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科技创新,关键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创新教育模式。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手段、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on Mode for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Gao Hai,Shen Tian Abstract To construct a innovative country,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the core,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the key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the basi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cultiva-tion goal,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ethod,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Key words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cultivation mode;cha-racteristics

Author's addres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430074,Wuhan,Hubei,China 近年来,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清华大学的数理基础科学班,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李四光计划”等,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拔尖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作用的发挥,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还有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它影响整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向,并贯穿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拔尖创新人才一般是指某一专门领域、学科的专门性人才,既包括在科学领域做出创造性研究成果的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也包括生产、技术等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革新以及在经营、管理和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杰出人才等。因此,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一般人才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

1.1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备高层性的知识

拔尖创新人才的知识应该是其专门领域的高层知识。首先,拔尖创新人才要具备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形成广博而深厚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为创新工作和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可能;其次,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够站在本领域的发展前沿,在专业领域有所专长;此外,拔尖创新人才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人文基础知识,专业教育重点是积累专业知识,培养科研能力,而人文教育的核心则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拔尖创新人才的素质大厦。知识的高层性,就是“力求人文与科学交融,专业与基础会通,书本与实际结合,通古今,贯中外,将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整体,能坚固深厚,能触类旁通,能流出汩汩活水,能富有勃勃生机”。[1]

1.2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独立性的思维

独立思维能力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思考能力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着思维品质,它内含两个基本要求,即思维正确和富有原创性。拔尖创新的能力、原创性的能力,皆源于独立思考着的思维。只有勤于思考,才能超越书本知识与现有经验,从而发掘知识与经验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保罗·弗莱雷认为反思与行动和实践辩证统一,“假如人们拥有丰富的实践,他们将会具有真正的批判性,也就是说,假如他们的行动包含着批判性的反思,而这种反思又不断构成他们的思维,从而使他们摆脱对现实单纯的认识,形成更高层次的理解。这一高层次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产生现实的原因”。[2]

1.3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导向性的精神

导向性的精神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这里的导向性精神不仅指学术水平与素养的导向性,也包括拔尖创新人才社会意识与责任感的导向性,同时还包括其在特定领域与岗位上创造性运用知识、造福社会的导向性。因为拔尖是指一个人要在一个团队、一个领域乃至一个社会中,都起到引领表率的领头羊作用,如果他没有导向性的精神,这种作用就无从谈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因此,拔尖创新人才不仅要通过知识和能力教育来培养创造精神和能力,更要树立对社会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加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在知识、能力上拔尖创新,更应该成为未来社会道德与人格的典范,这是未来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2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特点

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过程的统一,能使拔尖创新人才获得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为其创造性的研究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2.1课程体系具有综合性

现代科技的发展已呈现出知识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态势,过度专业的知识是分裂的知识,不仅学科内知识与学科外知识之间不可融合,就是同一学科内的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界限也越来越清晰。[3]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交叉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多学科的综合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能力结构、学术思想、科学思维上形成交叉复合效应,将众多相关思想观念和方法融会在一起,促进其在专业领域内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综合性、跨学科课程设置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异智水平,强化文理互补及交叉学科的融合。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校际资源、乃至于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对于培养视野开阔、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2.2课程结构具有系统性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以整体的知识观来统整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注重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平衡,考虑整体结构与个体选择的结合,因此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课程具有系统性。课程结构通常应由主修课、方法课、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主修课一般是指基础课程,是课程结构的核心,体现基础性和广博性,只有知识和理论基础牢固的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1)01-0031-02

3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