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届政治一轮复习--哲学10课 (1)

2015届政治一轮复习--哲学10课 (1)

2015届政治一轮复习--哲学10课 (1)
2015届政治一轮复习--哲学10课 (1)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强化训练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选择题分类汇编(生活与哲学)

1、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

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

A.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2、“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D.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3、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

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5. (山东卷)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6.(山东卷)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7、(天津卷)现实世界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史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D.对客观对象直观的反映

8.(新课标1)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新课标2)“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江苏卷)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A. 胸有成竹一叶障目

B.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

C. 盲人摸象唇亡齿寒

D. 拔苗助长刻舟求剑

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吐故纳新,革故鼎新——辩证否定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③画龙点睛——集中力量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看主流④瑕不掩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A.①②B.①③ C. ②④D.③④

2.脸是人体最奇妙的部分,虽然只有眼、嘴、鼻等几个器宫,但大小、组合方式、位置的不同,却能变化出千姿百态的脸。研究人员在达·芬奇的画中,发现他创造美丽的公式:脸宽是鼻宽的四倍,前额的高度、鼻子的长度以及下颚骨高度都相等。这表明

①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绘画创作要从艺术原则出发④事物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

A.①②B.②④ C. ①③D.③④

3.下列警句与《道德经》中的“知其荣,守其辱” 蕴含的道理相近的是

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②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漫画《腾不出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在复杂的事物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④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智能手机的功能已超出了其单纯的通讯意义,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终端,聊天、玩游戏、刷微博、购物……给我们带来快乐与便利,但,人们也在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说明()A. 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提高 B.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D. 新事物成长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6.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 ,力争用2~3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更好地为全国改革开放服务。这一做法体现了()

A.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统一

7.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 。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8.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经济发展形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这一判断

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做到了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说明思维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③④

9.“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倒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事业毁掉。”这句俗语的哲学启示是()

A.要树立创新意识

B.要树立辩证否定观

C.要反对唯心主义

D.要克服唯意志论

10.3D打印参照的是打印机技术原理,能够将计算机设计出的物体直接打印出实物。3D打印降低了设计与制造的复杂度,能够制造出传统方式无法加工的奇异结构,拓展了设计人员的想象空间。这印证了()

①意识能直接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新事物是在旧事物基础上发展的④创新推动着生产力和思维的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这一观点符合

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③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④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 1949年-2014年农民经营方式的变化,所蕴含的哲理是

建国后土地制度流变简表

①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③联系的客观性和无条件性④创新带来了土地制度的变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3.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徽标、吉祥物。徽标名为“腾飞宁夏” ,其主体造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宁” ,由“50” 符号和舞动飘逸的少女形象演化而成。“腾飞宁夏” 的设计表明了

①意识源于客观存在②艺术活动是纯主观的活动

③合理想像和创造性思维密不可分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科技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举办“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 ,你认为最符合展览要求的哲学主题是

A.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B.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

C.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D.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

5.(重庆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如果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 、“开放红利” 、“资源红利” ,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所谓“改革红利” 。为此,必须:

①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经济的系统优化②实现对旧事物的否定就能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③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锐意进取,否定原有体制④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制度创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 下列选项与下图涵义相吻合的是

A.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 B.正确处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C.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解放思想,勇于发现和探索

7.海豚有自己复杂的社会生活,能通过肢体动作和发出水底声呐信号来传递情感,但人们无从得知它们是否有自己的语言。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研究类似的问题。2013年12月,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款可以与海豚交流的“翻译机” 。用这款机器,科学家教会了海豚如何辨别声音和物体。这种“翻译机” 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通过一定手段,高等动物也可以学会和模仿人类思维②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④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条件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8. 2013年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连出席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李克强指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采取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措施,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证了经济平稳运行。这说明

①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③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④观念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有学生运用物理学中左右手定则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进行判读,很快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表明

①认识的发展受已有知识的影响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③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④认识事物要有创新思维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0.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下面对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A.改革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社会主义改举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改革是一场而深刻的草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要前提和内在要求

11.二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将军去探望受伤的士兵,得知炊事班的战士大都被纷飞的弹片炸死了,而一位炊事员将大铁锅扣在头上只受了点轻伤,将军由此联想到做铁头盔,并付诸实践,使得头盔风行于世。这说明

①注重研究新情况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创新②创新的灵感源予个人偶然的奇思妙想

③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④彻底否定现存事物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C.②④D.③④

12.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吐故纳新,革故鼎新——辩证否定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③画龙点睛——集中力量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看主流

④瑕不掩瑜——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A.①②B.①③ C. ②④D.③④

13.与传统零售业相比,网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2013年11月11日,天猫的网购成交额达到350.19亿,这一数字比去年“双十一” 成交额增长了83%。材料启示我们

A.发扬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市场交易方式B.根据市场交易的固有联系,创造新的市场规律 C.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检验网购认识的正确性 D.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在具体和历史的统一中发展真理

14.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形成的云端(云计算) 、巨量资料(大数据) 可以打造智慧城市,方便民众生活。如下表

从中可以得出

A.制度创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B.科技创新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

C.技术创新直接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5.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

①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

③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④新事物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拾掇、黏稠,癞蛤蟆、荦荦大端… … 这些词你能写时几个?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令人忧心,汉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为“拯救汉字危机” 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时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合材料,拯救汉字危机” 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辩证法启示?( 6 分)

(2)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拯救汉字危机” 的方式,启示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②每个人都应从平时、点滴做起,为“拯救汉字危机” 做出积极贡献,启示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③我们必须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高度来“拯救汉字危机” ,启示我们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每点2分,共6分)

注:中国文化产品输出仅占引进的30%,中国文化价值、中国理念输出还很弱;我国真正具有创意、研发、制作水平的文化企业不多,创造内涵深刻、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有限;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有待加强。

材料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6分)

(2)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针对我国文化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分)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党中央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分)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要坚持辩证的否定,树立创新意识。因此,要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2分)(其他从发展的普遍性、实质角度说明亦可)

20.(河北邯郸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 。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 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今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根根相连,生生不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材料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特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12分)

( 2 )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 分)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2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 2 分)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2 分)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 2 分)

(3)结合材料二,就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 3 ) ( 4 分)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分)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 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 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 分)(只要回答出其中二点即可)

21.(广东省广州市2014届高三1月调研)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整治荧屏三俗后,各综艺节目为了保持收视率,纷纷引进海外节目。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前8个月,全国综艺节目收视率排名前十强中绝大部分为引进节目,从《中国达人秀》到《中国好声音》,再到《爸爸去哪儿》,都是靠花巨额资金引进的海外版权。继而再“你模仿我, 我拷贝他” ,以致一连30

档“洋模式” 节目扎堆荧屏。在引进版节目和模仿版的夹击下,缺少创意的本土节目表现平平,只有央视的《开讲啦》及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因富有原创特色而让人耳目一新。面对如潮的“洋模式” 节目,广电总局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档,当年不得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

运用辩证否定观说明文化领域应如何正确处理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12分)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对引进的文化进行辨别、消化吸收。同时也要立足实践,根植于本国的文化,对别国优秀文化进行再创造,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行业健康发展。(12分)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2、以下观点对辩证的否定理解正确的为()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④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3、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了() A、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4、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是因为() ①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之中②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每一事物总有一天要被否定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推动力量,不了解辩证的否定,也就不会知道事物是怎样发展的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不继承过去的一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②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④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6.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①一分为二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辩证否定即“扬弃”④谦虚好学,不耻下问 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7.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表明 A.创新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C.要敢于否定一切权威D.要敢于突破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8.早期的电灯泡,在灯泡使用不久后,灯泡内部就发黑。开始人们认为是其中的空气引起的,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定在尽可能地把灯泡内部抽成真空,可是发黑问题仍然存在。后来,米尔兰博士提出向灯泡内充入某种气体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实验,最后确定用氩气替代真空,解决了灯泡发黑的问题。上述材料表明 ①否定与肯定是辩证的统一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案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 价值》教学案 一、08江苏考纲: 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了解价值观的含义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 理解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运用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知识结构: 三、考点解读

1、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即一事物所具有的。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 ①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关系:两者是与的关系。 ②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这里的事物既包括,也包括。 2、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⑴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就在于,即通过自己的活动 。(社会价值) ②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 ,得到了,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 ⑵人的价值评价 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最根本的是对。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 3、了解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 (思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还是社会存在,它与社会存在有什么关系? 4、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一种,是在一定的产生的,并随的变化而变化。 ⑵价值观对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 ①价值观对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A、价值观影响着人们。 B、价值观影响着人们。 (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②价值观对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人生的,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 (思考)当前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是不是要求我们不讲个人利益? 5、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⑴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①价值判断的含义: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②价值选择的含义:价值选择是指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③二者关系: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坚持真理,,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6、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 ⑴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切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过关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知识过关检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种子发育成为植物是 A.事物量变的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结果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2.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3.辩证的否定观是指 ①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②其实质就是扬弃 ③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④要求人们做到不唯上,不唯书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据此做5--6题 5.树立创新意识的辩证法依据是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6.下列关于“创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创新是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要敢于否定一切 B.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D.创新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7. 2008年北京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它教会我们的生活态度是

哲学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轮复习)

增城市高级中学政治自主探究学案(文科) 内容:《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课时:2 年级:高三编号:7 日期:2013.10 主编:陈文胜 一、学标要求:(一轮复习) 1、识记:辩证否定的含义、特点、实质(与形而上学的区别),唯物辩证法的本质; 2、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创新的社会作用,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3、运用:结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及诺贝尔获奖者取得的重大成就,分析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结合我国现阶段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和表现,分析说明创新的作用。 二、知识体系的构建:核心词:辩证否定与创新意识(完成步步高P205主干构建填空) 三、完成以下探究任务(★为本课重点) 考点一:辩证否定观 1、考点突破: (1)辩证否定的含义、特点、实质、要求是什么?(记忆默写关键词) (2)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2、实战演练:步步高P206典例1、2 ;对点精练1、2;矫正训练1、2;P341:1、2、3 考点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考点突破: (1)辩证法的本质是什么?(记忆默写关键词)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 方法论: (3)创新的哲学依据(参考步步高P206) 2、实战演练:步步高P207典例3;对点精练3;P341:4、5、9、10、11、12题 ★步步高对点精练5

考点三: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社会作用) 1、考点突破: ★(1)创新的社会作用 ① ② ③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2、实战演练:步步高P207典例4;对点精练4;矫正训练4;P341:6、7、8题 ★步步高练出高分P342——13题 默写: ★1、辩证否定观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这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了解)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前者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后者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意义: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生活与哲学第12课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 一、【探究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4)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5)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理解:(1) 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2)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4)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5)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6)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运用:(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分析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结合史实,分析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分析说明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3)联系实例,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是最高的价值标准(4)分析说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 (1)使学生初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3)初步具有进行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以及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重点难点】 (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3)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4)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三、【合作初探】: 第一学时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 第一框题价值与价值观 (一)、人的价值 ◇课堂探究1: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探究提示:(1)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所谓哲学上的价值就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可见,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而这些具体的价值又可以概括为几个领域,即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这是具体事物、具体领域的价值。而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在具体价值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它比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这些具体领域的事物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这些领域的事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这一点是共同点。 (2)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训练(含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练习卷 一、单选 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 2. 辩证的否定是 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事物发展的环节③事物联系的环节④绝对的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③“扬弃”④社会发展的 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而是作为联系的环节、作为发展的环节,是保持肯定的东西,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折中的否定。”列宁的这段话表明辩证的否定是 ①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决裂 ②是实现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A. 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 5,人类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有意识破除,则可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 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②在思维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③在科学理论指导 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④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创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 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对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 B、创新是对真理的完全否定 C、创新是对真理的继承 D、创新是对真理的完全肯定 9、自从20世纪80年代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 究对象的新科学,这就是纳米科技。目前纳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光学、医药、半导体、信息通讯,一个新时代——纳米时代正在到来。这说明 ①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扩展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新的物质手段④科学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理论创新 B、体制创新 C、加大资金投入 D、文化创新 11、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要通过科技创新 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②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 转变③实现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增长转变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13、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 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 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 14、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15、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 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把这一观点用于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应该坚持 A、肯定中有否定 B、肯定一切 C、否定一切 D、赞成和反对的统一 16、辨证否定的实质是 A、抛弃 B、克服 C、保留 D、扬弃 17、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发展、矛盾 B、联系、发展 C、矛盾 D、创新 18、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联系、发展、矛盾 B、联系、发展 C、矛盾 D、创新 19、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要求是 A、联系、发展、矛盾 B、联系、发展 C、矛盾 D、创新 20、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派外。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 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 21、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情 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哲学第十二课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阅读漫画《盲目》,回答1~2题。 1、从哲学上看,漫画中错误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坚持了() A、错误的价值观B、错误的政绩观 C、拜金主义D、唯心主义 2、克服上述错误的关键要() ①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和客观规律,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 ③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④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做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 3、2008年5月12日,一场强烈的地震发生在四川汶川,灾难无情人有情,在大难面前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少年。在生死关头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勇救同学和同伴,彰显了人性的无私与伟大。6月26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表彰了林浩等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马小凤等3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为了更好地发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榜样作用,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27日下发通知,决定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学习活动。这说明()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 B、为社会作贡献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荣誉 C、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D、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辩证统一的 4、2006年5月29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各行各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的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生产、经营和管理中。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A、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多层次的 C、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D、在阶级社会,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5、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 A、实践能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6.马克思说:“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这句话直接表明()A.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B.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C.人的本质力量是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 D.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易卜生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②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③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④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哲学第十课

唯物辩证法部分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编制:刘忠强审核:胡以林王春丽2013、11、29 自主学习学案 一、熟悉考点(1)辩证的否定观(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限时1分钟)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4)创新的社会作用 二、阅读教材两遍,深刻理解把握知识(限时15分钟) 三、易错易混点(限时5分钟) 1、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与日常生活中的肯定和否定是相同的 2、辩证的否定就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3、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中断 4、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没有区别。 5、扬弃就是抛弃 6、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否定 7、肯定和否定都是绝对的, 8、创新就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9、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的向前发展,只要有理论创新,就会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0、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二、【知识梳理】——回顾基础,提升能力(参照一轮复习资料第215页完成) 第II部分课堂突破 一、【知识体系】强化认识 二、知识主干点、关键点、疑难点展示与解析 1、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判断】 2、(参考一轮资料第216页)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4、创新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5、创新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三、重点突破: (一)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第一,基础知识回扣: 第二,典型练习: 1、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因为 ①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抛弃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旧事物是新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新事物是比旧事物更为优越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2、(06文综全国卷I)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在这道智力题中,能否得到正确答案,主要取决于 ①逻辑思维的严密性②形象思维的随机性③理性认识的创造性④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06文综天津)漫画《物尽其用》说明,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 A.运用抽象思维Array B.注重积累知识 C.善于捕捉灵感 D.超越合理现象 4、辨析:创新就是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新。 《一轮资料》215页跟踪训练3、4、5 216体验高考2、3 219页16、18 (二)创新的社会作用 第一,基础知识回扣: 第二,典型练习: 5、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体现的哲理是 A.只要有理论创新就会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到第十二课复习提纲复习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否定观 ①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特征: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④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把事物的否定看成是单纯的外在否定,全盘抛弃,割裂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关系,肯定就是绝对肯定,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否定,否定一切。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①理论依据: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对它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就变成过时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②内容: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批判和发展.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4.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理论创新推动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①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同时,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不同的实践方式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变化。 △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实践方式决定思维方式;▲实践创新推动思维发展。 总之,任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是对实践的推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5小结: (1)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世界观】: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④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辨证的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世界观〗: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哲学依据: ①唯物论依据: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②辩证法依据: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辨证的否定观。 ③认识论依据: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作用: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最根本的分歧在: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7.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了解) 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①它们研究的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世界。(只不过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论要说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要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怎么样”。) ②唯物论离不开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它全面地、联系地、发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12第十二课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着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怎样实现这些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把握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 12.1价值与价值观 12.1.1人的价值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 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 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评价一个人 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相关链接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价值问题的思索。在古希腊哲学中,有许多关于知识和美德关系的见解,关于什么是幸福、公平和正义的思想。中国的先哲们则着重探讨了什么是“义”、什么是“利”、“义”和“利”的关系以及利害祸福的相互转化等。这些研究都没有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但为人们认识价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重要的思想资料。 12.1.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 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 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生活中, 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选 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 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哲学第九、十课知识点总结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 矛盾的观点及方法论: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2 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方法论: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方法论 原理:矛盾是普遍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②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4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下可以变化。 方法论:在认识事物时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 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 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 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 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9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到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矛盾,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总结提升: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十一课第十二课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提问: 1?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2?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学生分析) 展示孙中山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一一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内容来划分一一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 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无限 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 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延续,以成其永远。 青年人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达到理想的道路是要由无数细小的日常工作积累起来的。 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浙江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十八课哲学及其基本派别讲义

第二十八课 哲学及其基本派别 知识点一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考点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提醒 哲学不等于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对点训练 1.(判断)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 答案T。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2.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答案 A 解析B项错误,哲学来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C项颠倒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D项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考点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提醒 哲学与具体科学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而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不是一切具体科学的总和。 对点训练 3.(2017·浙江4月选考)(判断)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答案 F 。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量子力学、相对论的诞生,使人们对物质和空间的基本性质有了更深的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数字化等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哲学正逐步确立起来。从中可见( ) A .哲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之科学 B .具体科学引领哲学前进的方向 C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D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答案 C 解析 抓住关键句“计算机、数字化等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哲学正逐步确立起来”,直接体现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 正确。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A 错误。一般来说,是真正的哲学引领具体科学前进的方向,B 错误。D 与题干的主旨相反。 易错点一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10第十课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0.1.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 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 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 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 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 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 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书本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是人类 进步的阶梯,但任何书本知识都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谁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权威往 往比普通人更能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任何权威都不可能永远正确,永远不犯错误。因此,我们不仅要 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专家点评 与辩证的思维方法相对立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10.1.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因此,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哲学与人生》第十二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的第三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这节课侧重点是“运用理想信念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着重阐述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发到实现理想信念必须有意志和责任作为保证,要具有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和责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为本课程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预备,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让处理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强社会责任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增强意志,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履行职责中把理想变为现实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勇担责任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居于重要地位,而理想信念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中职生不仅较系统的掌握了专科知识,而且拥有较系统的实践操作能力,他们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生,应在学好文化知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依靠意志付诸行动,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青年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获取知识,最优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再从教学过程上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阅读教材《马克思》的故事,结合材料,提问:“结合马克思的奋斗历程,谈一谈你对理想信念与责任意志关系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想以想怎样为实现周记的理想信念而奋斗?”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