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摘要: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打破了封建神学,促进了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分类研究,自然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又推动着哲学的前进,其中,经典力学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科学基础。从唯物史观讲,机械唯物主义与当时的生产力相符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文章回顾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对自然科学的影响,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合理性局限性唯物史观

1 引言

人类在其生活的漫长岁月中,一直在探索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关于自然界的总体看法。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从古代的朴素形态转变成为机械的形态。到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1]。

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17世纪上半期,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17世纪下半期,牛顿在开普勒和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从笛卡尔的物理学出发,应用当时发达的力学成就,贯彻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对神学自然观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他们与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不同,肯定物质自身能够运动并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但却进一步发挥了机械决定论的观点。按照这种决定论,自然界被看作是一个不间断的因果链条,原因和结果具有严格确定的、不可移易的必然联系,认为所见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在自然科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拉普拉斯决定论。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不但偶然性并未从必然性中得到说明,反而使必然性成了纯粹偶然的产物。

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

在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进步意义,它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如地上的运动和天上的运动,都服从于同样的力学规律,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符合当时的认识水平,并极大的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17世纪下半期,牛顿在开普勒和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

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2]经典力学的伟大成就,使得人们片面地把力学规律看作是自然界唯一的最普遍的规律,并企图以此去解释整个自然界,这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2)从事物发展的角度考虑,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30至50年代,有好几位科学家(如德国青年医生迈尔、英国业余科学家焦耳、德国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赫尔姆霍兹等),从蒸汽机效率的研究、人体的新陈代谢等不同的侧面独立的发现、确定和完善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这个定律揭示了热、机械、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达到了物理科学的第二次大综合。不仅如此,这个定律的确定,摧毁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彼此割裂的机械的观点,消除了人们对“世外造物主的最后记忆”,从而使得自然界中整个运动的统一的观点,“不再是一个哲学的论断,而是自然科学的事实了。”[4]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某些领域仍旧适用。

机械自然观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没有退出自然科学研究的历史舞台。二十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的诞生使得这一学科成为一种基本方法而被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去[4]。产生了量子化学,量子电动力学、量子场论和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新学科。机械自然观的现代形态的基本特征是还原论,其内在方面包含着五个方面的还原。第一,用量说明质即量转化为质,质归结为量;第二,用低层次运动形式阐发高层次运动形式,把高层次的现象和变化归结为低层次运动的变化;第三,用部分、要素说明整体和结构,把整体归结为部分;第四,把复杂性归结为简单性的集合;第五,把偶然性归结为必然性。这五个方面的还原都包含着一定意义的辩证法思想[5]。

3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其自身局限性,其一,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其二,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牛顿把宇宙描述成为以各种自然力为联结点,完全作着机械运动,具有机械结构的宇宙图景。他企图把一切自然现象归结为机械现象,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这是一副非常死板的没有质的多样性的简单而片面的世界图景。牛顿把—切自然现象用“力”来联结,并且用力学原理来论证整个自然的过程,这实际上是机械决定论,即认为整个白然界是由机械决定购因果必然链条所构成的。牛顿以具有机械性的、惰性的、被动的点或粒子作为宇宙机械运动的出发点,承认作为物质及运动的根本条件的时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他提出了不依赖于物质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在牛顿看来,空间就象一个空无—切的大箱子,时间就象—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空间不动地存在着,时间也均匀的、不变的流逝着。这样,时间空间就成了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

当时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只能主要用机械力学的原理来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用力学规律来解释形形色色的各种现象。霍布斯思想的机械性便具有典型的意义。他认为,运动就是不断地放弃一个位置又取得另一个位置的机械运动,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机器,人体不过是精妙的小机器,心脏好比发条,神经好比游丝,关节好比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 使机械唯物主义只能从事物的外部寻找运动的源泉因为机械运动的特点是必须有外力推动, 这样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把一切质的差异都归结为量的差异, 把量绝对化、抽象化, 必然使它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否定质变区别

于量变的规定性, 从而把全部事物看作仅是形状、排列、位置不同的同质的东西, 否认了事物之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可见, 这是一种静止的、片面的、均衡的形而上学世界观。

4 结论

看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应该如此。它作为历史上相继的自然观形态的一种形态或一种阶段,不仅自身有着复杂的历史演化, 在产生初期促使人类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而且对于西方近、现代的自然科学、哲学、宗教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发生、发展, 甚至对于西方社会文化总体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是一种静止的、片面的、均衡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但却有自己的部分合理性,需要我们在批判的基础上合理的吸收其精华。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了解自然观演变的基本历史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伴随着科学的萌芽而产生,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 演变的逻辑顺序:自然的附魅→自然的祛魅→自然的返魅 (1)古代朴素自然观史前神话阶段的自然观 起因:对自然界加以说明和解释。特点:“万物有灵”论 表现形式: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史前神话自然观对当时社会活动的影响:“图腾”信仰和自然崇拜、巫术、祭祀、祈祷、从中萌发了理论科学。 中国古代自然观 (1)《周易》中体现的自然观:普遍联系的观点 周易:一般认为它是一部卜筮之书。 卜,占卜,指的是依据天地万物的表征来确定吉凶,“占”是观察兆象的意思,“卜”是用火灼甲骨取兆的意思。筮,用蓍草来预测凶吉。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自然观:演化观 原文:第一章: 1、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ao)。 2、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3)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侧重于回答自然是怎样的 优点:A、朴素辩证法(阴阳辩证法);B、自发运动变化(《易》—循环演化、生成论);C、自然、人生和社会相联系(天人合一) 缺点:A、不讲逻辑,不严密,不成体系。B、臆想、猜测,不重观察,人为规定。 古希腊自然观:侧重于回答自然为什么是这样的 A、泰勒斯:水——万物始基 意义: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 B、柏拉图,前427-347,理念论 1、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另一个是经验的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虚假的,只有理念世界是真实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讲稿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自然界是客观的、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 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 自然界是先于人存在的自然界,它是建立在人的时间基础上的,是人们依据实践基础所认识的自然界。 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 (1)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转化 (2)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有机界僵硬系统 (3)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彼此并列的历史和前后相继的历史 3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 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去发现其中的联系,而且这些联系已经发现就要尽可能从经验上加以证明(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 1实践性 自然界不是思辨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通过工业形成的自然界;即使先于人类存在,也实在人类的实践基础上被人们所认识2历史性 自然界不仅具有空间上扩张的历史,而且具有时间上生成的历史;自然界生成的历史是人类生成的历史和自然界对人的生成的历史,是人类史和自然史相统一的历史3辩证性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和物质统一性,又承认其运动变化和循环发展,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既承认自然界的天然的先在性又承认其人工的现实性,实现了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既承认人类生成自身的历史又承认其创造自然界的历史,实现了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统一…… 4批判性 否定了“神创论”和“上帝第一推动说”,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批判力杜林的自然观、毕希纳的庸俗唯物论、孔德的实证论哲学、社会达尔文主义、宇宙热寂说以及歪曲劳动的本质并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等……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 1古希腊哲学 2德国古典哲学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1星云假说和地质“渐变论” 2人工合成尿素和元素周期律 3电磁场理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4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总的来说认真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 ○3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意义。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肋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沟通。 而作为当代的青年才俊,学习自然辩证法更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体现在: ○1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自然科学总的看法,总的观点,是任何科学无法代替的; ○2能够使我们获得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知识; ○3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展思路,增强科学创新力; ○4有利于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5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就本学科采矿工程中认识地质环境而言: 人类的采矿工程活动需要了解煤矿地质情况,而且能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后者的产生, 是由某些自然因素的诱发作用和采矿工程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岁月里,地质环境经历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变化过程,不但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因素极为复杂,而且变化规模也无比庞大,它所赋存的时空隧道也是永无止境的,地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地质现象自然就错综复杂了。要正确地认识种种复杂的地质现象,必须应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人类采矿工程活动的种类和规模是复杂的、空前的,加上某些人的主观性和物欲,所造成的工程地质现象更加扑朔迷离、纷纭繁杂了。因而,必须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即以唯物的观点、辩证的方法来分析煤矿地质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煤矿地质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辩证法, 我们的目的是把它提炼出来,上升为理性认识,再作为分析复杂纷繁的地质现象的指导思想。 采矿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今天尤为突出。采矿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进行的并且深受地质环境的制约,它可以影响矿井建筑物的类型、工程造价、施工安全、稳定性和正常使用等。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反过来讲,采矿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具有反作用。人类的采矿活动深刻影响着地质环境, 主要表现为干扰和改变地质环境原有的特征和规律,加快演化速率、方式和轨迹,从而出现煤矿地质问题。这类问题足以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工程建筑安全,乃至造成矿井坍塌、沉陷,破坏较大区域内的工程地质环境。如工程建筑荷载使岩土发生变形甚至破坏,巷道施工爆破及各种工程振动使地质体松动、破坏,地面开挖改变地形地貌,引起边坡失稳,过量开采会造成地面沉降,岩溶塌陷以及地震活动加剧等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研究人类采矿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便做到既能使工程建筑安全、经济、稳定, 又能合理开发和保护地质环境。这其中便是自然辩证法的完美运用。

近代机械自然观

1、试评析近代机械自然观进步和局限性 机械自然观终究是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把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机械自然观认为用牛顿力学的规律可以解决一切科学问题,一切现象都可用力学来加以解释。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许多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实际上是力学解释不了的,但为了根据力学去解释,就不得不引入多种多样的“力”和适用于经典力学的虚假物质,不仅没有促进这些学科的进展,反而造成了许多困难。特别是机械自然观并不回答诸如运动是如何发生的这样的问题,天体是怎样运动起来的,不同的物质形态是如何转化的,最终就不得不把造物主请回来,这就使得在向神学挑战中诞生的自然科学,在18 世纪未能彻底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把上帝从前面赶出去,最终又把上帝从后门请进来。机械自然观主张用牛顿力学规律去解释自然,还导致诸如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存在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的机械决定论主张,就是其经典表述。而且机械决定论的科学家在科学方法上由片面夸大归纳法的作用,否定和排斥演绎法在科学方法论中的地位。 2、试评析近代机械自然观。 17世纪,由于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工作,力学领域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取得了极其显著的进步。同时,由于钟表、机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上的流行,使得人们越来越乐于用力学的或机械论的观念看待一切,甚至把整个宇宙也看成是一只硕大的机械钟。 机械自然观的形成,首先在当时是有着历史进步意义的,因为机械自然观的形成,使得科学真正进入了自然领域,人类从此可以用实证的方法来把握和认识自然。从伽利略的望远镜到他的理想实验,再到牛顿经典力学的完美发展,人类第一次发现自己可以完美的认识自然的规律,整个自然仿佛都可以用牛顿力学加以描述,这对于当时的人们以及后来的人都是一个观念上的巨大冲击。在此之前,科学一直在神学的阴影下,一切对于自然界的解释都已经被古希腊和古罗马解决了,在此之后,人类逐渐成为了自然的主人。 机械自然观为后来的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一整套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直成为近代科学发展的主要方法。机械自然观将自然界看成一个机械钟,受到牛顿力学的严格控制和掌握,这个思想影响深远,后来近代的科学发展,如果不能在力学上得到完美的解释,就难以成为科学。机械自然观中强调还原论的观点,也就是将一切问题划分到其最小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综合起来,近代所有科学门类无一例外的使用了这个方法进行发展,一切都是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渐构造理论体系。机械论自然观强调决定论,有什么原因必然产生什么结果。 机械论自然观将上帝的影响驱除了很大一部分,在近代科学家的眼中,物质的变化运动规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上帝能够容身的唯一角落只有那“第一推动”,这相对中世纪是巨大的进步。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 (性质: 属于哲学任务: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以帮助和促进而不是替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2.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粗糙,笼统,神秘)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大倒退)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观(新旧交替的阶段) 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唯物但是机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的,联系的) 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终于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大门。 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在唯物论方面,由于对自然界在细节方面认识的深入,有利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立场。在机械论方面: 一、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宇宙、人都是机器,抹杀了独特性。 二、外因论,力学,力是使物体状态改变的的原因,所有物体的变化都是外力作用的。 三、机械决定论 虽然它在坚持唯物论方面比古代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其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上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并没有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把唯物论坚持到底。 18-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自然图景: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并不是如形而上学者所宣扬的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从而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摘要: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打破了封建神学,促进了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分类研究,自然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又推动着哲学的前进,其中,经典力学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科学基础。从唯物史观讲,机械唯物主义与当时的生产力相符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文章回顾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对自然科学的影响,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合理性局限性唯物史观 1 引言 人类在其生活的漫长岁月中,一直在探索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关于自然界的总体看法。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从古代的朴素形态转变成为机械的形态。到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1]。 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17世纪上半期,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17世纪下半期,牛顿在开普勒和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从笛卡尔的物理学出发,应用当时发达的力学成就,贯彻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对神学自然观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他们与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不同,肯定物质自身能够运动并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但却进一步发挥了机械决定论的观点。按照这种决定论,自然界被看作是一个不间断的因果链条,原因和结果具有严格确定的、不可移易的必然联系,认为所见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在自然科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拉普拉斯决定论。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不但偶然性并未从必然性中得到说明,反而使必然性成了纯粹偶然的产物。 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合理性 在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进步意义,它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如地上的运动和天上的运动,都服从于同样的力学规律,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符合当时的认识水平,并极大的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17世纪下半期,牛顿在开普勒和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

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

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 机械论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世纪后半叶受到挑战,世纪初渐趋衰微,在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居于统治地位有年,其成就骄人其缺陋也尖锐。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政治关系,因而当自然被工具化、遭受迫害的同时,女性也未能幸免,同样遭受着人格丑化和迫害。生态女性主义从人性、价值和公正的伦理视角对机械论自然观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大约在世纪到世纪,一种与希腊有机论自然观相对立的新的自然观开始兴起,并迅速取代前者占据主导地位。正像希腊自然观借助“生命机体”的隐喻,新的自然观也建立于一个奇特的隐喻——“机器”的隐喻之上:自然界是一架机器,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的方向运转的机器。和希腊自然观一样,在这个隐喻中,自然界的秩序、规律、目的也被认为是源于某种精神性的东西;所不同的是,希腊哲学家认为精神在自然之中,是自然界固有的,而新时代的哲学家则认为,精神是自然之外的“超越者”,即“上帝”。上帝设计出一套原理,把它放进自然界并操纵自然界运动,而自然界本身完全是被动的、受控的,它仅仅是一架“机器”。这种新的自然观被称作机械论的自然观。 一、牛顿力学的巨大辐射效应

笛卡尔构筑了十七世纪科学的概念框架,但他把自然看作是一架受精确的数学法则支配的完善的机器的观点,还只是一种幻想,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使其梦幻成真。由此近代机械自然观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套世界统一性理论,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牛顿科学看来,物质的宇亩是被精巧地设计出来的巨大的机械装置,它服从于无比美妙的决定论的运动规律。世界大机械由数量巨大的运转部件组成,所发生的一切都存在一定的原因,并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只要能够知道该系统在任何时刻的状态的所有细节,原则上就可以绝对地预言该系统任何一部分的未来;也就是说复杂的事物集合只要分解成自然的相互作用,人们就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典型的分析方法。从科学史考察,科学方法的发展,自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二百年来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始终是分析方法占有主导统治地位。这种方法把整体分解为或还原为各个部分的整体性,以部分为首要,以整体为次要,整体的动力学性质来源于部分的特征,而不是部分的整体性。割裂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许多丰富而具体的联系,所以人们习惯地把近代以分析为主(或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简称为分析方法或还原方法,还有人称之为“原子论的思维方法”。过分强调割裂碎片的分析方法成为我们一般思维和专业学科的特征,成为所谓的专业化思想的理论基础。专业化思想在各自小范围内设立了一种无形的屏障,令没有步入这个殿堂的人望而生畏,令相关学科的专家难以沟通和交流,甚至同一学科的工作者之间也少有共同语言。并且,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发展-研究生作业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 上课老师:胡广丽 姓名:朱涛 学号:2012020180 学院:能源学院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姓名:朱涛学号:2012020180 任课老师:胡广丽 摘要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1]。要了解自然观首先要了解自然观的历史与发展。本文依次讲述了了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宗教神学的自然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指出各阶段自然观的特点及意义。只有理清自然观发展的不同历史形态,对其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才能揭示其本质,从而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发展观。 关键词:自然观;宗教神学;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对自然界的看法主要受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二是受到和生产力相应的科学水平的限制。在这两个因素之中,生产力因素是最基本的,因为对自然界的认识要通过科学来实现,而科学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2]。它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自然观也不同 一、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初尝试,是想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神秘主义来对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事件做出解释[3]。我们把16世纪以前的科学技术统称为古代科学技术,与之相适应的是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认为万物有共同的组成成分,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把精神看作是物质的派生物。古代朴素自然观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做直观的考察,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提供了一幅自然界的总图景。但它也有历史局限:它在直观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自然现象进行笼统的、粗糙的哲学概括。表现出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等历史局限性。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古代自然观最显著的特点是,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作直观的考察,勾画了自然界的总画面。它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这些基本观点在本质上是正确的。具体地说,古代自然观对自然界的认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力求简单;第二,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物质;第三,整体直观性;第四,富于想象;第五,深信和谐;第六,相信守恒;第七,合乎常识[4]。 古代自然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概括起来,第一,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第二,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总的观点的问

自然辩证法

1.对恩格斯辩证法的理解和认识(500-800字) 答:恩格斯的辩证法的内容如下: 1.恩格斯辩证法概括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包括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新发现。2、论述了自然发展史,简述了自然科学发展史 3、提出并论证了自然界是辨证发展的,同时提出并论证了人的认识也是辨证发展的、自然科学也是辨证发展的。 4、人的思维要想成为自然辨证都要通过自然科学的认证 5、提出并论证了随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的形而上学已成为不可能 6、提出了经典命题: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7、自然辩证法、资本论共同揭露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辩证发展的整个过程 8、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运动规律 9、在自然辩证法中,论述了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10、科学技术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解决生存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恩格斯的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世界的历史可以分为人类的历史和自然的历史,自然界存在演化和发展,它是一个永恒物质运动的过程 2、人或生命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也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此基础上,人和自然关系支撑着人类进步,奠定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3、随着人和自然关系的变化,社会关系也在变化 4、近代的科学革命展示了科学技术的力量,将人类社会推向工业社会 5.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6、明确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7、科学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是人的科学技术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2.辩证法的理解和认识 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学说。这就是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概括、总结和展望。因此,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包括天然自然和社会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武器。其内容为:1.科学技术与自然观: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自然观、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及其规律2.科学与科学方法论:重点研究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 3.技术与技术方法论:重点研究技术的本质以及技术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4科学技术与社会:重点研究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等问题。 3.世界观的理解和认识 答: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3.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4.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 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4.对自己所学学科的历史发展的认识 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门主要涉及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工程学和材料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涵盖了金属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答案2013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2013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3.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目 1.试评述近代机械自然观 答: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牛顿力学正确反映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表现在: 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2.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 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4.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测运的结果 6.物质微粒“可以无限的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答: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 2、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 3、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5、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 和发展。特征: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式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3.简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并评述其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98%会考) 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在享受现代工业文明辉煌成果的同时又付出沉重代价以后,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它的主要内容是: 1.重新审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的思想。 2.反对简单地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结为人对自然的支配,认为生态问题主要是由对待自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 3.认为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型的生态社会主义,才能彻底解决生态问题。 理论意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能够帮助我国研究者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并且批判、辨析、挖掘、建构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环境及其危机问题具体结合起来,指出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现实意义:马克思自然观能够帮我们树立正确的自然生态意识,形成环保、热爱大自然的理念,从而鼓励全社会共同为生态建设做出贡献,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紧迫的生态危机。同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符合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能推动器前进的步伐。 4.了解马太效应和科技运行的社会保障 答: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科技运行的社会保障:科技活动在一定体制中运行,必须有充分的社会条件的保障,这些社会条件设计人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环境。 1、科研经费投入是科活动中社会投入的财金支持,它是科研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 2、科技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是科技人员; 3、科技社会运行与信息资源利用和科技传播密不可分; 4、科技活动得以正常运行,除了财务投入、信息资源开发及人才培育等社会条件外,还需要社会政治环境的保障。 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 答: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社会以及生产力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和起关键作用。现代意义上的生产力,是一个包含着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在内的大系统。科学技术作为这个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系统中其他诸要素的主导和决定性作用,还表现在生产力系统中其他诸要素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2、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世界经济全面发展,加深了各国之间的分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协作是在国际空间中进行的,各国的生产过程越来越相互依赖、高度融合。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答: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指科学技术对社会能做什么或能表现出什么样的作用和能力。科学技术的价值决定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体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它与科学技术的价值是统一的。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包括科学技术的经济支撑功能、科学技术的民生保障功能、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功能、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等。 我们应充分并合理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让科学技术服务于真实,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和平。 7.构成技术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摘要 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关键词:唯物主义;机械;

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条件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始终是与唯物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它要坚持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坚持科学真理, 就必须摆脱宗教神学的侄桔,它要坚持从观察和实验获得感性资料,就必然要从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中解放出来。因此,从哥白尼到牛顿,从波义耳到林耐,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都是唯物主义者,但是这种唯物主义必然带有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特征。 首先,这是由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从十六一十八世纪末,在近代自然科学中,只有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了。而力学首先获得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工业的时代尚未到来, 当时生产中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力学问题,科学观察及实验所能解决的也多是力学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科学发展的规律和人类认识的规律决定了力学的首先发展。科学的发展必须从继承已有的科学成果出发,而非凭空产生,当时已有的天文学与数学知识为力学发展创造了条件。因为天体力学为人们研究基本力学问题提供了最简单、最纯化的研究对象,因此,力学的突破在于对天休运动的研究,而不是从人们熟悉的地上的力学问题, 例如马拉车等复杂问题开始的;再从人的认识顺序来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从低级走向高级, 从简单走向复杂,而机械运动正是自然界中最低级、最简单的物质运动形式。这样研究机械运动的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中首先发展起来, 这是历史的必然。 人们的认识总是通过已知去认识未知, 当时力学在说明自然现象时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必然推动人们用力学理论解释其它自然现象, 用力学的机械运动模型类比其它复杂的物质运动。这样, 人们把温度的高低、燃烧现象、光的传播等都理解为一种物质的流动, 于是热素说、燃素说、电的流体和光的微粒说都应运而生。接着, 又把力学中力的概念普遍推广到其它领域, 产生了各种力的学说: 热力、电力、磁力、化学亲和力、生命力等等。著名物理学家惠更斯说过: 在真正的哲学里, 所有自然现象都应用力学术语来描述。牛顿也认为: 好多理由, 使我发生一种推想, 以为此项现象与某项力有关。十六—十八世纪哲学家的观点, 更是直接受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制约, 笛卡尔写了《动物就是机器》的著作, 提出“生命是机器” 的机械论生命观。用力学原理解释生命现象, 认为心脏是卿筒, 肺是风箱, 牙齿和胃是磨坊, 骨骼关节是杠杆。拉美特利更进一步专门写了《人是机器》这本书, 宜称“人的身体是一架钟表, 不过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的、极其巧妙的钟表”。这样就把一切高级的复杂运动简单类比为机械运动,把力学中的外力作用照搬过来, 变成了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机械的外因论, 这就是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 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