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防雷技术综述

现代防雷技术综述

现代防雷技术综述

防雷技术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防雷技术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防雷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防雷技术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防雷技术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防雷技术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闪电的各种效应与雷灾的现代防护措施

闪电的各种效应与雷灾的现代防护措施 一、闪电对人体的生理效应 雷灾的最主要一种就是对人的伤害,可以使人的心脏停止供血,可以使人呼吸停止、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闪电的热效应造成皮肤灼伤等。 二、闪电的电动力效应 由于雷电流的峰值很大,作用时间短,产生的电动力具有冲力的特性。 三、闪电的光辐射效应 闪电的强大电流,使得闪电通道内的气体分子和原子被激发到高能级,从而产生光辐射。 四、闪电的冲击波效应 闪电回击通道的初始平均温度和气压均很高,它的巨大的瞬时功率很高,所以产生爆炸式的冲击波。在强闪电时,在闪电回击通道附近几cm至几m范围,初始时P-P可达到10hpa数量级。 五、闪电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闪电击中地面物,闪电电流产生焦耳-楞次热效应,虽然电流峰值很高,但作用时间很短,只能产生局部瞬时高温,可以使较小体积的金属熔化。有些闪电的半峰值时间较大,则容易造成树林或木结构物的高温燃烧起火。另一种情况是闪电流过击中物的途径中,物体的焦耳楞次热导致体内的水份剧烈蒸发,产生气体,气体膨胀的机械作用可使树木劈裂,房屋破坏,器物的爆裂、爆炸等。闪电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造成的灾祸仍非常严重,不容轻视,许多新技术设备受损,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产品,如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接口和模块的损坏,归根到底,仍是闪电电流的热效应所致。 六、闪电电流产生的高电压 由于电力和电信的架空导线的大范围布设,闪电电流产生的高压的成灾概率极大地增长,它直接导致电气设备的损坏、人身事故。而且这种高压产生的电火花造成可燃性气体的爆炸起火,其灾祸面迅速扩大,有些还是避雷针的设置不

妥造成的。因此闪电的这一物理效应已成为现代防雷工作特别重视的对象了,不容许对它有丝毫的疏忽大意,下面介绍几种具体情况。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闪电沿大树或金属架空物或避雷针引下线入地时,都会使流经的途径产生电位降,这是由欧姆定律所决定的.因此这些物体的各部位相对于大地均有瞬时的高电压,其值决定于闪电电流和这些部位与大地之间的电阻。当人的手或身体任何部位与它们接触时,身体的接触点与站在地面上的双脚之间就有高电压,这个电压就称为接触电压。 1、在闪电已流入地下时,闪电在地表之下流动时,大地的电阻同样要产生电位降,闪电入地点的电位最高(如果雷电流是正的),远处雷电流几乎为0的这些地方,电位最低,即工程上所谓的零电位。人的两腿分开站着,两脚之间就有电城市,这种电压也可以产生雷击,甚至可以致命。 2、所谓的"跨步电压"是指地面相距0.8m两点间的电压。 3、闪电电流产生的极高电位对建筑物或仪器设备的"反击"现象,闪电电流在引下线、接地体或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等导体上产生非常高的电压,而没有闪电电流过的建筑物、室内的管道、线路、设备或人体仍保持与大地等电位,即使是一些电力系统的供电路,也只是几百伏的数量级的电压,这与闪电通过的导线或防雷地线上呈现的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伏的高电压相比,都是微不足道,因此两者之间就有可能发生闪络放电,如果两者的间距不够大的话。由于各种电器都要接安全地线,电子仪器、计算机均要接信号地线,这些地线与防雷地线常靠近埋设,因此闪电电流在防雷地线上的高电压就可能对其它地线"反击"而导通,于是这些设备的地线反而成为电压很高的高压端,它与电源之间的电势相对关系反转,两者间的高电压足以击穿各种电子元器件。这种"反击"不仅损坏电器和电子设备,也会使各种室内金属管线带上高电压而造成人身事故。此外它产生的闪络、电火花或电弧还会导致火灾! 现代防雷的原则和技术措施 七、防雷保护对象 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和人,三者统筹兼顾。现代防雷的原则是:必须尊重科学,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既重视防雷规范的原则,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是考虑经济上的最优选择而又是符合科学的。

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应用(新版)

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应用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31

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应用(新版) 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巨大能量众所周知。几个世纪来,人类对雷击的破坏性的研究、探索和采取预防的措施,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从EMC(电磁兼容)的观点来看,防雷保护由外到内应划分多级保护区。最外层为0级,是直接雷击区域,危险性最高,主要是由外部(建筑)防雷系统保护,越往里则危险程度越底。保护区的界面划分主要通过防雷系统、钢筋混凝土及金属管道等构成的屏蔽层而形成,从0级保护区到最内层保护区,必须实行分层多级保护,从而将过电压降到设备能承受的水平。一般而言,雷电流经传统避雷装置后约有50%是直接泄入大地,还有50%将平均流入各电气通道。 总体防雷原则是:

1.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接闪引入地下泄散(外部保护); 2.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波(内部保护及过电压保护); 3.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压幅值(过电压保护)。 这三道防线,相互配合,各行其责,缺一不可。 一、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应用 (一)铁路站场 铁路站场直击雷防护重点区域是通信楼、信号楼和户外岔群咽喉区设备。 1.通信楼直击雷防护 利用通信楼附近的高约45米微波塔,在塔顶上安装IF3避雷针,避雷针安装高度超出塔顶2.5米。经计算,避雷针对地面的保护半径可达119米。引下线采用截面大于12mm×4mm的镀锌扁钢。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欧。 2.信号楼直击雷防护 利用被保护建筑物信号楼,高度约为10米,在信号楼顶部安装

《现代传感技术》复习要点

4.1 应变效应和应变式传感器 何为电阻应变效应?电阻丝阻值公式,由哪些参数决定? 电阻丝灵敏度系数由哪两部分构成?与电阻丝材质的关系? 温度如何影响应力传感器的输出电阻?

应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温度补偿方法有三种: 1) 桥路补偿法,它主要是通过贴片和接桥方法消除温度的影响,补偿原理和方法将在后文中详细介绍; 2) 应变片的自补偿,它是从电阻应变片的敏感栅材料及制造工艺上采取措施,使应变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满足的0)(21=++ββα S 关系; 3) 热敏电阻法,利用热敏电阻的特性和选择合适的分流电阻达到温度补偿的目的。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1) 结构简单。 2) 有很好的刚性。 3) 结构的整体性。 4) 对作用力位置的变化和干扰力的影响不敏感。 5) 弹性元件有效工作区应有良好的线性。 6) 弹性元件有效工作区应具有最大应变值。 7) 工作区的最佳额定应变值。 8) 弹性元件工作区的工艺性能好。 9) 弹性元件自身具有过载保护能力或便于设置过载保护装置。 10) 安装方便,互换性好。 常用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在测力传感器中有一个弹性元件,利用它可把被测力的变化转换成应变量的变化,由于弹性元件上粘贴有应变片,因此可把应变量的变化转换成应变片电阻的变化。 4.2 电容、电感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容的公式,由哪些参数决定?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压力等)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实质上就是一个可变参数的电容器。由物理学可知,两平行极板组成的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 A C εδ= 若A 、δ或ε任一参数发生变化,电容C 也随之变化。在交流电路中, 电容C 的变化改变了容抗X C ,从而使输出电流或电压发生变化。 常见电容式传感器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变极距式:动极板因测量值变化极板间距改变 变面积式:受到外力作用相对面积改变 差动结构的优点有哪些?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一、培训目的结合我厂夏季生产情况,为加强我厂安全管理,提高全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范雷电对我厂生产造成影响,特制定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教育的培训: 二、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1、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直到17 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实了天电(雷电)与地电的同一性,并发明和使用了“避雷针”,人们才逐步对雷电有了理性和科学的认识。地球上,任何时刻都会有约2000 个地点出现雷暴,平均每天要发生800 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瞬间可释放出55KW h以上能量。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0 亿美元,死亡人数在 3 千人以上,这个数据的统计还不包括我国。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约有3000 人至4000 人,财产损失在50 亿到100 亿元人民币。 2、当雷云形成后,在两种带不同电荷的雷云中间的电场达到一定强度后便会被击穿,形成云间放电。当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云对地放电。 2.1 雷击的三种形式: 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 现象,叫做“直击雷”。

二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 三是“球形雷,”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然会发现紫色、殷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 这些火球有时从天空降落,然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方向移动,有时平移有时滚动。这些“火球”一般直径为十到几十厘米,也有直径超过一米的。“火球”存在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一般为几秒到十几秒居多。这种“火球”能通过烟囱、开着的窗户、门和其他缝隙进入室内,或者无声地消失,或者发出丝丝的声音,或者发生剧烈的爆炸。这种“火球”虽然发生的几率很小,但发生的次数也相当多。人们常把它叫做“球形雷。” 2.2 雷电危害方式: ( 1 )直击雷危害雷电直接击在建(构)筑物、人、和其它物体上,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使建(构)筑物燃烧、爆炸、倒塌、崩毁,人体烧伤、死亡。物体烧毁、解体、爆炸。 (2)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 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就是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静电感应、雷电波等,感应产生的电压、电流所造成的危害。虽然该幅值不如直击雷大,但也能造成很大危害。

信号综合防雷技术方案

综合防雷设计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设计依据 (2) 第二章、设计原则、设计思想及设计范围 (3) 第三章、信号楼外部直击雷防护设计 (5) 第四章、联锁机房电磁屏蔽设计 (8) 第五章、接地汇集线及等电位连接设计 (9) 第六章、电源防雷保安器设计 (12) 第七章、通道信号防雷保安器设计 (13) 第八章、分线盘防雷保安器设计 (13)

第一章、设计依据 ●《铁道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TB/T 3074-2003) ●《铁路电子设备用防雷保安器》(TB/T 2311-200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94 (2000年修订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93)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A267-2000) ●《铁道信号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TB/T 3073-2003) ●《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铁道部运输局铁运〔2006〕 26号文件 ●《车站信号综合防雷工程质量验收办法》太铁电信[2007]7号文件

第二章、设计原则、设计思想及设计范围 1、设计原则 根据《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铁道部运输局铁运〔2006〕26号文件的要求,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应采取综合防护措施,主要为三个方面: ●改善电磁兼容环境条件,包括屏蔽、等电位设置以及合理布线; ●分区分级设置防雷保安器; ●良好接地措施。 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框图见图1。 2、设计思想 1、在不增加信号楼雷击概率的前提下,完善信号楼的外部防护装置,包括避雷带(网)、 引下线及综合接地网,保证信号楼在遭遇直击雷袭击时可以安全的接闪、引下及泄放雷

兰大现代防雷技术18春平时作业1辅导资料

兰大《现代防雷技术》18春平时作业1 1、B 2、B 3、A 4、A 5、A 一、单选题共10题,40分 1、常见压敏电阻器件的压敏电压多指在()直流电流流过时器件两端的电压。 A1.5mA B1mA C0.5mA D2.0mA 正确答案是:B 2、当温度升高时,雪崩二极管的击穿电压会()。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会下降 正确答案是:B 3、对于常见的雷电脉冲波形来说,它们波头和波长时间的定义方法是相同的,差别仅在于确定()时间的作图取点位置不同而已。 A波头 B波长 C波尾 D波形 正确答案是:A 4、避雷器的保护动作特性是通过避雷器的()体现的。 A动作电压 B过电压 C两端电压 D浪涌电压 正确答案是:A 5、当具有负电位的梯式先导到达离地约3-50m时,可形成强的地面大气电场,从而引发地面产生()。 A回击 B静电感应 C箭式先导 D电场 正确答案是:A 6、习惯上用电流波形起始时刻至幅值下降为()时间间隔来表征雷电流脉冲的波长。 A1/4峰值 B3/4峰值 C1/3峰值 D半峰值 正确答案是:D 7、()闪电是指出现在天空的无一定形状的大片亮光,是一种较弱的放电现象。 A带状 B线状

C片状 D连珠状 正确答案是:C 8、齐纳或雪崩二极管的泄漏电流随反向电压的增大而()。 A减小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增大 正确答案是:D 9、在有金属顶的建筑物和各种架空线路上,因雷云对地放电会产生()。 A热效应 B电磁感应 C电磁脉冲 D静电感应 正确答案是:D 10、雷电流或雷电过电压向负载设备传送能量的两种典型方式分别是向负载电阻和()传送能量。 A恒压负载 B变压负载 C电子设备负载 D残压 正确答案是:A 二、多选题共5题,20分 1、接地体在向土壤泄散电流时所出现的冲击效应包括()。 A土壤的放电效应 B屏蔽效应 C接地体的分布参数效应 D排斥效应 正确答案是:AC 2、影响土壤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A土壤的种类 B含水量的多少 C温度高低 D土壤结构的疏密程度 正确答案是:ABCD 3、降阻剂的主要种类有()。 A物理降阻剂 B化学降阻剂 C膨润土降阻剂 D导电水泥 正确答案是:BCD 4、降阻剂的主要技术指标是()。 A低电阻率 B高电阻率

防雷技术方案(成)

防 雷 工 程 【设计施工方案】2008年12月

一、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述 中心机房位于旁,所在地地势较高,周围有较多高层建筑,该中心机房属于新建工程。根据国家气象局资料记录,重庆地区平均年雷暴日数为35.4天。属多雷区,最早出日1月17日,最晚终日12月9日,每年4月到10月雷暴日较多。该中心机房在大楼的楼,机房面积为30m2左右,机房内有多台服务器和容量大的UPS。为保护中心机房内运营人员和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的安全,要求中心机房网络通信系统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防雷接地系统。由于该中心机房的重要性及使用性质的特殊性,使得中心机房内精密电子设备相对比较集中,数据的存放、备份和传输等及时性要求都相当高。新建中心机房属新建工程,机房内无任何防雷保护措施,一旦发生雷击,雷电流有可能从室外架空市电线路或电磁感应进入中心机房内,也可能通过空间电磁感应使中心机房内部系统各电子设备之间产生瞬时高电位差,从而使机房内各电子设备受到严重破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严重威胁机房弱电子设备系统的正常工作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了保护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不遭受雷击损坏,根据国家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我公司以往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经验,中心机房的防雷系统应达到以下目标: 1、大楼内网络通信机房设备都必须有完整完善的防雷、防静电、防浪涌等保护措施,保证该网络通信机房电子信息系统能正常工作运行。 2、对感应雷、传导雷、开关操作过电压进行相应防雷保护措施。 3、保证大楼内网络通信机房电子信息系统能安全稳定的运行。 4、中心机房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满足小于1欧的要求; 因此,中心机房采取的防雷措施为: ①、在机房供电系统上安装二级浪涌过电压保护器。 ②、在中心机房实行等电位措施。 ③、机房接地采用独立接地系统。

防雷主要方法以及基本原理防雷主要方法以及基本原理

防雷的主要方法及工作原理 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重要领域(邮电、电力、公路等)防雷已经是热门话题, IT 技术的普及导致了保护 IT 设备的防雷产品需求的高速增长。有需求就有供给正是市场经济的魅力所在,因此防雷产品市场兴旺发达,各种新品层出不穷,防雷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事 IT 行业的技术人员对强电不是很熟悉,加上过去防雷是很冷僻的学科,系统介绍防雷技术及防雷产品的资料很少,这就给用户经济合理地选择防雷产品带来了困惑。 一、防雷产品的变迁 当人们知道雷是一种电现象后,对雷电的崇拜和恐惧就逐渐消失,并开始以科学的眼光来从新观察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希望能利用或控制雷电活动以造福人类。 200 多年前富兰克林率先在技术上向雷电发起了挑战,他发明的避雷针可能要算是最早的防雷产品,今天这一品名几乎已被所有的人知道。其实,富兰克林在发明避雷针时是以为金属避雷针的尖端放电作用可以中和雷云中的电荷,使雷云和大地间的电场降低到无法击穿空气的水平,从而避免了雷击的发生,所以当时的避雷针一定要求是尖的。但后来的研究表明:避雷针是无法避免雷击的发生的,它之所以能防止雷击是因为高高耸立的避雷针改变了大气电场,使得一定范围的雷云总是向避雷针放电,也就是说避雷针只是比它周围的其它物体更容易接闪雷电,避雷针被雷击中而其它物体受到保护,这就是避雷针的防雷原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避雷针的接闪作用几乎只与其高度有关,而与其外形无关,就是说避雷针不一定是尖的。现在防雷技术领域统称这一类防雷装置为接闪器。 电的普遍使用促进了防雷产品的发展,当高压输电网为千家万户提供动力和照明时,雷电也大量危害高压输变电设备。高压线架设高、距离长、穿越地形复杂,容易被雷击中。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不足以保护上千公里的输电线,因此避雷线作为保护高压线的新型接闪器就应运而生。在高压线获得保护后,与高压线连接的发、配电设备仍然被过电压损坏,人们发现这是由于 " 感应雷 " 在作怪。(感应雷是因为直击雷放电而感应到附近的金属导体中的,感应雷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感应方式侵入导体,一是静电感应:当雷云中的电荷积聚时,附近的导体也会感应上相反的电荷,当雷击放电时,雷云中的电荷迅速释放,而导体中原来被雷云电场束缚住的静电也会沿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就会在电路中形成电脉冲。二是电磁感应:在雷云放电时,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在其附近的导体中产生很高的感生电动

浅析雷电的形成、危害与现代防雷技术

浅析雷电的形成、危害与现代防雷技术 在自然界中,雷电一种正常的天气现象,然而如果其发生在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区域时,就构成了人们常说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避免雷电的发生,因此采取措施对建筑物、人类等进行有效防护是可行度较高的,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雷电造成的损失。文章首先对雷电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从雷电常见的危害形式着手,结合实例分析了不同类型雷电的危害,最后对不同雷电危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护方法。 标签:雷电;直击雷;防雷 雷电是大气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秒钟发生的雷电次数就多达上百次,而一年平均的雷电发生次数超过了30多亿次[1]。雷电伤人事故也屡见不鲜,全球每年雷击死亡的人数超过万人。因此,国际相关机构将雷电灾害列入十大严重自然灾害之中一。 1 雷电的形成机制与类型 1.1 雷电的形成过程 作为一种常见的极端天气现象,大气中雷电的产生主要是积雨云在气流的和压力的作用下,互相之间运动过程中不断摩擦生电,使云层携带了不同程度富集的电荷。同时,云层底部的建筑物、高大植物等由于静电效应带有与云层相反的异性电荷。由物理学知识即可以知道,云层中的电荷不断积累,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其所携带的电压不断增大,如果此云层运移到与地面明显隆起处时,由于二者之间场强高达25~30kv/cm,就会引发猛烈的放电过程,伴随有强光出现。放电过程出现了26000℃以上的高温,加热周围空气使之膨胀而爆炸产生剧烈的轰鸣声,以上即为闪电与雷鸣的发生过程[1]。 1.2 雷电常见类型 以闪电的形态特征来看,雷电可以分为:联珠状、带状、线状、片状以及球状闪电五种。五种闪电中以线状闪电为常见类型。以发生闪电的空间位置来看,雷电主要有发生在云内的闪电、发生在云层之间的闪电以及晴空闪电、云地闪电等四种。第四种是发生在云与大地之间,简称地闪,对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是防雷研究的主要对象。前二种合称为云闪,对人类也是有关系的,特别是20世纪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雷电发生对航空航天、通讯及微电子设备产生影响越来越显著。 一般见到的线状闪电,其实每次人眼见到的一个分叉很多的线状闪电包含几次火花放电,每次闪电间隔时间为几分之一秒,人眼由于视觉暂留效应是无法区分的。但是用转动照相技术,可以从照相底片上看出每次闪电的实际组成的火花放电次数。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记录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记录表 (第三季度)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记录表编号 培训主题防雷基础知识培训培训对象 记录整理 培训部门主讲人 人 培训地 培训时间 点 主题一、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雷电被蒙上了神秘的 色彩,除了灾难,它留给人类更多的是迷信和恐惧。直到17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实了天电(雷电)与地电的同一性,并发明和使用了“避雷针”,人们才逐步对雷电有了理性和科学的认识。地球上,任何时刻都 会有约2000个地点出现雷暴,平均每天要发生800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瞬间可释放出55KW·h以上能量。 在雷电发生的一瞬间,除了产生极强的电流和高温外,还会产生大量的臭氧,大气 中的臭氧层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保护伞,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危害。雷电 也是一种巨大的声波,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丧生。所以雷雨后的空气特别洁净而 清新。雷电又是一种高效的天然肥料,雷电发生时,空气中的氮和氧会经电离和化合而 形成易被植物吸收的氮肥。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0亿美元,死亡人数在3千人以上,这个数据的统计还不包括我国。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 伤亡约有3000人至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到100亿元人民币。 当雷云形成后,在两种带不同电荷的雷云中间的电场达到一定强度后便会被击穿,形 成云间放电。当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 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云对地放电。 雷击的三种形式: 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二 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强 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 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三是“球形雷”。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然会发现紫 色、殷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这些火球有时从天空降落,然后又在空中或沿 地面水平方向移动,有时平移有时滚动。这些“火球”一般直径为十到几十厘米,也有 直径超过一米的。“火球”存在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一般为几秒到十几秒居多。这 种“火球”能

弱电机房防雷技术设计说明

弱电机房防雷技术设计说明 1、弱电机房系统综合防雷方案: 一、弱电机房防雷-工程概述 弱电机房系统由各类弱电设备以及传输线路组成,系统采用了大量的集成元件,在雷击发生时,传输线路感应到雷电磁场产生过电压,可高达几千伏,对集成元件有较大的危害。监控系统中的传输线路许多处于LPZ0A非防雷区域。系统走线在布线阶段没有考虑与防雷引下线保持足够的距离,这些都为系统的安全运行留下了隐患。 一般认为,雷电的防护措施有隔离、等电位、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过流保护、接地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及雷击电磁脉冲消除在设备外围,从而有效地保护各类设备。目前主要采用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高频二极管、压敏电阻、瞬态二极管、晶闸管、高低通滤波器等元件根据不同频率、功率、传输速率、阻抗、驻波、插损、带宽、电压、电流等要求,组合成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系列电涌保护器(SPD)安装在微电子设备的外连线路中,地线按共用接地原则接入系统的地线,才不至于造成电位反击。只有设计合理、安装合格,电涌保护器才能有效的防御雷电。

弱电机房防雷系统综合防雷在设计时主要采用以下标准,供设计时参考。 (1)IEC61024《建筑物防雷》 (2)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3)ITU K25《光缆的防雷》 (4)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5)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6)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7)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8)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9)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二、弱电机房雷击防护措施 (一)直击雷防护 直击雷防护包括弱电机房建筑物直击雷防护和系统前端设备直击雷防护,本方案在假定弱电机房控制室已完善直击雷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必须完善雷防护措施。

电位等电位连接在现代防雷技术应用析解

电位等电位连接在现代防雷技术应用析解 摘要: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我们揭开了雷电的神秘面纱,证实了“雷就是电”,所以,我们可以把防雷装置看成一个电路或闭合的回路,实际上电路中每一个点都有一定的电位,就好比空间有一种物品都有一定的高度一样,讲高度要指定一个计算高度的起点,例如,建筑物的总高20米,这个高度是从地面算起的,珠穆朗玛峰的高是8848米,这个高度是从海平面算起的,讲电位也要指定一个计算电位的起点,这一点就是电位的零电位,称为参考点,“等电位就是这一点与零电位(参考点)两点之间的电压,电路中,任意两点之差,就是该两点之间的电压。 关键词:电位连接析解 一、零电位 电位的高低总是相对于零电位为参考点的,由于大地是个导体,当其中没有电流流过时,它是等电位的,所以可方便地将此时的地看作是零电位参考点,如果地面上的金属物体与大地具有良好的电器连接,则在没有电流流过的情况下,金属物体与地面之间没有电位差,该金属物体就具有大地电位,即零电位,我们知道,接地就是把地面上的金属物体或电气回路的某一节点通过导体与大地相连,使该物体或接点与大地保持等电位。 二、安全接地 现代防雷技术离不开接地,接地体是防雷装置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对直击雷的防护,还是雷电感应的防护最终都需要通过接地体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中去,我们知道最理想的接地就是接地电阻为零的接地,这在现实生活工作中是不可能的,所以安全接地只是依据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技术性能、耐压水平等作出对接地要求的技术指标来算。例如:我们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设备,而设备的运行必定会存在漏电或雷电流经过时所产生的电位差,为尽量避免内部设备被高电位反击和操作人员被雷击的事故,必须对设备进行安全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三、共用接地系统 在同一建筑物内,将所需接地系统连到一个地网上,或者把各系统原来的接地网通过地下或地上的金属连接起来,使他们之间形成为电气相通的统一接地网,当发生雷击时,雷电流在各系统上产生的高电压将同时存在各系统的接地线上,这样就使各接地线之间不存在高电位差,基本清除了系统之间的击穿问题(各系统电位相同,两点间没有电流,电位差为零)。共用接地系统是将交流工作地、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静电地、防雷接地等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系统是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的组合,它的接地电阻值的标准应按信息系统接地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如果接地电阻达不到标准时,应外延增加人工接地装置使其达到要求。 四、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就是把建筑物内附近的所有金属物,如建筑物的基础钢筋、自来水管、煤气管及其金属屏蔽层,电力系统的零线、建筑物的接地系统,用电气连接的方法连接起来(含截获可靠的导线连接)使整座建筑物成为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配置有信息系统的机房内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计算机直流地、防静电接地、屏蔽线外层、安全保护地及各种SPO(浪涌保护器等)接地端均应以最短的距离就近与等电位网络可靠连接。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和设备与设备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危险的电位差,确保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五、接地装置应满足下列条件: (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符合最新的防雷规范技术标准,也要符合设备技术标准,应经长年运行而不降低且为最经济的设计。 (二)经常流过电流的接地装置要注意不是由于接地装置附近地面的电位梯度而危及人畜。

现代传感技术传感器选型实例(FSR压力传感器)

现代传感技术 1.传感器的现场选型,以及例子说明 需求分析:用于二足机器人的脚底,主要研究行走或受外力干扰时,通过动态平衡控制使行走更趋于稳定,并增强站立时稳定性。二足机器人站立高为320mm,宽为230mm,重量约为1.5kg。 选型:FSR共有四种类型传感器分别为400、402、406、408。他们的区别在于接触面积,和厚度不同。 400有效面积为0.2,层最厚部分为0.012。 402有效面积为0.5,层最厚部分为0.018。 406有效面积为1.5×1.5,层最厚部分为0.018。 408有效面积为24×0.25,层最厚部分为0.135。 由于二足机器人重量较轻,需要在脚底安置多个进行精密测量,我选择的是压力传感器FRS400。 压力感应电阻是弯曲压力传感器的一种,简称FSR,FSR是一种随着有效表面上压力增大而输出阻值减小的高分子薄膜(PVDF薄膜),FSR并不是测压元件或形变测量仪,尽管他们有着相似的性能。而且这类压力感测电阻不适用于精密测量,但是FSR却是一款灵敏度较高的传感器。下图为FRS400的性能曲线 量程:0~10kg 灵敏度:〈100g to 〉10kg 精度:±5% to ±25% 力分辨率:充分利用力的±0.5% 延时时间:1~2ms 温度范围:-30℃ to +70℃ 价格:76/个 根据以上参数,FRS400适用于二足机器人的动态平衡控制,可进行实验。

FSR400的接法: 应用在二足机器人上的主要四个方面: 目的:当机器人运行时,经传感器取值并通过控制器补偿机器人重心稳定位置,分析比较不同控制器的性能差异,让机器人不论在静态、动态都具有抗干扰性,使机器人在姿态及运作效能上得以改善。 硬件架构:该二足机器人是由双足十个自由度、头部一个自由度、伺服机驱动模块、无线模块、超生波传感器、电子罗盘、加速度计以及8颗压力传感器构成。脚底是A/D转换电路及8颗压力传感器组成,大小为6cm×9cm。主要是借由脚底压力传感器的取值并运算出实际重心位置之后,并控制伺服机以达到行走平衡的目的。由于压力传感器输出的是模拟信号,为了使实验板取得压力值、节省空间,故在脚底板设计A/D 转换电路。 下图为传感器位置 软件构架:为了能够方便测试与监控机器人状态,适用VC6.0开发环境,并用MFC构建监视画面。 平衡架构:机器人步行时,平衡重心的便宜分为单脚与双脚两种情况,下图为脚底坐标系统。 ①平衡架构分为:压力传感器初始化、压力传感器取得压力值、压力值滤波、重心误差、平衡控制及伺服机补偿等6个构架。下图为控制流程图

信号系统防雷考试知识点

信号系统防雷考试知识点 CH1 现代防雷技术设计思想 分流、接闪、均压、接地、屏蔽和合理布线 1.什么是分流?分流的具体形式 分流是指通过多条泄流通道将雷电流向大地泄放。 具体形式包括: 1)多跟防雷引下线对雷电流分流 2)并联的浪涌保护器对雷电过电压形成的雷电过电流分流 3)各类线缆的屏蔽层或穿线金属管道接地时,对雷电感应过电流分流 2.接闪的本质是什么 是指拦截建筑物上空的闪电,拦截闪电的实质是通过避雷针、带、线、网吸收闪电(引雷),把闪电的强大电流传导到大地中并耗散掉 3.对接地装置的要求有哪些 它是将雷电能量向大地泄放的必由之路,接地在防雷工程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接地装置的要求: 1)要能迅速有效地把雷电流能量释放入地 2)接地装置在吸收大量雷电流后地电位浮动尽量低 4.防雷设计中屏蔽的形式具体有哪些 屏蔽是利用各种金属屏蔽体来阻挡和衰减施加在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系统上的电磁干扰或过电压能量,具体分为 1)建筑物的初级屏蔽 2)设备级屏蔽 3)各种线缆(含穿线金属管)屏蔽 5.直击雷防护在信息系统防雷综合设计中的作用 1)有效地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直击雷的破坏 2)为建筑物内部的设备起到一个良好的初级电磁屏蔽作用 3)直击雷的防护是信息系统LEMP防护的基础 CH2 机房的技术条件和安装要求 2010.9.29 1.从防雷的角度如何选择信息系统机房的位置 1)选址必须在LPZ0b区以内,针对屋面室外有延伸、接收、发射工作设备要有完善的直击雷防护 2)根据机房内雷击电磁脉冲(LEMP)的分布情况,合理布放内部设备,避开内部钢筋作引下线的柱子等 3)内部设备应避开机房的屏蔽孔洞,如机房门窗等

浅析综合防雷技术

浅析综合防雷技术 摘要: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简述雷电产生的原理、危害以及如何更加有效的预防雷电,降低雷电灾害损失。综合防雷技术是现代防雷新理论,是一项系统的防雷工程。它要求对建筑物的外部和内部同时进行防雷,内容包括:直击雷防护措施、等电位连接措施、设计安装SPD、完善合理的共用接地系统、屏蔽措施、规范的综合布线措施等。建筑物应采取综合雷电防御措施,将雷击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达到防雷减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雷电;雷电灾害;雷电防御;综合防雷技术 1 雷电 大气中一些已经饱和的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会变成水滴,而水滴会在上升气流的冲击下,被解体变成带有不同电荷的水滴。当小水滴带有负电荷的时候,大水滴就会带有正电荷,而形成的小水滴极容易被强气流带走,从而形成带有不同电荷的两种水气团,这就是所谓的雷云。而雷的形成就是空气的间隙被不同电荷的雷云击穿放电所形成的。当大气中的雷电快要接近地面的时候,地面上会出现一种与雷云相间的一种异性电荷,在雷云连续向地面接近甚至是击穿空气间隙的时候,就形成了雷云对地面放电,也就是雷电。 雷电是因强对流气候而形成的雷雨云层间和云层与大地间强烈瞬间放电现象。它产生强大的雷击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瞬变的电磁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都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它主要分为云闪、地闪、球闪、电磁脉冲等四种。其中地闪和球闪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危害,而电磁脉冲主要影响电子与信息系统,云闪由于是在两块云之间或一块云的两边发生,所以对人类危害最小。 2 综合防雷 综合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依靠一、两种先进的防雷设备和防雷措施就能完全消除雷击过电压和感应过电压的影响,必须针对雷害入侵途径,对各类可能产生雷击危害的因素进行综合防护(如图1),才能将雷电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这种综合防护主要包 括接闪、均压、分流(保护)、共同接地、屏蔽、合理布线,统称为综合防雷六大要素。 图1 综合防护 2.1 接闪

现代建筑防雷接地技术设计浅谈

现代建筑防雷接地技术设计浅谈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在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对建筑避直接击雷 及建筑内种类繁多的强弱设备、元器件避感应雷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不采 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建筑物一旦受到雷击,建筑物外部和内部设备都会受到雷击造 成损伤,对建筑的安全性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掌握防雷接地技术 措施,根据现代防雷技术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防雷技术,为现代建筑提供有效的 防雷支持保证现代建筑的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防雷;防雷设计;直击雷 1 引言 现代建筑是指功能性强具有复杂的现代化功能,在建筑物内部实行自动监测 及控制,在建筑物的外部具有一定的节能及环保设施的建筑物。对于现代建筑物 提高其安全性能对建筑物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对现代建筑的特点,做 好防雷接地的应用,提供有效的防雷接地技术设施,对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保 证建筑物稳定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掌握防雷接地技术,根据现代建 筑的特点及要求,正确的应用防雷接地技术有效保护建筑。 2 现代建筑防雷接地 2.1 建筑防范直击雷 目前建筑物在防雷设计中,应该避免建筑物受到雷击损害,在雷击发生时, 雷电会对建筑物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没有避雷措施的情况下直接的雷击是造成 建筑物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现代建筑的防范雷击预,应当将直接雷击作 为主要的防范事件。在防雷技术应用中,应着力解决建筑物的直接雷击问题,具 体应当通过安装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方式,将直接击中建筑物的雷电通 过接闪器引到引下线中再输送到接地装置中,将雷电流引入地下,避免雷电通过 其他路径导入地下造成过热损坏等造成的影响,使建筑物能够在发生直接雷击时,通过金属导体引流的方式实现雷击电流的引导,提高建筑物的避雷能力避免直接 雷击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2.2 建筑防范侧击雷 当建筑超过一定高度是,在雷击发生时不但会从建筑顶部开始,同时建筑物 受到侧击雷的概率也会大幅增加。侧击雷主要是雷电不直接击中建筑物的顶部, 而是先从侧面对建筑物发生放电。国家规范对各类建筑防侧击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类建筑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尚应采取防侧击的措施,二类建筑高度超过45m 的建筑物,除屋顶的外部防雷装置尚应采取防侧击的措施,三类建筑高度超过 60m的建筑物应采取防侧击的措施。防侧击的主要措施有1)建筑各表面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应按屋顶上的保护措施处理。2) 应将超出相应高度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 置相连等。高层建筑做好侧击雷的预防,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运行也有着重要影响。 2.3 防范感应雷电波 在雷电发生时,除了会对建筑物产生直接雷击和侧击雷之外,感应雷电波是 对建筑物内部线路、设备产生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代建筑中集成了大量的自 动控制系统和电气设备、弱电系统等,在自动控制系统和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 对稳定性有较高要求,一旦发生雷击产生的感应雷电波,会导致电源系统和自动 控制系统等受到较大的扰动,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雷电波将会轻易的损 坏建筑中的自控系统和电力系统以及电气装置等。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应当通过安

防雷设计

绪论 自古以来,雷电灾害一直存在,据有关研究统计,地球上任一时刻平均有2000多个雷暴在进行着,平均每秒有100次闪电,每个闪电强度可高达10亿伏,足见其能量之大,产生的危害可想而知。 200多年前,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后,建筑物等设施已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人们认为可以防止雷害,对防雷问题有所松懈。但是随着近代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雷电灾害越来越频繁,损失越来越大,原先的避雷针已无法保护建筑物、人和电器设备。握着电话话筒而受雷击致死的人时有所闻,原先许多从来不发生雷电灾害的行业和部门也频频受害。这些雷害是人们意料不到的。据统计,现今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0亿美元,死亡人数在三千人以上。我国根据气象部门和劳动部门的估算,每年雷击伤亡人数均超过1万,其中死亡3000多人。例如1989年8月12日,我国青岛市黄岛油库遭雷击失火,燃烧104小时才勉强扑灭。伤亡人员近百名,烧毁原油3.6万吨,整个油库毁坏殆尽,变成一片废墟。又如某数据中心,集全体技术人员历时三年的研究成果和宝贵数据因一次雷灾而化为乌有。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90年代以后,雷灾出现新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一些高大建筑的兴起,最典型的就是高层智能大厦,这种高大的建筑物很容易吸引落雷,从而使本身所在建筑及附近建筑遭到破坏。另外,随着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及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使雷害对象也发生了转移──从对建筑物本身的损害转移到对室内的电器、电子设备的损害,以至发生人身伤亡事故。随之防雷对象也由强电转移到弱电,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超过直接雷击而成为主要危害。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防雷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各行各业有关部门均应给予重视。尤其是电气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我国《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强制性国家标准来进行设计。 本文从雷电对建筑物产生危害的四个方面入手,先叙述了直击雷、雷电波侵入、感应过电压和地电位提高等对建筑及其内部设备的损害,再介绍建筑物防雷等级确定的方法,然后阐述目前针对这四种雷电危害的电气综合防雷系统的设计──外部防雷和室内防护,最后以一个实际工程对防雷系统设计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1 雷击的危害 通常所谓的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当然,云层之间的放电主要对飞行器有危害,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畜没有很大影响。然而,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这是电气防雷设计的主要对象。 雷击的危害主要有四个方面: (1)直击雷 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称为直击雷。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若不能迅速将其泻放入大地,将导致放电通道内的物体、建筑物、设施、人畜遭受严重的破坏或损害——火灾、建筑物损坏、电子电气系统摧毁,甚至危及人畜的生命安全。 (2)雷电波侵入 雷电不直接放电在建筑和设备本身,而是对布放在建筑物外部的线缆放电。线缆上的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