 C.迎风坡缓而凹、背风坡陡而凸 D.迎风坡陡而凸、背风坡缓而凹 答案 A 解析新月形沙丘在迎风坡一侧受风力侵蚀,坡度较缓,中部前凸;背风坡重力沉积坡度陡,风因受阻力、继续携带后再沉积形成沙丘的两翼,向内凹进。 3.我国西北地域辽阔,景色奇特。有碎石满地的戈壁滩,也有细沙涌动的连绵沙漠。我国西北地区地表物质颗粒大小悬殊性很大,为什么? 提示我国西北地区风力强劲,风力搬运走细沙,大块碎石存留在原地形成戈壁;细沙被搬运至另外地区,风速下降后,细沙沉积,形成沙丘。 二、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岩石的□01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沉淀作用的总和。在此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1.判断正误。 (1)“喀斯特”是克罗地亚一高原名称;以此命名的地貌分布在较高的地面上。(×) (2)溶洞内石柱是海水入侵而形成。(×) 2.下列地貌中不属于喀斯特的是( ) A.石窝B.石钟乳C.石笋D.石柱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堂教学研究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堂教学研究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search of Gmorphrogh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Course LIU Xiaoyan ,WANGYanping ,LIN Lingling , ZHANGYan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 Sanhe ,Hebei 065201)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Gmorphrogh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course teaching. At the present ,the immutabl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has can't meet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In order to increas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contents ,in turn ,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By adding little research subject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self-confidence.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