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大学建设建言献策

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大学建设建言献策

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大学建设建言献策
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大学建设建言献策

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大学建设建言献策

如今,在全校的努力下我校更名大学成功,现我校进入了创建高质量品牌大学的关键时期。我们是学校的主人,承担着学校建设发展的重任;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创建高质量品牌大学,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为更好的建设我校,实现高水平建设大学的目标,我向全体师生提出如下倡议:

作为学校的主人,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勤奋学习,迎接挑战;尊师爱校,文明诚信;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在学校的有限时间内认真学习、全面发展,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要发扬主人翁精神,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创新发展成果,维护学校的社会声誉,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我们应集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早日实现学校发展建设的近远期目还有就是希望学校能够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为同学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便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我觉得应该多加一些必要的硬件设施(比如学校的体育设施,公共设施)。因为只有在硬件设施足够好的情况下,同学们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才能。这也是很多同学的建议。

我们都知道进入学校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而这最需要有好的老师,我知道我校的老师都是很有能力的。但应该让有一个更好的氛围。应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思想素养,强化服务意识,扎实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提高师德素养,全员师德素养的提高是校园文化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现。全体教职员工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师德建设和思想素养建设标准,用高尚的情操感染、熏陶

学生,用正确的言行引导学生成长。我们要以扎实的师德建设促进教书育人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为此,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淡泊明志、甘为人梯,通过教书育人用广博的知识培养学生;管理人员要勤政务实、忠诚操守,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服务影响同学。也可采取一些措施增加全体教职工的竞争与创新力。有竞争才有进步,创新也可提高教学质量。

还有我觉得学校领导们应认真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机制,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学校能够实现高质量建设。充分发挥更名大学的最大效益,努力形成现代大学管理的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基层创新。要紧密结合单位、部门工作实际,将创新意识、创新做法实实在在地融入到工作中,人人创新,事事创新,用全新的理念完成教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重要的一点是要求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爱岗敬业,树立强烈的质量品牌意识和岗位创新意识,用创新的思想、质量品牌的意识做好教学、管理、科研和服务工作。要扎实做好迎评创优的各项工作。

希望全体师生都能以主人翁姿态做理性思考,了解形势、明确目标、勤奋学习、,同时也希望全体师生携手并肩、团结一心,为把我校建设成高质量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校园文化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导向、人格塑造及文化激励等综合性育人功能。下面是有20xx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欢迎参阅。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对于推进我校改革与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 ___、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___》(教社政[20xx]16号)的要求,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党的“xx大”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精神文化建设

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传承“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精神,坚持“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办学理念,塑造民大精神,提高学校品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思路,创建校园文化精品,强化道德养成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传承优秀大学文化,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成为激励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热情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同时对社会起到示范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挖掘学校办学 ___优秀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树立 ___世界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同时也是微观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表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巩固已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成就,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新视野和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从校园文化建设看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日渐式微,其原因主要在于办学导向的偏差、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文教育的空泛化和边缘化。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师文化素质等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大学人的精神家园,它具有规范大学人行为,凝聚大学人精神与理想的作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校园文化体现在高校的方方面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根结底都是文化育人。然而,优秀的校园文化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大学主体主动地对本校的文化进行提炼和总结,并有意识地进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中,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涵盖人文精神、人文科学和人文教育,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学科是载体,人文教育是过程。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以人文学科为载体,通过人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应作为高等教育份内之责,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应有之义。

我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我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黄中的一员,几年来我见证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校“重文理,强特色”的教学理念,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也为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的确,面对我们招收的学苗基础差,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现实,如果当初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就发展不到今天这个规模。实践证明,这种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知其工作的复杂性。当初我们费尽周折的把学生招来,可是最终却有很多同学没有坚持完三年的学习,有的年级到高三会辍学一百多人有时多达一百五十多人,究其原因还是很多的。以下仅是我个人的几点分析与拙见: 其一,班主任不要换的太勤。班主任是和学生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也是对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人,班主任的频繁更换,很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波动。每当换一次班主任就会有辍学或转学的学生,可能在学校看来,会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但更多情况下却忽视了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感情,所以每一次班主任的变动,都会引起部分学生思想上的波动,甚至会使有的同学产生辍学的念头。 其二,分班不要分得过于频繁。记得有一届学生到毕业时总共分了五次,弄得学生哀声叹气。这样,不但班主任换掉,老师也变了。每换一次,学生最快也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区适应新的班级、新的老师和新的环境。同样,同学之间也要有个熟悉的过程,师生之间也是如此。最终,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学生和老师反映都很强烈,到头来都不知自己的同学是谁,同学之间毕业后聚会都不知找谁。 我认为,从高一开始慎重选择班主任,一旦选好就不要轻易换掉,对于较为担心能力可能有差的班主任要么不用,要么加以培训,并给予指导。 另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发挥我校监控设备的作用。记得当初刚刚安装完监控,老师们给同学们讲了监控的作用后,有两周秩序相当地好,楼道内几乎无人喧哗或打闹,可过了几周,学生们发现监控并不像老师讲的那样,打闹违纪后居然没有人过问,于是有所改观的楼道秩序和校园秩序又恢复到了从前的状态。现在很多情况下又和没安装摄像头时一样了,只有出现恶性事故时才会想起我校还安装着校园监控系统。 我认为,我校的监控要有专门人员管理,发现问题随时通报,随时处理,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而这样也能更好的发挥我校监控设备的作用,学校的环境及面貌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的。 以上只是我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只是想为学校的发展进言献策,略进绵薄之力,不妥之处望给予批评指正。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大学的时代精神及其构建 [摘要] 大学的精神受时代的影响,今天的大学精神也具有时代的特质。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当前大学尤其需要凸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学术;批判和创新精神;探究前沿高深学问的学术精神。面临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挑战,构建新时代大学精神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思路可以表达为:追求卓越; 以人为本,博大宽容办学;加强人文与科学结合。[关键词] 大学精神;支柱;构建 21世纪初,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变革中、在由这种变革为主要推动力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家已取得历史性的决定性成就,现已迈入一个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时期。全面小康社会迫切需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除了学科、经费、人才之外,更为关键的是精神力量,大学精神起着决定性作用,事实上,一流大学与普通大学的主要差距不是在硬件设施上,而是在传统上,在文化上,在大学精神上。正如纪宝成教授在第二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大楼、大师、大气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对中国的高等学校来说,探索新时代的大学精神极富现实意义。 一、大学的时代精神 大学精神是指平等的多元意识,理性的科学态度,自由的个性发展,以及非功利的价值追求。 [1 ]大学精神的发展首先需要一个思想自由表达、学术自由发展的场所;此外需要多元文化的交汇和碰撞、批判和创新;以及探究前沿高深学问的志向。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小而言之,是一个社区或城市的文化森林,大而言之,是整个国家进步的精神“驱动器”。大学校园不但在知识传授、信息传播等方面成为社会的文化先导,而且也是新思想的发源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而是“精神领袖”。大学需要凸显精神追求: 1.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学术。 学术自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雅斯贝斯强调:自由是大学的首要原则。[2]大学是创造知识的场所,知识的创造需要学术自由,学术自由造就了大学的精神。学术自由的基点在于探索真理、创造价值。在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学术自由是为了追求与创造知识、对社会贡献的最大化,实现大学的理念。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是探求真理发展科学的先决条件,坚持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基本准则。而教育独立是学术自由的前提,没有独立,学术自由就是“望梅止渴”。独立之精神与学术之自由一以贯之,非独立不能自由,非自由不显独立。 然而,社会现实无情地侵蚀着大学的独立品格和学术自由。由于教育管理体制的限制和教育的功利取向,高等教育往往受制于政府,受制于经济,一味的去迎合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大学成了政府的特设机构,成了“寻租场所”,成了社会大众文化的“跑马场”,丧失了应有的独立品格,学术自由也只是一个政治口号,而最终束缚的是大学的“手脚”。只有教育独立和学术自由,大学才能真正实现知识创造、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服务的大学理念;才能实现传播人类先进文明,传播人类道义理想的使命。

关于本科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本科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科大学文化是一个整体,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每个层面的文化又有“体”和“形”两个层面。本科大学精神文化的“体”是办学理念、办学方略、办学特色等内容,制度文化的“体”是体制架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内容,物质文化的“体”是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内容,这三种文化的“形”是形成这三种文化的“体”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必须从上述三个方面加强大学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本科大学;文化内涵;文化建设 一、本科大学文化的界定、结构、功能和特征 1.本科大学文化的界定 从系统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本科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从文化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亚文化的一种,是围绕本科大学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的集合体;从教育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指的是高等教育文化,其存在范围仅限于本科大学校园之内,其涉及人群仅限于本科大学师生员工,其表现形式也仅仅体现在本科大学内的教育、教学和其他活动之中;从组织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以知识和学科设置为基础的、独特的组织文化。综上,本科大学文化是本科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以本科大学为载体、以本科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和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等本科大学文化形态。 2.本科大学文化的结构 本科大学文化有二分结构说,即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三分结构说,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分结构说,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1]文化,亦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五分结构说,即价值理念及其大学精神、大学形象、发展目标、规章制度和大学环境;八分结构说,即宽广美丽的校园、富于批判精神的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以学术为中心的文化、多元的文化、开放的文化、超前的文化、智慧的文化。综上,本科大学文化的典型结构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3.本科大学文化的功能 本科大学文化有四功能说,即本科大学文化有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研究文化、融合文化等四个功能;五功能说,即本科大学文化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xx年,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单位”这一核心目标,进一步深化“四大环境”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师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努力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幸福校园,为学校内涵提升和应用型名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好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理论学习。邀请专家进行十八大专题讲座,通过集中宣讲、专题宣讲和主题党课活动,深刻理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十八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视频、宣传栏等校园媒体宣传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责任单位:宣传部、工会、团委。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扣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下大力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央颁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学习,自觉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探索和行为养成,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为学校改革发展做贡献,并努力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之中,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责任单位:宣传部、工会、团委。 3.着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师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刻阐释“中国梦”的历史底蕴、时代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教育和引导师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责任单位:宣传部、工会、团委。 二、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1.开展文明素质提升活动。修订“两个公约”(《教职工文明公约》、《大学生文明公约》),制定“四个行为规范”(《管

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浅谈

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浅谈 摘要: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更具有特殊意义。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应坚持历史继承性、社会适应性、主体创造性和系统协调性原则。在具体构建过程中应做到: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加强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构建地域性特色校园文化。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 一、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大学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大学文化概念主要偏重于精神文化层面,有时又与大学理念、大学理想、大学精神等概念互用。广义的大学文化包括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物质与环境文化三个方面,它们以相互关联的方式存在着。第一,大学精神文化。它是大学的本质追求,集中体现在大学的理念和精神之中。因此,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而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第二,大学制度文化。大学的社会功能集中体现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因此,大学制度文化主要体现在大学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本规范之中。第三,大学物质与环境文化。大学物质与环境文化既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主要包括:大学科技成果的物质形态,具有大学自身特色的学科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适应本校发展的教师队伍,具有一定特色的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校园等支撑大学存续与发展的物质要素与成果。 概而言之,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和校园环境等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成果的总和,它是大学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之所在。 对地方高校而言,学校文化的构建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1大学文化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内在机制 大学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大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大学文化贯穿并渗透于大学发展的各个方面。不管是教书育人,还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可以说,办大学就是办一个文化氛围。从根本上讲,教育本身就是文化的组织化、正规化和特殊化传承,大学就是一种文化机构。“大学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大学是在积淀和创造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大学以其积淀的文化精神熏陶、教育学生,同时也会影响社会,引导社会的文化发展。 2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一)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一) 摘要]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目前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人们往往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轻视大学精神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使得校园文化在建设上缺乏灵魂,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导致不少高校的大学精神缺失。大学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精神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加强物质文化,巩固行为文化,铸就大学精神,而且要把大学精神的培育作为长远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培育 近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因其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而备受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大学精神的缺失,从而导致校园文化的品位不够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有待提升。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培育大学精神,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主要指大学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和全体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及精神风貌等。由大学的历史传统、地域文化、学科特色和知名学人(包括教师、学生、校友)共同孕育创造,是大学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1.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性 大学精神并不是每所大学与生俱来的。只有那些在长期办学历史中,通过对自己办学理念的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大学,才名副其实地具有自己的大学精神。 在国内外教育发展史上,不少大学形成了一些精辟的大学理念和优秀的大学精神。例如,美国哈佛大学一直倡导“崇是求真"的大学精神,主张大学就是不懈追求真理的地方,揭示了大学使命的本质内涵。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则强调大学应服务于社会,这种新型价值观念的诞生使得美国承继于欧洲大陆的大学模式彻底摆脱了象牙塔的束缚,得以直面美国现实社会生活。在现代中国,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力倡“兼容并蓄”的大学精神,主张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树立“通识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工科教育要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1]。正是这种既有共性又极富个性魅力的大学精神,才使这些百年名校经久不衰,魅力永恒。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的精神支柱,在高等院校整体发展中,大学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价值导向作用。大学精神提出崇高目标,确定共同价值观,能使全体师生员工形成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意志和强有力的团队精神力量,使高等院校明确办学宗旨和发展方向。大学精神所具有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所大学与时俱进、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崇高精神境界的大学,是不可能保持蓬勃生命力的。二是教育作用。大学的权威来自于它能以先进的文化和高尚的精神品质塑造人的心灵2]。学生的精神、信念是自我行为的本源,学生在大学接受精神熏陶所形成的精神动力,不仅会对他的学习产生影响,而且会对他的生活和将来从事的职业产生影响。 正因为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具有上述重要作用,所以任何一所大学都应该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炼。 2.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广义上的大学校园文化包括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学校形象等。制度文化包括大学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规则。物质文化由学校的教学研究设施和人文景观等构成。行为文化是指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3]。大学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一种内在的理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校园精神文化最主要的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

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李元元 一、大学文化的涵义 目前,对于大学文化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也不是非常明确。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综合后,可以认为: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一代又一代“大学人”对文明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所积累和形成的精神成果以及蕴含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来说,一是根据文化的结构,大学文化包括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两个亚层次文化;二是根据文化的形态,大学文化是由以下三个层面的文化合成的文化共同体,即含学校教学、科研、生活所需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在内的物质文化,含学校各种规范性、系统性的规章制度在内的制度文化,含学校成员共有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心里状态、道德情感、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在内的精神文化。一般还认为,大学文化的内核是大学精神。所谓大学精神,就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面貌。 对于大学文化的涵义,除了分析其结构和形

态之外,还需进一步了解其生成和功能机理。根据文化最根本的规定性,即“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的,在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特定民族或特定人群中占主导地位的生存方式”,我们可以说,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建立的、自己所特有的、与历史和现实密切相关的一种生存体系,它根植于“大学人”的实践活动中,是“大学人”价值规范与行为规范体系,是从深层次制约和支配“大学人”的个体行为和社会活动的大学运行以及制度安排的内在机理。也就是说,大学文化和精神以反映学校意志、学校传统、学校个性的内在本质为核心,共同作用于大学的方方面面,对外形成大学的社会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对内则影响大学成员形成共同的信念,产生凝聚力。它是使一所大学屹立于社会和大学之林的内在力量,或称为软实力。大学文化和精神既是昨天的,又是今天的,更是明天的。 从以上角度来理解大学文化,一是强调要从总体上,即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在社会变革和转型的环境中,把握大学文化作为大学和“大学人”的一种主导性生存方式及其演化、作用机制;二是强调要从战略上,把握大学文化以

大学科技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精选

大学科技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一,以〝三个自信〞和〝中国梦〞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1.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按照专项学习计划,组织好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理论学习.邀请专家进行十八大专题讲座,通过集中宣讲,专题宣讲和主题党课活动,深刻理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十八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视频,宣传栏等校园媒体宣传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通过理论宣讲,形势报告会,座谈访谈,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扣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下大力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央颁布>为契机,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学习,自觉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探索和行为养成,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为学校改革发展做贡献,并努力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之中,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 3.认真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中国梦〞,阐释〝中国梦〞.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征文大赛,演讲大赛,〝最美中国〞大学生摄影大赛及微电影创作大赛,〝小康展望〞,〝民族圆梦〞主题报告会等实践活动,使学习活动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坚定师生员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信心. 4.认真组织师生学习人大,政协两会精神.加深对国家机构改革精简和职能转变的理解.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会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而激发奋发学习,努力工作,不懈奋斗的积极性,营造和谐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启动〝全国文明单位〞届满复审工作,深化巩固创建成果 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来之不易,凝聚着全校师生的心血与汗水;保持荣誉,巩固成果,迎接复查,同样需要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1.认真总结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经验.召开201_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表彰

大学标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标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在立足自身办学特色,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大学形象的设计与传播无疑是树立“大学品牌”的最佳途径。大学形象通常指社会公众对一所高校部与外部综合实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总体看法与评价,包括环境建筑、教学状况、师资力量、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水平等等。现代大学在努力完善自身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和形象建设,以提高竞争力。大学形象融大学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呈现,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集中展现,又是校园文化、行为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外在统一,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容之一。可见,大学品牌建设更注重其总体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大学标识的建设也就愈发重要。 一、大学标识是大学形象外化的一种手段 当建立起完善的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系统后,大学形象的面目也就逐渐清晰起来,其中行为识别是指自我认识后确定的理想,进行一种视觉符号的展示,而其符号的创造,不仅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而且具有适度的信息再生空间。“而在符号传递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手段的文化转换,同时实现了文化的凝固,以获得文化的认同。”而行为识别是以理念为发展原则,

以人为基本要素进行的一种行动。当这种发展理念真正外化为全体人员的行动时,则意味着一种成为共识的价值观已经真正渗入到了这一特定的组织中,成为一种强大的粘合力,并由此提高学校的综合校力。“这种价值观一旦确立起来,就会实现总体价值(以形象为中介)对于个体价值的整合,并在特定空间向外拓展向心力的作用围,导致更多社会资源的流入”。如代表学校形象的各种标志,主要包括校名标志、校徽、校歌以及有本校特色的办公用品、校服、旗帜、环境设计、广告用品等等。不同的高校办学理念和历史传承,使大学特色更加生动鲜明。也可以说,大学标识文化是大学形象的转化形式。 二、大学形象决定标识文化的发展方向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成功宣传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基本的条件和保障,它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人的行为,使领导及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形成良性循环,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为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大学标识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征、专业特点、行为模式等抽象语言转化成组织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视觉方案,准确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一、以“三个自信”和“中国梦”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xx大精神 1.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按照专项学习计划,组织好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理论学习。邀请专家进行xx大专题讲座,通过集中宣讲、专题宣讲和主题党课活动,深刻理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xx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视频、宣传栏等校园媒体宣传xx大精神,大力推进xx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通过理论宣讲、形势报告会、座谈访谈、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扣xx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下大力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央颁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学习,自觉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探索和行为养成,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为学校改革发展做贡献,并努力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之中,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 3.认真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中国梦”、阐释“中国梦”。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征文大赛、演讲大赛、“最美中国”大学生摄影大赛及微电影创作大赛、“小康展

望”、“民族圆梦”主题报告会等实践活动,使学习活动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坚定师生员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信心。 4.认真组织师生学习人大、政协两会精神。.加深对国家机构改革精简和职能转变的理解。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会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而激发奋发学习、努力工作、不懈奋斗的积极性,营造和谐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启动“全国文明单位”届满复审工作,深化巩固创建成果 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来之不易,凝聚着全校师生的心血与汗水;保持荣誉、巩固成果、迎接复查,同样需要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1.认真总结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经验。召开201x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表彰一批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文明班级、文明教职工、文明学生。通过表彰,深化创建,激励全校师生继续做好全国文明单位的保持和提高工作。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重点是学习宣传、认真贯彻《河南师范大学精神文明奖管理办法》,制订《河南师范大学文明单位管理办法》,修订《河南师范大学文明单位评选办法》,加强对校内文明单位的管理,督促各单位做好精神文明日常创建;切实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奖的激励作用,进一步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加强基层单位创建。各单位应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日常工作,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

我为学校建设建言献策

我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民族振兴基石的教育事业显得日益重要,作为教育基地的学校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基地是广大人民必须思考的课题。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就我们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注重教学建设 学校应十分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在人的自我发展中,经历了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规范和自我关怀,教育的介入只是帮助人的自我完善,而不能代替这种完善。因此,好的教育应该是创造各种最适合的条件让学生获得自主性,在自主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教与学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如何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就成为我们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学校由于地处市中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在我校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生长环境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学生的基础、素质也不同,对学校教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面对这么复杂的教学环境,就必须从根本问题入手,必须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入手,掌握好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基础知识等了解清楚,尽量调动他们最大的积极性,把他们的兴趣带到学习上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因为从教学的相对角度出发,只教不学或填鸭式的教学只会物极必反,空洞的、不切合实际的说教,往往使学生缺乏信任感,使教师的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为此,仍需要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分层落实德育工作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方式,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五爱”、“四有”教育,力求让学生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二、注重校风、学风建设 我们实事求是,我们坦诚相待,我们诚实守信,我们宽以待人。我们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奉献,我们始终攒着一颗体贴的心去将心比心,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校园需要好的文化韵味,我们不求历史名宿在此烙下多少足迹,我们但求自己能够在昌航写下一些美好和记忆。我们不苛求别人给我们一个景色优美的校园,我们追求的是营造的一种蓬勃向上,脚踏实地的学习氛围。 我们应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一种团结奋进和刻苦钻研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位同学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三、注重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所必需的内容。当前我们在实施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治校方略,注重学校的制度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度化。 1、制度要健全合理。学校的各项制度要随时应对学校的实际,伴随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学校的制度要最能代表广大教师的利益,反映学校最广泛工作的需要。在制度出台之前要深入实际,广泛听取教职工及家长意见,既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又要充分考虑到教职工的承受能力,对实施后的效果要有所预计,防止教职工对制度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率。 2、制度要体现严肃性。学校的各项制度一经出台,就要加强宣传,让大家及时了解,清楚明白;要加强落实,使之渗透到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去,使之成为无声的教育,无形的眼睛。学校领导更必须要自觉遵守、带头遵守、模范遵守;要加强检查,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所产生

大学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CHINA HIGHER EDUCATION 中国高等教育2012.22 报、中国水利报、科技日报等10余家省级以上媒体刊发专版或较大篇幅报道,人民网等近30家网站进行转载。通过推进“百团行动”,使广大教师深入了解、关注基层水利,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 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等世纪大工程的负责人,大都是河海大学毕业生的杰出代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水利系统厅局级领导干部中,河海大学的毕业生约占1/3。近年来,60%以上毕业生在水利重点单位就业。可以说,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大学的贡献。 学校充分发挥水利学科突出、相关学科较为齐全的优势,积极参加重大水利项目的研究、设计、建设与管理。近年来,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在理论创新与知识产权积淀方面有明显成效。在保障国家水安全、解决水利水电科学技术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科技部批准成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和建设“全球水循环与国家水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培育“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为标志,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高等学校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引领着我国未来十年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明确了对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支持,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定位和路径确立了基准。在新的发展历史阶段,我们将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坚持特色发展方向,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办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作者为河海大学校长】(责任编辑:徐越) 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文学批评家、 伊格尔顿在《文化的观念》一书中详细地对文化进行分析阐释,并深刻地指出:“如这个词追溯了一种重要的历史变迁,那么多关键性的哲学问题。 由与决定论、主体性与持久性、变化性与同一性、已知事物和创造物的问题得到了模糊的凸现。”对于文化的哲学思考也提示了大学文化建设研究的新思路,即以哲学的视角进一步总结大学文化建设并探求大学文化建设的未来。而从现实角度来看,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学文化及其建设实践,在话语体系及实践体系的双重交织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探讨似乎更加玄妙,更加远离文化的本真。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解析,以回答大学文化建设以前走过什么样的道配。其中,概念是思维科学的重要形式,黑格尔说得更为直接,他鲜明地指出:“只有概念才是真理,或更确切地说,概念是存在和本质的真理。”由此,在这个意义上,“大学文化”概念的提出,实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首先,从实践看,“大学文化”话语及大学文化建设的盛行和兴起,实是大学地位在当代社会更加重要的反映;其次,理论认识上看,大学文化的相关研究,是关于大学文化本身的逐渐自明。因为,“当概念成长为本身自由那样的一个存在时,它便不外是自我或纯粹的自我意识”,凸显的是概念所具有的确定 ◆◆◆◆◆◆◆◆◆◆◆◆◆◆◆◆◆◆◆◆◆◆◆◆◆◆◆◆◆行思探理 14

上海大学精神文明建设风采录

上海大学2008—2010年度精神文明建设风采展示 2008—2010年度,上海大学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与学校的发展和办学方针相结合、坚持与育人目标相结合、坚持与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相结合,培育新亮点、新品牌,聚焦重点,注重特色,破解难题,探索文明创建的新思路、新方法,主要工作和特色体现在十个方面。 一、与时俱进的创建理念 上海大学首创“一把手工程、天天工程、人人工程”的文明创建理念;独创“拆除四堵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办学理念;推出“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检验党建看中心”的党建理念,探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理念,邀请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以及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长、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华中科大李培根校长、上海交大张杰校长、湖南大学钟志华校长以及美国罗格斯大学校长、爱尔兰科克大学校长等一批中外知名大学校长来校,就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作演讲。 二、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 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担任上海大学校长,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

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2010年7月30日钱伟长校长与世长辞,广大师生体现出了对钱校长的无比崇敬,中央和社会各大媒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钱伟长教育思想以及他提出的“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精神,成为上大前进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开拓创新的改革举措 上海大学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如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内容的教学改革;以“聘任制、任期制、职级制”为内容的辅导员队伍改革;以“按需设置,评聘分开”为内容的“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以“六位一体”为内容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改革;今年又推出以通识教育为内容的大类招生改革,为上海大学发展和学生培养工作添置新的活力。 四、特色鲜明的育人模式 学校贯彻钱伟长校长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的目标,在当今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拓宽人才培养领域,在现有教育体系下分层分类,先后创办了“人才学院”、“自强学院”、“社区学院”和“家长学校”,获得了很好的社会评价和学生的欢迎。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 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下面由学习啦为你整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的相关资料,希 望能帮到你。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范文一一、建设背景校园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化建设的一部 分。
只有坚持先进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 营造良好的人环境,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化底蕴和精神支 撑。
作为高职院校,她面临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直接冲击,每时每刻需要全方位的素养来 丰富其化底蕴,用以增强其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校园化建设更有他的特殊性、紧 迫性和必要性。
二、建设基础学院建校 12 年来,校园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她与学院的发展,学 校的品位的提升同步向前。
为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增强,培养人才能力的可持续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丰厚了校园化底蕴,更重要的是把一个时代性的容科技、人、职业、思想为一体的 化体系展示在一所崭新的化型校园。 (一)建设现状 1、湖湘化建设[硬件建设现状](1)耗资 50 万元人民币,建造了一座 1226 米高的毛泽东同志塑像。 (2)20 个园林景点均有一块湖湘人物的简介以及有关思想、学术等方面的提示牌。 (3)每栋宿舍和教室都挂有湖湘人物的名言录。 (4)团委、学生会,分别成立了湖湘化交流联络部。 (5)院系两级学生会设有湖湘化读书会和湖湘化交流小组。 [化渗透现状]几年来,我院校园化建设始终看准湖湘化园地的有利因素和重要意义,充分 利用置身于湖湘化环绕的条件,在加强院内湖湘化园地建设的同时,坚持经常不断地走出去、 请进来,使广大学生较长时间地受到湖湘化的熏陶。 两年来,从我院所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就可以看出:(1)我院学生具有很强的吃苦精神和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 (2)我院学生的敢拼精神比较突出,很受企业。 07 年就业率 926%,08 年就业率 94%。 (3)我院学生的敬业精神强,08 年底受金融风暴最危机时期,我院毕业生下岗返乡人员不 到 2%。 2、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建设(1)课程建设。 把《政治思想理论课》、《大学语》和《职业道德法规》等课程作为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 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大学教育的支撑。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部分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髓和灵魂,在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在增强院校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形成办学特色中,在培育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发挥创造力,从而实现院校发展战略目标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为先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背景下,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大学校园文化,它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问题,所以,本次研究,从实地调查资料入手,来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一些建议。 二、主体: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渊源: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称学校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高等院校以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

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 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以及由大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 王林的《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内涵》中提到“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沃勒1932 年提出的。他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年青人体现出来的;二是成人有意安排的,教师代表成人文化。两者常常发生冲突。到了20 世纪50 年代,研究校园文化的人逐渐增多,因此看出每一所学校都有一种娱乐亚文化,它对学生的成长有巨大作用。我国自1985 年以后也有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对“校园文化”予以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 社会大文化就其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据此, 校园文化也是由这些方面所构成的。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环境与建筑的景观和特色以及图书馆、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室内外的布置和氛围等。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教学及其各种管理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勤工俭学、科技制作等等。校园制度文化包括教学和管理制度及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文明公约、社团章程等等。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各部门的工作作风等等。 也有国外的学者Carson R认为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 超前于大众文化的、相对独立的、以精英分子为主体的文化形态。 (二)关于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