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中农场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大中农场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大中农场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大中农场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大中农场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陈东滨

(江苏省大中农场,江苏大丰224135)

摘要:介绍了大中农场基本情况,提出了要实现农业经营性利润5000万元,必须加强技术攻关,发挥农业规模效应;优化种植结构,推动主产业发展;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坚持管理创新,强化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管控。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农场;农业;经济;对策中图分类号:F30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4650(2009)03-0253-02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t Dazhong Farm

CHEN Dong-bin

(Dazhong Farm,Dafeng,Jiangsu 224135,China)

Abstract:In the paper,the basic situation of Dazhong farm was introduced,the goal that agricultural profits should attain 50mil-lion yuan was put forward,this need to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as strengthening technical research,playing agricultural scale effect,optimizing planting structure,push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in industry,increasing the input of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promoting the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insist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of key link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M eantime,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ovide talent guarante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farm;agriculture;economy;countermeasure

收稿日期:2009-02-14

作者简介:陈东滨(1959-),男,本科,江苏大丰人,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与行政管理工作

2009年是江苏大中农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中农场)成立的第一年,为规范公司运行机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坚持保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促发展,实现公司经济平稳和可持续发展,笔者拟从农业经济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对大中农场农业经济发展提出对策。

1大中农场基本情况

大中农场地处苏北沿海的大丰市东南部。东临黄海,南

与国家级糜鹿自然保护区毗邻,北接江苏省中部港口———大丰港。

全场土地面积8120hm 2

,其中耕地5066hm 2

,林地800

hm 2

,水面2000hm 2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田防护林体系基本

形成,南北走向的干河,条田林带与东西向的排河林带纵横交错,形成一定规则的网状覆盖,生态环境良好。

农场现有常住人口5500余人,经过50余年的建设,农场已成为年销售收入逾2亿元,创利3000万元以上的国家大型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江苏省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农业是大中农场的支柱产业,是农场经济的主体。农场以种植稻麦等农作物,生猪养殖为主。稻麦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注册的“碧绿”牌大米、小麦远销沪、京、津、浙、闽、陕、琼等十多

个省市。

注册的“江淮”牌种子畅销苏、皖等省市,深受用户青睐。1990年以来,一直被评为AAA 特级资信企业。

2坚持科技兴农,提升产业化水平,实现农

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2009年农业经济目标是粮豆总产5800万kg ,大小麦单产6375kg/hm 2,水稻单产7815kg/hm 2,大豆单产2250kg/hm 2,年出栏生猪1万头,经营性利润5000万元。因此要落实以下措施。

2.1

加强技术攻关,发挥农业规模效应

投资80万元用于引进稻麦新品种,投资20万元引进能

繁母猪,加强农业技术开发。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中心的技术开发和试验功能,积极引进稻麦新品种、新农药、新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全力搞好2个项目攻关:一是实施“大小麦1334hm 2500kg 技术研究”

项目攻关。采取形式多样的激励与促进措施,巩固“吨粮”成果,进一步扩大丰产片面积与范围。二是实施“万头三元杂交猪高效繁育技术研究”项目攻关,进一步完善自繁自育体系。

2.2优化种植结构,推动主产业发展

一是进一步优化布局。增加稻麦高产、优质、高效品种比

第16卷第3期2009年3月

现代农业科学M 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16No.3M ar.2009

(上接第205页)辑回归获取的是某个特定网格由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的概率,因此,设定概率阈值大于0.5时为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而概率阈值小于0.5为用地类型未变化。对比实际与预测分布的情况,1984年到2002年城市扩展主要发生在New Castle的西北和中部区域,这与历史资料结果相符。

(上接第252页)造良好的产品形象,争创一流品牌。四要加强产品成本管理,强化目标成本核算,从上到下,下达成本任务,从下到上对成本层层负责,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五要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正确合理安排各阶段的资金需求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解决龙头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2.3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以“双赢”为原则,把企业与农户之间简单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调节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应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以合同契约的形式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加强诚信教育和法制观念,努力提高合同履约效率。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联合兴办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实现农民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紧密化。

2.4政府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目前龙头企业整体素质不是很高,风险承受能力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政府必须要为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好本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整体发展规划,防止企业之间因盲目攀比、争资金、争项目而造成重复建设,避免无序竞争;要在投资、财税、信贷、外经外贸、土地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对那些科技创新取得突破、帮助农民致富贡献大的企业给予重奖,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的给予一次性奖励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还要建立农业保障机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何立民.永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EB/OL].

[2008-07-17]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16220820.html,/cell.php newsid=27224. [2]黄海荣.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对策研究[J].重庆工贸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5-18.

[3]郭珂.郑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

化,2008(28):270-271.

[4]俞云.滁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

经济师,2008(1):284-285.

例。二是扩大种子产业。充分利用基地的优势,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扩大合格种子数量。积极寻找机遇,联合买断品种经营权,力争种子产业有新的发展。三是稳定发展有机农业。在稳定有机稻33hm2的基础上,积累种植经验,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稳步发展林业。建立林木花卉苗圃,优化林木品种结构,新植树木8万株,更新林带10hm2,使林木蓄积量达到5万m3,不断提高林业生态保障水平和经济贡献率。

2.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投资800万元,用于更新农机具和烘干线建设、实施场头作业机械化工程,不断提高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2.4坚持管理创新,强化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管控

一是创新水稻生产管理激励机制。实行农机一体化运作,机务工人直接参与水稻生产过程管理,考核与产量挂钩。实行包死基数(产量、成本),超产分成等激励,提高农艺措施的到位率,提升水稻生产管理水平。二是创新场头管理。在提升场头机械化水平的同时,由分场管理区直接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大力压缩劳动力成本。三是创新农资管理模式。改变农药、化肥等大宗农资由管理区自行保管模式,由职能部门与管理区共同保管,最大限度减少农资流失。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针对公司员工“相对富余”、年龄老化,而技术、管理人才又明显不足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在人才观念、用人方式和育才机制上求突破,采取切实措施,选用各类人才,为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3.1转变人才观念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有用就是人才的理念,坚持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努力促进个人与集团和谐发展、良性互动。

3.2创新用人方式

通过内部选拔,在公司内部不拘一格选用各类急需人才。通过外部聘请,从社会同类企业聘请各类管理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劳务派遣,与地方劳务公司建立劳务输出关系,切实解决人才和用工不足问题。通过租赁咨询,与社会专业院所、行业机构签定租赁咨询合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开展规划建设、法律服务、专项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等活动,切实解决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

3.3完善育才机制

根据公司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采取鼓励自学、单位培训、专家辅导、以师带徒、参观学习等方法,不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 !!!!!!!!!!!!!!!!!!!!!!!!!!!!!!!!!!!!!!!!!!!!! 254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

发展林下经济标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发展林下经济标语 篇一:林下经济典型材料 金银花开幸福“钱”来林下经济典型材料***,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实农民,六十五岁的老人,谁也没料到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名字,在经过三四年的不懈努力,今天却在乡里乡外都响亮了起来。他是**县**乡**金银花合作社的创始人,他是把山里“死”的石头“搞活”了的、把全村的人带上致富路的第一人。**银花合作社地处**乡**村古朗屯,原先是个典型的石山石漠化地区,全屯“九分石头一分土”,只有120亩耕地,以传统农业种植玉米为主,没有其它的经济收入,群众生活十分困苦。如何才能摆脱这个困境,是困扰了***老人以久的一件事。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认为大力发展林下种植金银花是当地农民一条脱贫致富的最可行的路子,于是他召集全体村民开会,决定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有限的宝贵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经过排除万难,合作社终于在20XX年元月成立了,命名为古朗瑶乡山银花合作社,成员为全屯39户178人,***任理事长。合作

社成立后,***自己出资多次带领部分村民外出学习交流经验,还邀请了**药用植物研 究所专家来到本屯为全体社员传授种植技术,使全体社员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头一年,合作社自育种苗,在林地里扩种了200亩金银花,收入达十多万元,农民开始尝到了甜头,信心十足。 篇二: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cn 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谭燕南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XX年第05期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发展林下经济的背景和意义,并以文水县为例,全面展现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就促进林下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林下经济;生态;民生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复合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山西省发展林下经济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明显的区位和

浅谈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

摘要 本文阐述了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以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当前,发展我国农牧业的途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就在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无经济结构,让广大群众共同享受改革的成果。我国的三农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摆到很高的位置,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务之急。 1、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财政政策无法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帮助农民生产而出台的一系列财政政策,比如免征农业税、国家给予相关补贴等等。在农业保险还刚刚起步的浙江,农民的收入还是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1.2农业生产率低下,产品附加值较低 我国的农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基本都是以初级产品形式出现。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容易受到一系列贸易壁垒限制。虽然说近几年来,国家一次次提高农产品价格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但是在加入到国际竞争中后,产品的价格需要由国际市场来调节。外国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将对我国农产品构成很大威胁,农民的收益将面临极大挑战。 1.3农村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 农村想发展,但是没有钱。笔者在新仓没有看见建设银行,这说明国有商业银行正逐步向中心城市收缩,而这种收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贷款。国有银行贷款审批制度过于集中,制约了基层行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也不适应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贷需要急、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风险大的特点。政府的财政政策向农村倾斜力度不够,而向村里集资建设又会加重农民负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1.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农民收入这几年保持增长,其主要是靠非农业收入来维持的。而非农业收入,除了一部分是在地方企业务工外,大部分都是农民进入大中型城市大工所得。然而近年来,由于城市工作岗位趋于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发展林下经济是我县实现“生态美百姓富”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有效促进我县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11月上旬,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元帜和部份县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在县林业局负责人的陪同下,对我县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寨里镇、鸾凤乡、崇仁乡,通过走访、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等形式,对我县林下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林下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我县是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84.97万亩,有林地面积240.17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98.7万亩,竹林面积40.1万亩。森林覆盖率78.15%,森林蓄积量1117.07万立方米,总立竹量9200万株。我县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优势,使林下经济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约有100万亩的林地适宜林下经济的发展。2015年预计产值可达3.38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产值2.6亿元,林下养殖产值0.13亿元、相关林产品采集0.20亿元、森林景观利用(森林旅游)0.45亿元。经营面积39.3万亩,涉及农户数3573户,就业人数达11000人。 (一)领导重视,落实政策。2014年,县委、县政府将发展林下经济列入了乡镇绩效考评管理目标,并制定了具体评分管理办法,要求各乡镇完成一个面积达100亩或产值达100万元以上的示范片建设。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对一些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林下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给予重点扶持。几年来,已投入资金880余万元,其中,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700多万元,用于林下经济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以9个专业示范合作社为龙头的一批林下经济项目。如投入40万元为铁皮石斛培育项目建设喷灌设施;投入20万元为林下养蜂户建设蜂巢;投100余万元,为林花、林苗、林药等项目建设林下路网、喷灌设施等。 (二)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一是以林+渔、林+禽、林+蜂为主的林下养殖。2014年养殖面积3.3万亩,产量超万吨,产值超亿元。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和现代渔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分别获得中央财政的支持,新建150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立山塘淡水鱼养殖科技示范户199户,辐射发展养殖户4000户。建立以杉城农民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光泽武夷山玲珑养蜂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林-蜂-蜜”林中养蜂模式。二是以林+药、林+花、林+菌为主的林下种植。发展种植厚朴、白术、七叶一枝花、铁皮石斛、木瓜、草珊瑚、瓜蒌、葛藤、麦冬等多种中药材,成为全省中药材基地。我县累计种植厚朴达5.7万亩,总量居全省各县(市)之首,被授予“中国厚朴之乡”;发展建立了3个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苗木培育基地,建成紫薇、桂花、紫花玉兰、福建野鸭椿等绿化苗木基地2000亩。培育阔叶林下红菇菌生长环境,发展竹荪等食用菌,年产量达2600吨。三是以红菇、竹笋、油茶、松脂采割的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全县现有人工种植油茶面积4.2万亩,年产茶油60吨,价值600多万元;红菇采集基地0.2万亩,年产2.1吨,价值600多万元;竹笋采集基地5万亩,年产鲜笋7500吨,价值9000多万元;引进福建赛绿公司,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设油茶基地12000余亩,计划投入5000万元在光泽金岭工业园区建设茶油加工厂,在金岭工业园区购地43.5亩,目前厂房主体已基本建成。四是以生态休闲为主的森林旅游。利用我县独有的自然地貌和森林景观资源,开发神山风景区、乌君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12个“森林人家”森林旅游示范点等森林旅游项目,201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规划建设“武夷天池国家森林公园”。全县纳入森林旅游开发和保护的林地面积达12万亩。森林旅游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年森林旅游产值达0.45亿元。如“鸿建山庄、亿帆水乡渔村”等,是集食宿、休闲、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山庄,成为我县十佳旅游线路,列入省级旅游示范基地。 (三)创新方式,集约经营。一是多元化投入。探索以农民、企业、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林下经济发展投入机制,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经营模式,鼓励合作社、农户以土地、资金、技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 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何谓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 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 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 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 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 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2、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可以用来分析哪些问题? 13、什么是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农产品供求蛛网有哪几种类型?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 条件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14、政府一般可实行哪些价格限制政策?其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1、市场的含义是什么? 2、流通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是什么?渠道有哪些? 4、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它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有哪些? 5、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有哪些?你认为有哪些做法值得中国借 鉴? 6、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7、农产品零售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 8、农贸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 9、超级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你认为应该主要 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来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 10、试比较分析农贸市场与超级市场在经销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 第四章农产品市场 1、试分析国外现代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如何产生的?发展现状如何?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中国目前上市交易的期货农产品有哪些?分别在哪些国内期货交易所上市? 4、什么是狭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什么是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 5、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6、农产品期货市场相对于现货市场的主要特性有哪些?为什么? 7、试分析农产品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与基本原理。

林下经济成功案例二

大力发展林下后续产业做足退耕农户增收文章——河北省临漳县 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古时称“邺”,曾是“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县域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是一个传统的平原农业大县。全县有林地面积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07年林权改革后,林农对树木的管护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林木生产周期长,林农短期内只是管护而见不到收益,特别是在平原地区,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出现了“林木生长周期长农户近期见不到利不愿植树、林木受市场波动较大价格偏低林农不愿管理、林木后续产业不活林农不敢发展”等现象和问题,导致农户植树和管护积极性有所降低。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临漳县着眼于破解退耕农户远期得林与近期得利的矛盾,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多种林下种养新模式,开辟林下后续产业新渠道,使“国家远期得林、农户近期得利、远近互惠互利”得到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林业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发展以林菌、林药、林畜、林禽等为主的林下经济总面积2万余亩,年实现产值亿元,直接带动农户增收5000万元。 一、制定规划,多措并举,真正让林下产业“活”起来 紧紧围绕“以林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实现近期得利与远期得林的优势互补。一是规划引领。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林下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林业及林下产业的推进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林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又聘请高资质单位,编制完成了《临漳县林业及林下产业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总体布局分为四大块,即在县域东部重点发展林药间作,县域中部重点发展林菌间作,县域南部重点发展林禽(畜)养殖,县域西部重点发展林农间作。分别新建四个1万亩以上的林下中药材基地、林下食用菌基地、林下畜禽养殖基地、林下农业种植基地作为突破口,激活林下产业发展。二是政策扶持。重点做到“两延长两优先”,“两延长”,就是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延长林地经营权至50—70年不变,真正让林农放心放开经营。“两优先”,就是将林下经济重点村优先列入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对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较高的乡镇、村户优先进行资金扶持。同时,公开扶持标准,对林下食用菌棚室每平方米补助10元,林下种植药材、牧草每亩补助150元,林下舍施养殖每平方米补助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理性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质。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在产业结构已失衡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以使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效用最大化。从《发展经济学》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贫困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土地谋生的,领导者希望通过帮助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劳动生产率,然后提高这些农产品销售价格,给大多数农村人口带来好处。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不仅要生产足够多的粮食养活自己,还要生产足够的粮食来供养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人口,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是现代城市部门的重要市场。农业部门以规模为特征,这个特征使得农业在手工业和其他现代化部门提供生产要素投入——主要是劳动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外汇看作是一个单独的生产要素,农业在这个要素的供应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并且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机械化、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来逐步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贫困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农业部门已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这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和研究,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分析和理解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国民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 一、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及经验 在很多人眼里,对于发达国家经济的最初印象,都是其在经济上的强大,而经济的强大都是来自于高科技产业的支撑。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农业经济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虽然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相比,这些贡献在发达国家的重要性总体上相对降低,但仍然不可忽视。并且在某些具体情况下,甚至可能高于发展中国家。例如,美国和法国都属于发达国家,但同时又分别为农产品出口的第一、第二大国,农产品的外汇贡献十分巨大。其中,美国的情况尤为突出,它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而很多经常项目长期存在巨额赤字,农业在减少外汇赤字、平衡国际收支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绝对值虽然稍小,但占出口总值的比例却很高,其外汇贡献也不可低估。至于农业的产品贡献,特别是食物形式的产品贡献,更不可以用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来简单地加以评价。发达国家大规模发展现代化农业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大多数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日本等,通过市场、制度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机械化、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化,都把传统农业发展成了现代农业。农业的现代化带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起作用也是越来越大。 美国是一个人少地多、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凭借着发达的低价能源和现代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以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经营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农业现代化模式。美国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机械动力替代人畜力,这种替代包含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改进。因此美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起步首先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功率拖拉机、多功能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得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人均经营耕地最多的农业大国。以1990年为例,人均耕地73.75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农机150马力以上。同时随着科技成果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美国农业不仅农机数量增加,而且性能不断提高,设计和制造出适应精细作业要求的农业机械,如谷物联合收割机由牵引式改为自走式,在拖拉机和其他机械上采用发动机涡轮增压、液压传动、电子监控、自动控制等新技术。此外美国农业现代化采取的措施还有: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注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经营集约化、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的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奖励》

《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的作 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 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增加信息流通的价值,是科技转化的必要条件。科技成果转化将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所在。把握其信息特点,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改善信息传播条件,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将是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重点。 1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 1)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进步需要不断推出科技项目。每个科技项目的实施,都要经过信息筛选跟踪,技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直至推广普及的过程,这都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这些投入由农民承担比较困难,必须由各级政府投入。目前,各乡镇科技投入普遍未能达到本级财政经常性预算支出的1%;农业投入本身就不足,用于农业科技投入的就更少,县级科三费不到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2‰。科技进步难,难在信息不灵、创新不够、人才匮乏、服务不周,千难万难,难在无钱。 2)科技传播渠道建设障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加之用户入网费用的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也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加强农业推广工作是科技转化的前提。

3)认识不足,方法欠妥。无钱是现象,认识不足才是本质。针对投入不足问题,基层不少干部群众说,如果象前几年抓乡镇企业和城镇建设那样抓科技兴农,投入也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还是存在一个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不少乡镇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科技兴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重有形项目建设,轻无形的科技进步投入,对“科技兴农”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不求扎实有效地推进。此外,对科技兴农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不是根据农民群众“摸到石头过河”的思想,从引进试验示范入手,通过成功的典型示范,引导农民自觉的接受,并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而是习惯于采用行政命令,搞大项目,一哄而上,硬性摊派,加之管理不善,服务不到位,造成了大量人、财、物浪费,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应,影响了科技兴农的健康推进。 2创新科技转化的对策 对于怎样提高创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进行制度创新,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得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的扶持及建

关于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16220820.html, 关于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作者:李莉震 来源:《商业文化》2012年第03期 摘要: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因此强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已成为国家第各地区政府所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对农业经济发展相关理念的概述,综合探讨了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作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86-01 一、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是一切产业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各项科技手段的发展,农业也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之路。在科技化的大浪潮中,农业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不甚科学的地方。所以,必须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加以足够的重视。我国的现行很多战略性发展计划,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计划都与农业的科学有序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加快农业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实力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必须不断深化加强创新,深化体制改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武装农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私营经济发展迅速。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管理创新层出不穷,农业经济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层面上,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节省了大量人力,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制度层面来说,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劳动的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然而目前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仍然不够高,多为人力从事小规模耕作,降低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小农意识较为强烈,部分农民素质不高,见识短浅,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因此不合理开发耕地、乱砍乱伐现象较为突出,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及时更新技术手段和农业观念,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之路[1]。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虽然我国的农业相比较于以前已经有较大进步,然而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兼之我国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充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打牢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农业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的基础。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一个国家如果吃饭问题要依靠别的国家来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听人摆布。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规律都是普遍适用的。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下降而改变。直到有一天,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在工业生产中把石头、泥沙、水加工成面包、牛奶等食物,农业基础地位才会动摇。

(3)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华北的旱灾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是我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农业产出率都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我国的土地资源不集中,也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农业经济却有所下滑,因此,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迫在眉睫,这也是缩短我国农业经济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距离的根本保障。笔者在本文中,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状况,展望了我国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大趋势,研究总结了一些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重要位置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在维护社会安定的前提下,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实现公平效益方面,意义非凡。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假设农业经济落后,那么国民经济的发展会严重受挫,最终也会影响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此外,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很多,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50.32%,农

业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广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同时,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点,“三农”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农民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收,工作的动力就是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工作的重点是从技术、政策、机械、机制、人才配置等方面为农业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提升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农业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现阶段及未来的长时间内,我国都将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仍是国民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进行农业科技、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因为,这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创新可以帮助我国的农业经济实现更快、更稳地发展。 2.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情 2.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情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至今,农业经济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在某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现代化农业经济初见成效,然而,农业经济的现代化,需要健全完善对应的制度和政策,但是,现在我国与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尚未健全,仍有不足。劳动力是实现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的农业人口数量很大,这些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为调研报告

2020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为调研报告 安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安远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脐橙、生猪、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纸业原料林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加快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近期,我们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 一、安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安远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努力推动安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六大特色产业渐成规模。通过立足市场,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 整步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果业(加工橙、脐橙)、生猪两个产业确定为农业优势产业,食用菌、蔬菜、油茶、纸业原料林等四个为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全县已开发果业面积38万亩,其中无公害脐橙31万亩,加工橙3.69万亩;水果年产量达25万吨,其中 脐橙22万吨;全县生猪出栏16万头,生猪存栏13万头;以珍稀品种为主 的食用菌5000万袋,其中工厂化生产4500万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8 万亩,其中大棚栽培模式的种植面积2万亩;西瓜种植面积5万亩;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2、85万亩;全县纸业原料林面积达5万多亩。据统计,XX 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7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5300万元, 林业产值13200万元,渔业产值4899万元,牧业产值36400万元,分别 增长8.5%、 9.5%、8.8%和4.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39元,同比增 长9%。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安远县 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使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XX年 新增12家脐橙打蜡分级包装销售企业,至此,全县拥有安圣达、赣州王品、养生堂、金丰利、仙人峰、祥源等40家加工企业,40条生产线,日 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XX年新增贮藏库、气调库 40000平方米,全 县贮藏保鲜能力达到8万吨;XX年出口脐橙8.1万吨,出口额达到5296

群峦所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及实体项目

群峦所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及实体项目 开发运营情况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初以来关于转型发展,招商引资开发实体项目,带领林业职工实践实施第三次创业的总体要求,我所结合自停伐以来所开展的工作情况,在已确立的项目和原有产业项目规范化转型以及在职工家庭经济整合上,做了一些调研和调整,部分产业项目正在逐步落实,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森林雪鹅、藏香猪、西门塔尔肉食牛改良品种及农家绿色“家禽”和流水线肉食鸡饲养为主的养殖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基地型发展的体制向前推进,继2016年两个雪鹅养殖基地正式运营,2017年我所扩建全自动养鸡厂一处,新建厂房700平方米,改造旧厂房600平方米,租凭原胜丰公司车间1000平方米用于养殖业发展,2018年我所计划建设养牛基地和藏香猪繁育场房2600平方米,并着手实施“协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通过挂靠大公司、大企业职工餐桌,搭建网络营销平台等形式,保障养殖业向商业化、产业化格局全面发展,使林下特色养殖真正形成特色产业,特色资源,今年已确定的雪鹅养殖26000只,循环养鸡10万只,购买引进的40头藏香种猪在春节期间已产下72头籽猪,另有13头母猪待产,年底前可达到500头,到2020年实现存栏3000头目标,该猪的饲养为林下散放,下步我们将尝试

与本地野猪杂交,并冠名注册当地品种和品牌。引进的西门塔尔肉牛改良品种目前已实现存栏31头,今年我们将对牛场进行升级改造,升级后的饲养场全部为钢架混凝土结构,投料、饮水、除粪等均实现自动化。此外,我所还计划将两个雪鹅场的育雏室和食料库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夏季养鹅,冬季养菌的多功能厂房。 除此之外,我所今年还确定了由3户职工合资引进上甘岭成功饲养肉食胡羊的经验与种羊,采取经营所包销并协助其建设饲养场,带领养殖人员实地学习体会,帮助养殖户购买原料等一些扶持性引领,使其创业伊始的困难期平稳过度。 二、围绕食用菌产业的生产规模,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改革。在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等一些管理规程上做文章,取缔耗时费力的小作坊,以利于消防,优化资源,合理降耗,保质增量的经营理念,逐步完成链式产业的完善。首先,在去年初对菌包场制菌车间的扩建及部分养菌室的改建,将致密性颗粒燃料的试投产作为主要项目来抓,以期进一步加大对废旧菌袋所造成的污染进行根治。其次在去年吊袋大棚成功养殖黑木耳的基础上,节后,我们将组织有关人员赴林口县和建三江等地考察,针对低成本,高收益的中棚地摆养殖黑木耳项目进行尝试性建设,决定由干部带头先进行开发十栋,计:12.8万袋中棚地摆黑木耳养殖试点(该项目已被省确立为推广项目),目前,所需要原料及场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 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林禽模式。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远离村庄没有污染,环境好;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二)林畜模式。林地养畜有两种模式:一是放牧,即林间种植牧草可发展奶牛、肉用羊、肉兔等养殖业。速生杨树的叶子、种植的牧草及树下可食用的杂草都可用来饲喂牛、羊、兔等。林地养殖解决了农区养羊、养牛的无运动场的矛盾,有利于家畜的生长、繁育;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二是舍饲饲养家畜如林地养殖肉猪,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外界气温平均低2~3℃,比普通封闭畜舍平均低4~8℃,更适宜家畜的生长。 (三)林菜模式。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 (四)林草模式。该模式特点是在退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五)林菌模式。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六)林药模式。林间空地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七)林油模式。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个好路子。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八)林粮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1~2年树龄的速生林,此时树木小,遮光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小,林下可种棉花、小麦、绿豆、大豆、甘薯等农作物。

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调查时间:2010年2月 调查地点:河北省张家口阳原县小石庄村 调查单位: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信息Ⅰ类091 调查人员:陈占峰 学号:6100209005 关键词:三农农村经济农村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全面发展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和政治、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较大的比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农业的世纪,在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广大的农民朋友们还处在温饱的边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发展我国农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百业农为本,农兴百业兴。在今天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农业能否兴旺发达起来,与农村市场化密切相关。农村市场化,是指农村中的一切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中心,建立起市场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市场关系规范、市场竞争有序、宏观调控有度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将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贯穿、渗透于农村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深入研究、积极推进农村市场化,农村经济产业化,对于开创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导论:随着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大的拉动下,中国GDP快速地增长。但是作为国家社会的基础——农业经济却迟迟落后于工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人口第一大国,如果不把农业搞好,势

必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一句话,“三农”问题严重着制约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搞好“三农”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重中之重。而搞好“三农”问题首要就是搞好农业。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取消农业税,并且还财政拨款补助务农的农民。虽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但是,并没有多大程度地提高农民的收入,大部分的农民还处于温饱阶段。 正文: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党中央、人民政府最关心、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城乡人口比例失调,农村的人均收入上不去,中国的人均GDP 值就上不去。而且长期以来,农业成本高、投入大,效率低、科技含量低,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产业经营工业化、农民参与工人化的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假期中,自己走访了多家农户,了解了他们对农村农业经济的看法。同时我也采访了本村的几位农业经济人,询问了他们对政府有什么期望。从中清楚地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几个问题? 一是新农村建设虽已启动,但统一思想认识,政策和资金倾斜还是不足,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 二是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足,企业与农户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农业投入不足,农村资金短缺,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业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

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篇一: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 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 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 一条新路子。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种植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林菜模式。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 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二)林草模式。该模式特点是在退 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 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 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三)林菌模式。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 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 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四)林药模式。林间空地 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五)林油模式。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 是一个好路子。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 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含量。 【篇二: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问:林下适合种什么一年生经济作物? 答:张宝海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北京百万亩大造林,有很多林地,所以林下经济是今后农业发展的 一大课题。发展林下经济可根据具体情况,包括地力、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进行,比如可以种植药材、粮食、蔬菜或者食用菌等。 林下经济是以林为主,林下种养为辅。因为树体是不断成长的,所以,林下种养也是有变化的。首先要分析林体状况,结合作物生长 的要求,确定林下种养的具体方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