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临床化学科学论文写作指南:第三篇 如何写前言

临床化学科学论文写作指南:第三篇 如何写前言

临床化学科学论文写作指南:第三篇 如何写前言
临床化学科学论文写作指南:第三篇 如何写前言

临床化学杂志科学写作指南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寒夜”:开篇布景

Thomas M.Annesley

在戏剧创作中有道程序叫做“布景”,即描述某一场景以利观众理解剧情。通过这个场景观众会对即将上演的一幕幕有所预想。同样,一篇好的科学论文前言也是为读者布景。前言开篇向读者介绍现状及来龙去脉(背景),结尾予读者以后续文章(情节)的惊鸿一瞥。

前言貌似好写。原因在于其既不纠结于细节又不涉及研究结果或结果讨论,而且往往紧随摘要之后,而作者已在摘要中将内容总结浓缩了。事实却不尽然。写好前言实在是耗时费思的一项工程。在此笔者将介绍成功前言的基本结构以及如何避免手稿中为编辑所常见的种种问题。

圆锥形前言

前言是有形状的。有人说它是漏斗形的,也有人说它是圆锥体或倒金字塔形的。不管如何比方,形状总归是由大到小,由宽到窄。前言正应如此传递信息(图一)。开头向读者介绍文章主题的背景资料。譬如说我们对某种疾病、技术或化合物的现有知识以及此主题为何重要。不要吝惜在此处多写上几句。如果你觉得读者若不了解某些背景知识既无法通读全文,那就把这些内容添上。但务必保证背景信息与你的研究直接密切相关。比如你报道的是一个新的胰腺癌肿瘤标记物,就不要泛泛地在癌症的流行病学、治疗、寿命、医疗花费上多费篇章而应尽快地将笔锋转到胰腺癌上。

图一.前言:圆锥或漏斗

提供背景知识之后的下一步就是局限前言并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后续研究的重要性上。告诉读者其所必需但尚未知的信息、悬而未决的问题、知识断档或是前期研究的局限性。可能前期没有好的分析技术或没有新的动物模型。可能从前没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或没能把既有文献联系到一起来发掘解决办法。此处就是为了告知读者拼图中重要部分尚有缺失,有待填充。恰如戏剧,通过把背景信息置于时代环境下来布景。

现在就可以通过着眼于研究目的(情节)来进一步压缩前言。随后,文章必须清晰解释研究的起因。研究的原因无非几个:验证假设、解疑释惑、解决问题或实现目的。文章应包含如下所罗列的语句:

?我们假设...

?我们验证的假设...

?我们问是否...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这促使我们研究是否...

?为解决这个明显的分歧...

?我们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

重要的是,如此撰文告诉读者在文章结尾或研究目的或假设会有一明确答案——真/假、是/否、可/不可行。

有些作者选择性地用一些总结性的句子来向读者介绍其所采取的方法、计划或是文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及其重要性。对此我的建议是避免写方法的具体细节、结果或结论。因为读者在阅读摘要时会对这些内容有所涉及。

例一是一篇血管炎生物标记物的假设性研究的前言。请试将开篇的格式与图一中的锥形概念比较。首句(锥顶)点明研究与一个较为宽泛的但却重要的健康问题——心血管疾病有关。下一句将文章范畴限制到了与之相关的慢性炎症反应上。紧接着将主题进一步集中在β-选择素,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升高的炎症标记物。除了参考相关研究外,前言还应重点指出有两个主流前瞻性研究已发现β-选择素与心血管风险相关。首段写来自文献的背景及已知信息,向读者反复强调β-选择素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意义。第二段(椎体渐行渐窄)指出前人研究未能发掘到的未知信息(研究空白)。就算此时尚未说明研究的问题到底是什β-选择素是否导致心血管病的原因之一抑或仅仅是一个标记物。至少该给个是或否的答案。前言最后一段简略介绍研究是如何实施的,比如采用了病毒感染的大鼠模型。但不提方法细节,不谈结果,也不说结论。总之,这篇前言是遵循图一的结构写就的。

连接词

在前言中运用连接词会使叙事更清晰。通过连接词的应用,作者可以更好的强调重点,帮助读者区分已知、未知、问题以及试验方法。我之前列出了集中引入问题或假设的方法下面将罗列一些连接词,以强调已知或将其与未知相联系:

?之前研究表明...

?支持该论断...

?这些研究的重要性在于...

?有趣的是...

?更重要的是...

?根据该信息...

?但是...

?不同于...

?然而有研究显示...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

?尚不清楚...

?但还有些问题悬而未决...

?尽管先前研究表明...

不同研究类型,相同写作模式

许多发表的文章通过描述一个新方法或继发发现为一个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释。虽然这些研究并不是为了直接回答问题或检验假设,但它们也是围绕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应在前言中予以阐述。不论是哪种研究,都可以遵循图一中的程序逐步写到问题。具体步骤见例二和文后练习。例二是一篇修改过的前言,摘自一篇关于除了生物基质外,其他溶剂能影响质谱测定分析的文章。该前言以电喷雾电离质谱法为始,介绍了其优点,该技术在实验室的成功应用,进而限制该题目至作为研究之始的某特定分析。这是已知信息。第二段虽然没有直接写知识空白或之前研究的不足,但却用一个之前未知的问题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同时引进问题:溶剂质量对电喷雾电离质谱法中离子化效率有无影响。前言收尾于最后两句(即第三段),陈述文章目的及其中的新信息。虽然这篇前言的风格有所不同,但从已知信息到未知问题进而着眼于文章的特定目的。

长度,细节,重复

前言往往容易写的冗长。过长的前言让我想起电视剧中的法庭戏,律师不断地往证人嘴里塞陈述性的句子,诱导他说对己方有利的话,直到法官无奈地问,“律师,你到底有什么想问的吗?”同样,有些前言写得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但读者很难从中筛选信息,甚至难以找到核心问题。

下有几种避免信息冗余的方法。其一,给所选期刊的读者定性。试自问:“如果我是读者,我需要什么信息来了解研究问题及其重要性”;其二,回顾相关研究,不必追溯到过于久远,能让读者跟上研究进展即可。不必翻出很老的文章,除非真的影响深远。其三,在提笔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继而到研究课题之前,设定字数限制。其四,看看有些信息或相关参考能否放到讨论部分,在此处作者将对结果及相关性进行诠释。

用第四种方法要注意几个编者常见的问题:(a)前言部分和讨论部分中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内容,以及(b)两部分间有有矛盾不一致的地方。作者可以在讨论部分开头用几句话重申研究目的和研究发现,但研究背景和参考资料或放至前言或放至此部分,不能同时两处都写。内容重复不仅浪费文字,而且显得作者没什么可讨论的,完全在用背景资料凑篇幅。当分析研究结果并将其与其他研究相提并论时,最好把背景参考资料放在讨论部分。这样就可以将讨论中的特定几点与其他研究相联系,并适时引用。

与其他章节的连贯性

尽量避免重复的同时也应注意篇章结构的衔接连贯。摘要中的背景信息、知识空白、目的陈述、解决方法应与前言内容协调一致。研究方法需是前言中所讲,结果需与研究问题、假设、前言中的问题相关。该问题的答案应在讨论或总结部分找得到。有时评论者、编辑会就文章、

问题陈述、结果分析、结论提出修改意见。因此有必要在定稿之前、修改之后重读前言,以确保其准确性和与其它部分的连贯性。

练习

下面是一篇描述新方法的文章前言,拆分打乱成了十个句子,请根据图一的结构模式将其重新排列。完成后将其与其他阅读材料后格子中的答案对比

?碘海醇因不与血清蛋白结合,可通过肾小球过滤,无明显重吸收或管状分泌等优点,使其成为理想的估算GFR的标志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是近期推出的液相色谱技术的改良,因可形成更快的梯度曲线、使用更微小的颗粒和高流速从而实现快速色谱检测。

?试验方案采用采血后单侧静脉内注射碘海醇注射的方式。

?碘海醇碘造影剂已有效应用于计算GFR清除研究中。

?我们结合这两个技术开发出UPLC-MS/MS试验用于检测人血清中的碘海醇,该方法的优点是只需简单的样品准备,具有相同保存时间的结构模拟内标,以及梯度快速色谱分析。?这两种方法都需要长时间的运行时间从而分离内源性碘海醇和干扰化合物以及内标。?对肾功能不全疑似病人来说,是准确的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很重要,从而对清除检测提供最佳信息。

?不需集尿、不需尿液定量分析,其优势超过碘酞酸盐以及其他用于GFR研究的造影剂。?通过与紫外检测比较,串联质谱(MS/MS)具有高选择性,可作为检测方法使标本清除更简便和色谱成像时间更短。

?大多数已发表的量化碘海醇的方法,是采用毛细管电泳或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LC)结合紫外线(UV)检测。

结语

当你介绍一位重要的发言人时,会唯恐介绍之词不够得当。其中应包含发言人的背景、研究领域、发言主题。如果你啰啰嗦嗦就其背景成就说个没完,或花大把时间说你是如何认识这个人的,甚至忘了强调本次发言的题目,未待讲者启唇,听众恐怕已忘记为何而来了。我们都受过此种介绍的折磨。你的论文对你个人来说意义非凡,否则你也不想让别人读它。因此,请用以上提到的方法写就一份得当的前言。

推荐的其他阅读材料

Friedman GD.Please read the following paper and write this way!Am J Epidemiol2005;161:405.

Katz MJ.From research to manuscript.New York:Springer,2009.

Zeiger M.Essentials of writing biomedical research papers.New York:McGraw Hill,2000.

练习答案

判定肾小球滤过率对疑似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很重要,清除率的测定能提供最佳信息。碘海醇是一种可用于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碘化对比染色剂。碘海醇不与血浆蛋白相结合,并可被肾小

球滤过,而且没有可识别的重吸收或肾小管分泌,因此是一种理想的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标记物。测定程序是静脉一次性注射碘海醇后定时采血(2-4)。不需集尿、不需尿液定量分析的特点使之优于同样用途的碘酞酸盐。

大多数已发表的量化碘海醇的方法使用了毛细管电泳法或合用液相梯度洗脱色谱法与紫外线测定。这两种方法为了将内源性碘海醇和干扰化合物以及内标分离需花费大量时间。通过与紫外检测比较,串联质谱(MS/MS)具有高选择性,可作为检测方法使标本清除更简便和色谱成像时间更短。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是近期推出的液相色谱技术的改良,因可形成更快的梯度曲线、使用更微小的颗粒和高流速从而实现快速色谱检测。我们结合这两个技术开发出UPLC-MS/MS试验用于检测人血清中的碘海醇,该方法的优点是只需简单的样品准备,具有相同保存时间的结构模拟内标,以及梯度快速色谱分析。

评价

此篇前言遵循例一的锥形模式由已知信息到问题再到问题答案。第一段概述碘海醇及其在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中的优势。第二段将话题局限在已发表的量化血清碘海醇的方法及其缺点。尽管文中未直接提及未知信息或未解决的问题,但暗含了检测方法有待改进的意思。前言以提出解决措施作结。是否有必要提出假设或提出问题质谱分析是否可用于定量碘海醇?你可以这么做,但是回答必定是肯定的,否则就无标要报道该项新检测方法了。

图二.

例一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炎症反应与心血管疾病以及突发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1-3)。近期的研究也显示,β-选择素是一种已知的炎症系统性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密切相关,这些患者血清β-选择素浓度的升高与功能受损程度相关(7,8)。此外,前瞻性研究发现有关β-选择素的相关数据可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性以及死亡风险。血管炎性预测(Vascular Inflammation Prediction,VIP)研究发现β-选择素浓度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之间的正相关(9)。加拿大AII期死亡率研究发现β-选择素浓度>90μg/L的患者,其5年内的可能死亡率是β-选择素浓度≤90μg/L的患者的4.5倍(10)。

尽管这些相关性和前瞻性研究表明β-选择素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

的预测指标,但是除了β-选择素,并未对可能的血管炎症及其影响因素提供

足够的信息。

我们因此通过动物模型研究是否β-选择素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血

管炎症的起因还只是标志物。

采用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试验方案,持续大鼠刺

激产生β-选择素,我们研究了β-选择素的产生对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生存期以及β-选择素介导的炎

症机制的影响。

图三.

例二1

因为液相色谱分析(LC)结合电喷雾串联质谱法(ESI-MS/MS)的速度和选择性,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实验室的类固醇定量(1),治疗性药物(2-4),维生素(5),生物胺(6),以及代谢性中间产物(7-9)。我们实验室采用LC-ESI-MS/MS对全血和血清免疫抑制剂进行定量。我们采用甲醇对进行样本准备和色谱分析,因为随时可用且比乙腈便宜。甲醇是多种用于免疫抑制剂检测的已发表的方法中的一种移动相成分(2,10-14)。

当采用该方法对免疫抑制剂进行定量,如果甲醇工作液保存于室温,我们会发现32-去甲基氧化雷帕霉素的缓慢丢失,32-去甲基氧化雷帕霉素是一种西罗莫司的内标。我们推测,这一丢失导致正在使用的甲醇中32-去甲基氧化雷帕霉素的降解,这一现象类似于报道过的内标子囊霉素在一些品牌或等级的乙腈中的情况(15)。在研究的过程中,是否替代甲醇的商业来源和等级从而纠正32-去甲基氧化雷帕霉素的丢失,也适用在移动相,我们注意到,当对不同品牌或级别的甲醇进行评价时,不管32-去甲基氧化雷帕霉素,还有其他免疫抑制剂或其内标都存在较大的电离差异。

已发现,从生物基质洗脱的成分对ESI-MS的分析信号存在负性影响(离子抑制)或正性影响(离子增强)。本报告介绍了有关LC-ESI-MS/MS分析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与电离变化相关的现象。

1改写自Clin Chem2007;53:1827-34

Translator:Lin Zhang(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编译:张麟北京协和医院

大学无机化学 上册

目录绪论第一篇物质结构基础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1-1 道尔顿原子论1-2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1-2-1 元素、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1-2-2 核素、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1-2-3 原子的质量1-2-4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1-3 原子的起源和演化1-4 原子结构的玻尔行星模型1-4-1 氢原子光谱1-4-2 玻尔理论1-5 氢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1-5-1 波粒二象性1-5-2 德布罗意关系式1-5-3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1-5-4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1-6 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电子排布)1-6-1 构造原理1-6-2 基态原予电子组态1-7 元素周期系1-7-1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及元素周期表1-7-2 元素周期表1-8 元素周期性1-8-1 原子半径1-8-2 电离能1-8-3 电子亲和能1-8-4 电负性1-8-5 氧化态习题第2章分子结构2-1 路易斯结构式2-2 单键、双键和叁键——σ键和π键——价键理论(一)2-3 价层电子互斥模型(VSEPR)2-4 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二)2-4-1 杂化轨道理论要点2-4-2 sp3杂化2-4-3 sp2杂化2-4-4 sp杂化2-5 共轭大π键2-6 等电子体原理2-7 分子轨道理论2-8 共价分子的性质2-8-1 键长2-8-2 共价半径2-8-3 键能2-8-4 键角2-8-5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2-9 分子间力2-9-1 范德华力2-9-2 氢键2-9-3 分子间作用力的其他类型2-9-4 范德华半径2-10 分子对称性(选学材料)2-10-1 对称性2-10-2 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2-10-3 分子的对称类型2-10-4 分子的性质与对称性的关系习题第3章晶体结构3-1 晶体3-1-1 晶体的宏观特征3-1-2 晶体的微观特征--平移对称性3-2 晶胞3-2-1 晶胞的基本特征3-2-2 布拉维系3-2-3 晶胞中原子的坐标与计数3-2-4 素晶胞与复晶胞-体心晶胞、面心晶胞和底心晶胞3-2-5 14种布拉维点阵型式……第4章配合物第二篇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第5章化学热力学基础第6章化学平衡常数第7章化学动力学基础第三篇水溶液化学原理第8章水溶液第9章酸碱平衡第10章沉淀平衡第11章电化学基础第12章配位平衡习题答案(选)附表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第四版)(下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日期:2003-1-1开本:16 版次:2010年5月第18次印刷页数:556页装帧:平装ISBN:9787040115833定价:47.50元内容简介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分三篇: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水溶液化学原理;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周期律,分子结构,晶体化学,配合物,热力学函数,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基础,酸碱、沉淀、氧化还原、配合四大平衡等化学原理内容。编者认为,化学原理应该成为大一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的基础,不能跟中学课程或后续课程在同一层次上重复,力争使第四版教材具有推陈出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留有余地、易教好学、适用面宽等特点。下册含4、5、6篇非金属元素化学、金属元素化学和无机化学选论。本版书大大加强了元素化学的实用性知识,并增加了部分研究性习题,激发学生学习元素化学的兴趣。目录第四篇元素化学(一)非金篇第13章氢和稀有气体13.1 氢13.2 稀有气习题第14章卤素14.1 卤素的通性14.2 卤素单质14.3 氟氯溴碘的化合物14.4 砹的化学习题第15章氧族元素15.1 氧族元素的通性15.2 氧及其化合物15.3 硫及其化合物15.4 硒和碲习题第16章氮磷砷16.1 元素的基本性质16.2 氮和氮的化合物16.3 磷及其化合物16.4 砷习题第17章碳硅硼17.1 透性17.2 碳17.3 硅17.4 硼17.5 碳化物、硅化物和硼化物习题第18章非金属元素小结第五篇元素化学(二)金属第19章金属通论第20章S区金属(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第21章P区金属第22章ds区金属第23章d区金属(一)第四周期d金属第24章d区金属(二)第五、第六周期d区金属第25章f区金属镧系与锏系金第六篇无机化学选论第26章无机合成化学简介第27章特殊类型的无机化合物第28章生物无机化学简介第29章无机固体化学简介第30章核化学习题答案人名索引主题词索引后记

初中阶段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及其书写方法

初中阶段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及其书写方法 正确的书写化学式是学好初中化学的基础,只有正确的书写化学式才能正确表示对应物质的元素组成及之间的质量比,只有正确的书写化学式才能将对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正确,只有正确的书写化学式才能将对应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进而才能理解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的个数关系和化学反应中所涉及到的物质质量的关系等等。总而言之,只有正确的书写化学式才能学好初中化学。现将初中阶段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及其书写方法总结如下: 一、常见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①金属:Na、Mg、Al、K、Ca、Fe、Cu、Zn、Ba、Ag等; ②稀有气体:He、Ne、Ar等; ③常见的固体非金属单质:C、Si、P、S等。 (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用“X n ”表示其化学式) 如:H 2、O 2 、N 2 、O 3 、Cl 2 、C 60 等。 二、常见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化合物中的元素化合时大部分遵循化合价原则: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现将常见元素化合价与常见原子团化合价总结如下: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价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氢正一、氧负二,正负化合价和为零。 ②常见原子团化合价: 氢氧根离子:OH﹣、硝酸根离子:NO 3 ﹣, 硫酸根离子:SO 42﹣、碳酸根离子:CO 3 2﹣, 磷酸根离子:PO 43﹣、铵根离子:NH 4 +。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③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三、初中阶段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1)常见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用“X n O m ”表示其化学式) 如: 水:H 2O、过氧化氢:H 2 O 2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 2 、 二氧化硫:SO 2、三氧化硫:SO 3 、五氧化二磷:P 2 O 5 、 氧化铁:Fe 2O 3 、四氧化三铁:Fe 3 O 4 、氧化镁:MgO、 氧化铜:CuO、氧化钙:CaO、氧化铝:Al 2O 3 、二氧化氮:NO 2 、一氧化氮: NO。

无机化学试题上

《无机化学上》试题(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种溶液可做缓冲溶液 (A). HAc+HCl(少量) (B). HAc+NaOH(适量) (C). HAc+NaCl(少量) (D). HAc+KCl(少量) 2.下列各分子中,中心原子在成键时以sp3不等性杂化的是 (A). BeCl2 (B). PH3 (C). BF3 (D). SiCl4 3.第二周期从Li到Ne原子的电离势总变化趋势是 (A). 从小变大 (B). 从大变小 (C). 从Li到N增加,从N到Ne下降 (D). 没有多大变化 4.含有П46离域大п键的是 (A). ClO3-; (B). SO32-; (C). SO3; (D). SOCl2 5.下列化合物中哪种分子偶极矩为零 (A). H2O; (B). H2S; (C). NCl3; (D). BF3 6.一个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24S2的元素其最可能的价态是(A). +1; (B). +2; (C). +4; (D). +7 7.根据晶体场理论,高自旋配合物的理论判据是 (A). 分裂能≈ 成对能; (B). 分裂能 > 成对能 (C). 分裂能 > 成键能 (D). 分裂能 < 成对能 8.在配合物[Co(en)(C2O4)2]- 中,中心原子Co的配位数为 (A). 2; (B). 4; (C). 6; (D). 3 9.MA2B2C2型配合物有几种空间异构体 (A). 2; (B). 4; (C). 5; (D). 3 10.在相同温度时,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2(g) +S(s) H2S(g) (K1) S(s) +O2(g) SO2(g) (K2) 则反应 H2(g) +SO2(g) O2(g) +H2S(g) 的平衡常数为 (A). K1 + K2; (B). K1 - K2; (C). K1 ? K2; (D). K1 / K2 11.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rHo为正,△rSo为正(假 定△rHo和△rSo不随温度而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温下自发过程,高温下非自发过程

初中化学序言课观课报告

观《碱及其性质》有感 张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到位,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目标,设计并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内边思考边议论、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完成学习目标,师生配合比较默契。课堂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较为充分,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很明显感觉到,从实验准备、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张老师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本节课亮点纷呈: 1.通过学生观看学生自己录制的视频认识碱的物理性质,形式新颖,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设计分组实验,课堂组织、课堂把握力很足,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有序、课堂达成率高,同时更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3.在突破教学难点上,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通过启发,小组讨论,总结出探究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反应的一般思路,同时,又为后面学习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张老师这节课从总体上讲做了非常精心的准备,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剖析,教学目标把握到位,训练扎实有效,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学习兴致很高,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设计都很切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其中,使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作业、学生当堂纠错,学生录制视频、课堂分组实验、课堂实验探究,都经过精心设计。教师能根据所选课题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在突破难点方

面,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当时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也很成功,通过启发和小组讨论,学生自己就设计出了实验方案,并且有些同学直接就说出了可以探究化学反应的产物,这使得得出研究没有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思路水到渠成。课堂上,采用以“师生对话,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在体验参与与合作的乐趣的同时收获知识,感悟生活,认识世界。另外,师生对话时,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做得恰当好处,使“目标---教学---评价”一体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课堂更高效,因为这节课设置了分组实验环节,所以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值得我好好学习和用心体会。

(上册)课后武大无机化学习题答案

第二章物质的状态 1.某气体在293K与9.97×104Pa时占有体积1.910-1dm3其质量为0.132g,试求这种气体的 相对分子质量,它可能是何种气体? 解 4.一容器中有4.4 g CO2,14 g N2,12.8g O2,总压为2.026105Pa,求各组分的分压。 解 9.有一高压气瓶,容积为30 dm3,能承受2.6×107Pa,问在293K时可装入多少千克O2而不致发生危险? 解

第五章氢和稀有气体 3.写出工业制氢的三个主要化学方程式和实验室中制备氢气最简便的方法?答 14.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XeF4 + ClO- 3 → (2)XeF4 + Xe → (3)Na4XeO6 + MnSO4 + H2SO4→ (4)XeF4 + H2O → (5)XeO3 + Ba(OH)2→ (6)XeF6 + SiO2→ 答①XeF4 +2 ClO- 3+2 H2O=Xe + 2ClO- 4 + 4HF ③5Na4XeO6 + 2MnSO4 +7 H2SO4 =5XeO3 +2 NaMnO4 + 7 H2O + 9Na2SO4 ⑤2XeO3 +2 Ba(OH)2 = Ba2XeO6 + Xe + O2 + 2H2O 第六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2. 计算体系的热力学能变化,已知: (1)体系吸热1000J,对环境做540J的功; (2)体系吸热250J,环境对体系做635J的功; 解

3. 在298K 和100kPa 恒压下,2 1 mol 的OF 2同水反应,放出161.5kJ 热量,求 反应 OF 2(g) + H 2O(g) → O 2(g) + 2HF(g) 的△rH θm 和△rU θ m 。 解 12. 已知下列键能数据 键 N ≡N N —F N —Cl F —F Cl —Cl 键能/ kJ ·mol 1 - 942 272 201 155 243 试由键能数据求出标准生成热来说明NF 3在室温下较稳定而NCl 3却易爆炸。 解 13. 已知下列数据 △f H θm (CO 2,g )= —393.5 kJ ·mol 1 -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2L 2mol 1-2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总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初中化学 化学式书写练习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硫磺木炭红磷铁片锌粒 镁条铜粉氢气氮气氯气 液氧氦气氩气碘单质液溴 冰氧化钾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铝氯化钡氯化亚铁氯化铵氯化银氯化钾氯化氢硫化氢硫化镁硫化亚铜氟化钙2、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HNO3H2SO4H2CO3H3PO4 H2SiO3HClO3H2MnO4KOH Ba(OH)2Cu(OH)2Fe(OH)2Mg(OH)2 Fe2(SO4)3Be(OH)2CuSO4Na2CO3 CaCO3Ag2CO3MgCO3(NH4)2CO3

氯化钙硝酸锌氢氧化锌 氯化钡石灰水氨气碳酸钾 氧化铜硫酸铜碳酸钙氧化铁 碳酸钠盐酸硫酸亚铁硫酸锰酸钾 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铜 氯化氢氯化镁氯化铁 氧化铜氟化锌氧化铁 氟化钾氯化钡氢氧化钾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铜氢氧化钡 硝酸硫酸碳酸盐酸硝酸铜 硝酸钠硝酸镁硝酸铝硝酸铁硫酸亚铁 硫酸钾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钡碳酸锌 碳酸钾碳酸铝碳酸钡碳酸亚铁氯酸钾 硝酸银硝酸亚铁硝酸铵硝酸钡硝酸钾 硫酸银硫酸铵硫酸铁碳酸铵磷酸铝 磷酸钡锰酸钾高锰酸钾 氧化钾氯化钡硝酸钾氢氧化钙

氧化锌氯化钙硝酸锌氢氧化锌 氧化铁氯化铵碳酸钾氢氧化钾 硫化钾碳酸钙氢氧化钡 硫化铜氟化钾碳酸银硫化氢 硫化亚铜氟化铝碳酸钡氨气 硫酸钠硫酸钡硫酸锌盐酸 氯酸钾高锰酸钾锰酸钾碳酸 二氧化锰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硫 HF ZnCI2 Na2S FeS FeF3 Mn(OH)2CuOH KOH Ca(NO3)2Fe(NO3)2Hg(NO3)2 MgSO4 ZnS Na2S H2O2SO2K2SO4 Fe2(SO4)3 Na2CO3 Ba CO3 CuSO4 NH4Cl (NH4)2SO4 Ba(NO3)2

2015北师大版无机化学习题答案(上册)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1-20 氦首先发现于日冕。1868年后30年间,太阳是研究氦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唯一源泉。 (a)观察到太阳可见光谱中有波长为4338A,4540A,4858A,5410A,6558A 的吸收(1A=10-10m来分析,这些吸收是由哪一种类氢原子激发造成的?是 He,He +还是He2+ ? (b)以上跃迁都是由n i=4向较高能级(n f)的跃迁。试确定 n f值,求里德堡常数R He i+。(c)求上述跃迁所涉及的粒子的电离能I(He j+),用电子伏特为单位。 (d)已知 I(He+)/ I(He)=2.180。这两个电离能的和是表观能A(He2+),即从He 得到He2+的能量。A(He2+)是最小的能量子。试计算能够引起He 电离成He2+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子。在太阳光中,在地球上,有没有这种能量子的有效源泉? (c=2.997925×108 ms-1;h=6.626×10-34Js;1eV=96.486KJ.mol-1=2.4180×1014Hz)

38、第8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8。电子组态:8S26P6 39、二维化的周期表可叫宝塔式或滴水钟式周期表。这种周期表的优点是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元素周期系是如何由于核外电子能级的增多而螺旋发展的,缺点是每个横列不是一个周期,纵列元素的相互关系不容易看清。 40、“类铝”熔点在1110K~1941K之间,沸点在1757~3560K之间,密度在1.55g/m3 ~4.50 g/m3之间。 41、最高氧化态+3,最低氧化态-5。

1、解:O=O (12e-); H-O-O-H 14(e-); C=O (10e-);0=C=O(16e-);Cl-N-Cl(26e-);F–S - F (34e-) F F 2、解:共13种,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序言》

绪言 一、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课前准备,激发兴趣 2、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离不开化学 3、化学的作用 a、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 b、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c、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的更加美好。 二、化学的发展史 1、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 a、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生存条件,也发现了物质变化 b、利用物质变化,造就了许多古代化学工艺(均发生化学变化) 要求能列举我国【中国】 ......古代化学工艺: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纸、火药、酒、燃料等 2、近代化学(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 a、道尔顿【英】——《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意】——《分子学说》 重要意义——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b、1869年【俄】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人们研究化学有规律可循) 3、现代纳米技术(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和合成新物质(合成新分子阶段)【物种已经超过6千万】 a、纳米铜——汽车尾气处理的催化剂,代替Pt,实现CO→CO2,集成电器(超塑延展性),水污染处理催化剂,润滑油添加剂,哈尔滨伊鸿药业已经用于帮助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等(金属材料) b、鸟笼——隔水透气(有机高分子材料) c、单晶硅——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作大功率整流器、晶体管、二极管、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d、玻璃钢——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轻质高强度,绝缘、绝热性好、可设计性好,常用于蒸汽式飞机上的油箱和管道,宇航员身上的微型氧气瓶,小型汽艇、救生艇,汽车制造业,建筑业,家居洁具等。(复合材料) 4、近年来——绿色化学(也叫“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理念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有四个特点: a、原料——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b、条件——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污染物向环境的排放; c、“零排放”——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 d、产品——生产出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三、什么是化学 1、定义——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等的科学。 2、研究的对象以及涉及到的领域 研究对象是物质,不是一个个具体的物体。 涉及领域有:能源、材料、医药、环境、信息、生命科学等。 3、研究的内容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制法、用途等。 1

人教版初三化学序言

绪言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整体感知 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对“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么学习化学”等问题作出了贴切的回答,借以引起学习者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具有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 (三)教学过程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教师设疑]: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讲解]:以空气、水为例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 科学。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 称) [学生活动]: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板书]:2.观察实验的方法:

2020智慧树,知到《无机化学(上)》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无机化学(上)》章节 测试完整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 等温等压下,气体A和B的体积分别为VA和VB,将它们混合,保持温度不变,则它们的分压比为pA:pB=VB:VA。选项:A:错B:对答案: 【错】2、单选题:分压定律适用于真实气体混合物的条件,除在所处的温度区间内气体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外,这些气体所处的状态是()。 选项:A:低温,高压;B:高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低压;答案: 【高温,低压;】 3、单选题: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分压是指()。 选项:A:该组分气体在273.15 K时所产生的压力B:相同温度时,该组分气体在容积为1.0 L的容器中所产生的压力C:相同温度时,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D:同一容器中,该组分气体在273.15 K时所产生的压力答案: 【相同温度时,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 4、单选题:混合等物质的量的N2与O2,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选项:A:62; B:32;C:30;D:31;答案: 【30;】 5、单选题:在等温等压下,使5.0 m3的空气与过量碳反应,全部生成CO,则反应后比反应前气体体积增加的分数为

()。选项:A:100%;B:21%; C:42%;D:36%;答案: 【21%;】6、单选题:实验室用排水集气法制取氢气。在23oC、100.5 kPa 下,收集了480.0 mL气体,已知23oC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81 kPa,试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选项:A: B: C: D: 答案: 【】7、单选题:硼和氯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0.81和35.5。现有含硼、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77%的固体硼氯化物试样0.0516g,在69℃完全蒸发,蒸气在2.96 kPa时占有体积268 mL。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选项:A:B2Cl4; B:B4Cl4;C: BCl3;D:B3Cl3;答案: 【B4Cl4;】8、单选题:已知在25oC时苯的蒸气压为12.3 kPa。当0.100mol苯的蒸气体积为10.2 L和30.0L时,苯气体的压力分别是()?选项:A:8.24,12.3 B:12.3,8.24;C:8.24,8.24;D:12.3,12.3; 答案: 【12.3,8.24;】9、单选题:某实验采用以空气通过乙醇液体带入乙醇气体的办法来缓慢加入乙醇。在20.0oC、101.325 kPa下,引入2.3g乙醇所需空气的体积为()。(已知20.0oC时,乙醇的蒸气压为 5.87kPa,M(C2H5OH) = 46 g?mol–1)选项:A:20m3; B:20mL;C:23mL;D:20L;答案: 【20L;】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 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中山大学无机化学(上册)第5章习题答案汇总

第5章 溶液与电离平衡 习题答案 原子量取四位有效数字,计算过程采用“四舍六入五成双”取舍,热力学数据除题目给出外均引用自书后附录以及兰氏手册。 1. 实验室某些常用的试剂百分浓度及密度分别是: (1)浓盐酸:含HCl 37.0%,密度1.19 g ?cm -3;加至3位有效数字 (2)浓硫酸:含H 2SO 4 98.0%,密度1.98 g ?cm -3; (3)浓硝酸:含HNO 3 70.0%,密度1.42 g ?cm -3; (4)浓氨水:含NH 3 28.0%,密度0.900 g ?cm -3。 试分别计算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1) -33-3-13 1.19g cm 1000cm 37.0% 12.0mol dm 36.5g mol 1.0dm n c V ???===??? (2)19.8 mol·dm -3 (3)15.8 mol·dm -3 (4)14.8 mol·dm -3 2. 是非题 (1) 0.10 mol .dm -3 HAc 溶液中c (H +) = 1.3?10-3 mol .dm -3,故0.050 mol .dm -3 HAc 溶液中c (H +) = 0.65?10-3 mol .dm -3; (2)向浓度均为0.10 mol .dm -3的NH 3? H 2O- NH 4Cl 的缓冲溶液中,加入HCl 使c (HCl) = 0.099 mol .dm -3,则由于溶液的缓冲作用,pH 不变; (3)Na 2CO 3溶液中通入适量CO 2气体,便可得到一种缓冲溶液; (4)多元弱酸盐的水解(如Na 3PO 4),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5)将浓度均为0.10 mol .dm -3的HAc 和NaAc 混合溶液冲稀至浓度均为0.05 mol .dm -3,则由于HAc 电离度增大,混合溶液的酸度降低; (6)在一定的温度下,改变溶液的pH ,水的离子积不变; (7)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随弱电解质浓度降低而增大; (8)NH 4Ac 为一元弱酸碱盐,水解程度很大,故其水溶液的酸碱性很大。 解:(1)错误,因为乙酸不是强酸,在稀释过程中电离平衡会向右移动,氢离子浓度应略高于0.65X10-3mol/dm -3。 (2)错误,缓冲溶液只能在一定程度下减弱外来酸碱对pH 的影响,本题中HCl 已使(NH 4+)/(NH 3·H 2O )明显上升,所以pH 会有变化。 (3)正确,通入适量的CO 2可以形成(HCO 3-—CO 32-)缓冲体系。 (4)正确,因为第一步水解产生的OH -会强烈地抑制第二步的水解。 (5)错误,因为在稀释过程中,c (HAc)和c (Ac -)同等程度变小,据公式 r O a r H p p lg( )c =K c -酸 盐 ,因为r r r r ( )( )c c c c =酸 酸 盐 盐 稀释前稀释后,所以溶液的酸度不变。 (6)正确,水的离子积是只与温度有关,在一定温度下是常数。 (7 )正确,ini c α≈ =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上册)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答案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1-1 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 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 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 789183占50。54%,81Br 80。9163占49。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97u和204。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63810:1,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868和35。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 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 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 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 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

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 1-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1-11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元素论,至今仍有许多人对它们的“相生相克”深信不疑。与化学元素论相比,它出发点最致命的错误是什么? 1-12 请用计算机编一个小程序,按1.3式计算氢光谱各谱系的谱线的波长(本练习为开放式习题,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会做)。 n1 n2 1(来曼光谱) 1 2 3 4 波长 2(巴尔麦谱系) 1 2 3 4 波长 3(帕逊谱系) 1 2 3 4 波长 4(布来凯特谱系) 1 2 3 4 波长 5(特谱系) 1 2 3 4 波长 1-13 计算下列辐射的频率并给出其颜色:(1)氦-氖激发光波长633nm;(2)高压汞灯辐射之一435。8nm;(3)锂的最强辐射670。8nm。 1-14 Br2分子分解为Br原子需要的最低离解能为190KJ。mol-1 ,求引起溴分子解离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子的波长与频率。 1-15 高压钠灯辐射589.6nm和589.0nm的双线,他们的能量差为多少KJ.mol-1 ?

初中化学式书写口诀表

1.化合价与离子对照表 一价 氯 氢 钾 钠 银 Cl - H + K + Na + Ag + 二价 氧 钙 钡 镁 锌 O 2- Ca 2+ Ba 2+ Mg 2+ Zn 2+ 三(价)铝四(价)硅二(价)三(价)铁 Al 3+ Fe 2+ Fe 3+ 一(价)二(价)铜汞记在心 Cu 2+ 2.原子团的离子形式 SO 42- SO 32- CO 32- OH - HCO 3- NO 3- NH 4+ 3.溶解性口诀离子对照表 钾钠铵硝溶(总诀)………………① K + Na + NH 4+ NO 3- 碱溶四位钾钠钙钡 强碱:KOH 、NaOH 、Ca(OH)2(微溶)、Ba(OH)2 其他为弱碱:NH 3·H 2O 也可溶 盐酸盐不溶氯化银 除了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其他的盐酸盐都溶于水,即Cl -和Ag +不共存,与其他阳离子都可以共存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除了BaSO 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其他的硫酸盐(除了Ag 2SO 4、CaSO 4微溶)都溶于水,即SO 42-和Ba 2+不共存,与其他阳离子都可以共存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只有K 2CO 3 Na 2CO 3 (NH 4)2CO 3能溶于水,还有MgCO 3微溶 注①:其他离子与这些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能溶于水,其中除了含 和含 的物质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和

4.产生气体的复分解反应 NH4++OH-==NH3↑+H2O 例: 2H++CO32-==CO2↑+H2O 例: H++HCO3-==CO2↑+H2O 例: 5.常见的八种沉淀(六白,一红一蓝) Al(OH)3 Mg(OH)2 Fe(OH)3(红褐色)Cu(OH)2(蓝色)BaCO3 CaCO3 BaSO4 AgCl 请以上述八种沉淀为生成物,各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无机化学

第17章 d 区元素(二) 一是非题 1. 向CuSO4溶液中滴加KI溶液,生成棕色的CuI沉淀。() 2. 由酸性溶液中的电势图Au3+ 1.29 Au2+ 1.53 Au+ 1.86 Au说明在酸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的是Au3+和Au。() 3. 用AgNO3溶液这一试剂不能将NaCl、Na2S、K2CrO4、Na2S2O3、Na2HPO4五种物质区分开来。() 4. HgCl2、BeCl2均为直线型分子,其中心金属原子均以sp杂化轨道形式成键。() 5 [CuCl2]-离子是反磁性的,而[CuCl4]2-却是顺磁性的。() 二选择题 1. 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的是() ⑴Cu2+⑵Cu+⑶Au3+⑷Hg22 + 2. 下列物种在氨水中不能将HCHO氧化的是() ⑴Ag2O ⑵AgCl⑶[Ag(NH3)2]+⑷Ag I

3. 下列离子与过量KI溶液反应只能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的是() ⑴Cu2+⑵Fe3+⑶Hg2+⑷Hg2 2+ 4. 在含有下列物种的各溶液中,分别加入Na2S溶液,发生特征反应用于离子鉴定的是() ⑴[Cu(NH3)4]2+⑵Hg2+⑶Zn2+⑷Cd2+ 5. 除去ZnSO4溶液中所含有的少量CuSO4,最好选用下列物种中 的() ⑴NH3·H2O ⑵NaOH ⑶Zn ⑷H2S 6. 下列金属不能溶于浓NaOH的是() ⑴Be ⑵Ag ⑶Zn ⑷Al 7. 下列硫酸盐与适量氨水反应不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而生成碱式盐沉淀的 是() ⑴CuSO4⑵ZnSO4⑶CdSO4⑷ Cr2(SO4)3 8. 下列氢氧化物不是两性的是()

⑴Cd(OH)2⑵Cu(OH)2⑶Zn(OH)2⑷Cr (OH)3 9. 下列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不是正四面体的是() ⑴[Cd(NH3)4]2+⑵[Cu(NH3)4]2+ ⑶[Hg(NH3)4]2+⑷[HgI4]2- 10在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加入稀HCl溶液,组内离子均能生成沉淀的是() ⑴Ag+,Cu2+⑵Al3+, Hg22+ ⑶Ag+,Hg22+⑷Ba2+,Al3+ 三完成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⑴AgNO3+NaOH→ ⑵Cu2O+ HI→ ⑶Cu+NH3+O2 + H2O→ ⑷Au+ O2 +CN-+ H2O → 四简答题

无机化学-(2)

无机化学-(2)

(4)F-+HSO3-=SO32-+HF 2、解释下列现象 (1)AgI2-和I3-是稳定的,而AgF2-和I2F-不存在? (2)BH3CO稳定存在而BF3CO不能形成? 3—6 有效原子序数(EAN)规则(Effective atomic number) 一、概念 1927年英国化学家西奇维克提出,是指中心原子的电子数和配体给予中心原子的电子数之和。即中心原子形成稳定配合物的EAN应等于紧跟它后面的惰性原子的序数。主要用于羰基及其它非经典配合物结构中。如: [Cr(CO)6]→24e-+12e-=36e- [Fe(CO)5] →26e-+10e-=36e-→Kr(氪) -36e- [Co(NH3)6]3+→24e-+12e-=36e- 对于中心原子三偶数电子的,可直接形成羰基配合物,而一般中心原子为奇数电子的羰基配合物多不稳定,(不能满足EAN),所以它们容易氧化,还原或聚和成多核配合物,以符合EAN要求,如V为23e-,在形成V(CO)6的总电子数为35,它不稳定,易被还原成[V(CO)6]-。而V(CO)6+Na→Na++[V(CO)6]- 又如具有奇电子数的Mn(0),Co(0),它们的羰基配合物以二聚体Mn2(CO)10,Co2(CO)8或混合形式[Mn(CO)5Cl]和[HCo(CO)4]存在,它们的结构,有效原子序数计算如下图: 二、常见配体提供电子数的计算 1、NO:一氧化氮分子虽不是有机配体,但与CO十分类似。能理解成NO+,与CO有相当数目的电子(等电子体)。

NO参加配体是以三电子成键,因而许多有亚硝酰作配体的配合物能符合EAN法则。如: [Co(CO)3NO]→27+6+3=36e- [Fe(CO)2(NO)2] →26e-+4e-+6e-=36e- [Mn(CO)(NO)3] →25+2+9=36e-[Cr(NO)4] →24+12=36e- 2、烷基与金属形成σ键,按单电子计算。对不饱和的碳氢分子或离子可按参加配位双键的π电子数目计算。 如:[Mn(CO)5(C2H4)]+=25e-+2e-+10e--e-=36e- [Cr(C6H4)2]=24e-+2×6e-=36e- [Fe(C4H6)(CO)3]=26e-+4e-+6e-=6e- 3、环戊二烯基和羰基的混合配合物:环戊二烯基作为5个e-,如: [Mn(CO)3(C5H5)]=25+6+5=36e- [Co(CO)2(C5H5)]=27+4+5=36e- [V(CO)4(C5H5)]=23+8+5=36e- 各类配体在计算EAN时所提供的电子数为: H 1 烯烃(每个双 2 键) 3 烷基、酰基 1 烯丙基 (CH2=CH-C H2·) 5 羰基 2 环戊二烯基 (C5H5·) 7 亚硝酰 3 环庚三烯基 (C7H7·) 2 苯基 6 单齿配体 Cl-; PR3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_绪言教案【精编】.doc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此部分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饶有趣味且又带有一定想象力的美好愿望,指出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从具体事例出发,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重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多媒体、NaOH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大世界”字样的纸(表面为白纸)。 一、导入新课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 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