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作者生平、书名由来及撰写背景[编辑]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人。师事贾逵,受古文经学,为马融所推崇,时人誉称“五经无双许叔重”。举孝廉,历任校长、太尉阁祭酒。所著有《说文解字》和《五经异义》。《说文解字》始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前后经历二十余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许慎卧病在床,才由其子许慎进上;而《五经异义》已佚,清人陈寿祺《五经异义疏证》辑注较备。许慎于《说文解字叙》中指出:“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由于古人没有文字,只用结绳等方法来记事,以致“庶业其繁,饰伪萌生”。及至仓颉造字,才使“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然而,随着文字的演变,而时人又“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加上假借字的普遍,使许多字已失去了本义,或者出现误用的情况。为了“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许慎遂作《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体制[编辑] 东汉许慎撰著的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书之一。它首立部首排列法,以六书理论解释字形、字义、字音及其互相关系的汉语字典,开创后世字典编排、查检的先河﹔保存了上古丰富的文字资料﹔阐发了前人的六书说,并首先运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形体构造,因形说义,因声求源,是人们认识、掌握上古音、词汇和读通先秦两汉古籍的重要工具书。此外,《说文解字》释字时往往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总括而言,《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内容编排[编辑] 关于《说文解字》的编排,《说文解字序》说﹕“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说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由此可见,本书分为十四篇,另加序一篇,共十五篇。篇下开列部首,如第一篇有部首十四个。部首统摄字,有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之下加解说,包括意思,读音等,解说时又附以古文、籀文、俗字、奇字等异体字,称重文,合计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在北宋时期,徐铉等人作了校订。其中在校订中对原书的编排作了一些改动和补充。包括: 把原书十四篇各分上下增加反切增加注释增加了一些见于古代典籍的文字——新附字。那么如此众多的被解释字是怎样有系统地组织在一起的呢?作者的编排原则是什么?这里牵涉两个编排的原则。第一是关于部首之间的排列次序﹔第二是每部首之下统摄之字的排列方法。这在《说文解字序》里也有说明﹕“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又说:“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系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段玉裁

说﹕“凡部首之先后,以形之相近为次﹔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文》全书十五篇,正文十四篇,共收正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许慎按照不同的表意或表声偏旁(多数为表意偏旁),把这些篆体汉字分为五百四十部。例如从木(以木为偏旁)的字,如楷、梫、桂、棠、杜、槢、椫等,都放在木部。从水的字(以水为偏旁),“河、泑、涷、涪、潼、江、沱”等,都放在水部。如此等等,这就是“分别部居”。评价及贡献[编辑]历代不少学者都曾研究《说文解字》,当中尤以清朝

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说文对于文字贡献,在于网罗当时许多的小篆籀文古文等古代文字,着眼于本形本义,保存当时的文字说解,不仅为第一部文字学钜著,事实上两千多年来的文字学便是说文之学。

甲骨文解说说文解字图文并茂

说文解字 每天学习几个字, 天天都能涨知识。 关注微信公众号:班主任俞老师 ★安居乐业★ 安 从上图甲骨文“安”字形看,上面为宝盖头,象征房子,下面则是一女子跪坐在家中(魏晋时期前,古人常常跪坐),女子在家中,比较不会遇见危险;家中有女眷,不宜奔波,也意味着要在此常住定居,因此“安”本义是平安、安定。 也有观点认为,“安”指的是女子从外面跑回家中,在家就安全、安定了。女子跑回家中是因为在外面遇到麻烦了,因此“安”又有“哪里”“怎么样”等含义。这种观点由此引出“按”的含义:用手拉住往回家跑的女子,由此产生按的意思是按住、制止等。 还有观点认为:甲骨文(宀,新房)(女,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兴宅、娶亲,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事件,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顺利兴宅、娶亲,便能安居乐业,反之内心则焦虑不宁。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古人称娶亲成家、宁神度日为“安”,称衣食充足而娱乐养心为“宁”(宁)*,“安”是“宁”的基础,“宁”是“安”的高级境界。 居 “居”,由“尸”和“古”组成。 说法一:像一个坐着的人。古代的祭悼传统,让活人坐在祭位上,以代表死者或者先祖,接受人们的吊唁。所以“尸”字的本义指坐在祭位上的人。“古”则代表位置,接受祭祀的人坐在位置上。由此得出“居”的意思有:担当、处于等。如“身居要职”。 从而可以理解“据”,一手抢夺了重要位置,即“占据”、“据为己有”等。 说法二:甲骨文(人,指妇女)(倒写的“子”,表示刚降生的婴儿),表示妇女生孩子,呆在家里坐月子。在古人眼里,妇女坐月子,安安定定在家里过日子,最能体现“家居”的本质。造字本义:动词,妇女生育坐月子,安安定定在家里过日子 现在,“居”用得比较普遍的有“居住”、“处于”等意思。 乐 甲骨文:乐 “乐”,最初念yue,第四声,本义为乐器、音乐。甲骨文(丝,丝弦)(木,架子,琴枕),字形像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弦附木上”。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但是加了“白”,很像调弦之物。因为音乐会使人愉悦,所以“乐”有快乐的意思。

《说文解字序》及翻译

〔原文〕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扬于王庭⑤。”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11。 〔注释〕 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鸟兽之文:“文”指行迹。地之宜:宜者,仪也。即地理现象。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宪:大法。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发明农具,发现药草。结绳为治: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③书契: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或作苍颉、仓精)创制的,古人认为书契就是文字。④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⑤扬于王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⑦依类象形:按事物的种类模画外形。故谓之文:因此把所画的形迹叫做文。⑧形声相益:表形和表音互相配合而提高了表意的作用。 ⑨文:即象形、指事的单体字。本:原本的形象。它:形声、会意的合体字。孽乳:繁衍增生。蜪:渐渐。⑩如也:字形就如事物的形状。11改易殊体:经过改变,字形不同了。封于泰山:在泰山封禅祭天地。七十有二代:泛言多数。 〔翻译〕 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玉部》以及从玉之字的文化阐释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又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发展、演进,负载着独特的文化信息。早期汉字的象形程度很高,发展到小篆时代,其构形大部分还带有理据,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经验,也充分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而对于汉字的研究,东汉初期,许慎撰著的《说文解字》是处于中国语言文字学草创时期的不朽之作,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收字齐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等形音义综合考辨,编排较为科学系统的字典,也是一部杰出的训诂学巨作。《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全书连同叙目一共15篇,按540个部首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解说内容133441字,清代学者王鸣盛在《说文解字正义序》中说:“<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尤不读也。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也。”许慎的《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解释汉字形义关系、分析汉字结构、归纳汉字构型系统的文字书,而且也是一部记载了许多文化现象的百科全书。本文就是从《说文解字·玉部》以及从玉的字对中国古代的玉文化进行阐释。 《说文·玉部》:“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其意为:玉为美石,它有五种品德,玉柔润有光泽又温和,好比人具有‘仁’的品质;玉质纹理清晰可从其外看到其

中,好比人具有‘义’的品质;玉的声音舒展悠扬传至远方,好比人具有‘智’的品质;玉宁可折断也不肯弯曲,好比人具有‘勇’的品质;玉虽有棱角却不会让人受到伤害,好比人具有‘洁’的品质。玉字的形体像是由三片玉组成,中间一竖将其连贯起来,凡是玉统属的字都归玉部。 许慎《说文解字·玉部》收字140个,这些字有表示玉的种类的,表示玉的质地的,表示玉的颜色、声音的等等。古人把玉分得如此细致,可见“玉”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从这些表示玉、或与玉有关的汉字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世界最早用玉的文明古国之一,用玉与琢玉已有七千多年历史。玉主要是作为饰物在社会中广泛使用,但是在玉还没广泛使用前,它是作为一种祭祀物品而存在的,让原始先民敬畏。原始先民认为玉不是平凡之物,而是天地之间的精华,是神秘莫测的通灵之宝,可以上达天地鬼神。古人的这种思想,可以从“禮”字的本义看出。“禮”字的甲骨文形体为,像用器皿盛着两串玉拜祭神灵,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禮的解释是:“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可见,古代先民最讲究的“礼”最先就是用玉来拜祭神灵,祈求福气。从“灵”字也可以看出古人对玉的敬畏。“灵”字的小篆形体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到:“灵巫与玉事神,从玉霝声,或从巫。”玉与巫可以互换,说明在古人的意识里,玉与巫一样,具有巫的灵性和神性。由此可见,玉在古代的祭祀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把玉作为拜祭品,在后代有文献支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月部字的研究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这部属于中国语言文字学草创时代的不朽名著,为东汉著名学者许慎撰著。我们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也在这学期学习了许慎的《说文解字》。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许多小知识。 而我也要分析这540个部首中的一个,在细心挑选之后我选了月这个部首。月部位于《说文解字》卷十三,部内共收录汉字七个,是收录汉字比较少的部首之一。在《说文解字》中月部的解释是这样的:闕也。太阳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通过《说文解字》对月部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月,污闕,太阳的精华。象形字。甲骨文中的月是这样的:,而金文中是这样的。徐灏在《段注筏》里写到:象上下弦(阳历初七初八,月亮缺上半叫做上弦;二十二、二十三,月亮缺下半,叫下弦)之形。日象圆形,故月象其闕也。小篆相承取字形茂美耳。 月部收录的汉字一共只有七个,所以在这里我就不把它们一一分类了。因为只有七个,所以我会逐一分析,说出自己对它们浅薄的理解。 月部的第一个字是朔。朔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月一日始蘇也。从月,屰聲。通过《说文解字》对朔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月亮在初一开始复生。这是在告诉我们:夏历每年初一,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跟太阳同时出没,地球上看不到月光。这就是所谓的“朔”,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每年都会出现,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其实大自然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 月部的第二个字是朏。通过《说文解字》我知道了它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朏的解释是这样的:月未盛之明。从月、出。《周書》曰:“丙午朏。”通过说文解字对它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朏是指月光比较微弱的时候。《周书》中有记载:丙午那天月光初现光明。我喜欢朦朦胧胧的月光,喜欢月亮初挂在天空时的场景。 月部的第三个字是霸。霸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聲。《周書》曰:“哉生霸。” ,古文霸。普伯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必駕切。以爲霸王字。通过以上解释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和<会意>,<形声>字 小篆:和,从口,禾声,本义作「相应」解,见<说文>,乃彼此心声相应之意,故从口。又以禾本象嘉谷顺垂之形,兼有相依从之意,相应乃彼此顺而相从,故「和」从禾声。 其义为:1.睦曰和,亲厚之称。如《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2.和谐之声音曰和。如《马融?长笛赋》「心乐五声之和。」 3.不刚不柔之称曰和,恰到好处之义。如《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4.媾和、讲和之称。如《国策?赵》「故不若亟割此求和。」 5.冲和之气曰和。如《易?乾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6.和尚,和上。梵文之意译。意为亲教师,为能教人学 戒、定、慧者,乃僧徒之尊称。如《晋书?佛图澄传》 「莫起恶心,和尚知汝」。 7.和顺、平和曰和。如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8.亲、相好曰和。如《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合曰和。如《幼学琼林?夫妇》「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10.调曰和。如《左传?隐公十三年》「臣闻以德和民, 不闻以乱」。 11.应答曰和。如应和,读去声。 12.连同,伴随曰和。如和盘托出、和衣而卧。 13.向、跟、同曰和。 「和」,由「口」和俱顺垂之形的「禾」组成,含心口相应,和顺相依之义。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数千年来「和」的观念已普遍深入人心。如常听的「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安和乐利」无不是社会祥和、天下太平的描述。而要真正达此安和境地,首先,自己内在要能平,心能平,才有和可言;心不平,则一切对立、仇恨因而生焉。 大家都知道,北京故宫的三大主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和「太和、中和、保和」的说法源于《易经》。其中究竟含何深义呢?兹分述如下: 「太和」:宇宙本来是和谐圆融的整体。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大到我们身体外部的五官、四肢;内部的五脏六腑;小到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它们无不是和谐互助、共存共荣的。就好比,左手痛,不可能将手去掉,一定是右手去帮忙。是故,和谐互助,原本就是宇宙天然的法则。「太和」就表此含义。 「中和」:就是我们人能随顺自然、和谐、互助的法则,用「中」――至诚无偏心、无邪念地处事、待人、接物。在人自身,则心平气和、健康长寿;在家,则家庭和睦;在国,则国泰民安;在全球,则世界和平。用这宝贵的「中和」法则,确能消弥纷争、合大怨,而不留余怨。当今举世的纷争、恐怖灾难,无一不是起因于不和,进而彼此怨怼越积越深造成的。终为两败俱伤,甚或两相毁灭。故欲求人类真正的和平,唯用圣人所教的「和」才能去除不平,化解冲突。 「保和」:是指这与天然「太和」之道相应的「中和」之道,要代代保持下去,其望殷殷,其嘱切切。我们的祖先知道如不保持「和之道」则会天下大乱。展阅中国历史,王朝倾覆的原因无不由于「和」不「保」所引起。 和之道,大矣哉!和 h?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说文解字之有机化学部分常用字

第 1 页 共 4 页 说文解字之有机化学部分常用字 广东肇庆中学 王文胜 邮编:526020 [关键字 有机化学 专有名词 烃 烯 炔 羟 羰 ] 许多同学刚开始接触有机化学的时候,往往觉得一些有机化学专有名词用字比较深奥、难懂,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有机化学学不好。其实有机化学专有名词用字,多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含义和最开始该有机物提取的方法或原料来源等方面所创造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积累,现将中学化学中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学专有名词分类介绍如下,希望对大家学好有机化学有所帮助。 有机化学专有名词用字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会意组合字,一类为形声示意字。 一、会意组合字 由组成元素名称字的各一部分组合而成,它既指示了物质的组成又指示了字音。 烃:又叫碳氢化合物,指仅含.. 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可用通式CxHy 表示。“烃” 字是由碳中的“”和氢中的“”组成,读音取碳字的声母“t ” 和氢字的韵母“īng”, 读tīng。 字体构成: 发音构成: 羟:羟基,指—OH ,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官能团,“羟”字由氧中的“羊”和氢中的“”构成,读音取氢字的声母“ q ”和氧字的韵母“ang ”,音取谐音qiǎng。 字体构成: 发音构成: 羰:羰基,指,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官能团,“羰”字由氧字中的“羊”和碳字中的“炭” 构成,读音取碳字的声母“t ”和氧字的韵母“ang ”,读“táng”。 烃 īng 羟 qiǎng

第 2 页 共 4 页 字体构成: 发音构成: 羧:羧基,指,由羰基和羟基—OH 所组成的官能团。含有羧基 的有机物叫羧酸,具有酸性。“羧”字由羰字中的“羊”和酸字中的“ ” 构成。读音:suō 巯:巯基,指—SH ,由氢硫两种元素组成的官能团,“巯”字由氢字中的“ ”和硫 字中的“”构成,读音取氢字的声母“q ”和硫字的韵母“iu ”,音qiú。 字体构成: 发音构成: 在会意组合字中,一般 “火”字边或“炭”字旁代表碳元素,发“t ”音,名称中带有“火”字边的物质都可燃烧。“ ”字代表氢元素,发“ing ”音,“羊”字代表氧元素,发“ang ”音, “”代表硫元素, 发“iu ”音。声母一般按碳氢氧氮硫的顺序选取:如碳氢组合发“t ”音,氢氧组合发“q ”音等。 二、形声示意字 在汉字造字法中,声旁一般不表意,但化学家们为了让人们容易理解,在给某些物质命名时,常常赋予声旁一定的含义。这是化学家的独创,通过对这类字的组成分析,可加深对 巯 qiú

说文解字概述

《说文解字》概述《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许慎所以做《说文》,是与两汉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风尚分不开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灭经书,涤除旧典,又严禁私人藏书,规定了“挟书之律”。到了西汉初年,惠帝废除“挟书之律”。文景以后,渐开羡书之路,并有意识地搜求旧典、发掘古籍。武帝更提出“罢黜百官,独尊儒术”。为了解释经书,古文家和今文家互相排挤。许慎站在古文家的立场著《说文》。从《说文解字》可以看到了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单体变为合体,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最早先有图画代表形象,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还有指事,《说文》举“上”“下”为例,因为无物可象,所以有指事。又有会意,会意一般是合体的,如“相”,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遂向表音方向发展,因此有了形声。又有转注、假借,合前几种为六书。 《说文解字》探索字的本源意义,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另外当我们追寻字的原始意义,探索古人造字之始的原始意图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陌生化地新奇效果,原因是我们被日前所习惯的字的引申义遮蔽了感受的新鲜,字只成了一个表达意思的符号,我们不去推寻远古人类造字的巧妙。 《说文解字》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在许慎看来,那些保存下来的经典才是古文字及传统文化的正脉。这里有古文传统谙昧不彰与政治纲纪失序之间相伴生的关共同导致社会的衰礼乐的崩坏与王纲的废弛是一对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因素,系,变:而反过来,社会政治清明的时候,古文传统也往往受到很好的尊重和延续,并与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规范形成良性的互动。 《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痕迹。很多鬼部的字由此可见,反映了崇拜鬼神和恐惧鬼神的心理。鬼文化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界及自身的现象从困惑到恐惧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并逐渐演变、积淀为一种全社会的文化传统。原始先民产生鬼魂观念并对之虔诚侍奉,乃是基于对鬼魂与人的神秘关系的认识,古人将鬼分为“善鬼”和“恶鬼”,“恶鬼”应该是先民观念世界中较早出现的鬼类。《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 《说文》的价值是巨大的。 收字范围很广。包括了①秦汉间通行的篆文;②古文(壁中书),含奇字,采自扬雄的书;③籀文,即大篆,比小篆繁复,笔画重复的多。如“则”,籀文左边

说文解字的意义

《说文解字》之意义及读法王念孙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说文》之为书,以文字而兼声音训诂者也。凡许氏形声读若,皆与古音相准,或为古之正音,或为古之合音,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循而考之,各有条理。不得其远近分合之故,则或执今音以疑古音,或执古之正音,以疑古之合音,而声音之学晦矣。《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而亦不废假借。凡言一曰,及所引经类多有之,盖以广异闻,备多识而不限于一隅也。不明乎假借之指,则或据《说文》本字,以改书传假借之字,或据《说文》引经假借之字,以改经之本字,而训诂之学晦矣。吾友段氏若膺,于古音之条理,察之精,剖之密,尝为《六书音均(古韵字)表》,立十七部以综核之。因是为《说文注》一书,形声读若,一以十七部之远近分合求之,而声音之道大明。于许氏之说正义借义,知其典要,观其会通,而引经与今本异者,不以本字废借字,不以借字易本字,揆诸经义,例以本书,有相合无相害也。而训诂之道大明,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则若膺之书之为功也大矣。若夫辩点画之正俗,察篆隶之繁省,沾沾自谓得之,而于形声读若,转注假借之通训,茫乎未之有闻,是知有文字而不知有声音训诂也,其视若膺之学,浅深相去为何如耶?余交若膺久,知若膺深,而又皆从事于小学,故敢举其荦荦大者,以告缀学之士云。嘉庆戊辰五月,高邮王念孙序。严可均《说文翼叙》曰:夫《说文》者,经典之总龟也,孔子写六经,河间得先秦古书,皆古文,经师不尽识,故属读不同,误解亦不少。诸儒渐次是正,其绪论具见于《说文》,而非观其会通不得也。何者?《说文》皆本字,经典多

假借,且以隶写古籀,而古籀相沿,又多疑文惑体,轶出《说文》外,十常二三,浅儒昧于形声,未极古籀之变,泥守本字,失其假借。以此治经,扞格抵牾,在所不免。然此轶出《说文》外十常二三者,以形声求之,《说文》无不有,非遗漏也,即所假借,亦不离本字远也。唯不知形声,故不知假借也。夫六书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厥谊明瞭。形声者,据形为谊,依声为读,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随势移易,正反向背,唯变所适。或声兼谊,或但取其声,或省或不省,或取同类为行,或取声近为声,往往一字而十数异体。《说文》仅收其一,一可包十数也。假借者,或取形近,或取声近,或取偏旁半字,望文改读,声随谊转。《说文》列字十数,十数可贯于一也。故会而通之,然后能治经,然后能极古籀之变,而见《说文》之所择者精,所赅者广也。张之洞《劝学篇·内篇·守约第八》曰:惟百年以来,讲《说文》者终身钻研,汩没不反,亦是一病。要之,止须通其大旨大例,即可应用。大旨大例者,解六书之区分,通古今韵之隔阂,识古籀篆之源委,知以声类求义类之枢纽,晓部首五百四十字之义例。至名物无关大用(如水部自有专书,示部多列祭礼,舟车今制为详,草虫须凭目验,皆不必字字深求者也)。说解间有难明,义例偶有抵牾,则缺之不论(许君书既有脱逸,复多奥义,但为求通六书,不为究极许学,则功力有限断矣)。得明师说之,十日粗通,一月大通,引申触类,存乎其人,何至有废时破道之患哉!若废小学不讲,或讲之故为繁难,致人厌弃,则经典之古义茫昧,仅存迂浅俗说,後起趣时之才士,必皆薄圣道为不足观,吾恐终有经籍道熄之一日也。黄

说文解字序注译

周大璞《古汉语纲要》[附录一] 许慎《说文解字序》译注(1)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2),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3),近取诸身,远取诸物(4),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5)。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6),庶业其緐(7),饰伪萌生(8)。黄帝之史仓颉(9)见乌兽蹏迒之迹(10),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11),初造书契(12)。“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13),”“夬扬于王庭(14)”,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15),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16)。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17)。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18)。文者,物象之本(19);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20);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21)。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22)。 【译文】 古代庖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上则观察星象于天,下则观家现象于地,又看到乌兽的纹理和地理的形状,近则取法于身,远则取象于物,于是开始作了八卦,用它来表示法定的图象。至神农时代,用结绳的办法记录事物,诸事繁杂,饰伪的事情不断发生。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乌兽足迹,知道纹理可以互相区别,始创造了文字。“百官以乂,万民以察,大概取象于分别,”“分别了,扬于王庭,”这就是说,文字是在王者朝廷里宣教明化的,是百官用以对下布施教化,增修德行,明白禁忌的。仓颉在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大抵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画出它们的图形,所以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结合就叫做“字”。“文”是表示事物的本然现象,“字”就是由文孳生出来而逐渐增多的。写在竹帛上的叫做“书”,“书”就是“如”的意思。到了五帝三王的时代,文字逐渐改变成不同形体。在泰山祭天地的有很多朝代,使用的文字竟然没有相同的呢。 【注释】 (1)许慎,字叔重,生于东汉,汝南郡召陵人,今河南郾城县东四十五里之地,相传郾城县尚有许慎墓。《说文解字》共十五卷,前十四卷是本书,末卷是叙目。全书是五百四十部。据许慎所说,全书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说字十三万八千四百四十一。 (2)法,法象,现象。 (2)文,文理;宜,犹言仪,谓形状。 (4)诸,之于。 (5)垂,示也。宪,法也;宪象,法定的图象。 (6)统,纪也。相传神农时代用结绳来纪事:“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 (7)庶,众也;其同綦,犹极也,程度副词;緐,多也。此谓事物特别繁。 (8)饰伪,巧饰伪诈也。“及神农氏”三句言神农时代以结绳记事,因无文字可凭而且事情又很繁杂,所以巧饰伪诈之事发生。 (9)史,史官,记事之官也。仓或作苍。 (10)蹏,古蹄字。迒,《唐韵》:胡郎切,念háng,兽迹。蹏迒,近义复合词。 (11)分理犹文理。 (12)书契,文字也。 (13)上三句见于《周易·系辞》。工,官也;乂,治也;品,类也。万品,万物也。察,明也。盖,或然之词。夬,《说文》:分决也,念guài。此言“百官因此治理,万物因此明白,大概取之于分别”。 (14)此句见《周易·夬卦》卦辞。 (15)文,文字。宣教明化,即宣明教化。此二句大意是:“夬,扬于王庭’,这就是说文字是在国王朝廷宣明教化的工具。”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豩”和从其得声之字的音义 及相关问题研究 ◎ 史杰鹏 ◎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内容提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次讨论了《说文解字》中从“豩”得声的字和古文字中“”的关系,从古音方面详细证明了传统韵书中“豩”的两个反切“伯贫切”和“呼关切”,其实是从一个读音分化出来的。又从字形方面详细论证了秦汉文字中“豕”常和“彖”相混,而早期文字中和“彖”并不同形的“”,也常常和“彖”相混,这导致许慎将从“?”讹变的“豩”放在了他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其实“豩”字有可能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文章还顺便讨论了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篇和郭店简中的两段文字,解释了其中的某种语音现象。 关键词:说文解字许慎反切 《说文?豕部》有个“豩”字,许慎的解释是:“二豕也。豳从此,阙。”其音阙失不闻,段玉裁注云:“许书豳、燹皆用豩为声也,然则其读尚约略可识矣。古音当在十三部。”段玉裁的十三部,相当于王力古音系统的真文部。段玉裁又说:“二豕乃兼顽钝之物,故古有读若顽者。大徐伯贫切,又呼关切。”按段玉裁所说“二豕乃兼顽钝之物,故古有读若顽者”一句,显然是没有根据的猜想,不足为信。不过前面他却说得很对,既然“豩”可以做“豳” 1 和“燹”的声符,则的确可以推断它的读音。“豳”是《说文》中“邠”字的或体,训释为:“美阳亭,即豳也。民俗以夜市有豳山,从山,从豩,

阙。”“邠”的的上古音在帮母文部,作为它或体的“豳”自然也在帮母文部。“燹”字在《说文?火部》,训释为:“火也,从火豩声。”反切为“稣典”切,这说明“燹”上古音在心母文部。“豳”和“燹”都是文部字,但声母却有唇齿之别,相差很远。大徐本“豩”的“伯贫”“呼关”二切大概就是因此而来的,“伯贫切”和“豳”音对应,“呼关切”上古音应当在晓母元部,虽然不能和“稣典切”严密对应,但读音也并不远。心母字和晓母字再古书中有相谐现象,比如“宣”、“瑄”为心母字,而同从“亘”得声的“暄”、“萱”、“暄”却为晓母字;又比如《尚书?舜典》:“五品不逊。”《史记?殷本纪》作“五品不 训。”“训”为晓母字,而“逊”为心母字。至于韵部方面,文、元两部则一向被古音学家认为相当接近,比如“俊骏浚”为文部字,而同从“夋”得声的“酸”却是元部字。这様看来,“豩”的两个反切,韵部是相近的,这点段玉裁已经指出。但声母方面还有麻烦,“伯贫切”的声母是唇音,“呼关切”的声母是喉音(可以和齿音心母相通),相差很远,也许以它为声符的“豳”“燹”两个形声字是分别借用了它的唇、齿读音,形成了自己的读音。这似乎可以得出结论,“豩”是一个有着两种不相关读音的字。在古代这种情况貌似也很常见,比如甲骨文“月”和“夕”有时同形,读音却没有关系;“士” 1 2和“王”皆为斧头的形状,但却是两个字;“”既可以表示“范”,又可以表示“围”,所以,“豩”似乎也是这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古文字中从来没有发现过“豩”和从它得声的 “豳”“燹”等字,倒是有一个“”字,在金文中多次出现,很多学者早已指出,“豳”和“燹”其实是一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说文解字的作者《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是东汉汝南郡召陵人,即今河南郾城县东(现属漯河市)人。关于其生平事迹,范晔在《后汉书·儒林传》的《许慎传》中作了这样的记载: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藏否不同,于是撰写《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于世。从这段记载中,我们除知道许慎的籍贯外,还知道他为人朴实稳重,博涉群籍,精通五经,曾作过郡功曹(协助郡守掌管一郡政务的官吏),被推举为孝廉,后升任洨长(洨县之长,洨县在今安徽灵壁县)。据许慎之子许冲所上《说文表》所记,许慎在

升任洨长之前还作过太尉府和南阁祭酒(祭酒,学官名,博士之首)。关于许慎更详细的情况,我们从《许慎传》中则无从得知,因为该传过于简略。清代学者曾对许慎的生平和事迹详加考证,如严可均的《许君事绩考》,林颐山的《许慎传补遗》,陶方琦的《许君年表》,诸可宝的《许君疑年录》,钱大昕的《许慎传漏略》等。(参看《说文解字诂林》前编下《许君事迹类》各文)根据这些学者的考证,我们知道许慎生于明帝永平(公元58—75年)年间初期,在举孝廉后,到了洛阳,任太尉府南阁祭酒。章帝建初八年(公元八十三年)精通今古文的经学大师贾逵奉诏在黄门署讲授《春秋左氏传》、《谷梁传》、古文《尚书》和《毛诗》,许慎此时住在京师洛阳,大约就在这时从贾逵受古文之学,并帮助老师整理秘府旧文。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完成了《说文解字》初稿。在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他与马融、刘参以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等五十余人奉诏在东

说文解字序

说文解字序笺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1,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逺取諸物2,於是始作《易》八卦3,以垂憲象4。及神農氏5,結?為治而統其事6,庶業其繁7,飾偽萌生,黄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異也8,初造書契9。百工以乂10,萬品以察,葢取諸夬11。夬,揚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12,君1 庖犧氏:上古帝王。《易?系辞下》:“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释文》: “包,本又作庖。郑云:取也。孟、京作伏。犠,郑云:鸟兽全具曰犠;孟、京作戏,云伏、服也,戏,化也。”宋王应麟辑《周易郑康成注》:“包,聚也。鳥獸全具曰犧。”按孟、京之训为今文旧说,《白虎通义?号篇》:“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风俗通》引《含文嘉》:“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戏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戏。”又作宓羲,王筠曰:“考诸经史纬候,无宓羲之号。孔子弟子虙不齐,后人云,济南伏生即子贱之后,是知虙与伏古字通用,后误以为宓也。”郑玄之训,据吕思勉《先秦史》所论,本自刘歆,《汉书?律历志》载歆《世经》:“作网罟以田渔取犠牲,故天下号曰炮犠氏”,可证。吕氏曰:“《易》但言田渔,歆妄益‘取犠牲’三字,实非也。”琢案:吕氏论古史,以今文为正,故断论刘说为非。《说文》:“犠,宗庙之牲也。”《鲁颂?传》:“犠,纯也。”犠者,纯色之牲也,以荐于宗庙。《易》云田渔,必当得获,刘郑寻“包犠”之名,以获取鸟兽解之,较之今文“变化天下、咸伏贡献”之浮谈,未可轻言谬也。又有“庖犠”之名,《礼记?月令疏》引《帝王世纪》:“庖犠氏,风姓也。取犠牲以充庖厨,故号庖犠氏。”此则由“包犠”附会庖厨之意也。 2 《易?说卦》:“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孔疏:“此一节说八卦人身之象,略明近取诸身也。”《说卦》又云:“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孔疏:“此一节说八卦畜兽之象,略明远取诸物也。” 3 伏羲画卦之说,多见于古籍。如《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乾凿度》:“伏羲乃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作八卦。”《礼?含文嘉》:“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之以鸟兽文章,地应之以龟书,伏羲乃则象作易卦。”郑玄《六艺论》:“虙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宋人始言八卦为造字之始,见郑樵《通志?六书略》,大抵牵强附会。王筠《句读》又有“许君放周易而作说文”之说,曰:“其序字也,前七篇首一部,放《易》上经首乾坤也,后七篇首人部,放《易》下经首咸桓也。《易》终于未济,以见其无穷尽,《说文》终于亥,亥而生子,复从一起,以见其循环无端,亦所以放之也。”自《说文》之篇章体系而言之,自成一家言耳。 4 宪象:法象。(王筠说) 5 神农氏:上古帝王。《易?系辞下》:“包犠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礼?含文嘉》:“神者,信也。农者,浓也。始作耒耜,教民耕种,美其衣食,德浓厚若神,故为神农也。”《礼记正义》:“案《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燔黍捭豚,蒉桴而土鼓。’又《明堂位》云:‘土鼓苇龠,伊耆氏之乐。’又《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蜡即田祭,与种穀相协,土鼓苇龠又与蒉桴土鼓相当,故熊氏云:伊耆氏即神农也。”琢案:熊说是也。 6 结绳为治:未有文字之前,先民记事之法,多见于古籍。《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庄子》:“夕者容成氏、大庭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易?系辞下》孔疏引郑玄《周易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注》:“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按今未开化之少数民族尚有沿用此俗者。 7 其:段玉裁:“其,同荀卿书之綦,犹极也。” 8 古汉语中,兽足之象与“分辨”之义往往相通,《说文》:“釆,辨別也,象獸指爪分別也。”为兽足之象形,審、悉诸字皆从此。盖先民狩猎为生,据兽足以辨兽,或避之,或擒之,上古之民俗与文字之造意,往往密不可分,此即一证。 9 仓颉,黄帝史官,相传为造字者。如《吕氏春秋?君守》:“仓颉作书。”《韩非子?五蠹》:“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广韵》鱼韵“沮”字下引《世本》:“沮诵、仓颉作书。”琢案:造字非一人之功,明矣。然据许序推之,仓颉造字,仅造文耳。文者,象形、指事二类而已,故段玉裁曰:“仓颉有指事、象形二者而已。”据王筠《句读》,“《说文》九千余字,合象形、指事仅三百八十余字”,若此,一人之力,未必不可为之,太炎先生《文始叙例》曰:“独体者,仓颉之文;合体者,后王之字”,此之谓也。又《荀子?解蔽》曰:“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则仓颉必有整理、规范汉字之事,为秦“书同

说文解字的价值和意义

《说文解字》及清代“说文”四大家 10外汉一曾钰佳10260253 《说文解字》 简介与作者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内容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所谓“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六书”不能单纯的认为就是造字法,前四种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 体例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价值与意义 (一)、《说文》在文字学研究中的价值 1、《说文解字》是研究古文字的重要著作 2、六书理论是汉子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的总结 3、《说文解字》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子的字典编排体例 (二)、《说文解字》与古汉语词汇研究 《说文解字》收录了上古汉语的大量词汇,保存了古义,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三)、《说文解字》和上古音研究 1、《说文解字》与上古韵部研究 2、《说文解字》与上古声母研究 (四)、《说文解字》和古代文化研究 《说文解字》的内容涉及了历史、哲学、军事、地理、天文、动物、职务、医学和人体解剖等,几乎无所不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类知识领域的各个方面,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两千年来,《说文解字》是文字学上的首创之书,也是最有权威之书,它的作者许慎的名字与他的杰作成为后人阅读古籍,探讨古代文化,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桥梁和钥匙。 《说文》问世以后,很快就引起当时学者的重视,在注释经典时常常引证《说文》。如:郑玄注三礼,应劭、晋灼注《汉书》,都曾援引《说文》以证字义。到了南北朝时代,学者们对《说文》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唐代科举考试规定要考《说文》。自唐代以后,一切字书、韵书及注释书中的字义训诂都依据《说文》。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说文解字诂林》 作者简介: 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别号畴隐丁氏原有国学基础,钻研《说文解字》,历时30年,汇集182种1036卷注释和研究《说文》之著作,以许慎的原书次序为纲,编辑成《说文解字诂林》,于民国17年出版。 许氏《说文》一书,为研究国学必备之籍。惟自逊清乾嘉以来,关于《说文》之著作品,不下二三百种之多。学者如欲检查一字,非遍检各书不可;而单文零义之散见于各家文集及笔记中者,一时尤难检阅。今丁君编辑此书,合原书一千余卷,囊括有清代许氏之学,汇为渊海,检一字而顷刻即得,得一字而各说咸备,凡古书中之所谓某为正字,某为借字,某为古文,某为异文等,昔人穷老尽气而不得者,今费半小时即可得之。所以此书一出,不仅集许学之大成,实亦治《说文》者最便利之捷径也。--于右任由于这部书能“聚数百人腹简渊博之学说于一端”,使学者得以“互相参校,洞见症结”,所以自上个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是古文字学的重要参考书,深受学术界的重视。 《康熙字典》 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经籍籑诂》 经:儒家经典。籍:儒家经典以外的典籍。籑:收集整理。诂:古人对古书的注解。 《经籍籑诂》为中国训诂学书。清代阮元主编,书成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全书共106 卷,按平水韵分部,每1韵为1卷。各卷单字略依《佩文韵府》次序编排。凡一字数体,“通作”、“或作”之类,依《集韵》置于一处。一字数读的,依韵分入各部。单字不注音。释义一般先列本义,次列引申义,再列辗转相训与名物数象。此书将唐代以前古籍正文和注解中的训诂搜集在一起,颇便检查。所收为单字, 但注释中也包括双音词,是中国唯一的一部汇辑经传子史的引证于一书的大型训诂词典。通行中华书局影印阮元琅仙馆原刻本,改正原刻明显的脱、衍、误字,并附笔画索引与同字异体表,最为完备。 《经籍籑诂》还是中国唯一一部大型的汇辑古书中的文字训释编排而成的训诂词典,所

英语单词说文解字

教你一眼看出单词意思的方法 请大家想一想,英语是谁发明的?英国人呗!英国人认不认识汉语?不认识!那么英国人在学英语单词的时候需不需要记住单词的汉语意思?不需要,英国人的英语课本里根本就没有汉字,何谈记住单词的汉语意思?那么既然英国人学英语不需要记住(甚至根本就见不到)单词的汉语意思,那么中国人学英语为什么要去记住单词的汉语意思呢?这种做法大家不觉得奇怪吗? 然而由于中国人学英语时都在背单词的汉语意思,因此大家反而觉不出“背汉字”有什么奇怪的了。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个行为真的很奇怪,奇怪的根源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中国人普遍不会直接识别英语单词的意思,因而只好靠汉语符号来机械地帮助记忆英语单词的意思,这样去学英语不仅多此一举,而且必然会陷入苦海无边的符号记忆灾难中。 其实英语单词和汉字一样,存在着很多的“偏旁部首”,知道了偏旁部首你就可以根据它们直接来猜测单词的意思,虽不说百分之百猜准,但起码可以猜测个大概,至少在别人告诉过你单词的意思后你可以恍然大悟地领会它,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强你对英语单词“见字识意”的能力,做到真正认识一个单词,而把它的汉语意思仅做为一般参考。 举几个例子来说吧: 比如单词representative,请别急着告诉我你认识这个单词,其实你不见得“认识”这个单词,你仅是凭着你的记忆力记住了这串英语字母和两个汉字符号“代表”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去学英语你会多费

劲?下面我来告诉你这个单词为什么是“代表”的意思。re在英语里是一个偏旁部首,它是“回来”的意思;pre也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向前”的意思;sent也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发出去、派出去”的意思;a仅是偏旁部首之间的一个“连接件”,没了它两个辅音字母t就要连在一起了,发音会分不开,会费劲,因此用一个元音字母a隔开一下;tive 也是一个偏旁部首,是“人”的意思。那么这几个偏旁部首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re-pre-sent-a-tive,就是“回来-向前-派出去-的人”,即“回来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又被派出去替大家讲话的人”,这不就是“代表”的意思吗!这么去认识一个单词才是真正“认识”了这个单词,把它认识到了骨子里。 再举一个例子吧:psychology。 psy=sci,是一个偏旁部首,是“知道”的意思;cho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心”的意思;lo是一个偏旁部首,是“说”的意思;gy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学”的意思,logy合起来是“学说”的意思。因此 psy-cho-logy连起来就是“知道心的学说”,因此就是“心理学”的意思。 依此类推,不多举例了,我要表达的观点已经清楚了,那就是,不要去死记硬背单词的汉语意思,而要用识别“偏旁部首”的方法去真正认识一个单词,真正认识了单词后,你会发现单词表里的汉语翻译原来其实很勉强,有时甚至根本翻译不出来,因为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文字体系,两者在文字上本来就不是一一对应的,只背英语单词的汉字意思是不能真正认识这个单词的,会造成很多的后续学习困难,会造成你一辈子看英语单词如雾里看花,永远有退不掉的陌生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