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共产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

读《第三次浪潮》笔记

【前言】一直以来,就对于经济学以及当今世界金融这一块很感兴趣。前两天,留意到微博首页上有一条中国人民大学彭剑锋教授提到的“金融时代中国迎来了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的相关言论。结合“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这一课程段老师介绍的阅读书目,决定阅读了解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著作《第三次浪潮》(三联出版社1984年版)并就此作以结课论文。为更好地做好此次读书笔记,我借助于部分信息检索平台,同时还查找了政法学院图书馆的相关材料,了解到了有关三次产业革命影响下的三次浪潮的概念。我从2011年11月21日至2011年11月27日阅读著作收集资料,并于2011年12月2日前完成此次读书笔记。

【原文关键词】产业革命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工业现实观电子信息化

【原文摘要】1本书与悲观主义的观点截然不同,世界并没有面临末日,人类的历史刚刚开始,世界混乱骚扰下,蕴藏着惊人的希望和前景,这是本书讨论的内容。

本书把文明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浪潮农业阶段,第二次浪潮工业阶段,第三次浪潮目前赈灾进行。

新文明的诞生,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事件。第一次浪潮历时数千年,第二次1《第三次浪潮》美-托夫勒三联书店1983年中文版

浪潮至今不过三百年,第三次浪潮可能只要几十年。对于未来认为变革可能是一如既往的。

作者自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当时自以为所有的问题都有了答案,但后来懂得了“答案”是不完全、片面的、绝对的。探索社会未来的许多问题,并不是求知的爱好,这是人类生存攸关的大事。不论自己是否意识到,我们正在抵制或创造一个新文明。本书将为每一个读者做出自己的选择提供帮助。

【作者简介】2阿尔温·托夫勒阿尔温·托夫勒Alvin Toffler (1928—)美国人,世界上杰出的未来学家之一,与他的夫人海蒂.托夫勒一起创作了三部曲——1970年《未来的冲击》,1980年《第三次浪潮》。1990年《大未来》。当电子网络以其核裂变一样的威力冲击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改变人们的生存观念和生活方式时,我们不能不叹服于托夫勒理论的前瞻性。20多年前,他在论著《第三次浪潮》中把人类历史归纳为3次浪潮: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计算机文明。20年来,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电子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已经印证了托夫勒的预见。有人这么说过:“托夫勒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直接的财富,但他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方法。

【作者观点】首先,作者提出了世界历史分为三次浪潮,均在三次产业革命的影响下形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浪潮的相关概念和特点总结如下:第一次浪潮是指的农业文明,它的特征为:生产工具为以锄头为代表的低价值低价格工具;经济运作涉及的资源主要为土地和人的体力;3、经济所需的主

2《第三次浪潮》作者简介

要能源为人的体力;经济运作的典型单位为家庭;5、文化的主要表征为神秘主义,典型如东方的神秘主义。

第二次浪潮是指的工业文明,它的特征为:生产工具为以机器为代表的高价格高价值工具;经济运作涉及的资源主要为资金和化石燃料;经济所需的主要能源为化石燃料;经济运作的典型单位为大企业,文化的主要表征为机械主义,典型如西方的机械思想、流程管理。

托夫勒在第二次浪潮展开,对第二次浪潮的文明结构做了系统的分析,在他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第二次浪潮是如何打破并取代第一次浪潮文明的。第二次浪潮社会的“技术领域”是由以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基础,并实现了大规模集体生产,大规模销售系统构成的。农业的技术领域被工业的技术领域所代替,非再生的能源直接投入大规模的生产。大规模生产反过来又吐出大量货物,投入高速发展的大规模销售体系中去。

3第三次浪潮是目前正在兴起的浪潮,暂时没有确切名称,它的特征为:生产工具在目前为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目前限于我的接触范围,我还想不出其他的)的高价值低价格工具;经济运作涉及的资源主要是人的脑力;经济所需的主要能源为人的脑力;经济运作的典型单位目前处于萌芽状态,为小团体或个人企业;文化的主要表征包括去中心化,混沌主义,但总体上目前不明确。

4其次,作者提出,当今世界处于第二次浪潮与第三次浪潮过度的时期。

经济上: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好大狂、集权化是指导所有第二次浪潮国家的六条原则,他们和谐一致,相互强化,相互补充,这六条原则组3《未来的冲击》美-托夫勒三联书店1997年版

4《三次世界浪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报资料第27期

成了带有第二次浪潮文明特色的标记。

政治上:第二次浪潮所创建的政治制度是以代议制为国本作为基础的。在各国运用时,具有某些共同一致的东西,可称之为全球的代议制度。在这个制度中,代议制政府是工厂在政治上的对等物,用代议制一套货色建立起来的各种代议机构,渐渐形成一个简直是无形的超级机构。

民族国家制度:民族国家制度成为第二次浪潮文明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

工业现实观:工业化的繁荣昌盛,不止于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他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思想方式。它产生了第二次浪潮思想观念——工业现实观。

社会其他:生产与消费分裂的现象,成为所有工业化或第二次浪潮社会明显的特征。产销的分裂影响到我们的精神和我们对个性的观念,同时还产生了双重人格,对我们的家庭生活和两性身份也产生了分裂。

最后,本著作中作者对于当今正在进入的第三次浪潮即电子信息化时代予以了充分的预想,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民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本人观点】

第一:中国处在第一、二、三次浪潮共同存在的阶段。

中国,乃至世界,都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发展及不同步,当部分国家部分地区部分城市部分人口已经开始第三次浪潮时,还存在部分国家部分地区部分城市部分人口处于第一次浪潮中。中国部分农村现在处于第一次浪潮,仍然采用自有小田地的方式实现自给自足,部分农村已处于第二次浪潮初期,开始工业化建设。所以在中国应该是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浪潮共同存在。

第二:作者着重阐述的应是第三次浪潮的相关特征,而不是文中所提的第二次浪潮。应该是着重进行了对于未来的预测。

比如:作者所提到的经济专业化、标准化,政治制度代议制与民主的特征,新能源的利用,办公室与家庭的变迁都应是第三次浪潮——电子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

第三:本著作注重的应当是观察世界而非是预测世界。

这本书教导我要善于观察这个世界,留心这个世界的动态,凡事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运用抽象的思维,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出他们的联系与共同点,寻求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进行正确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潮流所淹没,不会成为一个倒退的人,而成为一个前进的人。

只有先学会了合理的观察,才能通过观察来进行相关的预测,而且,预测总是不能占主导的。

第四:当今世界许都国家和地区都应是第一、二、三次浪潮同时存在的状态。

【附注】由于本著作出版与1984年,其作者在当时所提出的相关预测,大部分已经实现,成为了未来学家成功的预测,可也有相当部分是与当今的现实状况不相符的,因此,在作者的观点与本人观点中存在着不同之处。

【读后感】

读完《第三次浪潮》这部著作,首先我了解到了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关于三次浪潮的相关理论。其次,我知道了作者阐述其观点想要达到的目的即这本书的意义所在。最后,将就本著作,我所引发的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作以总结。

首先,未来学,是近几十年来国外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未来学一词是德国学者欧·费莱西泰姆在四十年代首先提出和使用的。

在西方最初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未来观而存在探讨的是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前景。当前在很多国家都受到重视,中国未来研究会与1997年1月在北京成立,它在马克思注意的指导下,以研究中国与世界的未来为己任。对人类未来的社会做出了描述,人类社会要顺应历史的发展,努力适应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他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是人类的第一次浪潮;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是人类的第二次浪潮;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至今,即第三次浪潮。

其次,本著作的目的在我总结来是:这本书旨在探讨人类社会的前景和希望,他运用综合系统的方法,以大量的令人深刻的事件为基础,描述技术、信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的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引发关于新问题的思考:

思考一:中国迎来的第三次浪潮有别于世界所迎来的第三次浪潮在哪?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彭剑锋先生在演讲中提到第三次浪潮,(原文“06年,在自主创新大背景下,中国引来了第三次浪潮,此时一个科学的、符合经济和经济发展的年度人力资源的规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单独提出中国迎来的第三次浪潮?它与世界所迎来的第三次浪潮雨别再哪?

我想世界每一个国家的现实环境不同,现实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所面对的世界浪潮也不经相同。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新兴的社会主义大国,目前

日益引起国际视野的关注。中国所迎来的第三次浪潮必将有其特殊的意义。

思考二:如何协调“科学发展观与第三次浪潮”

当今,在中国,践行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使命。科学发展观作为崭新的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超越,它意味着要建立全新的社会生产方式,而这种全新社会生产方式的建立必将开启一种有别于传统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即生态工业文明,并形成一整套有别于传统工业文明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体制,从而推动着法律朝着生态化的趋势发展。文章就法律的生态化提出自己的主张,并就生态化趋势、法律的特征和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与文化背景(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众所周知,人类正面临着一场新的人口、资源危机,由此也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巨大变革时期。它主要表现为“三重转变”,即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态由资源经济和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转变,社会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思考三:金融时代的中国如何应对第三次浪潮?

如今,世界金融风起云涌,波兰跌宕,面对近几年金融危机即溶巨头美国的崩盘,占领华尔街、占领华盛顿运动日益疯狂;面对欧洲债务危机如此严峻,希腊、西班牙等国的接连倒下;面对中国这一奇怪而又难以理解的金融运作模式和经营形式,我,我们包括全世界人都在看着这一时代的中国应当如何来应对第三次浪潮?

思考四:第四次浪潮又会是什么?

托夫勒认为,今天的变革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次浪潮,这是人类文明史的新阶段,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状态。而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之后的第四次浪潮应是个什么时代?有人说是“克隆时代”,有人说是“生物技术时代”也有人说“理想时代”。

【总结】读完了这部著作,我了解了未来学家托夫勒关于世界三个阶段,三股浪潮的划分。本书教导我要善于观察这个世界,留心这个世界的动态,凡事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运用抽象的思维,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出他们的联系与共同点,寻求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进行正确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潮流所淹没,不会成为一个倒退的人,而成为一个前进的人。中国的第三次浪潮,世界第四次浪潮将于何时到来?我们又将如何应对?这便是学会观察,学会预测,也是度这部著作的最大收获。

【参考文献】

《第三次浪潮》美-托夫勒三联出版社1983年中文版

《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托夫勒三联书店1996年《未来的冲击》美-托夫勒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

《三次世界浪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报资料第27期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有代表性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性途径方法(CPM)和项目评估和反思(PERT)技术,它们是两种分别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 其中CPM是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于1957年联合研究提出,它假设每项活动的作业时间是确定值,重点在于费用和成本的控制。 PERT出现是在1958年,由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公司在规划和研究在核潜艇上发射“北极星”导弹的计划中首先提出。与CPM不同的是,PERT中作业时间是不确定的,是用概率的方法进行估计的估算值,另外它也并不十分关心项目费用和成本,重点在于时间控制,被主要应用于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大规模开发研究项目。 随后两者有发展一致的趋势,常常被结合使用,以求得时间和费用的最佳控制。 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是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但因为项目管理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国际上许多人开始对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其一是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另外是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项目管理发展史研究专家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是美国最早的曼哈顿计划开始的名称.。后由华罗庚教授50年代引进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叫统筹法和优选法)。现在的台湾省叫项目专案。项目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管理的历史及发展

项目管理的历史及发展 项目管理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1、古代。其代表作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供水渠这样不朽的伟大工程。我国汴梁古城的复建也可称为成功项目管理的典型例子。 2、近代项目管理的萌芽。20世纪40年代,美国把研制颗原子弹的任务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命名“曼哈顿计划”。美国退伍将军L.R.GROVES后来写了一本会议录“现在可以说了”(Nowitcanbetold:ThestoryoftheManhattanProject),详细记载了这个项目的经过。但是的项目管理着重计划和协调 3、近代项目管理的成熟。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60年代这类方法在由42万人参加,耗资400亿美元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中应用,取得巨大成功。此时,项目管理有了科学的系统方法。现在,CPM和PERT常被称作项目管理的常规“武器”和经典手段。当时主要运用在军事工业和建筑业,项目管理的任务主要使项目的执行。 4、项目管理的传播和现代化。70-80年代项目管理迅速传遍世界其他各国,当时我国称CPM为统筹法(这是华罗庚教授首先将其介绍到国内时,根据其核心思想为它取的名称)。项目管理从美国初的军事项目和宇航项目很快扩展到各种类型的民用项目。其特点是面向市场、迎接竞争;项目管理除了计划和协调外,对采购、合同、进度、费用、质量、风险等给予了更多重视,初步形成了现代项目管理的框架。 5、现代项目管理的新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又跨越了世纪之交,项目管理有了新的进展。为了在迅猛变化、急剧竞争的市场中迎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挑战,项目管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力求在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 项目:project "项目"一词最早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汉语中出现(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援外项目).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 发展历史 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 传统项目管理发展阶段 从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项目管理主要是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工业/民用工程建设方面。此时采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预算、规划和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借用的一些一般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当时的项目经理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具体执行者,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项给定的任务或工作,然后不断接受上级的指令,并根据指令去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建立的两大国际性项目管理协会,即: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和以美洲国家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以及各国相继成立的项目管理协会,为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一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中,发达国家的国防部门对于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创造的许多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由美国空军最早开发的项目计划评审方法(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由美国国防部提出并推广的项目工期与造价管理规范(Cost / Schedule Control Systems Criteria--C/SCSC)等一大批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现在仍然在广泛地使用。 2. 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项目团队规模的不断扩

项目管理历史发展

项目管理历史发展 概要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有代表性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性途径方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甘特图(Ganttchart)的提出,它们是两种分别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 甘特图(Ganttchart)又叫横道图、条状图(Barchart)。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明的,以亨利·L·甘特先生的名字命名,他制定了一个完整地用条形图表进度的标志系统。 其中CPM是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于1957年联合研究提出,它假设每项活动的作业时间是确定值,重点在于费用和成本的控制。 PERT出现是在1958年,由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公司在规划和研究在核潜艇上发射“北极星”导弹的计划中首先提出。与CPM不同的是,PERT中作业时间是不确定的,是用概率的方法进行估计的估算值,另外它也并不十分关心项目费用和成本,重点在于时间控制,被主要应用于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大规模开发研究项目。 随后两者有发展一致的趋势,常常被结合使用,以求得时间和费用的最佳控制。 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是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但因为项目管理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国际上许多人开始对项目管理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其一是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另外是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项目管理发展史研究专家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pm)是美国最早的曼哈顿计划开始的名称.。后由华罗庚教授50年代引进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叫统筹法和优选法)。台湾省叫项目专案。 发展 在冷战的史普托尼克危机(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前,项目管理还没有用做一个独立的概念。在危机之后,美国国防部需要加速军事项目的进展以及发明完成这个目标的新的工具(模型)。在1958年,美国发明了计划评估和审查技术(PERT),作为的北极星导弹潜艇项目。与此同时,杜邦公司发明了一个类似的模型成为关键路径方法(CPM)。PERT后来被工作分解结构(WBS)所扩展。军事任务的这种过程流和结构很快传播到许多私人企业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指导方法被发明出来,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形式上精确地说明项目是如何被管理的。这些方法包括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个体软件过程(PSP),团队软件过程(TSP),IBM全球项目管理方法(WWPMM),PRINCE2.这些技术试图把开发小组的活动标准化,使其更容易地预测,管理和跟踪。

国际项目管理发展史

国际项目管理发展史 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在四五十年代主要应用于国防和军工项目。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5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CPM 和PERT技术。 项目管理专家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80年代之前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 ?80年代之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六十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因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即: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后面将详细介绍)。60年代初华罗庚教授将这种技术在中国普及推广,称作统筹方法,我们现在通常称为网络计划技术。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并成为支柱产业,项目的特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人员发现许多在制造业经济下建立的管理方法,到了信息经济时代已经不再适用。制造业经济环境下,强调的是预测能力和重复性活动,管理的重点很大程度上在于制造过程的合理性和标准化。而在信息经济环境里,事务的独特性取代了重复性过程,信息本身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灵活性成了新秩序的代名词。他们很快发现实行项目管理恰恰是实现灵活性的关键手段。他们还发现项目管理在运作方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内外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于是纷纷采用这一管理模式,并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在发达国家中现代项目管理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和行业,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 用一句话来给一个学科体系下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在《项目管理知识指南》中的一段话来了解项目管理的轮廓:"项目管理就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效的项

项目管理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对策

项目管理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对策 ---------------------------------------------------------------------------------------------------------------------- 编辑整理: 会计网上学习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摘要:回顾了项目管理发展的起因和历程,并根据现代项目管理自身的性质,论述了现代项目管理全球化、多元化、专业化等特点;通过分析项目管理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如何加快项目管理的发展,推进项目管理的实践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如加快我国项目管理国际化步伐、积极推行证书制等,以期推进我国项目管理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证书制;项目管理专业人员 项目管理在一些发达国家不但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形成了学历教育从硕士到博士,在职培训从基层项目管理人员到高层项目经理的教育培训体系,而且还成了一种职业。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特别是拥有PMP(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资格证书的人员,可以像建筑师、会计师、医师、律师等一样,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面对发达国家项目管理的迅速发展,我们应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并借助各方力量,加快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项目管理实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军事等对某些工程产生了需求,同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又能达到这些工程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工程项目。历史上的工程项目最主要是表现在建筑工程项目上。现存的许多古代建筑,如中国的长城、故宫、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埃及的金字塔等,规模宏大、工艺精湛,并且至今还产生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如此复杂的工程项目中,必然有相当高的项目管理水平相配套,否则将难以想象。可以肯定,在这些工程建设中的各活动之间必然有统筹的安排,必然有一套严密的甚至是军事化的组织管理;必然有时间(工期)上的安排(计划)和控制;必然有费用的计划和核算;必然有预定的质量要求、量检查和控制。但是也应该说,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不可能有现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现代项目管理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项目管理的萌芽 20世纪40年代的“曼哈顿计划”、50年代后期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应用以及60年代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虽然它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其取得的巨大成功预示着项目管理已初步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方法。 (2)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的组织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形成 将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开展系统的理论研始于20世纪60年代。创建于1965年的以欧洲为主体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创建于1969年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是项目管理的两大研究组织体系1983年,在PMI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被划分为范围管理、成本管、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等6个领域。这些领域成了PMI的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基础内容。 (3)项目管理的传播和现代化 20世纪70~80年代项目管理迅速传遍了世界各国。从美国最初的军事项目和宇航项目管理,很快扩展到各种类型的民用项目管理。项目管理除了计划、协调和控制外,对采购、合同、进度、费用、质 (4)项目管理的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在迅猛变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迎接经济全球化、集团化的挑战,项目管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力求在变革中生存和发展。在这个阶段,应用领域进一扩大,尤其是在新兴产业中得到了迅速发展,譬如电讯、软件、信息、金融、医药等。现代项目管理的任务已不仅仅是执行项目,而且还要开发项、经营项目,以及为经营项

项目管理历史

项目管理的历史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 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有代表性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性途 径方法(CPM)和项目评估和反思(PERT)技术,它们是两种分别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 其中CPM是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于1957年联合研究提出,它假设每项活动的作业时间是确定值,重点在于费用和成本的控制。 PERT出现是在1958年,由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公司在规划和研究在核潜艇上发射“北极星”导弹的计划中首 先提出。与CPM不同的是,PERT中作业时间是不确定的,是用概 率的方法进行估计的估算值,另外它也并不十分关心项目费用和 成本,重点在于时间控制,被主要应用于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 大规模开发研究项目。 随后两者有发展一致的趋势,常常被结合使用,以求得时间 和费用的最佳控制。 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是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但因为项目管理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 目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国际上许多人开始对项目管 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 其一是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另外 是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30

多年中,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项目管理发展史研究专家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pm)是美国最早的曼哈顿计划开始的名称.。后由华罗庚教授50年代引进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叫统筹法和优选法)。现在的台湾省叫项目专案。 项目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项目的特性 工作总是以两类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的,一类是持续和重复性的,另一类是独特和一次性的. 任何工作均有许多共性,比如: (1)要由个人和组织机构来完成; (2)受制于有限的资源; (3)遵循某种工作程序; (4)要计划、执行、控制等; (5)受限于一定时间内; 项目具有以下属性: (1)一次性 一次性是项目与其他重复性运行或操作工作最大的区别。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先例,也不会有完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国际上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传统项目管理发展阶段 从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项目管理主要是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工业/民用工程建设方面。此时采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预算、规划和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借用的一些一般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当时的项目经理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具体执行者,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项给定的任务或工作,然后不断接受上级的指令,并根据指令去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建立的两大国际性项目管理协会,即: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ProjectManagementAssociation--IPMA)和以美洲国家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PMI),以及各国相继成立的项目管理协会,为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一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中,发达国家的国防部门对于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创造的许多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由美国空军最早开发的项目计划评审方法(ProjectEvaluationandReviewTechnique---PERT)、由美国国防部提出并推广的项目工期与造价管理规范(Cost/ScheduleControlSystemsCriteria--C/SCSC)等一大批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现在仍然在广泛地使用。2.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项目团队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相关利益者的冲突不断增加,降低项目成本的压力不断上升等一系列情况的出现,迫使作为项目业主/客户的一些政府部门与企业以及作为项目实施者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和认识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开发和使用项目管理的具体方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系统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大型建设工程以及高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管理新领域的出现,促使项目管理在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地发展和现代化,使得现代项目管理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同时,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在这一时期也迅速扩展到了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行各业,而且项目管理在企业的战略发展和例外管理(这些都属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所做的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例如,欧洲的ABB公司作为一个处于领先地位的全球性工程公司,其绝大部分工作都要求开展项目管理;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之一,它公开承认项目管理是对其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摩托罗拉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通讯设备和服务供应商之一,它在九十

浅谈中国项目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浅谈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 ——————历史、现状、趋向 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以项目为中心,提高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已经为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用以项目为主的发展模式。 本文对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当前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一、中国悠久的项目史与项目管理的产生 (1)中国悠久的项目史 项目作为国民经济及企业发展的基本元素,一直在人类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际上,自从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出现到当今,人类就一直执行着各种规模的“项目”。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上有许多举世曙目的项目,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长城进行的修筑、战国时期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北宋真宗年间皇城修复的“丁渭工程”、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故宫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运作大型复杂项目的范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都堪称是极其复杂的大型项目。对于这些项目的管理,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要取得成功也是非常困难的。 (2)项目管理的产生 有项目,就有项目管理问题。因此西方人提出,人类最早的项目管理是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当时人们完成项目的主要想法是完成任务,这就是潜意识的项目管理。但是,直到本世纪初,项目管理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方法,没有科学的管理手段,没有明确的操作技术标准。因而,对项目的管理还只是凭个别人的经验、智慧和直觉,依靠个别人的才能和天赋,根本谈不上科学性。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需要新式武器、探测需要雷达设备等,这些从未做过的项目接踵而至,不但技术复杂,参与的人员众多,时间又非常紧迫,经费上也有很大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来实现既定的目标。“项目管理”这个词就是从这时才开始被认识的。随着现代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涉及专业越来越广泛,

目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摘要:运用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从业主方对项目管理的要求出发,研究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历史发展历程,从而得出作为项目业主对项目管理除了与建筑施工企业具有相同的共性以外,有着它的特殊性,因此着重分析项目业主对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项目进度的管理、项目质量的管理、项目成本的管理所要做的工作。 关键词:项目管理;现状 1什么是项目及项目的特点 什么是项目,简单地说,项目是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它不同于日常运作,日常运作是持续不断的和重复的工作,而项目是一次性的和独特的。所谓一次性和独特性,一次性是指项目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明确的结束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由此而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来完成某一项任务,它应有一个明确的预期目标,还要有明确的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它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没有或很少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独特性是指项目所创造的产品或服务与所有的其他产品或服务相比较,在有些方面仍然有明显的差别。项目可大可小,它可以是建造一个大型发电厂、举办一个奥运会、研发一种新型客机等大项目;也可以是确决某一研究课题,设计、制造一种新型设备或产品,举办一次小型招待会等小项目。但不管怎么样,这些项目都是一次性的,都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并有一定的费用所限制。所以有人说项目是新企业、新产品、新工程、新系统和新生技术的总称。在各种不同的项目中,项目内容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但项目本身有其共同的特点,这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 一次性。

又称为单次性,是指这次任务完成以后,不会再有与此完全相同的另一项目任务,所以没有完全照搬的经验可利用。 (2) 项目目标的明确性。 项目的目标有成果性目标和约束性目标。成果性目标是指项目的功能性要求。约束性目标是指资源消耗、时间要求、质量规定等限定条件。 (3) 项目作为管理对象的整体性。 一个项目是一个整体的管理对象。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提高项目的总体效益,达到数量、质量、结构的总体优化,其项目的管理和生产要素的配备就必然是动态的。每个项目都必须具备上述的三大特征。重复的、大批量的生产活动及成果,不能称为“项目”。 2项目管理的概念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对项目管理的定义: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活动中应用各种知识、技能、工具以及技术使项目的活动达到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过程通过初始、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来完成。 在通常情况下,项目是由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团队中的人员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内容:完成工程上对范围、时间、成本、风险及质量的任务要求,以满足和超过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渴期。 与项目的概念相对应,项目管理又可定义为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 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经有效的计划、 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的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项目管理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时间性的特点。项目管理总体来说,由九个部分组成: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时间管理

项目管理发展史

项目管理发展史 2006-3-9 9:26:56 | 1183次阅读| 来源:转载【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事实上,项目管理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1)古代 其代表作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供水渠这样不朽的伟大工程。我国汴梁古城的复建也可称为成功项目管理的典型例子。 (2)近代项目管理的萌芽在四五十年代主要应用于国防和军工项目。美国把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任务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命名“曼哈顿计划”。美国退伍将军莱斯利·R·格罗夫斯(L.R.GROVES)后来写了一本会议录《现在可以说了》(Now it can be told: The story of the Manhattan Project),详细记载了这个项目的经过。 (3)近代项目管理的成熟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项目管理的突破性成就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1957年,美国的路易斯维化工厂,由于生产过程的要求,必须昼夜连续运行。因此,每年都不得不安排一定的时间,停下生产线进行全面检修。过去的检修时间一般为125小时。后来,他们把检修流程精细分解,竟然发现,在整个检修过程中所经过的不同路线上的总时间是不一样的。缩短最长路线上工序的工期,就能够缩短整个检修的时间。他们经过反复优化,最后只用了78个小时就完成了检修,节省时间达到38%,当年产生效益达100多万美元。这就是至今项目管理工作者还在应用的著名的时间管理技术"关键路径法",简称CPM。就在这一方法发明一年后,美国海军开始研制北极星导弹。这是一个军用项目,技术新,项目巨大,据说当时美国有三分之一的科学家都参与了这项工作。管理如此庞大的尖端项目难度是可想而知了。而当时的项目组织者想出了一个方法:为每个任务估计一个悲观的、一个乐观的和一个最可能情况下的工期,在关键路径法技术的基础上,用"三值加权"方法进行计划编排,最后竟然只用了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预定6年完成的项目,节省时间33%以上。60年代这类方法在由42万人参加,耗资400亿美元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中应用,取得巨大成功。此时,项目管理有了科学的系统方法。现在,CPM和PERT常被称为项目管理的常规“武器”和经典手段。当时主要运用在军事工业和建筑业,项目管理的任务主要是项目的执行。(4)项目管理的传播和现代化1969年,美国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PMI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即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它是一个有着近5万名会员的国际性学会,是项目管理专业领域中最大的由研究人员、学者、顾问和经理组成的全球性专业组织。这个组织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项目管理的发展。尔后PMI一直致力于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工作,1976年,PMI提出了制定项目管理标准的设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于1987年推出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简称PMBOK。这是项目管理领域又一个里程碑。因此,项目管理专家们把八十年代以前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

[管理学]项目管理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对策.

[管理学]项目管理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对策 摘要:回顾了项目管理发展的起因和历程,并根据现代项目管理自身的 性质,论述了现代项目管理全球化、多元化、专业化等特点;通过分析项目管理 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如何加快项目管理的发展,推进项目管理的实践提出 了针对性的对策,如加快我国项目管理国际化步伐、积极推行证书制等,以期推 进我国项目管理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证书制;项目管理专业人员 项目管理在一些发达国家不但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形成了学历教育从硕士到博士,在职培训从基层项目管理人员到高层项目经理的教育培训体系,而 且还成了一种职业。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特别是拥有 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资格证书的人员,可以像建筑师、会计师、医师、律师等一样,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立足于社会,服务于 社会。面对发达国家项目管理的迅速发展,我们应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并借助各 方力量,加快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项目管理实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 产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军事等对某些工程产生了需求,同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又能达到这些工程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工程项目。历史上的工程项目最主要是表现在建筑工程项目上。现存的许多古代建筑,如中国的长城、故宫、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埃及的金字塔等,规模宏大、工艺精湛,并且至今还产生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如此复杂的工程项目中,必然有相当高的项目管理水平相配套,否则将难以想象。可以肯定,在这些工程建设中的 各活动之间必然有统筹的安排,必然有一套严密的甚至是军事化的组织管理;必 然有时间(工期)上的安排(计划)和控制;必然有费用的计划和核算;必然有预定 的质量要求、量检查和控制。但是也应该说,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不可能有现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现代项目管理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 (1)项目管理的萌芽 20世纪40年代的“曼哈顿计划”、50年代后期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应用以及60年代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虽然它们的侧 重点各有不同,但其取得的巨大成功预示着项目管理已初步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方法。 (2)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的组织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形成 将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开展系统的理论研始于20世纪60年代。创 建于1965年的以欧洲为主体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创建于1969年的美 国项目管理学会(PMI)是项目管理的两大研究组织体系[6]1983年,在PMI发表 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被划分为范围管理、成本管、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等6个领域。这些领域成了PMI的项目管 理专业化的基础内容。 (3)项目管理的传播和现代化 20世纪70~80年代项目管理迅速传遍了世界各国。从美国最初的军

项目管理发展史

项目管理发展史 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在四五十年代主要应用于国防和军工项目。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5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CPM和PERT技术。 项目管理专家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80年代之前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 80年代之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六十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因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即: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后面将详细介绍)。60年代初华罗庚教授将这种技术在中国普及推广,称作统筹方法, 我们现在通常称为网络计划技术。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并成为支柱产业,项目的特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人员发现许多在制造业经济下建立的管理方法,到了信息经济时代已经不再适用。制造业经济环境下,强调的是预测能力和重复性活动,管理的重点很大程度上在于制造过程的合理性和标准化。而在信息经济环境里,事务的独特性取代了重复性过程,信息本身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灵活性成了新秩序的代名词。他们很快发现实行项目管理恰恰是实现灵活性的关键手段。他们还发现项目管理在运作方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内外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于是纷纷采用这一管理模式,并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在发达国家中现代项目管理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和行业,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 用一句话来给一个学科体系下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在《项目管理知识指南》中的一段话来了解项目管理的轮廓:"项目管理就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效的项目管理是指在规定用来实现具体目标和指标的时间内,对组织机构资源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工作. 项目管理的理论来自于管理项目的工作实践。时至今日,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但是当前大多数的项目管理人员拥有的项目管理专业知识不是通过系统教育培训得到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的。并且还有许多项目管理人员仍在不断地重新发现积累这些专业知识。

浅谈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浅谈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前言 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建造价格。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有不同的含义,工程造价管理也就有不同的目标。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惟一的投资主体,施工企业是国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是对国家投资的管理,其目标是降低工程造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投资方和承包方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转变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以保证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实现建筑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筑工程领域进行了多次改革,这些改革从投资渠道的多源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决策的分权化到实行项目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合同管理制等,这些制度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起到了构筑有形建筑市场硬件的作用,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对建筑市场的灵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涉及不深,还没有从根本上来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1]。 工程造价管理有两种管理,一是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二是工程价格管理。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属于投资管理范畴,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的含义是,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在拟定的规划、设计方案的条件下,预测、计算、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及其变动的系统活动。这一含义既涵盖了微观的项目投资费用的管理,也涵盖了宏观层次的投资费用的管理。工程价格管理属于价格管理范畴。[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管理分两个层次:一是在微观层次上生产企业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成本控制、计价、订价和竞价的系统活动。它反映了微观主体按支配价格运动的经济规律,对商品价格进行能动的计划、预测、监控和调整,并接受价格对生产的调节。二是在宏观层次上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及通过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系统活动。 1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1.1 国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从目前的资料分析,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并非统一,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方式和管理形式,所以 WTO并不能让每个成员接受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随着国际建筑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在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上运行,已形成了许多好的国际惯例。美、英、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比较科学、严谨、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工程造价从投标报价到中标后的实施,得到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3]。这些成功的经验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中均可借鉴[4]。 (1)美国工程造价的管理。现行的工程造价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业主经营所需费用,称之为软费用,主要包括基础上所需资金的筹措,设备购置及储备资金、土地征购及动迁补偿、财务费用、税金及其它各种前期费用。二是由业主委托设计咨询公司或者总承包公司编制的建安工程基础上建设实际发生所需费用,一般称之为硬费用,主要包括施工所需的工、料、机消耗使用费、现场业主代表及施工管理人员工资、办公和其它杂项费用,承包商现场的生活及生产设施费用,各种保险、税金、不可预见费等。此外承包商的利润一般占建安工程造价的 5%~15%,业主通过委托咨询公司实现对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全过程管理。美国有统一的计价依据和标准,是典型的市场化价格。工程估算、概算、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定额,不是由政府部门组织制订的,而是由几个大区的行会(协会)组织,按照各施工企业工程积累的资料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根据工程结构、材料种类、装饰方式等,制订出平方英尺建筑

【【项目管理的历史发展过程

项目管理的历史发展过程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更新时间:2009-08-08 1.历史事件 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5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CPM和PERT技术。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在四五十年代主要应用于国防和军工项目。项目管理专家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80年代之前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 ,80年代之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60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局限少数领域。最早项目管理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的阿波罗登月。也正因为这样,人才开始真正的认识到了项目管理的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即: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和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直到80年代,项目管理主要还限于建筑、国防、航天等少数行业。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历史上都有许多成功的项目管理范例。项目管理的实践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些主要基础设施如埃及金字塔、运河、大桥、欧洲的古教堂、道路、城堡等的建设之中。对于项目管理的出现,有说服力的其他一些特别事件有: ◆1917年,亨利甘特发明了著名的甘特图,使项目经理按日历制作任务图表,用于日常工作安排. ◆1957年,杜邦公司将关键路径法(CPM)应用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125小时锐减为7小时。 ◆1958年,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将项目任务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将设计完成时间缩短了2年。 ◆60年代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采用了网络计划技术使此耗资300亿美圆、2万家企业参加、40万人参与、700万个零部件的项目顺利完成。 90年代,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项目管理的也由造业经济下的产物变为了可以适应多变的信息时代的新型项目管理体系。 今日,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一门学科,项目管理的理论来自于管理项目的工作实践。组织的决策者开始认识到项目管理知识、工具和技术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以减少项目的盲目性。所以,就让我们赶快了解一下现在的项目管理。 2.职业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各类项目日益复杂、建设规模日趋庞大,项目外部环境变化频繁,项目管理的应用也从传统的军事、航天逐渐拓广到建筑、石化、电力、水利等各个行业,项目管理成为政府和大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职业逐渐成型。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与展望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与展望 1.国际上项目管理发展的动向 现代社会中,项目管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近年来,国际上项目管理研究与应用发展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动向,主要有: (1)内容范畴不断扩展:例如,从工程项目的管理扩展到其它项目的管理;从主要针对项目执行阶段的管理扩展到系统地考虑项目的全寿命管理,包括项目需求论证,前期决策,计划实施,直到项目结束;等等。 (2)高新技术和R&D项目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大:这赋予了现代项目管理中战略性、风险性、竞争性、规模化、复杂化、高附加值和信息密集等明显的特征。 (3)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在需求的催动下,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也随之发展、日趋成熟,成为集多领域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包括某些通用的管理学知识,各种不同类别项目所共同需要的项目管理基础知识,以及各应用领域项目所需要的特殊管理知识。 (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支撑平台的快速改善:使用国际互联网(Internet)和企业网(Intranet)等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对项目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收集、储存、检索、分析和分发,以改善项目生命期内的决策和信息的沟通。各种类型

的项目管理软件(如预算软件、进度控制软件、风险分析软件等)也在不断地改善。 2.我国项目管理发展历史回顾 我国最早的大型项目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万里长城,但是真正称得上中国项目管理的里程碑工作,是着名科学家华罗庚教授和钱学森教授分别倡导的统筹法和系统工程。华罗庚也是我们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的创始人,我们对他比较熟悉,因此下面主要介绍他的工作。 华罗庚教授于倡导并开始应用推广的”统筹法“(OverallPlanningMethod),华罗庚着的《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的核心是提出了一套较系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项目管理方法,包括调查研究,绘制箭头图,找主要矛盾线,以及在设定目标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等。华罗庚带领中国科技大学部分老师和学生到西南三线建设工地推广应用统筹法,在修铁路、架桥梁、挖隧道等工程项目管理上取得了成功。毛泽东主席在3月18日给华罗庚的信上鼓励他:”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7月21日毛主席再次写信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5月,华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鼓励,带领陈德泉、计雷两位助手到上海炼油厂蹲点,在”酚精炼扩建改建工程“上应用统筹法。该设备每天产值20多万元,原计划需停工一个多月的扩建改建工程,应用统筹法后实际只用了5天便完成了。其后的十多年中,华罗庚带领”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到过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双法。各地在建筑工程、设备维修、生产组织、生产运作流程重建等诸多领域很快地创造了数以千计

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

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 摘要: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已经为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用以项目为主的发展模式。下文对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当前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1.世界项目管理历史事件 现代项目管理通常被认为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美国军方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但直到80年代,项目管理主要还限于建筑、国防、航天等少数行业。对于项目管理的出现,有说服力的其他一些特别事件有: 1917年,亨利甘特发明了著名的甘特图,使项目经理按日历制作任务图表,用于日常工作安排。 1957年,杜邦公司将关键路径法(CPM)应用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125小时锐减为7小时。 1958年,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将项目任务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将设计完成时间缩短了2年。 1961年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采用了网络计划技术使此耗资300亿美圆、2万家企业参加、40万人参与、700万个零部件的项目顺利完成。 1965年,第一个专业性国际项目管理组织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在瑞士洛桑成立。 1969年,美国成立项目管理学会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1976年,PMI在蒙特利尔会议开始制定项目管理的标准,形成项目管理职业雏形。 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推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和基于PMBOK的项目管理专业证书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项目管理因此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化管理职业在全球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 2.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1)中国悠久的项目史项目作为国民经济及企业发展的基本元素,一直在人类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上有许多举世曙目的项目,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长城进行的修筑、战国时期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北宋真宗年间皇城修复的“丁渭工程”、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故宫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运作大型复杂项目的范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都堪称是极其复杂的大型项目。对于这些项目的管理,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要取得成功也是非常困难的。 (2)1982年,在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鲁布格水电站饮水导流工程中,日本 建筑企业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这一工程的施工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 以说"鲁布革冲击波",对中国建筑业的影响和震撼是空前的。它对我国传统的投资体制、 施工管理模式乃至国企组织结构等都提出了挑战。而对于中国项目管理发展而言这是一个 划时代的事件,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项目管理时代的元年。 90年代初在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倡导下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跨学科的项目管理专业学术组织——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Committee, China,简称PMRC),PMRC的成立是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