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相近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相近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相近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相近

1.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相近,平均约16%(每克样品中的含氮克数*100*6.25=100克样品蛋

白质含量g%)

2.目前已知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除甘氨酸)都是L-氨基酸(顺时针型)

3.含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峰值280nm)

4.等电点:在某一pH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呈电中

性,此时溶液pH成为等电点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次级键主要是氢键)

6.肽单元(肽平面):参与肽键的C,O,N,H与相邻的两个a-碳原子都是处在一个平面上。

7.a-螺旋的特点:1)右手螺旋上升,螺旋一圈包含3.6个氨基酸残基。2)螺距为0.54nm

3)氢键的方向几乎与中心轴平行。β-折叠的特点:1)多肽链呈延伸状2两段以上的β-折叠结构平行排列3)相邻两段肽链的走向相同即为平行结构,反之为反平行结构8.模体:超二级结构是指两级结构单元进一步聚集和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则的二级结构

聚集体。

9.结构域:分子较大的蛋白质在形成三级结构时,肽链中某些局部的二级结构汇集在一起,

形成发挥生物功能的特定区域

10.分子伴侣的功能:参与其他多肽链活寡聚体的折叠与组装

11.正协同效应:Hb分子中的一个亚基与O2结合后,促使其他亚基与O2的亲和力增加的

效应

12.变构效应:通过蛋白质构象的改变而实现调节功能的作用称为。。。。

13.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

14.蛋白质组:一种细胞内的全部蛋白质

15.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单位,由DNA双螺旋盘绕在组蛋白上形成

16.两个检验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侵染老鼠,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17.RNA干扰:是由双链RNA诱发生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18.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特异性地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

物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区域。

19.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但酶分子的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

一组酶。

20.活化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mol底物从基态转变为过渡态所需要的自由能。

21.酶的特异性: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和立体异构特异性(此题为填空题)

22.限速酶:某个代谢途径中的一个或几个酶活性的变化,可改变整个途径的反应速率和方

向的酶

23.变构调节:体内一些代谢物可与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外的某个部位可逆结合,引起酶的构

象变化,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

24.同促酶:某些变构酶以底物作为变构效应剂,这些变构酶称为。。。

25.异促酶:某些变构酶以非底物作为变构效应剂,这些变构酶称为。。。

26.同种协同效应:以底物为变构效应剂所引起的构象改变增加或降低后续亚基对底物的亲

和力,则称此协同效应为。。。

27.异种协同效应:以非底物效应剂所引起的构象改变增加或降低后续亚基对底物的亲和

力,则称此协同效应为。。。

28.酶原:无活性的酶的前体

29.酶原的激活:酶原在特定的场所和一定的条件下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30.诱导物:一般在转录水平上能促进酶合成的物质

31.人体蛋白质的降解方式:溶酶体内的蛋白降解途径;泛素化蛋白质降解途径

32.酶偶联测定法:在一个酶促反应的基础上,在偶联其他酶促反应并对偶联反应的产物进

行直接检测,来间接地反映待测酶促反应的底物或产物的变化量,这样的方法称为。。

33.抑制剂:在酶促反应中,凡能与酶结合而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或丧失,但又不引起酶变

性的物质

34.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或部分相似,可与底物共同竞争与

酶的活性中心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

35.非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某个部位结合

36.酶偶联测定法(ELISA):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将标记酶与抗体(抗原)

偶联对抗体或抗原做出检测的一种方法

37.巴斯德效应:氧气抑制生醇发酵的现象被称为。。

38.糖异生途径:氨基酸、乳酸、丙酮酸等非糖物质沿着糖酵解途径的逆反应方向转变成葡

萄糖的过程称为。。

39.底物循环:在糖酵解和糖异生的这3步不可逆反应中,底物的互变构成了一个循环,分

别由不同的酶催化,这种循环称为。。。

40.乳酸循环(Cori循环):肌肉中生成的乳酸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运入肝,在肝中异生成糖,

在释放入血运输到肌组织利用,这一循环过程称为。。

41.必须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等)

42.脂肪动员:脂肪组织中储存的三酰甘油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

血,通过血液运输至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43.β-氧化:由于脂肪酸氧化过程发生在脂酰基羧基端的β-碳原子上,故称。。

44.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氧化分解时形成的特有中间代谢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

酮)

45.血浆脂蛋白:血浆中一类结构复杂的复合物,主要成分是脂类和载脂蛋白(区分血脂)

46.生物氧化: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47.呼吸链(电子传递链):含多种氧化还原组分的传递链称为。。。

48.氧化磷酸化:即营养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2H,经线粒体内的呼吸链传递最

终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同时,释放的能量驱动A TP合酶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 TP的过程

49.底物水平磷酸化:即直接将代谢产物分子中的能量转移至ADP(或GDP)生成A TP(或

GTP)的过程

50.P/O比值:是指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mol氧原子生成A TP的摩尔数,或所消耗的无机

磷的摩尔数

51.化学渗透假说:书175页

52.A TP合成酶:是线粒体内膜上利用呼吸链氧化释放的能量催化ADP和Pi合成A TP的

53.氮平衡:是指蛋白质的摄入量与排泄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54.营养必须氨基酸:体内需要但是不能合成或合成太少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

供给的氨基酸

55.蛋白质的消化:是指食物蛋白质经过消化道中各种蛋白酶及肽酶的作用,而水解为氨基

酸及少量肽酶的过程(主要在小肠进行)

56.腐败作用:肠道细菌对这部分蛋白质及消化产物所起的作用称为。。

57.氨基酸代谢库: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和合成的非必需

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各处,参与代谢,称为。。。

58.氨基酸脱氨基的方式:氧化脱氨基,联合脱氨基(主要)及非氧化脱氨基等

59.转氨基作用:原来的α—酮酸接受氨基生成相应的α-氨基酸的过程称为。。

60.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61.从头合成途径:利用氨基酸、一碳单位、二氧化碳和磷酸核糖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

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途径称为。。。(限速酶是酰胺转移酶)

62.补救合成途径:用体内游离的碱基和核苷为原料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称为。。。(限速酶是天冬氨酸甲酰酶)

63.CPS-II:书本226页(对不起,我找不到这个解释)

64.痛风症:尿酸盐将过饱和而形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脏等处,而导致

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患,引起疼痛及功能障碍,称为。。

65.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物质的遗传单位

66.启动子:提供转录起始信号,是能够被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位点

67.顺式作用原件:对于某一真核生物的基因而言,其调控序列所对应的DNA区段被称为

68.反式作用原件:是由位于同一DNA分子上的其他基因或分布于其他基因编码的各类蛋

白质因子。

69.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

70.基因家族:是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结构具有一定程度同源性的一组基因。

71.假基因: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并不能表达出有功能的产物。这些基因称为。。。

72.基因重叠:即同一段核酸序列能编码2中或2中以上的蛋白质

73.四图: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序列图。

74.位标(EST):是指人类基因中具有表达能力的DNA序列。

75.蛋白质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于一个体系中的所有蛋白质

76.蛋白质组学:是阐明生物体各种生物基因组在细胞中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及功

能模式的一门新兴学科

77.冈崎片段:后随链分段合成所形成的DNA片段称冈崎年段

78.Klenow片段:是实验室合成DNA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酶。(具有5‘—3’

外切酶活性

79.端粒: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80.端粒酶:是一种反转录酶,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

81.滚环复制:是噬菌体中常见的DNA复制方式

82.D—环复制:真核细胞内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的复制方式称为。。

83.DNA突变(也称DNA损伤):是指个别dNMP残基以至DNA片段在结构、复制或表

现功能的异常变化

84.切除修复:是指切除DNA一条链上受损伤的片段,以其互补链为模板合成正常DNA

片段,从而是DNA恢复正常结构的过程

85.结构基因:在双链DNA中,能转录出RNA的DNA区段称为。

86.不对称转录:一是在一个DNA转录区段中,只有模板链被转录,而编码链不被转录;

二是在不同的DNA转录区段中,模板链并非总在同一股DNA链上

87.内启动子:tRNA和5SrRNA基因的启动子属于III类启动子,完全位于被转录的过程

中,称为。。

88.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但又相互连接镶嵌

而成,这些基因称为。。。

89.外显子:断裂基因中的编码序列称为。。。

90.内含子:断裂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称为。。。

91.RNA编辑:是指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由于核苷酸的缺失、插入或特换,使

mRNA的序列与基因编码序列不完全对应,导致一个基因可以产生多种基因序列不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分子。

92.翻译:由于在mRNA中的核苷酸排列序列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两种不同的

分子语言,所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也称为。。(包含起始,延长和终止3个阶段)

93.广义上的核糖体循环:翻译的三阶段在核糖体上完成即。。。

94.多聚核糖体:多个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物称为。。

95.干扰素(IFN):是真核细胞感染病毒后分泌的一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

96.转化作用:是指受体细胞通过获取外源DNA而获取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通常发生于

原核细胞)

97.转导作用:是指借助噬菌体感染而将供体菌的DNA转移并重组到受体菌的染色体DNA

上的过程

98.重组DNA技术(又称分子克隆或DNA重组):是指在实验室内按认为的设计实施基因

重组的技术。

99.基因组DNA文库:是指包含某一个生物细胞或组织全部基因组DNA序列的随机克隆

体,以DNA片段的形式贮存了所有的基因组DNA信息。

100.克隆载体,表达载体见于书本378面

101.感受态细胞:只有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的细菌才容易接受外源DNA,这样的细菌称为。。102.内源性途径:来自血液的凝血因子参与的凝血过程称为。。

103.外源性途径: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称为。。

104.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被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105.激素的灭活作用:体内许多激素在发挥调节作用之后,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从而降低或失去活性,此称为。。

106.生物转化:机体在排除某些非营养物质之前,将其进行各种代谢转变的过程称为。。107.初级胆汁酸: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转化生成的胆汁酸称为。。

108.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肠道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重吸收的游离胆汁酸可以重新形成结合胆汁酸,并与肝细胞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随胆汁排入肠道,称为。。。

109.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在生理状况下,绝大多数被肝细胞摄取,以原形形式分泌进入胆汁,通过胆道排入肠道,此称为。。。

110.黄疸:胆红素是橙黄色物质,血清中含量过高,大量的胆红素扩散入组织,造成组织感染,称为。。。

单位换算-

各种单位制换算 长度 1 m=3.280 8 ft=39.37 in 1 ft=1 2 in=0.304 8 m 1 in=2.54 cm 1 mil=5 280 ft=1.6093×103 m 质量 1 kg=1 000 g=2.204 6 lb=6.852 1×10-2 slug 1 lb=0.453 59 kg=3.108 01×10— 2 slug 1 slug=1 lbf·s2/ft=32.174 lb=14.594 kg 力1 N=1 kg·m/s2=0.102 kgf=9.8×105 dyn=0.2248 lbf 1 dyn=1 g·cm/s 2 =10—5 N 1 lbf=4.448×105 dyn=4.448 N=0.4536kgf 1 kgf=9.8 N=2.204 6 lbf=9.8×105dyn=9.8 kg·m/s2 能量1 J=1 kg·m/s2=0.102 kgf·m=0.2389×10—3cal=1 N·m 1 Btu=778.16 ft·lbf=252 cal=1055.0 J 1 kcal=4 186 J=427. 2 kgf·m=3.09 ft·lnf 1 ft·lbf=1.355 8 J=3.24×10—4kcal=0.138 3 kgf·m 1 erg=1 g·cm2/s 2 =10—7 J 1 eV=1.602×10—19 J 1 kJ=0.9478 Btu=0.238 8 kcal 功率1 W=1 kg·m2/s2=1 J/s=0.947 8 Btu/s=0.238 8kcal/s 1 kW=1 000 W=3 412 Btu/h=859.9 kcal/h=1 kJ/s 1 hp=0.746 kW= 2 545 Btu/h=550 ft·lbf/s 1 马力=75 kgf·m/s=735.5 W= 2 509 Btu/h=542. 3 ft·lbs/s

常用材料摩擦系数表

常用材料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 ━━━━━━━━━━━━━━━━━━━━━━━━━━━━━━━━━━━━━━━━━━━━━━摩擦副材料摩擦系数μ无润滑有润滑——————————————————————————————————————————————钢-钢 0.15* 0.1-0.12* 0.1 0.05-0.1 钢-软钢 0.2 0.1-0.2 钢-不淬火的T8 0.15 0.03 钢-铸铁 0.2-0.3* 0.05-0.15 0.16-0.18 钢-黄铜 0.19 0.03 钢-青铜 0.15-0.18 0.1-0.15* 0.07 钢-铝 0.17 0.02 钢-轴承合金 0.2 0.04 钢-夹布胶木 0.22 - 钢-钢纸 0.22 - 钢-冰 0.027* - 0.014 石棉基材料-铸铁或钢 0.25-0.40 0.08-0.12 皮革-铸铁或钢 0.30-0.50 0.12-0.15 材料(硬木)-铸铁或钢 0.20-0.35 0.12-0.16 软木-铸铁或钢 0.30-0.50 0.15-0.25 钢纸-铸铁或钢 0.30-0.50 0.12-0.17 毛毡-铸铁或钢 0.22 0.18 软钢-铸铁 0.2*,0.18 0.05-0.15 软钢-青铜 0.2*,0.18 0.07-0.15 铸铁-铸铁 0.15 0.15-0.16 0.07-0.12 铸铁-青铜 0.28* 0.16* 0.15-0.21 0.07-0.15 铸铁-皮革 0.55*,0.28 0.15*,0.12 铸铁-橡皮 0.8 0.5 皮革-木料 0.4-0.5* - 0.03-0.05 铜-T8钢 0.15 0.03 铜-铜 0.20 - 黄铜-不淬火的T8钢 0.19 0.03 黄铜-淬火的T8钢 0.14 0.02 黄铜-黄铜 0.17 0.02 黄铜-钢 0.30 0.02 黄铜-硬橡胶 0.25 - 黄铜-石板 0.25 - 黄铜-绝缘物 0.27 - 青铜-不淬火的T8钢 0.16 -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测定粗纤维素中蛋白质含量 1、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蛋白质含量。 2、试剂 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2.1 硫酸铜。 2.2 硫酸钾。 2.3 硫酸。 2.4 2%硼酸溶液。 2.5 混合指示液:1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也可用2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2.6 30%氢氧化钠溶液。 2.7 0.025mol/L硫酸标准溶液或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 3、仪器 安全管导管汽水分离管样品入口塞子冷凝管吸收瓶隔热液套反应管蒸汽发生瓶 如图1所示:

图1 3、操作步骤 3.1样品处理:精密称取0.2-2.0g固体样品或2-5g半固体样品或吸取10-20ml液体样品(约相当氮30-40mg),移入干燥的10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铜,6g硫酸钾及20毫升硫酸,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度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小时。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水,放冷后,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但是此法比较危险,不易在实验室演示,现在大多数实验室有消煮仪一次可以进行多个(一次可以消煮16个样品)样品处理,并有通风橱进行通风,温度可以自己设定,更加安全和可操作性,因此逐步成为主要的凯氏定氮法的首选处理方法。 一般消解温度都设在240度及240度以上,如果想快速消解可以适当提高温度甚至可以用最大温度进行消解。 3.2、按图装好定氮装置,于水蒸气发生器内装水约2/3处加甲基红指示剂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数粒玻璃珠以防暴沸,用调压器控制,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瓶内的水。 3.3、向接收瓶内加入10ml 2%硼酸溶液及混合指示剂1滴,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吸取10.0ml样品消化液由小玻璃杯流入反应室,并以10ml水洗涤小烧杯使流入反应室内,塞紧小玻璃杯的棒状玻璃塞。将10ml 40%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玻璃杯,提起玻璃塞使其缓慢流入反应室,不能立即将玻璃盖塞紧,这样易使玻璃塞粘在进样口,应先用蒸馏水冲洗然后再盖,并加水于小玻璃杯以防漏气。夹紧螺旋夹,开始蒸馏,蒸气通入反应室使氨通过冷凝管而进入接收瓶内,蒸馏5min。移动接收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皿,再蒸馏1min,然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接收瓶,以0.05N硫酸或0.05N盐酸标准溶液定至灰色或蓝紫色为终点。 同时吸取10.0ml试剂空白消化液按3操作。 4、计算 X =((V1-V2)*N*0.014)/( m*(10/100)) *F*100%

常用导热系数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常用导热系数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下表为常用导热系数单位换算表。 上表中,关于几种温度单位: 开氏温度(K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绝对零度℃为0开氏度。 摄氏温度(℃):一个大气压下,规定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 华氏温度(℉):一个大气压下,规定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 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摄氏度与开氏度:K=℃- 摄氏度与华氏度:℉=(9/5)*℃+32 摄氏度与华氏度:K=5/9(℉+ 1 根据预制直埋保温管规范推算 2 根据埋深和聚氨酯和玻璃钢的承重计算 已知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外墙保温厚度怎么计算 首先明确你用的外墙要达到什么标准,是50节能、还是65节能标准。以65%节能为例,传热系数Km≤ W/()。其倒数即为符合墙体传热阻,再减去内外墙传热阻以及基墙传热阻就可以得到你用的外墙的热阻,再根据公式R = δ/λ(热阻=材料厚度/导热系数),即可算出你所需要的厚度。 隔热保温层厚度计算

2009-05-25 13:37:15|分类:个人日记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隔热保温材料已广泛用于建筑、冷库、油管、保温管道等。 正确地确定隔热层厚度将大大地节省原料,降低材料费用。 绝热工程包括保温和保冷两方面的内容。 经济厚度计算方法是一种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把绝热材料的投资和热冷损失的费用综合考虑后得出一种经济厚度,此时保温与保冷费用和热损失费用之和为最小。 一般控制绝热层表面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不大于规定值。 在实际计算中,保温层表面温度ts如何确定与各方面都有关系。 从能耗考虑,ts与大气温度t0越接近越好,但是,相应的其投资费用也越大。 反之,则能源又随投资费用的减少而大幅度的增加。 因此,保温保冷层表面温度应分别高于大气温度和露点温度。 同时,式中a1的值(外部传热系数)对保温的场合往往直接取10,对保冷取7。 例1,某冷库,库内最低温度为-20℃,夏季平均气温为30℃,湿度为85%,采用聚氨酯泡沫作绝热材料,其厚度应为多少 已知tf=-20℃ta=30℃λ=Kcal/m·h·℃a1=7Kcal/m2·h·℃ ts的求法: ts为绝热层表面露点温度,查阅饱和蒸汽压表得: 30℃时的饱和蒸汽压为柱 ×=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材料的导热率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全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 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温度等因素有关。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m·K)的材料称为保 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瓦/米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8x10的3次方瓦/(米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例如石棉、珍珠岩等 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主要作用是填充发热功率器件与散热片之间的缝隙,通常看似很平的两个面,其实接触面积不到40%,又因为空气是不良导热体,导热系数仅有,填充缝隙就是用导热材料填充缝隙间的空气.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相近

1.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相近,平均约16%(每克样品中的含氮克数*100*6.25=100克样品蛋 白质含量g%) 2.目前已知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除甘氨酸)都是L-氨基酸(顺时针型) 3.含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峰值280nm) 4.等电点:在某一pH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呈电中 性,此时溶液pH成为等电点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次级键主要是氢键) 6.肽单元(肽平面):参与肽键的C,O,N,H与相邻的两个a-碳原子都是处在一个平面上。 7.a-螺旋的特点:1)右手螺旋上升,螺旋一圈包含3.6个氨基酸残基。2)螺距为0.54nm 3)氢键的方向几乎与中心轴平行。β-折叠的特点:1)多肽链呈延伸状2两段以上的β-折叠结构平行排列3)相邻两段肽链的走向相同即为平行结构,反之为反平行结构8.模体:超二级结构是指两级结构单元进一步聚集和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则的二级结构 聚集体。 9.结构域:分子较大的蛋白质在形成三级结构时,肽链中某些局部的二级结构汇集在一起, 形成发挥生物功能的特定区域 10.分子伴侣的功能:参与其他多肽链活寡聚体的折叠与组装 11.正协同效应:Hb分子中的一个亚基与O2结合后,促使其他亚基与O2的亲和力增加的 效应 12.变构效应:通过蛋白质构象的改变而实现调节功能的作用称为。。。。 13.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 14.蛋白质组:一种细胞内的全部蛋白质 15.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单位,由DNA双螺旋盘绕在组蛋白上形成 16.两个检验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侵染老鼠,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17.RNA干扰:是由双链RNA诱发生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18.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特异性地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 物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区域。 19.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但酶分子的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 一组酶。 20.活化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mol底物从基态转变为过渡态所需要的自由能。 21.酶的特异性: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和立体异构特异性(此题为填空题) 22.限速酶:某个代谢途径中的一个或几个酶活性的变化,可改变整个途径的反应速率和方 向的酶 23.变构调节:体内一些代谢物可与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外的某个部位可逆结合,引起酶的构 象变化,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 24.同促酶:某些变构酶以底物作为变构效应剂,这些变构酶称为。。。 25.异促酶:某些变构酶以非底物作为变构效应剂,这些变构酶称为。。。 26.同种协同效应:以底物为变构效应剂所引起的构象改变增加或降低后续亚基对底物的亲 和力,则称此协同效应为。。。 27.异种协同效应:以非底物效应剂所引起的构象改变增加或降低后续亚基对底物的亲和 力,则称此协同效应为。。。 28.酶原:无活性的酶的前体 29.酶原的激活:酶原在特定的场所和一定的条件下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30.诱导物:一般在转录水平上能促进酶合成的物质 31.人体蛋白质的降解方式:溶酶体内的蛋白降解途径;泛素化蛋白质降解途径

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 2、掌握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包括样品的消化处理、蒸馏、滴定及蛋白质含量计算等。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化合物。食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共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留在消化液中,然后加碱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来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 因为食品中除蛋白质外,还含有其它含氮物质,所以此蛋白质称为粗蛋白。 三、仪器与试剂 硫酸铜(CuSO4·5H20)硫酸钾硫酸(密度为1.8419g/L)硼酸溶液(20g/L) 氢氧化钠溶液(400g/L)0.01m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混合指示试剂:0.1%甲基红乙溶液液1份,与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5份临用时混合。 微量定氮蒸馏装置:如图3- 所示。 图3- 微量凯氏定氮装置 1、电炉; 2、水蒸气发生器(2L平底烧瓶); 3、螺旋夹a; 4、小漏斗及棒状玻璃塞(样品入口处); 5、反应室; 6、反应室外层; 7、橡皮管及螺旋夹b;8、冷凝管;9、蒸馏液接收瓶。 四、实验步骤 1、样品消化 称取样品约2.00g(±0.001g),移入干燥的100mL凯氏烧瓶中,加入0.2g硫酸铜和6g 硫酸钾,稍摇匀后瓶口放一小漏斗,加入20mL浓硫酸,将瓶以450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使用万用电炉,在通风橱中加热消化,开始时用低温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停止后,再升高温度保持微沸,消化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继续加热0.5h,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水,放冷后,无损地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即为消化液。 试剂空白实验:取与样品消化相同的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按以上同样方法进行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全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 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0.05瓦/米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8x10的3次方瓦/(米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例如石棉、珍珠岩等 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主要作用是填充发热功率器件与散热片之间的缝隙,通常看似很平的两个面,其实接触面积不到40%,又因为空气是不良导热体,导热系数仅有0.03w/m.k,填充缝隙就是用导热材料填充缝隙间的空气.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 Q: 热量,W K: 导热率,W/mk A:接触面积 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 R: 热阻值

传热系数的单位

传热系数的单位 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H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 6+12A +6的中空玻璃,门窗传热系数多少 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6+9A+6,按江苏省节能标准参照表K值=3.5执行DGJ32/J71-2008,实际因为窗型、型材不一样,也会差异。送检尺寸有关推拉窗有可能K值=3.5以上,在3.5-3.6左右;平开窗有可能K值=3.5以下,在3.2-3.4左右,具体情况要具体分细。 断桥铝合金门窗,采用隔热断桥铝型材和5+9+5中空玻璃,具有节能、隔音、防噪、防尘、防水等功能。断桥铝门窗的热传导系数K值为3W/m2?K以下,比普通门窗热量散失减少一半,降低取暖费用30%左右。 幕墙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如下: 1.公式 P r=μc /λ 式中μ——动态黏度,取1.761×10-5kg/(m?s); c——比热容,空气取1.008×103J/(kg?K)、氩气取0.519×103J/(kg?K); λ——导热系数,空气取2.496×10-2W/(m?K)、氩气取1.684×10-2W/(m?K)。 G r=9.81s 3ΔTρ2/Tmμ2 式中 s——中空玻璃的气层厚度(m); ΔT ——外片玻璃表面温差,取15K; ρ——密度,空气取1.232kg/m3、氩气取1.669 kg/m3; T m——玻璃的平均温度,取283K; μ——动态黏度,空气取1.761×10-5kg/(m?s)、氩气取2.164×10-5kg/(m?s)。 N u= 0.035(G r Pr)0.38,如计算结果Nu<1,取Nu=1。 H g= N u λ/s W/(m2?K) H T =4ζ(1/ε1+1/ε2-1)-1×Tm 3 式中ζ——常数,取5.67×10-8 W/(m2?K4); ε 1 ——外片玻璃表面的校正辐射率; ε 2 ——内片玻璃表面的校正辐射率; ε1、ε2取值: 普通透明玻璃ην>15% 0.837 (GB/T2680表4) 真空磁控溅射镀膜玻璃ην≤15% 0.45 (GB/T2680表4) ην>15% 0.70 (GB/T2680表4) LOW-E镀膜玻璃ην>15% 应由试验取得,如无试验资料时可取0.09~0.115。 h s = h g + h T 1/h t=1/h s+δ/ r1 式中δ——两片玻璃总厚度; r1——玻璃热阻,取1(m?K)/W。 1/U=1/h e +1/h i+1/h t 式中 h e——玻璃外表面换热系数,取23(19)W/(m2?K); h i——玻璃内表面换热系数,取8(8.7)W/(m2?K)。括号中数字为GB50176有关

蛋白质含量测定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 2.掌握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包括样品的消化处理、蒸馏、滴定及蛋白质含量计算等。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化合物。食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共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留在消化液中,然后加碱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来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 因为食品中除蛋白质外,还含有其它含氮物质,所以此蛋白质称为粗蛋白。 1.消化:有机物中的胺根在强热和CuSO4/K2SO4,浓H2SO4 作用下,消化生成 (NH4)2SO4; 2NH3+H2S04+2H+=(NH4)2S04(其中CuSO4做催化剂) 2.蒸馏: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3,收集于H3BO3溶液中;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2NH3+4H3BO3=(NH4)2B4O7+5H2O 3.滴定:用已知浓度的HCl标准溶液滴定,根据HCI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因子,既得蛋白质的含量。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三、仪器与试剂 (一)试剂 1.硫酸铜(CuSO4·5H2O)(催化剂) 2.硫酸钾(提高沸点) 3.浓硫酸(A.R) 4.硼酸溶液(2%):称量2g硼酸(H3BO3)粉末溶于蒸馏水100mL,(容量瓶)定容100 mL。5.氢氧化钠溶液(30%):30克氢氧化钠溶于蒸馏水,(容量瓶)定容100 mL。 6.0.01m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7.混合指示试剂:0.1%甲基红乙醇溶液1份,与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5份临用时混合。 0.1%的甲基红乙醇溶液:0.1g甲基红指示剂溶于100 mL 60%乙醇中; 0.1%的溴甲酚绿乙醇溶液:0.1g溴甲酚绿指示剂溶于100mL 20%乙醇中。 四、实验步骤

蛋白质含量测定

实验十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衡量食品的营养成分时,要测定蛋白质含量,但由于蛋白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复杂性,在食品分析中,通常用食品的总氮量表示,蛋白质是食品含氮物质的主要形式,每一蛋白质都有其恒定的含氮量,用实验方法求得某样品中的含氮量后,通过一定的换算系数。即可计算该样品的蛋白质含量。 一般食品蛋白质含氮量为l0%如肉、蛋、豌豆、玉米等,其换算系数为6.25,小麦取5.70,大米5.95、乳制品6.38、大豆5.17,动物胶5.55。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微量凯氏法测定蛋白质总氮量的原理及操作技术。包括样品的消 化,蒸馏吸收及滴定与含氮量的计算。 二、原理: 凯氏定氮法:食品经加硫酸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氮素与硫酸化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液吸收后,再用盐酸或硫酸滴定根据盐酸消耗量,再乘以一定的数值即为蛋白含量,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 1 ) 2NH2(CH2)2COOH+13H2S04(NH4)2S04+6C02+12S02+ 16H2 (2)(NH4)2SO4+2NAOH-----2NH2+2H2O+NA2SO4 (3)2NH3+4H3BO3----(NH4)2B4O7+5H2O (4) (NH4)2B407+H2S04+5H20-(NH4)9SO4+4H2BO2 三、试剂与仪器: 1、硫酸钾 2、硫酸铜 3、硫酸 4、2%硼酸溶液 5、40%氢氧化钠溶液 6、混合指示剂:把溶解于95%乙醇的0.l%溴甲酚绿溶液10毫升和溶于95%乙醇的0.l%甲基红溶液2毫升混合而成. 7、0.01mol/LHCL标准溶液或0.01mol/L硫酸标准溶液. 8、KDN-08A(04A)定氮仪 10、三角瓶250ml 3只。 11、量筒50ml、l0ml、l00ml。

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含量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1. 有机物中的胺根在强热和CuSO,浓HSO 作用下,硝化生成(NH)4244SO 24 反应式为: 2NH+HS0+2H,(NH)S0 (其中CuSO4做催化剂) 224424 2. 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 ,收集于HBO 溶333液中 反应式为: (NH)SO+2NaOH,2NH+2HO+NaSO 4243224 2NH+4HBO,(NH)BO+5HO 33342472 3. 用已知浓度的HSO(或HCI)标准溶液滴定,根据HCI消耗的量24 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因子,既得蛋白质的含量 反应式为: (NH)BO+HSO+5HO,(NH4)2SO4+4HBO 424724233 (NH)BO+2HCl+5HO,2NHCl+4HBO 42472433 试剂 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硫酸铜。 硫酸钾。 硫酸。 2%硼酸溶液。

混合指示液:1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也可用2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40%氢氧化钠溶液。 0.025mol/L硫酸标准溶液或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仪器 定氮蒸馏装置:如图所示。 凯氏定氮法仪器 1.安全管 2.导管 3.汽水分离管 4.样品入口 5.塞子 6.冷凝管 7.吸收瓶 8.隔热液套 9.反应管 10.蒸汽发生瓶 操作方法 1、样品处理:精密称取0.2-2.0g固体样品或2-5g半固体样品或吸取10-20ml 液体样品(约相当氮30-40mg),移入干燥的10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 硫酸铜,6g硫酸钾及20毫升硫酸,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

热工单位换算表

湿度、常用热工计量单位换算表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7-04-17 19:36 - 阅读:936 - 评论:0 常用温度单位换算表 露点 绝对 湿度g/m3体积比 ppmV 重量比 在空气 中 ppmW 相对湿度 (20℃)% 露点 绝对 湿度 g/m3 体积比 ppmV 重量比 在空气 中 ppmW 相对湿度 (20℃)% ℃0F℃0F -70-940.00207 2.5 1.640.001-1014 2.062560159011 -60-760.0085711 6.590.005032 4.846020380026 -50-580.03123924.20.0210509.2112100772952 -40-400.10212779.10.05206818.523100100 -30-220.3013762340.2308636.641800 -20-40.816102063544010458.573000 常用热功计量单位及换算表 量名名称Si单位名称 Si单位符 号 单位换算 能[量],功,热焦[耳]J 1焦耳(J)=1牛顿.米(N.m) 1国际蒸汽表卡(cal1t)=4.1868J 1热化学卡(cal1n)=4.1840J 1 20℃卡(cal20)=4.1816J 1 15℃卡(cal15)=4.1855J 1 英热单位(Btu)=1.05506×103J 1 千瓦.时(kw.h)=3.6×106J 功率,辐射[能]通量瓦[特]W 1瓦特(W)=1牛顿.米/秒(N.m/s) 1千克力.米/秒(kgf.m/s)=9.80665W 1米制马力(ps)=7。35499×102W 1英制马力(hp)=7.45700×102W

常见材料换算方法

一、基础垫层材料换算方法: 1、灰土、砂、碎砖、碎石等单一材料、定额用量按下式取定: 定额用量:定额计量单位×压实系数×(1+损耗率) 压实系数=虚铺厚度÷压实厚度 2、多种材料混合垫层则用混合物的半成品数量遍入定额,其压实系数在定额附录配合比中已经考虑。 3、碎石或碎砖灌浆垫层,其砂浆或砂的用量按下式计算: 砂浆(砂)= ×填充密实度×(1+损耗率)×定额计量单位。 实例计算:以计价表2-116子目1:1砂石垫层为例(配合比以体积比计算): (1)石子的空隙率为×100%=44.4%,石子的空隙用砂填缝的密实度为90%。 (2)碎石40MM用量:0.5(定额计量体积)×1.04(压实系数)×1.5(容重)×1.02(损耗)=0.8T (3)黄砂用量:0.5(定额计量体积)×1.04(压实系数)×〖1.46(容重)×1.05(密实系数)÷1.18(此处应考虑干砂含水膨胀率18%)〗=0.676T 填缝隙用黄砂:〖0.5-0.5×0.56(石子密实体积)〗×0.9×1.04×(1.46×1.05÷1.18)=0.28T 合计黄砂用量:(0.676+0.28)×1.02(损耗)=0.98T。 二、砖砌体材料换算方法: 每立方米各种不同厚度砖墙用砖和砂浆用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如下: A= ×K A:砖理论耗用量 K:墙厚的砖数×2(墙厚的砖数指0.5,1,1.5,2等) 砂浆净用量=1-砖墙×每块砖体积 实例计算:以计价表3-29一砖外墙子目为例 标准砖用量:=529.10块/M3 凸出墙面砖线条、扣梁头、垫块、预制板头等增加0.268%,即529.10×(1+0.268%)=530.51块/M3,另计损耗按1%计算:530.51×(1+1%)=536块/M3。 砂浆用量:1-0.24×0.115×0.053×529.10=0.266M3/M3,损耗率按1%计算,则(0.226+门窗四周嵌缝6.0×0.01×0.10)×(1+1%)=0.234M3/M3。 三、空心砌块墙、硅酸盐砌块墙 砌块= ×砌块比率×(1+损耗率) 标准砖=1M3砖砌体用砖量×比率 砂浆=1-各种规格砌块数×各种规格砌块每块砌体体积-每块砖体积×砖数 实例计算,以计价表3-22KP1砖砌体为例: KP1砖用量:×95%×(1+2%)=336块/M3 标准砖用量:15块/M3 四、桩基混凝土用量换算方法: 桩基混凝土用量=定额计量单位×充盈系数×操作损耗 其中混凝土充盈系数一般是指沉管灌注桩实灌混凝土体积与理论体积之比,即 充盈系数=实际灌注混凝土量÷按设计图计算混凝土量×(1+操作损耗%)。 实例计算:以计价表2-35、2-36钻孔灌注混凝土桩子目为例, 钻土孔:混凝土充盈系数取1.20,则混凝土用量=1.0×1.20×1.015=1.218M3/M3

人体中蛋白质需要量

人体中蛋白质的需要量 (一)氮平衡 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概况可根据氮平衡实验来确定,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约为16%。食物中的含氮物质绝大部分是蛋白质,非蛋白质的含氮物质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测定食物中含氮量可以估算出所含蛋白质的量。蛋白质的体内分解代谢所产生的含氮物质主要有尿、粪排出。测定尿中和粪中的含氮量(排出氮)及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氮)可以反映人体蛋白质的代谢概况。 1、氮的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反应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即氮的“收支”平衡。 2、氮的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部分摄入的氮用于合成体内蛋白质。儿童、孕妇及恢复期病人属于这种情况。 3、氮的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见于蛋白质需要量不足,例如饥饿或者消耗性疾病患者。 (二)生理需要量 根据氮平衡实验计算,在不进食蛋白质时,成人每天最低分解约

为20g蛋白质。由于食物蛋白质与人体蛋白质组成的差异,不可能全部被利用,故成人每日最低需要30~50g蛋白质。为了长期保持总氮平衡,仍需增量才能满足要求。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80g。 (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在营养方面,不仅要注意膳食蛋白质的含量,还必须注意蛋白质的质。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它们的质不同。有的蛋白质含有体内所需要的各种氨基酸,并非含量充足,则此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有的蛋白质缺乏体内所需要的某种氨基酸,或含量不足则其营养价值低。 根据氮平衡实验证明,人体内有8种氨基酸不能合成。这些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的氨基酸,称为营养必须氨基酸。它们是:缬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其余12种氨基酸体内可以合成,不一定需要有食物供应,在营养学上称为非必须氨基酸。组氨酸和精氨酸虽能在人体内合成,但合成量不多,若长期缺乏也能造成负氮平衡,因此有些人将这两种氨基酸也归为营养必须氨基酸。有些氨基酸虽可在体内合成,但要以必须氨基酸为原料,例如酪氨酸和半胱氨酸在体内可以分别由苯丙氨酸和甲硫氨酸转变而来,食物中添加这两种氨基酸可以减少对苯丙氨酸和甲硫氨酸的需要量,故也称为半必需氨基酸。一般来说,含有必须氨基酸种类多和数量足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高,反之营养价值就低。由于动物性蛋白质所含必须氨基酸的种类

单位换算

单位换算 1平房公尺=1平方米,公尺就是米,叫法不用而已 亩有大亩小亩之分 按大亩算,一公顷=10亩=10*666.667平方米 按小亩算,一公顷=15亩=15*444.445平方米 那么也就是说 一大亩=666.667平方米 一小亩=444.445平方米 1平方公尺=1平方米 1平方公里等于1500亩,一亩等于666.67平方米 1 英寸=2.5400 厘米 1 英尺=1 2 英寸=0.3048 米 1 码=3 英尺=0.9144 米 1 英里=1760 码=1.6093 千米 50 ppm(百万分之五十) 1mmAQ=9.8Pa,mmAQ毫米水柱 1 kg = 2.2046 lbs英镑,1lbs=0.4536kg 20-25 micron 等于多少目(mesh )? 请尽可能地精确一些.

常用单位换算表 ◆压力单位换算表 ◆流量单位换算表

◆容积单位换算表 ◆重量单位换算表 ◆长度单位换算表

◆面积单位换算表 ◆主要力量单位换算表(国际标准单位与公制单位壶算) 一匹在国际上说就是一马力,也就是735W,中国是定为750W。1HP=735W是机械学上讲的,也是最通常的说法 功率换算

石油单位换算 长度换算 1千米(km)=0.621英里(mile)1米(m)=3.281英尺(ft)=1.094码(yd) 1厘米(cm)=0.394英寸(in)1英里(mile) =1.609千米(km) 1英寸(fm) =1.829(m) 1英寸(in)=2.54厘米(cm) 1海里(n mile)=1.852千米(km)1码(yd)=3英尺(ft) 1杆(rad)=16.5英尺(ft) 面积换算 1平方米(m)=10.764平方英尺(ft) 1平方英寸(in)=6.452平方厘米(cm)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 =4047平方米(m2) 1平方英尺(ft2)=0.093平方米(m2) 1平方米(m)=10.764平方英尺(ft) 体积换算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完整版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材料的导热率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含量 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1. 有机物中的胺根在强热和CuSO4,浓H2SO4作用下,硝化生成(NH4) SO4 2 反应式为: 2NH2+H2S04+2H=(NH4)2S04(其中CuSO4做催化剂) 2. 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3,收集于H3BO3溶液中 反应式为: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2NH3+4H3BO3=(NH4)2B4O7+5H2O 3. 用已知浓度的H2SO4(或HCI)标准溶液滴定,根据HCI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因子,既得蛋白质的含量反应式为: (NH4)2B4O7+H2SO4+5H2O=(NH4)2SO4+4H3BO3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试剂 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硫酸铜。 硫酸钾。 硫酸。 2%硼酸溶液。

混合指示液:1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也可用2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40%氢氧化钠溶液。 0.025mol/L硫酸标准溶液或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 仪器 定氮蒸馏装置:如图所示。 凯氏定氮法仪器 1.安全管 2.导管 3.汽水分离管 4.样品入口 5.塞子 6.冷凝管 7.吸收瓶 8.隔热液套 9.反应管 10.蒸汽发生瓶 操作方法 1、样品处理:精密称取0.2-2.0g固体样品或2-5g半固体样品或吸取10-20ml液体样品(约相当氮30-40mg),移入干燥的10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铜,6g硫酸钾及20毫升硫酸,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方法 一、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 【实验目的】 1.学习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2.掌握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和操作。 【实验原理】 蛋白质中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能与Folin-酚试剂起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与碱性铜试剂中的Cu2+作用生成蛋白质-Cu2+复合物;第二步:蛋白质-Cu2+复合物中所含的酪氨酸或色氨酸残基还原酚试剂中的磷钼酸和磷钨酸,生成蓝色的化合物。该呈色反应在30分钟内即接近极限,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色的深浅度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故可用比色的方法确定蛋白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时要根据蛋白质浓度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测定波长:若蛋白质含量高时(25-100μg)在500nm波长处进行测定,含量低时(5-25μg)在755nm波长处进行测定。最后根据预先绘制的标准曲线求出未知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Folin-酚试剂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样品中蛋白质含量高于5μg即可测得,是测定蛋白质含量应用得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实验材料】 1.实验器材 100毫升容量瓶 2只;移液管 1毫升4支,5毫升2支;721型分光光度计。 2.实验试剂 (1) Fo1in-酚试剂甲:将lg碳酸钠溶于50ml 0.l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再把0.5g硫酸铜(CuSO4·5H2O)溶于100m1 1%酒石酸钾(或酒石酸钠)溶液,然后将前者50ml与后者lml 混合。混合后1日内使用有效。 (2)Folin-酚试剂乙:在1.5L容积的磨口回流瓶中加入100g钨酸钠(Na2WO4·2H2O)、25g 钼酸钠(Na2MoO4·2H2O)、700ml蒸馏水、50ml 85%磷酸及100ml浓盐酸,充分混匀后回流10h。回流完毕,再加150g硫酸锂、50ml蒸馏水及数滴液体溴,开口继续沸腾15分钟,以便驱除过量的溴,冷却后定容到1000ml。过滤,如显绿色,可加溴水数滴使氧化至溶液呈淡黄色。置于棕色瓶中暗处保存。使用前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酚酞为指示剂,以标定该试剂的酸度,一般为2mol/L左右(由于滤液为浅黄色,滴定时滤液需稀释100倍,以免影响滴定终点的观察)。使用时适当稀释(约1倍),使最后浓度为lmol/L酸。 (3)标准蛋白质溶液:用分析天平精密称取牛(或人)血清白蛋白100毫克,用少量蒸馏水完全溶解后,转移至100毫升容量瓶中,准确稀释至刻度,使蛋白质浓度1mg/ml。 (4)样品溶液:配制约0.5mg/ml的酪蛋白溶液作为未知样品溶液。 【实验操作】 1. 绘制标准曲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