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_张石革

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_张石革

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_张石革
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_张石革

*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10-********。E -mail :jst_zsg@https://www.wendangku.net/doc/3d16688132.html, 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

张石革*(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100035)

中图分类号

R 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0)42-3948-04

摘要目的:介绍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与药学监护要点。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高血压的药学监护要点。结果与结论: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和安全应用尤为重要,应监护其在治疗中的各种风险和问题,诸如平稳降压、提高平滑指数,并依据血压类型选择给药时间。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药学监护;合理用药;评价

Pharmaceutical Car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Therapy ZHANG Shi-ge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35,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principal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and key points of pharmaceutical care.METH-ODS :Using documental method ,the key points of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hypertension was introduced.RESULTS&CONCLU-SION :Rationality and safety of applic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 is very important.Several aspects of pharmaceutical care should be supervised ,such as steadily reducing high blood pressure ,raising smoothness index ,and choosing administration time according to type of blood pressure.

KEY WORDS Antihypertensive drug ;Pharmaceutical care ;Rational use of drugs ;Evaluation 高血压(Hypertension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需长期乃至终身服药控制。它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2类。发病原因不明的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是一种与遗传、环境有关的可导致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眼底等靶器官病理损害并致功能障碍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1],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的总体危险。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应当干预患者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痛风),并适当处理患者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1

抗高血压药的治疗原则

1.1

初始剂量宜小

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如有效而不满意,可逐渐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的疗效。1.2平稳降压

为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日24h 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这样才可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致猝死、卒中或心脏病发作。要达到此目的,最好使用1日1次给药而有持续24h 作用的药物。其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50%,提高平滑指数(Smoothness index ,SI ),即抗高血压药治疗后24h 血压下降的均值与其标准差的比值,减少血压波动,提高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并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平稳、有效降压能使脑卒中的发病率下降35%~45%、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下降20%~25%、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下降50%以上、终末肾病的发病率下降25%。1.3针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用药

如能确定病因和机制,可有针对性地用药,如:(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①肾素活性增加——肾素抑制

剂阿利克仑[2];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增加——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ACEI )[3]

;③醛固酮受体激动——醛固酮受体阻滞药螺内酯[4]或阿利克仑;④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亢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ARB )。(2)肾上腺素能系统失衡:①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镇静药、弱安定剂;②节后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利血平;③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利血平或β受体阻滞药。(3)高血容量——利尿剂。(4)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增敏剂。1.4联合治疗

对采用低剂量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可采用2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高血压药联合治疗[5]。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主要缘于:(1)一种抗高血压药往往只针对一种发病机制进行调整,单药治疗有效率仅为40%~60%;(2)联合治疗可使作用协同和互补,增强降压效果;(3)抵消彼此的不良反应;(4)利于重要器官的保护;(5)降低各药剂量;(6)方便服用,提高用药依从性。

如,利尿剂+ACEI+ARB (作用协同;同时利尿剂可激活神经激素;ACEI 可拮抗神经激素活性,有保钾作用,并减轻利尿剂所致的高尿酸血症、低血钾症)。又如,钙通道阻滞药(CCB )+ACEI 或ARB (CCB 主要扩张小动脉、利尿,但可导致下肢体液漏出、水肿;ACEI 主要扩张小静脉,并增加静脉床容量,与CCB 作用协同,并减轻体液淤积,缓解下肢水肿)。

联合用药一般分为临时组合(Free )或固定组合(Fixed )。后者常用的有赖诺普利氢氯噻嗪(赖诺普利+氢氯噻嗪)、氯沙坦氢氯噻嗪(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氢氯噻嗪(美托洛尔+氢氯噻嗪)、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利血平+氨苯蝶啶)等。1.5坚持治疗

降压的益处是通过长期控制血压达到的,所以高血压患者需长期降压治疗(乃至终身治疗),尤其是高危患者,在确立

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在血压控制后仍需继续治疗,不可随意停药或频繁改变方案,这是治疗取得成效的关键。在血压平稳控制1~2年后,可根据需要(季节、合并症)逐渐减少抗高血压药的品种与剂量。

2抗高血压药的种类与合理应用

2.1抗高血压药的种类

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版)所列举和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主要有以下5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药、ACEI、ARB、CCB。

2.2抗高血压药的合理选用

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要了解各类抗高血压药在安全性保证下的降压能力。不同类别抗高血压药除降压外,还有其他不同的作用。同一类药物有其共同作用,即类同作用;同时各药之间的作用也各有不同,即个体作用,对不同患者的药物疗效或耐受性会有所差异。正是药物的不同作用为针对不同临床状况者的选药提供了依据。

2.2.1明确最佳的首选治疗药。应根据治疗对象的个体状况,药物的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参考以下各点作为首选药进行治疗:①患者是否有心血管危险因素;②是否有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③患者是否有受抗高血压药影响的其他疾病;④与治疗其他并存疾病的药物之间有无相互作用;⑤选用的药物是否有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证据及其力度;⑥所在地区降压药品种供应与价格状况及治疗者的支付能力;⑦患者以往用药的经验和意愿。

2.2.2注意剂量个体化。抗高血压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密切关系。对大多数非重症或急症高血压者,既要寻找最小有效耐受剂量药物,又不宜降压太迅速。故初始给予小剂量,经1个月后,如疗效不足而不良反应少或可耐受,可酌增剂量;如出现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则改用另一类药物。随访期间患者血压的测量应在每日的同一时间,对重症高血压患者须及早控制其血压,可较早递增剂量和联合用药。随访时除患者主观感觉外,还要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了解靶器官状况和有无药品不良反应。对于非重症或急症高血压患者,经治疗血压长期稳定达1年以上,可考虑减量,目的在于减少药物可能的副作用,但以不影响疗效为前提。

2.2.3给药方案要科学。正常人由于血管的舒缩规律,血压在昼夜之间有着显著的周期变化。晨起6时后开始升高,9~10时达峰,在傍晚开始降低,夜间睡眠期降至低谷。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主要与脑脊液中肾上腺素昼夜变化有关,血液、尿液和脑脊髓液中的肾上腺素在9~15时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在睡眠中处于低水平(-20%)。

用药要依从生物钟规律,一般高血压者的血压在上、下午各出现1次高峰。因此,为有效控制血压尤其是晨峰,1日仅服1次的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依那普利、拉西地平、缬沙坦、索他洛尔、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等,以晨7时为最佳服用时间;若1日服用2次,则以晨7时和下午14~16时为好;对有血压昼夜节律者抗高血压药不宜在睡前或夜间服用。

2.2.4依据血压类型选择给药时间。人体血压由于基因、血管紧张素、一氧化氮(NO)、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活性的不同,可分为杓型(dippers)、非杓型(non-dippers)、反杓型(re-verse-dippers)、深杓型(extreme-dippers)等类型。约80%的患者具有晨峰现象[6],一般人从晨起收缩压迅速升高20~50 mmHg(1mmHg=13

3.322Pa),舒张压升高10~15mmHg,在9~10时达峰,而晚上则开始降低,于睡眠时降至低谷,至次日凌晨2~3时最低,即“一峰一谷”。血压由日间峰的值降低10%~20%,称为杓型高血压。或有些患者血压在上、下午14~16时各出现1次高峰,即“双峰一谷”。在血压峰前给药最为有效,对杓型、深杓型患者可选择清晨服药。常可服用雷米普利、依那普利、拉西地平、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缬沙坦、索他洛尔。而少部分患者(约10%)由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动脉硬化、左心功能不全等,血压于夜间降低<10%或>日间血压20%,血压曲线呈非杓型曲线,称为非杓型高血压,可能增加发生左心肥厚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实际上非杓型高血压者对靶器官的损伤高于杓型高血压者。对非杓型高血压者可选择晚间睡前给药。研究显示,晚间服用培哚普利与清晨服用比较,晚间服用能更好地降压,且可扭转非杓型高血压为杓型高血压[7]。可选服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洛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培哚普利、美托洛尔缓释剂、卡维地洛。3抗高血压药的药学监护

3.1加强抗高血压药的安全性监护

3.1.1监护ACEI所引起的干咳。ACEI可引起非特异性气道超反应性、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持续性干咳、水肿。其中咳嗽多发生于夜间,或于夜间或平卧时加重,尤其是妇女或非吸烟者。

血管紧张素Ⅰ和缓激肽的水解均需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药物能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增压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合成减少,同时又促进血管舒缓素-激肽-前列腺素系统,刺激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使降压物质缓激肽增多,血压下降。但缓激肽增多可引起缓激肽效应,发生咳嗽、血管性水肿等。所以,干咳和水肿是服用ACEI由缓激肽增加所带来的副作用。对有干咳者给予硫酸亚铁0.3g,1日3次,或以色甘酸钠气雾吸入,严重者以ARB的洛沙坦、缬沙坦替代治疗[8]。

3.1.2监护肾毒性。选用ACEI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力,延缓肾功能减退。但应用ACEI和ARB者可出现快速、大幅度的血压下降或急性肾衰竭。因此,ACEI在重度肾功损害者中的使用应引起高度关注。国外文献和我国《ACEI在肾病中正确应用的专家建议》[9]表明:用药初始2个月血肌酐可轻度上升(升幅<30%)不需停药,但如升幅>30%~50%,提示肾缺血,应停用ACEI或减量。但双侧肾狭窄者禁用ACEI。

3.1.3注意规避服用可使血压升高的药物[10]。许多药可升高血压,如:①非甾体抗炎药:长期或大量服用布洛芬、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等,可引起水钠滞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或高血压危象。目前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体内升压系统,而激肽-前列腺素系统是体内降压系统,两者相互制约,共同调节机体的血压平衡。当长期大量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致使前列腺素合成受阻时,人体血压平衡便会失调,引起血压升高。②人促红素: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血压升高,与红细胞生长过快、血黏度增加、末梢循环阻力增大有关。③减轻鼻充血剂:盐酸麻黄素、伪麻黄碱、萘甲唑啉、羟甲唑啉、抗感冒药复方制剂(如商品名为丽珠感乐、联邦伤风素、新康泰克、银得菲等药含伪麻黄碱),可促使鼻黏膜血管收缩,缓解鼻塞,但在滴鼻时过量,易发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

④抗肿瘤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替尼、舒尼替尼、西尼替尼均可引起高血压,尤其是舒张压,发生率为17%左右。血压升高可能与药物减少肿瘤组织中血管形成的数量、破坏内皮细胞功能、改变NO的代谢有关。⑤抗菌药物:红霉素、利福平、异烟肼、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呋喃唑酮等虽不直接引起血压升高,但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若与香蕉、牛肝、柑橘、菠萝、腊肉、红葡萄酒、啤酒等富含酪胺的食品同服,会使酪胺难以水解和灭活,蓄积以致刺激血管,使血压升高。

3.1.4监护药品对性功能的影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如氢氯噻嗪、普萘洛尔、哌唑嗪、肼屈嗪、可乐定、甲基多巴、依那普利、哌唑嗪、硝苯地平、肼屈嗪、胍乙啶可使患者性欲减退并发生阳痿;胍乙啶可抑制射精;甲基多巴长期服用可致男性乳房增大;利血平在停药后仍可出现阳痿、性欲减退;服用可乐定或甲基多巴常引起性欲减退。对长期应用者应注意提示,并规避或更换药品。

3.1.5监护抗高血压药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应用部分抗高血压药后由于阻滞交感神经功能,使血管无法立即收缩,直立时血液伴随重力作用而淤积在腹腔内脏及下肢血管,使血液不易到达大脑,引起暂时性脑部缺血而易跌到、眩晕。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抗高血压药有:①神经节阻滞药:美卡拉明、六甲溴铵。②α受体阻滞药:哌唑嗪、布那唑嗪、多沙唑嗪、妥拉唑啉、乌拉地尔、萘哌地尔、酚妥拉明(注射)可出现首剂现象,尤其在服用0.5~2h后最易发生,表现为严重体位性低血压、眩晕、晕厥等。β受体阻滞药中的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也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③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帕吉林。④交感神经递质耗竭剂:利血平可使神经末梢囊泡内神经递质逐渐减少或耗竭,引起直立性低血压。⑤血管扩张剂:甲基多巴、硝普钠。⑥ACEI:福辛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阿拉普利、西拉普利、咪达普利偶见体位性低血压、步履蹒跚、眩晕等。⑦利尿剂:由于利尿、血容量减少,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而减弱血管收缩作用,诱发体位性低血压。为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需告诫患者在起床时宜缓慢,避免突然站立、站立后行走不宜过久,同时在服药后注意休息。

3.1.6警惕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应用抗高血压药治疗时,由于药物作用过强、降幅过大、速度过快,使人难以忍受,使原有的心、脑、肝、肾血管的供血不足进一步加重,严重者可引起休克,造成心、脑、肾血管闭塞综合征。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最常见于脑出血、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的处理,在脑循环自动调节功能损害时,血压急剧下降可影响脑组织灌流,加重脑缺血和脑水肿,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研究显示,血压下降幅度达到原血压25%以上,即易出现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尤其在夜间人体血压处于低谷(在日间峰值基线降低>20%)和血液对组织灌注不足(尤其是舒张压低),则易出现由脑供血不全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老年人有多种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需综合考虑选药。对老年人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较困难,舒张压降至70mmHg以下可能不利(脑梗死风险)。建议老年人收缩压目标为150mmHg。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3.2加强抗高血压药的有效性监护

3.2.1控制血压和同型单胱氨酸血水平。2007年6月,中美科学家联合发表《补充叶酸预防脑卒中疗效的荟萃分析》指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和妊高症的发生密切相关[11],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能使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下降超过20%,进而使脑卒中风险显著下降25%。因此,对于伴同型半胱氨酸血升高的高血压者,需同时考虑控制血压和同型单胱氨酸血水平,适量补充叶酸[12]。

3.2.2尽早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与单一应用抗高血压药相比,联合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能更显著地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13]。他汀类药在调节血脂之外,还可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逆转动脉硬化。上述效果由国外近期3项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所证实:①2005年AS-COT研究,入选合并至少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且总胆固醇(TC)≤6.5mmol·L-1的高血压患者,在严格控制血压的基础上,随机接受阿托伐他汀10mg·d-1或安慰剂。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h)由3.44mmol·L-1降至2.32mmol·L-1,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分别下降36%和27%。②2007年国际卒中SPARCL研究,入选4731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15.8%、小血管病变29.8%、原因不明病变21.5%、一过性暂时性脑缺血30.9%、出血性脑卒中2%)者,应用阿托伐他汀80mg·d-1,随访

4.9年,结果总体脑卒中减少16%。③2008年PROSPER研究人选121000例合并脑血管危险因素者,进行预防脑卒中的随机、双盲、荟萃研究证实,长期应用他汀类药可使脑卒中风险减少16%,全因死亡减少12%。

参考文献

[1]沈玲红.高血压治疗的新策略——高血压抗动脉硬化治

疗[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8):698.

[2]Gradman AH,Kad R.Renin inhibition in hypertension[J].

J Am Coll Cardiol,2008,51(5):519.

[3]Chrysant SG.Aliskiren-hydrochlorothiazide combin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J].Expert Rev Cardio-

vasc Ther,2008,6(3):305.

[4]Rocha R,Williams GH.Rationale for the use of aldoste-

rone antagonists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Drugs,

2002,62(5):723.

[5]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组.老年高血压诊

断与治疗2008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

(12):1046.

[6]Kario K,Pickring TG,Umeda Y,et al.Morning surge in

blood pressuer as a predictor of silent and clinical cerbro-

vascular disease in elderly hypertensives a prospective

study[J].Circulation,2003,107(10):1401.

[7]Gosse P,Lasserre R,MinifiéC,et al.Blood pressure surge

on rising[J].J Hypertens,2004,22(6):1113.

[8]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主编.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

药指南[M].第1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537.

[9]《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主编.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

品与生物制品卷)[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253~289.

[10]张石革主编.药学监护常见问题解答——面向医护,答疑

解惑[M].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53~256.

[11]Wang X,Qin X,Demirtas H,et al.Efficacy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stroke preventions:a Meta-analysis

[J].Lancet ,2007,369(9576):1876.

[12]

孙宁玲,秦献辉,李建平,等.依那普利叶酸片固定复方与依那普利和叶酸自由联合在H 型高血压人群中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

(17):1635.[13]Molander L ,Lovheim H ,Norman T ,et al .Lowe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mortality in peo-ple aged 85and older[J].J Am Geriatr Soc ,2008,56(10):1853.

(收稿日期:2010-04-23)

*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10-********-6544。E -mail :zhaowei 5@https://www.wendangku.net/doc/3d16688132.html, ·用药分析·

北京地区40余家医院2007~2009年口服降糖药利用分析

赵玮*(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北京市100035)

中图分类号

R 969.3;R 287;R 95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0)42-3951-03

摘要目的:评价北京地区医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现状和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北京地区40余家医院2007~2009年口服降糖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 )、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医院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年均增长率达15%,其中阿卡波糖3年来一直居销售排行榜第1位,占口服降糖药总销售金额的42%左右;二甲双胍的DDDs 在2007、2009年中排名榜首,阿卡波糖的DDDs 在2008年列首位。结论:北京地区医院口服降糖药用量呈上升趋势。预计今后高效、安全、依从性好的药物将受到临床青睐。关键词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用药分析

Utilization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in 40Hospitals of Beijing Area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7~2009ZHAO Wei (Dept.of Pharmacy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35,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utilization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in Bei-jing area.METHODS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utilization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in 40hospitals of Beijing area from 2007to 2009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 respect of categories of drugs ,consumption sum ,DDDs and DDC.RESULTS :The annu-al increasing rate of the consumption sum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in Beijing area reached 15%.Acarbose took up the first place in the list of consumption sum in 3years ,accounting for about 42%of the total consumption sum.In terms of DDDs ,dimethylbig-uanide took the lead place in 2007and 2009while acarbose ranked at the first place in 2008.CONCLUSION :The consumption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in Beijing area has been on the rise.The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with high efficiency ,good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will be welcome in the clinic in the future.KEY WORDS Diabetes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Analysis of drug use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目前,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方式。口服降糖药按作用机制可分为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为了解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和趋势,使降糖药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对北京地区40余家医院2007~2009年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提供的北京地区医院使用口服降糖药的相关数据,包括药品名称、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其中,2007、2008年的资料来源于北京43家医院,分别是三级医院32家和二级医院11家;2009年的资料来源于北京46

家医院,分别是三级医院34家和二级医院12家。1.2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 )分析方法。限定日剂量(DDD )主要取自《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

化学分类索引及规定日剂量》[1]

,其中未收载的药物以药品说明书推荐的成人常规日剂量为准。用药频度(DDDs )=某药的年用量/该药的DDD 值,DDDs 可反映药物的使用结构和动态变化,其值越大表示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化学名相同而规格不同的药品,需分别计算其销售量,最后求和得到该药的总销售量。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因DDD 值不同,需分别计算DDDs ,所得DDDs 相加即为该药的总DDDs 。日均费用(DDC )=某药的年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 ,DDC 代表药物的总体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C 越大,表明患者的负担越重[2]。

2结果

2.1各年度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及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

统计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第六节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本节学习重点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病人的身体状况;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性问题;用药护理及健康指导。学习难点是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特点。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病例加深对高血压身心状况及护理措施的理解。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在血压升高的病人中,约5%为继发性高血压,即指由某些明确而独立的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2002年卫生部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 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3级(表3-4)。 表3-4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120 <80 正常高值120~139 80~89 高血压≥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注: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如高盐、低钙、低钾饮食,高蛋白质摄入,饮酒)、精神应激(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环境噪音)以及肥胖等有关。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胰岛素抵抗,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等机制,导致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使血压升高。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

高血压患者不断上升,血压管理与达标治疗,需要广大脉友对抗高血压药物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有充分的了解,故,今天先从抗高血压药物的相关知识整理开始...... 一、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 1 利尿药:常单独用于抗轻度高血压,也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尤适于伴心衰、浮肿患者。代表药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长期使用此类药易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及血液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性欲减退等并发症,故一般在医生指导下间断使用。 氢氯噻嗪:早期是通过排钾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而间接降压;长期用药所致的降压效应可能是通过持续降低体内钾离子浓度及降低细胞外液容量而降低血管阻力。长期服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禁用,糖尿病病人慎用。作为基础降压药用于各型高血压,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 钙拮抗药:适合于各型高血压尤适于重症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变的患者。代表药为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尼群地平等。硝苯地平: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患者。 其他药物: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 3 β受体阻断药:广泛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适于年轻的高血压病人及治疗劳力型心绞痛,但不宜于伴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因能减少胰岛素分泌、干扰糖代谢)。代表药普奈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普萘洛尔: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中枢部位、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外周神经水平),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临床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支气管收缩、心脏过度抑制和反跳现象,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 其他药物: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对原发性、肾性高血压症有很好疗效,能改善糖及脂质代谢、防治心功能不全、逆转心室肥大,常用于伴心室肥大、心衰、糖尿病、高血脂症、老年中、重度高血压。但不宜于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狭窄、妊娠等高血压患者,代表药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 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及醛固酮分泌,缓激肽的降解减少,降低血压。适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左心室肥厚、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其他药物:依那普利, 5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血管紧张素II的已知作用就是由AT1受体亚型引起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ACE没有抑制作用,不引起缓激肽或P 物质的潴留,所以不会引起咳嗽。 氯沙坦:与AT1受体选择性结合,对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绝大多数药理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可用于各型高血压。 6 降压中成药 牛黄降压丸:传统医学认为,高血压主要由肝脏经络的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所致;现代生物科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由多基因缺损而导致的疾病。在不升高血压的前提下增加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冠状血流量,扩张冠状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能力。山楂降压胶囊:采用阶梯降压靶向疗法,有效的治疗平肝降火,利湿化瘀。适用于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症之肝火亢盛证,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目胀,面赤,脉弦等。 其他药物:罗布麻茶、脑力清、复方七芍降压片等。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 普通内科付芳 概述 1.定义 2.高血压的流行情况 病因与机制:主要遗传和环境因素 1.病因 (1)遗传因素(占40%):父母有高血压其子女46%亦患高血压;60%的高血压病人有家族 史 (2)环境因素(占60%)饮食精神应激:脑力劳动、过度紧张 (3)其他因素 体重: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kg/m2)20-24位正常范围,高血压者1/3肥胖 避孕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 50%有高血压,血压高度与病程有关吸烟、过量饮酒 机制 机制 (血压的调节—主要决定于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 肾性水钠潴留 胰岛素抵抗 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RAAS的影响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症状 2.体征: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 有较大波动;体检:A2亢进,SM或 收缩早期喀喇音 3.并发症 (1)脑血管病 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 脑梗塞、短暂脑缺血发作 (2)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 (3)肾实质受损、肾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 (4)主动脉夹层:血液深入主动脉壁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管 急症,也是猝组死的原因之一

4.临床类型 (1)恶性或急进性高血压-少数患者 起病急,多见中青年;舒张压≥130mmHg;头痛、视力模糊、眼底…;急骤进展,不及时治疗可死于肾衰、脑卒中或心衰 (2)高血压危重症 1)高血压危象 2)高血压脑病 (3)老年人高血压: ?以上单纯收缩其高血压;血压易波动心脑肾并发症多见 辅助检查 1.动态血压监测 2.心电图 3.X线检查 4.超声心动图 5.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血尿素氮和肌酐 6.眼底 诊断 1.判断血压达高血压标准: 2.排出继发性高血压 3.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并作心血管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险组) (1)分层依据 ①血压升高水平(1级,2级,3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②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男性>55岁、女性>65:吸烟:高脂(胆固醇>5.72mmol/L即220mmg/d)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齢女性<65,男性<55) ③靶器官损害: 左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肾: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轻度升高(106-177μmol/L或2-2.0mg/dl)超声或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④并发症 心脏疾病(心绞痛、心梗、曾接受冠脉血运重建手术、心衰) 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 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177μmol/L或1-2.0mg/dl) 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 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它危险因素和病史 1级 2级 3级 无其它危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 1-2个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 3个以上危险因素 或糖尿病或靶高危高危极高危 器官损害 有并发症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

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综述doc.

班级:09药学(医药事业管理方向(1班姓名:黄梅丽学号:0903511159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用抗高血压药物能控制血压并减少或防止心、脑、肾等并发症,对于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血压的病因越来越清楚,带动了更多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 正文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 约20%的成人患有高血压,且在确诊病人中75%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死亡率约占50%。[1]在近十几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几乎增加的近一倍,由高血压所引发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由于高血压防治知识宣和普及,高血压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用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依据相关资料对抗高血压新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在过去40年中,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几类新药来治疗高血压:60年代的利尿剂(diwretic,70年代的β-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s,80年代的钙通道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 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s,简称ACEI。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这些药物治疗效果得到了临床医生以及患者的肯定。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这些药物毒副作用也日渐明显。所以一批批的抗高血压新药物得以研究和发展。 1 抗高血压新药物的研究进展 1.1 肾素抑制药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血管紧张肽原是它的唯一底物。因此 ,抑制肾素的活性可使RAAS的限速过程受阻,导致体内 An gⅠ、AngⅡ及醛甾酮含量下降,进而引起血管舒张,水钠排出量增加,血压下降。肾素抑制药作为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1.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寿比山、钠催离); 2.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可、博苏)、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金络、络德); 3.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心痛定、拜新同(即拜心痛)、地尔硫(恬尔心)、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康宝得维)、拉贝洛尔(乐西平、司乐平)、尼群地平等)。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博通)、依那普利(怡那林、悦宁定)、培哚普利(雅施达)、笨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雷米普利(瑞秦)等。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洛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替米沙坦(美卡素)、厄贝沙坦(安博维)等。 各类降压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 各种降压药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对于我们来讲,首先更应该记住它的禁忌症,尤其是绝对禁忌症,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 1. 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如HCT即双氢克尿噻);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禁忌症:痛风病人绝对不能用,相对禁忌为妊娠。 2. β受体阻滞剂 适应证: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高血压; 禁忌症:因为该类药物可减慢心率,因此2~3度房室传导阻滞绝对不能用,该类药物也会引起支气管收缩,因此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也绝对不能用,此外,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常运动者可谨慎使用该类药物。 3. 钙通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等);

适应证: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妊娠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颈中动脉粥样硬化;该类药物使用的比例非常大; 禁忌症:该类药物没有明显的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为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等。)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等) 适应证: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左室肥厚,ACEI 所致的咳嗽;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与ACEI类药物一样,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6. α阻滞剂 适应证:前列腺增生,高血脂: 禁忌症:绝对禁忌为体位性低血压,相对禁忌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上那么多药物,大家不可能全部记得住,药物说明书上列出的绝对禁忌症是需要大家重点注意的。当然,首选为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规范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80%分布在基层(城镇社区/乡村),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 我国人群高血压控制率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欠缺有关。因此,积极宣讲《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高血压防治技术是必要的。本文仅就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规范做一简介。 高血压治疗目标●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危险。

2019主管药师 专业知识 药理学—第二十一节 抗高血压药

药理学——第二十一节抗高血压药 5类一线降压药: ①利尿药——氢氯噻嗪、螺内酯 ②β受体阻断剂(β-RB)——洛尔类 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普利类 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沙坦类 ⑤钙通道阻滞剂(CCB)——地平类 曾多年用于临床并有一定的降压疗效,但因不良反应较多,目前不主张单独使用,但可用于复方制剂或联合治疗。 -外周交感神经递质再摄取抑制剂——利血平 -中枢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甲基多巴 -外周α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特拉唑嗪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抑制药(ACEI) 【代表药】 卡托普利 依那普利 赖诺普利 福辛普利 培哚普利 【应用】 1.高血压 2.心功能不全 3.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 【机制】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见下图: 【降压特点】 ①降压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对心排出量无明显影响; ②可预防和逆转心肌与血管构型重建; ③增加肾血流量,保护肾脏; ④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不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改变。 【临床应用】 ①ACEI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单用可控制轻度高血压。 ②对中、重度高血压合用利尿药可加强降压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③对伴有左心室肥厚、左心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ACEI是首选药。【不良反应】~低,轻微。 首剂低血压——见于开始剂量过大时,应小量开始试用。 刺激性干咳 高血钾、低血糖、血管神经性水肿。 久用可致血锌降低而引起皮疹、味觉及嗅觉缺损、脱发等,补充Zn2+可一定程度缓解。

【禁忌症】 双侧肾动脉有狭窄 重度肾衰 孕妇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代表药】 氯沙坦 缬沙坦 替米沙坦 厄贝沙坦 【药理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选择性ATl受体阻断药) ◆还能促进尿酸排泄,明显降低血浆尿酸水平。 【临床应用】 ——可用于各型高血压 ——若用药3~6周血压下降不理想,可加利尿药。 【不良反应】 本药除不引起咳嗽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外,其余不良反应与ACEI相似。普利类和沙坦类——ACEI/ARB 江湖老大有正义,护心护肾护血糖; 防止猝死大贡献,逆转重构延寿命; 能用都用尽量用;除非实在不能用; 合用噻嗪防高钾;咳嗽太狠换沙坦; 用药监测肾功能,肌酐轻升可继续; 禁止使用有两条,肾A双侧都狭窄; 重度肾衰才禁用,轻/中肾衰还可用! 下列不属于卡托普利ACEI作用机制的是 A.抑制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B.抑制局部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C.减少缓激肽的降解 D.减少醛固酮的分泌 E.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 『正确答案』E ACEI类药描述错误的是 A.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 B.提高交感神经活性作用 C.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 D.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药物 E.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正确答案』B 合并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患者宜用 A.阿替洛尔

(整理)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匡长春,汤韧,王平(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430070) 摘要:目的:综述介绍近年来医院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帮助。方法:广泛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报道,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结果与结论:各类抗高血压药物拥有自身的特点,适用于不同并发症的高血压,高血压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111(2000)03-0139-04 高血压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高血压会引起患者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并与糖、脂质代谢紊乱和糖尿病有密切关系,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高血压发病机理及治疗药物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从现阶段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来看,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降压,还须考虑降低血压波动性(BPV)、增强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BRS)、改善心率变异性(HRV)及血压昼夜节律等等[1],从而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消退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本文对目前医院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作个概述,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1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根据各种药物在血压调节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及作用部位,目前一般将抗高血压药物分为5类(表1):表1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2各类抗高血压药物 2.1利尿降压药物噻嗪类利尿剂是50年代后期引进的第一大类抗高血压药物,它与β-阻滞剂被建议作为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因为这两类药物在长期对照试验中被长期试验过,并能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其降压作用温和、确切、持久。噻嗪类利尿剂能减轻其它降压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增加它们的降压效力,还可减少左心室肥大,其效果比其它常用抗高血压药更明显,它们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选择药物。近期一些长期临床研究表明,在降低冠心病发作方面,小剂量噻嗪利尿剂优于较大剂量利尿剂。短期治疗期间,噻嗪利尿剂会增加血清胆固醇水平,而长期治疗期间(6mo~1a),其水平恢复到治疗前水平。90年代,美国高血压委员会及WH/ISH的指导原则中仍把利尿剂列为首选降压药物之一,但建议应用剂量应小。 2.2干扰肾上腺素能神经药物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药物中,除β-阻滞剂外,其它几类药物应用相对较少,而β-阻滞剂经过长期临床应用与对照试验,证明该类药物有效、安全,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且不断有此类新药问世。脂溶性β-阻滞剂(普奈洛尔、美托洛尔、拉贝洛尔等)在肝脏中代谢、降解,并能穿透血脑屏障,此类药物被认为可有效降低猝死发生率[2]。水溶性β-阻滞剂以原形在肾脏中消除,血浆浓度更稳定。新一代的β-阻滞剂比索洛尔、贝凡洛尔、塞利洛尔等对β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资料显示[3],塞利洛尔是一种长效的β-阻滞剂,具有直接扩血管作用,同时还兼有部分α2受体阻滞和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其减慢心率作用较轻,对老年及心率偏慢的高血压患者较为合适。每日服一次,降压效应谷/峰比值,均达到FDA提出的对长效降压药物的要求。塞利洛尔[4]还能扩张支气管,降低呼吸道阻力,这可能与其部分激动β2受体有关。 2.3钙拮抗剂药物钙拮抗剂按化学性质可将其分为4个大的亚类,根据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特性不同,每个亚类又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药物[5](表2)。 2钙拮抗剂的分类

常见抗高血压药不良反应一览

常见抗高血压药不良反應一览 利血平(利舍平、血安平、蛇根碱):1.不良反应有鼻塞、乏力、嗜睡、腹泻、胃酸分泌量过多、诱发溃疡病、震颤麻痹、忧郁等。妊娠期间可增加胎儿呼吸合并症。2.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病患者禁用。3.用药期间发生明显抑郁症状应减量或停药。临近产期的孕妇不宜应用。 降压灵:注意临近产期的孕妇不宜应用。 肼屈嗪(肼苯哒嗪):超过400mg/日易产生副作用。心动过速、冠状动脉病变、脑血管硬化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 可乐宁(氯压定、血压得平、110降压片):1.不良反应为口干、嗜睡、便秘、乏力、心动过缓、头晕、头痛、恶心、直立性低血压及性功能不全等。2.注意长期服药可产生钠潴留。不可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3.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短暂升高而后持续下降。 卡托普利(开博通、甲巯丙脯酸、刻甫定):1.不良反应为恶心、眩晕、味觉减退、皮疹等,个别患者可出现蛋白尿、粒细胞缺乏症、肝功能异常等。2.过敏体质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依那普利(悦宁定、益压利、苯酯丙脯酸、苯丁酯脯酸、恩纳普利、依苏):1.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口渴、咳嗽、倦怠、皮疹、心悸、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胸痛、白细胞减少、电解质紊乱等。2.对该药过敏、手术前、肾动脉狭窄、孕妇、哺乳期妇女、儿

童禁用。3.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根据肾损害情况决定。4.与交感神经阻断剂和神经节阻断剂合用时应谨慎;与某些β-受体阻滞剂合用能增强该药的抗高血压作用;与钾盐或含钾药物合用可引起高血钾症。 西拉普利(抑平舒):注意:1、对该药过敏者、腹水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2、老年人、儿童、双侧肾动脉狭窄及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慎用。3、使用该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避免引起血压急剧下降。 4、与非甾体抗炎药并用可影响该药的降压作用。5.其他与依那普利基本相同。 培哚普利(雅施达、哌林多普利、普吲哚酸):1.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口渴、咳嗽、倦怠、皮疹、心悸、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胸痛、白细胞减少、电解质紊乱等。2.对该药过敏、手术前、肾动脉狭窄、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禁用。3.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根据肾损害情况决定。4.与交感神经阻断剂和神经节阻断剂合用时应谨慎;与某些β-受体阻滞剂合用能增强该药的抗高血压作用;与钾盐或含钾药物合用可引起高血钾症。5.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可能对该药过敏,应谨慎;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用该药会影响肾功能;与噻嗪类药物合用可降低该药的血液浓度。 贝那普利(洛汀新、苯那普利):1.肾动脉狭窄、心衰、冠状动脉硬化或脑动脉硬化患者慎用。2.用药后出现面部水肿,应立即停药。对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并发喉部水肿或休克者应立即抢救治疗。3.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口渴、咳嗽、倦怠、皮疹、心悸、

药理学——抗高血压药

药理学——抗高血压药 5类一线降压药: ①利尿药——氢氯噻嗪、螺内酯 ②β受体阻断剂(β-RB)——洛尔类 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普利类 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沙坦类 ⑤钙通道阻滞剂(CCB)——地平类 曾多年用于临床并有一定的降压疗效,但因不良反应较多,目前不主张单独使用,但可用于复方制剂或联合治疗。 -外周交感神经递质再摄取抑制剂——利血平 -中枢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甲基多巴 -外周α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特拉唑嗪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抑制药(ACEI) 【代表药】 卡托普利 依那普利 赖诺普利 福辛普利 培哚普利 【应用】 1.高血压 2.心功能不全 3.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 【机制】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见下图: 【降压特点】 ①降压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对心排出量无明显影响; ②可预防和逆转心肌与血管构型重建; ③增加肾血流量,保护肾脏; ④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不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改变。 【临床应用】 ①ACEI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单用可控制轻度高血压。 ②对中、重度高血压合用利尿药可加强降压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③对伴有左心室肥厚、左心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ACEI是首选药。【不良反应】~低,轻微。 首剂低血压——见于开始剂量过大时,应小量开始试用。 刺激性干咳 高血钾、低血糖、血管神经性水肿。 久用可致血锌降低而引起皮疹、味觉及嗅觉缺损、脱发等,补充Zn2+可一定程度缓解。

【禁忌症】 双侧肾动脉有狭窄 重度肾衰 孕妇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代表药】 氯沙坦 缬沙坦 替米沙坦 厄贝沙坦 【药理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选择性ATl受体阻断药) ◆还能促进尿酸排泄,明显降低血浆尿酸水平。 【临床应用】 ——可用于各型高血压 ——若用药3~6周血压下降不理想,可加利尿药。 【不良反应】 本药除不引起咳嗽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外,其余不良反应与ACEI相似。 普利类和沙坦类——ACEI/ARB 江湖老大有正义,护心护肾护血糖; 防止猝死大贡献,逆转重构延寿命; 能用都用尽量用;除非实在不能用; 合用噻嗪防高钾;咳嗽太狠换沙坦; 用药监测肾功能,肌酐轻升可继续; 禁止使用有两条,肾A双侧都狭窄; 重度肾衰才禁用,轻/中肾衰还可用! 下列不属于卡托普利ACEI作用机制的是 A.抑制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B.抑制局部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C.减少缓激肽的降解 D.减少醛固酮的分泌 E.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 『正确答案』E ACEI类药描述错误的是 A.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 B.提高交感神经活性作用 C.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 D.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药物 E.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正确答案』B

2014年抗高血压药考试试题答案

抗高血压药考试试题 一、A型题(本大题62小题.每题1.0分,共62.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种药物首次服用时可能引起较重的体位性低血压: A 卡托普利 B 哌唑嗪 C 硝苯地平 D 可乐定 E 普萘洛尔 2.下列何药可使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症状加重: A 米诺地尔 B 肼屈嗪 C 阿方那特 D 普萘洛尔 E 哌唑嗪 3.属于钾通道开放药的是: A 米诺地尔 B 普萘洛尔 C 硝普钠 D 可乐定 E 哌唑嗪 4.哪种药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 A 卡托普利 B 二氮嗪 C 利舍平 D 甲基多巴 E 可乐定 5.卡托普利不会产生下列哪种不良反应? A 皮疹 B 低血钾 C 干咳 D 低血压 E 脱发 6.卡托普利的主要作用机理为: A 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 B 抑制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C 竞争性对抗血管紧张素 D 抑制肾素的生成 E 直接扩张血管 7.有关可乐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用药后血管张力下降 B 可兴奋外周血管上的。受体 C 阻断外周肾上腺素受体 D 用药后心脏表现为抑制 E 用药后血肾素水平降低 8.长期使用利尿药的降压机理主要是: A 增加血浆肾素活性 B 排Na+利尿,降低血容量 C 减少小动脉壁细胞内Na+ D 抑制醛固酮分泌

E 降低血浆肾素活性 9.下列降压药哪一药物最易引起心率加快: A 可乐定 B 利舍平 C 普萘洛尔 D 肼屈嗪 E 胍乙啶 10.哪种药物可推迟或防止糖尿病性肾病的发展: A 米诺地尔 B 利舍平 C 二氮嗪 D 卡托普利 E 肼屈嗪 11.下列哪一药物可致血肾素水平升高: A 利舍平 B 普萘洛尔 C 肼屈嗪 D 维拉帕米 E 可乐定 12.需经体内转化后才能发挥降压作用的药: A 卡托普利 B 肼屈嗪 C 依那普利 D 拉贝洛尔 E 阿方那特 13.下列哪一降压药兼有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A 米诺地尔 B 氢氯噻嗪 C 利舍平 D 肼屈嗪 E 哌唑嗪 14.硝酸甘油不引起下列哪一效应: A 心肌收缩力减弱 B 静脉容量增加 C 心率加快 D 减少心脏后负荷 E 心室壁张力降低 15.哌唑嗪降低血压而不引起心率加快的原因是: A 阻断α2受体 B 阻断α1受体与α2受体 C 阻断M受体 D 阻断α1受体与β受体 E 阻断α1受体而不阻断α2受体 16.硝苯地平的作用机理主要为: A 促钾离子外流 B 抑制钙离子经电位操纵性钙通道跨膜内流 C 抑制钙离子经受体操纵性钙通道跨膜内流 D 抑制细胞膜Na+ -Ca2+交换 E 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根据各种药物的作用和作用部位可将抗高血压药物分为下列几类: 一、西药抗高血压药物 1.利尿降压药如氢氯噻嗪等。 2.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利美尼定等。 (2)神经节阻断药:如樟磺咪芬等。 (3)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哌唑嗪等。 α1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α、β受体阻断药。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药:如卡托普利等。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等。 (3)肾素抑制药:如雷米克林等。 4.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 5.血管扩张药如肼屈嗪和硝普钠等。 二、中药抗高血压药物 1.常用中草药,如:山楂、罗布麻、决明子、杜仲、地龙、野菊花等。 2.常见中成药,如:牛黄降压丸、珍菊降压片、山楂降压胶囊等。 三、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1 利尿药 氢氯噻嗪:早期是通过排钠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而间接降压;长期用药所致的降压效应可能是通过持续降低体内钠离子浓度及降低细胞外液容量而降低血管阻力。作为基础降压药用于各型高血压,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利尿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噻嗪类利尿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轻度高血压,也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治疗中、高度高血压。与扩血管药或交感神经抑制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应用时,应限制钠盐的摄入。 2 钙拮抗药 硝苯地平: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患者。 其他药物: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作用快而强,但对血压正常这影响不明显。降压时伴有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合用β受体阻断药可避免这些反应并能增强降压效果。 尼群地平作用与硝苯地平作用相似,但血管松弛作用较强,降压作用温和而持久,适应于各型高血压,尤其适应于老年患者。 3 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中枢部位、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外周神经水平),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临床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支气管收缩、心脏过度抑制和反跳现象,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 其他药物: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美托洛尔 美托洛尔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口服吸收完全,服药后1~2小时作用达高峰,控释剂一次给药后降压作用看可持续24小时,故一日给一次药即可。不良反应少。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高血压为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的病症,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推荐用于降血压的一线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α1受体阻滞剂。本文收集了这6类降血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供临床参考。 1利尿剂 利尿剂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已有30余年历史,由于其作用温和、价廉,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肾素活性低,血浆容量相对较多,因此对老年患者比年轻患者更为有效。国内常用的药物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螺内酯、氨苯蝶啶。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如下: 1.1低钾血症 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且氢氯噻嗪比吲哒帕胺发生率更高。国内报道此副作用发生率门诊患者为28.1%,住院患者为15.7%。老年患者的此种不良反应更为明显。处理:减少剂量、进食含有充足钾的食物、常规补钾或改用其他降压药,或与保钾降血压药物合用可减少此种不良反应。还有学者比较了吲哒帕胺小剂量(1.25mg)与常规剂量(2.5mg)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发现降压作用相同,而不良反应小剂量组比常规剂量组更少、更轻微。李丽等应用咪哒普利与氢氯噻嗪合用治疗高血压,可相互预防单用两药时所发生的电解质紊乱,咪达普利的干咳副作用无加重迹象。另有报道应用吲哒帕胺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21例,仅1例出现低血钾。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可使各药的剂量减小,低血钾副作用明显减少。 1.2血尿酸增高

噻嗪类利尿剂及吲哒帕胺在使用中可发生血尿酸升高,由于它们与尿酸竞争有机酸排泄通道,减少尿酸排泄,故可引起血尿酸升高。有报道应用吲哒帕胺治疗182例高血压,观察发现有引起血尿酸升高的现象,同时伴有血肌酐升高,当血肌酐达250μmol·L-1时,停服吲哒帕胺1~2月后血肌酐及尿酸均下降,说明此现象是可逆的,当血肌酐升高>250μmol·L-1时则较难逆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增加尿酸的排泄,因此,排钾利尿剂与ACEI合用可降低血尿酸、肌酐,并预防低血钾的发生,是一种合理的药物组合。另外有资料观察氯沙坦有明显的降低尿酸的作用。 1.3勃起功能障碍(ED)及性欲减退 高血压患者中ED常见,利尿剂可引起或加重ED,常发生于应用螺内酯及氢氯噻嗪时,有报道以卡托普利或(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得高宁)为基础,配用螺内酯或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患者284例,螺内酯组146例,12例出现性欲减退占12.3%。氢氯噻嗪组138例,其中76例出现性欲减退,占55%。Grimn 等学者报道氢氯噻嗪12.5 mg即可引起勃起功能障碍。处理:ACEI类及钙离子拮抗剂可改善XX动脉血液供应,使海绵体的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勃起功能障碍,据报道西拉普利治疗伴有勃起功能障碍的高血压者,以氨氯地平(络活喜)作为对照,结果发现两种药物均能改善ED症状,一平苏优于络活喜,认为与ACEI类药物可改善血管重塑有关。近年来有一些初步研究显示,某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改善ED,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是治疗ED的有效药物,但必须强调西地那非禁忌与任何剂型的硝酸酯类药物合用,以免发生严重低血压。 此外,利尿剂尚可致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特别是在应用较大剂量时更易出现,应用小剂量利尿剂后此种副作用已较少发生。用药过程中发生的恶心、

高血压护理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 一、概念: 原发性高血压系指病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二、高血压的分级: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20~129 80~84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高血压≥140 ≥90 I级高血压(轻度) 140 ~159 90 ~99 II级高血压(中度) 160 ~179 100 ~109 III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三、易患人群: 经过科学实验反复论证,以下人群易患高血压: 1.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属有高血压病史者; 2.肥胖者;酸性体质(体内负离子含量不足)者; 3.过分摄取盐分者; 4.过度饮酒者; 5.孤独者; 6.过度食用油腻食物者。

四、临床表现: 1.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2.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4.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5.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恶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五、护理诊断: 1.头痛---与血压升高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急性低血压反应、视力模糊及意识改变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原发性高血压饮食、药物治疗相关知识。 4.焦虑---与血压控制不满意,发生并发症有关。 5.营养失调---与高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过多、缺少运动有关。 6.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脑血管意外、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范文

一、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 1 利尿药:常单独用于抗轻度高血压,也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尤适于伴心衰、浮肿患者。代表药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长期使用此类药易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及血液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性欲减退等并发症,故一般在医生指导下间断使用。 氢氯噻嗪:早期是通过排钾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而间接降压;长期用药所致的降压效应可能是通过持续降低体内钾离子浓度及降低细胞外液容量而降低血管阻力。长期服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禁用,糖尿病病人慎用。作为基础降压药用于各型高血压,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 钙拮抗药:适合于各型高血压尤适于重症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变的患者。代表药为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尼群地平等。 硝苯地平: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患者。 其他药物: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 3 β受体阻断药:广泛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适于年轻的高血压病人及治疗劳力型心绞痛,但不宜于伴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因能减少胰岛素分泌、干扰糖代谢)。代表药普奈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 普萘洛尔: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中枢部位、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外周神经水平),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

临床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支气管收缩、心脏过度抑制和反跳现象,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 其他药物: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对原发性、肾性高血压症有很好疗效,能改善糖及脂质代谢、防治心功能不全、逆转心室肥大,常用于伴心室肥大、心衰、糖尿病、高血脂症、老年中、重度高血压。但不宜于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狭窄、妊娠等高血压患者,代表药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 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及醛固酮分泌,缓激肽的降解减少,降低血压。适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左心室肥厚、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其他药物:依那普利, 5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血管紧张素II的已知作用就是由AT1受体亚型引起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ACE没有抑制作用,不引起缓激肽或P 物质的潴留,所以不会引起咳嗽。 氯沙坦:与AT1受体选择性结合,对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绝大多数药理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可用于各型高血压。 6 降压中成药 牛黄降压丸:传统医学认为,高血压主要由肝脏经络的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所致;现代生物科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由多基因缺损而导致的疾病。在不升高血压的前提下增加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冠状血流量,扩

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11T15:40:23.7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作者:王江流吴静 [导读] 探讨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03) 【摘要】目的:探讨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硝苯地平)、B组(雷米普利)、C组(替米沙坦)各28例,对比三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对比差异不大(P>0.0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血压。合理选用药物,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影响,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143-02 高血压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以偶长升高,并伴随有神经调节功能以及机体代谢的异常,容易引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1]。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血压的有效控制[1]。在临床上,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具有代表性的抗高血压药物类型,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雷米普利片及替米沙坦片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硝苯地平)、B 组(雷米普利)、C组(替米沙坦)各28例。A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4.1±5.7)岁;病程1~13年,平均(7.9±1.8)年。B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59~76岁,平均年龄(66.1±4.7)岁;病程2~15年,平均(8.1±2.1)年。C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5.3±4.9)岁;病程1~14年,平均(8.2±1.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照均衡,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需要进行血压及其他身体指标的检查,并予以详细记录。A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79,30mg),1次/d。B组患者给予雷米普利片(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24),C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片(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国药准字J20090089)患者必须严格执行医嘱,避免服用医嘱之外的其他降压药物。在此基础上合理膳食,坚持运动锻炼,减轻体重和减少体内脂肪,但要避免剧烈运动[2]。三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1]。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进行观察指标的计量,以(%)进行计数,通过t值和χ2检验资料(α=0.05),结果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血压水平 3.讨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雷米普利片及替米沙坦片是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的控制与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硝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该药物起效迅速,但由于药效不持久,同时具有负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增加血压波动,容易引发冠心病,一般使用硝苯地平硝缓释制剂[3]。雷米普利作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起到长效降压的效果。替米沙坦则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