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知识点整理 动物生物学

知识点整理 动物生物学

知识点整理 动物生物学
知识点整理 动物生物学

复习题-1

1.细胞的化学组成?

所有的细胞都是由水、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盐类和各种微量的有机化合物所组成。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1)没有细胞核、核膜、核仁,仅见核区,核区内为分散的DNA分子,不形成染色体;(2)仅有分散的核糖体,没有内质网、质体等细胞器;(3)增殖以无丝分裂为主,以几何级数增殖,RNA转录与蛋白质翻译几乎同步进行,这是原核与真核生物的最主要的差别。

真核细胞结构复杂,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丝、微管等细胞器,细胞核有明显的核仁、核膜。

3.细胞周期(cell cycle):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过程。4.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可分为三种类型:无丝分裂(amitosis),有丝分裂(mitosis),减数分裂(meiosis)。

5.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6.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s):动物细胞间的连接是细胞膜在相邻细胞之间分化而形成特定

的连接,称为细胞连接。

7.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有桥粒,紧密连接和间隙连接三种方式。

8.根据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将动物的组织分为4类。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9.组织(tissue):多细胞动物中的体细胞开始有了分化,一群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相关的非细胞物质彼此以一定的形式连接,形成一定的结构,担负一定的功能,称为组织(tissue)

复习题-2

1.完全卵裂(total cleavage):在分裂时,受精卵分裂为完全分离的单个细胞。包括等裂和不等裂。

2.不完全卵裂(partial cleavage) :受精卵分裂不彻底,即子细胞不完全分离。卵裂在不含卵黄的部分进行,见于多黄卵。包括盘裂和表裂。

3.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经历几个阶段? 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一般经历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几个阶段。

4.动物中胚层的形成及意义? 中胚层的形成和体腔的出现有两种方式:端细胞法:裂体腔法,如原口动物;体腔囊法;肠体腔法,如后口动物。中胚层具有多能性,肌肉、结缔组织、血管、囊胚内的上皮内衬、肾脏和其他从事分泌和渗透调节的器官、骨骼均由中胚层形成。

5.假体腔:动物只形成体壁肌肉层,肠壁无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

6.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包围形成的,既有体壁肌肉层,也有肠壁肌肉层。

7.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差别?

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后来直接或间接成为动物的口。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等。

复习题3

1.什么是自然分类法?为什么说它是科学的分类方法?

自然分类法——用科学的方法从形态、生理、遗传、进化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和类缘关系来确定动物在动物界中的系统地位。

这种分类方法能反映彼此之间亲缘关系以及种族发生的历史,基本上反映了动物界的自然类缘关系,所以称之谓自然分类法。

2.自然分类系统有哪些分类等级?

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分类学家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阶元, 3.物3.种的定义是什么?

种的定义——种是相互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

4.什么是双名法?什么时学名?

5.动物界主要分为哪些门?

(1)原生动物门 Protezoa---中生动物

(2)多孔动物门 Porifera(海绵动物门)---侧生动物

(3)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后生动物

(4)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5)线形动物门 Nemathelminthes

(6)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7)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8)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9)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10)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又分为半索亚门、尾索亚门、头索亚门和脊椎亚门。6.什么是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7.原生动物有哪些特殊的细胞器?

原生动物其生理机能是由各种特殊的细胞器来完成。如:

(1)运动胞器---纤毛(cilium)、鞭毛(flagellum)、伪足

(2)摄食胞器---胞口(cytostome)、胞咽(cytopharynx)、食物泡(food vacuole)

(3)感觉胞器---眼点

(4)调节体内水分的胞器---收集管、伸缩泡 7.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大变形虫和草履虫的构造各是什么?

9.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

在人体内: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吸血→疟原虫的孢子进入人体血液→侵入肝细胞→裂体生殖形成许多裂殖子→裂殖子随肝细胞破裂而出。

一部分侵入红细胞,一部分再侵入肝细胞,重复感染,破坏红细胞和肝细胞。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经过几代裂体生殖以后,有些裂殖子在红细胞内发育为大、小配子母细胞。

在按蚊体内:配子母细胞发育为大、小配子,受精形成合子,合子发育成动合子,穿入蚊的胃壁,发育为卵囊,再形成许多孢子。孢子进入到蚊的唾液腺中,当按蚊吸血时,随其唾液侵入人体。

10.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对人类造成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

(2)危害牲畜的病原体粘胞子虫:引起鱼类大量死亡。艾美球虫:引起鸡、兔死亡率很高的球虫病。血胞子虫:引起牛、马血尿。

(3)海洋中鞭毛纲的夜光虫等大量快速繁殖,形成赤潮,造成生成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对海洋养殖带来很大危害。

2、有益于人类的方面

(1)组成海洋浮游生物的主体。

(2)古代原生动物大量沉积水底淤泥,在微生物的作用和复盖层的压力下形成石油。(3)原生动物中有孔类化石是地质学上探测石油的标徵。

(4)利用原生动物对有机废物、有害细菌进行净化,对有机废水进行絮化沉淀。

(5)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草履虫、四膜虫是研究真核细胞细胞器的实验材料。

复习题——腔肠动物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 腔肠动物门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3. 腔肠动物门的神经系统有何特点?

腔肠动物是最早具有神经系统的分布的动物,其神经系统为原始的神经网,是由两极或多极神经元以及感觉细胞基部的纤维互相连接而成。神经网的特点---无神经中枢、神经传导无定向性、速度慢(比人的神经传导慢1000倍)。

4. 水螅两层体壁各由哪些细胞组成?各种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5. 水螅是如何进行繁殖的?

6. 名词解释:

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消化循环腔——消化腔内水的流动,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兼有循环作用,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复习题——扁形动物

1.名词解释:

扁形动物——是一群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具三胚层而无体腔的蠕虫状动物。

皮肤肌肉囊——肌肉组织(环肌、纵肌、斜肌)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

为皮肤肌肉囊。

原肾管——原肾管是由焰细胞、毛细管和排泄管组成的。纤毛的摆动驱使排泄物从毛细管经排泄管由排泄孔排出体外。

2.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身体扁平,体制为两侧对称

(2)中胚层的形成

(3)皮肤肌肉囊

(4)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5)原肾管排泄

(6)梯形神经系统:

3.中胚层形成的意义是什么?中胚层形成哪两种组织?其功能是什么?

内外胚层间出现中胚层,故扁形动物属于三胚层动物。动物的许多重要器官、系统都由中胚层细胞分化而成,这促进了动物身体结构的发展和机能的完善,是动物体形向大型化和复杂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1)实质组织: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结缔组织,也称间质。其功能:

●贮存水分和养料,抗干旱和耐饥饿。

●保护内脏器官。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

●分化和再生新器官。中胚层的形成不仅为器官系统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2)肌肉组织:首次出现肌肉组织,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能产生一系列变化。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摄取较多食物。原始的消化腔→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发展导致新陈代谢能力加强。相应的异化作用加强→出现原肾管型排泄系统。4.吸虫纲有哪些主要的寄生虫?

(1)日本血吸虫;(2)布氏姜片虫;(3)华支睾吸虫

5.简述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6.简述绦虫的构造和生活史。

7.举例说明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从而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简单而稳定

适应结果:身体的结构部分退化,部分加强 取食方便而直接→消化和运动器官退化 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减弱→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 抵御寄主体内酶的侵蚀→表皮特化成皮膜

固着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产生固着器官吸盘、钩、爪等 寄主转换过程中的大量死亡→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退化愈趋退化。如吸虫:肠道退化;绦虫:肠道消失。 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强化愈趋强化。如绦虫:孕节内全为生殖器官,体壁皮膜形

成微毛。

复习题——假体腔动物

1.假体腔动物包括哪些门类?

(1)线虫动物门(Nematoda)

(2)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3)轮形动物门(Rotifero)

(4)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5)线形动物门(Nenatomorpha)

(7)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8)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

2.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形大多为圆桶形;

体表被以非细胞的角质膜;皮肤肌肉囊中表皮细胞界限不清;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具有假体腔;

发育完善的消化道;促进了消化生理机能的分化

3.假体腔是如何形成的?

假体腔的形成是受精卵经过螺旋卵裂,发育成囊胚后,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胚胎发育后期中胚层与上皮的内层结合形成体壁。这样在囊胚腔就在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和肠道之间继续保留下来,形成假体腔。

4.假体腔出现在进化上的意义?

(1)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育提供了空间;

(2)体腔液作为一种流动的骨骼,能保证身体的一定形态与运动;

(3)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调节和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5.假体腔动物的卵裂均为螺旋卵裂,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

6.假体腔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原肾管,没有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7.试述蛔虫、钩虫、蛲虫的生活史。

8.蛔虫的危害有哪些?

复习题——软体动物

1.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身体柔软、不分节、多左右对称,具有三胚层和真体腔;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膜套4部分;多数具有石灰质的贝壳;排泄系统为后肾;出现了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2.外面套对软体动物的生活有何作用?

软体动物的排泄孔、生殖孔、呼吸、肛门甚至口都在外套腔内,所以其排泄、生殖、呼吸等生理活动均与外套腔内的水流有关。

3.珍珠是在珍珠层内形成,是外套膜对外来物的反应。

4.珍珠是由珍珠贝和河蚌的外套膜分泌产生的。

5.试述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征。

6.列举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的习见动物各4种。

7.标注瓣鳃纲动物内部结构的名称。

复习题——环节动物

1. 真体腔是如何形成的?

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空间,即为真体腔或称次生体腔(secondary coelom)。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笫一次出现的腔:囊胚腔。笫二次出现的腔:原肠腔。笫三次出现的腔:体腔。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囊发展而来。

2.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有什么意义?

(1)消化管有了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2)真体腔的形成,促进了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的器官的形成和发展,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进一步完善。

3.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有分节现象;

(2)形成真体腔;

(3)刚毛(seta)和疣足;

(4)闭管式循环系统;

(5)后肾管排泄系统;

(6)链状神经系统

4.简述蚯蚓体壁的构造。

体壁由四部分组成:

角质膜:薄,由表皮细胞分泌而成。功能:保水,能防止身体在干燥环境中失水。 表皮层:由柱形上皮细胞组成,其间有腺细胞分布。功能:组成体壁的主体,分泌

角质膜。腺细胞能分泌粘液,湿润体表。

肌肉层:外侧是薄的环肌,内侧是厚的纵肌,呈羽状排列。 体腔膜:为一层中胚层来源的体腔上皮。

5.简述蚯蚓生殖的过程。精子先成熟,雌雄交配。

将精液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

卵成熟,环带分泌物质形成蛋白质环,成熟卵产在环内。

随身体收缩,蛋白质环向前移动,至纳精囊孔处,精子逸出,与卵受精。 环带继续前移,从前端脱离蚓体,两端封闭,形成蚓茧。 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2-3周后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6.简述后肾管的构造。见排泄系统

7.名词解释:

同律分节(homonomous metamerism)——除前2节和最后1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上基本相同。环节动物多数为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如沙蚕。

复习题——节肢动物

1.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部

(2)附肢分节:

(3)具有发达的横纹肌

(4)体壁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5)呼吸系统多样性

(6)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7)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腺体和马氏管型

(8)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官发达,具链状神经系统,形成较发达的脑、眼、触角。(9)部分具变态现象

2. 试述节肢动物呼吸系统的多样性。

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样,不同类群有不同的呼吸系统。 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的薄膜状结构,充满毛细血管,便

于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如虾、蟹等。

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hou)的呼

吸器官。

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气管分支,布满全身,微气管伸入组织间,

直接与细胞交换。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

3. 昆虫在自然界中繁荣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昆虫在自然界中繁荣昌盛的原因:

(1)有翅,运动能力强;

(2)个体小,外骨骼发达,感觉器官发达;

(3)口器类型分化,食性多样;

(4)有惊人的繁殖率

(5)形态和颜色上的各种适应。

4. 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的特征各是什么?

5.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

口器分为咀嚼式口器,如飞蝗;虹吸式口器,如蛾、蝶吸食花蜜;刺吸式口器,如臭虫、蚊、蚜虫,吸取血液和液汁;舔吸式口器,如苍蝇。

6. 昆虫变态的类型各是什么?

(1)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如蚊、蝇、蚕蛾、金龟子。

(2)不完全变态:卵→幼虫→成虫,无蛹期。

渐变态:卵→若虫→成虫。若虫与成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均相似,只是翅未长成,生殖器官未成熟。如蝗虫、蟋蟀等。

半变态:卵→稚虫→成虫。稚虫与成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均不同。如蜻蜓。无变态:无翅昆虫,如衣鱼,卵孵化后就是成虫,只是略小。

7. 简述昆虫分类的几个主要目的特征,并列举各目习见动物2-3种。

8. 试述马氏管的构造,其功能是什么?

马氏管由中肠或后肠演化而来,开口于中后肠交界处,另一端游离在血腔中,收集血腔中的废物,进入后肠回收水分、排出残渣。这是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昆虫、蜘蛛等以马氏管为排泄器官。

9. 名词解释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混合,血液和体液混合在一体。

10.棘皮动物主要特征

1.具真骨(内骨骼):由中胚层形成,石灰质,常向体表突出形成棘。

2.后口动物:胚胎时的原口形成成体的肛门或密闭,在原肠胚时期,与原口相反的另一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口。

原口动物:胚胎的原口后来成为成体的口

3.真体腔发达:部分体腔形成水管系统,且部分水管系统伸出体外,形成管足,进行运动、

取食、感觉功能。

4.五辐射对称:可作五个切面,把身体分成相互对称的两部分。 11.棘皮动物门有海星纲和海胆纲。

复习题——脊索动物门

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

2.试述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以脊椎代替脊索;出现明显的头部;出现完善的口器;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的前、后肢和上、下颌;具有完善的循环系统;水生种类以鳃呼吸,陆生种类在胚胎期有咽鳃裂,成体以肺呼吸;具有一对结构复杂的肾脏,加强了排泄能力。

3.脊椎动物亚门分为哪几个纲?

4.名词解释:原索动物、半索动物、隐索动物、尾索动物、被囊动物、

逆行变态---尾索动物所特有的变态方式从幼体到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方式称为逆行变态。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1.试述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2.简述鱼纲的主要特征。

3.鱼类适应水栖的特征有哪些?

4.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什么叫洄游?洄游的类型游哪些?

6.鱼类的循环有什么特点?

两栖纲

1.简述两栖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纲动物血液循环有什么特点?

3.两栖纲动物分为哪几个目?各有什么特点?

4.名词解释:不完全双循环

第五节适于飞翔生活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Aves)

1.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2.鸟类在系统演化中有哪些进步性特征?

3.简述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4.鸟类的羽毛有哪几种类型?

5.鸟类气囊的功能是什么?

6.鸟类的趾和蹼各有哪些类型?

7.现代鸟类三个总目各有什么特点?

8.名词解释:留鸟、候鸟、冬候鸟、夏候鸟、旅鸟、迷鸟。

第六节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Mammalia)

1.胎生、哺乳的意义是什么?

2.综述哺乳类的进步性特征。

3.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的特征各是什么?

4.真兽亚纲各目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试列举真兽亚纲各目的动物5种。

6.名词解释:胎盘、适应辐射、腹式呼吸、胸式呼吸。

第一章动物的支持、运动

1.简述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皮肤特点.

2.脊椎动物的表皮和真皮各有哪些衍生物.

3.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几种?

第二章动物的排泄和体内水盐平衡调节

1. 无脊椎动物的渗透压调节和排泄器官有伸缩泡、原肾、后肾和马氏管;

2.脊椎动物的渗透压调节和排泄器官主要是肾脏,另外还有盐腺、直肠腺等肾外排盐结构。

3.水生动物尿中的含氮废物主要是NH3。陆生哺乳类动物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主要以尿素形

4.尿素是氨经氧化而生成的产物,易溶于水,毒性较小,排出的水分较少。

第三章动物的循环、呼吸、淋巴和免疫

1.无脊椎动物血液循环系统分为开管式循环和闭管式循环。

2.脊椎动物循环系统都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血液等部分所组成。

3.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液和淋巴器官构成。

4. 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胸腺、脾脏、扁桃体。

5. 免疫——免疫是动物体识别自己和排斥外来的和内在的非本身的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其作用对象为非己的抗原物质。

6.脊椎动物除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特异性免疫。

7. 根据效应物质免疫可以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第四章动物的消化和吸收

1.腔肠动物出现了消化循环腔,有了胞外消化的功能,但有口、无肛门。

2.假体腔动物具有了完全的消化管,软体动物出现了肝脏等消化腺。

3. 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在唾液腺、胰腺、肝脏等消化腺的作用下,完成对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的消化与吸收。

4. 小肠是动物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第五章动物的神经调节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是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3. 高等的反射弧从感受器到效应器至少要经过感觉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3个神经元。

4.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

5.脊椎动物的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6.植物性神经的主要特点是不受意识支配,

分为交感神经和负交感神经其功能是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7.按照神经冲动通过方式的不同,突轴分为电突轴和化学突轴。

8.

化学突轴神经冲动的传导需要有神经递质参与,

在哺乳动物主要为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

腺素。

9.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为__________. A. 链状神经系统;B.网状神经系统; B. 梯状神经系统;D.定向传导的神经系统

10.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为__________. A. 链状神经系统;B.网状神经系统; B. 梯状神经系统;D.定向传导的神经系统

总结的动物学分析

动物学:基础学科,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一、绪论 1、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该系统反映纵向的三个主要的生物进化的阶段(原核、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横的方面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个方向:植物、真菌和动物。 2、六界系统:非细胞总界(病毒界)、原核总界(细菌界和蓝藻界)、真核总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3、动物学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4、分类等级:界:Kingdon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5、双名法:这一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 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属名+种名 三名法:属名+种名+亚种名 6、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能相互繁殖、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的一群个体,并和其他种生殖隔离。双名法 7、亚种:是指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态上充分隔离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群体,但仍属于种的范围,不同亚种之间可以繁殖。三名法 8、品种: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分类单元称为品种。 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机能 1、四大组织:上皮(被覆、腺、感觉)、结缔(疏松、致密、脂肪、软骨、骨)、肌肉、神经 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系统: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三、原生动物门(最原始、最低等) 1、主要特征: 1)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群体原生动物由多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聚集而成 2)缺乏组织和器官 3)原生动物的功能分化是靠细胞器完成 4)包囊形成很普遍 5)除包囊外,均生活在含水或潮湿的环境中。 2、分四个纲: 鞭毛纲(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孢子纲(间日疟原虫)、纤毛纲(草履虫) 3、利什曼原虫:黑热病,生活史(有鞭毛时在白蛉子寄住体内,无鞭毛时在脊椎动物体内) 4、痢疾内变形虫:生活过程分为三型(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包囊) 5、间日疟原虫:打摆子或者发疟子,无性世代在人体内,有性世代在按蚊体内 6、眼虫的主要特征

动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动物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最早出现分节现象是门,而且是同律分节,到 门,动物身体开始异律分节;蜘蛛分节不明显,身体分和两部分。 2、多细胞动物中,门的身体是辐射对称,从门开始,动物的身体出现了两侧对称。 3、在动物界,最高等的是门,在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是 纲。 4、典型的两栖纲动物,身体分:、、和 四部分。 5、昆虫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是动物的感觉和中心,胸部是其中心,腹部是代谢和中心。 6、完整的鸟类繁殖环节包括占区、、求偶、、、和七个组成部分。 7、真正的双胚层后生动物是腔肠动物门,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是门,最早出现真体腔的是门,最原始的后口动物是门,最原始的羊膜动物是纲。 8、棘皮动物的运动能力差,有的根本不能移动,如,该门的主要特征是:、、和。 9、原生动物在环境恶变时能分泌一层胶状物质,形成保护性的外壳, 即。 10、鱼类的鳞片有三种,分别是:、和等。 11、海绵动物又称;腔肠动物又 称; 有胎盘类是指;软体动物又 称。 原索动物是指和亚门的

动物。 12、扁形动物的主要进步特征 有、、。 13、在现存动物中,会飞行的动物存在于三个类群中,一是节肢动物的 纲;二是脊椎动物的纲和纲。 14、爬行纲动物有三种体型,分别是:、 和。 15、鱼类的脊椎分化为两种类型:和;两栖类的脊椎在鱼类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种类型: 和。 16、哺乳动物的体型发生很大变异,以适应多种栖息环境,例如,马属于 型,猿猴属于型,海豚属于型,鼹鼠属于 型。 17、半索动物有三大特征,即具有雏形的背神经管、 和。因而,半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18、在整个动物界,只有两个纲的动物是恒温动物,即 和。 二、选择题 1、对于人类养殖食用的河蟹(大闸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十足目 B.甲壳亚门 C.软甲纲 D.厚甲纲 2、常见动物的血液多是红色的,下列动物中血液是蓝色的是。() A.马蹄蟹 B. 梭子蟹 C.蝗虫 D.对虾 3、鸟类栖息环境多样,下列鸟中,属于走禽的是。() A.海雕 B. 鸵鸟 C.啄木鸟 D. 丹顶鹤 4、楔齿蜥是喙头目的爬行动物,现存物种仅分布于。() A.澳大利亚 B. 印度尼西亚 C.巴西 D.新西兰 5、很多水生脊椎动物在河海间洄游完成摄食和生殖,但例外。() A.盲鳗 B. 七鳃鳗 C.大麻哈鱼 D.鳗鲡 6、双循环是脊椎动物的循环方式,下列不是双循环的是。()

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一.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1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重要的病原体—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 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西北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岛3)卵形疟原4 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植鞭亚纲夜光虫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喇叭虫钟形。 3.肉足纲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变形虫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足衣虫

动物生物学总复习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原口动物、假体腔、同律分节、胚胎逆转、皮肌囊、消化循环腔、中间寄主、马氏管、颞窝、鳃耙、脊索、咽式呼吸、次生腭、新脑皮、双重呼吸、愈合荐骨、呼吸运动、吸收、肺通气、突触、静息电位、流体静力骨骼 二、填空 1、收缩受意志支配,被称作随意肌的是_____ 2、原口动物都是以______________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而后口动物则是以________________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3、文昌鱼胚胎发育过程中,每一个体腔囊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为___________,下面为__________。 4、文昌鱼的卵裂方式为______。 5、动物皮肤的真皮及衍生物由___________胚层分化形成。 6、草履虫是研究动物生物学的好材料,其体内大核的功能是____________。 7、疟原虫在蚊体内进行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8、原生动物群体和多细胞动物不同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刺丝泡的生理机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海绵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所构成,分别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 11、海绵动物是侧生动物胚胎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海绵动物体内为一层特有领细胞,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13、在腔肠动物的生活史中,水螅型个体和水母型个体交替出现,其中水母型个体以____________生殖的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 14、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最为原始的一类,是真正的______________动物的开始。 15、海葵属于珊瑚纲,消化循环腔构造复杂,有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__________ 16、腔肠动物组织分化的原始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 17、腔肠动物的水螅型适应____________生活。 18、扁形动物生殖系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19、涡虫营自由生活,体壁表皮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 20、扁形动物体壁内实质组织来源于中胚层,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1、原肾型排泄系统来源于______________胚层。 22、绦虫通过_____获取宿主消化道内的营养。 23、轮虫在环境条件良好时营______________生殖。 24、完全消化道从______动物开始出现。 25、蛔虫的肌细胞是一种在结构上比较特殊的细胞,它可分化为_______,_______ 26、从横切面看,蛔虫的消化道与体壁之间有一空腔,此腔为______ 27、环节动物体节与体节间,体内以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_________,为体节的分界。 28、环节动物蛭纲动物,营生活.头部不明显,体前端和后端各具和。 29、典型的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另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 30、软体动物头足类运动快速。外套膜为袋状,其开口处与足特化成的漏斗构成______________,可控制外套膜孔的开闭。 31、河蚌的中枢神经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及彼此之间的神经索组成. 32、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组成,背侧的皮肤褶向下延伸成为_________ 33、软体动物围心腔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4、大多软体动物的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内腔;

动物学期末考试整理

原生动物门 食物泡(Food vacuole ): 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胞肛(Cytopyge): 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 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 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大核可以通过DNA 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 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rtile vacuole ): 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6-10 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 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外质(ect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外质与内质相互转化。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内质(end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chromatophore )、食物泡(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溶胶质(plasmasol)、凝胶质(plasmagel) :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动物的内质可分为固态的凝胶质和液态的溶胶质。在运动时虫体后端的凝胶质因蛋白质的收缩产生压力,使溶胶质向前流动同时伸出伪足。溶胶质流到前方后压力减小,溶胶质又由前向后回流,再成为凝胶质。这样凝胶质与溶胶质的不断交换形成变形运动。 植物性营养(holophytic nutrition): 原生动物门植鞭毛类体内含有色素体,可以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制成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性营养。 动物性营养(holozoic nutrition) : 原生动物通过伪足吞噬或通过胞口、胞咽将细菌、有机质颗粒等食物取食进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经消化酶的作用吸收消化后的营养,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则由胞肛排出体外,这种营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2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动物生物学 2.组织 3.上皮组织 4.结缔组织 5.器官 6.系统 7.高尔基体 8.溶酶体 9.伸缩泡10.逆转现象11.包囊12.刺细胞13.消化循环腔14.世代交替现象15.完全卵裂16囊胚17.体腔囊法18.皮肤肌肉囊19.合胞体20.蜕皮现象21.同律分节22.后肾管23.真体腔24流体静力骨骼25刚毛26.疣足27.内脏团28.外套膜29.齿舌30.闭管式循环31.外骨骼32.马氏管33.混合体腔34.双名法 二、填空题 1.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由核膜、————、染色质|、————组成。 2.核糖体又称核糖核蛋白体,它是由rRNA和————组成的实心小粒,核糖体的功能是————。 3.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开始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细胞周期包括一个有丝分裂期和一个————。 4.上皮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细胞间质————。 5.囊胚是一个外面是一层细胞,里面是空的空心的球体.外面那层细胞叫————.而中空的腔叫————。 6.动物的表皮来源于————层,真皮来源于————层。 7.眼虫的鞭毛的作用是————,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8.多孔动物由2层细胞组成,外层叫皮层,内层叫————,该动物体表有许多的————。 9.腔肠动物不仅有细胞内消化,还有————消化,其消化腔又称————腔。 10.绦虫靠————获得营养物质,吸虫的体壁是————体。 11.蛔虫的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层组成,角质层是————层细胞分泌形成的。 12.蚯蚓身体是————分节,生殖带位于第————节。 13.环毛蚯蚓的运动器官是————,生殖雌雄————。 14.软体动物的贝壳是————分泌形成的,珍珠是珍珠囊分泌————素形成的。 15.节肢动物不仅————分节,而且————也分节。 16.节肢动物的血液循环为————式,蝗虫的眼睛由3个单眼和2个———组成。 21.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细胞,核仁的主要功能是以DNA为模板,合成————。 22.细胞分裂间期包括G1期、————期、————期。 23.覆盖在体表的上皮称为“表皮”,主要功能是————,覆盖在家兔小肠内表面的上皮,称为“消化上皮”,作用————。 24.血组织包括血液和————,血液包括血细胞和————。 25.动物的肝脏、胰脏来源于————层,动物的肌肉来源于————层。 26.变形虫体内的物质可分为溶胶物质、————物质,变形虫体内伸缩泡的作用是————。 27.多孔动物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细胞外消化功能,骨针位于多孔动物的————层内。 28. 水螅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形成了一个较薄、透明胶状物的————层,其体腔由胚胎发育中的————腔形成的。 29.从————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涡虫的消化系统为————消化系统。 30.绦虫靠————获得营养物质,吸虫的体壁是————体。 31.蛔虫的体腔是————,蛔虫的消化道是————消化道。 32.蚯蚓的体腔是————体腔,其血液循环是————式。 33. 软体动物具4对神经节,它们分别是————、足神经节、侧神经节、————。 34.节肢动物具发达的————肌,其骨胳是外————。 35.蝗虫的口器是————式,呼吸用————呼吸。 41.结缔组织的特点是细胞种类——,细胞间质——。

动物生物学的总结

动物生物学的总结 一、名词解释 物种:互相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互相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 生物发生律: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的肠腔只有一个开口,将消化好的营养物输送到全身。 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侧线:低等水生脊椎动物体侧特有的感觉器官,能感受机械刺激和电刺激。 双重呼吸:鸟类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双名法:动物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一个是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伸缩泡:原生动物体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 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并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后口动物:有的动物胚胎发育的原口发育为肛门,相对一侧形成新的开口,发育为真正的口。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成为后来成体的口。 双循环:自两栖类开始,与肺呼吸相适应,血液循环在体循环的基础上出现肺循环,心脏有了左右心房和心室的分化。 次生腭:自爬行类动物开始头骨出现次生腭,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 真体腔:中胚层包围形成的空腔,既有体壁肌肉层,又有肠壁肌肉层。 肾单位:由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 逆行变态:也称退化变态,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如海鞘的变态。 五趾型附肢:典型五趾型附肢包括肱(股)骨、枕(胫)骨、尺(腓)骨、腕(跗)骨、掌骨和指(趾)骨,其中后两者的骨数常为5,所以称为五趾型附肢。 腐生营养:原生动物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质。 植物性营养:通过色素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 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他动物或有机碎片,食物由表膜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之被消化和吸收,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双重调节:鸟类的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可能改变晶体的屈度,因此它不仅能改变角膜的屈度,还能改变晶体的屈度。 胸廓:由胸椎、胸骨和肋骨围成,除保护脏为,增强了肺呼吸的机械装备,这与陆生脊椎动物肺的发达相适应。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伸展形成的,对其生理活动和生活有重要作用。 异律分节:指一些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不同的体节。 同律分节:除身体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基本相同。 世代交替: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的现象。 综荐骨: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形成综荐骨,并与腰带连接,形成腰部坚固的支架。 羊膜卵:爬行类开始,适应陆地繁殖的结构,外部包有保护性的卵壳。 后肾管:具有真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如环节、软体等都有循环系统,它们的排泄器官称为肾管或后肾管。

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 无颌类:指没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现存的类群只有圆口纲。 颌口类(有颌类):指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羊膜动物: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备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脊索:是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的一条棒状结构,内部由泡状细胞组成,外围以纤维组织和弹性组织组成脊索鞘,坚韧而有弹性。 鳍式: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方式。 鳞式:用来表示鳞片排列方式的公式 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至背鳍前端的横列鳞)/侧线下鳞数(侧线至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镰状突:硬骨鱼类调节视距的特有结构,一端中附着于盲点,另一端附在晶体腹面的晶体伸缩肌上,伸缩移动晶状体调节视距。(在鱼类眼球中用于替代睫状体的镰状突起。) 韦伯氏器:鲤形目鱼类鳔与内耳之间依靠由舟骨、间插骨、三脚骨等骨构成的器官器,具有特殊感觉功能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翼骨联合形成后延的腭,使内鼻孔后移,呼吸道与口腔分开。 潘氏孔:鳄类的心脏完全分为四室,但在左、右体动脉基部有一小孔称潘氏孔。 早成雏:在孵化时发育较充分,有绒羽,眼已睁开,脚有力,体羽干燥后即可随亲鸟觅食,如多数地栖性鸟类和游禽。 羊膜卵:卵外被有坚韧的外壳(卵膜) 愈合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它是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而且它又与宽大的骨盆(坐骨、耻骨)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胎儿暂时性肺、肝、小肠、肾的功能,并能产生激素。 口咽式呼吸:因无胸廓,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并由口腔黏膜进行气体交换. 双重呼吸:鸟类特有呼吸方式,气囊存在,使鸟类无论在吸气或呼气,通过d-p-v系统均在平行支气管内发生气体交换。 d-p-v系统(d-p-v system):鸟类的肺为缺乏弹性的海绵实体,内分中支气管→背(d)、腹支气管(v),借平行支气(p)管连接,气体流向为d-p-v,呼吸单位为平行支气管,因此无论吸气、呼气、平行支气管均发生气体交换,而称为双重呼吸。 胸腹式呼吸:通过外肋间肌的收缩,提起肋骨扩展胸腔,吸入空气进肺,当内肋间肌收缩时,可牵引肋骨后降,胸腔缩小,空气从肺呼出。来进行肺部的气体交换。 反刍:食草动物食团经瘤胃发酵分解,粗糙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造成逆呕反射,粗糙食物返回到口腔被再度咀嚼,咀嚼后的食物再经瘤胃与网胃的底部到皱胃.这种过程可反复进行,直至食物充分分解为止。 滑行学说:肌纤维的收缩是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的结果。即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向暗带中央移动,结果相邻的各Z线都相互靠近,肌小节长度变短,出现了整个肌细胞和整个肌肉的收缩。 反射弧:从接受刺激到发出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通路。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反射:在CNS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激素: 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经体液运输的,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的化学物质。 免疫:动物体识别自己、排斥外来的和内在的、非本身的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机能。作用对象是非己的抗原物质。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 杨明建 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1 名词解释 (1)细胞学说:1838——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Schwann、植物学家Schleiden几乎同时分别对动植物研究后,提出了细胞学说: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细胞周期: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称为细胞周期。 (3)细胞分化:一种类型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特性方面稳定地转变成另一类型细胞的过程。(细胞之间产生稳定差异的过程) (4)器官(organs):不同的组织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并在一起形成了一定形态特征和结构的功能单位(如眼、耳、胃、肠、心脏等)。 (5)系统(system):当若干种器官一起共同完成生命的一项功能时,即构成了动物的系统。动物的个体具有多个执行不同功能的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生殖系统等。动物不同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了动物的全部生命活动。 2 简答题: (1)简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答: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壁蛋白质、磷脂、脂多糖、粘肽等 细胞膜两个致密层及中间透明区

细胞质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无高尔基体、细胞器的结构:有线粒体、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极少例外)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溶酶体、微管、微丝等。 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纤丝组成,无核膜,无核仁有明显的核仁和核膜 第二章: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1 名词解释 (1)顶体反应(acrosomal reaction):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相遇后尚不能立即结合,精子的顶体外膜与头部的细胞膜首先融合,继之破裂,形成许多小孔,释放顶体酶,以溶解卵子外围的胶状层和卵黄膜,这一过程称之为顶体反应。 (2)卵子的激活:未受精的卵,RNA转录、蛋白质合成等细胞活动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精子一旦与卵子接触,卵子本身就开始发生一系深刻的变化,这就是卵子的激活。 (3)卵裂(cleavage):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很多分裂球的过程,称为卵裂。(4)原肠胚:囊胚期之后,胚胎开始形成原肠腔——将来的消化腔,同时将会形成消化道内壁及相关器官(如肝脏等)。原肠期的胚胎叫原肠胚。 (5)原口动物:胚孔以后成为成体的口——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6)后口动物:胚孔成为成体的肛门(或者封闭),成体的口是在胚孔相当距离之外重新形成的——棘皮动物、半索动物、所有的脊索动物。 (7)三胚层无体腔动物:如扁形动物、妞形动物和鄂胃动物没有体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充满了中胚层起源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构成的实质。实质在体内负责物质的贮存及进行缓慢的物质运输。 (8)三胚层假体腔动物:腹毛动物、轮形动物、动吻动物、线虫动物、线形动物、棘头动

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

动物生物学 海绵动物 海绵动物的特征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在水中营固着生活; ?身体由2层细胞及其之间的中胶层构成; ?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的现象; ?具特殊的水沟系统;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通常具有钙质、硅质或角质的骨骼; ?没有消化腔,只行细胞内消化; ?没有神经系统;(对刺激反应是局部独立的,由星芒状细胞传导)。 ?仍保留了领鞭毛细胞。 海绵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身体由皮层和胃层两层细胞构成,皮层是单层扁平细胞,胃层由领鞭毛细胞构成;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 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没有神经系统。 ?特殊性

?两层细胞 ?体表具小孔 ?孔细胞 ?发达的骨针或海绵丝 ?水沟系★ ?胚胎逆转现象★ ?受精方式、反转现象 ?原始性 ?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两层细胞 ?领细胞 ?无明确的组织分化 ?被动滤食 ?细胞内消化(无消化腔) ?无神经系统 ?全部水生固着(海产为主) 皮层:扁平细胞——调节表面积,保护身体 孔细胞与进水小孔——进水 中胶层:变形细胞——消化、贮存、运送营养、 形成生殖细胞、骨针。胃层:领细胞——其鞭毛摆动形成水流, 吞噬食物,初步消化

海绵动物是处于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胚胎逆转 海绵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明显地动物极小胚泡内陷形成内层细胞,植物极大胚泡留在外面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它多细胞动物完全不同,这种现象称为胚胎逆转。 水沟系 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水流进出海绵体的通道,是对其水生固着生活的一种适应,海绵动物的摄食、排泄、呼吸和生殖等生理功能,都要依靠水沟系中的水流来实现。 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的小节 腔肠动物: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身体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基本形式;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只有一个开口消化循环腔,行胞外消化与胞内消化;出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有神经细胞和网状神经系统;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和多态现象;海洋中的种类一般有浮浪幼虫期。 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 1、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 2、两胚层 3、消化循环腔(但有口无肛门) 原始皮肌细胞 特殊刺细胞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鳍 普通动物学(脊椎动物部分) 知识要点 第三部分 脊椎动物 一、 索动物门的特征: (一)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1. 脊索: 组织结构:由富含液泡的细胞构成,不分节,外包以结缔组织的棒 状物; 位置: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且纵贯头尾; 来源:起源于中胚层; 发展:脊椎动物亚门仅存在于胚胎或幼体中,以后被脊柱所取代; 其他类群中则终生存在。 2. 背神经管: 结构:为神经组织构成的管状结构; 位置:位于脊索背面; 来源:由外胚层内陷而成; 发展: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3. 咽鳃裂: 位置:位于消化管前段(咽部)的两侧壁上; 结构:左右成对排列的裂缝,它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相通,鳃裂壁 上富有毛细血管; 来源:它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 发展:水生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而陆生动物只见于胚胎时期或幼 体,随后完全消失。 (二)一般特征:肛后尾、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多为闭管式循 环。 (三)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身体分节,两侧对称,后 口,三胚层。 二、 脊索动物的起源: 尾索动物 现代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头索动物 无 颌类 原始有头类 有 颌类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无颌类 鳍足类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 兽足类 有羊膜类 恒温动物 五、 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2. 脊索为脊柱所取代。前端发展为头骨,后端发展为由脊 椎构成的脊柱; 3. 背神经管前端分化为脑(具有大脑、间脑、中脑、小脑 和延髓),后端分化为脊髓; 4. 原生水生种类鳃呼吸,陆生及次生水生种类肺呼吸; 5. 除圆口类外,具有上下颌; 6. 循环系统渐趋完善,有能收缩的心脏(从2腔 3腔 4腔),闭管式循环; 7. 肾管为肾脏所代替; 8. 除圆口类外,具有成对的附肢。 六、 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 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 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 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4. 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 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6. 内耳中只有1或2个半规管。 (二)圆口纲的分类: 1.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如日本七鳃鳗。 2.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4对口缘触须,鳃孔1-16对,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七、 鱼纲: (一)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 体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 2. 终生生活在水中,鳃呼吸; 3. 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 1.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 1. 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2. 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三)鱼类形态结构特征; 1.外形: 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 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其他:河豚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箱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奇鳍:背鳍、臀鳍――保持平衡,辅助运动;尾鳍――控制方向,推动鱼体前进。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尾:分原形尾、歪形尾、正形尾。 2.皮肤:被鳞片和单细胞粘液腺。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发育上与牙齿同源; 鳞片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为原始硬骨鱼所有,如鲟鱼,雀鳝; 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略呈圆形,分圆鳞和栉鳍,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有。 3.骨骼: 头骨:分脑颅和咽颅,骨化不完全; 脊柱 椎体为双凹椎体(鱼类特有),分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具血管弧); 附肢骨:分奇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和偶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及带骨――肩带和腰带,带骨未与脊椎发生联系) 4.肌肉: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由肌节构成,有的特化 形成发电器(电鳐、电鳗)。但非洲电鲇发电器由真皮腺转化而成。 5.消化: (1)消化腺:无唾液腺,有胃腺、肠腺。硬骨鱼肝胰合并为肝胰脏,软骨鱼则有成形的胰脏。 (2)消化道;口(分上位、下位、端位,与食性有关)、口咽腔(分布有齿、咽喉齿,形态与食性有关)、食道、胃、肠(长度及分化与食性有关)、泄殖腔。 6.呼吸――鳃呼吸 多具五个鳃裂。软骨鱼类直接开口于体外,鳃隔发达;硬骨鱼在鳃裂外有鳃盖。 鳃由鳃弓、鳃隔、鳃丝组成,鳃弓内侧着生鳃耙(其形态与食性有关)。 鳔:在大多数鱼类无呼吸功能,仅具调节比重的作用;鳔内气体由其内层的一部分微血管组成的红腺分泌,而由后背面的卵圆窗吸入血液;底栖及快速游泳种类则无。在肺鱼有呼吸功能。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汇总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汇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动物生物学》习题库 …………………………………………………………………………… 第一章绪论 一、试题: 1.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2.填空。 动物生物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描述性动物现阶段、实验动物学阶段、分子动物现阶段、现代动物现阶段。 3.选择。 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阶段( C ) A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B实验动物学阶段 C细胞生物学阶段 D现代生物学阶段 4.何谓动物生物学其性质和任务是什么(问答) 定义: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性质: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之一。 任务:它研究的动物生命系统涵盖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动物生命活动的各个领域,如形态、解剖、生理、分类、发育、地理、行为、进化、遗传及资源保护等。

5.动物生物学学科的发展有何新趋势(论述)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动及其生命科学的相互渗透,宏观和微观生物学的相互交叉,使生命科学产生了许多分支新学科,如分子系统学、分子生态学、分子系统地理学等。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遥感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物种保护和生物灾害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第二章动物生物学基本原理 1.名词解释。 1).真体腔: 即次生体腔,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这种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无论在系统发展或个体发育上看,比原体腔出现的迟,所以称为次生体腔。 2).假体腔: 又称原体腔,是由胚胎发育时期的囊胚腔遗留的空腔成为成体的体腔,位于线虫等动无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覆盖,仅有体壁中胚层而无肠壁中胚层。 3).组织: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一般而言个体发育来源相同、形态相似、机能相关的细胞群和有关的细胞间质结合起来,共同组成执行一定功能的组织。 4).器官: 是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 5).系统: 是由机能上密切联系的若干个器官共同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动物生物学的总结

动物生物学得总结 一、名词解释 物种:互相繁殖得自然群体,与其她群体在生殖上互相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得生态位。 生物发生律:动物得个体发育就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得重演。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得肠腔只有一个开口,将消化好得营养物输送到全身。 疣足:体壁外凸形成得中空得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得多毛类。 侧线:低等水生脊椎动物体侧特有得感觉器官,能感受机械刺激与电刺激。 双重呼吸:鸟类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双名法:动物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得文字所组成。前一个就是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就是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伸缩泡:原生动物体内得结构,其作用就是调节机体水分与渗透压平衡。 皮肌囊:外胚层形成得表皮与中胚层形成得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得体壁,具有保护作用。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得中胚层细胞也并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得组织与器官,囊内得真体腔与囊外得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后口动物:有得动物胚胎发育得原口发育为肛门,相对一侧形成新得开口,发育为真正得口。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得胚孔成为后来成体得口。 双循环:自两栖类开始,与肺呼吸相适应,血液循环在体循环得基础上出现肺循环,心脏有了左右心房与心室得分化。 次生腭:自爬行类动物开始头骨出现次生腭,使口腔与鼻腔得以分隔。 真体腔:中胚层包围形成得空腔,既有体壁肌肉层,又有肠壁肌肉层。 肾单位:由肾小管与肾小体组成。 逆行变态:也称退化变态,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得变态,如海鞘得变态。 五趾型附肢:典型五趾型附肢包括肱(股)骨、枕(胫)骨、尺(腓)骨、腕(跗)骨、掌骨与指(趾)骨,其中后两者得骨数常为5,所以称为五趾型附肢。 腐生营养:原生动物通过体表得渗透作用,摄取溶于水中得有机物质。 植物性营养:通过色素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糖类。 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她动物或有机碎片,食物由表膜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之内被消化与吸收,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双重调节:鸟类得眼球得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得屈度,后巩膜可能改变晶体得屈度,因此它不仅能改变角膜得屈度,还能改变晶体得屈度。 胸廓:由胸椎、胸骨与肋骨围成,除保护内脏为,增强了肺呼吸得机械装备,这与陆生脊椎动物肺得发达相适应。 外套膜:就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伸展形成得,对其生理活动与生活有重要作用。 异律分节:指一些相邻得体节愈合形成不同得体节。 同律分节:除身体头部外,身体其她部分得体节基本相同。 世代交替: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得现象。 综荐骨: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与部分尾椎愈合形成综荐骨,并与腰带连接,形成腰部坚固得支架。 羊膜卵:爬行类开始,适应陆地繁殖得结构,外部包有保护性得卵壳。 后肾管:具有真体腔得无脊椎动物,如环节、软体等都有循环系统,它们得排泄器官称为肾

动物学复习总结(全部)

绪论实验动物科学 1、实验动物科学包含的内容 分为两个领域1、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 2、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包括1个研究(通过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等研究)3个控制(对动物携带的微生物及其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实行控制;使实现动物的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科学研究、教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生产及其质量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提供专用的标准化实验动物。) 内容包括:1、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2、实验动物医学3、比较医学4、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5、动物实验技术 2、实验用动物的分类 ①经济动物②野生动物③观赏动物④实验动物 3、实验动物的定义 指经过人工培育和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及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 4、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1988年《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卫生部2项法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医学实验动物标准》 第二章遗传学质量控制 1.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①原生动物门②海绵动物门③腔肠动物门④扁形动物门⑤线性动物门⑥环节动物门⑦软体动物门⑧节肢动物门⑨ 棘皮动物门⑩原索动物门 11 脊椎动物门 2.近交系动物 (1)近交系动物的定义(3点) 经连续20代以上的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20代或以后的一对共同祖先的遗传群体,近交系数达98.6%,该品系称为近交系。 (2)近交系动物的命名 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阿拉伯数字与英文字母等高,符号应尽量简短。C3H BALB/c (3)近交系动物的遗传学特性 ①基因纯和性②同基因性③表现型的均一性④遗传稳定性⑤个体性⑥分布广泛性 ⑦背景资料和数据比较完整⑧可分辨性 (4)近亲交配的弊端 意义:①实验动物获得遗传均一性的典型方法。②使用较少的近交系动物,即可达到统计学要求的精密度③同一近交系的全部动物,在遗传上相同,从而减少了表现型的变异④在个体之间能相互接受皮肤和肿瘤移植弊端:①在固定基因时,有害的隐性基因也会纯合,出现不利的性状而造成育种失败②近交还可能导致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从而使高度纯化的动物对不良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③近交使动物失去为保持足够生物适合度所必需的最低水平的基因杂合性,从而影响动物生长率,寿命,对疾病的感受性,生活力,体力及繁殖能力。 (5)近交系数Fn=1-(1-△F)n n:d代数△F 每一代近交系数的上升率,连续合同胞的兄弟妹交配,每代△F=19% (举例:近交系数F20=1-(1-0.19)20=0.986 3.封闭群动物 1.封闭群动物的定义 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2.封闭群动物的命名 封闭群由2~4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种群名称前标明保持者的英文缩写名称,第一个字母须大写,后面的字母小写,一般不超过4个字母。保持者与种群名字之间用冒号分开。 Ssmu:KM 3.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学特性 ①基因库大,杂合率高②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③在封闭群体内,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总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2 一、解释名词 1、脊索:胚胎时原肠背壁的一部分细胞经加厚、分化、外突、脱离原肠而形成的位于消化道背面,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 2、背神经管:胚胎时背部中央的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的位于脊索背面的一条管状结构。 3、咽鳃裂:为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壁穿孔形成的数目不等的缝隙,使咽腔与外界相通。具有呼吸机能。 4、背板:原索动物咽壁背侧中央有一凹沟叫背板。 5、内柱:原索动物咽壁腹侧中央有一纵沟叫内柱,具腺细胞和纤毛细胞。 6、逆行变态:有些动物如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身体变得更简单了,这种变态叫逆行变态。 7、无颌类:圆口纲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其特征是有头、无颌、无成对附肢,又称无颌类。 8、肝胰脏:鲤科鱼类肝脏呈弥散状分散在肠细膜上,与胰细胞混杂故称肝胰脏。 9、性逆转:性成熟前为一种性别,性成熟后为另一种性别。如黄鳝从胚胎到性成熟全为雌性,产卵后卵巢变为精巢,个体变为雄性。 10、固胸型肩带:肩带的左右上乌喙骨在腹中线处相互平行愈合在一起,如蛙类。 11、弧胸型肩带:两侧肩带的上乌喙骨在腹中线彼此重迭愈合,如蟾蜍。 12、双循环:血液循环有两条途径,肺循环和体循环。 13、不完全双循环: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动、静脉血没有完全分开而称为不完全双循环。

14、初级飞羽:鸟类着生在腕、掌、指处的正羽。 15、次级飞羽:鸟类着生在前臂上的正羽。 16、三级飞羽:鸟类着生在上臂上的正羽。 17、双重呼吸:鸟类具有气囊与气管和肺相通,使鸟在呼吸时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18、早成鸟:出壳后体表被绒羽,眼睁开,能站立随亲鸟觅食。 19、晚成鸟:出壳后皮肤裸露,未睁眼,不能站立,需亲鸟喂养。 20、迁徙:是指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鸟类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定期、集群飞迁的习性。特点为定期、定向、集群。 21、胎盘:由胎儿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结构,具有选择通透功能。 22、膈肌:哺乳动物特有。圆形,肌纤维位于边缘,肌腱位于中央。肌纤维起自胸廓后端肋骨缘止于中央腱。膈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产生运动,改变胸腔容积,完成呼吸运动。 23、反刍: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引起逆呕反射,食物返回口中重新咀嚼。这个现象叫反刍。 24: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对环境条件(包括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可见动作或反应。 25:洄游: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的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规律地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式满足它们对生殖、索饵、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鱼类的这种习性和行为叫作洄游。 26:卵齿:某些脊椎动物如蜥蜴、蛇、龟、鳄、鸟类和鸭嘴兽等,它们卵内幼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