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节水溶液第一课时j

第一节水溶液第一课时j

第一节水溶液第一课时j
第一节水溶液第一课时j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一节水溶液(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水的电离过程及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

2、能应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重、难点】水的电离过程和Kw的含义的理解

自主学习学案

阅读课本P73~74,完成下面内容。

1、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水的电离是一个过程,

2、水的离子积

思考:在25℃时,测得1L纯水中仅有1.0×10-7 mol的水发生电离。请同学们分析:该水中[H+]等于多少?[OH—]等于多少?二者有何关系?此时[H

2

O]和电离前

的[H

2

O]比较,相差大吗,为什么?

(1)概念:温度一定,K与[H

2

O]都是常数;则在一定温度下也是

一个常数,可以表示为,其中的K

w

称为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2)特征:

①K

w 的值与有关,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

w

将。

②在25℃时[H+]=[OH-]= ,K

w

= ,可见水的电离程度是很小的,水主要是以分子形式存在。

3、课前预习检测

① 25℃时Kw=10-14 mol2/L2 , 100℃时Kw=10-12 mol2/L2这说明()

A.100℃时水的电离常数较大

B.前者[H+]较后者大

C.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D.Kw和K无直接关系

②纯水在25℃和80℃时的氢离子浓度,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A、前者大

B、相等

C、前者小

D、不能肯定

课堂探究学案

探究一:水电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讨论】 在室温条件下分析:对纯水做如下改变后[H +]、[OH -]和K w 的值如何变化?水的电离平衡如何移动?Kw 的应用范围?

分析上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平衡移动方向

[H +] [OH -] [H +]、[OH -]相对大小 Kw

升温 加HCl 加NaOH 加NaCl 加Na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H +

]与[OH -

]

相对大小

相同温度下的K w

[H +]来源 [OH -]来源

Kw 的具

体算法

探究二:溶液的酸碱性和关于Kw的计算(学生对比分析归纳)

课后巩固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条件下,纯水的PH=7

B.在任何条件下,纯水都呈中性

C.在95℃时,纯水的pH<7

D.在95℃时,纯水中的H+物质的量浓度[H+]<10- 7 mol.L-1

2、水的电离过程为H

2O H++OH-,在不同的温度下其离子积K

W

(25 ℃)=1.0×10

-14,K

W

((35 ℃)=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35 ℃时[H+]﹥[OH-]

C.水的电离程度25 ℃>35 ℃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3、水的电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因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K W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水的电离程度很小

C.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的[H+]变小时,[OH-]一定变大

D.在任何条件下,溶液中的[H+]变大时,[OH-]一定变小

4、能够使平衡H

2O+H

2

O H

3

O++OH-向右移动的措施是

A.升高水溶液的温度B.加入少量硫酸溶液

C.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C.向水中放入冰块

5、将纯水加热至较高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大、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6.在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和0.1 mol·L-1的盐酸中,水的电离程度() A.前者大 B. 后者大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7.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的KHSO

4

固体(温度不变),则溶液的()

A、pH值升高

B、[H+]和[OH-]的乘积增大

C、酸性增强

D、OH-离子浓度减小

8.某温度下,纯水中[H+]=2.0×10-7mol·L-1,则此时[OH-]=。若温度

不变,滴入稀盐酸使[H+]=5.0×10-6mol·L-1,则[OH-]=,由水电离产生的[H+]= mol·L-1 。

初中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根据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最后练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本课题的重点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课时分配】:2课时 【教材分析】 1.是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溶液,进一步学习并讨论研究物质的方法以及较简单的化 学计算。在数学课上学过百分数、百分比,这有利于学生对质量分数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概念、重视学生思维过程。要特别强调没有溶解的溶质是不能计算在内、要强调化学计算不能脱离实际,否则没有意义。 2.本课题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配制的硫酸铜溶液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利用颜色不同区分浓度的大小。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的组成的含义。介绍一种溶液的组成方法,提出一个关系。通过计算、熟悉并巩固对质量分数的认识。 第二部分:在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础上,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主要通过几种类型的题目来体现。 第三部分:将学习过的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对比,加深两个概念的理解,最后练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学生分析】 (1)学生现有的认知是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也知道溶液有浓、有稀。在实际生活中见过一些标有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认识障碍:对于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不理解,对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的原因不理解。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找准量的关系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第节课课型:新授 课题名称:第三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会列举出常见的种种液体,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本节前可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教材从食盐的溶解入手,使学生形成溶液的均一、稳定的感性认识,这对后面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重点:溶液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溶液的组成、溶液与浊液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课本中的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溶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许多溶液,比如喝的饮料,打针前涂抹的消毒酒精等,在前几章学习中用到的稀硫酸、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等也都是溶液,海水、河水、地下水即使清澈见底,也还不是纯净的水,这是为什么?牛奶是不是溶液呢?到底什么是溶液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溶液的形成 导入新课: 板书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3-1:取一只小烧杯,倒入约50毫升水,用药匙将食盐一点一点洒落水中,仔细观察食盐的变化,直至食盐在水中消失,用手轻摸烧杯壁的凉热。认真操作,体会实验中蕴涵的道理。在操作中可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一些常见的现象中,讨论课本提出的3个问题。板书溶液溶剂溶质慨念 (一)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因为溶液是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我们一般把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液就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二)组成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溶液 溶剂:一般是液体 [讲述]溶液概念中有两个要点:一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二是混合物。 [检测]判断正误 1.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 2.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出示:食盐水、黄泥水和油水混合物,讨论它们是一样得吗?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了解溶液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板书(三)溶液和浊液的关系 [讨论]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那么溶液有那些用途呢?同学们能否举几个生活中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饱和溶液? 2、生活中你是如何比较溶液浓稀的?举个例子: 3、化学中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浓稀呢 [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 、0.5g 、2g 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 ml 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过渡】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想一想】两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怎样比较溶液的稀浓呢?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

第1节水溶液学案

第1节水溶液学案(一) [考纲要求] 1、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 2、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方程式书写。 [知识梳理]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水的电离是一个________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达到电离平衡,平衡常数为________。 2、[H+][OH-]=K[H2O],在一定温度下,K与[H2O]都是常数,其乘积也必然是常数,因此[H+][OH-]也是常数,我们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中K W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说明:①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酸碱盐溶液,常温下K W=[H+]·[OH-]=10-14mol2·L-2。②K W是温度的函数,与[H+]、[OH-]的变化无关。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________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降低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 (2)加入酸或碱:使溶液中[H+]或[OH-]增大,________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 (3)加入能水解的盐:由于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能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OH-生成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了水的电离。 例1、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mol/L,则此时水的c(OH-)=_______,保持温度不变,加入稀H2SO4,使c(H+)=5×10-6mol/L,则c(OH-)=________ (跟踪练习1)纯水在25℃和80℃的氢离子浓度,前后两个量的大小关系为()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肯定 (跟踪练习2)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10-14mol/L-2,K(35℃)=2.1×10-14mol/L-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H+]>[OH-] C、水的电离百分率α(25℃)>α(35℃)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一节认识电路教案北师大版.doc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第一节认识电路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电学学习的开篇,认识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直接影响后续电学知识的学习。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电,电路是用电器工作的基础。本节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电路开始学习,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现象切入,体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知识,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足够的机会,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尽量做到“点到为止”,避免包办代替。 为了让学生对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电路状态有较深刻的认识,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当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先看到生活中的通路、断路、短路,再观察实验中的通路、断路、短路。 对于电路图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研究问题的方法开始,使学生了解符号语言在实际中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对简单电路及元件的认识;第二层次,对电路的通路、断路和短路的认识,特别是对短路危害的认识;第三个层次,是把具体的电路元件抽象成符号,把具体的实物电路抽象成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二、教学目标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源有正负极。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 2.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器件的电路符号。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图。 教学难点:对短路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对电路也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电路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次学习电路知识,对一切电路知识都会感到好奇,尤其是被老师禁止的短路实验。他们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尝试短路实验,所以在本节课应当加入短路造成的危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明白短路是危险的。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开关,目的在于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联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导入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溶质、溶剂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2.溶液粗略地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同学们有哪些办法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学生讨论) 学生1 可以尝,根据味道的重轻(无毒的溶液). 学生 2.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追问:谁最可行? 学生3.化学药品一般不能尝,哪怕无毒,此方法不常用,学生2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分溶液浓和稀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克、1克、2克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结论:有色溶液可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教师引课:有色溶液可通过颜色粗略区分溶液的浓稀,无色溶液显然不行,有没有更好的、较准确的方法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数学上可用什么? 学生:有数字。 师:太好了,数字可较准确知道溶液地组成,这个数字叫百分比,化学上可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看书42页,找概念 学生:(齐读)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活动二:将实验9-5,9-6中计算填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溶液是浓还是稀,感受数字的好处,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一节水溶液学案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一节水溶液学案(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学案:阅读课本P73~75,完成下面内容。 ㈠、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方程式:。水的电离是一个过程,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达到电离平衡,平衡常数为。 2、K c×[H2O]=[H+][OH-],温度一定,K c与[H2O]都是常数;则在一定温度下也 是一个常数,可以表示为,其中的K w称为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3、K w的值与有关,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 w将。在25℃时 [H+]=[OH-]= ,K w= ,可见水的电离程度是很小的,水主要是以分子形式存在。 ㈡、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在稀的水溶液中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NaCl、HCl等是电解质。强电 解质溶于水后全部电离成。 2、在水溶液中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都是电解质。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以的形式存在;弱电解质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4、电解质溶于水后并不是以离子或分子存在的,而是与水分子以 _________或_________的形态存在,这种溶质离子或溶质分子与溶剂相互吸引的作用叫做__________作用。 三、课堂探究学案: 1、水的电离的特点: 2、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3、水的离子积对水的离子积的影响因素

[例1]计算25℃ 0.1 mol·L-1的NaOH溶液的OH-离子浓度、H+离子浓度、由水电离的OH-离子浓度分别为多少?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H2SO4 = Ba(OH)2 =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一元弱酸、弱碱一步电离 CH3COOH NH3?H2O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必须分步写出,不可合并(其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H2CO3(主) HCO3-(次)(3)酸式盐的电离 【巩固与应用】 1、的电离过程为H2O H++OH-,在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为K w(25℃)=1.0×10-14mol2?L-2, K w(35℃)=2.1×10-14mol2?L-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在35℃时[H+]>[OH-] C 水的离子积K w(25℃)> K w(35℃) D 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 2、给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H+][OH-]乘积不变 B.水的电离程度大了 C.[OH-]降低了 D.水电离出的[H+]增加了 3.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①∶②∶③∶④)是() ①1 mol·L-1的盐酸② 0.1 mol·L-1的盐酸③ 0.01 mol·L-1的NaOH溶液④0. 1 mol·L-1的NaOH溶液 A. 1∶10∶100∶1000 B. 0∶1∶12∶11 C. 14∶13∶12∶11 D. 14∶13∶2∶3 4.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SO3 B H2O C BaSO4 D HI

溶液的浓度教案(定稿)

《溶液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的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据推理,归纳出有关的计算式; 通过对配制溶液的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等方面的意义; 养成仔细观察和比较实验现象的习惯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简单计算及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三、 教学难点: 有关计算式的归纳及配制溶液的问题讨论 [教学方法]探究、比较、练习、归纳等 [教具准备]仪器: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 试剂:硫酸铜溶液、NaCl 、水 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引出浓度,建立溶质质量分数这一概念 1、 图片引入:①人不会下沉的海水说明什么? ②比较硫酸铜溶液的浓稀?颜色的深浅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交流活动结果 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溶液中溶质含量越多,浓度越大。 学生活动:甜度(浓度)的思考? 教师提问: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示溶液的浓度? 思考1、计算九(7)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思考2、九(7)班男生平均体重120斤,女生平均体重100斤,男生平均体重占全班总体重的百分比是多少 思考3、计算甲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 教师提问:分析以上的计算式比较有什么共性? 溶剂溶质m m 溶液溶质m m 100%?=全班人数 男生人数男生人数%% 100??=全班总体重男生平均体重男生人数男生平均体重百分数%1004%4 ?=CH H H

学生活动:归纳溶质质量分数这一概念 1、质量分数计算即是﹖局部占﹖整体的百分比的关系。 2、得出结论: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3、数学表达式 :%100%?= 溶液 溶质m m C 4、溶质质量分数:指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教师过渡]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践中往往需要精确地知道一定量的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所以科学上规定了很多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方法。然而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也可以说成是溶质质量分数) 1) 质量百分比浓度 (溶质质量分数) 2) ppm 浓度(表示极稀溶液中溶质含量) 例如:H 2SO 4对鱼的致死浓度是0.000625% 人们常用ppm 浓度来表示这类极稀溶液中溶质含量。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表示(10-6)即6.25ppm 3) 体积比浓度(配制1:4的硫酸溶液,指1体积的硫酸和4体积的水混合配制而成) 4)摩尔浓度 教学环节(二):根据概念进行辨析并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进行简单计算 (一)概念辨析1、 计算这三种溶液形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分数)都是多少? 图片展示:10%葡萄糖注射液 思考:10%是什么含义 能否从溶质、溶剂、溶液量的角度来分析 展示饼状图: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每100克的注射液中,10克是葡萄糖,而其余90克是水。 概念辨析2、某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190g 水中溶解了10g 氯化钠 B.在95g 水中溶解了5g 氯化钠 C.在100g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5g 氯化钠 D.在100ml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5g 氯化钠 概念辨析3、把20克食盐放到50克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20℃,SNaCl=36g/100g 水) 根据溶解度计算公式: 溶剂 溶质 m m S =100 强调:形成的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完全溶解在水里的固体质量) (二)、完成不同质量的糖块放入不同质量的水中形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求算 % 100%?+= 溶剂 溶质溶质m m m C % 100%?+=溶质 m m m C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生活中的纯净水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海水、河水、湖水以及矿泉水呢? 一、溶液 探究思考: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C11H22O11),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Na+、Cl-)。 联系:两种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讨论:纯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空气是否是溶液?合金是不是溶液?溶液都是无

色的吗? 讨论: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经用过哪些溶液?还看到过哪些溶液? 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二、乳浊液: 1、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宏观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3、乳化: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甜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探究发现: 【演示实验】活动天地 现象:①5gKNO3能溶解在20mL水中; ②10gKNO3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KNO3。 【设疑】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归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设疑】1、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2、为什么在表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明确“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 思考讨论:说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溶解物质的能力是有限的,即溶解可以达到一个最大值。 思考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再加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2、改变温度和溶剂的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能发生转化。 利用与内容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自然的进入本节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初步体会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三、深化探究 【设疑】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哪些呢? 【探究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方案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白土窑寄宿制学校郭艳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及其教学药品、仪器 药品:无水硫酸铜、NaCl 、H2O 仪器:天平、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 课题引入:投影展示人们在死海里能尽情娱乐的图片引入----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展示目标:(教学意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初探、合作释疑 环节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1.提问:同样多的红糖水哪杯最浓?同样多的两杯白糖水哪杯最 甜?含糖多少?浓到什么程度? 总结: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仅仅是判断溶液浓稀粗略的方法。日常生产中用到的溶液浓度都是确定的。(举例说明) 2.[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0.5g、2g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 ml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3.归纳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4.(1)讨论与交流: ①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它的含义是什么?

2014年鲁科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水溶液

第 3 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 1 节水溶液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3. 掌握pH值的简单计算及其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4. 掌握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溶液pH的计算 三、知识梳理 (1)水的电离 1. 水的电离 大量实验证实了,水是能够电离的,其电离方程式为: H2O H++OH— 实验也同时表明:水很难电离,其平衡常数为:K c=[H+][OH—]/[H2O] 2. 水的离子积常数

(1)定义:在水溶液中H+和OH—浓度的乘积。 (2)表达式:K w=[H+][OH—] (3)与电离平衡常数K c 的关系: K w=K c[H2O] 因为在一定温度下K c和[H2O]都是不变的常数,故K w也是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 (4)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温度: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w越大。 (5)特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①25℃时,K w=1.0×10—14 mol2·L—2 ②100℃时,K w=5.5×10—13 mol2·L—2 (二)溶液的酸碱度 1. 溶液的酸碱性 (1)表示方法:H+浓度、OH—浓度、pH。 (2)酸碱性强弱判断标准:[H+]和[OH—]相对大小、pH值大小、指示剂。

酸性溶液:[H+]>[OH—] 碱性溶液:[H+]<[OH—] 中性溶液:[H+]=[OH—] 2.有关溶液pH值的求算 (1)单一溶液 ①强酸:先求出溶液的H+浓度,再通过pH=-lg[H+]求溶液的pH。 ②强碱:先求出溶液的OH—浓度,再通过[H+]=K w/[OH—]求出溶液的H+浓度,最后求得pH值。 (2)溶液的稀释(强酸或强碱) ①一般稀释(稀释后pH ≤6 的酸或pH ≥8 的碱):不要考虑水电离出的H+(酸溶液中)和OH—(碱溶液中),而酸电离出的H+或碱电离出的OH—的物质的量是主体。 ②无限稀释(稀释后pH >6 的酸或pH <8 的碱):需要考虑水电离出的H+和OH— (3)溶液的混合(不考虑体积效应) ①强酸和强酸:[H+]={[H+]1·V1+[H+]2·V2}/(V1+V2);pH=-lg[H+]。

工程师教你最简单的读懂电路图方法

第一章电子元器件 第一节、电阻器 1.1 电阻器的含义:在电路中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并且造成能量消耗的部分叫电阻. 1.2 电阻器的英文缩写:R(Resistor)及排阻RN 1.3 电阻器在电路符号:R 或WWW 1.4 电阻器的常见单位:千欧姆(KΩ), 兆欧姆(MΩ) 1.5 电阻器的单位换算: 1兆欧=103千欧=106欧 1.6 电阻器的特性:电阻为线性原件,即电阻两端电压与流过电阻的电流成正比, 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强度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I=U/R。 表 1.7 电阻的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滤波(与电容器组合使用)和阻抗匹配等。 1.8 电阻器在电路中用“R”加数字表示,如:R15表示编号为15的电阻器。 1.9 电阻器的在电路中的参数标注方法有3种,即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 a、直标法是将电阻器的标称值用数字和文字符号直接标在电阻体上,其允许偏差则用 百分数表示,未标偏差值的即为±20%. b、数码标示法主要用于贴片等小体积的电路,在三为数码中,从左至右第一,二位数表 示有效数字,第三位表示10的倍幂或者用R表示(R表示0.)如:472 表示473102Ω(即 4.7KΩ);104则表示100KΩ、;R22表示0.22Ω、122=1200Ω=1.2KΩ、 1402=14000Ω=14KΩ、 R22=0.22Ω、 50C=324*100=32.4KΩ、17R8=17.8Ω、000=0Ω、0=0Ω. c、色环标注法使用最多,普通的色环电阻器用4环表示,精密电阻器用5环表示,紧靠电阻体一端头的色环为第一环,露着电阻体本色较多的另一端头为末环.现举例如下:如果色环电阻器用四环表示,前面两位数字是有效数字,第三位是10的倍幂, 第四 环是色环电阻器的误差范围(见图一) 四色环电阻器(普通电阻) 标称值第一位有效数字 标称值第二位有效数字 标称值有效数字后0的个数(10的倍幂) 允许误差

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doc

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特别是一份优秀的化学教案是教师课堂讲授的高度浓缩,是化学教师设计课堂的综合体现。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

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范文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商品的标签,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工具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平时我们认为的“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错误观点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判断溶液的浓或稀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溶液的质量分数)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 (生纷纷议论,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多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图片:(死海图片) 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 生:盐份多,浓度大。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别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如何区别两杯食盐水的浓度大小? 师:但是在实验室,由于很多试剂有毒,根本不能通过品尝来判断浓度大小。那如何判断它们的浓度大小呢? [实验]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0g、1.5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高考化学第1节水溶液专题1

高考化学第1节水溶液专题1 2020.03 1,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1)H2S (2)KHCO3 (3)CH3COONa (4)Cu(OH)2 2,t℃时,水的离子积为K w,该温度下将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要使混合液呈中性,必要的条件是() A 混合液的pH=7 B 混合液中c(H+)= C a=b D 混合液中c(B+)=c(A-)+c(OH-) 3,pH=5的H2SO4加水稀释1000倍,溶液中() A pH=8 B pH≈7 C [OH-]=1×10-8mol?L-1 D [H+]=1×10-8mol?L-1 4,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CO B KOH C Fe(OH)3 D HF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溶液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 B 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C 0.1 mol?L-1NaOH溶液比0.01 mol?L-1 NaOH溶液导电性强,因此前者是强电解质,后者是弱电解质 D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6,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1×10-13mol?L-1,对该溶液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显酸性 B 溶液一定显碱性 C 溶液一定显中性 D 溶液可能是pH=13的溶液 7,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CH3CH2COOH B Cl2 C NH4HCO3 D SO2 8,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 Ba(OH)2 Ba2+ + 2OH- B NH3?H2O NH4+ + OH- C CH 3COOH CH3COO- + H+ D AgCl=Ag+ + Cl- 9,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 0.5 mol?L-1的硫酸 B 0.5 mol?L-1的醋酸溶液 C 0.25 mol?L-1的盐酸 D 0.25 mol?L-1的硫酸铜溶液 10,设在稀的水溶液中,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 Na++ H++ SO42-,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温度高于25℃ B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0mol?L-1 C c(H+)= c(OH-)+c(SO42) 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为pH=12的NaOH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 11,常温下,将0.05 mol?L-1的盐酸与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以1∶2的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pH为2。用上述NaOH与某一元弱酸HA20.0mL反应,恰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 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 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5.0105.0+×100%≈4.8%。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g g 1101+×100%≈9.1%。

第三章 第一节水溶液 第一课时水的电离

第三章第一节水溶液第一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编辑:郑余审核:马晓娟靳世鹏 【探究点一】水的电离 一、水的电离和KW 1、水经过多次纯化处理后还能导电的原因? 2、书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根据所学书写出水电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水的离子积 水的离子积:KW= 【思考】水的离子积常数表达式中,为何将水的浓度不见了? 【影响离子积的因素】 室温(25C)下水的离子积是多少?[H+]和[OH-]各是多少? 升温后,离子积是否变化?[H+]和[OH-]怎么变? 向水中加酸或碱后,温度不变离子积怎么变?水电离出的[H+]和[OH-]怎么变? 【注】(1)一定温度时,KW是个常数,K W只与有关,越高KW越。 25℃时,KW= ,100℃时,KW=10-12 mol2L-2。 (2)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任何水溶液中,由水所电离而生成的C(H+ ) C(OH-)。 【思考】在25℃时,稀酸、碱或盐溶液中,KW是否还等于1.0×10-14mol2L-2? 【讨论】改变下列条件水的电离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否改变?是增大还是减小? ①升高温度②加入NaCl ③加入NaOH ④加入HCl 【探究点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阅读P74<交流研讨>回答 1、四种溶液的浓度有何特点? 2、根据灯泡的亮度不同可知四种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溶液导电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3、电解质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4、常见的弱电解质有哪些? 2.溶剂化作用 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吸引的作用。电解质溶于水后形成的离子或分子实际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态存在。 【探究三】溶液的酸碱性与PH 一、溶液酸碱性 1、所有的水溶液中都含H+和OH-?么? 2、H+和OH-?的浓度与溶液的酸碱性有何关系?

溶液的浓度教案

溶液的浓度 一、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以及思考问题得出一种表达溶液组成的方 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深入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并能够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其中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难点是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溶解度的定义以及定义式。 培养学生的在新课前对上一知识进行回顾复习的习惯。 【板书】: 定义: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 定义式: (溶剂) 溶解度 =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g 100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 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了解溶解度定义以及定义式。 有一瓶药,它的标签如下:化学纯 500mL 浓盐酸(HCl) 含HCl 37% 密度为1.18g/cm3 【板书】: 提问:你们知道这瓶中的标签是什么意思吗? 交流、讨论。 回答:1、可能的大部分学生知道这瓶子装的是浓盐酸,瓶子的容量是500mL ,其中含HCl37%,还知道密度为1.18g/cm3. 2、有些学生不知道。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药瓶来看溶质质量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纯 500mL 浓盐酸(HCl) 含HCl 37 % 密度为1.18 g/cm3

很好,同学们都说出你们看到的,但是里面他不仅仅有这些。 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标签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本节我们所上的溶液的浓度。 想必大家也都经历过,在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1勺和2勺糖时,等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喝下明显的感觉到两杯糖水的甜度四不同的吧。还有汤水的咸淡,这种情况我们通俗的说成它们的浓稀程度不同。 回想,思考 回答:甜度不一样,放多的就越甜 联系生活引入,让学生了解溶液浓度在生活中的基本应用 现在请同学们动手使用桌上的药品按照【实验9-7】,三个烧杯中各加入20ml 水,然后分别加入0.1g 、0.5g 、2g 无水硫酸铜,振荡使其完全溶解。 动手洗烧杯,加水,称样加样,振荡。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激发其对化学的兴趣。 【板书】: 问题: 1、看颜色比 较,再填入 下表。 2、判断溶液浓与稀的根据是什么? 试管编号 溶液颜色比较 溶剂质量 /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1 浅 20g 0.1g 20.1g 2 较深 20g 0.5g 20.5g 3 深 20g 2g 22g 总结:依据是颜色越深,表明溶液越浓。 观察现象,思考、交流,觉得三种溶液的颜色深浅不同,可能的因素是就入的硫酸铜的质量部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指出:根据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 【归纳总结】三种溶液的颜色由浅到深,溶液颜色越深,浓度也就越浓。 形成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与稀的一个思维 刚才大家配的溶液是有颜色的,我们可以通过颜色来判断它是浓的还是稀溶液,也可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不是有色的溶液怎么样表示? 【讨论】1、没有颜色,那是不是也就是只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呢? 感受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现象,所需要解决的办法不同。 现在大家在动手做【实验9--8】,大家发现溶液是无色的是吧,所以不能通过颜色来判断的吧?因此只能计算它的溶质的质 通过比较找出 再加入固体硫酸铜 0..1g 0.5g 2g 各加入20ml 浅蓝色--→深蓝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