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物流对比

中外物流对比

中外物流对比
中外物流对比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从日本、美国引进现代物流概念,物流业开始起步。近3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逐步释放出对现代物流业的巨大市场需求,我国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

1.物流理念方面的差距

被誉为当代“管理学之父”的P.F.德鲁克最先提出了“物流”的概念并指出,物流是“一块经济界的黑暗大陆”、“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之后,物流业在发达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如果分析国外物流业发展的特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和日本,欧洲基本与美国相似。美国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一直将物流战略作为企业商务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整个物流的管理始终围绕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的升级和物流技术的进步。而作为现代物流发展后起之秀的日本,则主要突出“物流系统”的观念,强调从社会角度构筑人文化物流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延伸内容至与物流相关的交通系统等领域,突出物流作为社会功能系统对循环型社会发展的贡献。因而在发达国家,物流被看作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的系统集成的现代概念。其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按用户(商品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的要求,将物的实体(商品、货物、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运输、存储、搬运、货物处置、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物流就是这些本来各自独立的但又有某些联系的相关活动所形成的集成的、一体化的系统。但是,中国物流业目前在观念上仍处于“传统物流”的水平,多数企业对物流的概念仍停留在运输和仓储的单项集成上,忽视系统集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同时,企业缺乏协同竞争,多数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难以形成网络化的大系统,在“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这种自我调整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物流在国外的发展表明,先进的物流系统可降低占商品总价值30%-50%的物流成本,从而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新型利润源。而据测算,我国企业为产品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30%-40%,工商企业自有运输工具的空驶率为40%,有人估算,仅此一项每年造成的损失就达百亿元。就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所占份额而言,日本是80%,美国近57%,而我国仅为21.3%(2004年)。所以中国物流业要发展,必须加快实现向系统集成的现代物流理转变,使物流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2.物流管理方面的差距

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物流作为提高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规划。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属美国和日本。美国政府推行自由经济政策,物流发展的重点是企业物流管理,政府在物流规划引导方面力度较小。但是美国政府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美国在其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日本内阁会议2001年通过的((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除继续建设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以提高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外,还提出要解决环保问题和建立循环型社会等与物流有关的新课题。相比之下,我国目前不少省市都在制定物流发展规划,但缺少全国性统筹规划和有效衔接,全国大小物流企业虽然发展到几十万家,但专业化程度不高,找不到全国意义上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另外,从管理制度上看,在日美等发达国家,从对物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到对物流企业的管理,都只有一个机构来统一实施,因此物流业的发展处于比较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中。但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物流管理还面临着种种障碍,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根除,中国物流业从起步就受到交通运输、经贸、外经贸、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部门的管理

和控制,而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从而导致物流管理体制混乱,使物流业发展无序,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多部门管理必然导致多头的政策规定,难免出现不协调或考虑部门利益过多的现象,致使一些政策规定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妨碍统一,开放、竞争的物流市场的形成。

.3.技术推进方面的差距

在物流所涉及的多项相关经济活动中,要求有一个有效的、完备的基础条件作为支撑,即物流平台,对物流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我们称之为技术推进。技术推进主要包括两部分,即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物流系统标准化的完善。目前,国际物流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美欧等国一方面特别强调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且这方面已经十分发达,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社会公共物流信.gna务网络的健全,如有发达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物流EDI系统等。同时,由于现货物流业要对运输仓储资源进行高度整合,所以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mm×1200mm标准、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相比之下,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同时标准化建设滞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4.人才培养方面的差距.,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因而他们十分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如物流业发展的中外比较物流管理美国已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并建立了美国物流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当前,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相对落后,从而导致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2005年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已被纳入12类紧缺人才之列,其供需缺口达60余万,仅北京就缺20万人。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物流职业教育非常贫乏,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5.绿色物流方面的差距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绿色壁垒逐渐兴起,这就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绿色物流。绿色物流是指物流过程中,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发达国家政府倡导绿色物流的政策是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如1992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汽车二氧化氮限制法。另一方面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德国的Wehking等发表的专著((废料处理物流I,Ⅱ.,Ⅲ》,是目前唯一能全面、系统、深入论述废料处理物流系统的专著,对废料处理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我国,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绿色物流的观念、政策以及技术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国外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应认识这

些差距,以便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借鉴国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物流理念。企业应尽快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单项集成的观念,加快实现向系统集成的现代物流理念转变,重视物流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地位,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物流管理。政府要在宏观上实现全社会物流的合理化,主产学研结合校办物流企业的创建与完善物流管理要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改革物流体制,提高物流中心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二是合理规划与配置物流中心布局,协调物流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三是增加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物流手段。在发展物流产业中,政府的责任在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标准制订和数据调研。借鉴国外经验,政府应设立一个综合的协调机构,统筹调整国内物流的产业发展政策,防止宏观失控,产业失调。技术推进。要健全物流信息系统,加快建立物流标准化。为健全物流信息系统,一方面要建立整合性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另一方面要建立数据仓库平台,支撑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统一的物流标准化体系,规范物流的硬件和软件,切实推进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在物流标准化改造中,应按国际惯例和国家通行标准制定物流设施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设备,对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并规范物流用语。物流人才的培养。应重视学科体系的建设,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社团组织来执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以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师培训标准体系为主大力推行物流人才的在职教育。发展趋势。应大力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以提高我国的物流管理水平,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委党校

中外物流差异辨

中外物流差异辨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中外物流差异辨 在20和21世纪之交兴起的物流热,无疑给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使得物流产业即第三方物流业自身的发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注意,而且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了以客户服务为终极价值目标的现代理念。 但是,纵观20多年来物流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面对WTO条件下的市场开放和跨国物流公司的市场竞争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物流与发达国家的物流即所谓现代物流,在一开始就存在很大的认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市场规模的判断;二是对物流管理活动的界定。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实际上已经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物流资源配置决策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广泛注意。 一、对物流市场认识的差异 1.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被夸大了。 物流市场就是第三方物流(3PL)市场。所谓物流产业就是第三方物流业(3PL Industry)。据美国美世(Mercer)顾问公司2002年6月公布的一项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组织的对我国3PL市场调查的结果,我国2001年的物流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即约50亿美元的规模,仅及美国物流市场2001年608亿美元的1/12。 实际上,摩根·士丹利亚太投资研究小组于2003年9月推出的《中国物流报告》基本上还是维持了美世顾问公司的看法。在估计中国每年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的同时,摩根·士丹利认为我国的3PL市场在全部物流费用支出中仅占2%,即约40亿美元的规模。也就是说在所有2000亿美元的物流费用开支中,约有40亿美元是用来在市场上采购3PL公司物流服务的。 但是,一直以来,在我国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基本逻辑就是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20%,约19000亿元的规模,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如果能够降低到发达国家约10% GDP的水平,就可以节约物流成本或实现利润9500亿元。这9500亿元就是物流企业的市场空间。这实际上混淆了物流总成本规模与物流服务交易规模的界限,同时也把物流总成本的节约与物流外包的规模混为一谈了。这种认识上的混淆不恰当地夸大了我国物流市场的规模。9500亿元可是400亿元的23倍多啊! 必须指出,一国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支出并不等于该国物流市场的规模。市场就是要有交易,而且是自由的交易。没有企业自主的自由交易,市场规模也就无从谈起。就如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有生产也有流通但却没有市场一样。 一国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支出指的是全社会企业组织必要的用于获得物流服务的成本支出,其中既包括企业自我物流服务的成本支出,即企业内部维持物流功能的费用开支,也包括企业外购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 一国物流市场规模指的是企业间物流服务的交易规模,即仅仅指企业在市场上外购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部分,或企业用于物流外包的支出。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国每年的物流支出或物流总成本中就包含了企业到市场上采购物流服务的费用。

中外物流对比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从日本、美国引进现代物流概念,物流业开始起步。近3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逐步释放出对现代物流业的巨大市场需求,我国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 1.物流理念方面的差距 被誉为当代“管理学之父”的P.F.德鲁克最先提出了“物流”的概念并指出,物流是“一块经济界的黑暗大陆”、“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之后,物流业在发达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如果分析国外物流业发展的特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和日本,欧洲基本与美国相似。美国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一直将物流战略作为企业商务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整个物流的管理始终围绕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的升级和物流技术的进步。而作为现代物流发展后起之秀的日本,则主要突出“物流系统”的观念,强调从社会角度构筑人文化物流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延伸内容至与物流相关的交通系统等领域,突出物流作为社会功能系统对循环型社会发展的贡献。因而在发达国家,物流被看作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的系统集成的现代概念。其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按用户(商品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的要求,将物的实体(商品、货物、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运输、存储、搬运、货物处置、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物流就是这些本来各自独立的但又有某些联系的相关活动所形成的集成的、一体化的系统。但是,中国物流业目前在观念上仍处于“传统物流”的水平,多数企业对物流的概念仍停留在运输和仓储的单项集成上,忽视系统集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同时,企业缺乏协同竞争,多数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难以形成网络化的大系统,在“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这种自我调整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物流在国外的发展表明,先进的物流系统可降低占商品总价值30%-50%的物流成本,从而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新型利润源。而据测算,我国企业为产品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30%-40%,工商企业自有运输工具的空驶率为40%,有人估算,仅此一项每年造成的损失就达百亿元。就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所占份额而言,日本是80%,美国近57%,而我国仅为21.3%(2004年)。所以中国物流业要发展,必须加快实现向系统集成的现代物流理转变,使物流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2.物流管理方面的差距 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物流作为提高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规划。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属美国和日本。美国政府推行自由经济政策,物流发展的重点是企业物流管理,政府在物流规划引导方面力度较小。但是美国政府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美国在其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日本内阁会议2001年通过的((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除继续建设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以提高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外,还提出要解决环保问题和建立循环型社会等与物流有关的新课题。相比之下,我国目前不少省市都在制定物流发展规划,但缺少全国性统筹规划和有效衔接,全国大小物流企业虽然发展到几十万家,但专业化程度不高,找不到全国意义上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另外,从管理制度上看,在日美等发达国家,从对物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到对物流企业的管理,都只有一个机构来统一实施,因此物流业的发展处于比较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中。但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物流管理还面临着种种障碍,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根除,中国物流业从起步就受到交通运输、经贸、外经贸、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部门的管理

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差异比较及经验借鉴

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差异比较及经验借鉴 伴随经济发展和市场开放,物流企业开始走向信息化,智慧物流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接入各种物联传感设备,如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 标签、GPS技术等,对产品进行不同阶段的信息采集、筛选、分析、跟踪、汇总,以此实现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和实时化,是一种新型的物流业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物流装备、物流管理滞后,物流信息标准化缺失等问题。因此,本文比较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差异,从而获得相应的经验启示,以期促进我国智慧物流业的发展。 一、国外智慧物流发展经验分析 (一)拥有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环境 国外政府积极打通物流通道,多式联运发展迅速,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设施环境。一方面,国外政府积极推进流通基础设施的衔接。如欧盟从1996开始实施全欧交通网络计划(简称TEN-T)。TEN-T计划将衔接各国主要的公路、铁路、河航道、机场、港口、交通管理系统,消除跨

国境运输瓶颈,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TEN-T计划预计到2050年,将打通9条贯穿全欧洲的“核心运输通道”,其中包括2条南北走廊、3条东西走廊、4条对角线走廊。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国外政府允许可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完成运输过程,推出一系列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行动计划,从而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如欧盟支持多式联运项目的马可波罗计划和组合运输试点 示的PACT计划等,并通过财政激励、关税豁免等手段对多 种运输混合运营方式提供信用优惠,如德国政府对联运设施的资助比例最高可达85%。国外政府通过推进流通基础设施的衔接性以及多式联运发展,实现国家之间及国政府、区域、企业等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设施环境。 (二)拥有雄厚的技术保障,物联网技术应用较强 智慧物流是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的,物联网是其发展的技术基础。国外企业积极参与并开发物联网技术,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如美国IBM 公司在2008 年11 月率先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大坝等各种物体中,实现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2015年,亚马逊无人机快邮系统初见雏形,摆脱第三方货运,实现独自拥有大量物流份额。此外,英国Tesco、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等企业都宣布自

中外物流差异辨

中外物流差异辨在20和21世纪之交兴起的物流热,无疑给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使得物流产业即第三方物流业自身的发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注意,而且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了以客户服务为终极价值目标的现代理念。 但是,纵观20多年来物流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面对WTO条件下的市场开放和跨国物流公司的市场竞争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物流与发达国家的物流即所谓现代物流,在一开始就存在很大的认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市场规模的判断;二是对物流管理活动的界定。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实际上已经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物流资源配置决策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广泛注意。 一、对物流市场认识的差异 1.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被夸大了。 物流市场就是第三方物流(3PL)市场。所谓物流产业就是第三方物流业(3PL Industry)。据美国美世(Mercer)顾问公司2002年6月公布的一项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组织的对我国3PL市场调查的结果,我国2001年的物流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即约50亿美元的规模,仅及美国物流市场2001年608亿美元的1/12。 实际上,摩根·士丹利亚太投资研究小组于2003年9月推出的《中国物流报告》基本上还是维持了美世顾问公司的看法。在估计中国每年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的同时,摩根·士丹利认为我国的3PL市场在全部物流费用支出中仅占2%,即约40亿美元的规模。也就是说在所有2000亿美元的物流费用开支中,约有40亿美元是用来在市场上采购3PL

中国物流业与国外同行业的差距及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与国外同行业的差距及发展趋势 作者:刘宁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物流,这一个被称为是“第三利润源泉”和“经济的黑暗大陆”的新经济理念。物流产业在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很悠久,形成了许多的物流理论并获得广泛的实践经验。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物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掌握之后中国的物流业必将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发展势头。关键词:物流发展趋势差距 正文: 一、对于物流的基本认识 在以往人们对物流片面的认识只是单纯的物资运输的概念,可是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命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无时无刻存在我们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物流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涵盖了采购、仓储、运输与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一系列的知识体系。他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组成了物流体系的大厦。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发展,在社会资源日渐紧缺的今天,企业通过不断的降低生产和人工成本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人们开始关注于生产之外的因素来解决降低成本的问题,因此提出了物流成本是“冰山的一角”的理论,开始了对物流成本的规划和方案的解决。物流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最终利润的大小。从原材料采购到进出库管理,从企业内部物流的规

划到产品销售物流,最后到信息的反馈都涉及到物流成本的控制。 所以如何把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的整合、使得在各个环节上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优化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二、我国物流业与国外物流业的差距 第一,社会化物流程度低。 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业被认为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期;在欧洲,尤其在英国,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市场有一定的成熟程度。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 与之相比我国大多数企业都还保留有物流的一整套设备和组织结构,企业的物流实施主要是由企业自身来完成的。据调查,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1%;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活动分别为76.5%和17.6%[1]。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企业自身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这样就会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出现庞大的物流成本的灰色区域。 第二,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经营理念落后,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经营的时代。 国外物流企业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企业广泛运用自动立体仓库、拣选系统和信息控制系统等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设备进行管理和操作,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水平和作业效率。 我国现在物流企业数量发展迅速,但是与此同时真正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物

中外物流业对比分析以及国内物流就业前景

仓储与配送实务第一次实训内容 2011213102 朱玉立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征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 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目前,我国一批颇具竞争实力的优势企业,例如海尔集团、青岛啤酒、上海宝钢等,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在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已开始尝试和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其三是在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中,如私营企业、快递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二) 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如丹麦有利物流公司等。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

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如丹麦有利为马士基船运公司及其货主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如UPS、TNT等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在纷纷进入中国的快递市场。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公司、北京华运通物流公司等。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三) 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交通运输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5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线路和场站建设方面以及运输车辆及装备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在仓储设施方面,除运输部门的货运枢纽和场站等仓储设施外,我国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军队等行业中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包括分组交换数据网、数字数据网、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公用中继网在内的四大骨干网络的总容量已达62万个端口,其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连通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

浅析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对比

浅析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对比 摘要 今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业总体规模不断增长。物流服务环境和服务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但是作为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中国物流业,虽然进步巨大,发展趋势良好,但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相比,在物流成本、运营方式、技术手段、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不足。 关键字:物流,发展,对比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备,物流环境完善,更加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作为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中国物流业,虽然进步巨大,发展趋势良好,但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一、成本比重和效率的对比 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考证物流在国家经济中价值量化的主要研究指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社会公认为,物流业越发达,效率越高,物流成本就越低,物流总成本在GDP的比重就越低。 2012年中国第一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1.9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为17.9%,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比重为53.7%,保管费用占34.3%,管理费用占12.5%。而从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关系看,1991年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24%,2003年缩小到21.4%,近两年,均约占18%。这几乎是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2倍至3倍。 除了在物流成本方面外,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都比较低。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我国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 此外,根据调研及有关资料分析,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营销的不断开展,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物流业飞跃性、多样性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系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于我国物流业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物流业面临国外物流企业大举登陆的竞争。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将我国物流业列入中国加入WTO之后最受冲击的产业之一。本文简要对中外物流业发展做一些比较,分析其间存在的差距。物流的认识和理念在欧美、日本,物流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人力运力,形成了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在日本,物流观念的形成虽然比美国晚很多,但发展迅速,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以来,在对国内物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将物流称之为“物的流通”,如今任何与生产制造有关的部门都与物流分不开,在日本街道上随处可见写有醒目的“just in time”标语的物流配送车辆在急驰。我国虽然从80年代开始对物流进行研究但只停留在学术界,人们对于物流整体的认识仍然非常模糊。在服务意识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外企业远远地走在了前列,“客户就是上帝”的观点最早就是由日本人提出来了的,正是一直秉承着这种观念,日本企业和理论界才会提出物流配送的JIT理论,才会适应不同时期客户要求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物流发展策略。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很难真正确立起“用户至上”的服务观念。这种理念上的差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就物流公司而言,没有很好地考虑过现代物流业的宗旨是什么,基本上只是想着怎样多赚客户的钱;另一方面是就客户而言,也没有考虑生产企业的职能是什么,想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物流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是影响物流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的物流公司基本上是从运输业和仓储业转化过来的,显然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又缺

中外物流差异辨

中外物流差异辨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中外物流差异辨

在20和21世纪之交兴起的物流热,无疑给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使得物流产业即第三方物流业自身的发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注意,而且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了以客户服务为终极价值目标的现代理念。 但是,纵观20多年来物流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面对WTO条件下的市场开放和跨国物流公司的市场竞争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物流与发达国家的物流即所谓现代物流,在一开始就存在很大的认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市场规模的判断;二是对物流管理活动的界定。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实际上已经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企业住对市场竞争的物流资源配普决策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广泛注意。 一、对物流市场认识的差异 1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被夸大了。 物流市场就是第三方物流(3PL)市场。所谓物流产业就是第三方物流业(3PL Industry)。据美国美世 (Mercer)顾问公司2002年6月公布的一项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组织的对我国3PL市场调查的 结果,我国2001年的物流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即约50亿美元的规模,仅及美国物流市场2001 年608亿美元的1/12 实际上,摩根士丹利亚太投资研究小组于2003年9月推出的《中国物流报告》基本上还是维持了美世顾问公司的看法。在估计中国每年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的同时,摩根?士丹利认为我国的3PL市场在全部物流 费用支出中仅占2%,即约40亿美元的规模。也就是说在所有2000亿美元的物流费用开支中,约有40亿美元是用来在市场上采购3PL公司物流服务的。 但是,一直以来,在我国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基本逻辑就是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20%,约 19000亿元 的规模,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如果能够降低到发达国家约10%GDP的水平,就可以节约物流成本或实现利润9500亿元。这9500亿元就是物流企业的市场空间’这实际上混淆了物流总成本规模与物流服务 交易规模的界限,同时也把物流总成本的节约与物流外包的规模混为一谈了。这种认识上的混淆不恰当地夸 大了我国物流市场的规模。9500亿元可是400亿元的23倍多啊! 必须指出,一国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支出并不等于该国物流市场的规模。市场就是要有交易,而且是自由 的交易。没有企业自主的自由交易,市场规模也就无从谈起。就如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有生产也有流通但却 没有市场一样。 一国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支出指的罡全社会企业组织必要的用于获得物流服务的成本支出,其中既包括企 业自我物流服务的成本支出,即企业内部维持物流功能的费用开支,也包括企业外购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 一国物流市场规模指的是企业间物流服务的交易规模,即仅仅指企业在市场上外购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部 分,或企业用于物流外包的支出。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国每年的物流支出或物流总成本中就包含了企业到市场 上采购物流服务的费用。 如美国2002年物流总成本是9100亿美元,而同期物流市场的规模仅为650亿美元,仅占当年物流总成本的%。英国2002年物流总成本为236亿美元,同期物流市场的规模为亿美元,占当年物流总成本的%。欧洲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营销的不断开展,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物流业飞跃性、多样性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系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我国物流业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物流业面临国外物流企业大举登陆的竞争。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将我国物流业列入中国加入WTO之后最受冲击的产业之一。本文简要对中外物流业发展做一些比较,分析其间存在的差距。 物流的认识和理念 在欧美、日本,物流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人力运力,形成了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在日本,物流观念的形成虽然比美国晚很多,但发展迅速,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以来,在对国内物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将物流称之为“物的流通”,如今任何与生产制造有关的部门都与物流分不开,在日本街道上随处可见写有醒目的“just in time”标语的物流配送车辆在急驰。 我国虽然从80年代开始对物流进行研究但只停留在学术界,人们对于物流整体的认识仍然非常模糊。在服务意识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外企业远远地走在了前列,“客户就是上帝”的观点最早就是由日本人提出来了的,正是一直秉承着这种观念,日本企业和理论界才会提出物流配送的JIT理论,才会适应不同时期客户要求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物流发展策略。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很难真正确立起“用户至上”的服务观念。这种理念上的差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

中外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中外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从教学目标来看,各国都强调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企业物流运作和发展的具有创新性、实战性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下面是搜集的一篇相关,欢迎阅读查看。 随着我国物流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化,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大量引进来,物流业在不断重组和革新,以适应物流的智能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化运作的需求,相应地对具有高素质和国际化视野人才的需求日趋凸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工业企业物流部门、零售业仓储部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生力军,承担着物流业务协调、物流各环节的业务调度与基层业务管理等工作。我国自1994年开始设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发展 至今有321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1].虽然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数比世界 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但是培养的人才相对企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近几年,受物流人才缺口的驱使很多高校在软硬件实力不够的情况下纷纷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出现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缺乏等问题[2],最终导致学生对口就业难。 因此,高校需要对物流人才培养重新定位,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人才需求新的变化趋势。这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本文选取世界上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比较发达国家高校,比较其与我国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发现我们的不足,从而提出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需要优化改进的方向。 1资料选取 通过资料查阅,获知物流专业教育知名度高的是一些发达国家。本文选取中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四个国家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其国内排名靠前或享誉盛名的高校,比较其课程设置情况,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设置、核心(或主要)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分配 比例、如何落实(教学模式)等。对中国,查询了高校排名的权威机构---中国科教评价网[1],选取其中最新物流本科专业排名靠前的五所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对新加坡,查询了物流管理专业知名学府,包括公立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私立的新加坡物流管理学院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对日本,查询了国内相关文献和网络出国信息,发现日本没有直接翻译为物流管理的专业,与物流管理相对应的专业为流通学科、食品流通学科等,有相关专业的高校有大阪产业大学、阪南大学、流通科学大学。对美国,查询了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专业排名靠前的三所高校,分别是密歇根州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3]. 2中外物流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2.1中国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题目123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1、供应商选择的策略研究 2、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研究 3、绿色物流管理的研究 4、现代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探讨 5、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研究 6、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 7、公路运输业对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 8、XX企业物流模式分析 9、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因素的研究 10、商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运作研究 11、企业物流外包的战略决策和关系管理 12、郑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调查 13、XX企业配送体系的构建 14、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5、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浅析 16、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效率浅析 17、准时采购模式在企业当中的运用 18、敏捷制造模式下的物流策略 19、应对供应链管理中不确定性的对策研究 20、企业运输优化方法探讨 21、生产企业物流中心的规划策略 22、连锁经营业的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23、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浅析 24、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研究 25、中小型生产企业采购管理研究 26、中国回收物流的发展策略 27、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目标冲突的解决策略 28、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管理研究 29、全球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30、供应合同对供应链管理运作的影响分析 31、论产品包装与物流运输的关系 32、物流管理与产品设计关系探讨 33、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34、企业库存控制与生产物流的关系 35、物流运输工具(设备)选择对成本的影响 36、论库存管理方式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37、论公路运输建设与物流行业发展的关系 38、铁路运输方式在企业物流运输中的地位 39、ASP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的运用 40、物流配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41、关于郑州港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考 42、传统储运如何向现代物流转化方式探讨 43、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分析 44、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45、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组合的研究 46、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企业战略选择47、从运价的影响因素看我国公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策略选择 48、推动公路港建设与现代物流中心的关系研究 49、电子商务环境下专业物流公司发展的探讨 50、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探讨新经济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51、实施分销商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52、中外物流配送业发展比较研究 53、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 54、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研究 55、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56、物流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57、网上商店的物流配送研究 58、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分析 59、服装企业物流创新与物流中心建设研究 60、快速消费品(FMCG)物流管理特点初探 61、我国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透视 62、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63、中小企业管理的采购供应问题 64、供应链管理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关系探讨 65、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 66、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 67、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 68、运输企业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 69、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70、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整合中的作用 71、物流外包对企业运营的意义 72、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对比分析 73、降低企业物流运作成本的方式分析 74、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运作探讨 75、制造企业与商业企业物流运作的差别分析 76、大型零售商的配送策略选择 77、顾客价值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78、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79、供应链分销渠道与物流配送的关系 80、实施集装箱运输一体化研究 81、国际物流运作系统初探 82、XX企业库存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 83、论我国企业的物流外包问题 84、关于社会大物流合理化之探讨 85、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86、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研究 87、文化差异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88、采购绩效评估指标的研究与分析 89、供应商关系管理问题的研究 90、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途径分析 91、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浅析中外物流业的差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营销的不断开展,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物流业飞跃性、多样性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系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于我国物流业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物流业面临国外物流企业大举登陆的竞争。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将我国物流业列入中国加入之后最受冲击的产业之一。本文简要对中外物流业发展做一些比较,分析其间存在的差距。物流的认识和理念在欧美、日本,物流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人力运力,形成了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在日本,物流观念的形成虽然比美国晚很多,但发展迅速,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以来,在对国内物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将物流称之为物的流通,如今任何与生产制造有关的部门都与物流分不开,在日本街道上随处可见写有醒目的标语的物流配送车辆在急驰。我国虽然从80年代开始对物流进行研究但只停留在学术界,人们对于物流整体的认识仍然非常模糊。在服务意识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外企业远远地走在了前列,客户就是上帝的观点最早就是由日本人提出来了的,正是一直秉承着这种观念,日本企业和理论界才会

提出物流配送的理论,才会适应不同时期客户要求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物流发展策略。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很难真正确立起用户至上的服务观念。这种理念上的差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就物流公司而言,没有很好地考虑过现代物流业的宗旨是什么,基本上只是想着怎样多赚客户的钱;另一方面是就客户而言,也没有考虑生产企业的职能是什么,想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物流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是影响物流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的物流公司基本上是从运输业和仓储业转化过来的,显然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又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更缺乏既懂管理又熟悉业务的经营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物流教育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物流教育还很落后,设置与物流教育相关学科的大中专院校屈指可数,研究生教育更是微不足道,职业教育难以展开。专业人才的短缺是制约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日本和欧美对物流人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培训系统,首先是大学内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学科,并在有关学科开设物流课程;其次是在研究生院设置物流学科方向,形成了物流研究生培养系统;再次是企业及物流协会和学会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到各行各业,这是最重要、最经济的实用人才培养方式。物流专业技术水平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也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欧美日本等国家,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电脑技术及应用软件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看板

中国物流业与国外同行的差距

物流报告 交运3班:黎飞 孙文新 黄世南

物流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的求,国内物流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有经济学家预言,中国的物流在未来将引领全球物流。愿望是美好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物流如果真的想成为全世界物流的龙头,那么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就现实而言,国内物流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但是在这种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同样存在着危机,处理不好,将会在未来的道路上造成不可估计的危害。这种危机有许多成分组成。比如,管理落后,物流系统不够完善,技术设备陈旧。下面让我们看看国内物流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战趋势。 一、物流的现状 就国内物流整体来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多、散、乱、弱。 1.1、多 中国的物流市场无疑是巨大的,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利润。国内外的商人都看到了这一点,因此这些商人趋之若鹜一般纷纷开办物流企业。根据数据统计,国内具有物流性质的企业有280余万家,而且由于某些商人对市场的盲目性,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由于物流企业众多,造成企业利润相对减少,且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这样导致企业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主要业务上,而物流设备更新相对缓慢。最终导致物流企业多而不专的状况。 1.2、乱 中国物流企业的乱来自各个方面,其中企业的来源的混乱最为明显,

国内市场上的物流企业来源包括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正因来源不同,所以资金服务客户等也就不同。并且还导致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及价值体系的混乱,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的混乱。 1.3、散 中国物流市场的散乱主要表现余物流产业的领导、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职能散乱,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能够对整个物流事件负责,常常是一个事件涉及多个部门,或者多个部门可同时处理一个事件,最后总是政出多头,是整个事件的不到完满的解决。而地方政府更是本着各自的利益,不能为物流提供综合的全方位服务,导致各地方物流发展水平也不一样。 1.4、弱 中国物流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的弱小是无庸质疑的。资企业规模,设备技术,服务水平等各个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像2004年中国物流百强的第一名——中远物流,一年的流水额才不过24亿元人民币,而末尾企业的流水额不达1700万元。即使从中国整体的物流发展来看,包括我国海运巨头中国远洋集团才刚刚够列到世界五百强的门槛而已。 二、与国外同行的差距 2.1、现代物流理念上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电子制造业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已经相当接近,我国物流业各方面的水平与同行

中外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对比 - 物流产业大数据平台

中外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对比 内容提要: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优势不突出,结合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特征,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系统构成,运用比较分析,为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竞争力。 引言:第三方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一种新兴服务模式,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规模 效率,以及物流与信息相结合所反映出的巨大价值。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其次是民营企业和少数改制 后的国有企业。如中海物流的客户主要有IBH、美能达、诺基亚、三洋、东芝、三星、华为、联想等企业;宝供物流公司服务的对象是宝洁、飞利浦、雀巢、沃尔玛、联想等。随着物流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涌现出许多物流企业,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著改善,出现像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物流业是全球快速发展的一个朝阳产业,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制造业进入精益化、流通业进入连锁化以及居民消费进入个性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一次新的社会大分工,是国际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新的推动力。利用第三方的技术、分析、优化的能力,将原始数据转为可指导工作的信息,第三方物流的分层经营,集中体现其组织运作能力与个性化服务能力。正由于这种变化,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将由目前的经合同为基础的物流转向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物流。第三方物流的演变过程是由过去简单的契约式物流向集成式供应链管理发展。物流模式的发展,战略联盟和购并已经成为发展网络的重要方式。 制定特定的联盟来为现有客户服务,客户购买单独的服务,然后扩大范围来提供其他服务,集成的服务,制定特定的联盟来为现有客户服务。客户购买单独的服务,然后扩大范围来提供其他服务。集成的服务,新的商业模式的重大的突破:从第三方物流到第四方物流。对企业来说,实现真正重大的供应链改进在于转向新的商业模式。规划从政策措施的角度,提出开展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并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中国物流业“三高一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初级阶段。第一,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过高。2006年为18.3%,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多。第二,商品周转慢,物流库存费用过高。第三,物流总体水平明显偏低。 1.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双不足 2.物流集中度低,2006年经营额超过100亿的只有4家。 3.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不高 4.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效率较低 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基本上没有改变,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第一,长期的小农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旧势力、旧模式,一下子难于改变。第二,制造业还没有走完实物配送阶段。第三,流通业只在部分领域有所突破。第四,农业物流刚处于起步阶段。 物流人才短缺,明显存在一个3—5年的断层。第一,理论准备不足,第二,

中外物流差异辨

中外物流差异辨 在20和21世纪Z交兴起的物流热,无疑给我国的T-业化进程注入J'新的活力,不汉仪得物流产业即笫二方物流业发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注盘,而且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索,更重耍的址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了以客户服务为终极价值II标的现代理念。 但是,纵观20多年來物流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向对WTO条件卜的市场开放和跨国物流公司的市场竟争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可是,令人遗憾的恐,我国的物流与发达国家的物流即所谓现代物流,在一开始就存在很人的认识上的望异。这种莖异上要农现在两个方而:足对物流币场规模的判断:一是对物流管用活动的界定.这种认识卜?的怎异实际l:C经对我13 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待別是对企业应对市场竟争的物流资源配直决策产生了/|、R的影响,应当引起广泛注盘。 、対物漁币场认识的总异 1?我国物流帀场规模被夸人了。 物流市场就是第二方物流(3PL)市场。侨诅物流产业就足第二方物渝业(3PL Industryk搦羌国美世(Mercer)顾问公J 2002年6丿J公布的一项和屮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组织的对我国3PL市场调査的结果,我国2001年的物流帀场规模约为400亿元人民币,即约50亿美元的规模,仅及美国物流市场2001年608亿災元的1/12. 实你上,摩根?士丹利亚人投资研究小组于2003年9丿J推出的《屮国物流报告》取本上还是维持了芙世顾问公司的看法。在佔计屮国每年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羌元的同时,摩很-士川利认为我国的3PL旳场在全部物流费川支出屮仅山2%. HI哟40亿关兀的规模。也就是说在所仃2000亿关兀的物流费川歼支屮.约有40亿羌元足用來在市场上采购3PL公可物流服务的。 但足,社以來,在我国冇?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棊本逻辑就是我国的物流成木.'i ODP的20%,约19000 亿兀的规模,比发达国冢的半均爪平鬲出许多.如果能够降低到发达国家约10%GDP的水平?就町以节?约物流成木或实现利涧9500亿元。这9500亿元就是物流企业的曲场空间。这实际上混淆了物流总成木规模与物流服务交易规模的界限,同时也把物流总成本的节约与物流外包的规模混为一谈「这种认识上的混淆不恰当地夸大了我国物流帀场的规模。9500亿元可足400亿元的23倍多啊! 必须指出,?国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木支出并不等丁?该国物流帀场的规模.市场就足耍仃交易,而J1足口山的交易。没存企业门主的门山交易,市场規模也就无从谈起。就如同在计划经济时期,育生产也有流通但却没冇市场-?样。 ?国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木支茁指的足全社会企业组织必耍的用r获得物流服务的成本支山,其中既包括企业门我物流服务的戍本支出.即企业内部维持物流功能的费川开支,也包括企业外财物流服务的费川支山。 ?国物流巾?场规模指的是企业问物流服务的交易规模,叩仅仅揺企业在币场上外购物流服务的费用支出部分.或企业川于物流外包的支出。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国每年的物流支出或物流总成本屮就包含了企业到帀场上采购物流服务的费用。 如美国2002仆:物流总成木绘9100亿矣元,而同期物流市场的观模仅为650亿美元,仅占当年物流总成本的7.14%。英国2002年物流总成本为236亿芸元,同期物流市场的规模为81.5亿关元,山当年物流总成木的34.5%。欧洲各国物流币场的平均规模约占当年物流总成木的24%。由此可见,物流市场规模并不等于物流总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