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危机对粮食进出口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粮食进出口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粮食进出口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粮食进出口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及展望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16546828.html, ? ? 2009-07-10 16:40:09 ?

摘要:在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粮食丰收的情势下,2009年国内外粮食市场将出现怎样的格局?本文围绕金融危机对我国粮食市场以及相关产业的影响展开论述。

关键词:金融危机粮食行情展望

2008年,由美国次货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受此影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下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如泰国、越南等国纷纷解除大米出口限制,国际米价更进一步回落。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消费超过全球小麦一半以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小麦需求可能会大幅减少,尤其是亚洲地区。然国际粮价动荡激烈,但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却十分有限。由于我国政府对粮食的供应始终维持自给自足的策略,2008年以来政府为稳定国内粮食市场,持续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包括对稻谷的临时收储、下调粮食出口关税、解除年初对成品粮等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等。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撑下,我国粮食实现第5年增产,国内粮食市场运行平稳,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1. 金融危机对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影响

1.1 国际市场

1.1.1 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国际粮价上涨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并未出现任何危机迹象。无论在国际范围内还是在国内,粮食生产总量并未减少,相反近年全球粮食产量一直温和增长,同时全球人口也没有多大变化,亦即需求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此前的黄金、石油以及2007年底以来的粮食价格上涨,其幅度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恶果。价格上涨从股票、房产、黄金等资产类商品,传递到石油等资源产品,最后到粮食等消费产品的过程,更清晰说明这是一场由货币供应过剩所推动的通货膨胀。当大量冗余货币供应出现时,人们第一反应都是会将这些“用不掉”的钱拿去投资,首先是投资于股票、房产、黄金等,形成资产泡沫。这些资产泡沫积聚和破灭的过程会造成财富的大量集中,在这过程中赚得盘满钵满的那些超级资本玩家们,便会转战石油等大宗资源产品。最后,大宗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导致整个经济过程的生产成本上升,从而推动最终消费类产品如粮食的上涨。因此,一般而言,粮食等产品的上涨是通货膨胀末期的“补涨”阶段。

1.1.2 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粮食安全

金融危机将增加世界粮食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使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金融危机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影响。生产方面,由于目前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如美国、一些欧洲国家等出现了信贷紧缩,这使粮食生产者无法像以前那样容易得到生产所需要的贷款,这会影响下一年度粮食作物的种植,给粮食生产前景增加很大的不确定性。消费方面,经济疲软会减少人们对肉类的消费,增加对粮食的消费。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还对世界农业带来不利影响。据相关机构预测,2008年粮食价格上涨致使世界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世界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22.41亿吨,比2007年增加5.3%,其中小麦的产量将比上年增加11%;2008-2009年世界粮食利用量预计将达到21.97亿吨,粮食产量将能够满足消费需求。但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最新一期《粮食展望》报告指出,尽管2008年世界谷物产量有望达到新的创纪录水平,但当前的金融危机将给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造成不利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价格指数显示,2006年全球粮食价格的增幅为12%,2007年为24%,2008年前8个月增幅达到50%。报告还指出,2007/08年度粮食价格急剧上涨使世界营养不足的人数增加到大约9.23亿。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削弱了穷国经济增长和增加外汇储备的能力,降低了粮食进口数量,引发国内粮价的大幅度上涨甚至骚乱。此外,金融危机减少了联合国从发达国家筹集粮食援助经费的规模,使得粮食救援面临巨大的重重困难。

1.2国内市场

1.2.1 金融危机对我国粮食市场行情的影响

在强农惠农政策有力支持下,2008年我国实现连续第五年粮食丰收,国内粮食供需偏紧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对能源、金属等需求减弱直接降低了对原油需求,加上美元持续增值,大豆及玉米作为能源替代品地位受到冲击,率先带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1.2.1.1小麦市场

由于我国小麦市场政策主导因素明显,金融危机对我国小麦市场影响有限。2008年伊始,受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幅冲高的带动,国内小麦市场价格稳步走高,国家不断增加小麦拍卖投放数量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大大缓和了国内市场小麦的上涨幅度。之后,在国际市场粮价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连续大跌背景下,国家通过提高最低收购价和拍卖底价,限制了国内小麦市场价格的下行空间,保证了国内小麦价格的平稳运行。据中华粮网价格中心监测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3级普通白小麦全国主要批发市场平均价格1710.52元/吨,较上一季度上涨4.27%,较上年同期涨7.47%。

1.2.1.2玉米市场

2008年8月份之后,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丰收的预期,生猪价格回落及“三聚氢胺”事件影响,养殖业增速放缓以及玉米下游产品价格下跌,加工企业出现亏损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国内玉米市场出现持续下跌行情。年末在国家托市支撑下,玉米市场开始有所止跌回稳。根据农业部监测信息,2008年11月份玉米收购价和批发市场价已出现近2年来首次同比下跌,12月份跌幅加大。12月份产区平均批发价格1453元/吨,环比跌5.4%,同比跌7.9%;销区平均批发价格1670元/吨,环比跌6.2%,同比跌14.0%。

1.2.1.3稻米市场

2008年年初,受主要大米出口国(泰国、越南)实施限制大米出口政策及国际金融投机资金流入等影响,国际大米市场价格出现暴涨,4月末泰国大米(5%碎米率)出口离岸价达到了1100美元/吨,比年初上涨195%。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形成一定心理层面影响,国内稻米价格也有所上涨。但5月份以后,随着全球大米产量预计创下历史新高,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一些国家的大米出口管制因此陆续取消,造成了大米价格出现急速下滑。特别是10月份以后,受新粮集中上市压力影响,国内稻谷价格持续下跌。但10月20日国家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其中东北地区按粳稻每市斤0.92元价格收购作为国家临时收储。这一政策极大地提振市场信心,扭转稻米价格连续下跌走势。目前国内稻谷价格大部分已止跌企稳,局部甚至出现小幅上扬。据中华粮网监测,2008年,全国三等早籼稻平均价1783.49元/吨,比上年涨12.5%;标一早籼米均价2638.98元/吨,较上年涨9.8%。全国三等晚籼稻年度均价1823.06元/吨,比上年涨11%;标一晚籼米均价2829.86元/吨,比上年涨10.5%。全国二等粳稻年度均价1853.12元/吨,比上年涨7.1%;标一晚粳米均价2848.02元/吨,比上年涨5.5%。

1.2.1.4大豆市场

2008年年初,国际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国内大豆市场同步上扬。但7月份以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原油从历史高点下跌,进而导致国际海运费也从每吨150美元以上暴跌至20余美元一吨,国内外大豆价格倒挂严重,加上大豆下游产业持续低迷,导致众多压榨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由于供给充裕和海运费大幅降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一度降至3000元/吨以下。大量超低价进口大豆对国内豆类相关产品价格形成较大压力。同时,我国大豆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受其影响较大,全球金融危机已成为影响大豆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对整个商品市场需求下降的忧虑加大了大豆市场的下行动力。根据中华粮网价格中心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3等油用大豆全国主要批发市场平均价格为3674元/吨,较上一季度下跌25.57%,

较上年同期下跌了11.39%。

1.2.1.5油脂市场

2008年,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呈现巨幅涨跌的波动行情。进入2008年,植物油市场在国际市场原油及其它大宗商品市场上涨的带动下,延续了2007年的牛市,继续大幅上涨。但之后,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原油及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市场又开始大幅下跌,国内市场在进口大豆的冲击等利空压力的作用,加上2008年(08/09市场年度)全球主要油籽作物趋于整体丰产的形势,国内食用油市场开始大幅回落。据中华粮网价格监测显示,国内一级豆油在3月份达到17100元/吨,10月份一度跌到6800元/吨左右,年内波动幅度10300元/吨;四级菜籽油在3月份最高价达到16500元/吨,12月份一度跌到6800元/吨左右,年内波动幅度9700元/吨;棕榈油市场价格在3月上旬达到11400元/吨,12月份跌到了4350元/吨左右。

1.2.2 金融危机对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影响

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对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商品市场构成沉重打击。虽然目前各国政府都在通过各种手段积极救市。不过由于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实体经济陷入衰退已成为事实。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未能幸免。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大幅减缓,其中出口数据下滑严重。由于中国赖以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严重受限,国家开始把更多的精力转向内需和投资当中。但是出口的提振作用不能忽视,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出口成为政府需要面对的主要课题。在此情况下,对税率的调整也成为政府调整进出口增速的重要手段。

2008年11月17日财政部对农产品出口退税的政策进行了调整,自12月1日起取消玉米和大豆目前5%的出口关税,小麦目前20%和稻米目前5%的出口关税税率则将下调至3%。此外,在粮食制品方面,玉米制粉及淀粉目前10%的出口关税被取消,小麦面粉及淀粉出口关税从25%下调为8%。随着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持续回落,出口关税的调整短期难以对粮食市场产生实质影响。2008年12月17日财政部再次公布,从2009年1月1日起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税则。调整后中国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8.9%。就农产品市场而言,履行入世承诺、下调农产品进口关税,可能会导致国内部分强烈依赖进口的粮食品种价格继续受到冲击。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除了大豆之外,玉米、小麦、稻谷等品种均处于自给自足并有结余的市场状态。因此,未来关税的调整对国内农产品市场整体将是利大于弊。从长期来看,国家为保证国内粮食价格稳定,后期政策的调整将有望更多的向有利于国内粮食出口方面倾斜。

1.2.3 金融危机对我国粮食收购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世界粮食产量增加等因素影响,2008年7月份以来世界粮食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国内外粮食市场风险增大。由于粮食价格波动频繁, 南北产销区粮食价差缩小等原因,国内众多粮食经营企业因判断不清未来的发展行情,不敢放手收粮,均呈现观望状态,持币待购、持币不购的现象非常突出。同时,收购企业的谨慎也源自下游加工行业的不景气,粮食加工企业的产品销售受阻,原料的需求也随之减少。“卖粮难、粮价低”成为农民最大的闹心事。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护农民利益,保持粮食市场价格合理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临时储备。国家发改委去年10月21日宣布,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0.10元、0.11元、0.11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3%、15.3%、15.3%。1月24日,又将2009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90元、0.92元、0.95元,均比2008年提高0.13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6.9%、16.5%、15.9%。这次稻谷最低收购

价提价幅度是2004年中国实行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以来最大的一次。与此同时,从去年10月份开始,国家针对主要粮食品种实施了四批粮食临时收储计划,共收储粮食5850万吨。尽管国家扩大粮食收储、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会对市场粮价产生拉升效应。但这仅仅是将市场粮价下行的时间推迟,甚至在推动市场粮价下行的同时,进一步蓄积推动未来市场粮价下行的压力。比如国家在东北地区实行大豆收储计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国产大豆价格,但也导致东北大豆在国外低价大豆的挤压下遭遇滞销问题。进口大豆较低的价格,不仅为以外资企业为代表的沿海大豆加工企业挤占本土大豆加工企业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方便;还诱导了东北地区的油脂加工企业到沿海地区采购国外大豆,加剧东北大豆的销售困难。除了大豆之外,玉米的收购也是如此。由于国家收储的粮食早晚还要推向市场,因此2008年增加的收储,会形成今后两年市场供给的增量。增加国家收储,只是让推动当前粮价下行的因素延缓一段时间发挥作用,因此值得市场特别关注。

1.2.4 金融危机对我国粮油加工行业影响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正对国内粮食上下游加工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今后将会日趋加重。

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到粮油加工行业步伐迅速,短期内粮价下跌及由此导致的粮食生产盈利能力的下降,以及2008年农资价格迅速上涨引发的农产品成本的迅速提高,导致国内粮食生产对农资需求减少,国内农资价格下降。但导致国内农资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还不是粮食价格的下降,而是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的迅速下降。因为化肥、农药等主要农资产品多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主导型产品。

粮价下跌固然有利于降低粮食加工业的原料成本,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和饲料生产的原料成本,形成推动粮食加工业效益提高的因素。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化,尽管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国内外市场对我国粮食加工业需求的增长也会受到严重抑制。因此,在一段时间内粮食加工业价格上涨、盈利空间扩大的前景将会转向暗淡;相反,价格下跌、盈利减少的可能性将会有明显增加。此外,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粮食加工企业将会面临日益严重的应收款危机,进而通过粮食加工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日趋严重的“三角债”问题,从而加大粮食加工企业的经营困难。实际上,2008年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包括“三聚氰胺”事件及其向鸡蛋等行业的蔓延,以及国内生猪、牛肉价格的迅速下跌,给本来利润已经大量减少的养殖业雪上加霜。这也会通过抑制饲料需求,加剧饲料行业的经营困难。目前,由于消费市场低迷,产品价格下降,国内许多粮食加工企业经营困难,不少中小加工企业已纷纷倒闭。可以预料,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包括食品和饲料在内的粮食加工业难免遇到需求增长疲软的问题,粮食加工业的“重新洗牌”将会加速展开,国外粮食加工巨头低价兼并和控制我国粮食加工业的风险也在迅速增加。粮食加工业的需求疲软,又会进一步形成对国内粮价上涨的抑制效应和对国内粮价下跌的推动效应,从而在粮食与粮食加工业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不断蔓延和扩散,实体经济还将受到严重影响,受其影响,油脂方面,外企无论是在产业链的纵深长度控制上,还是在利用国内、国际两个期货市场锁定价格风险上,都具有非常先进的经验,能够在种植、收储、运输、加工、饲料、养殖等多个环节转移市场风险。而内资油脂企业由于经验不足、技不如人,在2008年的食用油市场大涨大跌过程中受挫严重,尤其是中小型油脂加工企业亏损更严,以油菜籽加工行业为例,很多企业现金流和物流中断,半数以上油厂濒临破产或被兼并。在这种情况下,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内资企业在竞争压力下纷纷选择合资或被收购。外资食用油企业在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在日益增加。据了解,目前,我国现有90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实际加工能力占国内总加工能力的85%。控制着中国进口80%货源的国际四大粮商ADM、邦吉集团、嘉吉集团和路易达孚已先后在我国各地布局,抢占市场。如今,国内消费者

所熟知的金龙鱼、鲁花、福临门、胡姬花等知名品牌,都已有外资背景。为此,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希望改变大豆行业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内资比重偏低等问题,规范与扶持国内大豆加工业的发展。

1.2.5 金融危机促使我国涉农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面对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下滑、国内消费下降的现状,国家把促进国内消费需求作为重点,

“三农”成为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强调要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和消费水平,由此,

成为政策大力倾斜的着力点。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农业的冲击,在2008年第4季度中央新增的1000亿元投资计划中,“三农”投入所占比例占了较大的一部分,其中农村沼气、饮水、通路、通电、通邮工程、重大水利工程等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达340亿元;基层卫生、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共达130亿元。而在中央为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占了37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占了1万亿元,这些投资显示了国家为拉动内需,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的力度。响应中央号召,国内各地方政府也将农村民生工程作为了扩内需促增长的重点投资方面。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使得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出现了一次轰轰烈烈的“三农”投资潮,预计随着这些投资的落实,将会极大的改善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将较大幅度的促进农民的增收能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 后金融危机时代粮食市场发展趋势展望

2.1 金融危机对国际粮油市场基本面影响有限

展望今后国内外粮食市场,金融危机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粮油需求,但影响相对有限。近年来,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原料,农产品中的玉米和三大植物油品种的能源属性增强,除了人口增长而引起的需求的刚性增长外,主要需求增长点在于工业需求的增长,理论上甚至出现需求增长快过供给增长的可能,出现“人车争油“的局面,而实体经济的衰退必将减少工业对能源的需求,从而减少对农产品的能源需求。但应看到,能源需求只是农产品需求新的增长点,在整个农产品需求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作为口粮消费,并不会因经济的衰退而减少,甚至可能因人口的绝对增加而继续小幅增加。

目前来看,实体经济的衰退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是实体经济的衰退将延长原油价格的探底过程,原油价格的走弱使市场对粮油能源预期需求增速放缓,整体对市场走势看弱,即使出现反弹也会压制反弹的空间;二是由于众所周知,一国汇率与本国宏观经济的长期关联具有趋同性,面对实体经济的衰退,美联储(FED)在2008年12月下旬大幅调低银行基准利率至0~0.25%,创下历史最低水平,而美元汇率的再次贬值,理论上应当推动投机资金在国际原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保值买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实体经济的衰退更多是对市场心理层面的影响,对粮油市场基本面的影响并不大。而对农产品市场影响较大的是因经济衰退引发的政策调整对美元走势的改变,美元走弱是能引发后期国际农产品走势出现拐点的最重要因素。

2.2 金融危机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金融危机的后续发展仍将对我国粮油市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全球经济下滑已基本成为人们的共识,国内经济增长减缓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其对粮油市场的影响将会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2008年,为了应对粮食价格的下滑,国家在提高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增加了临时收储粮食的数量和品种,部分抵消了金融危机对国内粮价的冲击,预计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今后仍会继续扩大粮食托市品种及提高收购价。后市国内粮油市场的走势取决于金融危机的后续发展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及效果。

随着我国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基础设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农业抗风险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将会逐步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粮食价格的提高也会维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因而,金融危机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冲击有限,我国不出现特别大的灾

害,我国粮食生产将会继续保持稳定。

金融危机虽然对粮食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粮食消费弹性较小,金融危机对粮食消费需求的实际影响较为有限,虽然能源需求会较到较大的影响,由于能源需求只是农产品需求的新的增长点,其所占比重较小,对总体消费能力难以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对肉蛋奶需求潜力较大,处于较快的上升阶段,粮食的刚性需求决定了我国粮食需求仍将会平稳增加,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2.3谷物和油脂行情走势有望出现分化

由于国家已经明确要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因而,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存在,但对于小麦、稻谷等主要谷物品种来说,由于国内自给率较高,国家调控能力较强,其在国家强力支持下,预计未来国内谷物市场以稳为主,在最低收购价调整和最低收购价粮食销售底价调整时随之变化。

油脂油料市场的高度对外依赖性决定了其受金融危机走势的影响较大。展望2009年国际油脂油料市场,基本面偏空。首先,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扩散,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全球出现经济危机已成定局,植物油消费需求增长将会受到明显抑制,进而制约植物油价格的上涨。其次,由于经济危机出现,将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贷款和融资困难,基金做多商品期货的信心不足。最后,2008/2009年度全球油料产量大幅增加,植物油产量将继续增加,植物油供应充足的局面不会改变,但如美元出现大幅贬值或持续贬值,国际油脂油料价格有可能走出反转行情。

从2008年来看,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但油脂油料市场走势基本复制了国际市场的走势,只是波动幅度有所收敛而已,金融危机已严重打击了资金投资大宗商品市场的信心,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将很难再现上波的大牛市行情。从国内看,由于实体经济的危机仍在蔓延,2009年上半年将是中国实体经济最困难的阶段,预计油脂价格将维持低位震荡。虽然国家未来仍会根据形势出台针对油脂油料市场的调控措施,但国内油脂油料期现货市场在整体走势上仍将和国际油脂油料市场保持一致,而现货市场因政策调控将走出阶段性相对独立的行情,即使国际油脂油料市场再次大涨,2008年初的油脂油料行情也将很难在国内现货市场再现。

2.4 国内粮油企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粮油下游产品市场需求受到较大的抑制,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对粮油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但是,挑战与机遇保存,金融危机也将给国内粮油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宏观上,我国一直以来对粮食实行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储备为辅的购销制度,同时对粮食收购实行保护价政策,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不断侵入经济实体,这一现状肯定无法持久,人口基本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实现经济“软着陆”的有效缓冲。此外,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国际地位的日益突显,中国的“粮食问题”已不再只是停留在“民生”,而关乎到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因此,外部的压力促使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借助经济结构转型,理顺国内粮食价格体制,减小国内、国际粮食价格差,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国内需求,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微观上,由于粮食行业属于资金需求型行业,业内的跨国资本由于其特殊的国际地位和实力,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国际金融支持和国际信款,金融风暴加大了国际资本市场的风险,容易使跨国资本出现资金紧张,甚至断裂。而国内资本由于地域和实力的限制,受国家、国内金融扶持较多,受国际金融信贷支持较少,因此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在危机时反而占据了优势。金融风暴所造成的全球性流动性紧缩,对国际资本造成的伤害比较严重,而国内大型粮油企业由于多属国有性质,在这场风暴中能够“独善其身”,相反,随着危机不断深入,国内资本依靠国家雄厚财力,能够占领国际资本因危机而撤出的领域,进一步做大做强。

2.5 金融危机或摧生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的新机制

2008年,虽然国内粮食市场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总体保持较为稳定,但其也反应出国内农产品市场机制所潜在的一些问题。在国际粮价行情看好时,难以分享农产品市场的平均利润,在国际农产品市场走跌时,难以主动利用国际市场来进行调节,反映出我国的粮油市场运行机制方面的滞钝性,这其中涉及到农民利益、价格机制、补贴机制、调控机制、贸易机制等多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另外政策的多变频出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我国粮油市场运行机制的脆弱性,正是由于目前市场运行机制功能的缺失,只能通过频繁的政策调整来给以弥补。宏观调控是市场机制的一个重要补充,顺畅的粮食市场运行机制是我国多年来进行粮食体制改革的目标所在,从2008年国内外粮食的运行轨迹中,我们不应只看到宏观调控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更要在其中发现我国科学的粮食市场运行机制的建立仍有许多的道路要走,金融危机或摧生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的新机制。

作者:中华粮网程黔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 编者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扩大,激化了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围绕本期主讲话题,深入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同时也对我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给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困难,并对西方思想理论界和各种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直到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变动甚至跳跃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我们都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世所罕见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动荡和思想震动,促使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政治派别的人们在认识金融危机的原因、性质和后果的过程中,对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反思和批

判。西方国家一些左翼学者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给新自由主义以沉重打击,暴露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的局限。在此情势下,西方思想界和西方政要分别提出用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拯救自由资本主义,试图通过一些改良资本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实现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不论是资产阶级右翼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或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资产阶级中左翼所奉行的社会民主主义,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和危机,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衰颓的历史大趋势。及时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西方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思想理论的最新动向,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界限,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国家热销,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认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找克服这场危机乃至消除资本主义罪恶的现实途径和办法。英国的《泰晤士报》还以“马克思重新回到了欧洲”为题发表评论说,金融危机使西方人突然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16546828.html,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作者:杨心远 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24期 【摘要】世界金融危机对全世界各领域的金融市场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东南亚国家 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东南亚国家所受到了具体影响实施了分析研究,并对东南亚国家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策略进行了制定,对提升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优化处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东南亚;优化措施 世界金融危机对各领域经济发展具备较大的破坏力,东南亚国家正处在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这一领域实施有效的金融危机因素研究分析,并制定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是目前经济工作领域很多人士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 1.虚拟经济所受的影响 虚拟经济手段是目前东南亚国家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虚拟经济技术和相关国际金融保障体系建设状态的完善,很多金融机构都已经将虚拟经济的发展作为优化融资水平的一项关键性业务,尤其在东南亚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业的快速成熟很大程度上依赖虚拟经济体系的建设。 可使用公式:C+CFr=Ywr一Twr+pwr 进行虚拟经济影响性特征核算。C为虚拟经济指数,当指数为0.05>C时,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当Twr较高时,C值不足0.05,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并研讨东南亚国家受到的具体影响。东南亚国家在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美国的债券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程度的业务交集,在这样的情况下,抵押贷款业务办理体系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虚拟经济体系的稳定水平。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东南亚金融机构在虚拟经济层面共涉及美国债券453亿美元,如果北美经济得不到缓解,将会造成资产市场估值状态的持续恶化,使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在虚拟经济体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出现更为严重的危机。 2.国家外汇储备所受的影响 外汇储备的管理工作是应对金融危机较为有效的因素,东南亚虽然在金融危机开始之前具备对外汇储备管理工作的理解,但社会体制的状态决定了东南亚国家的外汇管理工作机制很难

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一、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东南亚经济 在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后,一些经济学家就指出东南亚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P·Krugman )指出,东亚奇迹并不是来源于总生产能力的增长,而是由于过度的投入、过高的投资、过速的资本流入、过量的人工资本输出,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所谓“经济奇迹”是不会长久的。 1995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Larry·Lau)、1996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戈尔斯坦(M·Goldstein)都指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 遗憾的是这些中肯的意见并未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经济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及时地解决,经济不平衡现象愈演愈烈。 因美元对日元升值不已,使得与美元挂钩的泰铢强劲,导致泰国贸易账户恶化。同时,被地产市场泡沫掩盖的泰国银行体制坏账问题十分严重。泰国经济高度依靠外资特别是日本资本的大量流入,刺激了股市和地产市场上扬。日本经济衰退,亦严重影响到泰国。一方面日资大量撤出泰国,另一方面,泰国对日本的贸易出口大幅减少,贸易账户更趋恶化。外贸赤字持续上升。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大致相同,

Development Economes(TOKYO):EIU Country Report,1996年、1997年为预测数。 1996年时,光在曼谷就有相当于200亿美元的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价格的崩溃其实无可避免。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据银行业贷款总额的50%。到1997年,一半以上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是坏账!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坏账从1990年的770亿铢猛增到1996年的1420亿铢。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办公楼宇的空置率达 25%,还有大量的在建项目。 同时,东南亚各国的外债迅猛增长,短期外债比重过大。 二、金融危机的爆发 1997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主要是对冲基金及跨国银行)开始大举沽空泰铢。炒家沽空泰铢,分为三个步骤:(1)以泰铢利率借入泰铢;(2)在现汇市场卖出泰铢,换入美元;(3)将换入的美元以美元利率借出。当泰铢贬值或泰铢与美元利率差扩大时,炒家将获利。 一开始,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干预,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动用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投机商、大幅调高利率以提高炒家资金借贷成本,等等。但对泰铢汇率的攻击潮水般地袭来,货币投机商狂沽泰铢,泰铢兑美元的远期汇率屡创新低。1997年6月19日,坚决反对泰铢贬值的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采取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含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

金融危机对美国银行体系的影响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2011年05月财经视点 金融危机对美国银行体系的影响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文/张旭 摘 要:金融危机对于银行业的冲击力度不言而喻。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对美国银行体系造成的影响为例,得出金融危机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美国银行体系;中国银行业 中图分类号:F833/8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114-02 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十一五”期间,我国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工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质量和效益都有显著提高。2006年至2009年,我国平均每年的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13.5%,超过了G D P。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应该把发展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上,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第三,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的城乡差距、挖掘农村潜在生产力的根本途径。要因地制宜,实施“转型战略”、“扩张战略”和“升级战略”。“转型战略”指的是为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农业发展道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扩张战略”为扩大农业发展规模与范围,建立农业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开发农产品市场,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进农村产业化。“升级战略”是指为了提高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物质支持和技术基础保障,贯彻农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的竞争实力。 (三)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城乡差距开始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社会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要调整城乡结构,减少城乡差距,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体制,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主要以“加快小城镇建设”来推动城市和农村的一体发展。200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2亿,城镇化率达到46.6%。2010年底,国务院又提出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伴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进涌入城市生活居住,对于城市的基础设计与社会管理将会形成很大的挑战。 第一,小城市建设一定要以产业规划为重点,不仅要修路,盖房子,还要有利于农民实现就业。第二,要在当地资源的基础之上多发展一些龙头企业,将小城镇作为二、三产业的聚集地。第三,相关部门加大财政投入,对小城镇建设实施倾斜政策,市、县级人民政府要以镇为单位落实配套资金,建设形成适合居住与发展的小城镇基础设施。 结论:总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要促进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不仅应该扩大内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还要提速我国城市发展的步伐,来实现后危机时代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亚信联创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参考文献: [1]丁敬省.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8). [2]赵江超.经济发展转变与调整的战略思考[J].前进论坛,2011,(01). [3]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种子世界,2010,(12). 一、金融危机的发生 (一)金融危机定义 金融危机也称为金融风暴,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短时期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或土地的价格暴跌,商业企业银行业连续破产,国家经济严重恶化并伴随社会危机出现的恶性经济事件。金融危机按发生原因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等。但近些年来,随着金融产品融合性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危机的发生明显呈现出混合式的特点。 (二)金融危机特点 金融危机的特点是人们对经济预期的悲观程度不断加深,整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货币出现大幅贬值,经济规模有较大幅度减少,往往伴随着大量企业倒闭,同时失业率不断攀升。当这些危机来临时,有时还会出现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不安。 (三)危机产生的原因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本文以2008年9月由美国华尔街雷曼兄弟的倒闭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例展开下文分析。 此次金融危机主要源于美国的住房市场,并反映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空洞。而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新自由主义提倡市场自由,呼吁尽可能的减少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同时大力鼓励消费以转变经济滞胀局面。新自由主义推行之初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经济停滞的状态,但是随着政府对于市场的放纵,美国经济社会的逐渐呈现出三大发展主流:一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盲目地鼓励超前消费;二是,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中产阶层的收入有所下降;三是,对金融部门的监管严重缺乏,诱导老百姓通过借贷消费,进入股市投机。 市场对于资金的过度需求,导致了利率随后走高,从而对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造成直接影响。利率上升,贷款者的还款压力增加,对银行的违约开始出现,逐渐由小到大。由于次级贷款市场的运作来源于债款者所付的高额利息,一旦这些贷款者开始违约,那么资金链便会出现断裂,次级债 114 2011.05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今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更趋激烈,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保持稳定,求和平、求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国际,全球化、多极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通过发展科技、制度改革等谋取自身的经济的腾飞,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一个民族立足强国之列的前提,是获得对国际事务有力发言权必要条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朝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大大增强,世界人民渴望持久和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这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备受关注,谋求发展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和平外衣下总是有局部的动荡不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的国际形势一直持续至今。“落后就要挨打”,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在今天也并不过时。战争总是打着维护和平的旗号来谋取私利,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到伊拉克战争,从“911”恐怖袭击到得比亚战争,小范围的鲜血和牺牲总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利益的牵制和发展的差距始终是导致弱肉强食的关键因素,自身强大是维护国家安全、争取人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这们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XXXX 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上述基本格局和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当前国际局势呈现特有的复杂、多变、胶着的态势,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矛盾凸显,反映了国际体系大变革时代的众多格局性和趋势性重要变化。中国外交因此而面临着空前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的局面,两者互动、转化的频率和可能性增强,从而对我们的战略规划、环境塑造以及机遇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锦涛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学目标:

浅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浅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摘要:这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相信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那么金融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对国际、国内的经济有什么影响?有有多大的影响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过度消费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其时,危机刚爆发时,很少有人预料到,美国次级抵押债券市场的这场疾患会迅速星火燎原;更想不到它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如此大的连锁反应。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所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美国的过度消费三个方面。 1、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的是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2、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 仔细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发生时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

国际金融危机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住房贷款过度扩张,风险控制不严 (二)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 (三)华尔街激进的财务政策和侥幸心理 (四)监管机构的失职与政策的失误 (五)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 (六)美国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处理不力 (七)一个民族文化影响,提前消费,没有合理规划消费 (八)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fiction economy)。(九)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 流动性过剩致使资本不断涌入美国住房市场,花样繁多的月利率、甚至零首付的出现,极大刺激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2006年的美国房屋按揭贷款甚至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率。流动性过剩背后的深层原因却是全球总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产能力供给的过剩,总的表现形态为全球储蓄过度。美国监管机构对市场评级机构监管不严,也导致了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评级时的主观性,为了避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加深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提高相应评分。 按揭贷款证券化并产生第一只CDO(担保债务权证)之前,这类产品并没有获得华尔街的青睐,CDO的出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划分更细致,投资受益率也更高,同时也极大地激起了华尔街的热情。华尔街投行将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这类金融衍生品并没有降低投资的风险,它仅仅是将风险进行转移,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察觉金融产品创新背后隐藏的危机。大量结构型产品太复杂,难以准确估值,风险不透明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和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协调,监管不到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类对市场有害的行为,并为最终危机的爆发酿下了恶果。中介机构不够尽职,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有偏差。金融机构激励过度、薪酬过高,容易刺激管理者冒险逐利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批评对象。全球投资者正是出于对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信任,才能够放心大肆购买次贷相关产品,可正是这些评级机构评定的同美国国债相同级别的3A级证券,加大了次贷危机的强度,对这次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格林斯潘长期推行低利率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领域之间问题传染及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认识不足,美国居民大多数依赖消费信贷或分期付款应付日常消费。正是基于这种消费模式的基础上,美国信用卡市场得以不断扩张。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这种格局却造成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所拥有,被许多国家所承认,造成过度依赖美元,形成“美元霸权”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之所以受到上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无关系。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干扰下,党中央明确规定的以公有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华尔街的百年老店纷纷垮塌之后,金融领域的危机已直接侵袭实体经济,欧美等国市场疲软,失业率上升,由此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我国受其影响较大的便是外贸出口领域。面对国外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极度困难,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少中小企业已纷纷停产甚至倒闭。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并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剖析 从次级贷作为分散风险的工具演变到全球金融风险的过程看,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美国主导推动的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直接产物。房地产市场由牛转熊应是引爆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来看,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利率上升导致还贷负担加重。从2004年起,美国联邦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提升到5.25%,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也相应提高。绝大多数次级债产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可调整利率,最初几年还款利率很低,而一旦利率重新设定,那么借款者的还款压力将会突然上升,导致拖欠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风险增大。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丧失赎回权比例的提高,意味着贷款发放机构将处置更多作为抵押品的房屋或者将有更多的借款人被要求强行出售房屋,这将使房屋供给增加,引起房屋的原有价值降低,最终造成了次级债的价格下跌,经营次级抵押贷款的信贷公司接连破产,其投资者也蒙受巨大损失。 最后,证券化放大了次级贷的市场风险。在美国次级信用是违约的代名词,同时也是高收益的代名词。投资者在2005—2006年间对高收益债券的强劲需求使次级债市场异常红火。资产证券化使银行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将大批贷款打包、分块卖给投资者,如金融机构、养老金公司、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等。银行在此过程中,追求的是量而不是质。资产证券化虽然为次级贷市场的火爆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产品设计过于复杂,监管软弱,潜伏着巨大风险。在次级贷款方出现问题后,证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剧了次级贷的爆发和蔓延。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对外开放战略中最重要的目标。1978—2007年间,中国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8.1%,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强化,6年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8.8%。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结构大幅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开放之初的46%上升到2007年的9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7%和29%。中国是世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郑惠茹谢颖茵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之时,先后出现了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后出现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四小虎”。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借助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所谓的“东亚模式”帮助了大多数亚洲国家实现工业化起步,吸引了世界关注。然而,这种模式虽然外表看起来激动人心,振兴了本国的民族工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东南亚奇迹”,然而却隐藏着非常大的弊端,比如过分依赖外资,汇率制缺乏弹性、严重结构性问题等,这些都为97年的经济危机埋下伏笔,以至于等到危机真正发生后,让这些亚洲国家一招打回原形,十年的经济增长成果化为泡沫。下面我们将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揭开这场危机背后的面纱,以及说明中国应该从此次危机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东南亚金融危机、亚洲四小虎、固定汇率制、投机家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 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导火线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家掀起的大量抛售泰铢风潮,导致泰铢贬值,引起周边国家连锁反应式的货币贬值狂潮。实际上,早在那些国际投机家们选中泰国之前,泰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早已显露弊端。首先,泰国不应该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尤其盯住美元,一边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制度汇率,另一边为了解决经常项目逆差,开放资本项目,利用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这样的做法无疑导致国家外债高筑,市场稳定岌岌可危。1997年的泰国,经济疲软,出口下降,汇率偏高,维持与美元一样固定汇率的泰铢已经严重高估,这让那些聪明的国际投机家从中看到有机可乘。他们采取的方法很简单,利用远期套汇交易借入大量泰铢,然后抛售泰铢换取美元,这样一来泰铢就会贬值,最后再购入打压完的泰铢来完成远期合同。其次,虽然泰国政府不甘示弱,坚守阵地,耗资大量美元来吸纳泰铢,但最后还是无力回天。《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说到“亚洲货币绞杀战”的时候是这样形容泰国的:“泰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死拼阵地战,战略意图完全暴露,战术缺乏灵活性和突然性,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泰国政府的不当干预手段反被那些国际投资家们利用,他们不断地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把泰国政府最后一丝力气都给消耗殆尽,最终泰国政府不得不于1997年7月2日当天宣布放弃盯住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泰国在这场货币绞杀战中成为第一个牺牲者,并且,泰国的经济危机就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到亚洲各国:7月11日,菲律宾的比索开放与美元的比价,比索贬值;同一天,马来西亚也缴械投降,被迫放弃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8月4日,印尼放弃抵抗,宣布汇率自由浮动;10月16日,中国台湾放弃与国际投机家的厮杀,台币实行自由浮动;11月,韩国经济危机爆发;98年初,国际投机家们卷土重来,再度重创印尼。最后,香港特区与投机家们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以香港胜利告终,至此东南亚金融危机才算是告一段落。这场“瘟疫”横扫了东南亚和日韩港台,所到之处,遍地哀鸿,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危机,事实上没有几个发展中国家能经受得住。国际投机家们的疯狂攻击,掠夺东南亚各国十多年来积累的财富,更有很多人把矛头直指索罗斯,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蒂尔指责索罗斯就是“魔鬼”,应该把这样的“魔鬼”绳之于法!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论2008年至今的金融风暴危害 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多种形式混合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泡沫信贷次贷危机 一、金融危机发生的趋势 2008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而这次著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和不利影响的同时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和不利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机会。2012年,是充满风险的一年,危机与衰退将伴随经济的运行 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分析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概述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纵观东南亚金融危机其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东南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但年期的高速增氏却积累起一些严重的结构问题。在这些回家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加迫切地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然而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同时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并非完全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导致一场“成长性的衰退”“泡沫经济”明显。 2“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帐呆帐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据统计泰国金融机构实际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约占其贷款总额的50马来西亚占29印度尼西亚占20菲律宾占11。而近年来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商业建筑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大量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由于一些银行擅自放松向房地产业贷款的际准结果导致大量资金因房地产过剩变成呆帐。银行呆帐增加影响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一些金融机构濒临破产。 3过分依赖外资但外资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泰国经济开始起飞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金短缺二是通货膨胀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泰国的利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上汇率相对稳定在此情况下国际游资大量流入泰国从中谋和当泰国流入大量外国游资时并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以有利于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以大量资金贷放给房地产业金融管理部门监管不利。了一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外资力量的推动但不能完全依赖外资。过分依赖海外市场资金尤其是偏重对短期游金利用必然增加经济的不稳定。 4不能正确处理国际收支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的关系。在长期国际收支平衡缺乏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就试图开放资本项目来实现短期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国内经济的均衡这样做是很容易导致外国投机资本侵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对于一国的汇率往往具有助涨或助跌的作用而这正是投机资本大量进入的国家极易发生货币或金融危机的原因。 5.从外部看日本股币的复苏美元持续走强使得一部分原来流入东南亚的外资纷纷撤离构成了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强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巨额的国际短期资本投机性的兴风作浪终于搅起了这场金融动荡。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 得到不少启示防范金融风险也是今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题。 1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本国的经济结构强化本国经济的基本要素。各种经验

东南亚金融危机始末

东南亚金融危机始末 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而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已经开始酝酿。当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1997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还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发生了银行挤兑的事件。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并由此揭开了时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一)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 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泰铢的暴跌在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货币风潮迅速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市场。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自由浮动。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印尼则宣布印尼盾汇率的波幅由8%扩大到12%;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为了帮助东南亚国家早日摆脱危机,国际社会伸出了援助之手。7月份在上海召开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8月份又在东京举行了由IMF主持的有关对泰国提供经济援助的会议。为了协助泰国走出困境,IMF等国际组织和包括中国及中国香港在内的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共同承诺向泰国提供17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面对泰国银行高达1万亿泰铢的呆账以及900亿美元的外债,国际社会的172亿美元贷款援助显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泰国的经济、金融危机,但至少增强了泰国人民以及国际社会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 (二)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主动贬值,香港股市暴跌,并引发全球股市大幅下滑,东南亚金融市场再度动荡. 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新台币主动贬值,从经济上讲是竞争性贬值,从政治上讲是别有用心的政治预谋,它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并且在心理上进一步孤立了香港,使得投机者再次将目光转向香港。为了维持港元联系汇率制,维护香港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稳定,香港政府和金融管理局一方面动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进行积极干预,另一方面只得提高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10月23日,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一度由7%上升至300%,港元兑美元汇价也一度升至联系汇率制实施14年来最高水平(7.6150)。而香港股市在汇价和银行短期利率高企的影响下,受投机沽售力量冲击大幅滑落。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看待欧债危机以及中国该如何面对 3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4,通过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5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要求:标题,三号字,加粗,仿宋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150字左右,小四号,仿宋 ?关键字,三到五个,小四号,仿宋 ?正文,五号字,仿宋,1.5倍行距 ? 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连续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发展态势,经济增长速度近四年持续超过10%,经济体系也未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社会各界弥漫着乐情绪,对潜在的风险和危机认识不足。然而,世界经济史上的历次经济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危机往往发生在繁荣的顶峰时期,并瞬间对经济金融体系造成巨大打击。 1 历次金融危机概览 所谓金融危机,是指起源于一国或一地区及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金融制度混乱(刘园,王达学1999),主要表现为所有或绝大部分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的超周期变化(Raymond

Goldsmith1997),其结果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向最佳投资机会转移的渠道(Miskin1996),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金融危机往往与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但并未集中爆发的金融脆弱性紧密联系,二者通常被统称为金融不稳定。 近三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先后发生了1982-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0年代开始的日本经济衰退、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几次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除此以外,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也一直没有停止。 从历次金融危机发生的表现形式看,可以将金融危机划分为四大类: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混合型危机。 通常,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购买力或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币值的急剧下降,而当局为维护本币币值的行为又迅速地耗尽外汇储备。如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就是典型的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是指实际或潜在的银行运行障碍或违约导致银行中止其负债的内部转换,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从而发生挤提,银

金融危机对美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简介:肖俊涛(1973—),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工部部长、副教授。 美国的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自2008年9月以来进入一个更为严峻的阶段,这一时期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为了维持运转,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寻求400亿美元的短期融资支持。金融危机的加剧,严重影响到了美国汽车产业。 一、金融危机对美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其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对其汽车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数据显示:2008年9月美国车市仅售出96.5万辆新车,同比下滑27%, 创50年来最大跌幅。福特9月份本土销量同比降幅为34.5%,沃尔沃更是同比下降了51.2%,克莱斯勒本土销量同比降了32.8%,通用则同比下降了15.8%。2008年10月,通用汽车公司本土销量仅为16.87万辆,同比降幅高达45%,其股价则跌至1952年以来的最低位;福特公司三大品牌———福特、林肯和水星本土销量共计12.85万辆,同比减少29.2%,其股价则跌到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点;克莱斯勒本土销量仅为9万余辆,同比降幅达34.9%(详见下表)。整个10月份美国本土汽车销量仅为83.8万辆,同比下降32%,为1991年1月以来最低月度销量。2008年前10个月,美国汽车销量总计1090万辆,比去年同期减少近200万辆,销量同比降幅达14.6%。[1] 注:福特统计数字为福特、林肯、水星品牌的销售。数据来源:《美国汽车新闻》 美国汽车销售数量的减少是否主要由金融危机所致?或者说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如何影响到美国汽车产业的?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美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汽车企业融资困难。健康的金融体系是美国汽车金融模式正常运转的前提,也是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的汽车金融服务贯穿于汽车生产、 流通、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领域。生产环节,融资机构为企业提供生产用的贷款;流通环节,融资机构为经销商购置库存车辆提供资金,美国大型经销商在展厅、零配件仓库、维修厂的建立等项目上都离不开金融机构;销售环节,汽车金融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比如融资租赁和分期付款等。美国汽车金融模式的主体有商业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和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等,主要是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和商业银行。当金融危机达 肖俊涛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十堰442002) 摘要:美国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的汽车产业遭受着严峻的考验:汽车销量大幅下滑、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受到 质疑、汽车消费者信心受到冲击,不少汽车企业和经销商融资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面临停业和倒闭的危险。这场危机也影响到了我国经济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表面上看,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就长期和深层次而言,可能是巨大的。但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带来启示:我们应当稳健地发展汽车金融市场,大力发展国内二、三级汽车市场,着力提升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大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竞争力,保持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启示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9)03-0107-03 金融危机对美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 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07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