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押题卷语文-高考最后一卷(一)

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押题卷语文-高考最后一卷(一)

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押题卷语文-高考最后一卷(一)
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押题卷语文-高考最后一卷(一)

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押题卷语文-高考最后一卷(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

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

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B.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C.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注重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注重的是焦点透视。

D.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抒情文学,尽管它们产自不同区域,分别代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B.中西方美学与艺术之所以特色迥异,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西

方民族文化不同,而后者是最根本的。

C.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弊端的主要表现,而且这弊端愈加明显。

D.中国文化不强调征服自然,而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虽然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却为

当今的世界发展指明了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都曾经以“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精练的概括。

B.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二元论”,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二元论”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最初的“二元”是指上帝和人,文艺复兴后是指人与自然。

C.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立,此传统让西方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

D.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

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希望从中吸收精华。

1.B (以偏概全。并非西方所有悲剧都让?台上主要人物几乎全都死去?。原文中说的?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只是对《哈姆莱特》的陈述)

2.D(?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于文无据)

3.D (因果关系不当。中西方文化难分优劣,其原因不是西方人?已经认识……希望从中吸收精华?,而是中西方文化各有优缺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而容貌魁伟,咸以令器期之。遂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授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注】。县未有学,乃首建孔子庙,既又延儒士为之师,以教后进。至正元年,除吏部员外郎。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既而军饷不给,又奉命出籴于江浙,召父老谕曰:?今天子宵衣旰食,惟恐泽不下民而民不得其所耳,然奈盗贼何。夫讨贼者必先粮饷,以我不汝扰,故命我复来,盖讨贼即所以安民耳。父老其谓何??众咸应曰:?公言是也。?不逾月,粮事以毕。丁母忧,中书遣赙且起复,不应。

未几,太师脱脱南征,辟从军事,督馈饷,馈饷用舒。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后分部彰德,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会方重选守令,以保定密迩京畿,除保定路达鲁花赤。保定岁输粮数十万石于新乡,苦弗便。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以便之。俄除吏部尚书。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剧贼程思忠据永平,其佐雷帖木儿

不花伪降,事觉被擒,杀之,思忠壁守遂益坚。诏令月鲁不花招抚之,众悉难其行,月鲁不花毅然曰:?臣死君命,分也,奈何先计祸福哉。?竟入城谕贼,贼皆感泣,罗拜纳降。

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

弗纳。于是贼即登舟攫月鲁不花令拜伏,月鲁不花骂曰:?吾朝廷重臣,宁为贼拜邪。?遂遇害。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二》,有删改) 【注】达鲁花赤:头目、领袖。元代在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了达鲁花赤一职,一般由蒙古人担任,以监视汉官。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B.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C.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D.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庙,即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B.吏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刑狱之事及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C.铨选,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考核人员的才能、资历等,授以适当官职。

D.倭贼,亦称倭寇,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我国沿海地区侵扰劫掠的日本强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鲁不花重视学校教育。他担任台州路录事司的达鲁花赤以后,在当地建了孔子庙,把它作为学校,又延请儒士做老师来教授后辈。

B.月鲁不花有爱民之心。他反对在河间、长芦县造船,谏止了此事,获得百姓的爱戴;他还曾请求把保定输粮的目的地改为京仓,方便了百姓。

C.月鲁不花勇于为国效力。贼人程思忠占据永平时,他主动前往招抚,别人都替他担心,他却毅然前往,最终贼人受到感动而下拜投降。

D.月鲁不花坚贞不屈。他前往山南道任职,在铁山遭遇大量倭贼,因寡不敌众而被贼人抓住,贼人令他下拜,他誓死不降,终被杀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

(2)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

4.C (?日?指每日,名词作状语,与前面的?河?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知?是动词,其宾语是?郡事?,即郡中事务,?郡?和?事?之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

5.B (?掌管全国刑狱之事?的是刑部)

6.C (?主动前往?错误,月鲁不花是受命前往,而非主动前往)

7.(1)到达以后,他确定各家各户财产多少的等次,作为买米多少的依据,没有扰民就把事情办成了。(2)经过河间县,老百姓挡在路上围拥着他,向他下拜表示感谢,说:?如果不是您进言,我们老百姓可能会死去啊。?

【译文】

月鲁不花,字彦明,是蒙古逊都思氏人。天生容貌魁伟,大家都期盼他成长为杰出人才。后来考中了元统元年的进士,被任命为台州路录事司的达鲁花赤。县里没有学校,他率先建成了孔子庙,接着又延请儒生作为这里的老师,来教育后辈。至正元年,他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郎。奉命到江浙地区买二十四万石粮食,到达以后,他确定各家各户财产多少的等次,作为买米多少的依据,没有扰民就把事情办成了。不久,军饷供

应不上,他再次奉命到江浙地区收进粮食,他召集父老乡亲们劝晓说:?如今天子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只怕恩泽不能施于百姓而使百姓生活不能安定,但是对盗贼该怎么办呢?要想讨伐贼人一定要先有粮饷,

因为我不会打扰到你们,所以朝廷命令我再次前来,讨伐贼人就是要使大家生活安定。父老乡亲们你们说怎么办呢??大家都回答说:?您说得对。?不超过一个月,买粮食的事情就办妥了。母亲去世而辞官服丧,中书省派人送来钱物以助丧事,并请他回朝为官,他没有答应。

不久,太师脱脱向南征讨,征召他随从参与军事,督责粮饷,粮饷因此充足。升任吏部侍郎,到江浙掌管选人授官的事情,当时的人称赞他做事公平允当。遇上朝廷有人建议想要在河间、长芦县置局,建造三百艘海船,月鲁不花立即写奏章详细说明了在那里造船不方便的情况。后来他分管彰德,经过河间县,老百姓挡在路上围拥着他,向他下拜表示感谢,说:?如果不是您进言,我们老百姓可能会死去啊。?恰逢朝廷正重视选拔太守和县令,因为保定紧紧挨着京城,就任命月鲁不花为保定路的达鲁花赤。保定每年要输送几十万石的粮食到河南新乡,百姓因为运输不方便而困苦。月鲁不花请求把粮食输送到京城的粮仓来方便百姓。不久升任吏部尚书。保定父老几百人到朝廷请愿,请求留下月鲁不花督察郡中事务来安抚我民众,朝廷于是让他以吏部尚书的身份仍然负责郡中事务。适逢贼人向北渡过黄河,他就(率人)每天修城墙、挖壕沟,制造进攻和防守用的器械。贼人两次侵犯保定境内,都失利,就逃走了。大盗程思忠占据永平,他的副将雷帖木儿不花假装投降,事情败露后,被抓起来杀掉了,程思忠的城守于是更加坚固。皇帝下诏让月鲁不花招抚程思忠,大家都认为他此行处境艰难,月鲁不花毅然说:?臣为君命而死,是职责所在,为什么要先考虑自己的祸福呢??居然进入城中劝谕贼人,贼人都感动得哭了,围着他下拜投降。

改任山南道廉访使,渡海向北去上任,途中遇到阻碍,返回抵达铁山,遇到许多倭贼的船,于是和同船

的人奋力作战抵抗他们,贼人欺骗月鲁不花说要投降,月鲁不花不接受。贼人便登上船抓住了月鲁不花,命令他下拜降服,月鲁不花大骂道:?我是朝廷重臣,怎么能向贼人下拜??于是被杀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诉衷情

郑楷

酒旗摇曳柳花天。莺语软于绵。碎绿①未盈芳沼,倒影蘸秋千。

奁玉燕,套金蝉②。负华年。试问归期,是酴醿③后?是牡丹前?

【注】①碎绿:水中绿萍。②玉燕、金蝉:皆为女子头上饰物。③酴醿:蔷薇科,花黄白色,开于暮春。

8.词作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感情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9.词的下阕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柳花飞舞、莺声娇柔、绿萍浮水、秋千影倒映池塘的艳丽春景图。这美丽之景引发了词中女主人公对年华流逝、青春短暂的慨叹以及孤独寂寞之情。以乐景衬哀情,使情之悲显得更为突出。

9.词的下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以动作表现女主人公的情绪:把头饰都收起来表明无心打扮自己。再以发问表现女主人公焦躁的心态,写出了对离人早早归来的盼望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中人春日怀人念远的小词。上阕写春日艳丽之景。柳花飞是动景,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莺声?软于绵?突出了莺鸣声的娇柔,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碎绿?指水中绿萍,绿萍布满池沼,照应了?柳花天?对季节的暗示,又引出了下文。这里的景物描写,画面优美恬静,给人以美感。下阕抒闺中人之情。所抒之情是悲情,所以上阕艳丽的景物描写是以乐景衬哀情。词中主人公触景生情,想到离人未归,于

是无心梳妆。?奁玉燕,套金蝉?六个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因离人未归而无心梳妆的情态。最后直接发问:

离人是酴醿花开以后归来,还是牡丹花开之前归来?语气急切,表明了主人公的焦躁无奈以及对离人早早

归来的期盼之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两句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后来人们常用此阐发社会发展、新旧更替的哲理。

(2)李白《蜀道难》中的“,”两句,道出了蜀山的高危和人们面对难行的蜀道无可奈何的情态。

(3)庄子《逍遥游》以“,”两句,极写大鹏击水之远、腾飞之高,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壮观景象。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风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驻在密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的,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儿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抽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子。儿子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儿子。

叔、伯、舅、姑……挨个儿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地笑,把

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砖,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一条生路。?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他便再也不是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么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庄稼,才是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是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酒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上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了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得心痛,日后,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儿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爷走时对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像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儿竟再也挺不起来了。

两个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案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萋萋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

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

B.“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的描写,暗示“他”当时正在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的思考,但后面挨砖

的情节表明他没有把疤哥考虑进去。

C.小说的语言描写十分生动,如“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中的“拉伤”一词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他”赔着笑到处借钱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D.爹带着“他”到祖坟前询问生意的情节,说明爹知道“他”做非法生意后,希望“他”改邪归正,但爹的这

一做法并没有产生作用。

E.从“满是鄙夷和不屑”和“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村人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这加深了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2)小说中的“他”有着怎样的人生“三部曲”?请简要分析。

(3)“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

(4)小说最后一段写得极妙,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作用的理解。

(1)AC (B项,?正在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的思考?错误,由?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可知?他?当时正在为是否做地沟油生意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D项,爹在祖坟前询问?他?生意时,对?他?所做的生意是否非法并不明了,由原文?那就好,咱家……?可以看出。E项,?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说法不准确,因为村人未必巴结,可能只是羡慕)

(2)①最初,?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被人称为?老实蛋子?。②由于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他?开始制造并售卖地沟油,依靠这一非法生意,成为村里的风光人物。③违法的?他?受到法律的制裁,被判无期徒刑,?他?要在狱中度过一生。

(3)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事时,?他?只说是?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是正经营生,?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说明确实不是正经生意。

(4)①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与开头?风卷着梦的香气?相照应,首尾圆合,同时点题?风语?。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一张张焦裂的嘴?,是对小说开头部分?他?抽烟沉思情节的一个补充,完善了开头部分?他?的形象。③深化了小说主旨。结尾部分的描写表明,还有许多汉子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可能滑入犯罪的深渊,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④把写景与写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表面是写风在吹,实际是写人在做发财梦。写烟雾在风中飘呀飘,其实是说人对发财做着无限的想象。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徐光宪:他的世界“祖国最大”

王庆环

5月6日,?稀土之父?徐光宪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他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稀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告别的时刻,感念先生作为一代科学巨匠走过的一生,人们发现,他留给科学世界的宝贵财富是如此厚重与绵长。

?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正是这一信念,支持徐光宪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科研前景,放弃妻子高小霞一两年后可能得到的博士学位,毅然回国。

回顾徐光宪先生的一生,爱国,不仅是他个人崇高的情感,更成为他科学工作的最高准绳。他常说?科学研究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目标?,国家需要你改变方向时,科学家应该服从国家需要。他曾在科学研究中四次改变科研方向,先是从量子化学转到络合物化学,再转入核燃料萃取方向,接着是稀土分离,最后又回到量子化学方向。

这种情怀,让徐光宪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一方面,他强调要思考纯科学研究如何衍生出应用价值,考虑其远期的应用背景,使基础研究的成果尽可能应用到实际中去,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他又特别强调基础研究,他常说,没有基础研究,引进国外的技术需要付

出很大的代价,而且自己的基础研究不行,就没能力消化,更谈不上创新。?他这么做,完全站在‘祖国最大’的高度上,非常了不起,所以我们看他,觉得他就是黄河,就是泰山,就是北斗。?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说。

徐光宪生前经常讲他年轻时一段?塞翁失马?的经历。1939年夏,徐光宪从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毕业,有机会获聘成为昆明铁路局的铁路练习工程员,铁路局派来一个人,把徐光宪及其他7名同学带到上海,并安排他们住进一家小旅馆,谁知这个人却带着8个人的路费趁着兵荒马乱跑了。没办法,徐光宪只能投奔在上海当初中教师的哥哥,得以有机会备考上海交大。每次回忆这段往事,他都会感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从生活小事中也能看出哲学意义的徐光宪,在科学道路上有着非常宽广的学术视域,十分关注化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对科学史、传统文化均有所思考,其中哲学思考更是贯穿其一生的科研工作。

徐光宪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对化学哲学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的自然科学家之一,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

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等经典理论,他在20世纪50年代对?物质和运动?进行了考察,其成果属于中国化学哲学最早问世的一批成果。

科学发展史也是徐光宪感兴趣的领域,他善于从科学史的重大发现中来获取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他的许多分类学与方法学思想即从科学史当中获取灵感。他的报告,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徐光宪自美国留学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工作,既从事科学研究,也从事教学工作,两项工作都做得十分成功。他常说,作为教师,讲课比天大。徐光宪上课从不迟到,他曾说:?我从学生的脸上,看到他们对我的讲课是满意的,我就感到很高兴,很幸福。?

就像他做科学研究一样,他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来都不?单纯?。

正是因为意识到逻辑思维训练与科学创新的重要性,他编写的讲义与教材,都特别注重习题练习与训练,课前五分钟的习题测验,是他上课的特色。他希望学生做完习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他的课程一般都是与科研需要结合起来的,在教学中引入自己研究的新成果,介绍研究领域所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及时反映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徐光宪非常关心青少年的科学教育,1999年8月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初建时,他是俱乐部第一批学术指导中心导师。?那时徐老年近八旬,亲自做讲座、答疑,让我们尽情享受了科学的魅力与活力,那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已经毕业多年的俱乐部老会员闻讯来到灵堂祭奠,并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我对老师最突出的感受是他的为人,他特别乐于助人。物质上,捐钱捐物的事情做得真不少,帮助困难职工和学生;精神上,凡是向他求教的人,无论是不是他的学生,他都热心帮助。他对年轻人特别好,担负责任,给予帮助,让年轻人放手去干,成长起来。还有,他无论做什么都坚持不懈,遇到困难用几年的时间去解决也不怕。?黎乐民院士说。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20多年前,国外稀土行业的跨国企业,被迫经历过一次巨变,他们称这次巨变为?中国冲击?。中国终于实现了由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生产大国、稀土出口大国的转变。为此,徐光宪被称作?稀土界的袁隆平?。

(余玮《徐光宪:举重若重的“稀土之父”》) ②“科学家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工匠’,还有一种是‘大师’。前者的目光局限在具体的研究中,而后者则研究科学的哲学层面。徐光宪就是后者的境界。?徐光宪的学生严纯华院士说。

(马荣真、彭广舟《“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逝世:一生“扎根”稀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徐光宪遗体告别仪式举行的时间和地点,第二段先介绍徐光宪的身份,再点出告别时

的感受,从而引出下文对徐光宪的评述。这两段与后文形成了结构上的总分关系。

B.徐光宪的“祖国最大”的爱国情怀,让他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一方面他强调科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C.徐光宪是率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入化学研究的人,对化学哲学相关问题有所思考,他对“物质和运动”进行考察后取得的成果,属于中国化学哲学最早问世的一批成果。

D.本文提及徐光宪年轻时的一段“塞翁失马”的经历,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交代徐光宪在科学研究之

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二是说明徐光宪能够从生活小事中看出哲学意义。

E.文章引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老会员的话,属于侧面描写,突出了徐光宪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的

关心,也表现了他做讲座时的个人魅力之大与课堂气氛之活跃。

(2)徐光宪被称为“稀土之父”,可是文中并没有突出他在稀土方面的贡献,原因是什么?

(3)文章结尾引用黎乐民院士的话有何作用?

(4)徐光宪“留给科学世界的宝贵财富是如此厚重与绵长”,他留下了哪些宝贵财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DA(C项,?率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入化学研究的人?于文无据。D项,?交代徐光宪在科学研究之

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说法错误。E项,?个人魅力之大?说法不准确)

(2)①徐光宪多次改变研究方向,在每个领域都有杰出成就,稀土方面的成就只是其中之一,不必单独介绍。

②从文章标题中的?他的世界‘祖国最大’?可以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徐光宪的精神世界的,没有

必要突出他在稀土方面的成就。③徐光宪在稀土方面的成就巨大,其他报道已很多,不必细说。

(3)①黎乐民作为院士,他的话具有权威性,引用他的话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可信度。②黎乐民院士的话是对

徐光宪为人的介绍,突出了徐光宪乐于助人、坚持不懈等精神品质。③黎乐民院士的话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徐光宪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4)①以祖国需要为研究方向的爱国精神。他四次改变科研方向,都是因为国家的需要。②在科学研究中引入哲学思考的思想。哲学思考贯穿其一生的科研工作,他在科学道路上有着非常宽广的学术视域。③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经验。他编写的教材和讲义,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

④良好的科学家风范。他乐于助人,勇于负责,坚持不懈,这些品格都影响着同事与学生。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同胞的贫困与苦难缺少体会与感知,就很难从内向外地生发出强烈的改变贫困人群命运的意愿,

就很容易在扶贫工作上,浮于表面。

②?限塑令?是一项利在长远的好政策,它遭遇?七年之痒?的困局,有社会认知和制度等多方面的

制约,但既然已经起步在路上,就不能。

③她是一个做事的人,往往起了个头儿却很少坚持到底。就如她对画画充满了热情,利用放

学时间去兴趣班上课,可是没过多久她就将画画工具扔到了一边。

A.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有始无终

B.半途而废有始无终浅尝辄止

C.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D.浅尝辄止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A(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半途而废:指做事情没有完成而

终止。有始无终: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①句横线后有?浮于表面?,故用?浅尝辄止?。②句中有?起

步在路上?,故用?半途而废?。③句中有?往往起了个头儿却很少坚持到底?,故用?有始无终”)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研究发现,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

B.真空袋应该具有保鲜、防潮、防霉、防虫、防腐蚀等多种功效,它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储存,而在于有效地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保鲜期。

C.黄粉虫的幼虫即使仅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也能存活一个月以上,并发育为成虫。其所啮食的塑料或被完全降解矿化为CO2,或被化解为虫体脂肪。

D.公安局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拍成的短片作为教材,供公安干警学习,要求他们从中学到识别和抓捕罪犯的技能以及自我保护的本领。

C(A项,搭配不当。第二处?《向日葵》?与第二处?颜色?主宾不搭配,可把第二个?颜色?改为?作品?。B项,不合逻辑,应将?而在于?改为?更在于?。D项,成分残缺,应在?公安局长?后加?把”)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从目前A股行情看,这时候养老金入市或许能赚到一大笔钱,但别忘了股市是有风险的。如果入市的养老金比重过大、资金过多,一旦股市行情不好,到时候养老金也会跟着受损。同时,当前中国经济的情况并没有好转,股市的泡沫情况仍很严重。,所以,在此大环境下,养老金入市理当谨慎。

A.养老金大量入市确实冒着极大的风险,尽管它可能获得一点收益

B.养老金大量入市也许可获得短暂高收益,但从长远看风险不可小觑

C.如果养老金允许入市,可获得短暂高收益,但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D.只有让养老金按计划有步骤地入市,才能规避风险,保障人民的利益

B (A项,?获得一点收益?与横线前的?这时候养老金入市或许能赚到一大笔钱?的内容矛盾。C项,养老金已经允许入市,假设语气不符合语境。D项,内容与文段语境不符)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①,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②。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③,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①不要试图体罚孩子②孩子逃得越急③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解答本题,应把握文段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由第①个横线前后的?扬手?和?各种暴力?可知,第①个横线处所填内容与?体罚孩子?有关,而由?莫?字和?远离?二字可知,句中应有?不要?二字;第②个横线前的内容是?父母抓得越紧?,根据文段内容可知,第②个横线处的内容应该是父母抓得紧的后果,故第②个横线处可填?孩子逃得越急?;第③个横线前为分号,分析可知,③所在语句与前面的?孩子才不会……才会……?的句式大致相同,且选取的意象与后面的?参天大树?相对立,故此处内容应为?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17.认真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指出此漫画反映的现象,并针对此现象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现象:为了提高收视率,有些编剧在编写抗日剧的时候,加入色情、言情、戏说等内容。

认识:胡编乱造是对历史的歪曲,也是对先烈的不敬,?抗日?这种严肃题材娱乐化的倾向应予以制止。解析:这幅漫画中一个大盆上写着?某些抗日剧?,旁边的人衣服上写着?编剧?,人头上方的箭头上写着?收视率?,表明编剧的目的是要提高收视率。编剧正在用笔在盆里搅,盆中冒出的气泡上写着?戏说??言情??色情?等,表明编剧是靠这些提高收视率的。由此可知,漫画讽刺的是某些编剧在编写抗日剧方面的错误做法。针对这种现象谈认识时,可从抗日剧的性质和编剧的做法两方面进行。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西番国有两个仙人在山中树下对弈,一老猴每日在树上观看,最终懂得了运思置子之法。仙人离开后,它就下树和人对弈,整个国家没有人胜过它。国王认为它很奇异,把它进献给中国,皇帝下诏让朝中高手与之对弈,又寻求四方高人与之对弈,都失败了。有人说杨靖善弈,皇帝派人找到他,让他与猴子对弈。杨靖请求放一盘鲜桃在桌边,然后再与猴子对弈。猴子心系于桃,于是接连失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佳作推荐】

一盘桃子的教训

猴子失败了!它失败不是因为技艺不精,而是因为心不在焉——它竟然在激烈对弈的时候想着桃子。桃子的色泽花了它的眼,桃子的香甜迷了它的心,于是妙手不见,糟着频出,虽有仙人之术,却终成败军之将。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不能专注于所做之事而滑入失败的深渊。《孟子》中有个故事,讲的是弈秋教人学弈,某弟子?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个弟子学弈,必然以失败告终。做学生的我们,也有很多人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老师讲解,而想入非非。他们得不到理想的学习成绩,原因正在于此。

不专注于所做之事,失败还是轻的,严重的可能会危害自己、危害他人。杂技演员不专心,可能从钢丝上坠下,造成终身残疾甚至命丧黄泉;父母带孩子不专心,可能使之遭遇不测,造成伤残;司机开车不专心,可能会撞倒路人,造成死伤……报纸上,网络上,电视上,因不专注,这种种?可能?,很多都已经成了现实,而且正继续发生着。

那么,还是把那盘?鲜桃?端走,让我们的心专注起来吧。专注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前提。汉代董仲舒求学时,三年目不窥园,孜孜不倦,终成一代大儒。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成就非凡,而其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三十多年如一日的专注,他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曾经的世界首富、美国股神巴菲特,从小就是一个对商业非常专注的人。上大学后专注于金融学,看电视只看经济节目,读书也首选金融类著作。诸如此类,无不说明做事专注是成功的前提。

从这些成功人士的经验看,专注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做的事情上面,不被外物吸引,不受他事诱惑。有了专注的精神,一件事情,无论多么难做,成功也近在咫尺;有了专注的精神,一件事情,不管多么枯燥,

也会变得生动有趣。

宋代学者曾说:?君子之学贵乎一,一则明,明则有功。?其中的?一?就是指专注,就是要求人们不被那一盘桃子诱惑。被诱惑了,就会?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不被诱惑,方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赏析】猴子的弈术天下无双,很多人与之对弈都失败了。但杨靖抓住了猴子的弱点,用一盘鲜桃诱惑它,使之在对弈的时候心思不能集中,最终获得了胜利。从杨靖的角度可立意为:面对困难,只要善于开动脑筋,就能找到应对之策;要打败对手,应做认真的分析,从而找到对手的弱点,对症下药,方能成功。从猴子的角度也可以立意,比如要注意消除自身的弱点、做事时须心无旁骛、越是胜利就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等。

高考语文冲刺押题系列 押题卷 16

高考押题卷16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哽.咽梗.阻田埂.骨鲠.在喉 B.宾.白傧.相滨.海落英缤.纷 C.缟.素铁镐.蒿.草形容枯槁. D.亵渎.牛犊.文牍.买椟.还珠 心群众疾苦,为那些死去的窑工和那些受侮辱损害者呼吁。 4.请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相关问题。(5分) 【星岛网讯】电视剧《大旗英雄传》因随意喷涂风景区内明代摩崖石刻古迹,被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点名批评后,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通知,

要求各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媒体近日从四川省重点风景区九寨沟获悉,景区从日前起一律谢绝影视剧进沟拍戏。九寨沟管理局有关人士透露,早在2006年夏天,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无极》剧组严重破坏香格里拉的美丽风景被媒体曝光之后,九寨沟就立即对各景区做了严格检查,并做出了《关于严格限制在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影视拍摄的决定》。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③,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答案及详解-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2016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

最新江苏省2018-2019年高考语文押题卷 (2)

高考原创押题卷(三) 语文Ⅰ(试题)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导学号:76934135】 ①20世纪90年代初,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发生复杂变化的关键时期,汪国 真的作品和电视剧《渴望》一起流行起来,成为当时文化最重要的________。 ②军旅作家王树增对“如何评论黄继光是假的”这一提问的怒斥,彰显了 为尊者讳、为长者忌的传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________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德。 ③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合作 ________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A.表征慎终追远以至 B.表象谨小慎微以至 C.表征谨小慎微以致 D.表象慎终追远以致 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表征:显示出来的现象; 表现出来的特征。表象: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慎终追远:指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的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谨小慎微: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流于畏缩。以至:直到,表示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上的延伸。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导学号:76934136】A.安倍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国内民众及在野党的强烈反对强行通过了新的安保法案,因解禁集体自卫权被认为是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尺度的

安保法案。 B.北京时间9月25日早上五点半,习主席抵达了访美第二站——美国首都华盛顿,将在这里出席奥巴马总统为其举行的一系列国事活动。 C.如何引导中学生系统地阅读中外名著,从而培养中学生对文化典籍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课题。 D.欧洲航天局进行的“罗赛塔计划”,以一种激动人心的方式开启了人类探索木星的奥秘以及整个宇宙的发展前景。 B[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偷换主语,可以将“通过了”中的“了”改成“的”。C项,语序不当,应该先说“培养……兴趣”,再说“引导中学生系统地阅读中外名著”。D项,成分残缺,“开启”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新阶段”。] 3.下列各句中,未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B.“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着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 冷冷地坐着。 C.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 扫千军如卷席。” 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 流淌。 B[B项,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4.古人常通过大雁来传递书信,故后来常用“鸿雁”比喻书信,下列诗歌中的“鸿雁”,不具备此寓意的一项是(3分)() A.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B.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C.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

2016年全国3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2016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揶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 1

2016高考语文押题卷一

2016押题卷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它先于语言文字而存在。现今世界仍有不少虽会说话却没有文字的原始民族,他们都有着并不十分简单的文化。人类社会有文明与原始的分别,而没有有文化社会与没文化社会的分别。 人类的文化,正如人类自己,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它随着人类的演化而演化。一旦人类的体质,特别是发声器官发达到足以创造出语言——表达意识而多少有着固定形式的变化的一套声音符号,且更进一步设计出来文字——表示语言的一套有形的书写符号以后,人类的文化趋向于急剧的发展。那些开化较早的民族的生活资料也就因此被记录、累积,并或多或少地流传下来,成为我们所谓的文献。而通常所谓的“历史时代”就是指有文献以来的那个时代。语言哲学自然要以历史时代人类的语言文字为其研究对象。 语言哲学有两个分科。其一,可称之为文献的语言学,或即文献学。这门学科大致相当于我国素来所谓的文字学、训诂学、校雠学等。它是以文献的搜求、注释与校勘,版本的异同及其年代的考订,文字的起源和流变,以及其他有关语文的问题为其研究对象的。这一学科的发展在东西方虽然都可追溯到很早的时代,但真正走向系统的科学研究似乎是17世纪以后的事了。语言哲学的另一分科即语言的语文学,或即语言学。这门学科大致虽然相当于我国素来所谓的音韵学,但其范围更为广阔,而且目标也不相同。它是以全人类的古今各民族的语言构造,即语音、语法为其研究对象的,从同一语言与不同语言的古今变异上加以研究比较,从而定其类别,溯其系统。因此,这样的语言学又或名之为比较语文学,它是19世纪以来由西方学者惨淡经营建立起来的。 语言哲学与人类文化史研究的关系是显然的,而且是多方面的。首先,语言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素质。人类文化史没有语文演化史,便不是完整的文化史。其次,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史的研究,该族语文的研究显然属于必要的基础,不通晓该族的语文,该族文化的研究必不能深入。又次,文献经语文学家整理、诠释、考订以后,即成为文化史上的可靠史料。如殷代的卜辞、周金铭文、居延汉简之类,分别属于殷周汉代的重要原始资料。再者,人类由于迁播和接触而促成民族间语文及文化上的融合,从而从某些语文的分布及借用的情形上,就可以溯求毗邻的民族间的文化演变关系。最后,语文的意义可以因为时间的不同而演变,而这种演变则可以反映出文化的演变,因此我们可以从语文上去推论古今某些民族的文化如思想信仰及其文化素质的流变。刘知几《史通》曾论史家写近事不宜用古语,或改夷言为汉语,以求文字之真,这正说明语文与文化史研究的密切关系。 (摘编自杨希枚《当代语言哲学与人类文化史的研究》)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文化的一项是()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

2016-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7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2017全国卷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2017全国卷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及答案解析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5)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行深山巨谷中。(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1)信誓旦旦(2)积善成德(3)误落尘网中(4)歌 以咏志(5)谈笑有鸿儒(6)负箧曳屣 二、语言文字运用(1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苏州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心。设计者巧妙地利用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元素,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显得更大,层次也更分明。因此,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这样,景物就给人以开朗中不失收①________(liǎn)、幽深里

又有明畅的空间感。游园观景,如同欣赏一卷中国画,画面次第展开,让人②________。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从下面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填入②处(2分)( ) A.如沐春风 B.神清气爽 C.目不暇接 D.美不胜收 答案(1)敛(2)C 解析(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要正确辨识汉字就要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据义定形。 (2)如沐春风:比喻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与对“景物”的感受无关。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其主语不能是人,只能是物。 3.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你倘若在餐桌上向人问起最近在读什么书,谈谈对于约瑟夫·布罗茨基的看法,多半会引发莫名的眼神。②人们甚至耻于提及一些词汇。③在王蒙高声说“躲避崇高”十多年之后,人们不仅践踏它,讥讽它,还躲避它。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2试题及答案

2016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019年高全国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2019年高全国高考语文押题试卷 (名师精选试题+详细解答过程,值得下载打印练习)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 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 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 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 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 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 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 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 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 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 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 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 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 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 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① 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 的民间生活。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 ,③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 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ěi ) 暄哗 B. 幢(zhuàng ) 宁静质朴 C.伫(chù) 纯粹 D.淳(chún ) 淋漓尽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6全国1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 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 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 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 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 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 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

“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 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 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 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 “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 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 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 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 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 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

2020高考语文精准押题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20高考语文精准押题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一个重要蕴含就是从精神资源角度对文化遗产进行再阐发、再挖掘和再转化,释放蕴藏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潜能,让文化遗产从典籍、考古、博物馆,从民间、大众以及历史中走出来,续写传统文化复兴的煌赫篇章。 文化生态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要素。文化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从长远着眼,遵循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重视文化的区域特征、民族差异、风俗信仰、地方传统等因素,同时不忽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构建,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运行机制,这对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成长尤为重要。 加强传统熏染。文化生态建设倚重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文化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农事节气到生态伦理,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无不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基因,蕴含着朴素的生活哲理与伦理观念。要让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走入人们的精神世界。

注重经典滋养。文化遗产在不同时代都被传承弘扬,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形态。当下要加强精神产品与社会生产的对接,引导传统文化经典主动而有序、积极而稳妥地走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如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透过物化载体窥见智者的思想、技艺和文化,通过展览欣赏文物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还原一段历史、一个事件甚或一种文化形态,让文化经典从文物中走出来,滋养心灵。 构建特色引领的机制。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突出区域文化特色,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设置规范实验区,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我们国家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加强区域文化生态建设,既符合国情,也是激活跨地域、多民族文化遗产内生机制的有效措施。“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区域文化生态建设在原有文化圈带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原生态文化,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并引入现代元素文化,如设立闽南、徽州、晋中、潍水等文化生态区;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如设立热贡、羌族、客家等文化生态区;还有突出艺术门类文化特色设立的宝丰说唱、果洛格萨尔等文化生态区,实施整体性保护理念。同时,也要加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综合营造,有利区域内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分类保护,有利遗产同依附环境的整体统筹,有利文化遗产内生机制的建立完善。 (摘编自《人民日报》,题目《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就是要深入挖掘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而多元的价值。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语文 适用于:重庆陕西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辽宁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