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研究

2 观《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教育失败

3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4 对《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的悲剧分析

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6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7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8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开题报告+论)

9 情境创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0 解读《呼啸山庄》中三种悲剧性的爱情

11 《印度之行》的象征主义分析

12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lemma of Colonized Afro-Americans: the Study of The Bluest Eye

13 《京华烟云》中姚思安的性格分析

14 探讨美容化妆品翻译技巧--以安利雅姿产品为例

15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16 金钱在婚姻中的角色:《爱玛》和《名利场》中女主人公婚姻观的差异

17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

18 英语双关语语境分析及其翻译

19 A Study on Develop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20 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1 从功能目的论看化妆品广告的英汉翻译

22 英语广告语中隐喻的研究

23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

24 BBC对华态度变化趋势:扫视年BBC有关中国的若干重要报道

25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效果的影响

26 《喧哗与骚动》中没落的悲剧

27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28 关于农村初中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调查研究

29 从思维方式看中英科普文章的差异

30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31 英文电影对白中俚语的翻译

32 从《人生的枷锁》中三个女性看毛姆的婚爱观

33 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

34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

35 无脸之殇——《英国病人》的后殖民指控分析

36 从功能对等角度翻译委婉语

37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

38 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

39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40 《红字》中的象征主义

41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

4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43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功能

44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45 应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英语新闻听力

46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47 从文化角度谈旅游翻译

48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电影名字的翻译

49 中国领导人讲话中中国特色词汇的汉英翻译

50 商务谈判中的礼貌策略研究

51 解读罗伯特?彭斯的爱情观——以《一朵红红的玫瑰》和《约翰?安德生,我的爱人》为例

52 A Comparison between Task-based Approach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53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

54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55 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表现

56 论汉语缩略语的英译

57 商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5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rtes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59 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

60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

61 分析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

62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

63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探析中西方人文差异

64 On Idioms from the Holy Bible

65 A Research on V 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

66 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

67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

68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

69 比较《简爱》中女性“陈规形象”与《飘》中女性“新形象”

70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71 人性的扭曲,堕落与回归——希刺克厉夫的人性简析

72 论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73 英语报刊标题的词汇特点和修辞特点

74 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谈品牌翻译

75 浅析霍桑《红字》中的主要人物和写作手法

76 The Road to the Outside World:An Analysis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77 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简爱

78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79 北京奥运官网英译:功能主义视角

80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

81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向分析

82 论合作语言学习在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

83 A Study on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FL Classroom

84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

85 字幕翻译和译制片翻译策略和接受度比较——以《唐顿庄园》为例

86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简?爱的婚姻观

87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

88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89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90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

9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e Languages

92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hesiveness

93 动物成语的英译

94 论《福谷传奇》中的象征

95 欧?亨利作品中的人生的价值探索

96 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

97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 ocabulary

98 继承与颠覆—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模式

99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

100 An Eco-Critical Approach to Moby Dick

101 The Joy Luck Club :Chinese Mothers’American Dreams Lost and Regained 102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103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104 解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精神之旅

105 基于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的思想渊源

106 An Archetypal Study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07 《绯闻少女》中的话语标记词研究

108 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日语言的空间隐喻

109 诀别武器之缘由——再读《永别了,武器》

110 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

111 从爱默生的《论自然》看超验主义

112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

113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形象

114 《傲慢与偏见》书名误译分析

115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116 网络英语的缩略词的构成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117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象征意蕴

118 An Analysis of Survival of Orphans in Oliver Twist

119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的救赎分析

120 《魔戒》中的女性人物

121 The Essence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Animal Farm 122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

123 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

124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

125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

126 《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开题报告+论)

127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128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研究

129 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0 《可以吃的女人》女性主义解读

131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两国幽默的特点

132 《神探夏洛克》文化现象研究

133 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

134 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秀拉》

135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

136 高中英语写作作业的反馈及实施效果

13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8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

139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

140 国际商务谈判中有效的非语言技巧

141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

142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143 论华裔女星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角色转变

144 论《喜福会》中双重文化对母女关系的影响

145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46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147 中美数字禁忌研究

148 英国足球文化研究

149 关联理论视角下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解读

150 论《最危险的游戏》中的生态伦理混乱

151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谈品牌翻译策略

152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53 The General Principle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Novels into English

154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 155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幻灭

156 从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看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157 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

158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

159 如何增强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60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

161

162 On Dickinson’s Choice of Nature as the Theme of Her Poems

163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

164 Reconstructed Motherhood in Beloved

165 从文化语境分析习语翻译

166 The Tragic Life of Blanch and its Cause in 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

16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8 从《消失的地平线》看儒家中庸之道的积极含义

169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170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

171 简爱:魅力人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172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73 绝望而不言败的抗争——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

174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175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

176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

177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的生死观

178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179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ain Female Characters in Golden Notebook

180 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181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

182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

183 A Brie f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D.H. Lawrence’s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184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

185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

186 The Study of Strategies on Cosmetic Marketing based on Female Consumption Psychology 187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

188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189 从语用学角度看现代汉语对英语外来词的吸收和使用

190 从尊卑与平权的词汇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91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92 《等待戈多》中的矛盾分析-分裂的语言与互补的人物

193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194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195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Oliver Twist

196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爱情悲剧

197 浅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女性意识

198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199 浅谈商务谈判语言的特点

200 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开题报告+论)

two kinds背景介绍

1.Amy Tan 谭恩美 1. Personal life: Amy Tan is a Chinese American writer whose works explore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s. She was born in Oakland, California in 1952. She is the middle child in the family. In the late 1960s, her sixteen-year-old brother, Peter, died of a brain tumor. Within a year of Peter's death, Amy's father died of the same disease. After these family tragedies, her mother moved Amy and her younger brother to Switzerland, where Amy finished high school. During this period, Amy learned about her mother's former marriage to an abusive man in China. Amy received her bachelor's and master's degrees in English and linguistics from San JoséState University, and later did doctoral linguistics studies at UC Santa Cruz and UC Berkeley. 2. Her famous works: Main novels: The joy Luck Club (1989) 喜福会 The Kitchen God’s Wife (1991) 灶神之妻 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 (1995) 百种神秘感觉 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2005) 拯救溺水鱼 Other Major works: Children literature: the Moon Lady, 1992 《月亮夫人》,illustrated by Gretchen Schields (1992) Sagwa, the Chinese Siamese Cat,1994 《中国暹罗猫》illustrated by Gretchen Schields Non-fiction: the Opposite of Fate 《命运的逆反》or《事与愿违》 A Book of Musings,(2003) Mid-Life Confidential ,(1994)《中年心腹话》 Mother 《母亲》(with Maya Angelou, Mary Higgins Clark) (1996) The best Americans short stories, (1999) 3. Writing styles: Tan is the author to explore to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other and the daughter. Most of her fiction, the conflict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can be visible everywhere. Tan portrays the discrimination from the American to the Ethnic Chinese women. Simplistic writing style, important and powerful issues. First-person or narrative style 4. Awards: Finalist National Book Award Finalist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inalist Los Angeles Times Fiction Prize Bay Area Book Reviewers Award Commonwealth Gold Award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s Notable Books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s Best Book for Young Adults Asian/Pacific American Awards for Literature Honorable Mention Selected for 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Big Read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 Booklist Editors Choice Finalist for the Orange Prize Nominated for the Orange Prize Nominat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 Audie Award: Best Non-fiction, Abridged Parents' Choice Award, Best Television Program for Children Shortlisted 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 award, best screenplay adaptation Shortlisted WGA Award, best screenplay adaptation

寻找迷失的自我

寻找迷失的自我 迷失了自我,人就如同迷途的羔羊一般,所以,我们要 为自我而活,活出自我,活出个性,活出本真。无论碰到怎 样的逆境,都要坚守自我,绝不能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讲述的一个悲剧,一个彻彻底底的 悲剧。 曾经的祥子善良淳朴、单纯可爱,对生活有着无限的向往。不管现实怎样地打击,他依然会咬着牙站起来。他努力,他拼搏,他奋斗,宛如穿透乌云的一缕阳光。但他的存在只 是徒劳,一丝丝希望都被吞噬。追求的,向往的,期盼的, 都不复在了。这就是现实,残酷,冷淡,无可奈何。 现实是残酷的,而理想却是美好的。两种矛盾的物体, 却存在于一个世界。金钱不等于一切,因为它是和现实一体的;而理想是抽象的,只有真正地去行动才能发扬出光辉。 但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在金钱面前,人们也不禁 迷失自我,曾经的雄心壮志也渐渐淡忘。正如祥子,三起三落,就成为行尸走肉,对于理想这类东西,已经不再有了。 一辆车,一声“爸爸”,一个爱情,他都没有得到。小 福子的死成为了他心里最大的阴影。他是在懊悔,还是在责怪?不,这些都不在乎了,他的心已经被现实吞噬了,只剩 下了一具躯壳,一具行尸走肉。

对于祥子,我感到了惋惜,遗憾,还有深深的同情。他 没有战胜自我,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被打败了。祥子在现实 的沼泽中一次次挣扎,最终反而越陷越深,直至被它扭曲、 吞没。以前拥有雄心壮志的祥子,现在只有对金钱的贪念而已。金钱只是个引子。如果被它诱惑,吸引,不顾自己的梦想,心甘情愿地走进地狱。能坚韧不拔的是少数,“鱼”总 会失去自我,迷失方向,坠落在地狱的深渊。 想想自己,在公立里学习成绩也一般。小时候的我,曾 有很多美丽的梦想。我希望自己能写一手好文章,成为一名 作家或老师;希望自己能弹很多优美的曲子,成为玖月奇迹 那样优秀的双排键演奏家;希望自己能画一幅幅精彩的画, 成为一名画家。可是,在五年级下学期开始,我迷上了漫画。我瞒着爸爸妈妈偷偷买了好多本漫画书,常常废寝忘食地看,而把学业荒废了。做事情也不专心。如果我一直这么下去, 我的梦想,也会破灭啊!我的自我,也在梦幻一般的漫画中 像祥子那样渐渐迷失了。 我必须转移自己对漫画的热情,把这种态度放在学习上;我也得改正自己的坏脾气,要温和待人,关心他人;我的学 习习惯也不好,所以我得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琴也要多练,还要多锻炼身体……也许我做不到那么多,但是我相信,在 那么多条目标中,一定会有三四条我能做到。我不可以只“说”不“做”啊!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谭恩美长篇小说《喜福会》作品分析

正文: 1作者及其作品简介 1.1作者简介 谭恩美(Amy Tan),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曾就读医学院,后取得语言学硕士学位。三十三岁开始写小说,此后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喜福会》,自此奠定了她在文学界的声誉。《喜福会》生动地描写了母女之间的微妙的感情,这本小说不仅获得该年度国家书卷奖,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创下了极高的票房佳绩。她的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谭恩美曾在十六岁时,为了新交的男友,和母亲发生了激烈争吵。母亲把她到墙边,举着切肉刀,刀锋压在她喉咙上有20分钟。最后,她垮了下来,哭泣着求母亲:“我想活下去,我想活下去。”母亲才把切肉刀从她脖子上拿开。在叛逆的青春期,她出过两次车祸;被人用枪指着抢劫,几乎被强奸;受到死亡威胁,几乎被泥石流冲走。20多岁那年,她最好的朋友在生日那天被入室抢劫者捆绑勒死,她被叫去辨认尸体,从此中途辍学,放弃博士学位。晚年的母亲还告诉她一个秘密:她在中国大陆有3个同母异父的姐姐。这个秘密深深震撼了谭恩美,成了她创作的主题。 1987年,谭恩美根据外婆和母亲的经历,写成了小说《喜福会》,并于1989年出版该书。该书一出版就大获成功,连续40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销量达到500万册,并获得了“全美图书奖”等一系列文学大奖。《喜福会》以四对母女的故事为经纬,生动地描写了母女之间的微妙的感情,奠定了她在文学界的声誉。 谭恩美擅长描写母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不少小说家以此为写作题材,但身为第二代华裔的谭恩美,比起其他作家多了一层文化挣扎。谭恩美常以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女性为主角,这群华裔女性不但面对种族认同的问题,还必须随来自父母的压力。母亲们来自战乱频繁的中国,通常有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来到新大陆之后,她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望女不成凤”的心情却带给女儿极大的压力;母亲们更用传统方式管教女儿,传统的中国父母不习惯赞美小孩,而且要求子女绝对服从,女儿们眼见美国父母“民主式”的教育方式,再看到自己连英文都说不好的母亲,心里更是愤愤不平。母女并非不爱彼此,但碍于文化与年龄的隔阂,不是不知如何表达关爱,就是表错了意,结果往往两个最亲密的人,却往往对彼此造成最严重的伤害。 1999年11月21日,谭恩美的母亲( Daisy Tan)由于老年痴呆症于83岁高龄逝世。对于谭恩美来说,母亲是她灵感的源泉,她1989年的著名作品《喜福会》就是题献给母亲的。她认为母亲是她的缪斯女神,她书中所写的一切,其实就是母亲对于生活的充满希望的实质。 Amy Tan在其处女作《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1989)之后,还陆续创作了小说《灶神之妻》(The Kitchen God's Wife,1991)、《百种神秘感觉》(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1995) ,又译《灵感女孩》、《接骨师之女》(TheBonesetter's Daughter(2001)、《沉没之鱼》(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2005) ,原译《救救溺水鱼》。另有儿童文学类作品《月亮夫人》(The Moon Lady,

(全英文论文)谭恩美灶神之妻文化解读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威廉.布莱克的伦敦和威廉.华兹华斯的伦敦,1802年比较 2 目的论视角下企业简介的英译 3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金色的象征意义 4 汉英翻译名词化形式分析 5 论杰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中的极乐至福精神 6 中西方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 7 小妇人中乔的成长之路的分析 8 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 9 语块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10 浅析太阳照样升起中迷惘的一代的两面性 11 XX中学初三年级英语课堂口语活动中错误纠正的调查 12 从饮食美学角度论中美酒文化差异 13 解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 14 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15 经济英语新闻的隐喻及其翻译 16 浅谈老人与海桑提亚哥性格特点 17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台词翻译 18 探讨英语中系动词和表语的省略问题 19 英语专业教育实习调查研究 20 模因论视角下英汉商标翻译策略研究 21 英汉动物习语体现的文化差异 22 哈萨克斯坦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过去,现在和未来 23 分析导致跨文化沟通社会语用失误的原因

24 颜色词的中英文文化差异 25 分析悲剧中美狄亚身上透露的女性主义意识 26 嘉莉妹妹中女主角嘉莉的分析 27 珠三角企业的诚信危机与信誉重建 28 从弗洛伊德视角解读红字中主人公的命运 29 浅谈英语广告修辞 30 分析“守望者”霍尔顿的现实与理想 31 分析麦康伯的死亡 32 从礼貌原则分析发盘的语言技巧 33 马太福音对话中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 34 浅析21世纪美国总统竞选广告中的泛娱乐化现象 35 玛格丽特?劳伦斯潜鸟中的潜鸟的象征意蕴 36 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37 从美国个人主义角度试析美国同居问题 38 关于中国特色政经词汇的英译 39 高中生英语词汇文化涵义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40 广告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41 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胜选演讲辞的文体特征分析 42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 43 论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 44 小学英语课堂教师反馈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45 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与英语教学 46 浅析对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 47 城市形象与公示语汉英翻译--以XX市为例 48 目的论视角下的交通公示语翻译—以某市交通公示语为例 49 大学生通过联想记忆词汇的方法 50 浅谈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 51 中英文化差异下翻译的不可译现象研究 52 骆驼祥子的英文译本景物描写翻译策略 53 基于英汉拟声词的象似性研究

《母语Mother Tongue》By Amy Tan谭恩美(Scopes_New_York_Times_Article)

Read the full text of The Times article or News Summaries Daily Lesson Plan Conversation

RELATED HEADLINE Both Sides Speed Procedure for Scopes Appeal;Defense Cost $25,000, With Lawyers Serving Free OTHERHEADLINES Bonaparte Gives Property to Wife:Great-Grandnephew of the Emperor Signs Away All But $5,000a Year: Agreement Ends Her Suit:Referee Files Report and Recommends That Leon Jacobs,Lawyer, Get $5,000Fee G.G. Haven a Suicide, Due to Ill Health: Banker and Opera Patron Shoots Himself After Vain Struggle to Recover:Friend Discovers Body: Dr. E. Eliot Finds Him Dead in His Room While Wife Is Away Shopping Hylan Refuses Bait to Go on Bench and Quit Mayor's Race:Foes Realize Need for Keeping Him on Ticket to Block His Evidence Is Expunged Differences Forgotten in the End as All Concerned Exchange Felicitations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Times Dayton, Tenn., July 21 -- The trial of John Thomas Scopes for teaching evolution in Tennessee, which Clarence Darrow characterized today as "the ?rst case of its kind since we stopped trying people for witchcraft,"is over. Mr. Scopes was found guilty and ?ned $100, and his counsel will appeal to the Supreme Court of Tennessee for reversal of the verdict. The scene will then be shifted from Dayton to Knoxville, where the case will probably come up on the ?rst Monday in September.But the end of the trial did not end the battle on evolution, for not long after its conclusion William Jennings Bryan opened ?re on Clarence Darrow with a strong statement and a list of nine question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To these Mr. Darrow replied and added a statement explaining Mr.Bryan's "rabies." Dudley Field Malone also contributed a statement predicting ultimate victory for evolution and repeating that Mr.Bryan ran away from the ?ght.The end of the trial came as unexpectedly as everything else in this trial, in which nothing has happened according to schedule except the opening of court each morning with prayer. It was reached practically by agreement between counsel in an effort to end the case which showed signs of going on forever, although all the testimony offered before the jury took only two hours.Young Scopes, in his shirt sleeves, his collar open at the neck, his carrot- colored hair brushed back, stood up before the bar with a [text unreadable] policeman beside him, and Judge Raulston had pronounced sentence before his counsel could suggest that Mr.Scopes might have something to say."Oh," exclaimed Judge Raulston, "Have you anything to say, Mr. Scopes, as to why the Court should not impose punishment on you?"

自我迷失、自我认同与自我超越

自我迷失、自我认同与自我超越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发端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但却一直没有引起美国主流文学的关注。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美国黑人为主的民权运动的风起云涌,经济政治地位的改善使得美国少数族民众开始对自身权利以及身份进行思考,激发了美国少数族裔作家的创作冲动,催发了学术界对少数族裔的关注。 伴随美国少数族裔文学迅速崛起,美国少数族裔的文化身份构建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和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原译名:马克辛·洪·金斯顿Maxine Hong Kingston)都是二十世纪后 半期美国著名的少数族裔作家,由于她们自身的成长环境就是跨文化、跨民族,所以她们的创作都以反映少数族裔群体在两种文化碰撞中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身 份的构建为主题。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的身份认同理论为基本的理论基础,探讨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和汤亭亭在文化身份构建上的共同点与差异,从而进一步挖掘她们在双重文化下的身份构建以及在后殖民语境下建立多元社会的努力。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了非裔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孙行者》进行比较,力图通过对比作品中主人公文化身份诉求的相同点和差异来分析两位作家为跨文化身份构建问题的做出的答卷。 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阐述笔者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目的。对后殖民主义进行简述,并介绍后殖民主义理论的相关术语。 第二部分,主要是详细论述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自我迷失、自我寻找以及自我超越的成长历程,同时这也是自身文化身份构建的过程。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比两部作品中主人公在文化身份构建中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从目标、

谭恩美小说中的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

谭恩美小说中的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 摘要:《喜福会》中母女关系是该小说的独特之处。本文从母女关系的角度,分析母亲这一重要角色所展现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母亲关系文化内涵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is the most unique feature of The Joy Luck Club. The thesis tries to analyse the profound symbolic meaning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emerged from the important role of mother in this novel. Key words: mother; relationship; culture connotation 谭恩美的小说情感细腻,语言凄美动人,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小说中母亲形象的巨大感染力。这一形象占据着其小说的情感中心。母亲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性和凝聚力也是西方人所难以理解的。尤其是谭恩美小说中那些生活在美国社会中的中国母亲,她们虽然与已经美国化的女儿们之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但她们却是两种文化的参照系,是女儿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求助对象,因而最终为女儿们所理解、所接受。 一、母亲作为民族历史与记忆的中介 母亲是一种血亲的来源,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母亲可以用来比喻和象征一切养育自己的事物,如祖国、故乡、文化传统、土地、河流等等。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对母亲与土地的情感是同样深厚的,因为养育之恩是高于一切的。虽然那些在美国长大的第二代移民未必能够接受并遵循这一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但当他们模糊了自我身份,体会到了历史失落感的时候,只有母亲可以解答他们的困惑,因为母亲是最了解他们的,是知道全部历史的权威。谭恩美将这一点在《喜福会》中明确地表现出来。当罗丝与丈夫的婚姻发生危机,想去心理医生那寻找解决内心矛盾的答案时,她的母亲许安梅告诉她说:“母亲是最好的,母亲知道你内心中的一切。”“心理医生只会让你糊里糊涂,让你黑蒙蒙的。”罗丝“回家以后,仔细考虑她说的话。她说的对”。1 吴精美在母亲死后重新思考她生命的意义时说:“她(母亲)是我唯一可以询问的人:唯一可以告诉我生命的意义,可以帮助我承担我的悲哀的人。”2 通过这种母女关系的描写,谭恩美在作品中凸显了与民族历史割裂的美国华裔后代所面临的历史与现在的矛盾以及他们对于生活、命运和人生选择的思考。谭恩美把母亲的过去同女儿的现在并置在文本中,形成了既是时间上又是地域上的强烈的对话形式和张力关系。总之,对于绝大多数美国华裔来说,丧失自己民族的历史会变得没有根基;而如果把自己民族的历史当做一种武器来与来与美国主流社会进行对抗也是一种错误。关键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并能像《喜福会》中的母亲们所希望的那样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二、母亲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 母亲形象占据着谭恩美小说的情感中心。这一形象是一个具有原型特征的老妪形象。她“体现了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民族的历史,具有她的群体的古老的智慧和言语能力”。3 这个形象在小说之外也许毫无意义可言,但由于作者创造了一定的形式并将该形式加诸于放大了得个人经历这上,这个形象便获得了独特的意义,因为她所代表的是故乡、祖国、根基,是孕育他们/她们的躯体和生命的源头。正如作者通过吴精美的口而意味深长地说:“我坐在麻将桌上我母亲过去坐的位置上---东方---那儿是事物开始的地方。” 《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似乎是一种自由与权威之间的斗争。母亲代表着权威,试图用自己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课程介绍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Appreciatio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较高要求,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语言文化”类课程。课程以阅读名家名作精彩片段为主,以欣赏相关作品音频、视频片段为辅,通过阅读、讲授、讨论、表演、诵读、赏析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英美两国文学简史,理解经典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本课程从考勤、学习过程、期末开卷考试三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听、读、说、写、译的综合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学科基础知识、运用文学常识鉴赏评析作品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创造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学、文化的兴趣与感悟力,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修养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 课程共48学时,主要内容为:

三、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查方式为:过程管理评估+期末考试评估 过程管理部分的考核构成学生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60%,即: 学生学期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出勤40%+课堂表现20%+作业40% (作业包括翻译、课堂陈述、课堂表演、写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期末考试方式:开卷考试(内容:英美文学常识,作品选段理解,作品选段分析等)四、选课指南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是一门文化素养课。课程信息量大、文化内涵丰富,意图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其英美国家文化底蕴,提高其人文修养。课程组在教学中力图做到精选作家、作品选段,精心选择相应的音频、视频选段,自制优美的PPP课件,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力争通过诵读、观赏、跟读、翻译、表演、陈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少同学反映该课程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和知识扩展有很大帮助,对英美作家的心路历程和写作历程感受颇深,自己“受益匪浅”。摘录同学评价如下: *“我学习到了很多,更收获到了自己心里憧憬已久的东西,感觉很是幸福。” “该课给了我接触文学,了解文学的机会。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一

突然迷失了自我

是什么阻碍了我理想道路上前进的脚步?是什么让我突然迷失了自我 为什么我会感觉到如此的累 不止是身体,还有来自内心的疲劳 我想放下 但又放不下 放不下很多东西 放不下很多人 试着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结束一切 但是我觉得那样很傻 因为我还有很多没有完成的事情 因为我还有很多没有履行的承诺 因为我还有很多关心我支持我的人 我到底是为了什么 想了很多 也想了很久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 让我变了 是什么让我变得这样了 开始我们很开心 为什么这种生活越来越不是我我想要的

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我是一个有目标的人 但是 为什么慢慢地 和她在一起 我会找不到方向 我试着去找回自己 但是 我觉得真正的我离我越来越远 我为了很多事物付出过 但是我得到了什么 勤说我为了这段感情付出了真心但是我最后得到了什么 为什么我感觉突然被人占有了 就像没有了自由一样 想起了很多年前 恩师小华恨我讲过的一句话 是不是真的早开的花不会结果 而我一直不相信 我们不是早恋 而是过早的遇到了对的人 从父辈手里接过的担子有多么的重

他们不是要我功成名就 而是要我早成家室抱得美人归 但是 这不是我的想法 父亲一直为我指引方向 而我觉得我的人生航向不是这样的 是我们的观念不同 还是父亲一心为了我 我知道 我们家族关系很复杂 但是 我只想在家族当中顶天立地 只想让别人瞧得起我们 很多时候我会考虑很对 很多时候我也会想很多 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该怎么走下去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理想道路前进的脚步是江西技师学院么 不是 她给了我很多 我也为她付出了很多 两年

我在这里 不辞辛劳的努力工作着 只想在这里混出一片天地 但是 当我真正成为学生领袖的时候 我突然迷失了自我 不知道下一步我要迈出那只脚 我不知道我的人生到底怎么走下去 我不知道这里最后会给我一个怎样的结局 我只知道 人走茶凉 三年之后我回来 又有谁还会记得 江西技师学院学生会历史上 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年轻的主席 曾经有过这样一位风云人物呢 或许就像别人说的一样 可能在一个地方久了 慢慢地也会被别人遗弃 是不是真的在同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没有意思呢也许是吧 在这里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翻译

谭恩美1952年出生在美国,并且在中年时期进行学医,但是在这个时期谭恩美发现自己不喜欢学习医学,于是他放弃了进行学习。然而他自己喜欢学习文学,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并且在圣何塞州立大学进行学习语言学,在这个期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获得了奖学金。然而他并不满足,在加州大学进行深造进行攻读博士学位,然而在他攻读博士学位的第2年放弃了学业,正式开始了小说创作,经过他不断的努力,在1989年他的一部小说《喜福会》问世,并且震惊了整个文坛。 由于谭恩美从小生活在美国,接受的一些先进的文化教育,这对于他以后的小说创作有一定的帮助。由于他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美国的教育,对于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多的误解,但是她又将中国传统的文化优秀的一面传送到西方一些国家,促进了中西两国的文化的交流以及融合。 虽然谭恩美具有一定的中国血统,但是他从小到大生活在美国,接受的文化主要是美国的文化,所以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都和美国人相同,所以对待中国文化有了一定的客观的看法。但是在美国充满了种族的歧视,谭恩美对此很是不满,他希望消除种族歧视,并且每个种族都是平等的,他希望中国人能被美国人认可,所以他更需要进行塑造中国人的形象,来展现中国文化优秀的一面。 谭恩美以小说的方式进行诉说中国的形象,并且把中国优秀的一面展现给西方国家,这样能够更好的符合西方人的心理预期,并且加快了中美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使美国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谭恩美在进行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他的小说主要的内容是描写母女之间的情感,主要写作的内容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诉说华裔女性母女之间的关系,这是父母之间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的差异,同样让西方一些国家更加的了解中国的文化。 谭恩美的一部小说《喜福会》主要是讲母亲和女儿之间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更好的反应出家庭价值观,由于谭恩美不是纯正的中国人,也不是纯正的美国人,所以他能够更好的把中美文化进行兼容,这样有助于中美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好的是西方国家了解中国的文化。

谭恩美背景故事

谭恩美为母亲而写作小说背后的中国家族故事 我们的故事 妈妈走了以后,爸爸很快把一个女人带回家。开始让我们叫阿姨,后来让我们叫妈咪,喊错就是一顿打。后妈是南京中央医院的护士长,她的前夫在昆明被倒下来的城墙压死了,当时她走投无路,又要养两个小孩儿,所以看到我爸爸就跟定他了,因为当时兵荒马乱,军人的待遇最好。 两个大人都有孩子,各怀私心,日子过得也不算开心。爸爸整天在外面花天酒地,后母不敢对爸爸撒气,只能抽打我们发泄。 内战晚期,国民党所有的军官都往台湾撤,我爸爸的家当都搬走了,但人最后没走成。因为他以前暗中保护过不少地下共产党员,被人劝说,又留在了大陆。 妈妈去了美国,我们很想念她。在妈妈的朋友的帮助下,我们3个孩子和远在美国的妈妈取得了联系。姐姐给了我地址,我就写信给妈妈的朋友,他再把信转给我妈妈,这样来回折腾,通一次信要6个月。和我一样,妈妈收到信就哭。 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检举我爸爸调戏妇女,爸爸就坐进了监狱。爸爸出事后,我们3个孩子完全靠我舅舅照顾,他是老革命,当时已经做上国务院副部长一级的官了。 因为我妹妹太小,舅舅就把她领到了上海,当自己女儿养,后来我妹妹跟舅舅到了北京,就一直生活在北京。我姐姐很早就工作了,1960年我高中毕业时,高考成绩非常好,但因为父亲的问题,我没有被大学录取。后来我到江西插队,后来招工到了南昌,结婚成家。 妈妈在美国的日子很安宁,他们总共生了3个孩子,两男一女。谭恩美是老二,上面一个哥哥,下面一个弟弟。谭恩美出生在美国嘛,小孩淘气,性格又固

执。美国人保护小孩子的法律特别多,父母教育孩子肯定不能像中国那样,所以妈妈对她很头疼。 妹妹惹妈妈生气了,妈妈就对她说:“我还有三个女儿在中国,她们很乖的。”谭恩美呢,听了也不当回事情,因为母亲当年为了去美国,所有的文件上标注的都是未婚。 天有不测风云,谭恩美的爸爸因为脑瘤去世了,一家人刚刚接受这个现实,没想到半年后,谭恩美的哥哥也因为脑瘤去世了。妈妈精神崩溃了,昏天黑地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在风水先生的指点下,妈妈带着谭恩美和弟弟到了瑞士。 作为在美国长大的孩子,谭恩美非常有主见,个性很要强。在日常生活里,她和妈妈在许多事情上一直有冲突。比如,她爱上了一个德国军人,妈妈不同意,她就要离家出走;妈妈不准她抽烟,她就一定要抽。所以,看她写的小说,我就知道,她实际上是在写她和妈妈的冲突。 美国的故事 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建交。我妈在第一时间回中国来看我们3个女儿。那时候我还住在南昌,姐姐在上海,妹妹在北京。我到广州去接妈妈,然后坐船到武汉,住在我舅舅家,我舅舅当时在武汉当第一把手。在分隔多年以后,我们和妈妈终于团圆了。 1978年,我和爱人移民到了香港,后来又到了美国。到美国以后,我到旧金山看我妈妈,她特别高兴,心情特别放松。她还以为我会恨她怨她呢。因为她去了美国以后,还让国内的一个小舅舅(他是杜家另外一个姨太太生的)去了美国,却对我们3个留在国内的女儿不管不问。后来才知道,她实在害怕我爸爸,不想跟我爸爸有任何来往。即便后来爸爸到美国看我,妈妈也还是不见他。

母女关系主题再回首_谭恩美的新作_接骨师的女儿_解读

母女关系主题再回首 母女关系主题再回首 ——谭恩美的新作《接骨师的女儿》解读 陈爱敏Ξ 内容提要: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2001年3月推出的新作《接骨师的女儿》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母女间的感情纠葛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对对方身份的认同以及感情交流的障碍是驱使小说情节向前发展的动力。作品虚构中蕴涵着真实,个案中折射着全部,是作者自己母女关系的再现,是千千万万个移民母亲在异国的土地上苦苦挣扎史的真实写照,是中美两国友好交往史的回顾,同时也是作者对两国关系的未来所寄予的希望。 关键词:母女关系 记忆与失忆 文化差异 虚构与真实 谭恩美是90年代开始在美国走红的美藉华裔作家。至今她已经出版了四部小说和两部儿童题材的作品。处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喜福会》(1989)一推出,就在美国文学界引起很大反响。该书跃居美国畅销书榜首达9个月之久,而且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25种文字。之后又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小说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是因为作者探讨了美国白人和有色人种普遍关心的母女关系,向读者揭示这样一个简单而又深邃的道理:理解、沟通与互信是调和和建立两代人之间友好关系的桥梁。母女关系的主题在谭恩美的第二本小说《灶神之妻》(1991)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作品中具有不同民族身份和文化背景的母女两代人,互守秘密,并由此而引发了一连串的误解与冲突。但是,当女儿了解到母亲痛苦的过去之后,袒露胸襟,将自己隐藏了多年的秘密告诉给母亲。最终,两代人僵持多年的紧张关系得以冰释。十年之后,经过许久的沉默,谭恩美再次将视点集中于母女关系这一主题,在2001年3月推出了她的新作《接骨师的女儿》。小说一面市,就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不久,评论界也给予高度的评价。批评家基米?爱德华兹认为:“谭新近出版的小说是她几本书中最好的作品,对母女之间痛苦而复杂的感情和男女间微妙而又尴尬的关系的洞见甚至超过了前一本小说(《喜福会》)”(Edw ards)。那么,是什么使谭恩美对华人移民的生活如此着迷,而重新回到母女关系的主题呢?小说的寓意何在? 记忆?失忆?回忆 谭恩美之所以重新回到母女关系主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在她第三本小说出版后的五年当中自己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使她再次挖掘母女关系主题,这就是与她相 Ξ陈爱敏,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本课题受江苏省教委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资助(99SJB750.47-99002)。

再叙三代母女情缘_谭恩美的小说新作_惊奇山谷

Academic Edition Sept.2014 Vol.11No.2College English 再叙三代母女情缘 ———谭恩美的小说新作《惊奇山谷》评介 蔡志全 (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 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新作《惊奇山谷》是一部史诗性著作,以“女性言说”的方式讲述具有中美混血身份的母女三代人的传奇往事。文化冲突与认同、母女关系、身份危机是小说的主题。本文简要介绍小说的故事梗概及成书缘起,分析和评述主题和结构,认为该小说体现了谭恩美对上述主题思考的深化和拓展。 关键词: 谭恩美;《惊奇山谷》;母女关系;身份2013年11月,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 Tan ,1952-)的小说新作《惊奇山谷》(The Valley of Amazement )出版,这是谭恩美八年“磨一剑”完成的一部史诗巨作,也是她的第六部小说。《惊奇山谷》采用了回忆录的形式,由三代母女分别讲述,时间跨越从1897年到1941年近半个世纪,故事空间在中美两国间不断转换。一方面,小说在题材上延续了自《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 ,1989)以来围绕一个家庭里几代女人的经历来讲故事的传统,继续关注母女关系和中美文化冲突主题,运用“自传体叙述”和“说故事”等“女性言说”(程爱民,邵怡2006:58)的叙事策略以及母女视角更迭的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另一方面则有较多的创新和突破,比如回忆录文体的运用,故事主人公紫罗兰(Violet)的中美混血儿身份,更加凸显和加剧了“身份”焦虑,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不再是美国,而是中国,等等。《惊奇山谷》可谓再叙一个家庭的三代母女之间近半个世纪的传奇故事。 一、故事梗概 在旧金山出生长大的16岁美国姑娘露露(Lulu ,又名Lucia Minturn )不顾父母的反对,违背世俗地爱上了赴美学习绘画的中国小伙子鲁兴。露露不仅怀了他的孩子,而且决定跟随他返回故乡上海。“我让幻觉引导我,向着那并不存在的黄金的山谷,向着那大海另一边的城市驶去。”(Tan 2013)然而,由于露露对中美文化差异、尤其是中国封建“家长制”大家庭的无知,她远嫁中国的梦想终成南柯一梦。鲁兴的父母拒绝承认这门亲事,露露只好暂时寄宿在鲁兴的美国朋友家里,生下了女儿紫罗兰。重男轻女、母随子贵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她对成为鲁兴的“二太太”依然充满了期待。不过儿子的出生并未让她如愿成为鲁家太太,相反,儿子被鲁家骗走,她却永远地被鲁家抛弃。为了生计,她在上海租借地办起了一家最高档的歌妓院,也是大上海由白人“老鸨”创办经营的惟一一家高级娱乐场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西方商贾和本地的达官贵人。随着“生意”的兴隆,露露成了这一行当中的佼佼者。 母亲露露整天忙于妓院的事务,无暇顾及女儿。紫罗兰从小就在孤寂中成长,认为母亲不关心她、不爱收稿日期:2014-9-2 作者简介: 蔡志全(1979-),男,河北唐山人,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现当代小说。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迷失了自己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迷失了自己 不知不觉中,好多人踏上逐渐的迷失自己的道路,突然发现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去思索这个问题,我也会一样的慢慢迷失自己。 发现一个词叫“同甘共苦”,这个词是个什么意义?照目前现状来看还能真正找得到能体现这个词的行动吗?发现这个词很不适合出现在当今的社会大变革下。“只可同甘、不可共苦”只是个人看法而已,但这已渐渐成了现今的趋势。 越长大就越觉得有些孤单,还记得曾经年少时的我们,三五哥们(姐妹)、朋友、同学在没有忧虑的欢乐时光中,尽情挥洒着拥有的年少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大多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家庭。唯有几个混迹社会,思维没有成熟的同志们仍在每天挥霍着他们的时光。青春已经不再来,逝去的永远是最值得我们去怀念的。 陌路独歌,突然才发现我们已经踩过20岁的尾巴,一步一步的走向30岁。对爱情的憧憬已经渐渐退却,如今爱情已经不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转为家庭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而渐渐的爱情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取代的是由各种“手段”而组成的家庭。 在爱情里,我们可以没有忧虑的度过每一天,幻想着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们一起幸福的走进婚姻的殿堂,即便分手,也可从容。然而美好的爱情却只是陪伴着我们一起走过那些永远值得珍藏的昨天。每每想起,总令我们凝起的眉头得以舒展。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我们依旧渴望一份美好的爱情,但往往却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我们已经不再能大把大把的挥霍着我们的青春,对于爱情方面或许已由单纯的爱情往亲情方向靠拢。不再随意谈爱,谈也是要谈一场不分手的爱。当爱情慢慢转化为亲情的时候,你会发现,现在的这样才是你所想要的。 家庭的组建,是对于每个成年男女都要去考虑的,当然排除那些不愿或者害怕的那些人。“家”,这个很深邃的字眼,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所渴望的那样“老婆孩子热炕头”,有爱人,有孩子,这样的人生不应该来说是完整的吗?但也有不少的人渴望有一个家,可事实上却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完整的家。家往往都是和幸福、欢乐、爱人、爱情、孩子,等等一系列词句相结合的,不是说有一所房子都可以叫做家,如果房子里没有爱,那么房子再大再好也只是一个摆设,一件遮风避雨的工具;如果房子里有了爱,就算是三两间茅舍般的草庐也是一个幸福的家。 有爱的家庭是完美的,没有爱的家庭是不幸的。因此不要去轻易打破完美和去制造不幸。 当2012的钟声想起,我突然记起那部毁灭世界的电影《2012》,以及各种途径传来的谣言。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认在灾难和疾病面前,我们人类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不过既然有爱,就算世界末日真的来临,那也是相爱之人的天堂;如果不爱,就算没有世界末日,那也仿佛是世界的末日。 珍惜眼前人。很早就知道这句话,可却一直没有当作回事,往往失去之后才会想起以往的种种美好,趁没有失去之前我们应该好好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