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6章%20植物的光合作用、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doc

5-6章%20植物的光合作用、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doc

5-6章%20植物的光合作用、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doc
5-6章%20植物的光合作用、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doc

河北农业大学教案(章节备课)

河北农业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河北农业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河北农业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河北农业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河北农业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光合作用经典内容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年代创新发现人创新实验设计思路及现象实验结论 17世纪中叶比利时范. 海尔蒙特 用定量的方法植物生长所需养料主要来 自,而不是 1771 英国普里斯 特利通过植物和动物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的实验 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 ,同时释放出 1779 荷兰英格豪 斯植物体需要才能制造车O2 1864 德国萨克斯采用方法叶片在光下能产生 1880 美国恩格尔 曼水绵黑暗,无空气好氧性细菌制片显微镜观察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观察现象 完全曝光→观察现象 1939 美国鲁宾 和卡门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即向 植物提供 H218O、+ CO2→现象 H2O、C18O2→现象 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 ,糖类中的氢也来自 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实验方法是发现了CO2在光合作用中 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 径,及卡尔文循环。 二、色素的提取分离与作用 1.实验原理: 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②分离: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不同,高的在层析液中扩散的快,反之则慢。因而色素就会随着在上的扩散而分离。 2.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取材:称取5g的,剪碎放入研钵中 研磨:向研钵中放入少许和,再加入10ml ,迅速研磨。 过滤:将滤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中,及时用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宽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

并在距这一端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的画出一条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导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用棉塞塞紧试管口。注意:不能让滤纸条的触到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滤纸条上有条不同颜色的色带,由下到上依次是、、、。最宽的是,最窄的是。 3、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谱 叶绿素a()主要吸收 叶绿素和 (含量约占)叶绿素b() 绿叶中的色素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含量约占)叶黄素() 4.图6表示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纸层析的结果,据图判断用 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 )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紫色 5.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 卜素含量不同 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 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 6.如图是恩格尔曼实验装置改装示意图,光线先通过三棱镜再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照射玻片上的水绵,一段时间后,水绵周围好氧细菌分布无显著变化,其原因是( ) ①色素吸收了红光②色素吸收了蓝紫光③色素吸收了全部光照④水绵不同部分的光合作用变化不大⑤水绵不进行光合作用 A.①②④ B.③⑤ C.①②⑤③④ 7. 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处理 A B C SiO2(少量)+ + + CaCO3(少量)-+ + 95%乙醇(10毫升)+ -+ 蒸馏水(10毫升)-+ -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学设计 吉安县永阳中学刘孚海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在明确光合作用产物的基础上,分析产物所含元素,并针对自然界中所含元素,通过实验和资料分析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这节课的实验和资料的安排及利用,都是以一定的化学知识为基础的,而且本课内容是认识光合作用实质的关键,因此,这节课是本章内容的难点和学习有关光合作用知识的瓶颈。学生通过对本节课所安排活动的探索分析,不仅明确了光合作用的反应原料,而且进一步认识到光合作用的意义,即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说明绿色植物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技能性目标: 1、分析、处理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知识或结论。 2、尝试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过程。 情感性目标: 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体验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天竺葵枝条、25%的氢氧化钠溶液、凡士林、酒精、碘酒;小烧杯、培养皿、广口瓶、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滴管。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 1、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 2、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习题: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保持生物圈中的()平衡,要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一方面,要寻求(),限制()的排放量,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有() A、有机物和氧气 B、二氧化碳和水 C、二氧化碳和氧气 D、氧气和水 3、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往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测量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测量窖内氧气的含量 C、主要是为了照明 D、测量窖内一氧化碳的含量 4、对温室效应的预防措施是() A、少排氟利昂 B、大力绿化造林 C、不施用农药 D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5、说一说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怎样到达叶绿体的,产物又是怎样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的?

(完整版)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及信号的传导 (一)名词解释 源(source) 即代谢源,是产生或提供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功能叶、萌发种子的子叶或胚乳。 库(sink) 即代谢库,是指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根、茎、果实、种子等。 共质体运输(symplastic transport) 物质在共质体中的运输称为共质体运输。 质外体运输(apoplastic transport) 物质在质外体中的运输称为质外体运输。 P蛋白(P-protein)即韧皮蛋白,位于筛管的内壁,当韧皮部组织受到损伤时,P-蛋白在筛孔周围累积并形成凝胶,堵塞筛孔以维持其他部位筛管的正压力,同时减少韧皮部内运输的同化物的外流。 转移细胞(transfer cells)在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过程中起转运过渡作用的特化细胞。它的细胞壁及质膜内突生长,形成许多折叠片层,扩大了质膜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溶质内外转运的面积,能有效地促进囊泡的吞并,加速物质的分泌或吸收。 比集转运速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 SMTR) 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积上所运转的干物质的数量。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 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共质体或质外体胞间运输,进入筛管的过程。 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 同化物从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空种皮技术(empty seed coat technique,empty-ovule technique) 切除部分豆荚壳和远种脐端的半粒种子,并去除另半粒种子的胚性组织,制成空种皮杯。短时间内,空种皮杯内韧皮部汁液的收集量与种子实际生长量相仿,此法适用于研究豆科植物的同化物运输。 源库单位(source-sink unit) 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合称为源-库单位。 源强和库强源强(source strength)是指源器官同化物形成和输出的能力;库强 (sink strength) 是指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内外的信号,通过细胞的转导系统转换,引起细胞生理反应的过程。 化学信号 (chemical signals) 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传递到作用部位引起生理反应的化学物质。 物理信号(physical signal) 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的能够起传递信息作用的电信号和水力学信号等物理性因子。 G蛋白(G protein) 全称为GTP结合调节蛋白(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此类蛋白由于其生理活性有赖于三磷酸鸟苷(GTP)的结合以及具有GTP水解酶的活性而得名。在受体接受胞间信号分子到产生胞内信号分子之间往往要进行信号转换,通常认为是通过G蛋白偶联起来,故G蛋白又称为偶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能被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内因子。第二信使亦称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的次级信号。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并简述其主要功能或作用 SE-CC 筛管分子-伴胞(sieve element-companion cell) 复合体,筛管通常与伴胞配对,组成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源库端的SE-CC是同化物装载和卸出的埸所,茎和叶柄等处中的筛管是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通道。 SMTR 比集转运速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 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积上所运转的干物质的量。用其来衡量同化物运输快慢与数量。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一. 名词解释 P-蛋白(P-protein):亦称韧皮蛋白(phloem-protein),是在细胞质中存在的构成微管结构的蛋白质,可以利用ATP的能量,推动微管的收缩,从而推动物质的长距离运输。 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连接两个相邻细胞的胞质通道,行使水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分子的胞质运输能力。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指光合产物从韧皮部周围的叶肉细胞装到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 输出(export):糖分和其他溶质从源运走的过程。 运输速率(velocity):单位时间内物质运输的距离,用m/h或m/s表示。 集流运输速率(mass transfer rate):单位截面积筛分子在单位时间内运输物质的量,常用g/(m2?h)或g/(mm2?s)表示。 有机物质装载(organic matter loading):指同化物从筛管周围的叶肉细胞装载到筛管中的过程。 有机物质卸出(organic matter unloading):指同化物从筛管卸出到库细胞的过程。 共质体(symplast):无数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连成一体,构成共质体。 质外体(apoplast):质体是一个连续的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 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糖从某些点进入质外体到达韧皮部的过程。 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糖从共质体经胞间连丝到达韧皮部的过程。 运输糖(translocated sugar):由光合作用形成的磷酸丙糖进一步形成的糖,如蔗糖和水苏糖。 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指产生和供应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代谢库(metabolic sink):指贮藏与消耗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配置(allocation):指源叶中新形成同化物转化为贮藏利用和运输用。 分配(partitioning):是指形成的同化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 生长中心(growth center):指生长旺盛、代谢强的部位,如茎生长点。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一、练习题目 (一)填空 1.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短距离运输的途径是______ 、_____ 、_______。 2.植物体内有机物质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______。 3.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最好形式是______。此外,蔷薇科果树的运输物质还有_______。 4.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质是______,含量最高的无机离子是______。 5.证明有机物质长距离运输途径是韧皮部筛管的最好方法是:______、______。 6.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方向有______ 、______、______。 7.有机物质总的分配方向是______ 。 8.有机物质被动运输的学说是_____,提出者是______。 9.H.Devries认为,有机物质运输的动力可能是______。 10.载体参与有机物质向韧皮部装载的过程,其依据是______、______ 、______。 11.说明有机物质主动运输的学说有______ 、______ 、______ 。 12.根据源库关系,当源大于库时,产量提高受制于______ ;当库大于源时,产量提高受制于______ ;增源增库均能增产的类型是______。 13.植物体内物质的分配是按______进行的。 14.水稻、小麦抽穗后,剪去部分叶片,穗部增重______;剪去穗后,叶片光合产物输出______,光合速率明显______。 15.源叶内无机磷含量高时,促进光合初产物从____到_____ 的输出,促进细胞内______的合成。 16.同化物从绿色细胞向韧皮部装载的途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韧皮部筛管。 17.在甜菜块根中,K+/Na+比例调节淀粉与蔗糖的变化。当比值高时,有利于_______的积累;当比值低时,有利于_____的增加。 18.营养生长期,供N过多时,植物体内______增多,而_________减少,因而容易引起植株徒长。 19.叶片内的蔗糖分为两种状态:______、______。 20.刺激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1.伴细胞与筛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连,伴细胞的作用是为筛细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2.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3.昼夜温差对同化物分配产生明显影响,凡是______,同化物向籽粒分配明显降低。 24.蔗糖在源端装载靠载体完成,有两种模型是:______、______。 25.源一库单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6.C/N比值高时为______代谢,C/N比值低时为______代谢。 27.除蔗糖外,还可作为有机物质运输的糖类尚有______、______ 、______。 28.____细胞的发现,支持了M?nch的压力流动学说。 29.在筛管汁液中存在的内源激素是______。

《光合作用的产物》优教教案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如果借助课件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分析淀粉、氧气的鉴别方法;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 3.关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生产上的应用;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 教学用具: 天竺葵(或银边天竺葵)、遮光纸、曲别针、酒精、烧杯(大、小各1个)、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碘液、培养皿,新鲜的金鱼藻、透明的广口瓶、带有两根导管的瓶塞、火柴棍。 教学过程:

习题检测: 1、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呈白色,其他部分呈绿色,将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经过暗处理、光照、脱去色素、漂洗、滴上碘液等实验步骤后发现叶片的边缘不变蓝,其他部分变蓝,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A、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B、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C、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氧气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2、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 A、各种生物 B、少数动物 C、绿色植物 D、非绿色植物 3、养殖金鱼时,常在金鱼缸内放置一些新鲜水草,这些水草的作用主要是() A、增加金鱼缸内的氧气 B、美化金鱼的生活环境 C、增加金鱼缸内的养料 D、增加金鱼缸内的二氧化碳 4、如果连续出现阴天、雨雪天,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阴天、雨雪天不利于大棚蔬菜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花的传粉

10全国卷生物高考试题光合作用部分

29.[11年全国新课标卷](9分)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 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 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 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 趋势如下图。 回答问题:(1)图中物质A是 ______ (C3化合物、C5化合物)(2)在CO2浓 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 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高、低),其原因_______。 【答案】(1)C3化合物(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3)高(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的ATP和[H]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识图能力的相关知识。(1)CO2浓度降低后,直接影响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导致C3化合物的量减少,确定物质A是C3化合物,物质B 是C5化合物。⑵CO2浓度为1%时,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⑶CO2浓度为0.003%时,C3和C5化合物的浓度保持稳定后,暗反应保持稳定,此时仍根据暗反应中CO2的固定的反应式确定,C3化合物的量应是C5化合物的量的2倍。⑷CO2浓度降低,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所需的光照强度降低,因为暗反应减弱,所需的ATP和[H]减少,光反应强度减弱。 31.[2013·全国理综](9分)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Transportation and partition of organic compound in plant 有机物运输对植物来说,正如血液循环对动物那样重要。有机物运输是决定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的一个重人因素。从较高的生物产量变成较高的经济产量,其中就存在一个有机物运输问题,即同化产物的分配问题。 第一节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度和溶质种类 Section 1 Transportation of assimilate in plant 一、运输途径pathway of transportion 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 长距离运输是发生于器官间的运输,其距离从几厘米到几百厘米不等,主要是由韧皮部phloem担任的。 短距离运输中的胞间运输物质与长距离运输途中被运输的物质可能要通过质外体和共质体。 1、短距离运输Transport systems in short distance. (1)细胞内运输:扩算,原生质环流,Pi-转运器 (2)胞间运输:apoplast and symplast (Apoplast指除原生质体以外如由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导管)组成一体的体系;Symplast指由胞间连丝及原生质膜本身把植物各细胞原生质连成一体的体系)。 正常态的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有固定的结构(图)。胞间连丝的被膜是质膜,因此,胞间连丝在相邻细胞间架起了胞浆和内质网的联系。在质膜的内层和压紧内质网膜的外层埋有直径约为3nm的球形蛋白,两者之间又由另一种丝状蛋白相联系,这样胞间连丝中的胞质环道就被分隔成8-11个微通道,微通道的直径约为2~3nm,可以通行800D-1000D的小分子物质,也就是说胞间连丝的典型排阻限为800D-1000Da。(病毒的直径为1000D) 许多植物病毒侵入叶片细胞后,可诱发胞间连丝进入开放状态,胞间连丝的排阻限增大道10KD以上,这是由于病毒的运动蛋白与胞间连丝结合所引起的。有时胞间连丝由于内部结构解体也可扩大成为开放状态,容许细胞核跨壁现象(“核穿壁”)现象发生。此外,胞间连丝在适当时期还可进入封闭状态,被粘液等临时封闭或永久堵塞。看来,胞间连丝的正常、开放和关闭三种状态可能调控着植物体内物质转移和信息传递,并由此协调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胞间连丝功能:传递物质、信息等。 在相邻细胞之间运输速率,共质体>质外体。因为它不需要跨双层膜运输。阻力减少,如质膜电阻0.31Ω/m2,液胞膜0.1Ω/m2。而胞间连上仅0.05/Ωm2,比原生质膜少60倍。(3)Alternate transport between apoplast and symplast共质体和质外体的交替运输Transfer cell(转运细胞/传递细胞)分布在输导组织未端及花果器官等同化物装入或卸出部位的一些特化细胞。特点是胞壁和质膜内凹,使表面积增大。此外胞质浓厚,细胞器发达,代谢

第六章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六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Ⅱ 习题 一、名词解释 转运细胞代谢库同化物的装卸出胞现象 P- 蛋白源 - 库单位运输速度 代谢源压力流动学说比集运量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SE-CC SMT SMTR 三、填空题 1. 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而细胞内的运输主要是通过()和()。 2. 植物胞间运输包括()、(),器官间的长距离运输通过()。 3. 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的形式运输,此外还有()糖、()糖和()糖等。 4. 筛管汁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含量最多的无机离子是()。 5. 用()法和()法可以证明,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筛管。 6. 同化物运输的方向有()和()两种。 7. ()在()年提出了关于韧皮部运输机理的压力流动学说。 8. 有机物总的分配方向是由()到()。 9. 植物体内同化物分配的特点是()、()、()、()()。 10. 载体参与和调节有机物质向韧皮部装载过程,其依据是();();()。 11. 根据源库关系,当源大于库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库大于源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

12. 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外界条件有()、()、()和()。 13. 无机磷含量对同化物的运转有调节作用,当无机磷含量较高时,P i 与叶绿体内的()进行交换有利于光合产物从()运转到(),促进细胞内()的合成。 14.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氮肥施用过多,体内()含量增多,()含量减少,不利于同化物在茎秆中积累。 15. 近年来发现,细胞内 K + /Na + 比调节淀粉 / 蔗糖的比值, K + /Na + 比高时,有利于()的积累, K + /Na + 比低时,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的转化。 16. 伴细胞与筛管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伴细胞的作用是为筛管细胞(),(),()和()。 17. 有机物质从绿色细胞向韧皮部装载的途径,可能是从()→()→()(韧皮部筛管)。 18. 研究表明()、()和() 3 种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19. 叶内蔗糖可分为()和()两种状态。 20. 近年研究发现,山梨醇是()植物有机物质运输的一种形式。 四、选择题 1. 在筛管内被运输的有机物质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 1 )葡萄糖( 2 )蔗糖( 3 )苹果酸( 4 )磷酸丙糖 2. P - 蛋白存在于() ( 1 )导管( 2 )管胞( 3 )筛管( 4 )伴胞 3. 哪种细胞主要分布在导管和筛管的两端,它们的功能是将溶质输出或输入导管与筛管。其突出的特点是质膜内陷或折叠以增加其表面积。() ( 1 )通道细胞( 2 )转运细胞( 3 )保卫细胞( 4 )靶细胞 4. 哪种实验表明,韧皮部筛管具有正压力,这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 1 )环割( 2 )蚜虫吻针( 3 )伤流( 4 )蒸腾 5. 水稻叶片叶绿体中输出的糖类主要是:()

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及其信号转导单元自测

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及信号传导单元自测 (一)填空 1.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可将高等植物体内的运输可分为距离运输和距离运输。(短,长) 2.一般认为,胞间连丝有三种状态:(1) 态,(2) 态,(3) 态。一般地说,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多、孔径大,存在的浓度梯度大,则于共质体的运输。(正常,开放,封闭,有利) 3.物质进出质膜的方式有三种:(1)顺浓度梯度的转运,(2)逆浓度梯度的转运,(3)依赖于膜运动的转运。(被动,主动,膜动) 4.以小囊泡方式进出质膜的膜动转运包括,和三种形式。(内吞,外排,出胞) 5.一个典型的维管束可由四部分组成:(1)以导管为中心,富有纤维组织的,(2)以筛管为中心,周围有薄壁组织伴联的,(3)穿插木质部和韧皮部间及四周的多种,(4)包围木质部和韧皮部。(木质部,韧皮部,细胞,维管束鞘) 6.目前测定韧皮部运输速度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作为示踪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这种分子直接注入筛管分子内,追踪这种分子在筛管中的运输状况,根据单位时间中此分子的移动距离来计算运输速度。另一种是同位素示踪技术,常用的同位素是。将它的化合物饲喂叶片,然后追踪化合物在筛管中的运输状况、运输速度,用这种技术还可研究同化物的分配动态。(染料分子,放射性,14C) 8.筛管中糖的主要运输形式是糖和糖。(寡聚糖(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等),蔗糖) 9.光合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装载要经过三个区域:即(1)光合同化物区,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2)同化物区,指小叶脉末端的韧皮部的薄壁细胞;(3)同化物区,指叶脉中的SE-CC。(生产,累积,输出,) 10.质外体装载是指细胞输出的蔗糖先进入质外体,然后通过位于SE-CC复合体质膜上的蔗糖载体蔗糖浓度梯度进入伴胞,最后进入筛管的过程。共质体装载途径是指细胞输出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浓度梯度进入伴胞或中间细胞,最后进入筛管的过程。(光合,逆浓度,光合,顺蔗糖浓度) 11.韧皮部卸出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途径,另一条是途径。(共质体,质外体) 12.光合碳代谢形成的磷酸丙糖可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的运转,或滞留在内,并在一系列酶作用下合成淀粉;或者通过位于叶绿体被膜上的进入细胞质,再在一系列酶作用下合成蔗糖。(叶绿体,磷酸丙糖转运器) 13.1930年E、Münch提出了解释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学说。该学说的基本论点是,同化物在筛管内是随液流流动的,而液流的流动是由两端的膨压差引起的。(压力流,输导系统) 14.转化酶是催化蔗糖反应的酶。根据催化反应所需的最适pH,可将转化酶分成两种,一种称为转化酶,该酶对底物蔗糖的亲和力较高,主要分布在液泡和细胞壁中;另一类称为转化酶,该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质部分。(水解,酸性,碱性或中性) 15.光合细胞中蔗糖的合成是在内进行的。催化蔗糖降解代谢的酶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细胞质,转化酶,蔗糖合成酶) 16.库细胞中淀粉合成的部位是。G1P在酶的作用下形成ADPG,ADPG 则在酶催化下和葡聚糖引物反应合成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又可在酶作用下最终形成支链淀粉。(淀粉体,ADPG焦磷酸化,淀粉合成,分支)

《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的产物》 教学设计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第三中学 教师:郭永杰

生物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教案背景: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力求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同时注重对学生技能和情感的培养。《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探究型新授课,我在备课过程中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除参考了不同版本的生物学课本、教参外,还利用百度搜索从互联网上查阅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素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曾在石家庄市生物学科探究教学优质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三、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学习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必备的知识基础。因此,“叶的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这一章是全书的重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主要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和氧气,而且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完成。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才能得出光合作用产物的结论,并能分析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条件。通过设计、实施、分析实验,不仅能完成本节的知识性目标,而且能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1、知识目标: ●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及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界的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 ●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 ●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生物界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珍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五、教学重点: 1、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 2、光合作用的意义。 六、教学难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 七、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法结合。 八、课前准备: 材料:盆栽天竺葵(教师在课前1-2天组织学生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

第二章 第四節 光合作用產物的運輸
光合作用的產物的運輸
篩管中原生質的 整體流動
距 離 : 較 長 速 率 : 較 快 能 量 : 需 要 方 向 供應部位 需求部位
擴散作用
距 離 : 較 短 速 率 : 最 慢 能 量 : 不 需
細胞質的流動
距 離 : 較 短 速 率 : 較 慢 能 量 : 需 要

【植物的養分】
?運送的形式:蔗糖。 ?儲存的形式:蔗糖→→多醣類、脂質、蛋白質…等。
(少數)

【養分的運輸-篩管的輸導作用】
?篩管:運輸有機養分。 ?實驗: (1) 莫西落→環剝實驗。 樹皮 糖分 根部 剝除樹皮

【養分的運輸-篩管的輸導作用】
?實驗: (2) 孟克氏 → 壓力流學說 → 韌皮部運輸物質的原理。 葉 蔗糖隨水分運輸 木質部 根

木質部


【養分的運輸-篩管的輸導作用】
?實驗: (3) 蚜蟲 →細長口器插入篩管細胞 →驗證「壓力流」原理
25 μm
Sievetube member
SieveTube member
Sap droplet Aphid feeding
Sap droplet Stylet Stylet in sieve -tube member Severed stylet exuding sap

【養分的運輸-篩管的輸導作用】
?實驗: (3) 蚜蟲 →細長口器插入篩管細胞 →篩管內物質主要為蔗糖 →測物質種類與運輸速率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63290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 产物,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 一、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 2、 CO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假设 1.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2. 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酒精 (三)实验用具(略) 1、NaOH的作用是什么? 2、酵母菌进行什么呼吸? 3、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 4、如何说明CO2产生的多少? 5、如何控制无氧的条件? (四)实验结果预测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酒精,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灰绿色显色反应。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多 (五)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原则)置于A、B锥形瓶 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25-35 ℃、环境下培养8-9小时。 3、检测CO2的产生 4、检测酒精的产生 (1)取2支试管编号(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 (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A试管密封,B试管不密封.(六)观测、记录

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习题

填空题 1. 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而细胞内的运输主要是通过()和()。 2. 植物胞间运输包括()、(),器官间的长距离运输通过()。 3. 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的形式运输,此外还有()糖、()糖和()糖等。 4. 筛管汁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含量最多的无机离子是()。 5. 用()法和()法可以证明,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筛管。 6. 同化物运输的方向有()和()两种。 7. ()在()年提出了关于韧皮部运输机理的压力流动学说。 8. 有机物总的分配方向是由()到()。 9. 植物体内同化物分配的特点是()、()、()、()()。 10. 载体参与和调节有机物质向韧皮部装载过程,其依据是();();()。 11. 根据源库关系,当源大于库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库大于源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 12. 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外界条件有()、()、()和()。 13. 无机磷含量对同化物的运转有调节作用,当无机磷含量较高时,P i 与叶绿体内的()进行交换有利于光合产物从()运转到(),促进细胞内()的合成。 14.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氮肥施用过多,体内()含量增多,()含量减少,不利于同化物在茎秆中积累。 15. 近年来发现,细胞内 K + /Na + 比调节淀粉 / 蔗糖的比值, K + /Na + 比高时,有利于()的积累, K + /Na + 比低时,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的转化。 16. 伴细胞与筛管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伴细胞的作用是为筛管细胞(),(),()和()。 17. 有机物质从绿色细胞向韧皮部装载的途径,可能是从()→()→()(韧皮部筛管)。 18. 研究表明()、()和() 3 种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19. 叶内蔗糖可分为()和()两种状态。

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的产物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节探究式教学设计 “”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给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借助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阐明绿色植物;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②能力目标:分析淀粉、氧气的鉴别方法;尝试探究实验。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绿色植物在生产上的应用;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尝试探究实验。

.3教学用具 天竺葵、遮光纸、曲别针、酒精、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碘液、培养皿,新鲜的金鱼藻、透明的广口瓶、带有两根导管的瓶塞、火柴棍。 2教学策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同学间合作、交流、思维的碰撞与整理。细心动手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及时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3教学过程 3.1创设情境,直入主题 韭菜,放在阳光下,叶色深绿;放在不见光的地方,叶色浅黄。 3.2提出问题 有阳光,植物就能进行光台作用吗?光合作用到底能产生什么物质呢? 3.3探究发现 课前准备1:新鲜的金鱼藻放在透明的广口瓶中,按照课本上的装置,放于光下。 当瓶内气体约有2cm高时,打开导气管的管塞,迅速将要熄灭的火柴棍放在管口。①观察现象;②知识的铺垫:氧气有助燃作用;③分析结论,。 课前准备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盆栽天竺葵在暗处放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运输

第3 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运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O 2和H 2O 、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 2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和暗反应(CO 2同化)。 2. 原初反应:是光合作用起始的光物理化学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电荷分离,即天线色素吸收光能并传递给中心色素分子,使之激发,被激发的中心色素分子将高能电子传递给原初电子受体,使之还原,同时又从原初电子供体获得电子,使之氧化。 3. 光合链:也称光合电子传递链,是指存在光合膜上、一系列互相衔接着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轨道。现在被广泛接受的光合电子传递途径是“Z”方案,即电子传递是由两个光系统串联进行,其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排列,使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Z”形。 4. 水氧化钟:放氧复合体含有4个Mn ,包括Mn +、Mn 2+、Mn 3+和Mn 4+。按照氧化程度从低到 高的顺序,将不同状态的含锰蛋白分别称为S 0、S 1、S 2、S 3和S 4。即S0不带电荷,S 1带1个正电荷,依次到S 4带有4个正电荷。每一次闪光将S 状态向前推进一步,直至S 4。然后, S 4从2个H 2O 中获取4个e -,并回到S 0。此模型称为水氧化钟或Kok 钟。 5. PQ 穿梭:PQ 为质体醌,是光合链中含量最多的电子递体,即可传递电子也可以传递质子,具有亲脂性,能在类囊体膜内移动。它在传递电子时,也将质子从间质输入类囊体内腔,PQ 在类囊体上的这种氧化还原反复变化称PQ 穿梭。 6. 光合磷酸化:由光驱动的光合电子传递所偶联的将ADP 和无机磷合成ATP 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这一现象是Arnon1954年用离体叶绿体测出的。由于与磷酸化相偶联的光合电子传递的方式不同,故将其分为环式光合磷酸式、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与假环式光合磷酸化。 7. 光合单位:指同化1分子CO 2或释放1分子氧所需要的叶绿体色素分子数目。一个光合单位大约有200—300个色素分子,其中有一作用中心,人们把这一作用中心及其周围的几百个色素分子称为一个光合单位。叶绿体内存在有两个光系统,它们各有一个作用中心及一群天线色素,光合同化力的形成需要有两个光系统,故也有人把这两个作用中心和其周围的天线色素,合称为一个光合单位。 8. Hill 反应:在有适当的电子受体存在的条件下,叶绿体利用光使水光解,即有氧的释放和电子受体的还原,这一过程是Hill 在1940年发现的,故称Hill 反应。 22221O B H B O H ++叶绿体光 B 为受氢体,又称为希尔氧化剂。 高铁氰化钾[K 3Fe(CN)6]、草酸铁、许多醌类、醛类以及多种有机染料都可作为希尔氧化剂。 9. 荧光现象与磷光现象:都是指叶绿素分子吸收光后的再发光现象,叶绿素a 、b 都能发出红色荧光。其寿命约为10-9秒,它是由第一单线态回到基态时的发光现象。叶绿素也能发射磷光,其寿命可达10-2—103秒,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 10. 单线态与三线态:叶绿素分子中处于同一轨道的配对电子或处于不同轨道的配对电子,其自旋方向均相反时,分子的电子总自旋等于零,光谱学家称此种分子状态为单线态,处于不同轨道的原先配对电子自旋方向相同,这时分子的结构对外界磁场有三种可能的取向,这种具有相同自旋的激发态叫做三线态。 11. 红降现象:在四十年代,以绿藻和红藻为材料,研究其不同光波的光合效率,发现当光波大于680纳米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产额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红降现象。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一、英译中(Translate) 1. plasmodesma 2.co-transport 3. pressure flow theory 4. cytoplasmic pumping theory 5. microfibril 6. receiver cell 7. phloem unloading 8. girdling 9.desmotubule 10. contractile protein theory 11. metabolic source 12. metabolic sink 二、中译英(Translate) 1、胞间连丝 2、连丝微管 3、共转运 4、共质体运输 5、质外体运输 6、压力流动学说 7、胞质泵动学说 8、收缩蛋白学说 9、环割 10、代谢库 11、代谢源 12、韧皮部 三、名词解释(Explain the glossary) 1、共质体 2、质外体 3、胞间连丝 4、压力流动学说 5、韧皮部装载 6、韧皮部卸出 7、代谢源 8、代谢库9. apoplast 10. microtubule 11. pressure-flow model12. sink13. symplast

四、是非题(True or false) ()1、韧皮部装载有2条途径,即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2、韧皮部中的物质可以双向运输。 ()3、解释筛管中运输同化产物的机理的学说有3种,其中压力流动学说主张筛管液流是靠源端和库端的膨压建 立起来的压力势梯度来推动的。 ()4、同化产物经过维管系统从源到库的运输称为短距离运输。 ()5、源叶中的光合产物装载入韧皮部的细胞途径可能是“共质体→质外体→共质体→韧皮部筛管分子”。 ()6、有机物在机体内的分配只由供应能力和运输能力二个因素决 定。 ()7、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源与库的地位始终保持不变。()8、许多实验证明,有机物的运输途径主要是由本质部担任的。 ()9、玉米接近成熟时,将其连杆带穗收割后堆放,则穗中有机物向秸杆倒流,不利于有机物在穗中积累,反而 减产。 ()10、昼夜温差大,可减少有机物的呼吸消耗,促进同化物向果实运输,因而使瓜果的含糖量和谷类种子的干 粒重增加。 五、选择题(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question) 1、在植物有机体中,有机物的运输主要靠哪个部位来承担? () A、韧皮部 B、本质部 C、微管 2、在植物体中,细胞间有机物的运输主要靠哪种运输途径? () A、共质体运输 B、质外体运输 C、简单扩散 3、韧皮部装载时的特点是()。 A.逆浓度梯度;需能;具选择性 B.顺浓度梯度;不需能;具选 择性 C.逆浓度梯度;需能;不具选择性 4、在筛管运输机理的几种学说当中,主张筛管液是靠源端和库端的 压力势差建立起来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是哪一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