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

现状及对策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目前,农村尚有不少乡镇没有综合性文化站,有的也大多被挤占、挪用;没有自己的专职文化干部,临时兼职的较多;无法做到财政拨款,兴建专门办公场所。此外,不少行政村还没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和阅报栏。

(二)农民文化活动有待丰富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但农民文化生活并没有显着改善,农民文化活动还停留在贫乏和枯燥的基础上。电影电视、文体活动、报纸杂志、网络传播等离大部分农民似乎还很遥远。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

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求知求学的欲望不强,致使他们的子女也过早脱离了学习,走上外出务工的道路。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无法推进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设施建设。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投入欠缺,先进文化难以普及

资金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农村图书

室、阅览室因缺乏购书经费,不能满足科教兴农的需求。只依靠上级文化部门或大企业送书、赠书。目前的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很难享受到文化服务。村级书刊报纸受经费限制每年订得较少,而且大多是党报党刊,适合农民口味和需求的科技报或书籍少之又少,并且投递后,或无人管理流失,或被放置在村部,一般村民很难看到,大多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基层文化部门因条件差、待遇低,难以营造招揽人才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受人员编制所限,需要的人才进不来,不需要的人出不去,使得队伍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缺乏生机和活力。文化专职干部偏少,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加之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形成了农村文化工作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缺乏新意,难于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三)发展不平衡

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差距很大。总的来讲,经济发达的地方要好于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有的乡文化站建有高标准的电影院、文化广场、活动室,功能全,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而有的乡镇文

化站却很少开展活动。有的村建有高标准的活动室、图书室,可有的村还没有文化活动室。

三、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对策

(一)建好农村文化设施,提高利用率

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陈旧落后、服务功能不健全的设施,要及时修改和调整,保证其正常的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近年来,我省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完成了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新建和改建工作,对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正加大投入力度,有望年内实现全覆盖,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早已纳入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考核内容,对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和添置的文化设施设备,要充分提高其利用率,让农民真正能享受到文化设施带来的服务和切身感受到应得的收益。

(二)加强队伍建设,调整从业人员素质结构

采取有效途径吸引人才,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中来。加强对文化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考核力度,把考核的内容与他们的工资待遇挂钩。为能力强、业务精的同志搭建平台,努力培养本土人员和骨干,尤其要重视在专业、技术等方面突出者。

(三)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吸引力

组织农民适时地观看电影,关注科教片和反映农村题材的故事片,从而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活跃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积极举办适合农民口味的吸引农民自己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借助外力,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搞好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多多利用文化站的活动室,组织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动,举办业务培训班等,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步伐。

(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

农民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经费作保证,农村文化设施的改善也需要资金的运转。众所周知,农民的经济收入有限,而农村用于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国家、省市县要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兴办文化事业或产业,加大各项经费的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是改进农村文化设施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势在必行的举措。

(五)建立健全文化服务网络

要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院、电影院等的重建、改造,使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此外,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要因地制宜,就地取

材,方便实用,适合农民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丰富群众生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