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水之乐

山水之乐

山水之乐

山水之乐

七(6)班周逸凡

我敬仰山水。这些雄峻的山川与壮观的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超脱的真实。这些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体现、流露出一种勃勃生机,焕发着活力,将自然生态万物联系在一起。山是静的,水是动的,山静自有肃穆之美,水动亦有柔清之美。这一动一静的结合,陶冶你的心灵,这最自然、最纯真的景象,将你的心灵升华,在这返璞归真的宁静之中,抛开尘世间的一切烦恼,使心灵纯净,才能真正地去体会山水之美。

古人在文学作品中也不断地描绘山水,表达自己的感悟与见解。苏轼的《题西林壁》,写了庐山因观赏角度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景象;王维的《竹里馆》,表达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这些古诗,篇幅虽然短小,且当时条件简陋,没有照相机将这些美景记录下来,但细细品味这些古代文学作品并加以想象,还是可以想象得到这些风景的绝妙之处,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些山水诗,不仅写出美丽的山水,还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与回味。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蕴涵着生活的法则。大自然中蕴涵着世间万物。人类本应爱自然,保护自然,可是很遗憾,现在没有多少人去关注这些山水风景,只是沉溺于现实的物质生活中,他们的眼里只有金钱、名利、地位。因为他们低俗的思想,所以,他们不能去细细体会、好好珍惜这些迷人的风景。不过还是有一些有心人,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安徽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所使用的课本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形成的一本既继承传统又具有革命性的新教材。 第一单元我的电脑世界本单元安排了4个活动,设计目的主要有2个:一是照顾零起点学生,二是体现信息技术处理的完整流程。本单元的4个活动的选取涉及了信息与信息技术、文字处理、网络应用、多媒体表达等方面,尽量覆盖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 第二单元我的信息生活本单元安排了4个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上网搜索。通过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的方法,体验信息存储、管理的方式,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我的电子文稿本单元安排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制定学习计划,活动二安排作息时间,活动三制作作文文集。让输入学习计划,编辑学习计划,美化学习计划。 第四单元我的探亲之旅本单元能过制定一份探亲旅游计划,安排了3个活动,设计目的主要有:一是让学生学会得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外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进修,要善于选择合适的信息工具,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本单元的3个活动涉及网络应用、数据的简单处理、多媒体表达等,既涉及到过去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有新的知识拓展和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于是农村学校,学生的阅读量普遍较小,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开阔,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多补充些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这门课的开展前,学生们在小学时已接触过信息技术,所以初中学生们的情况,有的是从零起点开始,有的是非零起点的学生,但无论是零起点还是非零起点的学生,学习本门课的知识都不会有太大的障碍,重点在于如何打破学生拘谨的心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是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之一。由于学生们很少接触网络,可以适当降低活动的完成度,同时教师要营造一种交流互助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共同提高。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这门课开展的目的。 2.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文字处理、网络应用、多媒体表达等方面的信息生活。 3.让学生感受动画的特点、了解动画的常识、理解动画的原理。4.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并学会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来处理加工信息,表达观点。学会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5.引领学生揭开计算机神秘面纱,让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分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装机的一般步骤,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意思-赏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 亭记》意思|赏析 环滁皆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

房地产软文:山水之上,一线生活

山水之上,一线生活 ——大卫世纪城,描绘山水繁华的梦想生活蓝本 围城内外的居住梦想 钱钟书先生的传世巨著《围城》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成为现代人婚姻、事业、甚至整个生活的烦恼之源。我们似乎被束缚在一种空间里,永远逃不出这个空间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对居住的追求亦是如此。生活在都市的人厌倦了喧嚣与繁杂,钟情于山水之间,渴望亲近原生态的自然风情;而生活在乡村或者小城镇的人则一有机会就登上大巴去更大的城市逛街、购物,享受身处都市的繁华与便捷。人们进城,又出城,再进城,再出城,乐此不疲,看似一直在追求梦想,实际上则是在无止境地循环往复,原地踏步。 于是,有一个憧憬应运而生:建立一种生活模式,可以将城墙推倒,让围城内外的的人们不再徘徊。梦想中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湖光山色、空气清新,无限拥抱大自然;交通发达,方便快捷;购物、休闲、娱乐应有尽有;医疗配套健全,教育机构发达;弹指间,出则亲近自然,入则享受繁华,城市与自然的亲近融合,国际化与原生态的完美融合。 承载梦想,跨界山水与繁华 大卫人肩负着圆梦的使命,在“拓东—扩西—改中”政策号召下,携国内外顶尖团队来到仙居,于永安溪畔炸山、修堤、铺路、盖楼,为仙居创建一座可以承载现代人居住梦想的新城——大卫世纪城。 大卫世纪城位于仙居新区内实施裁弯取直工程后的永安溪北岸,东起石牛大桥,南至规划中的永安溪北岸,西至晨曦路盂溪大桥,北起弯陈山脚、东岭下到石牛公路,总用地2760亩,建筑面积约260万㎡,共由21个地块组成。 项目以创建国家级生态节能居住示范区为目标,建设五星级酒店2座、文化艺术中心、能源中心、学校、景观大桥各1座,同时配备公园、绿地、广场,功能设施齐备,倾力打造集住宅、商业、娱乐、文化、教育于一体的一生之城。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 一、“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杂然而前者:表修饰 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二、“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三、也 A、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 B、表述(解释) 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述)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述) 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述) 8.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感叹)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述) 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 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 12.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感叹) 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 14.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表述)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 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山水之乐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山水之乐-中学语文论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山水之乐 ◎ 李彬 明人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柳宗元游记散文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永州八记”大多仅仅用了一个“记”,如《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按照常理,《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也应该命名为“西山记”或“西山游记”,可是作者为什么在看似简练的题目上再加“始得”“宴游”四字呢?细读文本,我们发现在《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此后才知道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这句话告诉我们柳宗元格外看重这次西山之游。 一 为什么作者在此使用了“游(于是乎始)”,而不用“西山游(于是乎始)”呢?这样写也似乎完全可以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文本中的关键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入手。如果我们把文中“西山游”之前的游览叫做“向游”的话,那么这次“西山游”就可以叫做“始游”。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管窥两次游览的不同: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向游”“始游”是两重境界。“向游”是随意洒脱的快乐,由“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可见一斑。但是这种快乐是肤浅的,是虚幻的,仅仅是身体的放松。“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充其量这只是“身游”,是短暂舒缓了痛苦。他的旷达放逸始终是偶

然的、暂时的,他为自己勾勒了一个完美的山水世界,但却又不能真正投入其中,最终无法摆脱沉重的身世之悲、沉沦之痛。在“向游”中,自然山水是排遣苦闷的对象,它们外在于人,与人隔了一层。这样,作者就难以领悟到自然的精神,因而只能获得肉体的快乐、暂时的解脱,“恒惴栗”的“恒”字就是这种状态的体现。在“向游”中,作者对景致(深林、回溪、幽泉怪石)只是一笔带过,基本是概念性的,与《小石潭记》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相通之处。而“始游”却截然不同。在“始游”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山与人、景与情、形与神达到了物我合一,这也正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超出众人的魅力所在。“始”字看似平常,实则别具匠心。“始得”,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既偶然又惊喜的心情。衽席之下是“若垤若穴,尺寸千里”,衽席之上是“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可以“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这时,人和景融为一体,浩荡乾坤融入胸怀,这是灵魂获得归宿的永久快乐,是“神游”的快乐。登顶西山,所见山之高峻峭拔与他山之庸常形成比照,作者感受并神往于大自然的浩然之气。发现了西山的卓尔不群,心灵有所寄托的柳宗元不禁感慨“游于是乎始”,“恒惴栗”的感情终于冰释。西山之“怪特”美(不与培塿为类)和现实生活中作者受尽奸佞小人的无情打击与迫害,却不向邪恶屈服、不与小人为伍的人格之美互相映照,从而才有登临绝顶的精神境界——“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故为之文以志”,他认为这一次游览的意义非同寻常,因为他领悟到了游览的真谛,所以说是“游于是乎始”,而不能是或者仅仅止于“西山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注目于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清泉奇石、怪树幽篁,借题立意,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及译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 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2)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3)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 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11)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12)羽旄:旗帜。 【译文】庄暴进见孟子,说:“我朝见大王,大王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很不错了!” 几天后,孟子在进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暴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宣王脸色变得不好意思他说: “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音乐,只不过喜好世俗的音乐罢了。”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A City On The Yangtze River: An Urban Design Scheme for North Jiangjin 作者:俞孔坚,刘向军,张媛发表:《新建筑》2011(2):104-108 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区的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案。设计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新城的基本框架结构,用以组织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并最终成为城市的特色。该生态基础设施对应于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给城市提供的社会经济服务,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供生态服务,它们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城市生态与人文特质的基本保障。基于这一理念和方法论,根据场地“三面云山一面江、溪水内聚到名堂”的场地特征,形成了“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生态与人文气质的又富有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 关键词:城市设计,反规划,景观都市主义,生态城市,生态基础设施,重庆新津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urban design scheme for the North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 City,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I) is identified and planned to frame and structure the new city, and eventually becomes the unique feature of the new city. As a counterpart of the gray infrastructure of the city that provides social and economic services, the EI or the green infrastructure provides ecosystems’ service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th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and livable city. Based on this concept and as an adaptation to the specific site that is enclosed with hills at the north, east and west, faces the Yangtze River at the south and contains streams and ponds in the middle, the new city is designed in a flower-shaped pattern, a well functioning and beautiful eco-city. Key words: Urban design,The Negative Approach, landscape urbanism,eco-city,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Xinjin of Chongqing City Yu Kongjian:Peking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iu Xiangjun, Zhang Yuan:Turenscape (Beijing Turen Design Institute) 景观都市主义是在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思潮和理论,在国际上有较为广泛的讨论,它涉及建筑、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强调景观和生态作为城市的主导地位。尽管在许多理论问题上还有待讨论,但它为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一种新的视角——一种由建筑学和建筑师提出的对景观在城市设计中的基础设施作用,这主要是由建筑师和建筑学者引发的对城市、景观和建筑三者关系的重新认识,由土人团队完成的重庆江津新城的设计方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归类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设计,也可以归为“反规划”和生态城市途径的案例。 一规划设计区概况 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城地处江津中心城区的德感片区。江津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距重庆都市区46km,地处重庆市中心城镇群范围,境内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及长江水运与重庆相连。规划区位于长江(几江)北岸,与江津老城区隔江相望,南临长江,西望缙云,其西部为德感工业园,北部为双福工业园,是连接几大产业区的交汇部位,具有成为生产服务业中心的区位条件。规划区总面积约30km2,其中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规划面积约8km2。规划区内地貌以丘陵地形为主,标高在180—470m之间。规划区内地表水多为溪流、农田积水和水塘。 二核心理念与规划方法 建设一个生态与人文的城市、一个绿色而宜居的城市,是本城市设计方案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目标,本方案采用了“反规划”途径[1,2]和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 [3]的设计方法,即首先通过场地和区域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判别维护自然过程(特别是雨洪和地质灾害)、生物过程和乡土文化遗产与生态游憩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s)[4),再综合这些单一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得到一个综合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EI) [1,2,5]。该生态基础设施(或景观基础设施)对保障未来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生态服务(Nature’s services)[6,7],具有关键意义,因而成为城市总体设计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除了生态基础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不可突破的限制条件外,城市建设本身要求有适宜的地质条件和避灾要求,还有基础设施预留用地。两方面共同作为划定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的依据,进而得到城市土地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城市功能和性质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要求,以及生活和工作其中的人的需求。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是本城市设计的基本依据。 其中,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是本方案尤其要强调的,因为它综合体现了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是实现生态与人文城市的核心和关键。生态基础设施将区域生态系统、特别是长江和缙云山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提供给未来的城市。城市设计将紧紧围绕城市居民如何便利地获得生态基础设施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展开。包括:如何让市民能亲近江水、如何汇集雨水进入社区,发挥湿地的净化功能,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如何建立与绿道和绿地系统相结合的便捷步道系统,等等。最终形成一个“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生态、人文并富有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其总体格局可概括为: 青蚰蜿蜒奔来,三面云风拂市; 巴山喜雨咸聚,四方绿水归堂; 临江阳台远眺,无数帆影来去; 金枝玉叶如花,一座山水江城。

《兰亭集序》的“乐”与“悲”辨析

《兰亭集序》的“乐”与“悲”辨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在讲到《兰亭集序》第一二段时是这样表述的:“《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接下来说:“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并由此很多教师紧紧抓住第二段末尾的“信可乐也”,总结出了下面的结论: 文中都写出了哪些“乐”? 一、名士相聚之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二、环境优美之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三、气候宜人之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四、相聚狂欢之乐:“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赏心、乐事、良辰、美景——四美并具。) 对于教参的这样一种理解,我难以苟同。现把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写出来,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首先第一点,不管是“喜极而悲”还是“由乐转悲”,都是一种思想感情向另一种思想感情的转变,转变之后的思想感情往往是事先没有准备的,没有料到的,具有突然性。也就是说,参加兰亭集会的这些人不是奔着“悲”去的,相反,他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乐”,他们是一群有着共同情趣的生活享受主义者,他们平时生活无忧无虑,精神生活闲适放达。他们中有一个人发现兰亭这个环境优美的所在,定好日期,发出邀请,大家便如约而来。然后汲取天地之精华,流觞曲水,饮酒和诗,极尽人生之欢娱。至于三四段的悲情愁绪,应是他们情感世界的一次偶然。 真是如此吗?这真是一群纯粹为了观赏自然山水,到处寻找欢乐,享受生活的人吗? 显然不是。 参加兰亭集会的有四十一人,根据吴大新考究:四十一人中有军方人士二十二人,高级统帅五六人,前线带兵的有三人,其中两人后在前线战死。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当时是幕僚,高僧支道林及王家诸少只是参与,对外可掩人耳目。这些人大部分来自京城甚至前线,只有司徒谢安一人是名士。当时交通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发达,出行基本靠马或者步行,外出非常困难。他们千里迢迢来到绍兴兰亭,不可能只是为了来“雅集”享乐的。王羲之是一位正直爱国之人,就其早年禀性而言,这样一位大将不可能在战乱之际吟诗作乐,“如此江山残照下,奈何心事菊花边”? 兰亭集会发生在东晋时期,当时的社会时局也不可能让这样一群有识之士仅仅单纯的追求享乐,却无半点抱怨之念。 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举制度,表现了在用人方面对大官僚豪强地主妥协的倾向。司马氏与曹魏的政权争夺客观上造成了社会的黑暗和恐怖局面。西晋建立后,大肆屠杀政治上的异己人士,清议之风盛行,并逐渐转为清谈,崇尚虚无,消极避世,老庄思想流布,玄学兴起,道家思想更为风行。这对两晋的士风,文人的世界观和创作都有深刻影响。

蕲春旅台同乡会 资料

蕲春旅台同乡会资料 蕲春老乡会全国协作群2013年8月5日编辑整理 蕲春旅台同乡会在台湾创办于1980年。 2013年7月中旬,蕲春旅台同乡会代表团回到蕲春,并祭拜李时珍。 第11届蕲春旅台同乡会会胡镇埔先生曾说,蕲春目前在台湾大约有4000多人 蕲春最初旅居台湾的同胞有199户,852人,如今,加之其第二、第三代,多达4000余人。一干多枝根相连,千枝万叶总关情。 自两岸开放交流之门打开后,蕲春籍台胞纷纷回到家乡探亲访友,投资兴业。 《蕲春旅台人物》一书共收蕲春旅台人物183人,蕲春旅台同乡通讯录1324人。该书介绍的人物有蕲春籍教授有台湾大学教授汪大华、台湾中山大学数学系教授陈巩、中文系教授汪定华、台湾中兴大学古典文学系教授明诚之、台湾东海大学教授高铭鑫、台湾高雄师范学院教授游国琛等。 每逢佳节倍思亲,自1981年起,蕲春旅台同乡会每逢新春佳节都要举行春节团拜会,广泛联络蕲春旅台乡亲,沟通两岸乡亲情谊,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尤其是在每年春节团拜会会场上都有一幅大红对联,非常醒目。

近年来,对联上下两句联首大都嵌入“蕲春”二字,制作嵌字联。蕲春旅台乡亲人才济济,不乏学识渊博之士,副副奇联妙手天成,对仗工整,托物寄志,骨肉同胞,故土乡情,表达了蕲春旅台乡亲一片爱乡思乡之情。今采撷数则,以飨读者。 1981年,蕲春旅台乡亲叶桐封先生为蕲春旅台同乡会会员大会春节团拜会场的一幅春联: 三宝艾竹蛇,历劫蒙尘,感怀在莒乡亲,谁道药茏无远志; 一年梅柳燕,乘时禀气,点缀渡江景物,好将芳讯慰当归。 1982年,蕲春旅台乡亲明允中先生为蕲春旅台同乡会会员大会春节团拜会的春联为: 雅会聚高楼,正花发瀛洲,触处是有情风月; 良辰思故园,对春回禹甸,更莫忘无限江山。 1986年,叶桐封先生再次为蕲春旅台同乡会春节团拜会撰联: 蕲竹捷中园制就桃笙,当年芸省唱酬,才大蕲黄珍拱璧; 春花舒上苑试簪华胜,北日苔岑契合,流长江汉话环筵; 1987年,蕲春县旅台乡亲陈达智先生为蕲春旅台同乡会春节团拜会撰写的春联是: 业不分公教工商,在莒思乡,海峤流源鄂渚; 地无论东西南北,人心归汉,萍相聚繁蕲根。 1988年,蕲春旅台乡亲曹之冠先生为台湾南区蕲春同乡会新春联谊会撰写一联: 寄旅叙乡情,易安畅游高凤胜地,礼佛参拜,美景满园同赏乐;

山水人文养生浅谈

山水人文养生浅谈 ——用山水去愉悦生命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山水之乐,实为人生不可或缺的心志。溪泉相连,瀑潭遥望,举目有青山,低头见翠湖,千年秀水荏苒,亘古风光旖旎。亲近一次山水,愉悦一次心灵,养生在乎山水间,以山水抒怀,以山水寄情,以山水自然之万物,以山水自然之妙方,尽得养生康健之真意。 山岚巍峨起伏,森林郁郁葱葱,平湖碧波粼粼,溪流穿流迂回,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处处流淌着愉悦、安逸、幸福的旋律。山与水的辉映,身与心的交融,只有在这里,才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回到生命的本初。老子曾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可见水之亲善,乃万物之源,依水而居,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人生。 中国山水总是赋于更多的人文色彩,我以为,山水之于中国,犹如血脉和生命般不可拆开。我深深地体会到有一段悠悠的古中国的情愫缠绵于山水之间。在古人眼里,山水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你看,水在山之上为云,山之巅为雨,山之峰为雾,山之涧为泉,山之壑为岫,山之峪为岚,山之崖为瀑,山之根为潭。山因水的滋润而生机勃勃,草木欣欣,愈发使人难以得见其真面目。在整肃庄重之中,凭空在天地间撑出一段阳刚之气。而水呢,因山的呵护而妩媚空灵,娇柔多姿,或如缎带般缠绕,或似轻烟般缥缈,或如碎玉般飞溅,或似明镜般清幽。山解水意,水伴山行,犹如一对情深意切的情侣,互为知音。望着层峦叠翠的山峰、连绵不绝的山脉,饱蘸着苍黛色,重重地涂抹在蓝天白云中。视觉上的无所羁绊渐渐地净化为心灵上的开阔和豪爽,所有为俗务而劳顿的神经就能得到一种休憩和平和,心目清朗,胸襟豁然。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

[课题]:开学第一课(课程规则与安全教育) [教学目的]: 1.通过机房安全教育,使学生知道如何应对注意应对机房安全问题; 2.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机房管理制度与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3.相互了解磨合师生间感情,促进交流为顺利完成任务 4.课程内容简介,使学生了解本学期课程概况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工作一件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机房上课时的纪律问题。面对学生人数多,课时少,接触时间少,不少同学姓名也叫不出来,深入思想辅导教育难以落到实处,遇上一些不听话的学生,总不能因少数几个耽误大多同学的学习机会,因此难免会感到课堂纪律不尽人意,为保一个学期课程顺利开展,有必要上一堂开学一课“课程规则与安全纪律教育”。 一、学习机房管理规则与安全知识 ㈠、烔炀镇中心学校机房管理规则 1、学校机房主要为教学服务,为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学生进入机房必须服从教师指挥。 2、严禁迟到、喧哗、打闹,有事不能到机房上课要请假期。 3、严禁将食品、饮料等带入微机教室,违者没收并负责打扫机房卫生。 4、严禁将U盘、MP3、手机等带入微机教室,违者暂收两周,严重交学校政教处处理。 5、学生进入微机教室须按指定位置就座,下课后,须立即按正确关机顺序进行关机并且将凳子摆放整齐后方可离开教室。 6、遵守课堂纪律;课堂独立操作期间严禁听音乐、打游戏等一切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计算机操作。 7、讲课期间认真听讲,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说话,若有问题(如机器出现故障)举手示意任课教师。

8、义务阶段《信息技术》教科书是循环三年使用的,请同学们自觉爱惜使用,不允许在书上乱涂乱划,如有严重损坏按价赔偿。 9、每节课结束后,科代表将本班《迟到、缺勤学生通知单》报送本班班主任。 ⑵、机房安全知识 上学有交通安全问题,上电脑课也有安全问题。 1、电脑用电安全,如何电器冒烟、异味等应立即报告教师处理。 2、由于学校条件限制,机房地面是地板砖,下雨天湿滑,因此进出机房要注意安全, 防止滑倒造成人员或设备的损坏。 二、本学期课程简介 ㈠、学情现状分析 本学期八年级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节,课时比较紧张。八年级同学虽然经过一学年的学习,但由于我校大多数学生起点低,课时少学生家庭条件差,很少有机会回家练习,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效果仍然不能满意。学生在基本操作上很不熟练,特别是键盘操作大部分同学还是二指禅或单指禅,这给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对同学今后学习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在适当时期还要进行专项训练,同学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指导。 ㈡、本学期课程简介 本学期八年级共4单元14个活动计划16学时完成,课时比较紧。

华夏故都山水之城

华夏故都山水之城--西安 古都西安城市风景 古都西安城市风景 华夏故都,山水之城 这是一座第一个向世界发出问候的中国古都,当他亮出雄厚的嗓音,历史留下回声。这座地处中国版图中心的人文、活力、和谐之城,平静中蕴含力量,广袤中接纳包容,传统中谱写现代华章。雍容儒雅、大道如虹。---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西安! 人文古都—— 西安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最大的城市。西安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趋之若骛的“圣地”,唐诗中描述的景致几乎三分之一都取材于这里。曲江新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将“唐文化”这块往日绚烂的宝石打磨成了莹莹温润的美玉,期待着您深沉的探知与酣然的想象。 旅游名城—— 西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首批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占据全国109个类型旅游资源中的80种,古迹遗存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内容之丰富、地域之集中全国罕见。置身于最具东方神韵的西安,可观华山日出,听雁塔晚唱,赏浐灞胜景,醉秦俑曼舞。无论是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还是贾岛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都可令你领略西安无尽的风情。 科教重镇—— 西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国防军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高等院校近百所,科技实力位居全国第三,每年有万余项科研成果问世,科研人员密度居全国前列。《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西安为全国唯一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生态新城—— 西安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森林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占全市总面积的44.99%和39.75%,形成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城景交融格局。被誉为“中国第三代新城”的浐灞生态区,堪称西安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的杰作,2011年世园会将在这里隆重举办。 现代都市—— 西安经济增长连续多年保持了13%以上的增速。生机蓬勃的现代都市,涌动着扑面而来的时尚风潮,特色商铺林立,特色饮食和文化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西安是国内第四大国际航空港,已开通27条国际航线;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正在兴建的西安北客站规模是亚洲最大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港口和保税物流中心。

比德思想与山水

比德思想与山水 一、比德含义 “比德”中国古代形成的有民族特色的审美传统,即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物与伦理道德相比附,认为自然物之所以美,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以其特有的形象形式体现了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内容的缘故,将审美对象的景物看成是品德*精神*人格等社会美的象征。 二、山水比德 1、起源与诗经 中国人对自然的观照,并与情感生活结合起来,且用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在文学中最早在《诗经》中就有了显示。在《诗经》中不少诗篇虽然不是独立的咏物诗,但它所用的比兴手法,是通过比拟兴感自然物来寄托某种情感,连类某种生活。《诗经·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这是一首反映戍者怨思之诗,由“扬之水”起兴,即悠扬平流的水呀,像被束薪(捆柴)所阻而断流,下句则说到我所怀念的人,不能与我一起到申国戍守军务,而最后发出怀归的感叹,何月我才能还归到所怀念之人的身边。此诗以水起兴,表现戍者怀归的一种深切情感。再看《诗经·鲁颂·閟宫》第九章:“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朱熹注《诗经集传》认为此诗是“赋”,即以赋的形式来歌颂“鲁侯之功”。“赋”即赋陈其事。实则,我认为此诗亦含“比”的因素。前四句写泰山巍峨,龟蒙苍苍,前者为鲁邦所瞻望,后者远达东方。实有将鲁国比为泰山龟蒙二山之意。后四句写东海之城邦与淮夷之民众同来朝拜顺从鲁国,这都是鲁侯之功德所取得的威望。这隐含着鲁国有如泰山,亦为其他国土之民所瞻仰,这是以泰山“比”德与“颂”功。《诗经》中有不少诗运用兴的手法来描述形象和表达情感。所谓“兴”即先言他物,再引起所咏叹的事物。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诗第一二句,是“兴”,先描绘雎鸠之水鸟和鸣嬉戏之声,营造氛围,然后第三四句再言君子思念淑女,希望与之相悦并结为配偶。此诗将描绘和鸣雎鸠这一自然现象,同表达爱情统一起来,比直言爱情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2、孔子比德 孔子将《诗经》中的山水比兴手法,结合他对自然的观察及对生命和仁知等内容的思考,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观点,将《诗经》中的山水比兴写诗方法,演变为山水比德的儒家观念。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既有对山水的自然观照,又有对仁智的精神赞美,二者被孔子恰到好处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后来儒家中的孟子和荀子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孟子还强调观察自然之“术”,即观察方法,不同的自然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所谓观察自然之“术”,即在观看自然之中,要能洞察出精神内涵,这是一种赋予自然以精神价值的高级观看方式。 孔子的仁智之乐的观点经春秋战国而至汉代,已经形成山水比德的儒家传统观照自然的方法,中国古人喜欢观山察水,享受山水之乐,在他们的思维中早已形成了一种山水情结,而比德见仁又是这种乐山乐水情结中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人在有意识地自觉地对自然山水作高层次的精神审美观照时,西方人的山水(风景)意识可能还在沉睡之中。 3、孟子 孟子在此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国,登泰山而小天下说起,欲表明登高望远,登山越高,视野越广, 胸怀也就越大,鲁国和天下都算不了什么。(这正是后来杜甫在《望岳》一诗中描绘登岱宗泰山时的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孟子接着自己发出观感,看过大海的人就觉得一般的河渠之水算不了什么水了,而游历于圣人之门下就不会再去炫耀自己的言论思想了。他还说到“观水有术”,应观察其波澜。最后两句,则有用水比德的意思。流水这种事物,在流动的过程中不灌满小坑洼就不能向前推进,君子有志于道,不逐渐积累成章也就达不到道的境界。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翻译译文

先秦诸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翻译-译文 1.庄暴来见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告诉我,他喜爱音乐,我没有话回答他。”庄暴问道:“喜爱音乐怎么样?” 孟子说:“(如果)齐王非常喜爱音乐,齐国恐怕就有希望了!” 后来的某一天,孟子被齐王接见,问(齐王)道:“大王曾对庄暴说喜爱音乐,有这回事吗?” 齐王(不好意思地)变了脸色,说:“我不是喜爱古代先王的音乐,只是喜爱世俗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非常喜爱音乐,齐国恐怕就有希望了!现在的音乐如同古代的音乐。” 齐王说:“可以把道理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与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快乐。” 孟子问:“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同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同很多人一起欣赏快乐。” (孟子说:)“请让我为大王谈谈音乐。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了大王钟鼓的声音,箫笛的曲调,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喜爱音乐,为什么使我们痛苦到这样的极点?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到旗帜的华美,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喜欢打猎,为什么使我们痛苦到这样的极点?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不和百姓共同快乐的缘故。 “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钟鼓的声音,箫笛的曲调,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旗帜的华美,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和百姓共同快乐的缘故。如果大王能和百姓共同快乐,那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2.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观赏着鸿雁麋鹿,一面问道:“贤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吗?”

宗炳《画山水序》(附译文)

宗炳《画山水序》(附译文) 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 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砧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 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缭。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 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暎,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城能妙写,亦城尽矣。 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

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熟有先焉。 译文 道内含于圣人生命体中而映于物,贤者澄清其怀抱,使胸无杂念以品味由道所显现之物象。至于山水,其形质存在,必能从中发现道之所在。所以轩辕、唐尧、孔子(疑为“舜”)、广成子、大隗氏、许由、伯夷、叔齐这些圣贤仙道,必定有崆峒、具茨、藐姑、箕山、首阳、大蒙(等名山)的游览活动。这又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圣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结发现了“道”,贤者则澄清怀抱品味这由道所显现之像而通于道。山水又以其形质之美,更好、更集中地体现“道”,使仁者游山水得道而乐之。事实不就是这样吗? 我眷恋庐山和衡山,又对久别的荆山和巫山十分怀念。不知不觉中,便迫近了老年。愧不能象神仙家那样凝气怡身。身体多病,艰于行路,但我仍坚持游览于石门等地,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啊!于是画像布色,创作此云岭。 古圣人的学说虽然隐没于中古之上,距今已千载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心意去探索到;古圣人的思想意旨,虽然很奥妙,又隐微难见于物像之外,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用心研究书策而了解到。况且是亲身盘桓于山水之中,又是反复地观览,以山水的本来之形,画作画面上的山水之形;以山水的本来之色,画成画面上的本来之色呢?

初中部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清河学校戚明慧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所使用的课本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形成的一本既继承传统又具有革命性的新教材。 第一单元我的电脑世界本单元安排了 4 个活动,设计目的主要有 2 个:一是照顾零起点学生,二是体现信息技术处理的完整流程。本单元的 4 个活动的选取涉及了信息与信息技术、文字处理、网络应用、多媒体表达等方面,尽量覆盖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 第二单元我的信息生活本单元安排了 4 个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上网搜索。通过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的方法,体验信息存储、管理的方式,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我的电子文稿本单元安排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制定学习计划,活动二安排作息时间,活动三制作作文文集。让输入学习计划,编辑学习计划,美化学习计划。 第四单元我的探亲之旅本单元能过制定一份探亲旅游计划,安排了 3 个活动,设计目的主要有:一是让学生学会得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外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进修,要善于选择合适的信息工具,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本单元的 3 个活动涉及网络应用、数据的简单处理、多媒体表达等,既涉及到过去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有新的知识拓展和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 3 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于是农村学校,学生的阅读量普遍较小,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开阔,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多补充些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这门课的开展前,学生们在小学时已接触过信息技术,所以初中学生们的情况,有的是从零起点开始,有的是非零起点的学生,但无论是零起点还是非零起点的学生,学习本门课的知识都不会有太大的障碍,重点在于如何打破学生拘谨的心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是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之一。由于学生们很少接触网络,可以适当降低活动的完成度,同时教师要营造一种交流互助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共同提高。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这门课开展的目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