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一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8题,每题2.5分,可得95分)

一、单选题。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B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D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B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7、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C )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 )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0、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B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11、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B )

A.意识活动

B.反射活动

C.智力活动

D.精神活动

1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 )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13、大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 D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1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5、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C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二、多选题。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注:选ABC或选ABCD都不对,请选其他方式的)

A、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

D、学习的定势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注:选AB或单选C都不对,请选其他方式的)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水平迁移

D、正迁移

3、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 CD )

A、反向迁移

B、顺应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4、影响理解的客观因素有( AB )

A、学习材料的内容

B、学习材料的形式

C、学习材料本身

D、学习材料的难易

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ABCD )A.获得

B.消退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6、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有:( ABD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成功律

D、效果律

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是( ABCD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ABD )

A、中学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

B、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C、认知方式差异性大

D、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9、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有:( ABCD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0、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 AB )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具体概括

D、抽象概括

三、是非题。

1、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对)

2、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

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对)

3、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对)

4、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记忆能力。(错)

5、(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推孟于1905年编制而成的。(错)

6、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错)

7、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对)

8、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对)

9、加涅的学习分类是按照学习的性质分的。(错)

10、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对)

1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对)

12、操作整合的含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错)

13、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其中第一步是关键。(对)

14、态度与品德二者的区别是:涉及的范围相同;价值的内化程

度不同。(错)

15、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对)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二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8题,每题2.5分,可得95分)

一、单选题。

1、气质类型( D )

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

C.都是坏的

D.无好坏之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 )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 B )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 B )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

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D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6、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7、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

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D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8、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D )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9、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

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1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11、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B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12、( C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1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4、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D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1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二、多选题。

1、元认知的结构包括( BCD )

A、对教师的认知

B、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C、对任务的认识

D、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2、学习动机的激发方法有( ABCD )

A、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B、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D、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ABCD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4、学习动机的结构是由( BC )

A、学习时间

B、学习需要

C、诱因

D、诱惑

5、有结构的问题的基本特征:( AB )

A、问题的明确性

B、解法的确定性

C、问题的条件性

D、答案的常规性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BC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内容

7、态度的结构为( ABC )

A、认知结构

B、情感结构

C、行为结构

D、意志结构

8、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ABC )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同化阶段

9、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ABCD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0、学生学习特点有( ABC )

A、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B、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C、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D、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三、是非题。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对 )

2、刺激泛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错)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强化的程式;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对)

4、先行组织者,是指后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错)

5、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他也重视认知结构,但他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对学校情境中的学生学习进行研究。(对)

6、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杜威、维果斯基、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对)

7、程序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错)

8、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对)

9、水平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错)

10、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对)

11、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建立问题图像;搜寻解法;解法的执行与评价。()

1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对)

13、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对)

14、辐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对)

15、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错)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三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9题,每题2.5分,可得97.5分)

一、单选题。

1、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B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2、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3、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A )。

A.会谈

B.倾听

C.鼓励

D.询问

4、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是( B )。

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5、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是( B )。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

C.程序教学

D.合作教学

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7、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

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C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9、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它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B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A )。

A.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11、智商(IQ)等于( A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2、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 )。

A.加涅

B.斯金纳

C.托尔曼

C.桑代克

13、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B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C.习惯成自然

1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 3.(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A.平等中的首席B.管理者C.反思者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 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A.扇 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 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 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 力的原因是(B)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 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 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A.人类学习B.机 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 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完整版)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程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课堂讲义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五要素) (一)学生 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 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2、埃里克森认为6~11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3、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4、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6、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IQ分数的构成完全相同。() 7、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9、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后面。() 10、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1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12、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智力。() 13、个体早期才是智力培养的关键期,青少年时再来培养已为时太迟。() 14、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

属于() 15、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二、选择题。 1、在小学阶段,学校不开设化学、物理课程,这是受() 单项选择题 A、学生认知发展制约 B、师资力量制约 C、仪器设备制约 D、课程复杂性制约 2、根据维果斯基对人的心理机能的划分,以下哪些机能属心理的低级机能() 单项选择题 A、思维 B、逻辑记忆 C、形象思维 D、有意注意 3、自我意识最原始形态是() 单项选择题 A、心理自我 B、理想自我 C、社会自我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2009、11整理 第二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l、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生命的哪一阶段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D 】P13 A.幼儿园毕业 B.小学毕业 C.青春期 D.死亡 2、人的思维发展是沿着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思维,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B 】P14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逆性 3、1-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说明心理发展有它的【 D 】 P14 A.连续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4、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C】P14 A.发展的阶段性 B.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5、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C 】P14 A.5个 B.6个 C.8个 D.10个 6、哪一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C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7、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I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的时期是【 C 】 P14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关键期”概念是和动物的哪一种行为现象有关……………………………【 A 】P16 A.印刻现象 B.学习现象 C.本能 D.无条什反射 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一种水平【 C 】P19 A.儿童思维现有的发展水平 B.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C.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 D.最高发展水平 10、“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D 】 A.现有的发展水平 B.即将达到的水平 C.最高的发展水平 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11、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最高表现是【 B 】P16 A.想象 B.逻辑思维 c.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 12、儿童不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看到的一样,叫【 A 】P17 A.自我中心 B.去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3、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观念,叫做【 A 】P17 A.去自我中心 B.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能够掌握“守恒”概念其认知发展水平处于 【 C 】P17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心理学1

第二章心理发展 1、填空题 (1)Piaget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达到平衡的过程。 Assimilation: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Accommodation: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 (2)Piaget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3)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成就有、、。(客体永恒性,目标定向行为,学习翻转行为) (4)Piaget认为,守恒是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5)按照Piaget的观点,儿童解决守恒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和三个基本原因的理解。(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 (6)Vygotsky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即和。(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 (7)Vygotsky认为,和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语言) (8)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的。 (9)按照Vygotsky的观点,教学应着眼于__最近发展区__。 按照我国心理学家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分类11、12岁到14、15岁这一期间属于 少年期 。 2、选择题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D )。 A.身心变化 B.机体变化 C.心理增长 D.心理变化 婴儿常常把什么东西都放进自己嘴里,这个例子是皮亚杰理论中的哪个过程?( B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去中心化 儿童常常把什么都往嘴里放,是由吃奶向吃饭过渡,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因此是顺应。 (2)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 A )。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3)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有。重点是: 1、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四个基本特征、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2.方向性与顺序性。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1.划分依据: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 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 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二)青年初期 1.定义:这是指14、15 岁至17、18 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 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 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1.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两个维度: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3.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关键期1.定义: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里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 2、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5、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7、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

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一)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二)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三)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形成的。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

教育心理学 参考书:教育心理学,主编:莫雷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初版 I S B N :9787504139795, 出版时间:2007-1-1 目录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学习理论(5学时) ?第三章学习迁移(4学时) ?第四章知识学习(4学时)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4学时) ?第六章品德学习(3学时) ?第七章动作技能学习(3学时) ?第八章动机与学习(5学时) ?第九章个体差异与学习(3学时) ?第十章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3学时) 第一章绪论 本章知识要点 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含义; 2、熟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4、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列举各个发展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本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综述。任何学科都有

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 ?(二)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教育心理实验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二)观察法 –(三)调查法 ?1、问卷法 ?优点:省事省力,容易量化,适用范围广 ?缺点:不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深入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2、访谈法 ?内涵: ?优点:适用范围广,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 收集工作。 ?缺点:费时费力费财,结果受研究者影响,资料难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C 阶段。 A.6.7-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2. A 思维已从“实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辩证 D.单维 3.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4. 主动感对内应盛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B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5. A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象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尊 6. 威特?提出A 的认知公式的差异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辐今型与发散型 D.同时性与继时性 7. 最经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A A.可能性 B.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8. 最经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9. 有能力,独立性强,自律,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D 教育方式下成长进步的。

B.专制型 C.自由型 D.民主型 10.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行 D.多命题形式进行 11. 流体智力和晶力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人的发展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13.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C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15. 有种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是语行为的A A.关键期或敏感期 B.行为学习期 C.习得期 D.发展期 16. 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讨论之一是B A.男伏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伏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则不相等 17. 青少年自觉的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A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100本重要的心理学电子书.txt

100本重要的心理学电子书Literatures 《泰戈尔文集》 《卡夫卡文集》 《书与你》(毛姆) 诗疗馆丛书: 《古诗我的能量补给》 《宋词我的忧郁抗体》 《元曲我的压力解药》 《植物我的精神导师》 Novels 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痴》 《罪与罚》 《卡拉马佐夫兄弟》 《心理分析派小说集》part1 part2 Chinese Philosophy 《庄子》 《星云禅话》 《佛教经典》 《西藏生死书》 《禅--心的效能训练》 《禅与中国》 West Philosophy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

《忏悔录》(奥古斯丁) 卢梭: 《爱弥儿》 《忏悔录》 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集》 《笛卡尔文集》 叔本华: 《悲观论文集》 尼采: 《悲剧的诞生》 《偶像的黄昏》 《尼采作品集》 克尔凯郭尔: 《百合·飞鸟·女演员》 《非此即彼》 《勾引家日记》 《基督徒的激情》《克尔恺郭尔哲学寓言集》《恐惧与颤栗》 《论怀疑者哲学片断》 《十八训导书》

《致死的疾病》 《重复》 《或此或彼》(上,下) 克尔凯郭尔镜像: 《孤独人格——克尔凯郭尔》林和生《克尔凯郭尔、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与信仰》《克尔恺郭尔爱的伦理学:神的命令和道德义务》 《不幸与幸福》 黑格尔: 《纯粹人格》 《小逻辑》 《精神现象学》 《美学》 《哲学讲演录》 胡塞尔: 《纯粹现象学通论》 《现象学的方法》 《现象学的观念》 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 《真理与方法》part1 part2 part3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选集》part1 part2 part3 part4

萨特: 《存在与虚无》part1 part2 part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萨特文集》(1-8卷) 福柯: 《疯癫与文明》 《不正常的人》 《性史》 《福柯集》part1 part2 《哲学问题》(罗素) 《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 《德里达》 《自杀论》(埃米尔·迪尔凯姆)part1 part2 《我的大学》(池田大作) 《人类幸福论》(约翰·格雷) 《人类学》(爱德华·泰勒) 《享受安宁》(贺伦) 《分裂的自我》莱恩 存在主义: 《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美]威廉·巴雷特《Existential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Humanism-Existential Psychology 马斯洛: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A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二、填空题 l.划分心理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

教育心理学 目录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学习理论(5学时) ?第三章学习迁移(4学时) ?第四章知识学习(4学时)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4学时) ?第六章品德学习(3学时) ?第七章动作技能学习(3学时) ?第八章动机与学习(5学时) ?第九章个体差异与学习(3学时) ?第十章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3学时) 第一章绪论 本章知识要点 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含义; 2、熟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4、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列举各个发展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本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综述。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

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 ?(二)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教育心理实验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二)观察法 –(三)调查法 ?1、问卷法 ?优点:省事省力,容易量化,适用范围广 ?缺点:不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深入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2、访谈法 ?内涵: ?优点:适用范围广,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 收集工作。 ?缺点:费时费力费财,结果受研究者影响,资料难 量化。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2、学习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现行组织者策略 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转移学习 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整合协调原则 D、先行组织者原则 E、强化原则 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 B、巩固 C、获得 D、转化 E、评价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 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 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 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机械-接收学习D.机械-发现学习 1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B.班杜拉C.桑代克D.巴甫洛夫 11、()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B.认知结构C.信息加工D.有意义言语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苛勒C.斯金纳D.巴甫洛夫 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认知-结构学习论D.建构主义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15、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这种行为是()。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