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最近几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的文献层出不穷,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研究到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是将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初步的综述性分析,并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个基本的概括。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这个课题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现在我国关于“三农”的问题仍然在温热期,有关供应链管理处置农产品的课题研究显得尤为迫切、重要。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却是相对落后的,为了把生产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安全和绿色发展,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为推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促民增收。最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使得许多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起了研究兴趣,尤其是农产品成本问题。众多学者更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根据我国的社会背景对供应链管理在农产品研究。

二、我国近几年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研究

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的经营中导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具有意义而又热门的课题研究。在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初步探索中,李岩、傅泽田和刘雪(2008)阐述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指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农产品的生产到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跨越了一、二、三产业;产地分散,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流通环节薄弱;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严重存在信息不畅和时效性差的情况并提出了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发展多元化协调主体;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实现供应链上信息有效传递,做好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政策建议。王金河(2008)评述我国农产品流通式现状指出了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效率低、农产品流通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产品的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了农产品流通的新模式过程为:生产者——产地市场一一运销批发商一一销地市场一一零售商——消费者,并提出,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由批发市场来担任。王初建(2010)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呈现出的现状交易成本高、流通过程总损失巨大、批发市场发育不完全、农贸市场无法保证农产品安全、物流处于无序状态、供应链的各结点之间信息流通不畅。贾瑞峰和商丽景(2013)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物流组织分散、物流组织普遍规模小、层次低和物流组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数量大。

由上可知,我国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得相对落。因此,许多学者也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今所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研究和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侯舒明

(2012)结合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促进我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发挥重要作用。彭秋玲和李丽娜(2009)提出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的对策要完善农产品产业链、与供应链管理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进先进技术从而实现供应链的信息一体化。皇甫梅风(2011)谈了从整合和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以大型连锁超市成为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以农超对接成为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手段探讨为消费者提供最优产品的途径。徐玖丹(2010)谈到供应链管理效率较低成为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部分因素,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总体发展,并应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信息化水平、物流运作水平、计划能力和质量管理四个因素对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影响大致相同而组织化水平对供应链的组织效率的影响程度是三个因素中最大的。因此我们在考虑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程度时,信息化水平、物流运作水平、计划能力和质量管理四个因素没有主次之分;组织化水平对供应链的组织效率的影响程度要重点考虑。

2、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虽然我国农产品产量巨大,是世界上头号农产品生产大国,但是,我国农产品流通和消费的层次还是较低、流通模式还是存在。资武成和廖小刚(2011)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有农产品供应链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缺乏实力强大的核心企业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服务模式落后,信息资源没有进行有效地整合,农产品流通缺乏规范的标准,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机制难以保证。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还存在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成本高、竞争实力不强等问题。如何构建合理的符合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已经引起了社会关注。褚阳(2013)认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五种供应链管理模式有以生产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以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以农民合作组织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其中邓宁、凌昌志、金国英和陈剑熙(2013)表明“农超对接”是指农产品与零售连锁超市的直接联手,是未来我国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主要模式。

3、物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研究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聂亚珍(2008)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绩效,提升顾客价值,必须建立有竞争的组织,包括现代的物流商、超市系统、物流配送、运输、信息、仓储等各方面的专业化经营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张倩(2008)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中,提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增强供应链管理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缩短了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产品的保值期。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的关键近年来,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自然灾害到农产品供应链的各节点上的运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越来越暴露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 因此,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保障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

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部分学者也做了物联网等相应信息科技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高红梅(2010)分析了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控,严格把关食品安全源头,构筑“三网合一”新平台,改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发展现代物流新技术,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陈海权、姜方桃和姚雨辰(2014)表明物联网技术覆盖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将很好地解决由于不合理物流及供应链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农产品增值效益差,低效流通难以适应社会化大流通的需要,缺乏为供需双方提供实时与远期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平台和难以实现农产品的全程追踪及监管等问题,从而使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得以优化整合,打造出一条高产高效安全智能的农产品供应链。皇甫军红(2013)指出了物联网应用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实现农产品的精准生产。李寰、贾保先和许丽莉(2010)阐述了我国农业供应链管理监控的存在的问题,采用本体和P2P技术实现了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语义交换和共享,为供应链中信息的及时、无歧义理解提供了便利,融合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王嘉宁(2013)提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安全追溯系统的构建,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与 RFID 射频识别技术结合作为关键技术,包括信息动态记录平台、信息追溯平台及信息反馈平台,建立开放、同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安全追溯系统,完整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在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五大环节的全过程信息,监督管理农产品安全。

4、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网上交易的研究

由于,近十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农产品实行网上交易。易法敏 (2006)提出农产品也可以参照其他行业成功运行的电子商务模式的案列,建立网上农产品流通中心和集成化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于宏新(2010)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模型通过基于信息网络的供应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农产品生产者、供应商、经销商通过信息平台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运作,各个环节之间实现无缝衔接。该模型的优点有:供应链节点上的信息充分共享,全程供应链的可视性;农产品种植者、应商和经销商都获得更大的利润;通过协调供应链上的信息流,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交易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客户关系。

5、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

当我们从电子商务的方面研究了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就会发现与之有联系物流发展,因此,许多学者回转向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张倩和李崇光(2008)谈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分类,一方面是从供应链物流对象将农产品供应链分类为粮食供应链、油料供应链、棉花供应链、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另一方面是从供应链分布范围看,将农产品

供应链分类为农业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农业大集团的供应链、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扩展供应链和基于因特网的全球网络供应链。王艳和杨伟(2008)提出了体现供应链的绩效的表达式为:供应链绩效指数=价值增长率×用户满意度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成本优化管理,其最终目标是用系统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同时使用户的价值最大化和用户的成本最小化。刘培松(2009)表明困扰着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的问题有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落后、效率低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管理水平低下、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低下以及市场体系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也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策略。汤晓丹(2012)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动态联盟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加强建设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立规范的农产品物流服务契约。资武成和廖小刚(2011)给出了构建农产品流通中供应链式信息服务模式应重点采取的措施是制定科学的农产品信息服务制度从而良好的营造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环境,建立合理的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农产品信息处理水平,增强信息服务能力,完善农产品信息监测体系,丰富信息服务的内容。

6、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生活中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因此,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监管问题也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庄二平(2014)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理的概念及含义、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对食品安全的作用、加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做了简单分析,强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李庆涛(2010)谈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供应链的各节点的合作,实现人、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还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实现与环境的相容,迎合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满足了消费者的绿色需求。郭全洲、谭立群和王惠霞(2012)指出质量安全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要确立现代市场观念,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理念;要重视供应链成员中的弱势主体特别是农户在组织中的地位,真正做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和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重视政府政策在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的引导、监管作用,有效利用政府主导的信息平台、交易平台、技术平台等基础设施,打造一个运行快速、高效、各节点协调的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的网络组织。

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中,提出了建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潘庆丽(2012)分析了生产环节、储藏环节、运输环节、加工环节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指出我们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不仅要从外部入手,更要从内部入手。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王郁葱(2012)认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配套措施首先应设立最优秀的核心企业使得其他企业相知看齐,要培育和增强核心企业的农产品

质量安全保障能力、重塑自律和守信的企业文化体系、消除信息不对称。同时,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的科技创新。

三、总结与评述

通过文献的查阅可得出我国现代农业供应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整个产业链庞大。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的参与者,如农户、分销商、零售商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他们之间缺乏纽带和协调。各个环节的企业缺乏信任,有时甚至隐瞒实际情况,很难建立合作互动和保持长期的稳定的协作整合,因此,很难实现供应链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2、农产品生产地不集中而且规模不大以及生产的各个过程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先天的多样性导致其生产具有分散性。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从生产资料的选用、栽培、饲养到收获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很难保证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产后加工、包装及运输的质量与增值。同时,由于生产规模小,经营不规范很难实现产品的可追溯。生产者的教育程度较低,接受系统培训和指导的机会少,也是导致市场意识淡薄、科技知识和科技运用手段的能力及程度偏低的重要原因。

3、农产品流通环节薄弱、物流的不发达。农产品的物流过程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农产品的流通决定着市场经营的利润和企业的生存。我国农产品的产地不集中,销售范围广,产品的数量大、品种多,给农产品流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多数小生产方式下的农户和加工企业无法实现现代科技加工和保鲜技术的应用,限制农产品的流通半径和流通量,影响消费环节的农产品品质,造成产后流通损耗居高不下。

4、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严重存在信息不畅和时效性差的情况。各个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一致和缺乏信息统一共享的平台,是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信息沟通不畅,难以实现在市场信息指导下组织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的精确配送,又由于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够,因此,在实际物流配送中有许多无效配送,造成严重浪费和市场价格的波动。现在市场上仍存在一些农产品的买卖双方相互错过的情况。另外,销售终端的消费信息采集、分析、反馈的迟钝和不准确,导致供应链缺少组织化的新产品开发和农产品经营的持续发展。

大部分文献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只是对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物流、交易模式、供应链模式、质量安全和我国农产品生产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对我国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软件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整个过程的各个节点的管理模式的研究还不够。因此,以后研究的方向应该更偏向这些方面。

参考文献

1、李岩,傅泽,田刘雪.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初探[J],农村经济,2008(3)

2、王金河. 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管理新模式探讨[J],农业经济,2008(1)

3、王初建.农产品协同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科园月刊,2010(7)

4、贾瑞峰,商丽景.[J],物流技术,2013(9)

5、侯舒明.[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7)

6、彭秋玲,李丽娜.[J],科技广场,2009(8)

7、皇甫梅风.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若干思考[J], 北方经济,2011(9)

8、徐玖丹.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效率[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91)

9、资武成,廖小刚. 供应链管理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J],物流研究,2011(5)

10、褚阳.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J],物流科技,2013(7)

11、邓宁,凌昌志,金国英,陈剑熙.“农超对接”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基于农产品流通的视角[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5)

12、聂亚珍.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绩效分析[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

版,2008(1)

13、张倩. 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 物流科技,2008(8)

14、高红梅.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11(22)

15、陈海权,姜方桃,姚雨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之物联网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6)

16、皇甫军红.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3(9)

17、李寰, 贾保先, 许丽莉. 基于本体的现代监控系统在农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3)

18、王嘉宁. 农产品供应链安全追溯系统构建及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

19、易法敏.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产品供应链的网络集成[J],财贸研究,2006(6)

20、于宏新.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1)

21、张倩,李崇光.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对策[J],软科学,2008(1)

22、王艳,杨伟.试论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2008(10)

23、刘培松.我国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8)

24、汤晓丹.供应链管理思想下农产品物流动态联盟组织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2(11)

25、资武成,廖小刚.供应链管理视角我国农产品流通中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5)

26、庄二平.食品安全视角下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浅探[J],农业经济,2014(2)

27、李庆涛.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初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4)

28、郭全洲,谭立群,王惠霞.基于质量安全的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2(3)

29、潘庆丽.食品安全背景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农业经济,2012(11)

30、王郁葱.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配套措施[J],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范例)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 主题词: 物流农产品物流评价 一、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 1、物流热的兴起 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章瑶指导教师陈颖 二级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08市场营销C1班学号 0803240137 2009年10月30日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要更加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字: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资产;品牌传播 一、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解释基本与下述说法相类似,都是从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识别功能出发,将品牌视作一种特殊符号,并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比如: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2009)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大卫·奥格威(2009)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乔春洋(2005)指出,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及专有性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保证。而品牌的强弱、价值、竞争力、影响力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

物流业研究文献综述

物流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现代物流业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枢纽城市作为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物流发展的基本载体,对整个区域物流网络的效率作用至关重要。 国外的物流业发展很快,市场成熟度高,理论研究也比较完善。国外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从“有利于商品销售”的视角来研究物流。随着20世纪中叶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物流地位显著提高,研究的视角明显扩大,产生出许多新理论、新学说。其中包括:“黑大陆”说、“第三利润源泉”说和“后勤工程”说。当前国际研究热点主要在对环境问题和绿色物流的研究、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运输系统对全球物流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国内物流理论研究始于80年代初,主要是侧重于物流学基本概念。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物流理论研究内容开始转为开展专题性研究,一些学者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阐述了物流运行原理和运行模式等,出版了《现代物流学》、《流通经济学》、《物流学及其应用》等颇有影响的理论著作。近期我国物流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规划技术问题、供应链理论、物流模式问题等几个方面。 我国对物流枢纽建设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单一运输方式的货运枢纽的建设发展。一些学者分别对于铁路、道路货运枢纽如何实现向物流中心拓展转型进行了研究。(2)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枢纽建设的发展。以多式联运等理念为基础,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出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枢纽的概念。(3)区域、城市

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4)物流枢纽城市、城市物流系统建设和发展。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专节中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国内许多大城市对“建设大型物流枢纽”的理解是将一些地方的物流中心城市建设为物流枢纽。(5)物流系统的协同与协调。协同化管理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物流系统效率提升的关键,当前国内外主要从企业、行业、区域物流三个层次进行研究。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知识分享

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广西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综合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有: 1.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 J.F.Growell 是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学者,他在 1901 年的有关《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的美国政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

送成本的各种因素。J.F.Growell 的研究开辟了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克拉克·韦尔德其后在 1932 年所著的《农产品营销》才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重视,文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作了研究。 目前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包括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技术和理论)、冷链物流、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领域,并日益扩展和深化。 2.国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文献 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的是Mighell和Jones(1963),认为它是一个组织的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保管储存、中间运输、终端销售等这些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Barkema(1993)又从“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个角度强调,他认为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他还认为契约与整合的出现造就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延着供应链上溯到食物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Boehlje 与 Schrader(1988)两位学者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譬如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实施纵向整合的主体等等。他们主要强调在供应链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通程序与经营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链条内部各成员之间运用合同、合资或联合来取代传统的市场方式。他们认为与单纯地进行市场开发相比较,将食品链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及加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M.F.Stringer 和M.N.hall(2006)结合英国食品标准机构资助项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集成食品供应链模型,通过层级分解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故障。 A.J.M.Beulens 等人(2005)提出了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许多举措,给出了通过供应链网络合作来实现食品安全和透明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二)国内研究动态 关于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我国才刚刚起步,从文献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物流模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还有物流体系建设及优化、物流安全研究等方面。相关研究如下: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摘要: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一般物流单向作用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中国实施绿色物流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但中国在快速发展绿色物流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全面和深刻理解,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使中国的物流业尽快和国际接轨。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Abstract:Green logistics based on mainten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logistics one-way function relation change. As a new kind of logistics mode, the green logistics requiremen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re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green logistics has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but China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s still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to these questions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helps to find a better solution, so that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green logist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引言 高群钦,路克久,陈安宇(2009),根据物流的发展认为传统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底;运输环节中车辆的燃油污染和尾气排放;不可降解的废弃包装材料;流通加工产生边角废料照成的废弃物等[1]。因此,丁东升(2009)认为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发展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绿色物流,做到物流去环境共存[2]。 2绿色物流的文献统计 依据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历程,收集2008年至2011年间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涉及绿色物流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分析总结这些文章中所研究的绿色物流的

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众所周知,农产品出口对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和加快农业发展均有积极的意义。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上升趋势,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国家贸易结构和世界贸易结构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何在,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呢?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加剧烈,因此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将对国内近年来有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文中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以及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措施进行简单评价 一、有关竞争力的概念 一国外学者认为: 1.竞争力的内涵。 出口竞争力,就是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古典经济学认为,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域或地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与自然禀赋等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从亚当·斯密创立比较优势论到大卫·李嘉图相对优势论,还有赫克歇尔一俄林自然禀赋理论都沿袭这一看法;经济历史学家强调经济体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有利的制度形式是推动国家或地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也必然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他以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每个国家或地域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物流文献综述

中国绿色物流发展阻碍与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一个环境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本文叙述了中国现代物流活动的运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和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七大子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的非绿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就政府引导、企业自律、消费者需求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非绿色因素;必要性;阻碍;解决方案 一、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绿色物流的产生的原因 籍丹宁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现代物流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1 . 运输工具对环境的污染:物流活动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工具的使用,交通网络的铺设、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物流能力,提高了全社会的物流速度,但作为物流的基础设施,这些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对环境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2 . 包装对环境的污染:在物流活动中,包装对商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内包装可以美化商品,外包装可以保护商品,并且便于流通过程中的装卸和搬运。但很多市场上流行的包装材料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甚至部分包装材料不易降解,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 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流通加工是为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降低物流成本,在流通领域对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会造成一定的物流停滞,不当的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绿色物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刘辉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及其路径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也称环保物流" 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 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 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 即需要建立一种既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改变原来的生产发展与物流( 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 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又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 即向绿色物流的转变)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 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 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建立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绿色物流体系" 提倡高效节能" 绿色环保的物流活动" 是十分必要而且有重大意义的! 它不仅是物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同时也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 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与传统物流方式不同的是

(整理)冷链物流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部分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以往活跃在B2B的电子商务平台,但近两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也促进冷链物流加入到了B2C的行列之中,伴随着京东、淘宝、1好店、亚马逊等纷纷推出生鲜产品业务,冷链物流宅配市场热络一时,各方都瞄准了这片蓝海,2010年~2012年其市场增速120%,预计2015年,冷链宅配规模达40亿元。本文针对冷链物流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的现状、问题给予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对合理的解决办法。 本文根据冷链物流的发展,例如产生的物流断链、信息化、冷链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围绕“建立冷链物流联盟体系”、“实施园区化管理”、“设定第三方冷链高效服务策略”和“节约成本”,这四大方法,进行归纳与阐述。 编者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1.冷链物流 (3) 1.1冷链物流适用范围 (3) 1.2冷链物流的具体生产过程 (3) 1.3作用及重要性 (4) 2.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4) 3.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5) 3.1物流信息化问题 (5) 3.2冷链体系问题 (5) 3.3断链问题 (6) 4.解决方法 (6) 4.1建设“冷链物流联盟体系” (6) 4.2建立“第三方冷链高效服务策略” (7) 4.3“冷链物流园区化管理” (8) 4.4“节约成本” (9) 参考文献 (10)

冷链物流研究 【摘要】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物流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是指冷藏冷冻食品再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在低温环境中,以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高速增长,虽然公认是宅配市场的一片新的“蓝海”,但却存在着系统技术落后、资源浪费、法制法规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与国外差距较大。本文总结了国内关于冷链物流研究方面的文章中相关观点和做法,并对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关键词】 冷链物流联盟体系;断链;第三方;园区化;信息化 【正文】 1.冷链物流 1.1冷链物流适用范围 目前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蛋奶、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杉品等包装熟食;冰激凌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等等。 1.2冷链物流的具体生产过程 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消费即: 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 初加工、屠宰、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 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运、物流信息) 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

物流专业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4届交通运输与物流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显著发展。尤其是自入市以来,中国物流业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物流市场成为热点之一。各类企业纷纷抢滩物流市场,大量私营、民营、股份制、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与日剧增。而在整个物流链上,仓储业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仓储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企业数量、就业人员、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在物流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仓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全社会角度来看,随着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流通的货物越来越多,需要流通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存储业现代化的程度的要求,尤其是仓储环境、仓储的使用率、仓储业的空间分布,仓储设施设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进而为论文写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仓储;设施设备;优化配置;信息化 1 我国仓储型物流企业现状 目前我国仓储物流的现状是使用率较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明确、优势不突出,作业条件差,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大部分仓库设备陈旧落后,商品在库滞留时间长,保管不完,使许多存储设施资源闲置[1]。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认识不足,对于先进的装备不愿意使用,思想理念陈旧落后,仍旧停留在传统的人工作业上。由于外部及其他因素变化,尤其是收发货物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仓库的设备与管理系统没有及时更新,造成原有市场的丢失,以及企业成本的高升[2]。国家缺少对仓储企业的管理,迄今为止,仓储行业未有过夹层面的主管部门,缺少对仓储行业的整体规划,信息渠道和完整的统计体系,致使对全国仓储业的发展,问题和方向心中无数[3、4]。配套设施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企业正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渡,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设备落后,缺乏相关的担保品处置配套设施。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操作风险方面和信用风险方面等问题[5]。综合来看,现代仓储必须做到五化即:规划的标准化,国家应该出台物流规划标准,避免规划的随意和短视。货类的标准化,实现货类的标准化是实现大物流畅通的一个核心基础。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政府如果能够牵头建立一个公共信息交互平台,也是促进信息流交互的好办法。设备的标准化, 2

关于国外农产品物流及其经验借鉴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外农产品物流及其经验借鉴的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物理性流通过程。农产品物流的起源、发展与成熟均在国外,我国引入这一概念相对较迟,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均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模式和经验,指出国外先进理论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现代物流;国外 一、国外农产品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国外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历史从物流的概念产生时就已经开始, 它起源于美国、发展在日本、成熟在欧洲。物流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至今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 从目前所能发现的文献看,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901年J.F.Growell 提交给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的报告”中。1916年, L.H.Weld 在《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中正式对物流进行了定义: 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 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所包含的种种经济活动。组织上, 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农业输送物流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Traffic Logistics ),通过该组织, 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资格认定, 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从事物流研究的主要国家,“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对物流概念的初步认识上, 认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部分, 将其作为附属功能定位, 并未对物流概念进行系统化的延伸。”(韩一军 2007)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 各国纷纷开展对农产品物流的系统研究, 对农产品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美国的 E.Smykny 和 D.Bowersox(1961)第一次从系统的角度论述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分析的概念。向欣(2004)则指出,农产品物流于1956年首次被引入日本,并在1970年成立了两个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学术团体“日本农产品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农产品运输促进交流会”。欧共体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与日本同时起步, 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英、德、法等国家。“建立在美国物流理念基础上, 欧共体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很快。”(张宇萍 2009) “20世纪80年代是农产品物流飞速发展的阶段, 产生了物流管理的系统化思想, 一体化概念得到了广泛应用。”(黄勇 2010)1984年G.Sharman 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物流的再认识”一文, 指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物流在企业规划和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其对农业领域内的大型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1985年,W.D.Harries 和 J.R.Stock 也发表了《市场营销与物流的重组——历史与未来的展望》, 从历史经验证明了市场营销与物流活动的相关性, 首次提出了营销与物流的一体化概念, 该文的发表推动了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的开展。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农产品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远距离交易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量的增加, 农产品物流开始了全球化运行的新阶段。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 即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 GPS )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物产丰富,分布广泛。农产品产值在生产总值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也不断凸显。例如产品营销中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农产品流通能力差,农产品季节性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发展。加入WTO后,外国农产品的不断流入,强烈动摇了本国农产品的市场地位。从长远的角度看,农产品不能只着眼于本国市场,要放眼看世界,在不断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这才是农产品的生存之路。 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新型商务模式的应用,给中国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农产品从传统的交易模式中得到解放,利用网络技术为农产品交易搭建了新平台,在网上进行农产品交易,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对改善中国现有的农产品生产经营状态,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强大的推进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有重大作用。 2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正迅速地融入并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各个领域,由于电子商务使农业这个传统产业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徐稳(2009)[1]在《湖北省农业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诠

释了农业电子商务,它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来进行农业商务活动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包括农业的信息化生产、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与物流配送、资金的电子支付等全过程。但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并不就是农业电子商务,冯稚进(2007)[2]在《云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一文中确切阐释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农产品交易活动。 3 阻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中国学者在金融、贸易、物流等领域对电子商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大都认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给农产品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毕竟存在时间并不久远,发展中仍存在有不少的问题。 正如张蕊(2009)[3]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对农业信息化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认知、农民掌握的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程度,信息化基础建设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并且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夏守慧(2009)[4]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阻碍因素及解决策略分析》一文中指出: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营销的磨合中必然存在着阻碍,例如交易主体的电子商务观念落后,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体系不够健全,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物流体系不健全等。而傅波(2010)[5]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除了指出上述的问题之外,还揭示了政府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在制订规划和政策、加强立法、增加投资等方面政府作用发挥不够。 以上的作者是从大范围来指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障碍,但是有许多作者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状况分析阻碍因素的。正如韩倩(2006)[6]在《河北省

品牌社群文献综述

一、品牌社群概念及特征 1、定义 Muniz和0’Guinn(2001)认为品牌社群是一个特殊的、不受地域限制的消费者群体,它建立在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费者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之上。 品牌社群具有类似于“传统社区”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共同意识、共同的仪式惯例以及基于伦理的责任感。 与以前的营销研究不同,品牌社群是围绕某一品牌的社会集合体,是人与人、人与品牌之间的一种联系。它是一个精神社群,成员通过品牌来寻求对自我的认同,通过社群来重新建构自我向往的牛活方式,这就是品牌社群重要意义所在,它的提出为品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Alexander.Schouten和Koenig(2002)认为品牌社群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关系网络,强调核心消费者的作用。 MeAlexander等人突出强调了消费者在品牌社群中的品牌体验,认为品牌体验来自于成员间的互动,消费者在互动和体验中与营销人员共同建构了品牌意义。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社群的存在和意义就在于给消费者提供与品牌相关的各种非凡的消费体验。 Belk和Tumbat(2005)以及Muniz和Sehau(2005)分别对品牌社群的类宗教性特征做了深入研究,以期能更好的反映消费者对其钟情品牌的极度热爱,甚至是信仰。 人们认为宗教性这比自我更有意义、更具力量并且非同一般。宗教活动使人心醉神迷,而且超越了自我。在有共同信仰的社群成员中,当社群成员对某一品牌极度热爱时,就会表现出消费的宗教性。对消费者而言,品牌取代了传统宗教,成为其个性展现和生活追求之所在。 Bagozzi和Dholakia(2006)认为品牌社群是那些对一个品牌具有共同热情的消费者形成的社会团体,他们可以通过团体行为来完成共同目标或表达出相互的情感和承诺。 本质上,这与Muniz和O’Guinn的定义是一致的,它们都强调某个品牌的消费者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行为。 2、结构 (1)消费者品牌结构模型 Muniz和O’Guinn(2001)所提出的品牌社群概念丰富了“消费者——品牌”关系模型,强调的是以品牌为中心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此模型表明了消费者因品牌而联结在一起的意义,同时也表明“消费者一消费者”关系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模型的特点是聚焦,缺点是除了本品牌的其他消费者之外,竞争对手的消费者也会对本品牌消费者产生影响。 (2)基于核心消费者的品牌社群模型 McAlexander等(2002)对Muniz等的三角模型做了扩展,提出了一个“基于核心消费者

冷链物流研究文献综述

冷链物流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冷链物流是物流领域中发展非常迅猛的一个分支,其包括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因为操作不 当而出现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这其中尤以食品和药品的冷链物流最受人们 关注。虽然近年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但是就整体而言还与国外存在着相当 大的差距。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冷链物流研究方面的文章中相关观点和做法, 并对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关键词】冷链物流;国外;国内;食品冷链 1冷链和冷链物流 冷链(cold chain)是指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1]。冷链所适用的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特殊商品如药品。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食品在产地收集后,经预冷、加工、储存、包装后,运到销售终端最后卖给终端消费者[2]。典型的冷链供应链流程如 图1冷链供应链流程图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ics)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 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内外都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perishable food cold chain)。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为目的的一个系统工程[1]。冷链物流要求综合考虑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要素,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生鲜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实现全过程的冷链处理。因此由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耐藏性(Tolerance)组成的“3t”是冷链物流的核心内容[3]。 2国内外的冷链物流发展现况比较 2.1冷链物流的执行标准 为了确保那些需要经过“冷链”来运输的特殊物品,诸如食品和药品,加拿大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禽类加工环境温度低于10℃,冷藏与运输温度不得高于4℃。另一方面,实施严格专业的认证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加拿大全国目前共有经认证的有机农场2 500个,有机食品加工企业150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46个。再如对肉食品生产企业要利用HACCP(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来监督和控制生产操作过程,不但要求检查农药残留量,还要检查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对工作温度、肉制品配方以及容器和包装等做了严格的规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有机食品、HACCP及ISO等专业认证制度、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管理等,是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3]。而在国内,类似法规政策则相对少得多,同时在同类法律法规下,政策也相对过于宽松,例如对禽类物品的加工温度控制就没有那么严格,大部分流入市场的禽类制品都是在常温下生产加工的。国内近年来在食品方面有量的突破但是没有质的飞跃,从而导致大量的质次价廉的易腐物品涌入市场。这也是中国的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屡屡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4]。

快递业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资料

本份文档包含该专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一、外文文献 Transport, Logistics, and Fulfillment Options Laurel J. Delaney Air Transport Shipping by air used to be an emergency strategy, used only when a customer needed a product immediately, but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air delivery services such as Federal Express, DHL, UPS, and Airborne Express, it is now easy and economical to move your product around the world, even overnight. You’ll generally pay a higher price per kilo than you will for ocean shipment, but in some expense categories you’ll actually rack up some savings. For example, packing costs tend to run less for air transport. One major consideration is the weight of your cargo. Are you exporting feathers? If so, air transport would be cheaper, provided you don’t use cartons that take up a lot of space. Tractors, on the other hand, should be transported via ocean. If exporting highly perishable items is your business, you’ll want to familiarize yourself with carriers that offer affordable worldwide express shipments of chilled, frozen, and fresh foods, such as seafood, meats, and produce. You will see more and more demand for this service as the market for organic, fresh, and convenience foods expands. I suggest you call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s internat ional marketing office for additional help. It usually has directories, workbooks, and guides to assist exporters of highly perishable products. The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represents 240 airlines worldwide. When these members reach agreement on a fixed rate, they file a tariff with the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Tariffs define the rate, rules, and regulations governing air cargo deliveries for a given carrier or conference. Only when an exporter is charged by a shipper a cost that is beyond the maximum amount specified in the tariff (unless it is under a service contract) will she need to notify a regulatory agency to complain. There are two major types of equipment used in air transport: 1. Air cargo containers: These types of containers are loaded by hand or forklift. They come in more than a dozen different styles and sizes. 2. Air cargo pallets made of wood or plastic (corrugated plastic is used but not recommended) with netting: These are also loaded by hand or forklift. Which type of equipment you use depends on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the cargo you are shipping. To determine the absolute best way to ship your cargo, always discuss your situation with your transportation company. And don’t forget to find out the distance from your customer’s door to the closest seaport or airport. If one delivery destination is closer than the other, you’ll save your customer time but not necessarily money in the case of shipping to the nearest airport, because air cargo can be expensive. The top two considerations when choosing air vs. sea freight are transit time and the cargo itself. It usually takes a product a couple of days to arrive by air, whereas sea freight takes anywhere from twelve to fourteen days. The cargo itself, whether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