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货币学派的思想渊源和基本观点

货币学派的思想渊源和基本观点

货币学派的思想渊源和基本观点

货币学派的思想渊源是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传统货币数量说,这一货币数量说的核心论点是: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变化。

货币数量说的思想萌芽早在古罗马就出现了,古罗马的法学家鲍鲁斯就曾发表过货币价值取决于货币数量的观点。但是,货币数量说的创造人被认为是近代法国重商主义者波丹,他将16世纪下半叶法国的物价上涨,归因于金银数量太多,并认为金银的价值与一般商品的价值相同,它的数量增加会使人们降低对它的估价,它的价值既然被低估,那么与它所交换的商品的价值自然就相对上涨了、用货币来表示的商品价值(价格)也就上涨了。以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约翰·洛克和大卫·休漠进一步发展了货币数量说。洛克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其供给数量决定的,货币供给数量的增加必然使币值降低;休漠则认为,金银作为货币,完全靠它们在社会交换过程中的职能,才具有自己的价值,一国内流通的货币只不过是用来计算或代表商品的价值符号;在交换中的商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成比例地上升。19世纪的许多经济学家v包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都是信奉货币数量说的。

20世纪初,货币数量说在美英等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凯默尔和费雪提出了“现金交易数量学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提出了“现金余额数坦学说”。

凯默尔在1907年发表的著作《货币和信用具与一般物价的关系》中,提出了他的货币数量说。这一学说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供求论的货币数量说,同时凯默尔对信用与物价水平关系的研究启发了以后费雪等人的方程式的货币数量说。

在资产阶级传统的货币数量说的代表人物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欧文·费雪。他于1911年出版了《货币的购买力》这部著作。提出了“交易方程式”这—著名的现金交易数量说。此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开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若以P 表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M表示货币数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T表示社会总交易量,则“交易方程式”为:

P=MV/T 或 MV=PT (5.1)

如考虑到银行存款因素。设M'为银行存款,V'为银行存款流通速度,则当银行通过信用渠道使存款进行流通影响物价水平时,上述方程式可写作如下形式:

P=(MV+M'V')/T 或 MV+M'V=PT' (5.2)

费雪认为,在包括银行存款在内的交易方程式中,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因素有五个,其中货币和银行存款的流通速度是出社会的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在长期内相当稳定;同时,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社会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乃至社会总交易量也是一个相当固定不变的因家。费雪因此断言:在货币的流通速度与社会商品和劳务量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是随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因为费雪的理论所强调的是和商品和劳务的交易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作用,所以称为“现金交易数量说”。

与此不同的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十分强调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认为货币不但具有随时购买商品的能力,也可以储存起来延期使用,他从人们手中所意愿持有的货币数量的角度来分析货币与物价水平的关系,提出了“现金余额数量说”。1917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庇古在他的老师马歇尔的货币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剑桥方程式”:M=PK y (5.3)

式中的M表示人们手中保存的货币数量,P y表示以货币计算的匡民生产总值,K表示人们手中保存的货币数量与以货币计算的回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可以看出,“剑桥方程式”中

的K等于“交易方程式”中v的倒数(1/V)。两个方程式所反映的基本观点——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在支付过程中的作用(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式”则强调人们手持现金的作用(货币需求量的作用)。在货币学派的理论中,尤其是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剑桥学派特别重视货币需求分析这一理论传统的影响。

除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外,货币学派另一个最直接的理论渊源是在本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的早期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早期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成员有劳夫林、奈特、西象斯、明茨等人。根据弗里德曼自述,在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后,凯恩斯革命性的著作使得传统的货币理论黯然无光,许多货币学者纷纷背弃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代这种形势下,芝加哥大学是当时少数依然讲授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大学之一。西蒙斯和明茨等教授的货币理论与政策,其内容已经开始摆脱了机械式的货币数量学说,形成了一种能解释经济活动现象并提供政策建议的分析工具。这些理论观点散见于西蒙斯和明茨的论著中,形成芝加哥大学的口述传统。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①继承货币数量说的传统,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②主张经济自由31义,鼓吹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他们虽然不像传统的货币数量说那样单纯用货币数量来解释物价的波动,但都坚持“货币至关重要”这一理论研究方法,承认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芝加哥学派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认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可以使资本主义经济趋向均衡。60年代后,当凯恩斯经济学日益陷入困境时*芝加哥学派的传统又得以恢复和发扬。

弗里德曼曾经说过:“从长期来看,货币主义几乎全盘接受早期货币数量论。它对早期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贡献,就是它对短期后果作了更详细、更深入的分析,并对这些后果作了更详细的整形概括。”1根据弗里德曼的看法,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货币量的增长率同名义收入的增长率有着保持一致的关系,如果货币量增长很

快,名义收入也会增长很快,反之亦然;流通速度虽说不是固定个变的,但却完全可以预测。

(2)货币增长的变化对收入发小影响需要译一段时间,即有一个时间滞后过程。

(3)货币变化只在短期内影响产量,在长期中,货币的增长率只影响价格,产量则

是由一系列实际因素(如产业结构、节俭程度等等)决定的。

(4)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亦即是说,如果货币量的增长快于产量

的增加,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如果政府开支是通过印发货币或银行信贷取得的,并且导致货币增长率超过了产量增长率,那么,政府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货膨胀政策。

(5)货币量的变化并不直接影响收入,它最初影响的是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这种

行为使得现有资产(债券、股票、房产、其他实物资本)的价格上升(货币数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鼓励了人们扩大开支,导致产量和收入增加。

(6)货币增长加速时,起初会降低利率,但是,由丁它使人们增加开支,刺激了价

格的上涨,引起了借贷需求的增加,又会促使利率上升。货币量和利率之间这种步调不一致的变化关系表明,利率不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好向导。

(7)货币政策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重要的是控制货币数量,并应

该避免货币量的变化率大幅度地摇摆,明智的政策是让货币过在一定时期内按某种规则稳定地增加。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分析结构,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以及在这些理论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经济政策主张。

1M·弗里德曼:“论货币”(1980年版《大英百科全书》的《货币》条),载《世界经济译丛》1985年第5期,29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