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血压的耳穴与心理综合治疗

高血压的耳穴与心理综合治疗

高血压的耳穴与心理综合治疗
高血压的耳穴与心理综合治疗

高血压的耳穴与心理综合治疗

高血压属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肝阳”等范畴,并与“心悸”“胸痹”“中风”等有一定联系。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肾”两脏有关。体质的阴阳偏盛偏衰,气血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因素。其发病机理,主要为上实下虚,上实为肝气郁结,肝火肝风上扰,气血并行走于上。下虚为肾阴虚损,水不涵木,肝失滋养,而致肝阳偏盛。早期,多为肝胆偏盛(或肝火亢盛)中期多属肝肾阴虚,晚期多属阴阳两虚。

根据中医辨证可将本病分为4型:

1.肝火亢盛型: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惊悸,烦躁。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而燥,脉弦或弦紧。

2.阴虚阳亢型:眩晕,头痛,头重脚轻,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而数。

3.阴阳两虚型:眩晕,头痛,耳鸣心悸,行动气急,腰酸腿软,失眠多梦,夜尿多,劲惕肉瞤,舌淡或红,苔白,脉弦细。

4.痰湿壅盛型:眩晕,头痛,头重,胸闷,心悸,食少,呕恶痰涎,苔白腻。

笔者在临床中用耳穴压丸和催眠结合治疗高血压疗效稳定,介绍如下:

耳针治疗方法:

取穴:

肝火亢盛型:取穴肝,肾,角窝上,结节,耳背心,耳背肝,耳

背肾,耳背沟。

阴虚阳亢型:取穴肾,交感,皮质下,耳背心,耳背肝,耳背肾,耳背沟。

阴阳两虚型:取穴心,肝,耳背心,耳背肝,耳背肾,耳背沟。痰湿壅盛型:取穴脾,三焦,耳背心,耳背肝,耳背肾,耳背沟。方法:

1.耳穴压药丸法:取丹参和地龙各10克,用100毫升85%的酒精浸泡10天。过滤去渣,取100毫升浸提液中放入冰片1克,再放入草决明10克浸泡10天备用。耳廓用75%酒精消毒,将药丸(浸过的草决明)用胶布贴压在所选穴位上。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用强刺激泄法,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用平补平泄法。每隔1-2天换贴压另一侧耳穴。嘱患者每日自己按压耳穴3-5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10-15天,再做下一疗程。

血压较高或经数次治疗效果不显著者,可加耳尖,结节交替放血。

2.放血疗法:按摩耳廓,使之充血,在所选穴位上常规消毒,用采血针点刺,每穴放血3-5滴。(注:放血穴位1日内不能见水)同时可结合心理疗法;可以用催眠诱导的方法;

现在我们进行一段身心放松的练习:我只想让你去体验一下催眠带来的那种愉悦美妙轻松的感觉?,闭上你的眼睛,舒展一下身体做个深呼吸,采取最舒服的姿势坐好,慢慢地闭上你的眼睛,你什么都不会想,您什么都不用讲,你只会听从我语言的指令和背景音乐,环境中的任何声响,都仿佛从很遥远的地方飘散过来,它们不

会妨碍你,相反会帮助你。下面将你的注意集中在你的呼吸上,用你自己的节奏深呼吸,吸气的时候会吸入大量的空气,呼气的时候会把内心的负面情绪通通地呼出去,随着深呼吸,你会感到越来越宁静越来越放松。现在从你的头部开始,感觉你头部的肌肉在放松,感觉你的眼睛也在放松,感觉你的鼻子也在放松,感觉你的面部的肌肉也在放松,感觉两边的耳朵也在放松,放松你的嘴唇,放松你的牙齿,放松你的舌头,放松你的下巴,放松你的脖子,放松你的双肩,你的双肩承担了太多的负担和压力,现在把它们通通拿走,让你的双肩膀完全地放松下来,感觉你的胸腔随着呼吸有规律地起伏,放松你的左手,放松你的左手关节,放松你的右手臂,放松你的右手关节,放松你的右手,很宁静,很放松,很舒服,很放松,很舒服。放松你的臀部,放松你的左大腿,左关节,左小腿,放松你的左脚,放松你的右大腿,右关节,右小腿,现在你全身都处于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感觉到你的内心无比的舒服、愉悦。

现在,想象着头部有个血压调节中枢,将注意力放在你的头部的血压调节中枢,想象着它能自动调节你的血压达到正常的水平,你的血压会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你会感到很舒服,很舒服。从现在开始,你会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休息,你的血压会慢慢恢复正常。

现在将意识带回到你的身体,我们慢慢的回复,观察你的呼吸你的呼吸变的多么平静和缓慢,当你呼气的时候你会感到你的精力充沛,非常好。下面我会从五数到一,你会完全清醒,醒来之后你会

觉得舒服极了。5你开始逐渐地清醒了,你的血压慢慢恢复正常,4你的精神爽快极了,血压慢慢恢复正常,3移动一下你的双手和手指头,移动一下你的双脚和脚指头,你感到身心无比的舒适,2你的头脑清醒了,你的血压会慢慢恢复正常,1你完全清醒了。眨眨眼睛,适应一下光线,伸展一下身体,高举双手,手臂超过过你的头部,向上伸展,全身用力地伸展伸展,全身用力的伸展,伸展,呼气,抬头用力呼出所有的气,好了,这是一种新的感觉,呼气,抬头,用力呼出所有的气,感觉平静安详的感觉。你的血压慢慢恢复正常。

笔者治疗43例高血压,最高者血压180|120mmhg,最低血压

160|100mmhg,病史最长者10年,治疗最短疗程10天,最长者30天,有效率90%,恢复正常者33例,血压下降20mmhg者6例,4例无效。

参考文献

[1] 《常见病耳针疗法》,金盾出版社出版 1994年4月第一版.

[2] 《每天用一点神奇催眠术》2010版,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廖阅鹏.

耳穴压豆疗法讲课讲稿

耳穴压豆疗法

为什么通过耳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中,手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手阳明别络入耳中,阴经则通过其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聚也”。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其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压豆法对于治疗以下疾病有较好疗效: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压豆

操作方法 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主治病症 一、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o.6×0.8cm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二、失眠 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 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5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 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 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 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中医认为 常按耳穴降血压

中医认为常按耳穴降血压 高血压是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等几个证型,但总体而言,肝阴不足、虚阳上亢是其常见病机。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多兼见头痛、眩晕、面红、耳鸣、便秘、口苦等症状,心脏、血管、肾、眼底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应对高血压的关键措施是“重在预防”。近年来,耳穴按摩疗法已经证实有一定的稳定血压作用。耳穴按摩疗法可以预防高血压,对轻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对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从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本法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

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个穴位,左右耳交换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除耳穴按摩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及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节制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量;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起居有节;经常做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耳穴疗法概述

耳穴疗法概述 [摘要]:耳穴疗法:是指用一定的刺激方式,刺激耳穴以达到条理身体和治疗 疾病的一种作用。耳穴是耳郭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部位。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近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关键词]:耳穴,经络,脏腑,诊断,治疗,发展 关于耳针疗法的记载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自1958年法国医学博士Nogiet提出的人体耳廓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理论传入中国以后,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耳针学的发展。关于耳穴疗法的原理,一段时间从整体在耳部的缩影,耳与脏腑的关系,经脉与耳相通方面入手研究【1】。 耳穴与内脏肢体通过多条途径使在多个层次上联系起来。神经系统是一个重要途径:经络是学术界早已公认一条联系途径;体液也是一条联系途径【2】。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 耳穴疗法为什么有效 (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奇经八脉考》一书还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3】。 (二)耳郭与脏腑的联系 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黄帝内经》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等。后来医家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大大丰富完善了这一原理。《厘正按摩要术》在汇集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指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生理联系。与病理相关的如《素问·脏器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目荒荒无所视,耳无所闻”,《证治准绳》说:“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现代实验电针耳穴胃区,对胃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

高血压的耳穴压点

高血压的耳穴压点 一、主穴:肝、心、降压点、枕、肾上腺。 配穴:眩晕者加神门,头痛者加额,耳鸣者加肾。 二、禁忌症:<1>、耳廓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耳穴治疗。 <2>、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止耳针治疗。 <3>、年老体弱、有严重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病在治疗前要适当休息,治疗时手法要轻 柔,以防止发生意外。 三、操作流程 <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体征,临床表现,既往史,耳廓部位皮肤情况。女性患 者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患者的心理情况。告知患者(按压时热、麻、胀、痛感觉),做好准备。 <2>、护士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3>、备齐用物至患者床前,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4>、遵医嘱选择耳穴部位,探查耳穴。 <5>、患者取舒适合理体位,耳穴部位严格消毒待干,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小方块胶布固定于所选耳穴部位,以 中等力度按压药丸3-5分钟,询问、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反应调节手法轻重。 <7>、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每日4-6次,每次3-5分钟。 <8>、留贴3天后除去,改贴另一侧耳穴,两耳交替使用。 <9>、压点期间观察血压改善情况,每日监测血压2次。 <10>、操作完毕,安置患者舒适体位,整理床单,核对。 <11>、用物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相应处理。 <12>、护士洗手,记录时间、内容,签全名。 四、耳穴压点期间注意事项 <1>、患者要控制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2>、饮食要合理,应注意遵循低脂、低盐、高蛋白的原则,供给充足的蔬菜、水果。 <3>、活动易要适当,做的起居规律,适宜活动,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4>、穿戴宽松、柔软。 <5>、坚持服药,定时监测血压变化。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 、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王不留行籽。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0.6 x 0.8cm 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 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失眠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 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 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 次,每次3 分钟左右,贴敷1 次持续3~5 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x 0.5cm 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x0.5cm 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 次,每次按压5 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利胆耳穴方(《中医外科》)王不留行籽。用耳穴探测仪检查,在耳穴压痛点上敷贴中药王不留行籽。每日或隔日1换,10次为1疗程。功能疏肝利胆止痛。主治胆囊炎、胆区疼痛。 六、冠心病冠心止痛方(四川中医1987;(2):28)王不留行籽。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取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贴一侧耳穴上述各穴,嘱病人每日按压4 次,每次每穴按压40 次,5天交换1 次,10天为1 疗程。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心前区疼痛。 七、高血压病降压耳穴方( 黑龙江中医药1988;(4):29~31) 王不留行籽。取单侧耳降压沟、降压点、神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压于耳穴上,每穴压1 粒,每次按揉各穴3~5分钟,每日按压3 次,每隔3 日换压对侧穴位, 1 个月为1疗程。功能降血压。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 八、眩晕 止晕耳穴方(江西中医药杂志1988;(1):43) 王不留行籽。主穴: 内耳、额、枕、脑点、神门、交感; 配穴:肝阳上亢加心、肝、肾、三焦。气血亏虚加脾、胃、肾;肾精不足加肾、子宫或睾丸、内分泌; 痰浊内蕴加肺、脾、肾、皮质下; 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内分泌、皮质下。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穴1粒,隔日换药1次,3次为1疗

耳穴按摩降血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16018497.html, 耳穴按摩降血压 作者:雷晴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01期 高血压是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等几个类型,但总体而言,肝阴不足、虚阳上亢是其常见病机。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多兼见头痛、眩晕、面红、耳鸣、便秘、口苦等症状。心脏、血管、肾、眼底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应对高血压的关键措施是“预防”。近年来,耳穴按摩疗法已经被证实有一定的稳定血压作用。耳穴按摩疗法可以预防高血压,对轻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郭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郭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自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本法因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 个穴位,左右耳交替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行业文书)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 一、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o.6×0.8cm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二、失眠 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 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5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 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 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 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 利胆耳穴方(《中医外科》) 王不留行籽。用耳穴探测仪检查,在耳穴压痛点上敷贴中药王不留行籽。每日或隔日1换,10次为1疗程。功能疏肝利胆止痛。主治胆囊炎、胆区疼痛。 六、冠心病 冠心止痛方(四川中医1987;(2):28)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取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贴一侧耳穴上述各穴,嘱病人每日按压4次,每次每穴按压40次,5天交换1次,10天为1疗程。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心前区疼痛。 七、高血压病

失眠的耳穴治疗

浅谈耳穴压豆治疗不寐 一、定义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 于脏卫阳,不能入阴所得。不寐又称“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 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轻者——人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 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现代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可以不寐为主要症状。 二、病因病机 l.常见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2.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 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但久病可表现为 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三、诊断依据 1、主证: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兼症: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病史: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4、实验室检查: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它器质性病变。 四、辨证要点 辨证当辨虚实。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 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 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 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 五、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 镇惊安神,清心安神,配合精神治疗。 五、鉴别诊断 六、证型 (1)热扰神明

健康讲座-神奇的耳穴诊疗法

健康讲座-神奇的耳穴诊疗法 小小的耳朵,却是一个奥秘无穷的大千世界。它不仅能从这方寸之地反映出你的全身部位的健康状况,甚至还看出你过去曾得过什么病,并对一些疾病作出预测。同时,也可以从耳穴上治疗全身的病症,很多小病小痛更是起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 一、耳穴诊疗法 为什么能从耳朵上诊疗疾病呢?经 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从耳穴与经络、 脏腑、神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并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电 学说、生物全息学说、神经体液学说、 胚胎倒置学说等。研究发现,耳朵犹如 一个倒置的胎儿形象,是人体的一个缩 小,它包含着人体的全部信息,耳朵上 的许多穴位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分布的。 这些穴位又通过经络、神经与全身各部 位紧密相联。一旦机体的某一部位出现 病变,与其相应的耳穴就会出现变化,通过望诊、触诊及电测诊就可进行诊断。同样,刺激某些耳穴也可治疗相应部位疾病。 耳穴诊疗法起源于我国古代。早在二千三百多年以前的西汉已有了耳脉诊病的记载。我国第一部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详细的论述了经络和耳穴的关系。其中如“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记载,就生动的说明古代就知道用观察耳朵来判断人体疾病情况。 目前常用的耳穴诊断法有耳穴视诊法、耳穴触诊法、耳穴电测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运用,相互补充,并运用中、西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对人

体的疾病作出判断,有经验的耳穴医生通过耳穴对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很高,令人惊奇。不仅对急性病症、慢性病症、慢性病急性发作有诊断价值,而且对于既往史、外伤史、遗传病史及肿瘤的诊断更有其重要的参考意义。耳穴诊断中运用:一视(视诊法);二触(触诊法:包括指摸法、探测法、压痕法、压痛法);三测听(用耳穴探测仪的仪表、灯光、声音的变化);四辨证(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穴位的功能,相应部位的反应和临床经验)的综合系列诊断法。这种诊断法既符合现代西医的物理诊断:即“视、触、叩、听”,又符合中医“望、闻、问、切”的辨证理论。这种诊断方法,更完善充实及发展了中医的诊断方法,非常值得推广,以及深入研究造福于人类。 二、耳穴疗法临床应用 目前常用的耳穴治疗方法有针刺法、埋针法、刺血法、电疗法及耳穴贴压法、耳穴按摩法等。耳穴贴压法也称压丸法或埋豆法,因其无痛、无副作用、安全经济、简便省时等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的欢迎。目前此法已风靡全国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适合惧痛者、老人、儿童及各种慢性病患者。 耳穴治疗对疾病的适应范围较广,可以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伤等科上百种常见病和一些疑难、怪症、无名杂症。对有些专科的疾病疗效独特,并已形成特色。如眼科的青少年近视、早期白内障等;美容方面的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内科的失眠、头痛、高血压、眩晕等;皮肤科的带状疱疹、早期白癜风、湿疹等;五官科的耳鸣、听力下降、咽炎、过敏性鼻炎等。此外,耳穴在退热、止痛、明目、健脑、减肥、戒烟、调内分泌、保健、抗衰、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 (一)耳穴的适应症 1.疼痛性疾病 如各种扭挫伤、头痛和神经性疼痛等。 2.炎性疾病及传染病 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流感、百日咳、菌痢、腮腺炎等。 3.功能紊乱性疾病 如胃肠神经官能征、心脏神经官能征、心律不齐、高血压、眩晕症、多汗症、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病等。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行业文书)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适应症:各种疼痛性病症、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失眠、腹胀 等 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 禁用。 操作前准备: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核对医嘱、治疗卡;携治疗 卡到病房,核对床头卡、腕带、病症、选穴。 操作流程:1、推车至床旁。 2、核对床头卡、患者姓名、腕带,选的穴。 3、取坐位,选穴。 4、棉棒蘸酒精消毒皮肤。 5、小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的胶布粘于穴位上。 6、观察病人是否有不适情况。 7、讲解传授自行按摩技巧及注意事项,协助患 者取舒适卧位。 8、再次核对治疗卡,腕带、病症、选穴。 9、整理床单位,关心体贴病人。 10、垃圾分类放置,六步洗手法,摘口罩,记 录、推车出病室。 注意事项:(1)操作所选用的王不留行籽及胶布等应常规消

毒,以防感染。(2)防止胶布潮湿及污染,以免引起皮肤炎症,对胶布过敏者可加贴肾上腺素或使用抗过敏胶布。(3)夏季压豆因多汗,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留置1—2天。(4)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慎用,耳廓皮肤有炎症。冻伤的部位不宜使用。(5)按压刺激强度以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湿敷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湿敷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适应症肢体肿胀、关节炎等外科肿疡 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操作前准备: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核对医嘱、治疗卡;携 治疗卡到病房,核对床头卡、腕带、病症、治 疗项目、部位。 操作流程:1、推车至床旁。 2、核对治疗卡,腕带内容。 3、关闭门窗,遮挡床幔。 4、取舒适体位,暴漏敷药部位。 5、垫治疗巾,将浸药纱布敷于治疗部位上。 6、每隔5—10分钟淋药一次,讲解注意事 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7、看表,时间到,去除纱布、治疗巾。 8、观察治疗效果,带药物自然晾干后整理 用物。 9、再次核对治疗卡、腕带内容。爱护体贴 病人,开窗通风,拉开床幔。

耳穴疗法

中医外治法之耳穴疗法的临床使用 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典籍《灵枢·口问篇》中就有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通于耳”,可见耳是全身经络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形于耳,许多经脉注入于耳,耳和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通过刺激耳部相应穴位,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一、主要特点 1、适应症广、疗效好 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壮健肾等功能,所以它被广泛的使用于临床。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内分泌等各科。 2、简便易行、花费低廉 耳穴绝大多数是人体解剖学名称,并且耳穴的分布排列有一定规律,且耳穴疗法无需特殊设备,费用低廉。 3、副作用少 耳穴疗法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它无刺伤内脏之虞,也无滞针等现象。如若注意消毒并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史,耳廓感染和晕针等副作用就可以预防或减少发生。 二、适应症 1、各种疼痛性疾病 1.1外伤性疼痛:如扭伤,挫伤、刺伤、切割伤、骨折,脱臼、落枕,烫伤等疼痛。

1.2手术后疼痛:如五官、脑外,胸,腹、四肢各种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疤痕痛,患肢痛,麻醉后的腰痛、头痛等,常可用其来减少或代替杜冷丁、吗啡诸类止痛麻醉剂。 1.3神经性疼痛: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 1.4各类晚期疾病所致的疼痛。 2、各种炎症性疾病 如急性结膜炎、疱疹性角膜炎、牙周炎、化脓性牙髓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大叶性肺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炎、肠炎、阑尾炎、胆囊炎、盆腔炎、睾丸炎、副睾炎、各种脓疡、丹毒、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等,耳针有消炎止痛之功效。 3、功能紊乱性疾病: 如眩晕综合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癌症、性功能紊乱、腹肌痉挛、面肌痉挛等。 4、过敏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结肠炎、结节性红斑、风湿热、药热、血清病、荨麻疹等,耳穴疗法可以提高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具有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单纯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经绝期综合症。 6、传染性疾病:

耳穴埋豆治疗方案

耳穴埋豆治疗方案 【适应症与禁忌症】 1. 适应症: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尤以对各种疼痛,炎症,神经,内分泌功能 紊乱,过敏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有着突出疗效。 2. 禁忌症:耳穴压豆法不损伤皮肤,刺激强度可自行掌握,一般没有绝对禁忌 症。但耳廓有炎症,湿疹,冻伤,溃疡时不宜进行耳穴治疗,年老体弱者刺激不宜太强,孕妇慎用,习惯流产者忌用。严重心脑肾疾病慎用。 【治疗方案】 1.糖尿病 主穴:胰胆,内分泌,肾,三焦。 辅穴:耳迷根,胃,心。 加减:有感染时加耳尖,屏尖;皮肤瘙痒加肺,荨麻疹区,神门;功能障碍加卵巢(精宫),皮质下。 2.甲状腺机能亢进 主穴:甲状腺,神门,内分泌,丘脑。 辅穴:颈,肾,肾上腺,胃。 加减:多虑,失眠,易激动时加神门,脑点;心动过速时加心,小肠;月经不调时加卵巢,内分泌。 3.习惯性便秘 主穴:大肠,小肠,直肠下段,便秘点,交感。 辅穴:肺,脾,三焦。 加减:失眠加神门,失眠穴;头痛加太阳,枕;食欲不振加脾,胃。4.胃肠神经官能症 主穴:胃,大肠,交感,神门,皮质下。 辅穴:小肠,脾,肝。 加减:失眠加神门,失眠穴;头痛加脑点,额;胸闷心悸加心,胸。6.头痛 主穴:神门,太阳,额,枕,皮质下,丘脑。 辅穴:交感,膀胱,胆,内分泌,脑干。 加减:枕部疼痛可加枕,枕小神经,脑干;发热加耳尖。 7.神经衰弱 主穴:神门,心,皮质下,脑点,小肠,丘脑。 辅穴:肾,脾,肝,额,脑干,失眠穴。 加减:症状明显时可耳尖放血;性功能减退加内分泌,精宫;月经不调加内分泌,卵巢。 8.单纯性肥胖 主穴:内分泌,肾上腺,脑点,肾,丘脑。 辅穴:胃,肺,口,三焦。 9.皮肤瘙痒症 主穴:神门,肺,荨麻疹区,肾上腺。 辅穴:皮质下,交感,内分泌,脾,胃,相应穴位。 加减:如有糖尿病加胰胆;老年性瘙痒可加内分泌,卵巢,睾丸。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地微前方耳轮地边缘部) ●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次,每次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轮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穴枕、耳迷根、肾 .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配穴肾、脾、大肠 .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 注意事项:)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地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地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有些疾病也可导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地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b5E2R.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次,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地治疗.适宜病程年以下地单侧或双侧头痛.p1Ean. .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急性胆囊炎:胰胆、交感、肝,配穴神门、内分泌、胃、三焦、脾●发热者:配加神门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便秘取穴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 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面瘫取穴 主穴:三焦、相应部位(面颊区、眼、口)、脑干、神经系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

耳穴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耳穴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耳穴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耳穴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耳穴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高血压病临床上以头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征。晚期患者常伴有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从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本法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个穴位,左右耳交换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高血压西医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高血压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应注意劳逸结合。 2、降压药物治疗。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拮抗剂: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坎地沙坦酯、缬沙坦、安博维、安波诺等。 2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 3血管扩张剂: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硝普钠、长压定、肼苯达嗪。 4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①.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宁、甲基多巴。 ②.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常用者有阿方那特,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③.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

耳穴疗法简介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简介 耳廓的神经、血管最为丰富,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胰岛素值,进而掏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 耳穴疗法为什么有效? 中医美容减肥方法中有一种刺激耳廓的耳穴疗法,而且颇有效果。然而,想必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耳穴疗法为什么这么有效,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耳廓与经脉、脏腑、神经关系密切. (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筋分别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耳廓周围,但均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临床实践中发现,接受耳针或耳穴贴压治疗的病人,有轻微的触电或气体流动或一股发热暖流感由耳廓沿着一定路线向身体的某一部位放射,其经过路线大部分与经脉循行的路线相似。如对针刺经穴循经感传显著的受试者、刺激耳穴时出现循经感传进行了观察。在104次的测试中,90次所诱发的感传的循行路线与耳穴刺激互有特异的对应关系,约占86.5%,其余14例感传系沿着同名经、表里经或其他无关经脉的路线循行。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耳廓与脏腑的联系 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脉度》亦说:“肾气温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也说:“肺主声,故

高血压--耳穴

中医认为,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等几个证型,但总体而言,肝阴不足、虚阳上亢是其常见病机。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多兼见头痛、眩晕、面红、耳鸣、便秘、口苦等症状,心脏、血管、肾、眼底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应对高血压的关键措施是“重在预防”。近年来,耳穴按摩疗法已经证实有一定的稳定血压作用。耳穴按摩疗法可以预防高血压,对轻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对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从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本法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个穴位,左右耳交换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除耳穴按摩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及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节制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量;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起居有节;经常做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耳部取穴:神门、心、肾、交感、耳背沟。 操作方法:取王不留行7粒,把医用胶布剪成0.6平方厘米的小方块7片,再将王不留

神奇的耳穴疗法

神奇的耳穴疗法 主持人:走在街上,你是不是看到过有人耳朵上贴着小块胶布?别奇怪,这不是一种追求时髦的方式,而是一种防病治病的疗法。据说,这样做可以治疗近视,可以美容、减肥,甚至还可治疗好多慢性病等。虽然听着有点包治百病的小广告嫌疑,但这是真的。下面我们就请冯院长讲讲关于耳穴的那点事儿。 冯士华:主持人好,手机前的朋友们,大家好!传统的耳穴疗法,以适应症广、疗效好、简便易行和副作用少等优点,备受人们的欢迎。 我先说几个病例,也让大家了解一下耳穴疗法的神奇:双城集片一个耳鸣的患者第一次治疗,贴上耳穴回家的时候,走出连庄大街,耳鸣就消失了。张宽多年的糖尿病患者,坚持二十一次的耳穴治疗,至今血糖稳定。还有我家姑娘,在大连医科大学读研期间,因学习和工作紧张突发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在附属医院诊断为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不明显,我让孩子请假回来,带回来的一堆药一粒也没用,就贴耳穴和艾灸,一星期恢复正常。我们现在收到耳穴治疗的患者送的锦旗就多达23面,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疗效好。 耳穴疗法是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目前,已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耳穴疗法,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确立耳穴疗法为治疗多种病症的有效方法。

根据现代生物全息理论及实践证明,耳朵与全身各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身体任何一个器官,都可以在耳部找到对应的反射区域,并可借助刺激达到调整、治疗的效果。 主持人:耳穴有这么多的治疗作用,而且有这么好的疗效,到底得用什么方法刺激耳穴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呢? 冯士华:耳穴疗法是用汉针(毫针)、压王不留行子、磁疗、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准确地刺激相应耳穴处,并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主持人:请冯院长简单的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治疗办法 冯士华: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的耳穴疗法是压子法(压豆法)、毫针刺法和刺血法三种,不同的耳穴疗法适应的病症也不尽相同。我今天带来的就是上述三种治法用的东西。一个是耳穴探测仪,一个是汉针,一个是三棱针、一个是耳穴所压的王不留子。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压子法,就是以王不留行子黏附在0.6厘米×0.6厘米大小的胶布中央,消毒后用镊子夹住胶布,贴敷在所取穴位上即可。每日自行按压3~5 次,1周贴2次,双耳交替。 毫针刺法,耳穴严格消毒,用26~30号的0.5~1寸长的针灸针,刺入所选耳穴,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型、耐受度等综合考虑。留针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