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9年山西煤炭重组问题分析

2009年山西煤炭重组问题分析

2009年山西煤炭重组问题分析
2009年山西煤炭重组问题分析

2009年山西煤炭重组问题分析

一、山西煤炭政策信息的演变:

山西煤炭产业在全国能源平衡及山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一

无二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煤炭管理体制问题却始终是一个“软肋”。

伴随国家煤炭管理体制的调整,山西煤炭管理体制几经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就先后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

2009年6月17日,新组建的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挂牌,取代了运行9年之久的山西煤炭工业局。由委管局到省政府直属机构,再到省政府组成部门,这一转变是山西煤炭管理体制的又一次改革和完善。

这不仅仅是一个煤炭工业厅的挂牌,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加强煤炭行业宏观管理,健全煤炭行业管理体制。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科学确定职能,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对煤炭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先后进行了数次重大调整,最终由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演变成多头领导、分散管理的格局。

1979年,省煤炭工业管理局负责全省国有煤炭企业的管理;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的矿业公司负责乡镇以下各类小型煤矿和二轻系统集体煤

矿的管理。

1985年,国家将山西7大统配煤矿上收煤炭工业部管理,并设立山西煤炭工业管理局,实行垂直管理;原作为内设机构的山西省地方煤炭工业管理局和乡镇企业管理局与山西省矿业公司合并,组建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管理全省各类地方煤矿。

1994年,国务院决定将管理国有重点煤矿的山西煤管局与管理全省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及其它煤矿的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两个机构合并。

1998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煤炭部,国家经贸委下设国家煤炭工业局,同年将原中央直属七个矿务局下放山西省管理。

2000年,国家、省政府对山西煤炭工业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将原山西煤炭工业管理局改为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将原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改为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承担全省煤炭行业的管理职能。2002年设立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合署办公,共享部分公共处室。

2004年,全省煤矿安全管理职能重划归山西省煤炭工业局。

2007年启动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以来,为理顺和加强煤炭行业管理,经中编办批复,省煤炭工业局由试点前的委属机构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成为省政府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负责对全省煤矿生产、建设、经营、安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2009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山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我省组建了省煤炭工业厅,成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将煤炭工业局原有职能和省经委等部门涉及煤炭工业的职责整合划入煤炭工业厅,形成以省煤炭厅为主,安全、资源、环保等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衔接有效、相互配合的煤炭行业宏观管理新格局。按照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全省11个市和重点产煤县均相应调整了煤炭行业管理机构和职能,建立起了职能集中、体制顺畅、职责明确、管理强化的煤炭管理新体制。

二、煤矿重组政策思路:

一、兼并重组整合是山西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建国60年来,山西省累计生产煤炭110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4;净调出量80亿吨,占全国省际间调出量的70%,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

煤炭在山西省既是产业问题、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同时还关系到全国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由于历史的原因,山西省煤炭行业形成“多、小、散、乱”的格局,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矿难频发、腐败滋生等一系列问题。虽然经过几番整合,有了一定的改观,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决策。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是实现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革、煤炭资源整合,是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是深化煤炭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务院对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煤炭产业政策》的重要任务。

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有关部门给予了及时指导和大力支持,确保了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科学规划、依法推进兼并重组整合

山西省根据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实现煤炭行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技术现代化、产权多元化的要求,科学规划、注重协商协调、依法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

(一)理清思路,确定原则。此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跨越式转型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山西省煤炭行业迈向国际水平。在工作中,坚持政府协调指导和市场作用发挥相结合,煤矿企业重组整合与煤炭开采秩序治理整顿相结合,上大、改中与关小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注重发挥省内外国

有大企业作用与注重发挥民营骨干企业作用相结合。

(二)科学规划,明确目标。根据国家在山西省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和18个矿区的总体规划,结合煤炭资源禀赋、矿井布局、企业结构等情况,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煤矿企业重组整合的总体规划,提出了重组整合后全省保留1000座矿井,70%的矿井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的目标。

(三)设立合理标准,扶优汰劣。依据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坚持以先进生产力为标准,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发挥资本、人才、技术、管理优势,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建立煤炭旗舰企业;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民营煤矿也可作为主体,兼并重组小煤矿;支持电力、冶金、化工等与煤炭行业相关联的大型企业以参股方式参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四)明确整合模式,兼顾各方利益。这次兼并重组以资源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被兼并重组煤矿的资产,依法进行评估,由兼并重组双方协商确定转让价格或作价入股。对被兼并重组煤矿采矿权价款,在退还剩余资源量采矿权价款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实行属地注册公司,维持原有税费上缴渠道不变,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以煤补农方针,支持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努力做到被兼并煤矿、整合主体、当地群众和地方政府都满意。

(五)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组。省领导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总体规划和配套政策,审查各市上报的整合重组方案。在工作中,将各市县作为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责任主体,保证了既能高效推进又能因地制宜。各市上报方案符合政策的,山西省有关部门在审批或变更证照时实行联合办公、集中受理、限时办结。纪检、监察部门全过程参与、监督,加大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力度,确保兼并重组整合阳光操作、健康推进。山西省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参与兼并重组企业范围、新增资源范围、地方合理利益保障、生态环境保护、采矿权价款处置、证照手续办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出台了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为退出的民营资本开辟转型转产绿色通道。

三、兼并重组整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截止目前,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4%,特别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采矿许可证变更已超过80%。煤矿复产、改造和关闭工作已全面展开,“多、小、散、乱”的产业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煤炭行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技术现代化、产权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一)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矿井数由2600座压减到1053座,70%的矿井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平均单井规模由30万吨/年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企业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

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

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

(三)办矿体制明显优化。通过这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从煤炭企业数量上看,国有企业办矿占20%,民营企业办矿占30%,股份制企业办矿占50%。

(四)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兼并重组整合后的保留矿井将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矿井机械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五)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省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原煤洗选加工率、主要污染源治理达标率将得到显著提高,为山西省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为和谐山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09年,随着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推进,成效不断显现。煤炭产量逐月逐季增长,一季度月均3667万吨,二季度月均4966万吨,三季度月均5810万吨,四季度月均6000万吨以上。煤炭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行业上缴税金同比增长6.42%。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0%和32%。

三、山西煤炭重组产业规划

山西拥有大同、山西焦煤(西山、汾西、霍州)、阳泉、潞安、晋城、平朔、太原煤炭气化集团公司等10大煤炭生产、供应基地。

山西煤炭的国内市场主要在华北、华东、中南地区,分别占华北、华东地区市场份额的 60% 和 30% 左右。中国许多大中小城市入夜后的华灯绽放,都是依靠山西煤炭发电换来的一遍光明。山西整个煤炭市场极不规范。目前,山西拥有属于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1702座,更多未统计出来的,则是星罗棋布的无证“黑煤窑”,规模往往年产万吨之下。由于这种乱象丛生的格局,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则集中爆发。

2009年7月28日,山西省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GDP增长为-4.4%。这是在当时已经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的省(区、市)中,全国唯一上半年GDP负增长的省份。据山西省经济委员会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5月,山西原煤产量4883.3万吨,比去年同期降低4.9%,前5个月累计20206.98万吨,比去年同期降11.5%。其中,原煤多为国有煤炭生产骨干企业所产;而大量的小煤矿停产直接导致上半年GDP负增长。2009年6月17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升格变厅,成为全国第一个恢复煤炭厅建制的省份。煤炭工业厅的成立意在强化监管,以利于完成山西由煤炭大省到煤炭强省的跨越,堵死私营小煤窑滥采滥挖、靠煤炭发横财的发家之路,同时彻底根绝矿难频发、矿主草菅人命的现象。对此,《能源》杂志记者曾向山西省煤炭厅及煤矿整合办求证,但未获证实。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挂牌后即推出多项整合思路,希望保证各方既得利益

不变。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到2011年,山西全省煤炭矿井总数由2598座减少到1000座,到2015年减到800座;煤炭生产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单井规模由多数不足30万吨提高至90万吨,整合主体以国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为骨干;按照计划,山西省拥有的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个变成100个。经过整合,到2011年,山西煤炭产能有望达到12亿吨。同时,山西国有大矿的产能占比将提升至70%以上。

山西省的第一次煤改是2003年的技术改革,第二次是2004年的产权改革,第三次是2007年提出资源整合,这一次,则是在第三次的基础上全面整合。

2004年的“煤炭产权改革”,被称为“山西煤炭生产历史上产业调整的分水岭”。当年,全省关闭了4000多座非法煤矿,并将年产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关停,此举意在通过整合遏制频发的矿难。

2006年,省政府出台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让年产9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出局。那一次,是山西煤老板第一次“被整合”,整合的对象是规模达到30万吨以上的煤矿。同时,“采矿权价款”应运而生,整合后的煤矿从此每吨焦煤需缴费3.80元,动力煤则每吨1.50元。

2007年,山西出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鼓励国有煤炭集团重组、合并,以提高全省煤炭产业集中度。对私人的小煤矿,则鼓励采取国有煤企托管、兼并等方式。

当年,同煤集团就成功兼并重组大同、朔州、忻州3市23座煤矿。2008年,山西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10年全省矿井个数控制在1500座以内,使大集团控股经营的煤炭产量达到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

2009年4月16日,山西省政府下发“10号文件”,即《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一次,山西成立了以省长王君为组长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组。工作组规格之高甚为罕见,足见山西之决心。

王君,这位煤炭工人出身的山西最高行政长官,2008年上任山西副省长伊始就公开表示:“不要带血的GDP”。此次煤矿整合,其雷厉风行的势头可以看做是王君早就蓄积能量、决意整饬山西煤炭乱局的彻底释放。

山西省政府规定,资源整合“通过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由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并鼓励大型煤矿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有鉴于此,以同煤集团为首的大型国有集团划分了18个主要矿区资源,成为旗舰企业,按照“一个矿区尽可能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的原则,兼并重组矿区内的各类中小煤矿。

附:2009年煤炭30强

中国煤炭煤矿企业十强排名

1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706758

2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5771835

3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 4841106

4 河南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756610

5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703184

6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3612917

7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53804

8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07989

9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300482

10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890126

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产量已经占全国产量的38%。其中年产超过千万吨企业43家(150132万吨),排名前四家煤炭企业的产量占全国的39%(54456万吨)。

山西煤资源

一、资源状况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全省2000米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t,占全国的16%,截止1996年末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其中:煤焦煤占57%),保有储量2613亿t,占全国的27%,境内各类煤矿批准占用储量约1500亿t。 2、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自然条件优良。 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由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开创了极佳的品牌效应;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二、煤炭开发的外部条件优越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

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为大秦线配套的能力均在200万t及以上的大型煤炭集运站,集中储装运输能力4750万t,吸引范围达12个县(区);全省现有50多个煤焦公路出省口,年出省运力达3500万t;地理位置适中,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km;山西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发展煤炭工业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三、山西煤炭的开发现状 建国以来山西煤炭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重点煤矿依靠国家投入,形成了10个大型或较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即八局二公司,地方煤矿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办矿的积极性,在经历了“六五”时期国家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实行“有水快流”的方针从而获的了大发展,“七五”时期以安全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八五”时期重点改造以后,步入了“九五”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煤炭开发为主,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山西经济的支柱行业。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的37%,实现利税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把与煤炭相关联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一并计算,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以上,不仅支援了外省建设,而切带动了兴晋富民的步伐。 乡镇煤矿作为我省煤炭工业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

山西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编制组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次 1 立项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2)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3.1国内现状 (3) 3.2国外现状 (4) 4 编制原则和技术路线 (5) 4.1编制原则 (5) 4.2技术路线 (6) 4.3技术依据 (6) 5 主要技术内容 (7) 5.1适用范围 (7) 5.2术语和定义 (7) 6 编制标准的基本方法 (9) 6.1本标准的指标分类 (9) 6.2评价指标的确定 (9) 6.2.1 环境状况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9) 6.2.2 生态功能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10) 6.3评价方法的确定 (10) 6.3.1 综合指数法的确定 (11) 6.3.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11) 6.4综合评价方法确定 (11) 7 参考资料 (11) I

1 立项背景 1.1 任务来源 2006年国务院把山西省确定为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要求山西建立煤炭开采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评价及监管制度。 为落实国务院政策精神,2007年省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提出所有煤炭生产企业要实行矿区生态质量季报制度和煤炭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审核制度,并进一步明确:加强矿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科学研究,重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及工程实施效果的技术审核与评估;建设以遥感和地面观测站相结合,野外核查与室内纠正相补充的矿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将生态监测和生态质量评价纳入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中,全面及时掌握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 然而,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考核体系和标准规范对煤炭矿山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价。为了支撑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基础工作,保障季报和年审制度的贯彻实施,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于2010年7月委托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展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 1.2 工作过程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在接到任务后,在收集和归纳总结国内外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开展典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水平现状和需求调研,广泛征求省内外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相关领域专家意见,构建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标准体系,为实施全省煤炭企业生态环境年度审核制度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季报制度,科学指导和评估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和绩效,提供标准化的评价依据和技术规范。 2010年7月21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召开了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研讨会,来自省内各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9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就编制组提交的标准体系初稿进行了讨论,并对制定标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2010年9月,在资料收集与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中心对形成的《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稿)》进行了科学典型性的专家咨询工作,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研讨会的形式。本轮咨询工作共邀请专家8位,其中省内专家5位、省外专家2位和企业内部高级工程师1位。 2010年10月,在多方协调下,中心排出调研小组5组共计24人对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阳 1

山西煤炭业转型发展

山西煤炭业转型发展 ——互联网思维1.为什么要转型? 1.1 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成为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下,与煤炭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的挑战,普遍出现产能过剩、价格下滑、增长乏力等现象,对煤炭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依靠数量、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结束,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1.2 不断收紧的环保政策对煤炭消费提出了减量化要求 近几年来,雾霾问题备受关注,国家不断收紧相关环保政策,对煤炭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14年,国家相继出台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和《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 —2020年)》。要求实行煤炭消费目标责任管理,严控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上耗煤项目,要严格实行煤炭消耗等量或减量替代政策。对运距超过600 km 的商品煤要求更加严格,并对汞、砷、磷、氯、氟5种有毒有害元素指标做了相应规定。到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新出台的《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等四大领域将节约煤炭消费8000万t;到2020年,这一目标将达到1.6亿t以上。可以预见,由于防治大气污染需要,煤炭消费减量化将成为长期趋势。 1.3 国家能源战略和新能源革命带来的挑战 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t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t左右;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行动计划》强调: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电、核电、水电、太阳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可以预见,在未来20~30年,新能源将不断挤占煤炭产业的市场份额,煤炭产业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将受到挑战。 1.4 “一带一路”战略引发的深刻影响 在“一带一路”战略总体框架下,相继签订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和中俄煤炭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煤炭将以较低关税或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无疑将对中国煤炭市场和本土煤炭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巨大的机遇。 1.5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 预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动趋势更加严峻,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巅峰,并在2030年前后大幅度下降。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中国到2030年,将会出现多达2450万人的劳动力短缺。煤炭行业作为危险度相对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行业自身吸引力的影响,目前煤炭产业已面临招工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将会长期存在。 当今时代的变革新浪潮正在快速兴起,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席卷而来,互联网十的时代己经来临。互联网不是技术,她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颠覆传统的新观念,是一场全新的思维革命。互联网思维将秉承“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宗旨,改造和颠覆传统工业思维“集中、等级、控制、独享”的规则。互联网的出现并快速传播应用其意义非常重大而深远,是革命性的。她对煤炭企业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她又给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会和变革要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需要紧迫破解的大命题。对此,本文从互联网重多思维中选择五个关联视角点,对接煤炭企业助推其转型发展。 一、树立用户思维,寻找危害企业生存的短板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煤炭工业可持 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意见 晋政办发[2008]35号 二○○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事关全国能源安全大局,既是国家赋予我省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关系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目前,试点工作开局良好,步入了健康发展轨道。但是,也存在认识不一致、措施不得力、发展不平衡、工作不扎实等问题。为此,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国务院报送的《关于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发改能源〔2007〕2319号),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推进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和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2008年我省应继续重点抓好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资源合理开发、煤炭安全生产、转型转产、社会事业等关键环节,加快推动全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治理。建立健全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构筑煤炭开发的“事先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的三大生态环境保护防线,遏制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带来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有计划地解决过去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到“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开展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作,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秀丽景色。近期实现汾河干流全线复流,汾河水质明显改善,汾河两岸生态明显改观的目标;中期实现汾河干流水生态初步定型,汾河两岸第一山脊内自然生态基本得到修复和改善;远期实现整个汾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基本修复,形成人与水和谐的自然景观,基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太原和大同、阳泉、临汾四个城市实施重点治理,煤炭及相关行业应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进一步抓好大同、轩岗、阳泉、万柏林、古交、汾西、霍州、潞安、晋城等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等工作,启动地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做好市、县两级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制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的使用实施细则,实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年度审核制度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季报制度。启动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到2010年,全省所有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所有矿山企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并减量化,60%-80%的矿区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立起完备化、制度化、法律化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浅析煤炭作为主导产业对山西经济的影响

浅析煤炭作为主导产业对山西经济的影响摘要:山西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也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广泛分布,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等特点,已经成为山西省的主导产业。但是煤炭在给我们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煤炭主导产业的地位明显下降,政府采取了一些整改措施,同时将旅游业列为主导产业之一。山西经济虽曲折发展,但也逐渐呈现着繁荣。 关键词:煤炭,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 一、山西煤炭经济发展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工业是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煤炭也是山西省主要产业中表现最好的行业,成为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山西煤炭储量丰富,品种齐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山西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广,储藏量大,煤质优良。 山西煤炭不仅为当地人们带来许多便利,煤炭还运往南方各地,使资源共享化。在不断的北煤南运过程中,山西的煤炭资源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资源不断减少,优质煤减少;各煤矿经营也体现出很多的不足,煤炭主业核心竞争力差,煤矿企业人员多、包袱重、效率不高,产业集中度低,整体利益流失严重;生态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制约着煤炭工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煤矿安全状况尚未根本好转,煤矿安全生产仍没有把握; 煤矿生产生活条件差,职工收入低,人才流失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山西必须走调整产业结构之路,不断发展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和大集团战略。山西煤炭要发展,首先要立足国家能源安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煤炭持续产业,推动煤炭工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综合开发利用为主转变。煤炭工业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山西政府也在极力发掘新兴产业作为山西经济主导产业之一,旅游业就是新兴的产业。 二、影响煤炭市场的因素 1.煤炭总量依然明显过剩 煤炭产量的过剩,主要表现在资源供给过剩。一方面,小煤矿产量的控制出现漏洞,特别是重点调出地区小煤矿的煤炭,对本地区国有重点煤矿形成挤出效应,迫使重点煤矿向周围市场寻求突围和扩散,挤占其他地区市场,进而把进口煤挤出国内市场,另外一部分优质资源寻求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一部分国有重点煤矿收购地方煤炭进行销售。正是这种收购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 晋煤办社保发[2012]186号 关于提高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补偿标准的通知 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省监狱管理局:根据省政府晋政办发〔2004〕33号文件的要求,全省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已运行七年多时间,期间,此项工作对工伤保险赔付不足,降低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减轻政府对煤矿事故善后处理的经济负担等工作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得到职工、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可。为进一步提高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按照国家对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补偿标准的提高和煤矿安全事故逐年下降以及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实际,决定从2012年3月1日起,提高全省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补偿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人员范围 山西省境内取得合法开采权的煤矿企业(含基建、技改矿井),并已办理了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的井下作业人员和不固定井下作业的管理人员。 二、提高赔付的标准 (一)工亡职工:一次性补偿由原来的每人6万元增加到15万元。 (二)工残职工:1—10级工残职工仍执行省政府晋政办发〔2004〕33号规定的比例,按提高工亡职工补偿新标准相应增加。 补偿标准提高后,省属国有重点煤矿和被兼并的煤矿(原地方或乡镇煤矿等)缴费标准不变,仍分别维持每人每年120元和300元。 三、调整时间 从2012年3月1日零时起发生的工伤事故,按调整后的新标准执行。 四、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夯实基础,搞好服务 提高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补偿标准,是政府和企业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采取的特殊保护措施之一,进一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井下一线职工安全保障的重视与关心。同时也体现了保障资金“取之于企业,用之于企业”的基本原则。因此,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应在原基础上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各司其职 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经办工作纳入各市煤炭主管部门和省属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工作中,其参保缴费仍纳入省煤炭厅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并列入煤矿安全整治、煤矿安全监察范围。原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晋煤办社保发〔2004〕992号和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晋煤监办字〔2006〕92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继续执行。 (二)夯实基础,健全制度 山西煤炭社保局要做好各项业务基础工作,结合提高补偿标准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快修改完善原省煤炭局晋煤办社保发〔2004〕620号文下发的“山西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

山西省煤炭资源发展现状研究

山西省煤炭资源发展现状研究 基于能源、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山西省煤炭资源消费状况进行了统计研究,分析山西省煤炭消费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依据。 标签:煤炭;生产;消费;影响因素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15022057.html,ki.16723198.2017.13.008 1前言 山西省地处我国太行山以西,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煤炭资源是山西省的优势矿产,保有储量约2767.9亿吨,煤炭开采与加工业的企业众多。2015年,山西省煤炭生产总量为96680.00万吨,较2010年的74096.00万吨增长了约1.3倍。2010年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80.18%,2015年的这一数据为86.49%,效率增长了6.31%,年均增长速度为1.26%。2015年的终端煤炭消费总量为6643.20万吨,其中第一产业为175.50万吨,第二产业为5075.55万吨,第三产业为460.95万吨,生活煤炭消费量为931.20万吨。历年来,煤炭资源一直是山西省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占每年的山西省一次能源生产量的98%以上。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的工业增加值为1885.24亿元,占总体工业增加值的47.55%,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支撑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2山西省煤源消费结构分析 2015年山西省煤炭消费总量为29428万吨,1980年这一指标才4326万吨,增长了约6.8倍,年均增长率为16.58%。从图2-1的山西省历年煤炭消费结构中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2013年,山西省煤炭消费总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4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已经连续下降两年,年均下降速度为5.5%。1980年,山西省发电煤耗量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681%,1980年到2012年这一比重逐年上升,到2012年比重达到37.15%,2013年及以后这一比重开始有所降低,生活煤炭消费量所占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的21.91%下降到2015年的3.16%。 受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和能源产业转型的影响,2013年煤炭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与经营困难的诸多压力,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国家针对这种状况一方面积极帮助煤炭企业走出困境,推動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并进的方式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煤炭资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削减煤炭产量与消费量,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发展新型煤化工等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以实现我国能源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山西省煤炭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山西省煤炭消耗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15022057.html, 山西省煤炭消耗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作者:郝佳蓓韩珂 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35期 【摘要】经济增长需要能源的支持和保障。本文根据2005年~2013年九年间,山西省的煤炭消耗量的数据,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煤炭消耗量的关系,以期为山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山西煤炭经济发展 一、文献回顾 我国的学者针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例如:汪旭晖、刘勇!A]利用1978~2005年间我国能源消费和GDP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我国存在从能源消费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 一些国内学者以国内能源消费大省或经济发达省份为研究对象来探索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例如,刘爱芹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皮伟能与邹松涛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这些研究多是以全国或经济发达省份为研究对象。而山西具有特殊省情,山西省不是经济强省,却是能源大省。因此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与煤炭消耗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经济发展与煤炭消耗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山西省能源经济战略的首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能源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不可或缺,而其不可再生性以及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实现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发展的重大问题。山西省煤炭资源非常丰富,长久以来逐步忽略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能源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过去20多年中,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煤炭的大量生产和消费。与此同时,煤炭利用效率低、煤炭消 耗强度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山西省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使山西省的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耗达成均衡成为目前函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山西省的煤炭消耗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山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研究设计与变量选择 本文从《山西统计年鉴》获得了2005~2013年山西省的煤炭消费量、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并以地区生产总值来反映山西省的经济发展状况。选择煤炭消费量(coal)作为自变量,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本文的检验和回归过程借助于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 s 7.2完成。

山西省国有重点煤矿

山西省国有重点煤矿 工伤保险医疗服务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工伤保险医疗管理服务,保障职工工伤医疗救治,合理使用工伤保险基金,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结合省属国有重点 煤矿工伤保险经办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参加省属国有重点煤矿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及其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第三条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审核确定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对工伤医疗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山西省煤炭工业社会保险中心(以下简称“煤炭社保中心”)负责与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具体承办工伤医疗管理服务工作,并 对协议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协议医疗机构负责职工的工伤治疗及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用人单位配合做好工伤职工管理及医疗费用结算工作。 第四条工伤保险医疗服务的原则是:定点治疗、因伤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适收费。 第二章工伤就医管理 第五条工伤保险实行协议医疗就医制度。职工在企业所在地发生工伤或旧伤复发,应当在协议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 救,伤情稳定后及时专网协议医疗机构就医;用人单位周围无协议医疗 机构的,可选择当地一家工伤保险或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作为本单位职工 治疗工伤的医疗机构,同时报煤炭社保中心备案;在企业所在地以外发 生工伤的,可在事故地就近选择医疗机构就医,伤情稳定后及时转往协 议医疗机构就医。 第六条协议医疗机构应对就诊工伤的伤情认真检查,出具诊断建议书。诊断建议书中应明确第一诊断,其他诊断及其并发症。需要诊断职业病的,由 具有职业病诊断鉴定执业资格的机构进行。 第七条协议医疗机构在为职工治疗工伤时,应按照第一诊断确定主要治疗科室。第一诊断属治疗工伤的,按照工伤保险相关规定结算,第一诊断属 非工伤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办理。 工伤治疗判断的依据为所治疗的伤情是否与《工伤认定决定书》中认定的工伤部位或旧伤复发部位及其并发症相符合。 第八条协议医疗机构在为住院职工治疗工伤时,除急诊外,不得跨起亚、跨科室收治工伤患者。 第九条协议医疗机构治疗工伤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国产常用药品能达到疗效的,不用进口或特殊药品; 二、常规检查、治疗能达到疗效的,不用特殊检查治疗; 三、一种检查能明确诊断的,不作其它检查。 四、能门诊治疗的,不住院治疗。

对山西煤炭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山西煤炭产业发展若干 问题的思考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山西是我国最主要的煤炭生产地,煤炭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从2012年至今年年初,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工业跌入低谷,山西煤炭行业首当其冲,似乎进入穷途末路,诸多煤炭人面临精神崩溃,全省经济“因煤而困”。自今年2月以来,煤炭价格止跌回升,一路上涨,“叫好”声一片,诸多煤炭人又开始精神亢奋。煤炭行业能否尽快摆脱这种非理性、非冷即热的状态,决定着山西煤炭产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对于实现省委提出的“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黄金十年”后期,我一直在给煤炭企业泼凉水,呼吁大家清醒;去年全行业一片悲观,我又一直给煤炭企业鼓劲,“风雨过后是彩虹”“希望总在绝望中诞生”;当下煤炭市场引发躁动,我仍然要大声呼吁:一定要冷眼看煤市。 1 正确看待当前的煤市和走势 当前,全国煤炭市场结束了连续4年的持续下跌,自年初至今一路反弹,尤其是7月份以来涨势迅猛。煤炭产业是起死回生还是回光返照是昙花一现,还是趋势反转 1、近期看(3—5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处于恢复性上涨企稳阶段,但总体上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一致。 这次危机面临的不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难题,最根本的是煤炭产能过剩。今年2月以来尤其是7月份以来全国煤炭市场的快速反弹,绝不意味着自2012年煤炭市场出现拐点以来的趋势反转,而是多重因素短暂集中作用的结果。

一是去产能政策实施的因素。全国煤炭产量持续下降,在消化了进口煤增幅的同时,产量降幅大于消费降幅,1-3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亿吨,同比下降%(大于消费降幅个百分点)。 这是当前煤炭市场好转的根本原因,不是需求增加的结果,而是供给减少的结果。而供给减少的原因,则主要是去产能、控产量实施276个工作日起了关键作用。 二是保增长政策刺激的因素。 国家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广PPP模式,以适量的政府引导资金更多地激活民间投资,增强整个经济的终极动力,刺激了市场对煤炭等资源的需求,稳定了市场预期。 三是煤炭内生价值自我修复的因素。煤炭价格持续4年一路下跌,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违背价值规律,必然会触底反弹。 四是气候变化等偶发因素。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全社会用电量大幅增加;公路治超与铁路运价调整,煤炭运输成本上升和国际煤价大幅上涨;加之去产能,导致市场供应偏紧、价格上升的预期不断增加。 五是投机资金炒作的因素。本轮煤价上涨的背后不乏投机资金的影子,会造成非理性的价格预期,造成价格过快上涨,导致市场大起大落。 六是国际市场拉动的因素。中国煤炭市场已经被“国际化”,国际煤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内煤炭市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2018年山西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山西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一、山西全力挺进全国国企改革“第一方阵” (4) 1、山西国企沉珂缠身,下猛药向死而生 (4) 2、煤炭集团改革破冰前行,整合重组预期迅速升温 (7) 二、同煤集团 (8) 1、同煤集团概览 (8) 2、同煤集团煤炭资产梳理 (10) 3、资产注入方案猜想 (11) 三、焦煤集团 (12) 1、焦煤集团概览 (12) 2、焦煤集团煤炭资产梳理 (14) 3、资产注入方案猜想 (19) 四、潞安集团 (23) 1、储有优质煤炭资源,承诺择时注入公司 (23) 2、集团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25) 3、潞安集团积极响应改革号召 (27) 五、阳煤集团 (30) 1、受益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 (31) 2、集团体内煤炭资源丰富,优质煤矿有望注入公司 (33) 3、国企改革愈演愈烈,公司有望率先突围 (34) 4、资产注入方案猜想 (35) 六、山煤集团 (36) 七、积极布局山西国改行情 (37)

图目录 图 1:山西省属国企名录 (4) 图 2:山西焦煤集团核心组织结构 (13) 图 3:上市煤企资产负债率 2016 年均值 57% (22) 图 4:潞安环能原煤产量占比 (27) 图 5:潞安环能营业收入占比 (28) 图 6: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持股情况 (31) 图 7:集团下属业务板块示意图 (31) 表目录 表 1:山西辖区上市公司名录 (6) 表 2:同煤主要控股电力企业运营情况 (9) 表 3:同煤分业务经营情况 (9) 表 4:同煤集团煤炭资产概览 (10) 表 5:同煤集团 9 个千万吨级矿井明细 (11) 表 6:EPS 影响测算-2018 年 (12) 表 7:一级子公司原煤产量 (14) 表 8:西山煤电集团矿井明细 (15) 表 9:汾西矿业集团矿井明细 (16) 表 10:霍州煤田集团矿井明细 (18) 表 11:华晋焦煤煤矿明细 (19) 表 12:焦煤集团具备注入可能性的矿井名单 (19) 表 13:储量法估值比较 (21) 表 14:西山煤电 EPS 影响测算 (23) 表 15:潞安集团下属主要矿井概况 (24) 表 16:潞安集团收入结构 (25) 表 17: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项目 (26) 表 18:集团光伏业务情况 (26) 表 19:煤电一体化项目 (27) 表 20:潞安集团下属主要矿井概况 (29) 表 21:可比交易法估值 (29) 表 22:潞安环能 EPS 影响测算 (30) 表 23:扬德煤层气发电公司下属项目 (33) 表 24:集团优质矿井资源 (34) 表 25:注入资产估值 (35) 表 26:阳泉煤业 EPS 影响测算 (36) 表 27:山煤 EPS 影响测算 (37) 表 28:核心标的估值比较 (37)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行)》晋煤办信发2010 1743号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行) 前言 为规范全省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保证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正常使用,建立通畅、便捷、有效、快速、智能化的井上下通信联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信息中心提出并起草。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山西省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管辖范围内的煤矿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1-2000,eqv IEC 60079-0:1998)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2-2000,eqv IEC 60079-1:1990)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

“e”(GB 3836.3-2000,eqv IEC 60079-7:1990)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3836.4-2000,eqv IEC 60079-11:1999)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AQ 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MT/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287-92 煤矿信号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YD/T 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821-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发布《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08)49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具有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功能。

山西煤炭精神

1、山西煤炭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通三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煤矿三并重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安全生产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国家对煤矿“六大避灾系统”:__、___、___、___、__、__。 7、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 8、瓦斯爆炸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9、我省煤矿防治水害规定:坚持____、____、____、_____。 10、六长和副总工程师和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到十二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达到____,研究生学历____。到2011年B类安全生产人员全部达到____以上学历。“十二五”具备煤炭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_____,本科以上学历_____。 11、对提升煤矿班组长和特种作业人员到十二五未,煤矿特种人员全部达到_______以上学历,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到达_____。 12、到十二五,煤矿特有工程必须达到________,全省招入工人为________,新入招的工人学历达能________。 1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规定:企业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追究事故企业_______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企业__________的法律责任,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还要追究_________的责任,主要负责人_____不得担任本行业的矿长,对非法违法以及______、______同,要依法重处。1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规定:企业________一律严格考核,职工要签订_____,凡存在不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要______,对没有对井下职工没有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或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______。 1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规定:企业___和_______要轮流带班,与职工______和_____,对无企业负责人带班下井的,对有关责任人按______处理,发生事故而没有企业负责人带班的,给予规定上限_______,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_______的责任。 16、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存在________组织生产;______超限作业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按规定实施_____措施的;高瓦斯矿井未建立______和监控系统的;通风系统_______;有严重水患未________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 17、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存在____开采,有冲击地压未______;自然发火严重,未_______;使用______________的设备、工艺;年产六万吨煤矿没有建__。 18、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建设矿井,在改建区生产或在其它生产_______的范围和规模的,立即停产。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主要职责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构编制 【发文字号】晋政办发[2007]80号 【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06.28 【实施日期】2007.06.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 通知 (晋政办发〔2007〕8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二○○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

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的有关意见,按照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煤炭工业管理体制的通知》(晋办发〔2007〕11号)要求,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下简称省煤炭局)调整为省人民政府直属机构,仍为正厅级建制,是省人民政府实施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 一、职能调整 (一)将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的煤矿安全监管职能交由省煤炭工业局承担。 (二)将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的煤矿矿长资格的考核发证职能交由省煤炭工业局承担。 (三)将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的矿长安全资格、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的考核发证职能交由省煤炭工业局承担。 二、主要职责 职能调整后,省煤炭工业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对全省煤矿生产、建设、经营、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 (二)研究提出煤炭行业发展政策和战略建议,拟订全省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研究提出全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具体方针、政策和法规;拟定全省煤矿准入条件和办矿标准并组织实施。 (四)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提出煤矿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和目标建议。

山西煤炭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山西煤炭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组员:黄维周、游伟波、邱瑞寿、吴世慧、杨志强、林俊宏、陈杰鹏、候彬彬、张磊 前言:山西省作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山西煤炭的开采对山西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使我们对山西煤炭的发展有更好的认识,我们小组对山西煤炭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得出有益结论,不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长远的科学意义。 关键词:山西、煤炭、运输通道、开发 一、资源状况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 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全省2000米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t,占全国的16%,截止1996年末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其中:煤焦煤占57%),保有储量2613亿t,占全国的27%,境内各类煤矿批准占用储量约1500亿。 2、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自然条件优良。 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由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开创了极佳的品牌效应;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二、煤炭开发的外部条件优越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摘要】: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及机械重化工基地,煤炭开采的历史十分悠久,煤炭产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代。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山西被确立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从此,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地位逐步确立,资源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变迁,山西的煤炭产业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主导产业,煤炭产业提供的税收占到了全省可用财力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占山西省GDP的一半以上,为山西省区域发展积累了巨大的产业资本,为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动力;作为支柱产业,山西煤炭产业波及范围广泛,与机械、化工、钢铁、电力、热力等多个行业具有前向或者后向的直接联系,产业关联密切,联动作用明显,煤炭产业是山西名副其实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国家科技型低碳循环经济建设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煤炭资源整合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转型已成为山西省未来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延长煤炭产业生产链,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0年12月,山西省被确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改革实验区”,经济转型将会在“十二五”期间在山西省全面铺开,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首当其冲。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中国能源开发的西进,山西这个传统能源大省的煤炭产业也面临着来自其他省份和国际市场的挑战和冲击。因此,在实施经济转型和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升山西省煤炭产

业竞争力更应该成为未来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和突破口。研究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根据区域的特点和产业的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路径与对策,有效地将山西省煤炭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产业优势带动经济转型,是一个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研究,这部分主要针对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定义、特点进行简要介绍,特别对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即波特的钻石模型、煤炭产业竞争力分析的SCEC模型和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进行了介绍,根据相关理论的研究最终得到了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文章第二部分得到的分析框架,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这三个方面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第四部分为山西省煤炭产业地位作用研究,重点研究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这部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产业地位和产业竞争力对区域经济的重要影响和带动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第五部分为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本部分由上文分析的结果从山西省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这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论。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产业的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